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古代帝王少年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奋斗

作者:南宫不凡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书籍编号:30461991

ISBN:978730519344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34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导读


公元1162年春天,一代天骄铁木真手握凝血降生在斡难河河畔的草地上,上苍注定掌握苏鲁锭长矛的战神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幼小的他在一次部落迁徙中,勇敢地闯入泰赤乌部——这个与自己部落有着血缘关系,却彼此矛盾重重的部落,试图解除双方仇恨。


面对猜忌,铁木真能否安全回到父母的身边?


一个深秋的上午,父亲也速该带着他踏上提亲的道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父子二人扬鞭跃马,哪里是他们要去的地方?美丽的姑娘又在何方?太斯钦慧眼识人,热情地欢迎这对远方来的父子并喝酒订亲。哪料到灾祸暗伏,就在也速该单骑回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故顷刻之间改变了幼小铁木真的生活。


部众离散,铁木真一家被抛弃了,衣食全无,在冰天雪地中苦苦煎熬。生活的艰难抹煞了人的善良品行,为了一口果腹的饭食,兄弟拔刀相向,铁木真难容恃强凌弱的同父异母弟弟,也拔出了本该射向敌人的怒箭……


面对杀父仇人,铁木真单身赴敌营,招来强敌围困,被迫逃亡山林,九天九夜不得饮食,无奈之下,他只有冒险突围,却落入“肥可汗”设下的埋伏中……


他藏身羊毛堆中,机智地逃脱了牢笼。他的勇敢和智慧,又为他赢来了一群生死与共的朋友和勇士,他们都是谁呢?


蔑儿乞惕部掠夺了铁木真的新娘,摧毁了他的营地,他能否从绝境中重新振作起来?


一件珍贵的黑貂皮袄换来赫王的支持,可是大战在即,赫王又为什么要延误军期?


铁木真与札木合曾三度结拜,但是野心和欲望却让他们反目成仇,开始了历时数十年的争斗……


悬念丛生,精彩不断。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一下他成功的秘密吧!

第一章 追踪溯源


第一节 美丽的传说


在中国北部边陲,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和兴安岭地区,世代生活着一个勇敢的民族,他们在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放鹰打猎,在大草原上放牧牛羊。这个民族英勇善战,热情奔放,洒脱开朗,善良质朴。这个民族就是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创造了独特深邃文化的蒙古族。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又称“马背民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关于这支草原部落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他们是苍狼和白鹿的后裔。


在一座林木茂密、花草繁盛的深山里,一匹英俊勇武的苍狼生活在其间。它是这座森林的主宰,像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驰骋万里,长空啸月,威震四方,守护着美丽的森林和大山。这一天,正是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季节,百花争艳,蜂飞蝶舞,溪流淙淙,草木青葱。苍狼在巡山的路上,遇到一只美丽的白鹿,这只白鹿身材匀称,洁白如银,温柔漂亮,落落大方。这两种上天厚爱的生灵一见钟情,从此相亲相爱,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后来生下了儿子巴塔赤罕,传说他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巴塔赤罕的后代,男孩个个魁梧高大,英俊勇敢,嫉恶如仇;女孩人人美如姣月,温柔大方。这些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打猎放牧,过着衣食充足、安定和谐的生活。后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东北亚地区,从阿尔泰山到兴安岭,从蒙古草原到西伯利亚,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狩猎的身影,听到他们放牧的歌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一个繁荣兴盛的民族。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在蒙古族的传说中,勇敢的苍狼与美丽的白鹿生下了伟大的草原游牧部落祖先。也因为这则传说,苍狼成了蒙古勇士的别称,而温柔坚强的蒙古女子则被比作白鹿


