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军政领袖 > 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英)德斯蒙德·扬,欧阳瑾译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书籍编号:30429808

ISBN:978751681876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3809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全书内容:

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 巴拉克拉瓦式头套(balaclava helmet),一种戴在头上、仅露出脸上一部分的头套。在1854年克里木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中,围攻塞瓦斯托波尔的英国骑兵曾配有这种头套以应对寒冷的海风,因此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头套称为“巴拉克拉瓦式头套”。
  • 码(yard),英制距离单位。1码合3英尺(foot),约合0.9144米。

    序幕


    6月里的一个清晨,沐浴着第一道刺目的阳光,我们蹒跚而行,刚刚越过了贝勒哈曼德以西的一片雷区。那片雷区,位于驻贝勒哈曼德的第10印度步兵旅指挥部及其周围;前一天傍晚,我方刚在此地被德军的坦克打败了。与所有在旷野里熬过了一晚的俘虏一样,我们这帮人全身上下都肮脏不堪。我们当中,既有英国人,又有印度人;有些穿着制式衬衫和短裤,浑身颤抖,有些则用外套、毛毯蒙着脸,或者戴着巴拉克拉瓦式头套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只露出眼睛。我方所有官兵都胡子拉碴,脸上脏兮兮的,又累又饿,心乱如麻。我们开始认识到,“钻进口袋里”这句中东地区流传甚广的俏皮话,完全没有那么好笑了。看管我们的德军,时不时地带着一种静静的轻蔑之色瞥我们一眼;以前在扫视一队队望不到头的被俘意军时,我们自己经常也是带着这样一种轻蔑之意呢。怀着一种害怕地雷的正常心理,我沿着比较容易走的雷区边缘,一路踉跄着往前走,直到一位年轻的德国士兵向我厉声喊叫,让我回到队伍里边去,我才低下头来,看清了自己所踩的地方——当时,我可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站在哪里呢。


    我们经过的那片雷区对面,德军有一支炮兵部队正在作战。我方的火炮和一些隐蔽的、只露出炮塔的坦克,显然正在瞄准他们。从规格为25磅的坦克炮射出来的炮弹和曳光弹,开始在队伍的四周倾泻而下。我旁边的一位年轻军官,被炸掉了一只脚,队伍前面传来了阵阵惊呼。出于一种不约而同的冲动,每个人都突然开始急急忙忙地往回跑。我跟在其他人的后面,跑了几码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远;接下来,由于往炮弹爆炸的地方跑与躲避炮弹的结果没什么两样,我便放慢了脚步,开始缓缓地往前走。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与那名殿后的德国士兵并排而行了;那是一名金发碧眼的士兵,正是“非洲军团”的典型。他向我示意,要我跑动起来。我脱下帽子,让他看了看我那一头灰白的头发。他就像一头年轻而没有经验的牧羊犬一样,不知道究竟是要把一只离群的羊儿赶回去呢,还是要让其余的羊儿继续聚集成群,犹豫了好一阵子。接下来,他还是弓起身子追赶队伍去了,并且示意我跟上去。


    由于德军的那个炮兵连似乎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因此我漫不经心地走到了队伍的一侧。走了大约50码之后,我便看到了自己正在寻找的地方:一条狭长的战壕。我悄悄地溜到战壕里,用泥土把身体盖起来。在沙漠里被俘之后,找不到逃脱机会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运气好的话,我可以一直躲在这条战壕里,直到天黑,然后找到一条近路,穿过这片雷区。现在,我可能要走到阿代姆才能归队了;不过没关系,很多人曾经走过比这还远的距离呢。


    可20分钟之后,我就被抓住了。有一名德国军官,站在军车上路过的时候发现了我,便停了下来。他把我从战壕里揪了出来,载着我向此时仍在遭受火炮零星射击的队伍前头而去。不待我重新加入队伍、加入到其他战俘里去,一名德军上尉就用英语向我大声喊道:“你是这里的高级军官吗?”可能吧。毫无疑问的是,我是战俘里年纪最大的一位。“你跟两位德国军官,乘坐一辆插着休战旗的指挥车到那边去,告诉你们的炮兵,不要再开火了。他们再开火的话,只会危及到你们自己人。”的确如此。然而,战俘的本能,就是不遵照敌人的命令行事。我回答说,我认为自己做不到。“那么,你就选派另一名军官去。”我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也不能下达这样的命令(在接下来的那16个月里,我时不时地想知道,如果抵达了我方的炮兵阵地,如果不是那么愚蠢地拒绝了这一要求的话,德军又怎能把我抓回去)。


