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财经人物 >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了解经典金融骗局、洞悉人性弱点警惕心中的贪婪与欲望

作者:(美)查尔斯·庞兹,周旭,岳智勇校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书籍编号:30442917

ISBN:978751421721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0961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财经人物

全书内容: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出版说明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是查尔斯·庞兹的自传,从当事人的角度回顾了历史上那一场举世皆惊、从某种意义上说余波在今天仍未平息的金融骗局。庞兹开创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利用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将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利息支付给老投资者,不断骗取更多的投资。自始作俑者庞兹以来,“庞氏骗局”不断以各种形式在全世界各地重演,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金融动荡。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够通过对第一个造成巨大影响的“庞氏骗局”的回顾,提高读者的防范意识,提醒读者警惕人性中的弱点,避免“庞氏骗局”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由于本书是庞兹以第一人称进行的陈述,其中是非曲直,还请读者正确把握。

导读

人不能两次迈进同一条河流,却可以两次、三次乃至无数次被同一个骗局欺骗。


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到第三世界的城乡结合部,从全球闻名的金融投资机构,到手里攥着几个养老金的老人,似乎没有谁能够在高额回报面前保持镇定。于是似曾相识的一幕不断重演:可观的回报带来第一批“吃螃蟹”的投资人,有了“口碑”之后,金字塔形式的推广带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随着金钱和人数的膨胀,逐渐造成躁动和狂热的气氛,于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切都戛然而止。背后的操控者锒铛入狱,绝大部分人血本无归。那么这一切都是怎么开始的呢?


1903年11月15日,一艘名为“范库弗峰”的轮船驶入了波士顿港,和其他船一样,“范库弗峰”号上也塞满了各国的移民,在衣衫不整的人群中,查尔斯·庞兹更像个穿着光鲜的富家子弟,实际上他浑身上下只有2.5美元。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来到美国,庞兹的运气看起来不怎么好,他对英语一窍不通,干过许多工作:跑堂的、收款员、推销员……他去过美国很多地方,还曾到加拿大蒙特利尔谋生。虽然有那么几次,眼前的“事业”似乎可以让他安稳下来,但很快他又回到动荡流浪的生活里,还进了一次监狱,至于发财致富的“美国梦”,看起来永远也没有实现的希望了。


1919年,庞兹已经是一个快四十岁的人了,他结了婚,有了家庭,虽然财务状况一如既往的窘迫,但他还是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一开始办公室是租的,办公用的桌子、椅子、打字机、文件柜,甚至一台旋转式排字印刷机都是靠分期付款置办的。没过多久,他就花光了自己仅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注意到了国际回邮代金券的买卖,从此开启了一个著名的骗局。利用票面价值6美分的代金券,庞兹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聚集了150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1.8亿美元。


巨额金钱为他带来了银行董事的头衔、华尔街的兴趣、政治人物的关注,不间断地收购企业、房产,穷奢极欲的生活,也带来了检察官和警察的调查,如蚁附膻的掮客和骗子、蜂拥而至的记者。他甚至开始介入国际政治,插手波兰的公债。当时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不管庞兹是一个百万富翁还是最终被证实是一个金融骗子,我们也必须承认他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人物,不管他玩的是什么游戏,他的确玩得很好。


骗局没有永远的赢家,很快,庞兹就迎来了此后所有“庞氏骗局”玩家共同的结局:他被逮捕入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局面瞬间崩盘。面临多达86项诈骗罪行的指控,庞兹被判入狱9年。1934年获释之后,庞兹回到意大利。两年之后,他写出了自己的自传,从操盘者的角度写出了这一项“大事业”的全部真相,以及他自己究竟如何从身无分文“奋斗”到拥有亿万资产,最后又“堕落”到身无分文。在家乡庞兹再没有在美国的“好运”,他只好去南美谋生。1949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家慈善医院里,庞兹孤独地去世,身上没有一分钱。


虽然庞兹的入狱和自传出版已经将骗局的全部“秘密”曝露在阳光下,但“庞氏骗局”并没有随着庞兹的入狱消失,它就像一个幽灵,顽强地一次次从坟墓中探出头来,变幻成不同的样子,捏造出种种好听的名字,一次次利用人性的贪婪和轻信来满足自己的胃口。对自己的欲望估计过低,对自己的理性估计过高,似乎从庞兹的时代开始,人们就不断重复这两个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庞兹的这份几十年前的“自供状”,仍然值得今天的读者一观。毕竟,几十年时间并不足以改变我们的人性,无论是优点还是弱点。

