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文体明星 >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弗格森爵士作序,虎扑大神“Tristan”陈中捷精心译作,全新版本增补50000字,多元视角解读真实瓜迪奥拉,触摸足球世界本质

作者:(西)吉列姆·巴拉格,陈中捷译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书籍编号:30413103

ISBN:978751681865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91196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体明星

全书内容: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译者序


2012年年底,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当时出版不久的新书。彼时距离瓜迪奥拉归隐不足半年,人们对于他的离开和未来抱有诸多疑问,本书作者吉列姆·巴拉格(Guillem Balague)又是欧洲著名的足球媒体人,拥有丰厚的人脉和独特的视角,因此,本书被很多球迷视为找寻真相的所在。我于2013年年初联系巴拉格先生做欧洲足球媒体人的相关访谈,因此我们有了直接的对话,期间决定将本书引入中国,并且在翻译的同时联络中外出版社推进此书的中文版授权,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大力帮助,只言片语无法表达谢意。需要说明的是,2013年年中,本书的平装版在海外问世,其中已经增补了瓜迪奥拉加盟拜仁的章节,披露了瓜迪奥拉离开巴萨后的隐居生活以及复出内幕,译作也及时增加了这一部分内容。


起初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这本书,只是抱着了解更多幕后故事的心态,身为一个体育媒体人,我自认为对于瓜迪奥拉、巴萨和足球已经有足够多的了解。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我所了解的不过是大众传媒所报道的内容,而大众传媒对于足球的关注大多只浮于表面,即最能引发话题和吸引眼球的那部分,而水面之下的部分,他们无意触及,或者无力触及。就拿本书主角瓜迪奥拉的身份——教练来说,相较于球员,教练往往被认为是足球世界的配角或者幕后角色,很少有人真正关心教练的工作。媒体往往基于比赛状况、转会操作、日常言论来评判其工作,稍有深入也不过是浮光掠影地谈及其“战术理念”(当然不排除有真正的聪明人可以看透战术细节),然而教练们迅速苍白的发鬓诚实地告诉我们,他们承受的压力超乎寻常,执教工作非常复杂。从这个角度而言,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教练工作的难度。大众普遍对教练缺乏尊重,即便是最优秀的教练,也会引来浅薄的非议,他们的形象则非黑即白,显得较为单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练群体本身也并无意寻求被大众理解。他们甚至乐得居于幕后,与大众保持距离。一方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定自己是“配角”,包括瓜迪奥拉在内,他们相信战术最终要依靠球员去实现,自己的工作不过是保证球员发挥出应有实力,而外界的赞誉和注目应当用来滋养球员的信心,教练不应夺其锋芒。另一方面,教练有太多不可言说的秘密,他对球队了若指掌,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基于权衡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比如,在旁观者看来一次不可理喻的弃用或许正是他对球队长期规划中决定性的一步,但是无论何时,他都很难将这样的信息表达出来。教练有着太多这样的“不可说”,于是很多时候他们要么避开大众,要么戴上面具和大众交谈。因此,大众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对教练的决定加以评判,事后当你了解到更多信息的时候你便会皱皱眉头,重新组织自己对此事的认知,即便有些时候你的评判碰巧踩对点,你也很难夸赞自己料事如神。


巴拉格所撰的传记与大众传媒对足球的报道有较大的区别,而本书的聚焦点全在瓜迪奥拉一人身上,因此它既在讲述瓜迪奥拉的足球生涯,也在讲述一名教练的成长经历与工作状态。曼联传奇主帅弗格森所著的序言、瓜迪奥拉本人的自述、瓜迪奥拉恩师的回忆、瓜迪奥拉密友的倾诉、瓜迪奥拉弟子的追述、诸多事件当事人的叙说让视角更为多元化。在读完本书之后,我几乎看到了所有想看到的故事,没错,我了解到了拉玛西亚对瓜迪奥拉的影响,了解到了球员时代他受到的苦难冤屈,了解到了他为成为教练进行的修行,了解到了他如何与球员建立纽带,了解到了他为何与穆里尼奥一拍两散,了解到了他与梅西的微妙关系,了解到了他为何再次离开巴萨,了解到了他为何对拜仁情有独钟……


