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曹操传(上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曹操传(上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曹操传(上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曹操传(上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著名作家二月河鼎力推荐;这是一部关于曹操的正史;拨开历史迷雾,打碎固有脸谱,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

作者:张小莉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书籍编号:30446026

ISBN:978755590669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40147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曹操传(上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承曹魏气韵书建安风骨(代序)


二月河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基因的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我想,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上做深入挖掘,要在继承精华上做加法,要在提升影响上做文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


近日,读完小莉以史实为内核的《曹操传》书稿,深感《曹操传》恰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软实力,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振的火热实践。


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提及曹操,凡国人无有不知晓者,一部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流传千年,反派的曹操形象已深深嵌入世俗的记忆,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相去甚远。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的真实终将被还原。


《曹操传》承曹魏气韵,书建安风骨,如一缕清音穿越千年,为曹操发出正名之声,固有的脸谱为之碎裂,烟瘴迷雾层层消散,宛如清泉拂面,为曹操洗去重重蒙尘,突然间一切都回归了本真,曹操的形象逐渐清晰,伟岸、鲜活。


统览全书,共分二十一个篇章、四十余万字,从多个维度对曹操进行了细腻刻画,架构宏阔,逐页读来,新意盎然,有别于以往所记所知,其中有血有肉、有形有影、有思有叙、有论有评,共同构筑了一幅群雄逐鹿、气壮山河的壮观图景,弥散出雄浑厚重之气。一个胸怀宇宙万象、怜悯天下苍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曹操形象跃然纸上。他的做人之道、识人之道、用人之道等依然值得今人学习借鉴。且让我们走入书卷,看看《曹操传》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狼烟四起,在猎猎大旗下,曹操不畏艰难,一心治世,奉天子以令不臣,稳定朝廷格局;大力屯田解决军需,兴修水利,使无数百姓免于饥荒;先后三次下“求贤令”,唯才是举,招揽天下英才;朝中诸臣对他唯命是从,他要废除汉献帝可谓轻而易举,但他有生之年一直以汉臣自居,东汉王朝一直维持名义上的统一,在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点上,曹操绝对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曹操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在军事上,曹操精通《孙子兵法》,是历史上为这部书作注的第一人,著有《兵书接要》等书籍;他一生南征北战,铲除各路诸侯,统一北方,“三分天下独占其二”;常年作乱的匈奴和乌桓,也被他平定,他给了百姓一个清平盛世。


曹操是个非凡的文学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的诗气魄雄伟,慷慨雄浑,传达着身陷乱世而心驰时空的生命格局,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大力推动形成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在这些画卷和气韵的承托下,书中的曹操已走出了人们的认知误区,他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语声清越如在耳边,以书为媒透射而出。


《曹操传》作为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全面描写了曹操的一生,大气磅礴,气势如虹,充分肯定了曹操的地位功业、贡献影响,人文精神充沛,生活气息浓厚,彻底为曹操翻案,甚为难得。


从结构体裁上看,小莉很注意创新,她吸收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与西方章节体小说二家之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体形式,内容宏博,依照时间线索为经,以曹操事功为纬,叙述明晰,叙评结合,夹评夹议,有机结合。


从语言风格上看,该书语言明快鲜活,大气干净,笔端饱含感情,笔走龙蛇,叙述中既有快刀切泥的利落,也有摇曳生姿的柔情,更有细腻精到的内心活动,读来令人不忍释卷。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几年前,我曾陪朋友到许昌游玩,了解到许昌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遗迹遗址有八十多处,与曹操有关系的曹丞相府、张潘古城、灞陵桥、春秋楼等相关古迹和史学资料至今保存。曹操身边重要的文臣武将有三十多位是许昌籍,如郭嘉、荀攸等。曹操曾在许昌这块土地上演绎出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或许正是这千丝万缕、气韵相连的牵绊,让在许昌有着三年多工作经历的小莉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暗夜孤灯下,梦回三国中,她与千年之前的曹操遥相感应、推敲深思,从而挥就初稿,并在一些领导和三国文化研究专家的建议下三易其稿,近日就要出版。能利用夜晚时间写出如此鸿篇巨制,确实不易,在此祝贺小莉!在她的反腐小说《爱之殇》序言中我曾经赞她说,没有些家国情怀,不存着反腐倡廉的担当与抱负,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同样,在她这部《曹操传》序言中,我依然为她点赞,没有侠肝义胆的情怀就没有勇气为曹操翻案,没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就没有胆量来撰写曹操。小莉做到了,河南有如此敢于担当的青年作家,我心甚感欣慰!