  •  希腊神话中能够点石成金的国王——译者注

    前言

    初识庞兹,美国沃林福德地区一夜暴富的典范


    1920年7月底,尼尔·欧哈拉在为《波士顿邮报》撰稿时这样评价庞兹:他在金融领域掀起了一股风暴,凭借仅仅两分钱的邮票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富,如果将5块钱的钞票比作一片小雪花的话,庞兹积累的财富堪比下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暴雪。


    “如果你相信他,他就会在45天内付给投资者50%的利息,就像殖民地的地主们曾经承诺过的那样。而他兑现承诺凭借的仅仅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在这一点上,他比伯利森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像变戏法似的摆弄着手中花花绿绿的邮票,美国邮政局在他眼里就像是小孩子玩的游戏。当其他人忙着在欧洲买明信片留作纪念时,他的注意力却全部放在邮票上面。但尽管邮票含有附加值,但它的票面价值也就两分钱而已,而且就连最愚蠢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需要它的话,这张邮票将一无所用。”


    “相比于你用自己的六全张印报轮转机来辛苦赚钱,庞兹的方法要省钱得多。他用来赚钱的邮票,各国政府已经帮他印好了。他卷起衣袖,1块钱在他手里就能变成100万,你向庞兹的项目投资1美元,当他返还你的时候后面就会增加六个零。他似乎有把任何存折上的数字的小数点变为逗号的魔力。庞兹在波士顿和欧洲之间赚钱的方式似乎证明,这个世界一半住着松鼠,一半长满坚果,唯一让人焦虑的事情是,他们不知道哪一半长满了坚果。”


    玛格丽特·穆尔斯·马歇尔小姐是《纽约世界晚报》的特约撰稿人,他们曾疯狂地追访庞兹,听听她对庞兹的看法吧。


    “在查尔斯·庞兹出现之前,只要说到自负的新英格兰本地人,所有人都会用无可置疑的口气评价他们保守。如今,所有梦想着一夜暴富的波士顿人都因庞兹而疯狂,这位财富的创造者、现世的迈达斯王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承诺在90天内让你的钱翻番。我前面说波士顿?不好意思,我说错了,我应该说从缅因州的卡利斯到尚普兰湖,从新泽西延伸到加拿大边境的广大新英格兰地区。”


    “在每一个角落,从有轨电车到百货商场的柜台,从豪华的客厅到逼仄的厨房,从繁华的闹市到荒凉的郊区,庞兹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希望,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就连玛丽·璧克馥、托马斯·李普顿以及在加拿大边境走私酒水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为庞兹迎合了所有人一夜暴富的渴望,把你的钱交给他,不管是50美元还是5万美元,180天之内,他会返还你双倍的钱。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兑现着这个承诺,而且现在还在继续。”


    “在仅仅了解庞兹的个人记录,没有任何其他保证的情况下,所有的波士顿人都争先恐后地将他们毕生的积蓄送进庞兹的口袋。对这个意大利银行家投资项目的狂热像海啸一般席卷了波士顿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仍有大批潜在的投资者准备放弃银行,转而投资庞兹的项目。他们穿过走廊,奔下楼梯,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波士顿不得不出动一半的警力来维持秩序。”


    在马歇尔看来,庞兹属于美国,属于这片渴望在一年内获得520%的回报的国度,属于那些囤积小麦的人,属于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沃林福德人。


    有人认为,庞兹的做法是正当且合法的。根据庞兹自己的说法,他在6个月内狠捞了一笔,用投资者自己的钱为他们支付了50%的利息,拥有一家只有两个房间、12位职员的公司,经营着神圣的邮票生意,对各国的邮政条例和国际汇兑规则如数家珍,他的计划宏伟、简洁,而且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他把所有的勇气都倾注到这项事业上。即便如此,马歇尔认为,所有人都无法否认,除了美国,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会浪费庞兹的才华。