他们生活的区域,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从阿尔泰山向东,绵延上万里,一直到兴安岭,这里的森林茂密,物产丰富,生长的树木多是高大挺拔、耐寒抗风的落叶松。森林下的山坡和幽深的峡谷里,生长着雪松、白桦、杨柳等各种华美的树木。山麓以南,就是一望无际、水草丰茂的蒙古大草原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宛如宽广平坦的绿毯,春天由鹅黄到碧绿,像温润的美玉;夏季鲜花点缀,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秋天草木金黄,风吹草低,牛羊肥壮;冬天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就是在这片广袤的地区,蒙古族世代生息繁衍下来。相传,苍狼和白鹿的后裔们走出山洞后,就在斡难河发源地之一的肯特山脉定居下来,并逐渐向森林和草原扩散。因此,蒙古人把肯特山视为圣山,至高无上的神——“长生天”就住在肯特山的山顶上。山顶上岩石巍峨、鹰隼翱翔,山下林丰草茂、虎豹潜行。成吉思汗一生中,每当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头,就来此登上圣山,拜倒在长生天下,祈求长生天保佑他渡过难关、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成功。


巴塔赤罕的后代中,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脱罗豁勒真伯颜的人,生了两个儿子:都蛙锁豁儿和朵奔蔑儿干。一天,都蛙锁豁儿兄弟二人来到肯特山。他们攀上山顶,举目四望,远远看见山下小溪边驻扎着一群陌生人,男女老幼,牲口马匹,帐包毡房,看上去像刚迁徙来不久的人。都蛙锁豁儿对其弟朵奔蔑儿干说:“兄弟,你看见那群刚迁来的陌生人没有?在那顶帐篷前的牛车上,坐着一位美丽漂亮的姑娘,如果她还没有订亲嫁人,哥哥就为你去求亲。”


哥哥说得不错,帐篷前的牛车上,确实坐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叫阿兰豁阿,出身富门。她是豁里秃马惕森林狩猎部落人,他们本来在贝加尔湖以西以狩猎为生,她的父亲与外族不和,不堪忍受外族欺辱,一气之下,带领全家离开家乡,携带大量貂皮、鹿角等财物,来到肯特山里谋生。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阿兰豁阿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三贤圣母”之一。第八代孙合不勒为蒙古第一位大汗,第十二代孙即建立蒙古大帝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


当都蛙锁豁儿下山去提亲后,阿兰豁阿的父亲听了,立即就满口答应下来。原来,阿兰豁阿的父亲认为,他们刚来到此地,人生地不熟,是很难得到当地人的容纳的,而这正是他们争取当地人接纳他们、欢迎他们的天赐良机。就这样,弟弟朵奔蔑儿干娶了美人阿兰豁阿,据传她就是成吉思汗先人的母亲。


第二节 仙人指路


朵奔蔑儿干自从娶了阿兰豁阿后,夫妻恩爱,如胶似漆,很快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孩子。朵奔蔑儿干每天上山放鹰打猎,阿兰豁阿在家抚养孩子,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天,朵奔蔑儿干正在山里打猎,看见另一部落的一个猎人猎获了一只小鹿,正在篝火上烘烤鹿肉,就向那个猎人走了过去,那个猎人也看见了他,就邀请他一起分享鹿肉。这是他们猎人的良好风俗习惯:不管是谁打到猎物,都要邀请遇到的人一起分享。临行前,那个猎人除了留下鹿的胸肋和鹿皮外,把其他的鹿肉都赠送给了朵奔蔑儿干。朵奔蔑儿干辞别朋友,背着鹿肉走在路上的时候,碰巧迎面遇到另一个人。那个人看上去是个中年人,好像很饥饿的样子,瘦得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仿佛风一吹,就会歪倒在地。那个人手里牵着一个很小的孩子,颤巍巍地对他哀求说:“好心人,求求你救救我,救救这孩子吧!我已无力抚养我的儿子,我把他送给你做奴仆侍候你,只希望你能把你的鹿肉赐给我。”


朵奔蔑儿干见他很可怜,就把鹿肉全送给了他,带着小孩回了自己的家。阿兰豁阿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像看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这时,虽然他们自己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但是夫妻二人不嫌弃这个孩子。他们的这一善举感动了神灵。


