正说大宋十八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正说大宋十八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亚玲,曹岫云,京瓷株式会社编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书籍编号:30405149
ISBN:97875090126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6461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版权信息
书名:正说大宋十八帝
作者:刘亚玲
ISBN:978750901263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土地上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宋朝无论是在文化、艺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上,都远远超越了之前的秦、汉、唐三个大一统王朝。赵氏家族两宋十八朝都遵循同一个治国策略——昌文偃武,走的是一条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富裕的道路。众所周知,文武皆为“国之大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富国不等于强兵,因而终宋一朝,由于军事上的孱弱或软弱,自始至终受制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尤其是受到来自北方的辽、金、蒙古的威胁,使得整个赵宋基业虽屹立三百年,却又飘摇不定、摇摇欲坠,给后世留下了“积贫积弱”的印象。
宋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发端于赵氏家族基业的缔造者——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由此对手握重兵的大将保持着警惕,唯恐有朝一日,他人黄袍加身推翻了自己的江山。由于存在这种顾虑,赵氏历代君主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现象十分突出。所以在宋代,文化的昌盛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时期,在教科文方面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封建统治家族相比,赵氏家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子嗣不昌。除了宋末二帝外,宋朝共有16位君主,其中,有6人无亲生儿子继承皇位,若加上太宗的兄终弟及,皇储更显缺少。这在中国帝王时代,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在父死无子继的特殊情况下,赵氏政权的皇位传承相对顺利,并未出现大的危机,这不能不让人惊讶。可见,赵氏家族“昌文偃武”的国策还是有成效的。虽然在这表象的背后,也夹杂着极其复杂的内外因素,也有各种政治势力暗中角力,上演了一幕幕精彩之戏。但至少从表面上看,皇帝的“家”是稳定而安静的。
宋王朝消极接受中晚唐、五代的教训,着重推行文官政治,按照皇帝集权、臣僚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原则,有效地维护了政治稳定,消弭了各种内讧,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大多数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血腥、屠戮。唯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例外。赵匡胤取代后周时,并未采取血腥手段,更没有担心前朝子孙复辟而大加屠戮,反而勒石为盟,要求后嗣新君遵守誓言,善待周室。大宋三代,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着尊师重教的风气,大宋皇帝在强调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故其争斗少有诛杀,较为开明廉洁。终宋一朝,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然而,由于过分看重“以儒立国”,整个时代尚武精神沦落,结果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使得大宋王朝在面对外来强敌时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任外虏欺凌,终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正说大宋十八帝》一书,为读者描述了赵氏家族历代君主是如何处理家族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以实现长久统治的故事。书中全面刻画了宋王朝皇帝的性格、命运,从中勾勒出了宋代320年的风云变幻、喜剧悲歌。
赵匡胤(927—976年),宋朝开国皇帝,公元960—976年在位,庙号“太祖”。他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宏殷,母亲杜氏。宋朝的建立基本上结束了从唐中叶就已开始的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作为大宋朝的缔造者,为了赵氏家族的百年基业、长久统治,赵匡胤深谙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掌握军权的道理。于是,他在统一全国后,以文治国,军政分开,削弱藩镇势力。
赵匡胤的雄才大略,文武全能,不仅医治了国家数十年的战争创伤,也为赵氏家族三百多年的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开始的昌文偃武、偏重防内的政权统治模式,对赵家历代君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终宋一朝,虽然没有发生武将夺权的情况,但文官专权却一次次将赵氏家族推向风口浪尖,造成赵家统治长期的积弱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1.出身将门,善抓机遇的赵匡胤