    《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庞兹是这个时代渴望一夜暴富的金融者的典型代表。


    《罗彻斯特联合时报》发表评论称:一个从未接受过金融教育的人向世人表明,华尔街以及全世界最伟大的金融者们都是胆小鬼,不管庞兹制造的金融泡沫是否会破灭,美国人都应该向这个天才般的人物脱帽致敬。亚瑟·B﹒里夫这样解释道:“尽管有人认为,庞兹的出现不过是时势造英雄,他的成功也仅仅是因为他非凡的个人魅力,但即便是承诺每年给予投资者400%的回报,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走上街头,成功说服成千上万的路人将他们的工资拿出来。”《华盛顿星晚报》也承认,不管庞兹是一个百万富翁还是最终被证实是一个金融骗子,我们也必须承认他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人物,不管他玩的是什么游戏,他的确玩得很好。

  • 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初到波士顿时,庞兹先生只有2.5美元,后来却成为身家1500万美元的富翁,书写了美国金融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1903年11月15日是个星期天,对于濒临大西洋的新英格兰地区来说,这是极具秋季特色的一天,寒冷刺骨的东风从一望无际的海洋上刮来,天空中飘起了绵绵细雨。这样的天气实在让人烦躁,只有从马萨诸塞州运送过来的昂贵鳕鱼,才能使这里的人们不顾恶劣的天气出现在特里蒙特街和波士顿广场附近。


    在港口和海边,风雨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加猛烈。刺骨的东风裹挟着绵绵细雨从茫茫大海上呼啸而来,一路上积攒着力量,这种力量似乎在卡斯尔到和加弗纳斯岛之间到达了顶点。暴风雨拍打着狭窄的航道,在混浊的海面上掀起层层白浪。


    星期天早上刚过8点,“范库弗峰”号轮船就沿着弗吉尼亚航线驶入了波士顿港。它以高贵的姿态缓慢地行驶着,只有在水深和有暗礁的地方才略微有点倾斜。这些天来,就没有载重超过一万吨的渔船驶过,所以,从这艘船的外观上,人们很容易认为它是一艘丘纳德公司制造的新式游轮,而这艘船上的人也认为自己乘坐的是一艘游轮。


    距离港口还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这艘船沿着波士顿东部的码头停靠了下来,跳板被放下之后,那些一直在甲板上等候的形形色色的乘客,都迫不及待地跳到码头上来。


    这些乘客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意大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乘坐统舱,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有钱乘坐头等舱或二等舱。不管男人、女人还是孩子,也不管他们打算暂时留居还是在此长久居住,他们远离故土千里迢迢来到美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争取经济独立。


    我是这些移民中的一员,跟随着人群走下跳板,我的身材短小精悍,穿着当时欧洲最昂贵时髦的衣服,身后跟着两个扛着大大小小行李的服务生,所有的行李上都带有“上等舱”的标志。


    说真的,我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一个移民,从我的外表上看,怎么都不像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人,任何人都不会把我和体力劳动者或者类似的工作联系起来,我看上去也不像一个经济拮据的人。从脖子上的领带到脚上的高筒靴,我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铸币厂走出来的百万富翁,像一个生活安逸富足的年轻绅士,或者像一个家世显赫的富家子弟,刚刚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这足以说明外表并不能显示事情的真相。实际上,当时我正陷入困境,不仅经济上十分窘迫,就连处境也非常危险。在这个距离我的家乡5000多英里,距离我最终的目的地500英里—甚至更远的奇怪的城市里,我没有朋友,没有钱,这就是我当时的状况,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我浑身上下只有2.5美元。


    两周之前,我带着母亲的祝福、十足的信心以及200美元离开意大利,登上驶往美国的船只,我带着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来到美国,那就是抓住一切飞黄腾达的机会。


    我的长辈们时常怂恿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打消我的疑虑:“你不能错失这次衣锦还乡的机会!”就像在美国飞黄腾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样。“在美国,街道都是用黄金铺就的,你要做的就是弯下腰,把钱捡起来。”接下来几年发生的事情证明,长辈们所说的并非都是臆想之语,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根本不需要弯下腰捡钱,1920年,黄金自己就跑到了我的口袋里,而且不是用小茶匙就能舀起来的小块黄金,而是用蒸汽铲才能铲起的大块黄金。