    就在此时,一辆“大众”牌军车开了过来。一位身材不高、健壮结实却又修长精瘦的人,跳下了汽车;此人全身穿戴得很是齐整,上身是夹克衫,下身是马裤,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注意到,他的双眼呈亮蓝色,下颌结实坚定,带着命令的神气。我们无须懂什么德语,就知道他正在询问:“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一起说了一会儿话。接下来,那名说英语的军官便向我转过头来。“将军有令,”他悻悻地说道,“如果你决定不接受我刚才下达的那道命令,那么我就不能强迫你接受。”我看了那位将军一眼,竟然觉得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不管怎样,他的干预似乎都值得我去敬上一个军礼。我向他敬了一个礼,然后回到队伍当中,被德军赶往战俘营。


    当时,我几乎不可能认出那是隆美尔。可是,我也全然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几年之后,他的遗孀就会把他去世时拓下的面具给我看,把他被杀的真相告诉我。

  • 埃及旅馆里的服务员。——原注
  • 巴夏(pasha),埃及的高级官员,旧时亦用于尊称土耳其的大官。
  •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约1769—1849),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埃及阿里王朝的创建者。
  • 皮阿斯特,埃及的一种辅币单位,100皮阿斯特合1埃及镑。
  • 边境线(frontier wire),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在该国占领的利比亚修建的一条长达271公里的障碍线。此线从塞卢姆湾往南,一直到达利(比亚)埃(及)边境和利(比亚)苏(丹)边境。这条“边境线”上掩体和要塞林立,原本是意大利在1923年至1931年间的第二次“意大利—塞努西”战争中修建的,目的是防止反意大利殖民的埃及塞努西人越过边境进入利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里成了意军、英军和德军争夺的主战场。
  • 马耳他十字架(Maltese cross),形状由4个“V”字组成的一种十字架,原本是天主教“医院骑士团”和“马耳他骑士团”的标志,据说其8个顶点象征着勇敢、诚实、虔诚等8种骑士美德。
  • 《丛林流浪》(Waltzing Matilda),澳大利亚一首著名的民谣,因广为诵唱而被誉为该国的“第二国歌”,亦译为《背上行李去流浪》。
  • 阿比西尼亚(Abyssinia),即如今的埃塞俄比亚。
  • 英里(mile),英制距离单位。1英里约合1.609千米。
  • 圣培露水(Pellegrino water),产自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圣培莱格里诺(San Pellegrino)的一种饮用水,因水质优良而被誉为“水中之王”。
  • 1911年接见典礼(the 1911 Durbar),旧时英国在印度德里“加冕公园”为印度藩王继任时举行的一种典礼。总计举行了3次,分别是1877年、1903年和1911年,但只有最后一次有英国君主参加。
  • 格拉齐亚尼(Rodolfo Graziani,1882—1955),意大利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
  • 昔兰尼(Cirene),利比亚著名的一座古城,多拼作Cyrene。
  • 英尺(foot),英制长度单位,1英尺合12英寸,约等于30.48厘米。
  • 西迪拜拉尼(Sidi Barrani),利比亚东北部濒临地中海的一个小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夺得的第一个基地,今属埃及,1940年英意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
  • 马莱蒂将军(Pietro Maletti,1880—1940),意大利著名将领,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意埃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战役中,他率领的集团军是意大利的一支主要机动部队。
  • 公平地说,奥康纳将军本人和绝大多数德军将领的看法都与此不同。——原注
  • 不列颠空战(the Battle of Britain),指1940年至1941年间德国对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由于损失了太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地面部队和海军的战斗力,因此德国最终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转而开始制订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 米考伯先生(Mr.Micawber),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著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人物,后喻为不筹划未来、老想走运的乐天派,此处指代英国人。

    第一章 班加西(归来)


