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女性人物 >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阿加莎·克里斯蒂珍贵自传,简体中文出版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王霖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书籍编号:30413216

ISBN:978751332624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15733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女性人物

全书内容: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1890—1976)


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一八九〇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她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酷爱阅读,尤其痴迷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了一名志愿者。战争结束后,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几经周折,作品于一九二〇年正式出版,由此开启了克里斯蒂辉煌的创作生涯。一九二六年,《罗杰疑案》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这部作品一举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侦探文学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东方快车谋杀案》、《ABC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依然是世界侦探文学宝库里最宝贵的财富。根据她的小说改编而成的舞台剧《捕鼠器》,已经成为世界上公演场次最多的剧目;而在影视改编方面,《东方快车谋杀案》为英格丽·褒曼斩获奥斯卡大奖,《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持续了五十余年,总共创作了八十余部侦探小说。她的作品畅销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册。她创造的小胡子侦探波洛和老处女侦探马普尔小姐为读者津津乐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柯南·道尔之后最伟大的侦探小说作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一九七一年,英国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称号,以表彰其不朽的贡献。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二日,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于英国牛津郡沃灵福德家中,被安葬于牛津郡的圣玛丽教堂墓园,享年八十五岁。



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作品年表


波洛系列


1920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1923 Murder on the Links《高尔夫球场命案》