    尽管如此,当我站在码头上,踏上美国的土地的那一刻,我的处境非常窘迫。就像刚启程时一样,我依然拥有母亲的祝福,但这就是全部了。来时带的200美元现在只剩下2.5美元,在旅途中,一个赌场骗子骗走了我绝大多数身家,剩下的用来付小费和买饮料。我不再踌躇满志,而是变得意志消沉。实际上,长辈们的话依然萦绕在耳边,我准备好了弯下腰去捡钱,但眼前的事实让我意识到,我被骗了。我的脚下并没有黄金,这里的道路也不是用金子铺成的。从我登陆的港口到马杰诺大街都是黏糊糊的黑泥。不管我站到哪里,泥土都足有一英尺厚。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泥土。我千里迢迢从意大利来到美国,跨越了5000海里深邃的、湛蓝的海洋,除了漫天飞舞的灰尘和破碎了的、一夜暴富的梦想之外,什么东西都没看到。


    那时,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我没有在波士顿逗留绝不是因为我势利,而是因为我的计划在我离家时就已经提前制订好,而且我不能改变这个计划。按照我的某位三表哥的第五个表兄弟的安排,我应该前往宾夕法尼亚州的“烟城”匹兹堡,据说他是一位铁路承包商,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在大型盗窃案中都不敢顺手牵羊的老实人。这个谣言表明,无论在法庭上还是其他地方,对于任何人的陈述我们都要持保留态度。


    不仅我的目的地已经被提前确定好,而且我的长辈们为了不让他们的计划流产,已经为我准备了前往匹兹堡的一切必备的东西。我的长辈们真是有先见之明啊!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已经想到在到达大洋彼岸的那一刻,我也许会身无分文。之前我在比这次旅途短得多的旅行中也干过这样的事。因此,他们为我购买了一张途经纽约前往匹兹堡的预付车票。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做的话,早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星期天,我就要和波士顿结下不解之缘了。


    所以我和其他等待前往纽约的移民一样,没有离开码头。大约晚上9点的时候,我们坐上了一列特殊的火车,在长达12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看着满天飘舞的灰尘,没有吃一点东西。


    毋庸置疑的是,这列火车的确非常特殊。我非常希望能够强调这一点。它是迄今为止我坐过的最不舒服的火车,非常不舒服!这列火车就像战时的火车一样,40节车厢里只有8节是卧铺车厢。而且它竟然取道南太平洋地区或圣达非前往纽约,除非它整个晚上都在绕圈,或者每个十字路口都作停留,抑或绕过了沿途中所有的电线杆,否则无法解释它为什么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达纽约中央车站。途经堪萨斯州的火车是出了名的慢,但这列火车竟然像一道闪电一样在我们旁边飞驰而过。


    当到达纽约车站的时候,我已经饿得想吃人了。我已经这么长时间没有进食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如果现在能给我什么东西吃,不管是一块牛排、一块皮革,还是一块臭鼬肉,我都愿意拿自己的灵魂来交换。所以火车到站的轰鸣声一响起,我就找到最近的车门,跌跌撞撞地想要下车。


    值班的巡警看到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跨越列车栅,他非常不满,急忙伸出手来抓我,我们撞了个满怀。虽然他给了我一个拥抱,但我知道他并不是我失散多年的兄弟,而且对他这种不合时宜的“热情”非常厌恶。我们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但他的爱尔兰口音的确让我头疼,同样他也听不懂我的意大利语。好吧,我们彼此彼此,但这也是一个僵局。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请旁边的擦鞋匠来调停。事情很快就搞明白了,巡警被告知我只是非常饿,想先吃点东西再和他解释,巡警了解完我如此匆忙的原因之后就离开了。我和擦鞋匠一起前往最近的餐馆用餐。我想,我们在用餐的时候,他和我一样,只顾看我的饭菜而没有注意他的。他付了餐费,照理说应该我来付这个钱,但口袋中仅有的2.5美元已经不允许我如此客套了,于是我缩到一边任由他付了账。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相信这位擦鞋匠再也不会热情地对待来到这里的移民了,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样的经历一次就足够了。我的这一餐至少花费了他一套衣服外加两条裤子的钱。


    我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是找到宾夕法尼亚车站。那个时候,这个车站还没有迁入纽约,仍然需要穿越一条河流,我当然对此一无所知,我只知道自己不得不乘坐有轨电车,当我需要改变方向时,我就要换乘其他电车,接着穿过右侧的两三个街区,然后……哦,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不得不去那个车站,但对于那个车站的位置和如何才能到达却一无所知。我想泰迪·罗斯福在他的自传《暗流长征》中追忆他在亚马孙丛林中的经历时就是这种感觉。