    1941年2月中旬,英军在埃及的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开罗和亚历山大两地的酒吧老板有如晴雨表,反映出了我方运气的好坏,并且屡试不爽;此时,他们都变得无比热情,偶尔还忍不住要为顾客“免费”提供一轮酒水呢。“萨弗里奇”们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收敛了那种骆驼般的轻蔑神色,连埃及的出租车司机也变得勉勉强强地有礼貌了。在级别较高的圈子里,胖乎乎的巴夏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还会邀请英军的高级军官到“穆罕默德·阿里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俱乐部”里去玩玩。杰济拉附近的富人家庭,会在自家花园里举办花园派对。开罗的上流社会里,开始不再说意大利语。人们普遍认为,埃及国王与英王陛下派驻的大使之间的关系,此时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亲切的程度。总而言之,东方地区(在这里,并没有“近东”“中东”和“远东”之分)正在本能地向胜利致敬。只有卡斯尼尔的商店店主们矛盾得很,一方面出于爱国情怀,希望把我们赶走,另一方面又出于那种更加根深蒂固的本能,不愿让我们的银钱就此流失;只有他们,才令人沮丧地反映出的黎波里流通的“皮阿斯特”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面值可能很快就会变成负数了。


    在我们这一方,每当第11轻骑兵团里哪位年轻勇敢的士兵穿着宽松的樱桃红便裤,信步走过“谢菲尔德酒店”里的酒吧间或者“大陆酒店”的屋顶花园时,那些年轻貌美的女性(她们或是在盟军总司令部里当电话接线员,或是在医院里当见习护士)都会带着毫不掩饰的钦慕之情,直勾勾地盯着。这是因为,第11轻骑兵团是威名赫赫的第7装甲师里最出名的“沙漠之鼠”,正是他们率先向敌人发起了第一次重击,在意军参战的第二天晚上就越过“边境线”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俘虏了一批意军,得胜归来。自那以后,在过去的8个月里,他们一直待在那片孤立无援的地区,开着装甲车在敌人的防线后面到处游荡,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沿着海岸公路狙杀敌人,最终使得敌人胆战心惊,天一黑都不敢出动了。只有后来的“远程沙漠部队”,才拥有能够与之媲美的勇武威名。连陪同那些年轻女性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尽管整个骑兵部队可能有点儿自以为是,可一个优秀的英国骑兵团还是“有点本事的”。


    在各个旅馆的衣帽间里,步枪旅官兵们的毡帽,以及他们那种银制的“马耳他十字架”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与第60旅官兵的红色饰球和军号挂在一起。这两个旅都隶属于“支援集团军群”,差不多同样威名赫赫;到了酒吧里,两支部队的军官都勉勉强强地承认,彼此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博爱精神,而不愿承认其他任何一支部队也具有这样一种精神——当然,骑兵部队和皇家乘骑炮兵部队除外。


    至于澳军呢,他们都在大街小巷里闲逛,对高级军官视若无睹,或者按照他们自己的习惯,10个人挤在一辆破旧的“维多利亚”牌摩托车上兜风;他们带着讥讽之意,打量着这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曾被他们的父辈“蹂躏过”的城市。时不时地,他们会突然唱起《丛林流浪》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或者《绿野仙踪》这两首曲子来。咖啡店店主、翻译人员、兜售扫帚和色情明信片的小贩,对他们都带有一种天生掺杂着畏惧而非喜欢的敬意。


    在军装和敬礼两个方面给开罗树立了榜样之后,第4印度师此时已经动身前往厄立特里亚和阿比西尼亚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去迎接新的胜利了;该师留下来的“特遣队员”,则难以察觉地混在人群当中。


    如果说埃及人对“尼罗河军团”的看法不错的话,那么“尼罗河军团”对自己的评价也很好,并且是有充足理由的。在过去两个月里,这个军团已经推进了500英里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该军团已经打败并消灭了一支由4个兵团组成,其中包括9个师以及第10个师一部分的意大利陆军。该军团俘虏了13万名敌军,缴获了400辆坦克和1290门火炮,还有大量的其他物资(所谓的“其他物资”当中,既有干净的床单、舒适的床铺、丝绸衬衫、用佛罗伦萨皮革制成的精制盥洗用具、香水和香喷喷的“头油”、发蓝的骑兵斗篷、各种各样的酒品、大批大批的圣培露水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竟然还有一汽车的年轻女性,她们都是“供……用的军官”。意大利人来参战,完全可以说是来享受的)。贝尔贡佐利将军(绰号“电动胡须”)2月7日无条件投降之后,随后在印度投诚的意军将领人数总和,便成了该国自“1911年接见典礼”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之后最多的一次。