但是更多的,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瓜迪奥拉,“他”有别于媒体塑造的完美形象,他确实谦逊低调、情感细腻,也富有理想,但是他也有焦躁不安,也会束手无策,也曾不堪重负;更多的,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练所拥有的手段和态度,他对于球队的影响不仅限于排兵布阵,而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的所有细节,他对于胜负的看法为他提供了不断前行的动力,在他看来,胜利仿佛是砒霜,而失利才是蜜糖;更多的,我看到了一位背负俱乐部乃至民族期望的“楷模”如何失去力量,他只是想做一个纯粹的足球人,过多的标签和职责让他精疲力竭。这一切不由让我对“瓜迪奥拉们”多了一份敬畏,球迷可以肆无忌惮地评头论足,媒体可以不负责任地指手画脚,球员可以一门心思地专注自我,可“瓜迪奥拉们”才是真正承受一切并且还要小心翼翼照看那二三十号牛人自尊及雄心的人呐……


好吧,足球是亿万人追捧的大众运动,教练却是不求被理解的精英职业。


以上,便是后来我决定翻译本书的原因,也是后来我决定将更多“足球人”传记引入中国的原因。足球世界确有一些人值得我们沉下心细细品读,瓜迪奥拉,就是其中之一。


虎扑体育主编 陈中捷


2014年1月11日

序言


在佩普·瓜迪奥拉的球员时代,我曾有机会签下他,但是我错过了。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不在巴塞罗那。


当时瓜迪奥拉要离开巴萨的理由并不明显,可我们还是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我认为自己很有可能得到他,但是没有,也许是我选择的时机有问题吧。如果瓜迪奥拉当初能加盟曼联,那一定会很有意思。他是斯科尔斯最终进化成为的那一类球员:他是队长、是领袖,是克鲁伊夫那支非凡梦之队的中场掌控者,他拥有从容的气质,能够很好地利用球来控制比赛节奏。这样的特质也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球员之一,那也正是我一直在找寻的特质。后来,那个赛季我签下了贝隆。有时候你回首往昔,忆起那些货真价实的顶级球员,不禁会自问:“当初他若加盟曼联会是怎样?”佩普·瓜迪奥拉就是会让我陷入这样沉思的球员。


我理解当时佩普作为球员的处境,在巴塞罗那这样的俱乐部,你内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此效力终生。尽管那个赛季结束时他离开了球队,可当我们接触他的时候,他大概觉得还有留下的可能。这件事真是让人感叹,在足球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天长地久的:岁月就像是一把无情刻刀,终有一天会逼迫你和你的球队做出了断。当时我认为我们给了瓜迪奥拉一条出路,可以让他的职业生涯有另一种可能,结果却不遂人愿。他的遭遇让我想起了12岁加盟曼联的加里·内维尔,我和他情同父子,我依赖他、信任他,他是球队的基石,但是某一天这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对于佩普而言,意识到自己在巴萨路到尽头一定非常痛苦。我理解他的犹豫不决,他不想这么快就低头认命,然而某个时刻我们终究要把引援的目光投向别处,机会就这样消失了。


瓜迪奥拉之所以能在教练岗位上取得如此成就,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他为人非常谦逊。他从来不会得意忘形,总是恭敬有礼,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能够拥有这样的品质是好事,回顾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他一直都是这样谦卑。作为球员的他不是媒体的宠儿,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比赛,他没有强劲的身体素质,却是一位异常冷静的球员;作为教练的他对于球队风格有着严格要求,可无论输赢他都能保持同样的优雅和内敛。说实话,我认为在这个行当里出现这样一个人是件好事。


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已经到了执教生涯的某个阶段,他感受到了人们对巴萨的期待,深知巴萨帅位的分量。我相信他一定思考过:这样的成功能持续多久?我能不能打造另外一支冠军球队?我能不能创造另外一个欧洲冠军?我能不能保持现在的水准?


如果我能及时给出建议,我会告诉佩普:少安毋躁,丢掉一次欧冠冠军并不能让你的执教水准或者球队实力受到贬损。我理解他所承受的压力:佩普的球队每每出战总是背负过高的期望,与此同时,所有的对手又都想要击败他们。实际上,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佩普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只需要担心一件事即可:如何不让这些对手得逞。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他应当继续。所以,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这事关掌控球员,事关巴萨风格在被对手熟知之后如何找寻新的战术,又或者事关如何激励球队。以我的经验,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往往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去行事。比如说,我知道有些人50岁就退休了,可别问我为什么!一直以来我都在观察,像斯科尔斯、吉格斯、哈维、梅西和普约尔这样的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因为他们拥有非凡的动力,身为杰出的人类个体,他们从来不会担心缺乏动力这种事,因为他们骄傲的自尊不允许他们失去动力。我相信佩普的球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这和那些想要早早退休的人截然不同。