我相信,随着《曹操传》的惊艳问世,必将为许昌弘扬曹魏文化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散落的三国文化珍宝珠玉成串,厚重的历史资源华光迸射,让我们浸润于文化之河,共同穿越时空,回望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一环碧水绕莲城,千年古韵满魏都”的文化之城许昌,也必将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


二月河


2018年3月

曹操传(上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楔子


许都郊外练兵城(今襄城县范城上村)外,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田,麦苗绿得像翡翠一样,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几个孩童在麦田里嬉笑玩耍。一条小河穿田而过,岸上几棵桃树,串串桃花嫣然含笑,映着春意盎然的大地。


“好一处人间天堂!”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惊叹道。他五官轮廓分明,整个人发出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此时他犹如刀刻般立体的脸上露出一抹真诚的微笑。


“是啊!在这乱世中能有如此幸福的画面真是太难得了!当然许都郊外百姓的安定幸福生活要感谢魏王啊!”一位身穿灰色衣物,剑眉星目的老者感慨道。


年轻人看着老者笑道:“子扬叔父此话何意?”“亏得魏王当初在许都屯田,若非如此,许都周边的老百姓恐怕也大多饿死了!几十年的战乱,已经让东汉元气大伤,‘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啊!”


老者此话非虚,当初若非曹操在许都屯田,那许都百姓也会和洛阳等地百姓一样,早已流离失所,十不存一了!


年轻人点点头道:“我有印象,父王在许都屯田起于建安元年(196年),那时我还未满十岁,记得是刚把天子迎到许都,距今已有二十一年了!他先在许都屯田,后来又下令在各郡国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的由国家拨给田地,按军事编制。用官牛的,官得产粮的六分,民得四分。不用官牛的,对分。你可以耕多少田,那么那些田就是你的,还供给耕牛、种子等,又无徭役苛扰,可以安心生产。记得许都当年就获得大丰收,父王高兴得喜笑颜开!”


年轻人是曹丕,即将被献帝封为魏王世子;老者是刘晔,字子扬,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屡献妙计。


他们旁边还站着几名牵着马的侍从。


刘晔叹气:“前一段,我从荆州一路回到许都,在路上看到许多流民,他们别说能吃饱饭了,不饿死就不错了,哪里还能看到许都郊区这片如画的风景,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呢!唉,这乱世何时能结束啊!”说完他看向不远处的一个背影。


曹丕也顺着刘晔的目光望过去,接着长叹一口气道:“父王每年春天都会抽出时间来这儿祭拜奉孝叔父,这次南征孙权前,他又挤出时间来到这儿,每次祭拜完毕后,他都要在奉孝叔父墓碑前独自站好大一会儿!”


“魏王是性情中人!这些年跟着魏王是我们的福气啊!”刘晔对着不远处曹操的背影双手抱拳道。


这时,曹操转身向他们走来,他虽然没穿官服,头发也有点斑白,但棱角分明的面孔上剑眉英挺,一双虎目冷傲孤清,宛若黑夜中的雄鹰,浑身散发着一种俯视天地的强大气势。


曹丕和刘晔急忙向前行礼。


曹操用深邃的目光看着两人道:“子扬啊!每次来看奉孝,我都是感慨万千!但这次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刘晔笑道:“魏王怎会有此想法,您依然英勇神武,没有一点老态!”


“子扬啊!尽管不想承认,可我们还是真的老了,我刚才在奉孝墓前还想,花甲之年,犹如风中残烛,什么高官厚禄,什么王图霸业,终敌不过岁月侵蚀,物是人非!刚才听到孩子们的笑语,看到这一片祥和的土地,我的心却在隐隐作痛,如果天下百姓都能像这里的老百姓一样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该有多好呀!”曹操声音低沉道。


“但愿魏王能早日平定孙权、刘备,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像许都郊外的老百姓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刘晔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曹操道!


曹操仰天长叹:“祈求上天让我再多活十年,让这乱世在我手里结束吧!子扬啊,你了解我吗?我要的,不是所谓的丞相、魏公、魏王,甚至是那黄袍加身的天子,我要的,仅仅是天下一统,给百姓一个和平盛世!”