乱世出英雄,古代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皆为新兴家族与旧家族的此消彼长。李唐家族统治的没落,唐末的藩镇割据,为不甘人后的赵氏家族提供了舞台。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赵眺,唐朝时任幽都令;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为后周检校司徒、岳州防御史。赵家在当地也是让人尊敬的名门望族。相传,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由于出身将门,受家庭的熏陶,赵匡胤自幼便学习骑射和练武,表现出极强的恒心和毅力,并摔打出一身好武艺。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社会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在赵匡胤出生后的十几年间,朝代两度更迭,天子也换了五六位。
公元945年,19岁的赵匡胤结婚成家,娶妻贺氏。21岁那年,颇有冒险精神的赵匡胤毅然决定离家外出游历,闯荡一番。于是,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赵匡胤离家后,一路南下。他去投奔父亲昔日的同僚复州防御使王彦超,但世态炎凉,他不但没有从这个有权有势的前辈那里讨得一官半职,反而受到了不少白眼和冷遇。王彦超给了赵匡胤几贯钱就把他打发走了,父亲其他的好友也给了他同样的白眼和冷遇。
两年的流浪生活颇为艰辛,但却磨炼了赵匡胤的意志,使他的眼界也更为开阔。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但都未能如愿。一日,赵匡胤到了汉水边的重镇襄阳,住在一所寺院里。寺院里有一位饱经沧桑、阅世知人颇深的老僧。他见赵匡胤方面大耳,虽满脸风尘却难掩富贵之相,一身破旧装束,却不带寒酸之态,透出英伟之气,又见赵匡胤谈吐不凡,胸中自有一番天地,便劝赵匡胤北上。老僧告诉赵匡胤,南方地区的各个政权相对较稳定,而北方却是战乱频繁,乱世出英雄。赵匡胤接受了老僧的建议,带着老僧的厚赠,北上寻找发展机遇。
乾佑元年(949年),23岁的赵匡胤终于等来了机会。在北上途中,赵匡胤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平叛,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奔到了郭威的旗下,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赵匡胤武艺娴熟,又精通兵法,很受郭威的赏识。乾佑三年(951年),郭威发动兵变,推翻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时为周太祖。赵匡胤在拥立郭威做皇帝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官拜滑州副指挥,负责宫廷禁卫。在郭威这场兵变中,赵匡胤也受到了启发: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掌握军权。于是,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中兢兢业业,干得很出色。
周太祖的养子、开封府尹柴荣时常出入皇宫,见赵匡胤颇有才能,便将他调到自己帐下,让他担任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周太祖无子,柴荣被选为皇位继承人。赵匡胤来到未来皇帝的门下,并且与柴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此走上了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
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时为周世宗。周世宗的即位,为赵匡胤施展才华和抱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一方面因为赵匡胤是周世宗称帝前的亲信将领,自然会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周世宗是一个顺应历史趋势的英明君主,他后来所积极从事的统一中国的事业,为赵匡胤等有才华的文武大臣提供了用武之地。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职。同年二月,北汉刘崇联合契丹大举进攻后周,周世宗调兵遣将,御驾亲征,赵匡胤随同出征。双方部队在山西高平相遇,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就占了上风,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畏敌如虎,一见阵势不好,竟临阵逃脱,一时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情形十分危急。而周世宗身边只有赵匡胤和另一个将军张永德所率领的亲兵4000人。危急之时,赵匡胤镇定自若,在他的建议下,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兵分两路夹击辽军,分别由赵匡胤和张永德领兵。赵匡胤带领骑兵冲入敌阵,士气大振。后周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投入战斗,北汉军队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京后,赵匡胤因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还被周世宗委以禁军高级将领的重任。在赵匡胤主持下,后周禁军完成了汰除老弱、挑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三项工作,后周军队的面貌大大改观,增强了战斗力。
也正是在整顿军队过程中,赵匡胤开始在禁军中形成自己的势力。他利用主持整顿的机会,陆续将自己的心腹罗彦环、李重进、潘美、米信、张琼和王彦升等人,安排到禁军中担任各级将领,进而从上而下控制了禁军。此外,他又结交禁军其他高级将领,与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赟结为“义社十兄弟”,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周世宗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素怀统一天下的大志。从显德三年(956年)到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先后对南唐发起过三次进攻,逼迫南唐将江北15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在为统一天下进行的战争中,赵匡胤战功赫赫,官位一步步上升,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他逐渐成为周世宗的左膀右臂,掌握了军政大权。
自南唐战役以后,赵匡胤在处事待物上与以前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他只注重在军队中交结武将,而现在对文人也比较重视了。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人都在这前后被他罗致在麾下,成为其心腹幕僚。除此之外,他自己也开始留意经史,一改从前那种不喜诗书的草莽作风。