1924 Poirot Investigates《首相绑架案》


1926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罗杰疑案》


1927 The Big Four《四魔头》


1928 The Mystery of the BIue Train《蓝色列车之谜》


1932 Peril at End House《悬崖山庄奇案》


1933 Lord Edgware Dies《人性记录》


1934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


1935 Three-Act Tragedy《三幕悲剧》


1935 Death in the CIouds《云中命案》


1936 The ABC Murders《ABC谋杀案》


1936 Murder in Mesopotamia《古墓之谜》


1936 Cards on the Table《底牌》


1937 Dumb Witness《沉默的证人》


1937 Death on the Nile《尼罗河上的惨案》


1937 Murder in the Mews《幽巷谋杀案》


1938 Appointment with Death《死亡约会》


1938 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波洛圣诞探案记》


1940 Sad Cypress《H庄园的午餐》


1940 One,Two,BuckIe My Shoe《牙医谋杀案》


1941 Evil Under the Sun《阳光下的罪恶》


1943 Five Little Pigs《五只小猪》


1946 The Hollow《空幻之屋》


1947 The Labours of Hercules《赫尔克里·波洛的丰功伟绩》


1948 Taken at the FIood《致命遗产》


1952 Mrs.McGinty\'s Dead《清洁女工之死》


1953 After the Funeral《葬礼之后》


1955 Hickory Dickory Dock《山核桃大街谋杀案》


1956 Dead Man\'s Folly《弄假成真》


1959 Cat Among the Pigeons《鸽群中的猫》


1960 The Adventure of the Christmas Pudding《雪地上的女尸》



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作品年表


1963 The Clocks《怪钟疑案》


1966 Third Girl《第三个女郎》


1969 Hallowe\'en Party《万圣节前夜的谋杀》


1972 EIephants Can Remember《大象的证词》


1974 Poirot\'s Early Stories《蒙面女人》


1975 Curtain-Poirot\'s Last Case《帷幕》


马普尔小姐系列


1930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寓所谜案》


1932 The Thirteen Problems《死亡草》


1942 The Body in the Library《藏书室女尸之谜》


1943 The Moving Finger《魔手》


1950 A Murder Is Announced《谋杀启事》


1952 They Do It with Mirrors《借镜杀人》


1953 A Pocket FuII of Rye《黑麦奇案》


1957 4.50 from Paddington《命案目睹记》


1962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破镜谋杀案》


1964 A Caribbean Mystery《加勒比海之谜》


1965 At Bertram\'s Hotel《伯特伦旅馆》


1971 Nemesis《复仇女神》


1976 SIeeping Murder《沉睡谋杀案》


1979 Miss Marp\'e\'s Final Cases《马普尔小姐最后的案件》


其他系列及非系列


1922 The Secret Adversary《暗藏杀机》


1924 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褐衣男子》


1925 The Secret of Chimneys《烟囱别墅之谜》


1929 Partners in Crime《犯罪团伙》


1929 The Seven Dials Mystery《七面钟之谜》


1930 The Mysterious Mr.Quin《神秘的奎因先生》


1931 The Sittaford Mystery《斯塔福特疑案》


1933 The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nd Other Stories《控方证人》


1934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悬崖上的谋杀》


1934 The Listerdale Mystery《金色的机遇》



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作品年表


1934 Parker Pyne Investigates《惊险的浪漫》


1939 Murder Is Easy《逆我者亡》


1939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无人生还》


1941 N or M?《桑苏西来客》


1944 Towards Zero《零点》


1945 SparkIing Cyanide《死亡的怀念》


1945 Death Comes as the End《死亡终局》


1949 Crooked House《怪屋》


1950 Three Blind Mice and Other Stories《三只瞎老鼠》


1951 They Came to Baghdad《他们来到巴格达》


1954 Destination Unknown《地狱之旅》


1958 Ordeal by Innocence《奉命谋杀》


1961 The Pale Horse《灰马酒店》


1967 Endless Night《长夜》


1968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煦阳岭的疑云》


1970 Passenger to Frankfurt《天涯过客》


1973 Postern of Fate《命运之门》


1997 While the Light Lasts《灯火阑珊》

出版前言


纵观世界侦探文学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如果说有谁已经超脱了这一类型文学的类型化束缚,恐怕我们只能想起两个名字——一个是虚构的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而另一个便是真实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她个人独特的魅力创造了侦探文学史上无数的传奇:她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余年,一生撰写了八十余部侦探小说;她开创了侦探小说史上最著名的“黄金时代”;她让阅读从贵族走入家庭,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她的作品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畅销全球一百五十余个国家,作品销量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同列世界畅销书前三名;她的《罗杰疑案》、《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是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她是侦探小说女王,因在侦探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而被册封为爵士;她是侦探小说的符号和象征。她本身就是传奇。沏一杯红茶,配一张躺椅,在暖暖的阳光下读阿加莎的小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惬意的享受,也是一种态度。


午夜文库成立之初就试图引进阿加莎的作品,但几次都与版权擦肩而过。随着午夜文库的专业化和影响力日益增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版权继承人和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主动要求将版权独家授予新星出版社,并将阿加莎系列侦探小说并入午夜文库。这是对我们长期以来执著于侦探小说出版的褒奖,是对我们的信任与鼓励,更是一种压力和责任。


新版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由专业的侦探小说翻译家以最权威的英文版本为底本,全新翻译,并加入双语作品年表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家族独家授权的照片、手稿等资料,力求全景展现“侦探女王”的风采与魅力。使读者不仅欣赏到作家的巧妙构思、离奇桥段和睿智语言,而且能体味到浓郁的英伦风情。


阿加莎作品的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规模庞大,我们将努力使之臻于完美。或存在疏漏之处,欢迎方家指正。


新星出版社


午夜文库编辑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致中国读者


(午夜文库版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集序)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一直在筹备两个非常重要的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纪念日。二〇一五年是她的一百二十五岁生日——她于一八九〇年出生于英国的托基市;二〇二〇年则是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问世一百周年的日子,她笔下最著名的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就是在这本书中首次登场。因此新星出版社为中国读者们推出全新版本的克里斯蒂作品正是恰逢其时,而且我很高兴哈珀柯林斯选择了新星来出版这一全新版本。新星出版社是中国最好的侦探小说出版机构,拥有强大而且专业的编辑团队,并且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极有热情,这使得他们成为我们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如今正是一个良机,可以将这些经典作品重新翻译为更现代、更权威的版本,带给她的中国书迷,让大家有理由重温这些备受喜爱的故事,同时也可以将它们介绍给新的读者。如果阿加莎·克里斯蒂知道她的小故事们(她这样称呼自己的这些作品)仍然能给世界上这么多人带来如此巨大的阅读享受,该有多么高兴啊!