    在前一年的夏季看来,似乎只能在兵力占优势的空军掩护下,乘坐军车前往开罗的格拉齐亚尼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部(该部的确很有可能是这样做的),已经被盟军打垮。格拉齐亚尼本人曾经抱怨说,是墨索里尼强迫他去作战的,“好比是让一只跳蚤去对付一头大象”(可意大利领袖却如此说道:“这可真是一只奇怪的跳蚤,竟然拥有1000多门火炮”);此时,他已经将自己的遗嘱寄给了夫人,向后撤退,先是躲到了昔兰尼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一座深达70英尺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的古罗马式墓室里,后来又撤回了意大利。


    获得这些胜利的代价,就是我方有500人牺牲、1373人受伤和55人失踪;作战的兵力只有3个师,而其中每次参与战斗的又只有2个师,即第7装甲师和第4印度师。西迪拜拉尼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一役之后,第6澳大利亚师就换下了第4印度师。


    韦维尔将军发动进攻并取得胜利的消息,很快就被俄国前线那一场场声势更加浩大的战役淹没了,人们纷纷开始贬低我方打赢意军的重要性。不过,从决定攻击兵力占压倒性优势的敌人,制订计划让我军在距敌人30英里远的地方、在空旷的沙漠中埋伏了一整天,到了夜间再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敌人那道要塞林立的防线,然后再回过头来,黎明时分从敌人后方发起攻击等方面来看,这无疑是第一次表现出了我方的军事天赋。


    由于指挥蹩脚,加上无心打仗,因此意军在震惊之下,发现他们的野战炮竟然无法穿透我方“I型”坦克的钢板,并且受到训练标准与斗志同样高昂的我方部队进攻之后,就土崩瓦解、溃不成军了。意军一些较为精锐的师,此前和此后的表现也是这样的。不过,要是认为这些战役只是一种经过吹嘘的演习,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尼贝瓦要塞,意军的许多炮兵都尽职尽责,坚持到了最后,直到我方坦克从他们身上碾过去才停止战斗。原本已经负伤的马莱蒂将军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也在自己的帐篷里用机枪向外扫射时战死了。而在贝达富姆,意军第2步兵旅也孤军奋战,击退了9辆坦克的进攻,毅然决然地坚持到底。


    假如允许他去试一试的话,那么韦维尔将军能不能够前往的黎波里,并将原本计划为期5天的那次突袭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就是另一回事了。我方那些磨损不堪的坦克和负荷过重的交通运输工具,还能不能再挺进500英里呢?此时意军驻扎在的黎波里、完好无损的各个师,在没有受到惊吓的情况下,会不会像差不多两年后蒙哥马利将军预计德军会做的那样,加强霍姆斯至泰尔胡奈之间的那道防线呢?在密集的轰炸之下,班加西有没有可能被敌人当成补给港呢?而最重要的是,德军会不会做出反应,将他们驻扎在意大利南部的那几个预备空降师空运过来呢?总而言之就是,即便抵达了的黎波里,指挥“西部沙漠部队”的奥康纳将军也会发现,自己完全会“孤立无援”。那个时候,我方还没有办法将一场已经成功得超过了期望的作战行动充分利用起来。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尽管如此,埃及安全了,“轴心国”在北非地区的势力被打破,而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威望也恢复了。自“不列颠空战”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以来,英国国内的民众终于第一次有了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两个月后,开罗出现了恐慌情绪,而英军的声望也迅速下跌,速度与其威望上升时一样快。战事失利的具体情况,慢慢地传开了。英军从班加西撤退了——虽说令人遗憾,但无疑还是“照计划行事”;刚刚从英国派遣过来参战的第2装甲师被打得溃不成军,师长甘比尔·帕里少将在梅基利成了敌人的俘虏,师指挥部也被敌人一锅端了;第3印度摩托化旅在首次作战行动中就被打垮了;第9澳大利亚师被敌人围困在图卜鲁格;因为不久前的胜利而被擢升并获封爵位的中将理查德·奥康纳爵士,连同获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菲利浦·尼姆中将,以及第11轻骑师的约翰·库姆中校,都成了敌人的“瓮中之鳖”;拜尔迪耶、塞卢姆和卡普措落入了敌人手中;敌人重新回到了“边境线”以东的陡崖上;埃及受到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了。即便是“开罗的发言人”,也没法让全世界确信,这只是“一种成功的宣传”;连英国广播公司(BBC)那位语调悦耳的评论员理查德·丁布尔比,也粉饰不了这种形势。