唐末藩镇割据者所依恃的骄兵悍将经常废立主将,这种风气自下而上,造成了唐末五代的军阀割据、政权频繁更易的局面。照此风气,大权在握的赵匡胤也有做皇帝的机会。但赵匡胤要做皇帝,眼前还有大障碍,当时,觊觎皇位的至少还有两人,即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和外甥李重进。周太祖郭威去世前,任命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让李重进担任马步军都虞侯。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奉世宗之命整顿禁军,殿前司的实力和地位晋升了一步。张永德和李重进虽然都握有兵权,但李重进的地位比张永德高,张永德心中很不服气,两人之间的矛盾很大。周世宗为此设立了殿前司都点检一职,由张永德担任,让他在地位上与李重进平起平坐。张永德与赵匡胤交情深厚,赵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贺氏去世后,续娶将军王饶的女儿,张永德赠给赵匡胤大量钱财,让他办了个风光的婚礼。
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显然,是有人事先安排好要陷害张永德的,但周世宗还是起了疑心。北征途中,周世宗不幸染病,只得回京。他命宰相范质、王朴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兼枢密使,三相并掌军政大权,以辅佐年仅7岁的幼主。武臣方面,他又想到了那块神秘的木牌,认为张永德手握重兵,又与李重进争权夺利,便格外担心张永德发动兵变。于是,周世宗解除张永德都点检之职,换上了自认为很可靠的赵匡胤。
张永德失势后,对赵匡胤的皇帝之路产生障碍的还有李重进和宰相王朴。李重进缺乏政治家的远见,虽手握兵权,却没有形成自己牢固的政治势力。宰相王朴办事异常果断,性格刚毅,文武大臣都很敬畏他。显德六年(959年)三月,王朴突发脑溢血而死。赵匡胤平生最怕王朴,几天前,他还被王朴训斥得“唯唯而退”,现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同年六月,周世宗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史称周恭帝。此时,后周的军事大权就掌握在赵匡胤手中。赵匡胤便设计轻而易举地将李重进名升实贬到扬州做节度使,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局势。时局变化之快,机遇得来之易,连赵匡胤自己也没有料到。
当时,在京城的禁军两司将领中,几乎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或好友。五代皇帝多由军将拥立,已成惯例。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等人,看到周恭帝年幼无能,就秘密策划准备夺取皇位。不久,赵匡胤在帐下谋士们的精心策划下,通过陈桥兵变,最终实现了从流浪汉到皇帝的梦想。
赵匡胤在群雄并起的混战中,凭借个人的心机与谋略,以卓越的军事家才干,用武力消灭了一个个争雄一方的霸主,结束了从唐中叶就已开始的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赵匡胤执政后,“重文轻武”的思想对赵家历代君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使赵氏家族的命运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鲜明标志。赵氏家族的命运,见证了一个朝代兴衰荣辱的历程。
2.上演陈桥兵变,建立赵宋政权
“结义兄弟”对平民百姓来说,是感情的见证,但对于贵族来说,则是家族利益的集合体。陈桥兵变,既是赵匡胤主观求取的结果,又是绑在战车上的一干兄弟及其家族的共同利益诉求。宋代后周,只因柴荣家族根浅叶疏,无力支撑起整个天下,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去世,由他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当时,后周的局面是“主少国疑”,人心浮动,谣言四起,“时人咸谓天下无主”。一时间,后周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在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赵匡胤对慕容“素所兄事”,两人私交甚好,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既为赵匡胤的“布衣故交”,又是“义社十兄弟”之一,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而在侍卫司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赵匡胤与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有“兄弟”之谊,“情好亲密”,他当时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拥护后周政权的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势孤力单,自然无法同赵匡胤相抗衡了。
在赵匡胤和帐下谋士们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兵变就要上演了。显德七年(960年)春节,太后和幼主升乾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人们正沉浸在欢庆祥和的佳节气氛中,位于边境线上的镇、定二州却传来了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的同意后,令检校太尉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这正中了赵匡胤的心意。
显德七年正月初二,赵匡胤按计划率军从开封出发,当天驻扎在距开封四十里的陈桥驿。军中通晓天文的军校苗训指着天上对赵匡胤的亲信守门人楚昭辅说,他看到了两个太阳在相互搏斗,“黑光摩荡者久之”,并说:一日克一日,是天命所归。这类说法,无非是改朝换代之际,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而惯用的伎俩而已,然而,这场煞有其事的说法却得到了大部分军士的认同。当晚五鼓时分,军士们聚集在军营门口,纷纷议论应将赵点检立为天子。有人出面辟谣,但军士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次日黎明,赵匡胤还未醒来,一夜未眠的将士们握刀持剑,早已环立帐前,呼声四起。有些将士全副披挂,准备径直入帐拥立赵匡胤。守在帐外的赵匡义连忙进帐唤醒赵匡胤,拥他出帐。帐外将士披坚执锐列队而候,一见赵匡胤出来,便大声高喊道:“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一件黄袍已披在他身上。众将士一齐跪拜在地,山呼“万岁”。赵匡胤假装推辞,众将士不依,扶他上马南行。赵匡胤佯装无奈,说将士们贪图富贵强立他为天子,因此必须听他指挥,众将士都下马听命。于是赵匡胤颁布了入京以后的约束,率大军返回开封。