我认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首先它们是非常易于理解的。无论以哪种语言呈现,故事和情节都同样惊险刺激,呈现给读者的谜团都同样精彩,而书中人物的魅力也丝毫不受影响。我完全可以肯定,中国的读者能够像我们英国人一样充分享受赫尔克里·波洛和马普尔小姐带来的乐趣;中国读者也会和我们一样,读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侦探经典作品——比如《无人生还》——的时候,被震惊和恐惧牢牢钉在原地。


第二个特征是这些故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英格兰的精彩画卷,特别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那个年代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不过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每一本书是在她人生中的哪一段日子里写下的。她笔下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多多少少都有些相似。如今,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依旧永恒。也许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范例:《藏书室女尸之谜》与《复仇女神》看起来颇为相似,但实际上它们的创作年代竟然相差了三十年。


最后,我想提三本书,在我心目中(除了上面提过的几本之外)这几本最能说明克里斯蒂为什么能够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首先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最著名,也是最机智巧妙、最有人性的一本。当你在中国乘火车长途旅行时,不妨拿出来读读吧!第二本是《谋杀启事》,一个马普尔小姐系列的故事,也是克里斯蒂的第五十本著作。这本书里的诡计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最后是《长夜》,一个关于邪恶如何影响三个年轻人生活的故事。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正是我最了解她的时候。我能体会到她对年轻人以及他们生活的世界关心至深。


现在新星出版社重新将这些故事奉献给了读者。无论你最爱的是哪一本,我都希望你能感受到这份快乐。我相信这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阿加莎·克里斯蒂外孙


阿加莎·克里斯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马修·普理查德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日

序言


我的外祖母经常对我们说,她把写自传当成一种爱好。我认为特别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完全如此。阿加莎有一个十分幸福且令人难忘的童年,她非常愿意把它写下来,并且文思如泉涌。然而,她每年都要被出版商催稿,直到完成“克里斯蒂的圣诞礼物”(出版商对她的所有小说的代指)之前,她都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的外祖母创作她的自传。同时,这也是她极其忙碌、著作颇丰的年代。她从来没有真正被当时的一些大事件分过心。那些年,《控方证人》在伦敦被搬上戏剧舞台,还有一些她的日渐著名的故事的宣传活动——比如于一九五〇年出版的她的第十五本书,《谋杀启示》。所有的事情照样进行,但她仍然愿意每年为她的传记写几万字,并且她可能并不愿意因为她口中的“真正的工作”而搁置传记的写作。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我认识的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传记非常引人入胜,让人手不释卷。他们可能用了几个星期阅读它,而我的外祖母却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写就它。


说是“写”自传,但我猜其实多半是口述,不过究竟是如何进行的,我也不太清楚。在我母亲去世后不久、我们清理外祖母在德文郡格林威的家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书籍和手稿都存放在楼梯顶端、那个我们称之为“传真室”的房间里。我还在那里发现了一个装在旧纸箱里的老式根德牌磁带收录机和收在小纸箱里的许多盘磁带,磁带明显曾往来于我的外祖母和她的秘书之间。一开始我觉得它们没什么用,因为至少过了五十到六十年了,也许这台机器都动不起来了。


然而我又深深地意识到,记录在磁带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声音实属罕见。仅有那几段已广为知晓的——包括英国广播公司一九五五年的采访,以及帝国战争博物馆收藏的一九七四年她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药房的经历,在那里她学到了许多毒药知识,日后都体现在了她的书中。我承认自己不精通机械,我也不相信能有人复活这些旧磁带中的精彩内容。幸运的是我有一个朋友,欧瑞恩·布朗,是电子技术方面的天才。他拿走了所有磁带,并找到了播放和转换它们的方法。几个星期的杳无音讯之后,一个星期五的早上,他打电话给我说:“我想我找到方法了!”然后我冲回了家乡考布里奇,穿越了五六十年的时光,再一次听到了外祖母的声音。


我无法描述那一刻是怎样唤起我的回忆的。我非常喜爱她,她的声音听起来近乎怪异。她有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就是在句子中间有非常轻微的咳嗽声,我几乎忘记这一点了,毕竟她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而所有这一切向我涌来,唤起了我对她的记忆。在这些磁带中你还会听到她的狗在叫“汪”,就像回到了沃灵福德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唯一遗憾的是,我的外祖母没有保留所有的磁带。她是一个节约的人,我认为有一些磁带是她的打字员记下内容并寄回她之后她又重新使用了,因此早先的章节都被抹掉了,我们也就只有这本书后四分之一内容的录音。


对这些磁带的修复激励了我们重新出版外祖母自传的决心,并补充了一些只在第一版中出现过的照片。就像生命中的许多事情一样,这本书会历久弥新。


马修·普里查德


Pwllywrach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英国版出版前言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一九五〇年四月开始撰写本书,大约十五年后,在她七十五岁时完稿。如此经年累月才写成的书,难免会出现重复与矛盾之处,但我们已进行删减整理。所有重要之处皆未遗漏。于是,这部自传完全如她所期望的那般呈现在公众面前。