    起码来说,在埃及人面前,这种情况是没法粉饰的。由于埃及人很愤世嫉俗和崇尚现实,在涉及他们利益的那些方面尤其如此,所以他们很快便看到了危险。至于意大利人,他们从来都不怎么重视。可这些德国人呢,却是多么勇猛无畏的战士啊!他们都是真正的职业军人,就像我们自己的埃及陆军一样。他们希望,德军会尊重开罗人的财产,不至于拿货币开玩笑。或许,一个人不妨继续学习意大利语,甚至是学会说一点儿德语……与此同时,最好继续对英国人彬彬有礼,以防万一……但不要过分有礼。当时和后来,他们都没有彻底地抛弃“米考伯先生”沙漠之狐隆美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然而,至于他们对这个“米考伯先生”的喜欢程度,却各种各样、差异显著。


    尽管我方在前线地区的部队不必要地笼罩在一层厚厚的战争阴影之下,尽管出现了几桩“令人遗憾的事件”,但韦维尔将军的失败,其实却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在班加西陷落之后不久,英军总参谋部就发电报给他,命令他做好准备,尽可能把最多的陆军和空军兵力从中东地区派到希腊去;此时,韦维尔将军失败的种子便已埋下来了,因为待这些部队按时调走之后,他便失去了“装备充分、适于作战的几乎所有兵力”。


    最后,这种主张一定对士兵们产生了影响,因为只有他们看清了全局。情况有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英国政府无法拒绝向希腊派遣援军,哪怕希腊方面对此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原因则是:援军兵力肯定是不够的,而分散兵力,则必然会让我方在两条战线上都遭遇失败。那些喜欢当“事后诸葛亮”的人可能会说,英国派遣部队的做法,让希特勒确信英国和苏联政府之间达成了某种秘密协定,使之延误了具有关键性的几周才去入侵俄国。我们获得的证据,似乎很难支持他们的观点,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失去5.7万名训练有素的官兵,则直接导致我方在中东地区遭遇了一次惨败。


    当然,韦维尔将军或其情报参谋也犯下了一个错误,因此他必须首先对此承担责任。


    根据手头已有的情报,他估计德军最早也不可能在5月份之前进攻昔兰尼加地区;哪怕德军此时正在向的黎波里挺进的消息属实,他也是如此认为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德军正在向的黎波里挺进(事实上,当时获得的情报似乎还与此相左呢)。到了2月底,有报告称德军已经抵达利比亚之后,他仍然认为德军在4月中旬之前不太可能发动进攻,并且希望德军在5月份之前不会实施突袭,可实际上,德军却在3月31日就发动了进攻。


    不过,就算是这种失误,也远不能说全属他的过错。在1939年和1940年,英国仍在大力实行绥靖政策,并且,由于英国政府“不希望做出任何可能有损于现存之英意关系的事情”(可从墨索里尼那一方来看,这种关系却是建立在对这头显然没有利齿的狮子差不多既感到厌恶又非常蔑视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一直没有获准在意大利的领土上建立起一个情报机构。在意大利参战之前,他在北非地区根本就没有什么谍报人员,必须等到很久以后,才有可能“培植”出这样的谍报人员。因此,德军第5轻型摩托化师才会在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抵达了的黎波里。