城门早在石守信的控制之下,大军顺利入城。赵匡胤在众人配合下,迅速控制了整个局势。正在早朝的后周大臣们得知兵变消息,个个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只有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立即从朝中回家,企图组织抵抗,但刚进家门,便为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所杀。
当宰相范质等人被军士挟持来到都点检衙门时,赵匡胤哭着说他受先皇厚恩,今日为将士们所逼,到了这般地步,实在惭愧。范质正想答话,军校罗彦瓌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深知已无回天之力,只得一齐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赵匡胤见众官已被收服,立即赶往皇宫,迫周恭帝逊位。文武百官就列后,早有原后周翰林学士陶毂从袖中拿出事先拟就的禅位诏。赵匡胤换上龙袍,接受群臣朝贺,正式登基为帝,而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更其帝号为“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赵匡胤就这样完成了禅让大礼。由于其所领归德军在宋州,于是,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仍定都汴京,就这样,赵匡胤成了赵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赵匡胤亲自立下规矩:后周皇室后代也受到赵氏历代皇帝的照顾。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从此开始了赵氏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
3.皇权集中:杯酒释兵权
“皇权”是封建时期各大家族的最高追求,但得天下难,治天下更难,尤其在唐末宋初,割据一方手握权力的大家族比比皆是,“杯酒释兵权”使赵氏家族坐稳了权力的第一把交椅。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在其弟赵匡义及心腹的里应外合下,从后周幼主手中成功地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面对新政权,后周旧臣中识时务者纷纷俯首称臣,但也有不甘任人摆布者,尤其是昔日与赵匡胤一样手握兵权的将领们。周世宗去世后,怀有帝王野心的人何止一个赵匡胤?只是赵匡胤的捷足先登,使他们失去了一次实现野心的机会罢了,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打消野心:有的在等待观望,希冀东山再起;有的则“日夜缮甲治兵”,准备与新王朝来一番角逐。
面对这种局势,赵匡胤和赵普等人认为应采取以稳定京城、笼络后周旧臣为主的方针,以静制动,稳定天下。依据这一方针,赵匡胤对后周旧臣实行了官位依旧、全部录用的政策,甚至连宰相也仍由旧相范质继任,并派人昭告天下。为了保证对后周旧臣笼络和收买的成功,赵匡胤还毫不留情地打击那些恃势欺凌旧臣的新贵们。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年兵变入城时的先锋,自恃拥立有功,横行不法,最终被贬为唐州刺史,并因其杀死了韩通而终身不授符节和斧钺。赵匡胤的这些做法,对稳定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他们对新王朝的疑惧,使他们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朝廷稳定后,赵匡胤要着手解决的,是两个握重兵在外的将领。一个是驻守潞州的原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一个是驻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赵匡胤便遣使加两人为中书令的荣衔,试图稳住他们。
李筠先是下令将使者拒之门外,既而勉强接待了使者,但却在招待使者的酒宴上挂起周太祖的画像放声大哭。其后,他与北汉国主刘钧结盟,刘钧许诺帮助李筠起兵攻宋。于是,李筠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正式起兵。
然而,李筠狂妄无谋,他没有采纳幕僚们的建议,竟率军直捣汴京。赵匡胤派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率军平叛。石守信在两军的初次交锋中大败李筠,令李筠元气大伤。六月,赵匡胤又率军亲征,李筠连遭败绩,退入泽州城。赵匡胤亲自指挥各军攻城,泽州城破,李筠走投无路,投火自焚,其子李守节以潞州降宋,李筠之乱被平定。
李筠反宋的消息传到扬州后,南方的李重进也准备起兵响应。李重进是周太祖的外甥,周世宗去世时,他以马步军都指挥的身份驻守扬州,实际上是与赵匡胤分掌内外禁兵的。李重进打算与李筠南北夹攻宋军,便立即派幕僚翟守珣星夜前往李筠处联络。但翟守珣却偷偷来到汴京,将李重进的计划详细告知了赵匡胤。当时,由于要应付李筠之事,为避免分散兵力南北作战,赵匡胤厚赐翟守珣,并让他回去设法拖延李重进起兵的时间。翟守珣回去后施展巧舌,诋毁李筠不足与谋大事,劝李重进不要轻举妄动。志大才疏的李重进果然中计,没有及时起兵,错失了良机。
经过短暂的休整,同年十月,赵匡胤又亲率大军征服了李重进,宋初的“二李之乱”就这样被平息了。至此,宋王朝与后周旧臣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二李叛乱的平定,不仅慑服了后周旧臣,更重要的是警示了武将,提醒他们必须服从新政权。
五代后期,发动兵变篡夺皇位的,已不再是在外拥有兵权的藩镇节度使,而是在中央典领禁兵的宿将。赵匡胤自己就是以殿前都点检身份发动兵变取代后周的,“二李”的相继叛乱,使他更加确信拥有重兵的武将和藩镇是国运长久最大的威胁。然而,国家处于建立初期,天下四分五裂,进行统一战争和巩固边防都需要武将统兵征战。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固,赵匡胤决心采取对自己更为有利的措施,将典领禁军的宿将做一番调整。