自从收养这个孩子以后,阿兰豁阿每日夜里都会梦见一个金人,身穿金袍,头戴金冠,浑身闪着金光,从天而降,来到她的面前,仔细用手掌反复摩挲她的肚腹,好像把一缕缕金光渗透进她的腹中,然后趁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翩然而去。这样,阿兰豁阿接连怀孕,又为朵奔蔑儿干生了三个儿子。


小儿子出生不久,金人又进入阿兰豁阿的梦中,告诉她说:“你的后三个儿子,都是上天的子嗣,奉天命而降人间,不是凡人可比,他们要驰骋草原,纵横天下,兴族振邦,以孕天子。望你夫妇好生抚养,从善抑恶,不可造次。”阿兰豁阿醒后把这段话告诉了丈夫,从此他们更加尽心竭力地抚养这五个孩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小儿子出生后不到一年,朵奔蔑儿干就不幸去世了,阿兰豁阿独自一人负担起抚养五个孩子的重任。这时他们收养的那个孩子也已经稍稍长大了些,能够帮助阿兰豁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这让她多少感到一些欣慰。


阿兰豁阿谨记神灵的话语,对五个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金秋的一天,她烤好一只肥美鲜嫩的羔羊,把五个儿子召集到一起,边吃饭边对他们进行一些人生教育。


她拿出五支箭,分给五个孩子,每人一支,然后让他们折,五个孩子没用什么力,轻易就把箭都折断了。这时,她又拿出五支箭,用绳子捆绑在一起,让他们五个轮流折,五个人各自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把箭折断。阿兰豁阿教诲他们说:“你们五个儿子都是从我这一个肚里生出来的。你们就像刚才的五支箭一样,如果一个一个地分开,任何人都很容易把它折断。如果你们互相友爱,就像一束合在一起的五支箭,那么谁也不能轻易地折断它们。”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母亲阿兰豁阿五箭训子


五个孩子听后,牢记心间,更加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与母亲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


阿兰豁阿教子的故事,在蒙古族流传至今,成为教育后代的典范。


第三节 弱不可欺


在伟大的母亲阿兰豁阿的精心哺育、谆谆教导下,她的五个儿子逐渐长大成人。阿兰豁阿去世后,她的五个儿子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分配家中的牲畜和财产,然后各人独立生活。他们想把所有财产分成五份,每人一份,公平合理。这时,阿兰豁阿的小儿子孛端察儿,提出自己不要一点财产,要只身一人到外界去闯荡。他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本领,就算分得再多的牛羊,又如何能看守得住呢?他要到外界去学习本领,将来保护我们大家的财产和土地。其实,在他们兄弟五人中,孛端察儿长得身材瘦小单薄,看起来给人以软弱可欺的感觉,但他意志坚定,聪明机智,一直得到哥哥们的信任和喜欢。哥哥们见他主意已定,志存高远,就不再勉强他,把财产分成四份,每人一份,然后依依不舍地送弟弟上路远行。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早晨,孛端察儿拒绝了兄弟们送给他的宝马良驹,选了一匹羸弱瘦削的青花白马,身背弓箭,告别了四位兄长,跃马奔向茫茫的草原。


一路上,他深知前面的路充满了凶险,一定要意志坚定、沉着冷静、机智应变,才能克服苦难。马在人活,马不在,人要活得更好,生要有所为,死要有所值。


孛端察儿骑着瘦马,一路观察思索,最后决定沿着斡难河而下,探索未来的人生之路。最后,他来到了一个岛上,看到这里林深树茂,水草鲜嫩,景色优美宜人,眼睛为之一亮。他立即跳下马,斩木搭架,割草苫顶,很快就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草舍作为栖身之地,并在此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


第二天一早,孛端察儿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一个山冈上四处望,打量这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忽然他看见一只雀鹰向树丛中猛扑过去,转眼之间就捉到了一只灰鹭,站在树梢上吞食起来。他为之震惊,赞叹鹰的敏捷和勇猛,心想,我要像雀鹰一样,飞则高入云天,扑则矫捷灵敏。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跑回草舍前,把青花马的尾鬃拔下几根,捻成细长而结实的绳子,做成一个圈套,埋伏在雀鹰要经过的路上,然后用野鸡做诱饵,诱使雀鹰钻入圈套。他就这样捕获了雀鹰。经过多日细心驯化,这只猛禽对他俯首帖耳,出门时就站在他的左肩上,伴随他打猎巡山。