    寻找宾夕法尼亚车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难的事情,包括追女孩子在内。无论何时打听它的位置,它好像都在附近的拐角处,就像胡佛总统制造的虚假繁荣一样。在我知道它的确切位置之前,我已经绕过了几十个街角,走了几十英里的路,穿过了几十个街区。最终我找到了它,然后我得知自己必须乘坐渡船前往河对岸的新泽西,但我到达那儿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双腿麻木,累得快要死了。在那个美好的下午,我背着所谓很“轻”的行李来回地走冤枉路。从行李的大小和所占的空间来看,它的确很轻,但如果从重量上衡量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因为里面就像灌了千斤重的铅一样。当宾夕法尼亚车站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我已经对那趟火车没有任何兴趣了,我不再计较自己能否前往匹兹堡,也不在乎自己是否从未和卡内基家族、弗里克家族、梅隆家族过从甚密了,我想要的只是一副柔软、舒服的棺材,好让我疲惫的身躯得到永久的休息。

  •  《玛丽的小羊羔》是美国广为流传的一首儿歌,讲述玛丽收养了一只被妈妈抛弃的小羊,小羊将玛丽视为自己的妈妈,总是不停地跟着她——译者注

    庞兹先生想利用1美元在蒙特利尔东山再起,却招致了许多麻烦
    比登陆美国时身无分文更糟糕的事儿就是我对英语一窍不通,正因为如此,我找不到一份办公室里的工作。我学习的其他语言没能为我提供任何帮助,我平时接受的教育在这里也一无所用。我当时还是一名学生而且体格孱弱,根本不适合从事体力劳动。尽管如此,我必须生存下去,为了谋生,我必须找一份工作。
    在到达美国以后的四年时间里,我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从事着卑贱的工作。我非常厌恶和憎恨这些工作,我的付出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的薪水寥寥无几、入不敷出。这只是我谋生的手段,除了从事这些工作之外,我别无选择。结果四年过去了,我的事业没有任何起色,我只是在活着,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但是活着是为了学习,每天我都会学习一点英语知识。
    从杂货店伙计到路边推销员,从机器维修工到保险推销员,从工厂小工到厨房餐厅的跑堂,只要能干的活儿我基本都干过了。但每份工作我都干不长,有时候我被辞退,有时候因为厌恶这份工作而辞职,有时候为了避免被炒鱿鱼,我自己主动辞职。我在各个城市之间游荡,有时候乘火车,有时候徒步行走、居无定所。匹兹堡、纽约、帕特森、纽黑文、普罗维登斯,然后……我来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我不知道这里的什么东西促使我成长,或许是酷暑和骄阳,或许是命运吧!1907年7月的一天下午,我只身一人带着仅有的一美元在波那文都码头登陆,无论何时,不管金本位制有没有实行,一美元都不是什么大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这点钱显得尤为可怜,但无论如何,这都足以让我做些事情。
    我开始付诸行动,在距离火车站不到两个街区的圣詹姆斯街上,我发现了一家名为“扎罗斯”的意大利银行。我径直走了进去,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成了这家银行的一名职员,这是四年内我找到的第一份满意的工作。
    在这家银行里,我和路易斯·扎罗斯一见如故,他心胸宽阔,平易近人,不拘泥于小节,颇有幽默感。我敢以自己的人格担保,他还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我之后见过许多衣着光鲜、从事体面工作的人,扎罗斯比他们要可靠得多。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确是扎罗斯人生中的污点,但依我看—以一个了解内情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大环境和他身边不好的合伙人造成的,并不代表他是一个邪恶、狡诈的人。
    那段时间,扎罗斯腰缠万贯,他的意大利银行生意兴隆,拥有良好的名声和信誉,但是,他太容易被误导了。
    这时,就有一群推销商和寄生虫一样的人聚集在他周围,整天在他身边怂恿他。如果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周围总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即便相隔很远,他们也总能找到一个容易上当受骗的人,比秃鹫发现尸体时的动作还要敏捷。他们鼓动他参与某些业务,而这些新业务的运作需要资金,于是他开始打起储户的主意,这是很多银行主管的习惯做法,有些人的手法不如其他人高明,所以被抓了,有些人因为精明或者拥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侥幸获得了成功。
    长话短说,扎罗斯的财政状况很快就变得捉襟见肘,他非常信任我,将他的窘况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当然,他还没有到破产那一步,但一些公司的确没有盈利,他需要一些资金,或者说是一些新鲜血液。