陈桥兵变后,韩令坤和慕容延钊分别出任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最高将领,不过,赵匡胤有意派他们领兵在外,使他们难有作为。石守信和高怀德成为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最高长官,石守信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高怀德则是赵匡胤的妹夫。他还把另一个义社兄弟王审琦提为殿前都指挥使,让自家兄弟赵匡义顶替了王审琦出缺的殿前都虞侯。这样,除了马军都指挥使张光翰和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外,禁军两司都控制在赵匡胤亲信的手中。
到建隆元年岁末,赵匡胤又以义社兄弟韩重赟和心腹将领罗彦瓌取代了张光翰、赵彦徽两人。对后周时在禁军中声望不在自己之下的韩令坤和慕容延钊,赵匡胤还是放心不下。建隆二年闰三月,赵匡胤决心不再任命自己出任过的殿前都点检,将韩、慕容分别罢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和成德节度使,同时,以石守信替代了韩令坤,从而使禁军高级将领成为赵匡胤清一色的嫡系亲信。
赵匡胤认为,由亲朋故友执政禁军,就不再会发生推翻宋朝的兵变。但是,他还是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计划能否万无一失。于是,他便找赵普来商量此事。他对赵普说:“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乱纷争经久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有没有平息天下之兵,建设国家的长久之计?”赵普精通治道,说:“没有其他原因,是因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又劝太祖将握有兵权的石守信等人改授他职,赵匡胤说道:“卿言过重,这些弟兄跟随我多年,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我,你何必那么担忧呢?”赵普又说:“我倒不是担心他们会背叛你,只恐怕万一他们手下的人不能控驭,到那时也由不得他们了。”赵匡胤听后,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次兵将拥立的场面,顿觉不寒而栗。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场巧夺兵权的酒宴。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一天晚朝结束,赵匡胤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酣之时,赵匡胤却闷闷不乐。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赵匡胤令左右侍从退去,对这些手握兵权的亲信说:“如果没有你们的出力相助,我也就没有今天,你们的功德,我铭记于心。可就是做了皇帝以后,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每天都不能高枕无忧。”石守信等人纳闷,忙问为何。赵匡胤答道:“这不难明白,皇帝的位子,谁不愿意呢?”石守信等人听到赵匡胤话中有话,忙叩头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既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说:“我知道你们都对我忠心耿耿,并无异心,我担心的是如果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有朝一日也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到那时你们不想做皇帝也不行了。”听罢此言,石守信等人方才明白过来,原来赵匡胤担心他们有夺位之心,以后有可能效仿造反,便磕头请赵匡胤指点明路。赵匡胤见时机成熟,语重心长地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是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罢了。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到地方上去购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饮酒作乐,安享天年。这样一来,我们君臣间互不猜嫌,大家相安无事,这岂不很好!”石守信等人跟随太祖多年,深知他说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便一起叩头谢恩。
第二天,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纷纷上书,称自己有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一照准,解除了他们的禁军职务,同时,赏赐他们大量金帛,并授予他们有名无实的节度使官衔。只有石守信兼职如故,但兵权已不在其手中。到建隆三年,石守信的虚名也被剥夺。而禁军将领职位的空缺,赵匡胤则按照赵普的计策,全部由文官接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削夺禁军将领兵权后,赵匡胤曾想让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符彦卿统领禁军。符彦卿是周世宗及皇弟赵匡义的岳父,赵匡胤对他颇加优遇。但赵普以符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再委兵柄为由相谏。赵匡胤不听劝阻,认为自己待符彦卿甚厚,符彦卿不会辜负自己。赵普却反问他:“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赵匡胤默然无语,此事便作罢。赵匡胤意识到节度使的兵权不能不削,于是,上演了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开宝二年(969年)十月,赵匡胤在后苑宴请节度使武行德、郭从义、王彦超等五人。酒至酣时,赵匡胤从容说道:“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五人皆明白赵匡胤的醉翁之意,立刻自陈艰苦,请求乞归,于是五人都被罢任,授以虚衔,其他一些未赴宴的节度使如向拱、袁彦等也都相继交出了兵权。
赵匡胤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厚、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都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这三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三衙”的长官都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赵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