刘晔流泪点头道:“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曹操看到刘晔流泪,内心也是百感交集,他不再说什么,翻身上马,向前奔驰而去。


刘晔、曹丕和几名随从也急忙上马追赶曹操。不一会儿已经望见许都,在初春和煦的阳光照射下,一座矗立的城楼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气势撼人。

第一章 雏鹰展翅 年少志成


汉室传承数百载,气数将尽王权损。英雄辈出天下乱,乱臣贼子扰常伦。千里江山无定数,万载风云扰红尘。只待此间人杰起,能于乱世显忠魂。


一 身世之谜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时局动乱,政治腐败,外有巴蜀蛮夷侵扰,内有外戚内宦乱政,经年天灾,多地大旱,颗粒无收,皇上昏庸,懒理朝政,朝内王权贵族却奢靡享乐,不顾苍生,致使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人吃人的骇闻,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乱世出英雄。


公元155年,京师东南方向,离洛阳直线距离五百公里的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一个辉煌霸气的大宅子里人行匆匆,家里的下人们各个表情严肃,拎着各式各样的东西奔波着。


大长秋曹腾坐在厅堂的坐榻上,一边催促着下人们抓紧,一边用手绢擦拭着满头的大汗。


经过多年宫中历练,已经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他,为何会这么紧张?


养子曹嵩更是满脸焦虑,在他面前来回踱步,嘴里不停自语:“还没有足月,这该如何是好?”


曹腾看到曹嵩如此焦躁,只得强忍自己心中的不安,劝慰儿子道:“不要太担心,儿媳福大命大,应该能闯过这一关的!”


曹嵩流泪叹气道:“父亲,您好不容易才抽出几天时间回老家祭祖,没想到丁氏竟然早产,儿子对不起您,让您也跟着担心了!”


曹腾拍拍曹嵩肩膀道:“不要说外话……”


此刻,产房内,经验丰富的稳婆心颤无比,但凡胎儿未满十月出世,那对母子绝非好事,早产的胎儿大多先天孱弱,而母亲也要承受更多分娩的疼痛,还容易导致母子双亡。


突然,一声雄浑的婴儿啼哭,似乎划破了东汉的天空。


分娩之际,万里晴天忽变,天地暗淡,狂风呼啸,云层之中凶雷滚滚却不见落雨,本是深秋之日却见如此惊人场面,说是雷公发怒,方圆十里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无人敢私自外出。在产房之内的丁氏疼痛难忍,汗如雨下,唇齿紧闭,好在丁氏身子骨不差,才挺过这早产之痛。


这早产胎儿就是曹操,他并未像稳婆担心的那般先天孱弱,反而十分健硕,血气看上去反而比平常胎儿还要旺盛些,就连哭声都欲要和雷公一较高下。


听到婴儿的哭声,父子二人惊喜地互看一眼。


管家曹安兴冲冲地跑来禀报:“老爷、老爷,夫人生了!”


“男孩女孩?”曹腾急切地问道。


“男孩,男孩!”曹安乐呵呵地回答道。


曹嵩焦急万分的心总算是可以放下了,他急匆匆跑到养父身边行了个大礼。


曹腾眉开眼笑,上前扶起曹嵩,自己却忍不住红了眼圈,心中暗庆:“上天护佑,曹家后继有人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生于官宦之家。陈寿的一句“莫能审其本末”,让曹操的身世神秘了一千多年。


《曹瞒传》和《魏晋世语》都说曹操的父亲曹嵩出自夏侯氏,是夏侯惇的叔父。曹操也的确重用夏侯家族,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但疑点颇多!


夏侯家族也是谯郡一大家族,他们的远祖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好友夏侯婴,在刘邦当亭长的时候,有一次两人开玩笑,刘邦不小心误伤了夏侯婴,他怕刘邦受罚,就坚决不承认是刘邦伤了自己,为此,他因为做伪证被关押了一年。刘邦斩蛇起义,夏侯婴一直当太仆,指挥车兵英勇杀敌,在灭秦和刘项之战中,屡建奇功。彭城战斗中,刘邦急于逃跑,因为嫌儿子刘盈和女儿刘乐碍事,几次把他们踢下车来,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两个孩子抱上车。刘邦非常恼怒,气得想要杀死夏侯婴,他们最终脱离了险境。