比如杰拉德·皮克,从他来曼联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他,我了解他的个性:他在场下是个悠然自得也很好相处的大男孩,但在球场上他就是一个赢家。他在曼联的时候就是如此,我们不想让他离开,他回到巴塞罗那同样如此。和大多数人相比,佩普拥有的球员并不需要更多的激励,也许他低估了他们的自我激励能力?正如你所见,他在巴萨不断斩获荣誉,要让球队保持高水准的竞技状态和长时间的成功的确需要一些特别的才能。但是我相信,他拥有足够多的办法让这一切重现,重现,再重现。


瓜迪奥拉过去4年间在巴萨获得的成就超越了曾经在此执教的所有教练,其中不乏一些响亮的名字:范加尔、里杰卡尔德,以及克鲁伊夫。而且瓜迪奥拉使球队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比如压迫——严谨缜密的球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已然成为他麾下巴萨的标志。同时佩普还创造了一种球队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球员知道自己一旦不努力就会被扫地出门。相信我,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关于瓜迪奥拉的未来会充满各种猜测和议论,深思熟虑之后,他的下一步会是怎样?他究竟会不会来到英超?对于瓜迪奥拉而言,在执教这样一支梦幻般的巴萨之后,下一站无论是哪里看起来都很难是更优的选择。执教其他球队不会为他卸下分毫压力,也不会降低人们对他的期待。实际上他无论去哪儿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作为一名主帅,他必须为球队决定出最优方案,这事关如何选择球员,如何选择战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你去哪儿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主帅都要背负压力。这么多年下来,我在曼联算得上是成功的,但也并非万事太平——每时每刻你都要处理许多麻烦事。说到底,你总得和足球世界的人打交道,有太多人和事需要操心:经纪人、家庭、球员状态、年龄结构、球队士气、各类伤病、各方情报,等等。如果佩普要转去其他俱乐部,这些他曾经面对过的问题依旧会存在,而人们对他的期待也将如影随形。


所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他决定要离开?如果在佩普宣布自己的决定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这样做是愚蠢的。皇马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获得了5座欧冠奖杯,我们有理由相信佩普在巴萨也能完成同样的壮举。对于我而言,执教一支球队事关自我激励。如果我是佩普,离开会是最难的抉择。


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于2012年4月

罗马,2009年5月27日,欧冠决赛


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8分钟,巴萨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球员都各居其位,可没有人展现出足够的侵略性,他们没有扑上去向对方的持球队员施压。面对曼联他们显得太恭敬了,踢得束手束脚。巴尔德斯刚扑出C罗的一脚射门,紧接着又来了一脚,曼联步步紧逼,C罗的这次射门只是将将偏出门柱,就差了那么几厘米,这几厘米便决定了进,或者不进。


这几厘米也决定了世界将如何评判瓜迪奥拉和他在诺坎普的革新。


吉格斯、卡里克和安德森在巴萨的防线间不停传递,是时候做些改变了。瓜迪奥拉猛然从教练席站起身,喊出了急攻的指令,他的声音盖过了罗马奥林匹克球场内的嘈杂声,传到了场上球员们的耳中。


依照指示,梅西的位置移动到了曼联的两个中卫之间,扮演伪中锋的角色,埃托奥拉到边路,占据右边路的位置。稳坐教练席的弗格森面无表情,他对于比赛开始至今的局面很满意,感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但是局势在改变,起初还只是暗流涌动。梅西的传球找到了伊涅斯塔,伊涅斯塔又将球传给哈维,哈维再度把球送回梅西脚下。卡里克和安德森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决定各自分别去盯防哪名球员,卡住哪条传球线路,覆盖哪块防守区域。吉格斯需要跟防布斯克茨,他可帮不上忙。


伊涅斯塔在中场拿到皮球,眼见埃弗拉漏掉埃托奥,右路出现的机会顿时被他察觉。他带球向前,掐准时机将球精准地送到了禁区边缘的埃托奥脚下。面对控球的埃托奥,维迪奇做出了一次搏命式防守,不料埃托奥轻松闪过,电光火石之间他完全依仗自己的“杀手”本能将球射向了近角。


那一瞬间,那脚射门最终的结果,以及随之引发的狂欢,使一个被培育了40年的理念得以爆发,掀起了改变未来数年足球世界的惊天巨浪。

致弗格森爵士的一封信


弗格森爵士,佩普之所以抛下他所铸就的一切离开巴塞罗那,那是因为他和大多数教练都不一样。他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是你们那一类的足球人。


