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洛克菲勒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12-01
书籍编号:30472698
ISBN:978751250513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6708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版权信息
书名:洛克菲勒
作者: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ISBN:978751250513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冒险探石油
父母的影响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美国的一位著名资本家,也是20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分具有野心的企业家,也有人认为他是个极度慷慨的慈善家。他沉默寡言、神秘莫测,一生都在各种不同角色间转换,这就更加深了人们对他的种种猜测和议论。但不管怎么说,在福布斯网站曾公布的“美国史上十五大富豪”排行榜上,约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可见,这位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在美国历史上确实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现在让我们怀揣着种种好奇走进他的一生。
约翰·洛克菲勒生于1839年7月8日,在家中排行老二,他和姐姐露西(出生于1838年)及弟弟威廉(出生于1841年)都生长在家乡里奇福德。
1843年,约翰·洛克菲勒的父亲威廉·洛克菲勒花了631美元在纽约西边的小村庄里买了160英亩地,于是全家迁入新居,约翰·洛克菲勒的童年便是在那里度过的。同年,母亲又生下妹妹玛丽安。又过了两年,母亲生下双胞胎富兰克林和弗朗西斯(1845年)。
约翰·洛克菲勒的父母有着非常不同的性格。母亲爱丽莎·戴维森是苏格兰一位富农的女儿,金发蓝眼,十分漂亮。她虽然接受的教育不多,却十分聪明,见多识广。爱丽莎还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受信仰的影响,她后来成为一个道德水平很高的严母。她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洛克菲勒家的家教十分严格。此外,她勤快、节俭、朴实,这些美德和坚强的信念全传给了日后出人头地的约翰·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的画像
父亲威廉·艾弗里·洛克菲勒的个性恰巧与爱丽莎相反,他健壮、自信、勇敢、喜欢冒险,更善于交际,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但是,他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只顾自己的喜好冲动行事,不顾后果。这些都对洛克菲勒日后的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父亲还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买卖土地和皮毛,贩盐,推销杂货,是个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外出经商,一出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洛克菲勒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着重于细心、勤快和负责。
1850年,洛克菲勒一家人搬到纽约州的奥斯威戈,三年后,又搬到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此后又迁移过几次,但最后仍定居于克里夫兰。在这段时间里,威廉·洛克菲勒仍然不断远游,一走便是数月,在外他自称为洛克菲勒医生——癌症专家,还兜售一些治癌药物。
洛克菲勒当时已进入克里夫兰高级中学,他念书非常用功,一点儿也不贪玩。成年后,他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很认真地念书,以准备接受成年后人生的各种挑战。高中教育虽然没有使他获得十分渊博的学识,但却培养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他一踏入社会,便能将它们派上用场。
学校教育对洛克菲勒固然有益处,然而家庭教育才是他日后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他母亲虔诚、刻苦、节俭及勤勉的态度,更在洛克菲勒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深深地影响着他,甚至到了年老之时,他仍秉持着昔日母亲的教诲。母亲对宗教的信仰也感化了洛克菲勒,早在学生时代,宗教信仰就已在他心中生根,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星期天他必定去礼拜堂,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洛克菲勒老年。
组建公司
威廉·洛克菲勒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他的孩子们以后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所以他对大学教育没什么兴趣。洛克菲勒除了在1855年高中快毕业时上了三个月的商学院,学到了一些会计、初级贸易、银行业务和汇率外,并未曾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