    与以前许多处在战争早期阶段的英国将领一样,韦维尔将军也被迫承担起了“我的情报来源完全不足的责任”。他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这些责任,并且很快在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反攻,还在叙利亚对维希政府领导下的法军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从而在这些责任之外又为自己增添了一重罪状。成功地打败法军之后,他就被解除了指挥权。不管怎么说,这给我方在中东地区各支部队留下的印象就是,由于没能在希腊实现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被明升暗降了;无论有没有充分的根据,说他需要休息或者说他被调到了一个责任更加重大的岗位上,这样的解释都没有改变他们的感受。不过,尽管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也并不是他最后一次发现,自己被英国政府几乎毫无礼貌地敷衍了事呢。


    昔兰尼加一役的惨败,情况就是如此。但是,如果在1941年初夏的开罗街头拦住一名路人,并且问一问他,英国的运气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惊人的逆转,那么,他很可能会用一个词来回答你:“隆美尔。”

  • 尽管我清楚地记得有这道命令,而绝大多数在中东地区服过役的老兵也记得,可我一直无法找到这道命令的副本,连下达这道命令的奥金莱克将军本人手中也没有副本。因此,我只能根据隆美尔家人保存在隆美尔文集当中的译件,重新翻译过来。两个版本之间在措辞上可能稍有出入,但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原注
  • 海格伯爵(Douglas Haig,1861—1928),英军高级将领、陆军元帅,获封海格伯爵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统帅过英国远征军(BEF)。由于他指挥的历次战斗都伤亡巨大,因此他后来还获得了“屠夫海格”的绰号。下文所称的“背水一战”这道命令,是他在1918年4月11日下达的,内容就是命令手下将士坚持战斗到底,“背水一战,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With our backs to the wall and believing in the justice of our cause),目的则是保护“我们家园的安全和人类的自由”(The safety of our homes and the freedom of mankind)。
  • 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1769—1852),英国历史上的杰出将领和军事家,原名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获封威灵顿公爵一世,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
  • 蒙提(Monty),蒙哥马利元帅的绰号。他还有一个绰号,叫“斯巴达将军”(The Spartan General)。
  • 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英军将领,曾担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与第13任澳大利亚总督等职,获封斯利姆子爵一世。
  • 蒙巴顿(L.Louis Mountbatten,1900—1979),英国海军元帅,曾担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印度总督等职务,获封“缅甸的蒙巴顿子爵”。
  • 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1969),英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历任中东战区总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等职,后因指挥突尼斯战役而获封“突尼斯的亚历山大勋爵”。
  • 奥马尔·布拉德利(Omar Bradley,1893—1981),美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陆军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美军的主要指挥官,曾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及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绰号“美国大兵的将军”。
  • 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著名的军事统帅,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而闻名,在二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绰号“血胆将军”。
  • 艾克(Ike),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昵称。
  • 此处应当是bastard(混蛋)一词。
  • 密尔顿·舒尔曼(Milton Shulman,1913—2004),加拿大作家、影视和戏剧评论家,《西线失利》(Defeat in the West)是他在1947年出版的一部记录“二战”军事史的著作。
  • 戈林(Hermann Goering,1893—1946),纳粹德国的政治和军事领袖之一,曾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头子、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等多种职务,并且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德国投降之后,他受到审判并被判处绞刑,后在狱中服毒身亡。
  • 赫斯(Rudolf Walter Richard Hess,1894—1987),德国纳粹党副元首,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二战”爆发后,他于1941年独自驾机前往英国并被英国软禁,1945年又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终身监禁,后死于狱中。
  • 罗姆(Ernst Julius Roehm,1887—1934),德国纳粹运动早期的高层人士,“冲锋队”的组织者。1934年,“冲锋队”遭到希特勒手下党卫军的清洗,后来罗姆也被枪决。
  • 鲍曼(Martin Bormann,1900—?),德国纳粹党的秘书长兼希特勒的私人秘书,人称“元首的影子”。“二战”结束后,属于纳粹“二号战犯”的他神秘失踪,但纽伦堡国际法庭仍判处他死刑。1973年,柏林火车站的工地上发现了他的骸骨,而1998年的基因检测也证明那具骸骨就是他的。
  • 自由军(the Free Corps),指德国1918年战败后出现的一些私人准军事组织。这些组织主要由退伍士兵、无业青年和其他一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