    就在那时,我的一个老同学来到了蒙特利尔,他来加拿大寻找新的商机,我们在街上碰到,互相客套寒暄,我把扎罗斯的情况告诉了他并介绍他们认识。很快他们就达成了一项协议,我的老同学回意大利筹集和扎罗斯合作所需要的资金,并在几周之内返回蒙特利尔。
    一切暂时有了转机,但很快又有了不祥的预兆,接着事情发生了逆转,扎罗斯的一些公司破产了,各种谣言随之而起,他彻底陷入了困境,银行拒绝贷款给他,储户们纷纷取走存在他的银行里的钱。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来避免灾难,但基本上无计可施。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而且得尽快做。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每一个牵涉利益的团体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人类邪恶的本性在事情后来的发展中暴露无遗,就像最近发生的海难一样。除了可能丢掉工作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只能静观事情的发展,不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一个紧急委员会由此成立,接连召开了数次秘密会议,希望能想办法拯救扎罗斯。委员会成员包括扎罗斯、我的老同学和一个名为萨维亚蒂的人,这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化名,我们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只有他本国的警察局才知道。由于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我当然也得到允许出席所有的会议。
    我的这位老同学的确是一位不同寻常的伙伴,虽然大字不认识几个,但他却能够筹集到一大笔钱,但这些钱的确来路不正。如果关于他的所有传言都是真的,那他应该在监狱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我和他失去联系之后,或许他真的遭到了囹圄之灾,我并不清楚,也不关心。
    他在某种程度上赢得了扎罗斯的信任,其实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扎罗斯总是会热情地接纳任何人,即便是一条响尾蛇,他也会张开双臂欢迎。或者,他曾偶尔借给扎罗斯少许钱,反正无论扎罗斯去哪里,他都会形影不离,就像玛丽的小羊羔。
    在紧急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我的这位老同学马上就了解了真实情况。
    “路易斯,”他告诉扎罗斯,“你必须马上离开加拿大,如果你继续待在这里,不到一周,他们就会以非法挪用的罪名将你关进监狱,而且你永远都出不来了。”
    “但是我不能走,”扎罗斯反驳说,“我不能抛弃我的妻儿,我不能放弃我苦心经营的事业!”
    我的同学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别傻了路易斯,现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你在监狱里不会对你的家庭有任何帮助。”
    “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扎罗斯打断他的话,“我只需要少许钱就能渡过难关。”
    “不管多少,眼下你都无法凑齐这笔钱。”他反驳道。
    “怎么会这样?”扎罗斯大吃一惊。“你不是告诉我能借给我钱吗?难道不是吗?”
    “我说过吗?我不记得了,”我同学回答说,“不管怎么样,我现在一分钱都不能给你,因为我也没有任何闲钱,我认为现在你除了离开别无选择。”
    扎罗斯在最后一刻失去了财政支持,不得不选择屈服。他同意离开。临走前,他和我的同学达成协议,由我的同学担任他的主要债权人,在他离开之后向法院申请破产,之后以2%的利息清偿其他债权人的债务。以扎罗斯当时的资产计算,如果管理得当,采用适当的偿还方法,偿还2%的利息之后绝对还有剩余。我的那位同学就是想以这种方式控制扎罗斯的财产,借助其他债权人大捞一笔。
    “你放心走吧,不要担心,”他对扎罗斯说,“一旦我能够处置你的资产,所得利润我会和你五五分成。”扎罗斯相信了他,但他却一直都在欺骗扎罗斯。
    事实上,一两天之后,我们三个人在圣詹姆斯街上的一间酒吧内饮酒时,他就要求扎罗斯为他提供一张伪造的票据。
    “为我开一张小额的支票,在上面写上某某人的名字。”他对扎罗斯说。
    “但那是伪造!”扎罗斯不同意。
    “是的,我就是要伪造,”他坦承道,“在我完全接手你的资产之前,我不希望你因为获得豁免权而回到加拿大,我得保护我自己,我会拿着这张票据,如果你不会主动返回,破坏我的计划,我也不会拿这张票据来指控你。”
    扎罗斯按照他所说的做了,给了我同学一张票据,我不记得扎罗斯写的什么名字了,也不记得具体数额是多少了。几天之后,他离开加拿大前往墨西哥,在临走之前,他将银行在西部拥有的一些流动资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