她在七十五岁时结束了这本书的写作,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是时候搁笔了,因为就生活本身而言,再无须赘言什么了。”在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她的显赫成就人所共知——《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同名电影问世;话剧《捕鼠器》久演不衰;作品销量在全球年复一年地大幅增长,在美国占据了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这是她在英国和英联邦早已取得的位置;一九七一年,她被封为大英帝国女爵士。然而在她的心目中,这些额外的荣誉只不过是对她过往成就的嘉奖。一九六五年,她真诚地写道:“我感到满意,我想做的事都做过了。”


尽管这是一部自传,有如通常所见的自传一样的开头,但阿加莎·克里斯蒂从最初动笔直至完稿,都没有被年代束缚住。阅读本书的趣味,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她写作时的兴之所至:有时她会停笔沉思女仆们难以理解的习惯或“上了年纪的回报”;有时她会跳写,因为她性格中孩子气的特质令她不由得联想起她的外孙。同时,她也感觉没有必要把每一件事都写进去。有些看起来重要的插曲——例如那次著名的失踪事件——并没有被提及,尽管在书中别处提及“失忆症的前兆”,为这起事件的真实面貌给出了提示。至于其他的,“我想我已经回忆了我想回忆的事情”,她以生动而不失尊严的态度叙述了她与第一任丈夫离异时的情形,因为她总是想记住生活中那些快乐和有趣的部分。很少有人能够从生活中萃取那么多强烈且多样的乐趣,这本书首先就是一首歌颂欢乐人生的赞美诗。


如果她能看到这本印刷出版的自传,毫无疑问,她会对那些为她的人生带来欢乐的人们表达感激之情。当然首先是她的丈夫马克斯和她的家人们。也许作为她的出版商,借此机会向她表达敬意并不为过。五十年来,她一直令我们欣喜。她坚持在出版发行的每一个方面都确保最高水准,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挑战;她的好心态和对生命的热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暖意。她从写作中所得到的愉悦都体现在这些字里行间之中。而书页中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她是如何做到把这份愉悦传递给所有参与她的工作的人们,把出版她的作品变成让我们不断享受快乐的事业与职责。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一个人,阿加莎·克里斯蒂都将长久地拥有她的读者们独一无二的挚爱。