汉朝建立之后,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历经高祖、惠帝、高后(吕后)、文帝四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近臣,死后谥号文侯。他的儿子夏侯灶继承侯位,七年后去世。夏侯婴孙子夏侯赐继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后去世。他的曾孙夏侯颇继承侯位,娶了平阳公主,因和婢女通奸,被平阳公主发现,畏罪自杀,封国也被撤销,后代子孙就在谯郡居住下来。


东汉末年,到了夏侯渊这一代,夏侯家和曹家关系已经非常密切,夏侯渊娶了曹操夫人丁氏的妹妹,后来夏侯惇的儿子夏侯茂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了曹操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也就是说夏侯渊和曹操是“连襟”,又和曹操弟弟是“儿女亲家”,夏侯惇和曹操也是“儿女亲家”。如果曹操是夏侯氏子孙,那和夏侯渊等人就是堂兄弟,姑表、姨表、堂表亲在中国古代的确有好多联姻的。但同姓的堂兄妹联姻在民间和官方都是非常忌讳的,按照“同姓不婚”的封建传统政策,聪明如曹操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由此可推断,曹操不可能是夏侯氏的子孙。


曹嵩到底姓什么?


有几次他也想问一下养父,可话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养父对自己太好了,他不想惹老人伤心。


曹操父亲曹嵩,字巨高。今安徽亳州市,有一个很大的公园,名字叫曹操公园,公园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曹氏家族墓群。根据出土的资料考证,二号墓就是曹家奠基人曹腾之墓,一号墓则是曹操父亲曹嵩之墓。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谯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庙北有二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罘罳已碎,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阴又刊诏策,二碑文同;夹碑东西列对两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马也。有腾兄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颍川太守曹君墓,延熹九年卒。而不刊树碑岁月……”


曹氏家族墓群横跨二十余里,占地方圆十几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由此可见那个时期曹氏家族的尊贵地位。因为曹腾、曹褒、曹嵩、曹炽、曹胤、曹鼎等这些人都是东汉的朝廷官员,而且曹腾还是参与国家大事定夺的大长秋。


据资料考证,曹腾兄弟三人,他是老三。曹褒与曹腾是亲兄弟,在曹腾的运作下,曹褒也官至颍川(今河南许昌)太守。曹褒的儿子曹炽和曹嵩平辈,曹炽的两个儿子曹仁、曹纯是曹操的堂弟。


曹嵩到底是谁的儿子?最大可能是他自己也不清楚,因为收养孩子不容易,养父母不会告诉养子女他的亲生父母是谁,否则养大了,孩子有可能回到亲生父母身边,那么养父母就会白忙活一场。另一种可能是曹腾的两位哥哥生了几个儿子,曹腾自己不能生育,他收养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人继承自己的封爵和财产,肥水不流外人田,曹家有那么多孩子,何必再收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外姓孩子呢!


由此推断,曹嵩很可能是曹腾一个哥哥的孩子,这个可能性非常大,这大概也是成年后的曹操一直没改自己姓氏的原因,因为他本就姓曹。按照曹操凡事认真的性格,他不可能糊里糊涂地搞不清楚自己的姓氏。


不管怎么说,曹嵩被曹腾收养还是挺幸运的,他养父的费亭侯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他在被收养的那一刻,就成了许多人奋斗一辈子都可望而不可即的侯爷。加上曹腾多年来在朝廷上的人脉,二十三岁就被举为孝廉做了荥阳令。到汉桓帝末年,曹嵩已经官至司隶校尉,相当于今天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到了汉灵帝执政的时候,他先后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官至九卿。但在宦官养子这个阴影下,他还是有点自卑的,为了抬高家族声望,超越养父,他不满足大鸿胪的职位,按照汉灵帝花钱捐官的制度,花去一亿钱为自己买了太尉一职。他的买官行为受到了一些清正廉明的官员指责,但那时候买来的官也是官啊,于是,他就成了位列三公的曹太尉了,达到了政治生涯的巅峰。


曹操祖父曹腾,字季兴,少年时性格“谨厚”,他的父亲曹节在老家颇有侠义之名,是一个胸襟宽广的热血汉子。


曹节家贫,以养猪为生,他埋头苦干,从不与人争执。有一次,邻居家的猪丢了,由于猪的大小、样子和曹节家的猪长得很像,邻居便说曹节家的猪是他家的,并强行牵走了曹节的猪。曹节也只是微微一笑,不做任何解释。