春天来了,河水解冻,小草发芽,斡难河水又开始哗哗流淌,奔向远方。在遥远的南国越冬的野鸭、大雁、天鹅,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鸟,纷纷飞回斡难河边,觅食筑巢,鸣声悦耳,好不热闹。孛端察儿知道快乐的季节到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每天哼着小曲,架着雀鹰,来到斡难河畔捕猎各种飞禽。每天捕获的野鸭、大雁等,多得根本吃不完,他就把剩下的喂那些饥饿的狼群,很快狼群就跟他建立了友谊。他们互相配合,共同捕猎,当狼群追逐鹿、羚羊和狍子等动物时,他就埋伏在僻静处,等到猎物跑进他的伏击圈,他就弯弓射箭,射杀猎物,然后与狼群一起分享胜利果实。有时,狼群自己捕获到猎物,也会叼一块肉送给他,可见他们的关系多么融洽。据说有一次,孛端察儿被一只棕熊拦住,正当棕熊向他猛扑过来的危急关头,狼群及时出现了,它们赶跑了棕熊,救出了孛端察儿。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苍狼,是蒙古民族祖先的伟大精灵,勇猛剽悍的蒙古人都继承了它的血性


孛端察儿不仅机智敏捷、勤于思考,他还有一颗善良博大的心,就连凶猛的狼群都能被他仁慈的心所感动,甘愿与他生死相依,共渡难关。


第四节 兄弟并肩


光阴似水,逝者如斯。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一晃几年过去了。家中孛端察儿的四个哥哥,几年没有弟弟的音信,不知弟弟身处何境,命运如何,心中挂念起来。他们虽为孛端察儿的命运担忧,但又相信弟弟的智慧和能力,确信他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兄弟几个终究还是放不下心来,思念弟弟的心日切,于是就让大哥不忽合塔吉去寻找孛端察儿,看看他的近况如何,让他回到兄弟身边,过上亲人团聚的快乐生活。


不忽合塔吉骑上快马,跑遍了森林和草原,一路上向遇到的猎人和牧民打听孛端察儿的下落。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几个牧民,牧民告诉了他孛端察儿栖身的地方。牧民说:“我知道你要找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住处离此不远,就在这附近,他每天都会来这里换我们的马奶,天黑了就回去。但我们不知道他具体住在何处。现在刮起了西北风,他的猎鹰捕获的鸭雁的翎毛如雪片一般飘来,所以料定他的住处离此一定不远。现在正是他常来换马奶的时候,你不必着急,稍等片刻,一定能够见到他。”不忽合塔吉知道了弟弟的下落,并知道他还很好,就放下心来,坐在草地上,等待弟弟的出现。


没多久,孛端察儿果然骑马而至。当年那匹瘦弱的青花马如今已膘肥体壮,鬃毛油光闪亮。骑在马背上的弟弟,远远看去,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已经出落得洒脱俊逸、一表人才了。不忽合塔吉不由得心中大喜,他站起身,急忙向弟弟迎去。孛端察儿也认出了哥哥,他跳下马,和哥哥紧紧拥抱在一起,兄弟二人热泪盈眶,久久都没有说出话来。过了很久,二人才松开手,各诉思念之情。不忽合塔吉讲述了家中哥哥们的生活情况,孛端察儿说明了自己这几年漂流在外的所见所闻。


之后,兄弟二人谢别了牧人,骑上马,向孛端察儿的栖身之所飞驰而去。路上,哥哥策马在前,孛端察儿在后紧追不舍,他高声地向哥哥喊道:“人须有头,衣须有领。无头不成人,无领不成衣。”


一连喊了三遍,哥哥回过头来,放慢马的步伐,问弟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孛端察儿调转马头,望着刚才辞谢的牧民,忙向哥哥解释说:“人必须有头,衣服必须有衣领。人要没有头就成不了人,衣服没有衣领就不成为衣服。就像刚才我们见到的这些牧民,他们勤劳善良,曾经每天换给我马奶。但在我看来,他们没有首领,各自为生,像一盘散沙,单薄无力。他们中间,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首尾之别,大家平等相处,你好我好,彼此相爱。但这样看来,如果来了敌人,掳掠他们的牛羊马匹、生活财物,反而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不忽合塔吉听了弟弟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又想起家中的情况,弟弟所虑正是他担心的问题。于是他问弟弟,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怕敌人来掳掠财物?