1855年,洛克菲勒高中一毕业,就马上到克里夫兰找工作。他找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学习做生意。终于,同年9月26日,他如愿以偿地在一家专做代理及托运货物的商业贸易公司找到了工作。
当天,洛克菲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他很高兴地说:“我不在乎工资,我需要的是经验,这家公司的制度和经营方法都是我想学习的,我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约翰·洛克菲勒在这家公司一工作就是三年,公司领导非常器重他,经常派他跟各行业的人接触,包括交通方面的人、汽船公司的人、商人、批发商、铁路局人士等。公司在城里的许多产业的租金都由洛克菲勒去收取,这一切让他积累了很多非常受用的经验。同时洛克菲勒也在公司的前辈口中学到了许多经商的理论及管理上的知识。他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很快便成为公司中的主力员工,并得到公司的重用。
到了1858年,他希望公司能将他的年薪加到800美元,公司却只肯加到700美元。当时洛克菲勒觉得自己已经羽翼丰满,可以独闯一片天地了,便离开公司与一个志气相投的友人——莫里斯·克拉克合伙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谷物、肉类及其他杂货,每人投资2000美元。当时的洛克菲勒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也只有800美元,无奈只好向父亲求援,先预支到21岁才能分到的财产1000美元,并需要在未到21岁前还清预支款的利息。有了父亲的帮助,洛克菲勒终于可以自己创业了,于是,他成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
1859年3月18日,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合伙开的公司终于开业了。当时的美国各行业都有待开发,可以说只要有商业头脑的人,便可拾到那满地的黄金,洛克菲勒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有商业头脑、聪明而又有远见的人,公司经营得很顺利,第一年就已经赢利,一单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了4000美元。
洛克菲勒在生意场上的信心是十分令人钦佩的,每单生意他都胸有成竹。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非常精细。
有一次,合伙人克拉克说:“如果客户欠洛克菲勒一分钱,他会去要回来;如果他欠客户一分钱,他也会还回去。”有人认为他在商业方面的发展,完全是物质欲望的推动。因为洛克菲勒幼年并没有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所以他在文艺方面的知识非常贫乏。这或许是正确的看法,然而我们不可否认,他向往有建设性的收获,并且在获得大笔利益之后,仍愿意与大众分享他的成果。
因为洛克菲勒的精打细算,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守财奴”,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相信洛克菲勒是一个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人。其实洛克菲勒从17岁开始,就经常捐款给穷人,从他的账簿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他坚持几十年的习惯。
17岁那年,他4个月的总收入为95美元,花了9.95美元添置衣服,也捐出了相同的数目给教会及穷人。他不但出钱,同时也出力为教会服务,而且他捐赠的数目完全与他的收入成正比。他的财富增多,他捐款的数目就增多。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还没有成名发财之前,就养成了做善事的习惯,而且接济的对象不分信仰、种族和肤色。洛克菲勒常自我警醒:“你现在已踏入商业领域,要处处小心,不要骄傲,骄者必败啊!你的成就将建立在你每天的努力之上。”这种自我警戒的独白成为他日后生活的习惯,老年时他曾回忆说:“这个习惯对我有很好的影响,因为我常怕自己无法承受自己的富有而变得骄傲,所以我常常勉励自己、警告自己不要太狂妄了。”
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疆土、资源都有待开发,生活水平、文化艺术都渐渐提高,这是考验年轻人的时代,同样也是年轻人表现自己的良机,最容易一展身手的就是商界。于是,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拥向商场,他们不但期望得到财富,更渴望借此途径来肯定自我,追求权力及地位。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的人潮水一样涌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的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
当时洛克菲勒和克拉克组建的公司已经初具规模,资金周转正常,赢利不少,于是洛克菲勒想再开创一些新的事业,却一时不知该往哪方面进行。虽然美国大地上一夜之间掀起了采油热潮,但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盲目行动。经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先不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65桶,当时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