2009年罗马的那场欧冠决赛是你们的遭遇战,也许在那时您就能看出端倪。那场决赛正是瓜迪奥拉理念的全面展示,他将俱乐部的哲学渗透到了比赛的方方面面——从赛前战术准备,最后一次的队内讲话,到最终庆祝胜利的方式,无不如此。佩普邀请全世界加入进来,与自己和队员们一同来感受参加欧冠决战的愉悦。


他信心满满,他相信球队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击败你们。如若事与愿违,球迷也可以昂着头回家,因为巴萨毕竟以自己的方式尝试过,何况更要考虑到之前两个赛季球队经历了那样一段黯淡的光景。自佩普上任的一年以来,他不仅扭转了俱乐部的颓势,还大大击退了足坛盛行的功利主义风气,在那些人看来,获得巅峰荣耀和踢出漂亮比赛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些人甚至想要背弃体育精神,抛弃应有的底线。是谁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又是谁带来了这样的风气?佩普要逆势而为,因为那是他内心信仰所在。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众所周知。


在这段执教旅程的最后,佩普已经不再是罗马欧冠之夜您所见到的那个踌躇满志、激情四溢的少帅了,抑或如您之后一年在尼翁见到他时那样——在欧足联总部的那次露面是他少有的社交活动。


当他向世界宣布自己要离开执掌了4年教鞭的母队时,您可以看到他为之付出了多少:他的眼神疲惫无力,后移的发际线灰影斑驳。在瑞士的那个上午,您在一旁谆谆教诲,传授长者箴言,他侧耳旁听,神采奕奕、反应敏锐,如今这样的神采已不复存在,当您看着他的那双眼睛时尤其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您知道吗,后来他还会提及与您之间那短短的15分钟对话,将之视为教练生涯的荣幸。他就像是一个十几岁的追星族一般日复一日地唠叨着:“我和弗格森爵士见了面,我还和他说了话!”对当时的他而言,一切都是新鲜而又刺激的,困难对他而言更多地意味着挑战,而非望而却步的鸿沟。


2010年9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年一度的精英教练峰会在日内瓦湖畔的欧足联总部进行,那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矩形建筑。这是您二人第一次以教练同行的身份在社交场合见面。在那之前,除了罗马之夜的寒暄你们并无其他交集,佩普倒是一直想着哪天可以抛开比赛的烦恼,在您的办公室坐上一会儿。这次峰会为欧洲的精英教练们提供了一次好好聚聚的机会,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八卦,谈谈趋势,吐吐怨气,要知道一年中其余时间他们都是在无尽的孤独中度过的,既要手忙脚乱地打理二十来号球员,还要应付自己的家人和各路经纪人。


在尼翁的贵宾中自然也有穆里尼奥的身影,此前一个赛季,这位个性斑斓的皇马新帅率领国际米兰斩获了欧冠冠军,而他们在半决赛中击败的正是佩普的巴塞罗那。会议将要持续两天,头天上午10点左右你们搭乘面包车抵达欧足联总部,一共配有两辆面包车,穆里尼奥搭的是第一辆,和他一起的还有时任切尔西主帅的安切洛蒂以及时任罗马主帅的拉涅利。佩普和您一道,搭乘的是第二辆面包车。您一进入大厦,穆里尼奥便走近围拢您的人群,佩普则默默旁观眼前发生的一切,镜头记录着这一刻,这样的瞬间对于他的人生总是别有意义。他身旁尽是足球圈响当当的名字,可他只是在那里聆听、观察并且汲取营养,一如往常。


佩普远离人们的交谈独处了好一会儿,直到穆里尼奥的目光扫到他。葡萄牙人立刻离开了自己所在的人群,热情地上前与佩普握手寒暄,相视而笑。他们热络地聊了几分钟,此情此景吸引了一些同行的注意,于是云达不莱梅主帅托马斯·沙夫也加入了进来。


这是佩普·瓜迪奥拉和何塞·穆里尼奥最后一次充满善意的交谈。


之后教练们走进主会场进入当天峰会的首个议程,会上你们侃侃而谈,谈着过去这个赛季欧冠比赛中出现的战术趋势,当然还有诸多话题涉及西班牙称雄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首个议程结束后,大家摆好姿势拍摄集体照。德尚坐在前排正中央,刚好在瓜迪奥拉和穆里尼奥中间,队列左侧您坐在安切洛蒂身旁,当时场面欢腾,可谓其乐融融。