“哥哥,我们兄弟五人,应该选出首领,让其他的牧民和猎户听从首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像人的头脑带领全身、衣领带领衣服一样。这样我们力量强大,就不怕敌人来抢劫了。”


哥哥听了非常激动,连忙点头称好,并催促弟弟赶快回家,要推举弟弟做首领,一起带领大伙抵御外敌。


兄弟二人回到孛端察儿的住处,匆忙收拾行装,马不停蹄,顺着斡难河,向自己的家乡急驰而去。


第五节 部族纷争


不忽合塔吉和孛端察儿兄弟二人回到家后,不忽合塔吉立即把其他三个兄弟喊来,向他们说明了孛端察儿的想法,兄弟五人一起商量推举首领的事。大家一致公认孛端察儿见多识广,机智有谋,推举他做他们的首领。


孛端察儿当上首领后,立即带领兄弟五人开始征服周边的一些牧民和猎户,要他们尊孛端察儿为首领,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保护部落成员的财物。这样,大草原上的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的蒙古部落就形成了。如此,别勒古讷台成了别勒古讷惕氏创氏祖先,不古讷台成了不古讷惕氏创氏祖先,不忽合塔吉成了合塔斤氏创氏祖先,不合秃撒勒只成了撒勒只兀惕氏创氏祖先,孛端察儿成了孛儿只斤氏创氏祖先。


孛端察儿建立自己的部落后,立即开始征服散落在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他把青壮年组织在一起,编成队伍,由他统一领导指挥,统一对敌发动进攻,这就是蒙古族的第一支部队。


他让妇女和儿童留在家中,并派少数青壮男人保护他们,自己带领队伍去征战讨伐。部落纷争由此开始了。


孛端察儿对原来生活过的地方非常熟悉,他们轻车熟路,很快就来到了他经常换马奶的牧场。他抓来了一个年轻的孕妇,逼迫她交代这个游牧部落的具体状况,并且了解到这个部落叫札儿赤兀惕,他们轻而易举地就抢夺了这个部族的牛羊马匹、粮食,并俘虏了部族男女做自己的奴隶。孛端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牺牲了曾经因换马奶与他而建立起来的友情。孛端察儿的志向是,统一大草原上的所有部落,由自己充当首领,统一领导。


孛端察儿建立部族后,很快就征服了周边一些部族,他们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根本遇不到对手。他们把那些部族的牛羊马匹等财物抢掠一空,强迫女人为自己的妻妾,强迫男人为自己的奴隶。实质上,孛端察儿的部族,已经具备了奴隶社会的雏形。


其他的部族也纷纷群起效仿,草原一时间兴起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具有奴隶社会性质的部族。这些部族形成后,纷争不断,战事连绵,一时间,整个蒙古大草原上,刀光剑影此起彼伏。


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局限,孛端察儿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他死后的很多年里,他的子孙还在不停地为实现这一理想奋斗征战,直到成吉思汗,才完成这一数辈人留下的宿愿。


孛端察儿有个孙子叫蔑年土敦,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生了七个儿子,老大叫合赤曲鲁克,老七叫纳里把阿秃儿。蔑年土敦去世后,由他的妻子那莫伦暂时接替掌管部族首领之位。那莫伦是贵族出身,胆大心细,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用男人般有力的大手举起部族的大旗,发号施令,勇往直前。正在这时,生活在东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突然崛起,迅速吞并了远在南方的中原北部地区,虽然女真人入侵的主要目标不是蒙古各部落,但却在蒙古部落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女真族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开创了大金王朝