1862年,原油价格是每桶33~35美分,经提炼的石油可在沿海的市镇上卖到两倍的价格,因为炼油的成本很低,所以投资在精炼业完全是合算的。于是,一家又一家炼油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美国东北部遍地开花,各大铁路公司也为了赚取运费,在每个石油转运的必经地铺设了新铁路,促进了石油产业的发展。
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洛克菲勒认为自己可以办一家炼油厂。正好当时有位叫安德鲁斯的英国友人,善于将石油精炼成点灯用的煤油,他不但技术好,还是个有远见的人。安德鲁斯认为煤油一定会取代其他灯用油脂,所以他希望脱离他所属的公司,自己出来投资一间炼油厂,他把想法告诉了早就认识的克拉克。更巧的是,他与洛克菲勒在同一教堂做礼拜,因而认识,于是也将自己的想法转告洛克菲勒。由于三人志同道合,他们在1863年成立了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专门提炼原油。
洛克菲勒或许得到了天时地利之便,在公司成立的同年,克里夫兰的铁路系统扩大,有直接的路线西通纽约和大油田区,这条路线不但便利了洛克菲勒新厂的运输工作,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洛克菲勒将工厂建在克里夫兰郊区及水运要道上,他们起先只租了3英亩地,后来买下了它,到1870年时又增加到60英亩地,最后增加到100英亩。当时,安德鲁斯负责一切技术方面的工作,克拉克从旁协助他。提炼的方法很简单,也很省钱,每5桶原油可炼成3桶点灯用的煤油。
1864年,也就是炼油厂成立的第二年,美国内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弟弟富兰克林·洛克菲勒去前线打仗,洛克菲勒也有心入伍,但顾及家中的母亲与兄弟姐妹,还有刚成立的事业,他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在后方提供支持和帮助。
婚后生活
同年,一件洛克菲勒人生中最重要的喜事发生了,洛克菲勒遇到了他的心上人——劳拉·塞拉斯蒂亚·斯皮尔曼。她是克里夫兰一个富商的女儿,人长得漂亮出众,是个容易亲近又聪慧的女子,她为人比洛克菲勒爽朗,也比他更有学问和见识。斯皮尔曼热衷教书,洛克菲勒沉迷于事业,在外人眼中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1864年9月8日,二人在充分了解对方后,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洛克菲勒与新婚妻子过着愉快而繁忙的日子,他们的生活圈子不大,接触的人多半都是在教会认识的,因为他们夫妇常为教会服务,所以有很好的人缘。
那几年是洛克菲勒家族里最热闹的几年,洛克菲勒的兄弟姐妹都相继地成家立业。1864年,大弟威廉与麦拉小姐结婚,次年产下一子。小弟富兰克林从军中退役,在1870年与海伦·斯考菲结婚。小妹玛丽安于1872年嫁给威廉·鲁得。约翰·洛克菲勒也于1866年喜得一女,起名伊丽莎白,昵称为贝西,洛克菲勒真正成了一家之主。
此时的洛克菲勒不但家庭生活愉快,事业也很顺利,贸易公司和炼油厂都有很好的生意。但因为理想不一致,高层领导们常发生摩擦,洛克菲勒是个很有雄心的人,他赞成不断地扩大工厂,因而常与思想保守的克拉克兄弟(克拉克的弟弟在公司成立之后进入公司)意见相反,尤其炼油生意的兴旺,更使洛克菲勒产生了扩张的决心。炼油厂本来只是副业,如今赚进的利润已超过主要的贸易公司,所以洛克菲勒决定要朝此方向发展。
约翰·洛克菲勒痛恨浪费,他认为注意小节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他对工厂任何的小事情都看在眼里。他认为不应该把水管、油桶这些附属品包给别人做,应该一切都由自己来做,这样能省下更多成本。于是,他不买外人的木桶,自己买林地,伐木、锯木、装桶,一步步完全自己操作,这种办法不但替工厂降低许多的成本,无形中更创造出其他副业。他们一方面减低成本,一方面改进技术,使得自己的炼油厂在克里夫兰炼油同业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
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兄弟的争论终于白热化,克拉克坚决反对洛克菲勒贷款增资,扩大工厂,而洛克菲勒却觉得只要风险尚可承受,就应该尽可能地贷款增资。他们最终在一次会议上同意将公司拍卖。
1865年2月2日那天,他们将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在股东中拍卖,由出价最高者获得所有的股权,同时他们还请来一位律师做见证。克拉克由500美元开价,洛克菲勒马上加到1000美元,然后以1000美元的差价不断地加上去。加到7万美元的时候,气氛很紧张,克拉克说:“7.2万。”洛克菲勒不甘心地叫道:“7.25万。”克拉克跳起来,张开双臂大叫说:“这个生意是你的了!”说完,扬长而去。
26岁的洛克菲勒一夜之间就拥有了一间炼油厂。在2月15日那天,他在克里夫兰《前锋报》上声明“前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已被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购买”,从那天开始,安德鲁斯不但是他的助手,也是他的合伙人。
到3月2号,克拉克与洛克菲勒合组的贸易公司也瓦解了。洛克菲勒也将这家公司买了进来,他终于摆脱了保守的克拉克兄弟,完全独立经营管理两家公司了。
当时洛克菲勒的炼油厂不但在美国已建立起知名度,就是在世界石油工业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从克拉克兄弟手中买进两个公司需要很大一笔钱,但洛克菲勒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更加勇往直前,大笔地贷款,不断地扩建工厂,又说服弟弟威廉加入进来,并派他到纽约经营石油出口贸易。