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

  • 指亚述古城遗址,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是伊拉克最著名的考古地点之一,位列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址候选名单。
  • 阿加莎生于一八九〇年,文中提到的克里米亚战争始于一八五三年,一八五六年结束;印度兵变发生于一八五七至一八五九年间;第二次布尔战争于一八九九年至一九〇二年发生在南非。
  • 培尔·金特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Peer Gynt)里的同名主人公。
    自序
    尼姆鲁德,伊拉克
    一九五〇年四月二日
    尼姆鲁德(Nimrud)是古城卡拉(Calah)现今的名字,也是亚述(Assyrians)的军事首都。我们考古队的房子是用土砖砌成的。它平卧在土丘的东侧,包括一间厨房、一间起居室兼餐室、一间小办公室、一间工作室、一间绘图室、一间大的古物及陶器储藏室和一间冲印暗室。(我们都睡在帐篷里。)不过今年,我们的考古营地里又新添了一个大约三平方米的房间。灰泥地板上铺着草垫和几块色彩鲜艳的粗布毯子,墙上挂着一幅年轻伊拉克艺术家的画作,描绘了两头正在穿越集市的驴子,全由明艳的色块拼嵌而成。从朝东的窗户望去,可以看到库尔德斯坦(Kurdistan)境内顶着白雪的群山。房门外钉着一块四方的卡片,用楔形字体写着:BEIT AGATHA(阿加莎之屋)。
    这就是我的“屋子”,我可以完全不受干扰地在里面认真地经营我的写作事业。不过考古发掘开始以后,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时间。物品需要清理和修复,还要拍照、贴标签、编写目录清单、装箱。不过在最初的一周或十天内,还是比较空闲的。
    实话实说,想要集中精力面临很多障碍:在头顶上方的屋顶上,阿拉伯工人们欢快地互相喊叫着,蹦来蹦去,变换着那不牢靠的梯子的位置;狗在吠,火鸡在叫,警察的马晃着叮叮当当的链子;窗户和房门拒绝老老实实地关着,总会出其不意地突然打开。我坐在那张非常牢固的木桌前,身边放着一只阿拉伯人远行时带的那种漆得色彩缤纷的铁皮箱子,打算将我的稿件按进度放在里面。
    我本该写一部侦探小说。可是,一个作家总会按他本能的欲望写作,而不是写他应该写的东西。我渴望写的,完全在意料之外,是我的自传。有人曾经告诉我,写一部自传的冲动,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冒出来。它已经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转念一想,“自传”是一个如此宏大的名词。它意味着要确切地探究一个人完整的一生,将人名、日期和地点都按顺序整齐地排列出来。而我却只想伸手一探,碰运气抓出一把各式各样的记忆。
    对我而言,人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乐在其中又时时充满享受的现在,总是以飞快的速度转瞬即逝;模糊而不确定的将来,可以为它做很多有趣的计划,越不着边际越好,因为既然必定事与愿违,不妨就享受一下计划的乐趣;第三部分是过去:记忆和现实是一个人当前生活的基石。一种气味,一座山丘的形状,一首老歌,都会在突然间把你带回从前——这些琐事会让人带着难以名状的快乐脱口而出:“我记得……”
    这是对上了年纪的人的一种回报,当然是令人愉悦的那种——这就是回忆。
    不幸的是,你往往不只想回忆,还想谈论你想起的事情。你不得不反复地告诉自己,这对其他人来说是乏味的。他们怎么会对这些感兴趣呢?毕竟这是你的人生,而不是他们的,对吗?年轻人有时的确会顺从地对你表现出一种对于陈年往事的好奇心。
    “我想,”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女孩子饶有兴致地问我,“您对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还记得很清楚吧?”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伤害,我回答说我还没那么大岁数。我也拒绝承认参加过印度兵变(Indian Mutiny),可是我承认我记得布尔战争(Boer War)——我应该记得,我的哥哥参战过。
    首先跃入我脑海的是这样一幅清晰的画面:集市日,我随母亲走在法国迪纳尔(Dinard)的大街上,一个男孩携着一只装得满满的篮子猛地朝我撞来,擦伤了我的手臂并几乎把我撞翻在地。很痛,我开始哭。我想我那时大约七岁。
    一向希望在公众场合保持坚忍克制的母亲规劝我。
    “想一想,”她说,“想想我们在南非的那些勇敢的士兵。”
    而我当时是这样号啕大哭,叫嚷着:“我不想做一名勇敢的士兵,我要做一个胆小鬼!”
    是什么力量令我们的记忆有所选择?人生就像是坐在一个电影院里。刷地一闪!这就是我,一个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吃着奶油蛋糕的小孩子。又刷地一闪!两年过去了,我正坐在姨婆的膝盖上,假装是刚从维特利先生的店里被买回来的小鸡,一本正经地反剪着双手,并为这机智的玩笑笑到近乎歇斯底里。
    只有一个个瞬间——中间长久的经年累月都是空白。那时的我们都上哪儿去了?这也引出了培尔·金特的一个问题:“我自己,那个真正的我、完整的我、真实的我到哪儿去了?”
    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完整的自己,虽然有时候可以在转瞬之间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我想,就我而言,记忆中的一个个瞬间看起来或许都无关紧要,却无疑描绘出一个内在的自我和最接近真实的自我。
    今天的我,和那个一头浅黄色香肠式发卷、面容严肃的小女孩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灵魂存在并且不断成长着,滋生着本能、情趣、感情和智慧;而我自己,这个真实的阿加莎,还是同一个人。我不了解这个完整的阿加莎,这个完整的阿加莎,我相信只有上帝才了解。
    于是我们全在这儿,小阿加莎·米勒、大阿加莎·米勒、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马洛温,就要开始上路了——要到哪里去,没有人知道,却无疑使人生变得激动人心。我一直认为人生是激动人心的,而且还会继续这样认为。
    因为我们对人生所知甚少,只了解属于自己的很细微的那一小部分——就像一个在舞台剧的第一幕有几句台词的演员,拿着他的分剧本打印稿,这就是他所知道的一切。他没有通读过完整的剧本,有什么必要读呢?他只不过是说一句“夫人,电话坏了”然后默默退场。
    然而当大幕拉开,公演的日子到来之时,他就会倾听到全剧的进展,然后和其他的演员们排着队上台谢幕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