不久,邻居家走失的猪又找到了,邻居很不好意思,便把从曹节家牵走的猪送还,并一再道歉。曹节也只是笑笑,并没有任何埋怨之意。


曹腾是曹节的小儿子,因为小时家里穷,不能送他入塾识字,曹节感觉对不起儿子。


他看曹腾长得眉清目秀,人又聪慧,心想与其在家饿死,不如送进宫去,说不定还有活路。


虽然心疼不已,他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


没想到,小儿子竟然大义凛然,毫不畏惧:“父亲,儿子愿意走这条路,请您放心就是了,我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将来好好孝敬您……”


于是,小曹腾便受了割去生殖器的酷刑,进了内宫。


进了内宫之后,小曹腾由于做事认真刻苦,什么事都主动去干,并且干得很仔细得体,加之他性情温顺,很快,被太子刘保的母亲邓皇后相中,让他给太子当了伴读。成了东汉第八位皇帝顺帝刘保的同学,他做事低调、谨慎,先后侍奉过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前后三十多年,未曾出现任何错误,《后汉书》里有曹腾的传记,作为宦官能够入传,而且是以正面形象千古留名,曹腾应属首例。在东汉历史上,能够成为皇帝、皇后、皇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又能全身而退的,应该也只有曹腾一人。


东汉末年,因为宦官专权,人们不喜欢宦官,为何曹腾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皇帝的重用?


这与曹腾宽厚仁慈的性格有关,他虽然权力很大,又是皇上和太后身边的红人,但他从没干过欺压民众的事情,相反还做了许多好事,推荐了众多人才。如延固、虞放、张温、张奂等,后来都成为东汉末年了不起的人物。


曹腾举荐的这些人,也为自己后代子孙铺好了路。


后来,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人,都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曹操家族百年的繁荣兴盛,是曹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为曹家的发展壮大开辟了道路,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曹操。虽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曹操后人对他非常尊重,曹睿继位后,追尊曹腾为高皇帝。


一位宦官被追封为高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例,曹腾这一生值了!


二 游侠放荡


曹操从小长得健壮,他的长相恰如小名“阿瞒”的谐音“阿蛮”,一脸蛮相,四肢粗壮,浓眉大眼,额头高耸,十分奇特。


祖父和父亲都在洛阳为官,阿瞒跟着母亲在老家居住。虽然不常和祖父见面,小阿瞒却对祖父很亲,小小的他不允许任何人说祖父不好,尽管曹腾在朝中威信很高,家乡人也很尊敬他,可孩子们不懂事,大家在一起玩耍时,总有小孩子起哄说阿瞒的祖父是身上少了一样东西的大宦官!宦官在当时是受人鄙视的,为此,他和多个孩子打过架,年龄虽小,但他天生具有一股蛮力,每次都把嘲笑他的小孩子打得头破血流!


母亲丁氏没少为儿子的行为赔礼道歉,她每次教训曹操不要再打架时,曹操总是拧着头对母亲道:“他们骂我可以,但不能骂我祖父!”


丁氏也无可奈何,唯有摇头叹息。


每次祖父回来,他都陪着祖父睡觉,缠着祖父给他讲故事,他尤其爱听祖父给他讲周公的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他封地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曹腾对这个聪明的孙子视如珍宝,他通过讲故事教曹操为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为辅佐成王,姬旦让儿子伯禽代替他到鲁国受封。临行他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祖父,周公太伟大了!我将来要像他一样!”


“好,我的阿瞒了不起!”曹腾非常欣慰地夸赞孙子道。


曹操以后的宽广胸怀和大气个性及独特素质,都和祖父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不幸的是,丁氏身体自早产后每况愈下,在曹操六岁之时便卧床不起,整日服以汤药,曹操常伴在左右,也渐渐懂些人事,听闻府内丫鬟仆人背后皆窃窃私语说是自己害得母亲身子骨变差。天真活泼的曹操不再天天出去玩了,他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的床前,两只眼睛盯着母亲。他感觉像是自己害死了母亲一般,尤为难过!


丁氏日渐虚弱,眼见不行之时将曹操拉于床前给了他一块玉佩,告知他道:“阿瞒,这块玉凤凰是你外祖母留给我的,我把它留给你,你要随身携带,看到它就如同母亲陪同在你身旁,将来,你可以送给你喜欢的女子,这样母亲也就放心了!母亲可能要离开你去另外一个地方了,你千万不要难过。”


曹操接过玉佩,伏在母亲身上号陶大哭,此事已经让他对生死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好大一会儿,他才抽泣着对母亲道:“阿瞒不准,阿瞒不准母亲撇下我,阿瞒不想因为自己而害死母亲!”