原来,这些走出大森林的女真人,为了扫清南进的道路,首先向居住在克鲁伦河流域的札剌亦儿部落发起了进攻。女真人大肆屠戮,烧杀抢掠,引起了札剌亦儿部落人的极大恐慌,他们纷纷弃家外逃,涌入了那莫伦领导的蒙古族部落的领地。他们的涌入,给那莫伦和她的部族带来灭顶之灾。


第六节 悲剧发生


女真人来势凶猛,烧杀抢掠,势不可当。札剌亦儿部落的人只有仓皇外逃的份。上千个札剌亦儿人沿着斡难河一路向上,逃到了那莫伦所在的蒙古族部落的领地,这些难民长途奔逃,疲惫不堪、饥饿难忍,他们在牧场里采摘草芽、掘食草根,给草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那莫伦看着这种情形,心疼自己的草场。她的脾气火暴,一怒之下,驾车驱赶那些逃难的人,情急之中轧伤了札剌亦儿人。接着,她又放出马群去冲撞那些札剌亦儿人,试图把他们赶到自己的草场以外。


札剌亦儿人被激怒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一场混战爆发了。那莫伦命令几个儿子上阵杀敌,他们还没来得及穿上盔甲,就匆忙上阵。那莫伦看到形势危急,急忙又命令自己的儿媳赶快给杀敌的儿子们送去盔甲。但为时已晚,战斗中,那莫伦的六个儿子都被札剌亦儿人杀掉了。札剌亦儿人余怒未消,一路掩杀过来,把那莫伦和她的儿媳也都杀死了。可怜那莫伦一家老小在这场冲突中,只剩下入赘丈人家、远在他乡的七儿子纳里把阿秃儿,还有劫后余生的孙子——老大合赤曲鲁克之子海都。当时海都年幼,被一个老妇人藏在干草堆里,才总算逃过一劫。


当时,纳里把阿秃儿正入赘在贝加尔湖东岸巴儿忽真部族里。噩耗传来,纳里把阿秃儿悲痛欲绝,顾不得辞别妻儿,就不顾一切地星夜奔回家中。当他翻越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穿过茂密的森林,回到草原上的家里时,为时已晚。亲人们的尸体躺在血泊中,场面极其恐怖,惨不忍睹;母亲那莫伦似乎还睁着眼睛,盼望他归来给亲人们报仇。纳里把阿秃儿只找到了几个年老体弱的妇人和幸存下来的侄子海都。


怒火燃烧在纳里把阿秃儿的胸膛,他发誓要为亲人们报仇雪恨,夺回被札剌亦儿人抢走的牲畜和财产。纳里把阿秃儿找到一匹从札剌亦儿人手里逃回的马,向札剌亦儿人驻扎的方向一路寻仇而去。


半路上,纳里把阿秃儿遇到了札剌亦儿的两个猎人,他们骑着马,肩上都有一只猎鹰,纳里把阿秃儿一眼就认出了那些猎鹰正是自己的哥哥们生前驯养的。那两个猎人并不认识纳里把阿秃儿,还不知道他是那莫伦的儿子,所以没有在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纳里把阿秃儿怒火中烧,但他没有盲目地冲上去与敌人硬拼。他不动声色地策马跟上去,靠近了一个年轻的猎人。他装做寻找失散的马群,和那个年轻的猎人搭讪,很快他们就聊了起来。当他们来到克鲁伦河的一个拐弯的僻静处时,他趁那个年轻的猎人不备,拔出刀来,一刀把那人捅于马下。然后他把那人翻转过来,盖住血迹,就朝另一个猎人喊,说他的同伴突然落马,可能是出现了什么意外。走在前面的猎人听到喊声后,急忙骑马跑了过来,当他翻身下马,弯腰去看自己的同伴时,纳里把阿秃儿从后面给了那人几刀,那人也应声倒地。