在第二项议程开始前还有一次茶歇,您和佩普刚好就坐在了同一区域,眼前则是美不胜收的日内瓦湖景,这里可以俯瞰湛蓝的湖水,亦可以远眺湖滨上极具特色的建筑。


佩普在您面前毕恭毕敬。在他眼里您一直是教练界的巨人,但是在那个上午,您只是一位笑容可掬的苏格兰老人——球场外的您经常露出如此神态。尽管佩普当时已经拿下了9项赛事中的7个冠军,尽管整个足球世界都在议论他在巴萨进行的是升级还是改革,他却依旧保持着让您赞赏的谦卑。佩普的活力和阳光为这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是大家在当时的共识。


不多时,那场茶歇闲聊就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师生间的简短授课,佩普喜欢见证和了解那些传奇人物在足球世界的非凡经历。他记得范加尔时代的阿贾克斯和萨基时代的米兰的许多细节,关于这两支球队,他总有说不完的话。欧冠奖杯对他而言充满神圣感,就好像当年那件普拉蒂尼的签名球衣一般。而在佩普心中的荣誉殿堂中,您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佩普像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细细咀嚼每个单词,他对您的敬仰已然多了几分虔诚,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谈话的内容或者您对职业足球的洞察力,相比您的见识,更打动他的是您所站的高度。


他对于您在曼联漫长的执教生涯心生敬畏,毕竟要在一支球队的帅位上坐这么久需要思变的勇气和强韧的精神。佩普也一直认为身处巴萨或曼联这样的球队,承受的压力必然不同于在其他球队。他渴望了解,在获得一系列成功之后,人该如何继续保持对胜利的饥渴,不至于失去前进的动力。他认为一支常胜球队也需要经历失败,以此接受只有挫折才能带来的教训。佩普想要知道弗格森爵士您是如何处理这些难题的,您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您如何面对失败。你们没有太多时间来逐一讨论,但下次见面时这些问题一定会被提及,这点您可以确信无疑。


佩普推崇您面对胜负时的泰然处之,佩服您维护足球哲学时的全力以赴——而您也建议佩普如您一般忠于自己,捍卫信仰的理念,听从内心的声音。


* * *


“佩佩。”您说道——出于尊敬他甚至都没有纠正您对他名字的误念,“你必须看清自己是谁。很多年轻教练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改变了自己的本性,可能是因为你无法掌控周围的环境,可能是因为某些事情的开端并不顺利,又或者是因为胜利让你迷失了自己。于是突然之间他们想要对战术进行修正,他们还想要对自己大动干戈。他们没有明白,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你只有保持本色,才能面对足球这个怪物,并且一举击败它。”


对您而言,这些话也许不过是友善的建议,面对年轻的面孔您总是会不由得升腾起父爱般的关怀。然而有意无意之间,您向佩普泄露了自己在足球世界长盛不衰的秘密、前行的动力以及和这项运动之间奇异的羁绊,深陷足球圈,你会时而感觉被束缚,时而又感觉被释放。


当佩普苦闷地盘算未来的时候,您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他明白您所说的含义,但是,在巴萨执教的4年之间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扭曲了自己。足球这个怪物,终究还是改变了他。


您警告他不要迷失真实的自我,但他还是改变了,部分原因在于那些对他满怀感激和崇敬之情的球迷,他们忘了他不过是一个足球教练;部分原因在于他自己,他渐渐发现自己无法做出决断,那样既会伤害他自己,也会伤害他的球员——最终情感的包袱让他不堪重负。于是终有一日,佩普认定,找回自我的唯一方式便是抛下自己创造的一切。


他很想遵循您的箴言,可是他终究不是您,弗格森爵士。有些时候您将足球比作奇怪的牢笼,虽然身陷囹圄却无意逃脱。温格和您的观点相同,他也无法理解,瓜迪奥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球员,所有人都对他们赞赏有加、推崇备至,为何他会离开这支荣誉满载的梦之队。