丁氏微笑着抚摸曹操的额头道:“阿瞒哪里害过母亲,你是上天馈赠给我的贵重礼物,我感激还来不及呢!阿瞒你要知道,母亲这不是撇下你,而是另外一种陪伴,你要记得母亲和你交代的事情,不要难过就是了!”


曹操一一记下丁氏所说的话,不久丁氏便过世,当日曹操跪在母亲床边,亲自看着丁氏没了呼吸、没了容光,逐渐变成了一个一声不吭甚至没有了体温的人。


小小年龄的他明白母亲永远不会说话了,永远不会再陪伴他,爱他疼他了,他越想越悲痛,顿时泪如雨下!


这时小曹操才明白有一种距离叫死亡,远得让人肝肠寸断,他第一次明白失去是怎么样一种痛,如同每一滴血液流至心口都变成了血红的刀刃从全身的血管缓缓地侵占割裂着自己。


从他的一首诗《善哉行》中“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可以看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时候就去世了,他没有得到母亲的爱护和父亲的教导。


母亲去世后,父亲把他接到洛阳。


来到洛阳后,他才真正知道一些所谓的贵族少年是不屑于和他在一起玩耍的,大家都耻笑他是宦官孙子,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姓氏的可怜人!


他也曾多次问过父亲,自己到底是不是姓曹。每次父亲都顾左右而言他,从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也许父亲自己也不知道,每次小曹操都是这样安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问父亲自己到底是谁,但他把这个隐痛深埋心底,以至于多年之后还不能释怀。


陈琳归附他前,曾替袁绍撰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其中有“司空曹操,其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这篇堪称骂人经典的檄文,让正犯头风病的曹操气得头竟然一下子不痛了,可见,宦官孙子这个身世对曹操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呀,可以说他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孤寂自卑中度过的,可话又说回来,在“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的混乱环境中,如果没有多人认为的这个耻辱身份,曹操还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能舞枪弄棒,饱读诗书吗?


世间事,经常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害,万事不会两全!


尽管曹操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的官宦之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内心却越来越孤独,内心的隐痛养成了他敏感、机灵的性格,他不太理会清规戒律,喜欢耍枪游猎,精通剑术。经常很晚也不回家,祖父住在宫中很少回家,父亲也很少管教他,更纵容了他不安分的性格,总想惹点事情,引起祖父和父亲注目。


曹操经常和一群玩伴在洛阳街头打闹,时常约比他年龄大许多的袁绍等人“一决生死”,因天生壮硕,没有几人是他的对手,久而久之,除袁绍、袁术兄弟外,洛阳好多公子哥都以曹操为首。他尤爱登山涉险,山中有野兽更有大虫吃人等骇闻,但他一点也不害怕,整天带着收服的小弟去山中游玩探险。


三月万物复苏,也是山中草木最为旺盛之际。山中多有捕猎野兽的陷阱,草木覆盖其上,不细细观察难以发觉。一天,曹操等人在山上游玩,有一孩童踩到了捕猎所下的绳索被高挂于树梢之上,孩童大哭,孩子们纷纷慌了不知怎么办。如果锯绳,那他便会从树梢之上直砸而下,必定会受伤。可是一直这般吊着也不是办法,曹操看着此陷阱忽然心生一计。


这树总的来说年份不大,因此并不粗壮,只是树梢偏高了些,如果锯掉绳子那孩子自然会直直落下,即使底下有人接着,也会受伤!想到此,曹操便让人找来锯子,开始锯树。


有人不解地问道:“阿瞒,你这样不如直接锯断绳子,如果大树倒下压着他岂不是没命?”


曹操不予理会,而是继续埋头苦干!


孩子们看曹操斜斜地锯树,便笑道:“阿瞒你是傻吗?你与其锯树不如直接锯绳子,这样树还不会砸到他。你即使要锯树,为什么不平平地锯?这样多累!”


曹操冷哼一声对那些孩子道:“你们懂什么?好好看便是了,不要这么多话。”


碍于曹操能打,是这群孩子的王,也就没人敢再说话,只是看着曹操锯树。可是,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却在笑曹操不仅傻,脾气还执拗。


这样锯下去不是本末倒置?如果大树砸到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