纳里把阿秃儿杀死了两个猎人,夺回了哥哥的猎鹰,然后他继续向札剌亦儿人的驻地前进。他来到一个高丘上,远远看见有几百匹马在河谷里吃草,他认出了那就是从他家抢夺来的马匹,他的眼睛红了,像要喷出烈焰。他看到只有几个孩子看守着马匹,没有大人在;他又向四周望了望,也没有发现其他的人。看来札剌亦儿人并没想到他们血洗的部落的人会来寻仇,对他没有一点防备。


纳里把阿秃儿旋风般冲进河谷,手起刀落,杀死了照料马匹的几个孩子,然后赶着马群,带上哥哥的猎鹰,回到他原来的家。到家后,他怕札剌亦儿人寻来报仇,就带领自己的侄儿海都还有幸存下来的其他几位妇女,投奔他的丈人家——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岸的巴儿忽真河流域的巴儿忽真部落,和他的妻子一起,抚养自己的侄子海都,希望他长大后,能为亲人们报仇。


第七节 海都称汗


海都渐渐长大,纳里把阿秃儿对他寄予了厚望。海都从小失去了父母等亲人,仇恨使他迅速地成熟起来,他沉默寡言、坚毅勇敢,继承了他祖辈们的血性。他立志要振兴自己的部落,替死去的亲人们报仇。他射箭骑马,训练队伍,练习搏杀。他的叔父纳里把阿秃儿一心一意辅佐他。这样,海都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叔父的帮助下当上了部族的首领。很快,他就带领自己的部队,向札剌亦儿人发起了复仇战争。札剌亦儿人不堪一击,很快就投降归顺了他。海都既报了家仇,又赢得了人心,他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海都把他的营帐设在了肯特山南边斡难河和克鲁伦河的发源地,这里水草丰茂,富庶发达,进可攻茫茫草原,退可守深山密林,是一个理想的军事要地。消灭札剌亦儿人后,他军威大振,四周部落纷纷来降归顺,乞求保护。海都的臣民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那时,草原上多是一些分散的游牧部落,他们贫穷软弱,常常会受到一些强大部落的袭击抢掠。自从海都成为部族首领后,他对所有归顺他的部族都进行了保护,得到了部族的拥戴。


海都是个有远大目光的人,他看到女真人崛起后,认真学习女真人的成功经验,并把目光投向了远在南方的宋朝政权。海都明白,要想摆脱自己的民族受欺压、受威胁的命运,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他召集各部落首领,模仿女真人和南宋朝的方式,宣布自己为汗。他是蒙古族历史上的第一个汗,建立了蒙古族国家的雏形,是后来成吉思汗家族王国的前身。


少年成吉思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蒙古汗国兴起


海都称汗后,蒙古族很多部落接踵而至,很快就联合在他的麾下。但是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海都并没有继续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军队和完善的国家管理体制。这些局限,使海都的汗位松散而空泛,难以有更大的作为。海都对此也有过思考,但是他的认知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而认清社会发展的本质。


海都为汗时,曾试图统一兴安岭以西的广大蒙古草原,当他率领自己的部族一路西进,在阴山附近,遭到了另一个部族的抵抗,而这个部族当时得到了已经盘踞中原的金朝的支持。原来海都称汗后,女真人开始意识到来自自己后方的威胁,所以他们有意识地寻机遏制海都的发展。当海都西进后,他们立即支持另一蒙古部落抵抗海都,试图把海都扼杀在摇篮之中。海都率部与这个部族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结果海都兵败后撤,撤回到了斡难河的上游地带。


从此海都养精蓄锐,不再轻易言战,而且开始向强大的金朝俯首称臣,以求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蒙古族各部落在海都的治理下,逐渐放弃了纷争和打斗,人丁渐渐兴旺起来,马匹和牛羊也成倍增长。海都通过不动声色的威服和收买政策,逐渐把从兴安岭到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海都成了蒙古族的核心,他们崇拜他,信任他,把他当作英雄,在他统治的几十年里,蒙古各部落和谐相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海都虽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国家,但他建立的汗制,直接推动了蒙古各部落的统一和向中央集权的国家形式的过渡,为后来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打下了政治基础,同时也推动了蒙古族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八节 作客金王殿


海都去世后,刚刚联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