佩普宣布离开巴塞罗那的那个上午,也就是他们在欧冠半决赛爆冷负于切尔西之后的第三天,温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巴萨的哲学高于冠军的得失。虽然欧冠出局,但现在也许不是做决定的正确时机。哪怕过去的一年让人失望,我仍然希望瓜迪奥拉可以留在巴萨,继续捍卫他的理念,那会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而佩普的大脑一刻也不得停歇,在每一次做出决定前都会以每秒100次的转速运行——即使在他做出最终的决定前,他依旧在质问自己。他无法逃避自己的宿命(作为一名教练回到巴萨),但是他无法在这样的强压下继续生活下去,那几乎将他的精力消耗殆尽。他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困扰、争执、怀疑和永远无法满足的期待。当他和朋友去打高尔夫时,当他瘫坐在家中沙发上和妻子克里斯蒂娜以及3个孩子一起看电影时,当他在夜晚无法入眠时,这一切都缠绕着他,挥散不去。不管身在何处,他一直都在工作、思考、抉择和困惑。让他和工作(以及巨大的期望)分开的唯一办法就是彻底离开。


2007年还是新手的他激情满怀地接过了巴萨B队的教鞭,5年后他在一队挂印而去,他几乎耗尽了精力,身后留下的则是14座冠军奖杯。这并非我自己臆造的说辞,佩普在确认离去的新闻发布会上亲口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的疲惫。


还记得吗?2011年金球奖颁发前,记者还跟您问起过佩普。您获得了终生成就奖,他获得了年度最佳教练,你们刚好出席同一个新闻发布会。您的回应非常直接:“瓜迪奥拉去哪里会比待在巴塞罗那更好呢?要是他萌生去意,我一定难以理解。”


也就是那一天,巴萨技术总监,同时也是佩普挚友的苏比萨雷塔找到了他,苏比萨雷塔很了解尼翁那次对话对佩普的影响,也深知您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对佩普说道:“听听弗格森这个智慧老人说的话,他经历了人世和足球圈的种种……”此时的佩普已经将赛季末想要离开球队的念头告诉了苏比萨雷塔,他回击道:“你这个杂种,老是想方设法让我拿不定主意!”


弗格森爵士,看看2008年佩普刚刚接手巴萨一线队时的影像吧,那时候的他看起来比37岁的时候更年轻,踌躇满志难掩激情。可4年后再看看他,是不是看起来比41岁的实际年龄更老呢?尼翁的那个上午,作为主帅的他还在率领球队攀向一个令人炫目的全新高度,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历史,在日内瓦湖畔的那次短暂对话之前,佩普已然找到了战术创新的方案。在之后的3个赛季里,他在攻防两端的策略更具革命性,他的球队也几乎在每一项参加的赛事都获得过成功。


问题在于,一路走来,每一次的胜利都让他离告别更近一步。


一个在经济危机中沉浮的国家需要找寻时代的偶像,于是他们将佩普描绘成了这个社会的领袖,一个完美无瑕的楷模。弗格森爵士,正如您所知,人无完人。也许您不会同意,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承受如此重担。


成为巴萨主帅需要充沛的精力,4年后的他已经不再享受欧战的夜晚,皇马又在场内外将西甲变成了一场寸步难行的角逐,佩普觉得是时候抽身离开了——他13岁就来到了巴萨,除去6年的漂泊,他为这支球队倾尽所有。当他回到这里之后——因为他注定要回来——以急流勇退的方式离开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再看一下佩普的照片吧,弗格森爵士。他已经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巴塞罗那,如今看来,他离开的原因是不是更明了了呢?

  • 西语为enfermo de fútbol,佩普的一些爱将对他的爱称。

    1.为什么
    2011年11月,巴萨即将在欧冠小组赛中远征米兰,彼时的佩普已经在球队执教了4年,临行的最后一堂训练课前,他让队员围成一个圈。他要说出一个秘密,一个他、蒂托·比拉诺瓦以及医生一直向球队隐瞒的秘密,但是那一刻的悲恸让他无语凝噎,他竟然无法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语意。焦虑,不适,他的声音颤抖不止,不得不退到一边。医生只得代而为之,向球员们宣告事态的严重性。佩普的眼睛一直盯着地板,拿着那只常用的水壶往嘴里灌水,以防再度失声,只是有些时候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医生随后告诉队员们,佩普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挚友比拉诺瓦的腮腺——最大的唾液腺——出现肿瘤,必须接受手术进行摘除,因此他无法随队前往意大利。
    两个小时训练结束,队员离去时依旧难以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佩普则远离人群,独自一人默默徘徊。之后与米兰的一战惊心动魄,两队放手进攻,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高潮迭起的对攻战,最终佩普的球队以3∶2击败米兰,在本小组占据头名。尽管战果喜人,佩普依旧愁眉不展。
    人们总是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往往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生活就会给你一些教训,然后你又会想起挫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得知比拉诺瓦患了重症之后,瓜迪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