大时代来临
采油的热潮由1864年延至1866年,然后,又一窝蜂地朝炼油业发展,到1867年才慢慢平息下去。这几年间,整个行业的各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技术、工具日渐改善,尤其是运输方面,原油的运输由马车改为利用油管运输,运输原油的公司不但铺设了油管,还建了油库,每次可以贮5000~20000桶原油。这一切改进使炼油业开始向现代化的工业迈进。
石油工业不但繁荣了美国国内的经济,还带动了国外的贸易,因为采油业的发达,自然也带动了附属的炼油业。提炼工厂所需的成本低,提炼过程相对简单且技术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开炼油厂的人比比皆是。但不幸的是任何聪明点的人都能预料到,这必然会导致生产过量、竞争激烈,而资金不足的小厂就会难逃倒闭的命运。当时小厂遍布各地,在竞争中分为以下数区:纽约区、匹兹堡区及克里夫兰区等。
那么谁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呢?依照常理,肯定是那些建在大油田区的炼油厂最得地利,但是这里的人工及其他资源费用较贵,以致成本偏高。反之,克里夫兰区的工厂逐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工厂资金足,人工、资源(因为靠近煤矿)费用便宜,产品的成本比大油田区要低很多,离原油区的供应地只有150里,比纽约和费城的公司更靠近原油区。再加上该地有铁路和运河,比其他区域的工厂又占了运输上的便利。
1866年至1867年间,石油工业初次进入不景气的时代。许多小油田都停止凿井,采油业呈现出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善于经营的油田仍源源不断地出油,有些却完全停止了。这萧条的景象像一阵风似的波及炼油业,许多管理不当的小厂开始倒闭,就连资金雄厚的洛克菲勒也开始担心了!他担心另一个大时代即将来临。
与商业天才的合作
1865—1866年间,有两位商业天才会合了。这两位商业天才便是洛克菲勒和年轻有为的亨利·弗拉格勒。二人的合作起因是洛克菲勒把他在克里夫兰的办公室租给了亨利·弗拉格勒,从此二人便经常来往,这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弗拉格勒与深谋远虑的洛克菲勒相反,他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积极又热情的人。这二人互相补拙而彼此联合,开创出了美国工业史上惊人的事业。
弗拉格勒成长在纽约州西部,后来到俄亥俄州经商,与当地威士忌酒业富商哈克尼斯的女儿结婚。他在洛克菲勒最需要人才扩展事业的时候加入了洛克菲勒的公司。他认为投资石油工业,日后必有发展。
1867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成立。洛克菲勒并不太清楚当年弗拉格勒到底投入了多少资金,可能在5万美元左右,他妻子的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史蒂芬·哈克尼斯以匿名的方式投入6万~9万美元。但是,弗拉格勒投资了多少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投资了他的才干、他的创造力,他与洛克菲勒二人各展所长,相辅相成地完成了一番伟大事业。
洛克菲勒的青年照
因为1867年增资,洛克菲勒的炼油厂也购置了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产量在两年内(即1867—1869年)由每天500桶增至1500桶,他们的工厂也因此一跃而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厂。
弗拉格勒加入公司后,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他天天奔走于各大铁路公司,与他们交涉运费。当时,美国有三大铁路系统,分别是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大西洋西部铁路公司。这些铁路公司为了抢运原油与提炼油的生意而彼此杀价,甚至给予回扣以拉拢顾客,这样的举动反倒让洛克菲勒等人占了便宜。
1867年,有一家湖滨铁路公司刚刚进入运油市场(后由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控制了该线),为了争夺市场,它的价钱比其他公司都要便宜,这正合了正在找便宜运费的弗拉格勒的心意。湖滨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德弗罗与弗拉格勒很快达成协议:湖滨铁路公司替洛克菲勒公司将原油由大油田区运往克里夫兰,每桶原油的运费是42美分,其中铁路公司每桶油给15美分左右的回扣。
洛克菲勒认为他的公司在拿回扣上比起其他公司能多得利益,在1867—1870年之间,洛克菲勒的公司因产量大、生意多,比较容易争取到回扣。
当时拿回扣的风气很盛行,甚至生意人个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丝毫不觉羞愧。这种风气由1856年开始,直到1903年《埃尔金斯法令》推行之后,才渐渐平息下去。虽然如此,我们仍不可质疑洛克菲勒在管理、经营及技术各方面所做的努力,那些才是他真正的实力所在。
标准石油公司
成立股份制公司
洛克菲勒的公司之所以能在美国一枝独秀,成为当时最大的企业,是因为他投资的不只是提炼原油,他们同时还制造装油用的木桶,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买下林场,自己制作木桶。
此外,他们还有自己的运货车辆、仓库、拖船和贮油库。可以说洛克菲勒的公司已经发展成当时规模最大、经营项目最全的公司,而且他们也是第一家用油车而非木桶运油的公司。
洛克菲勒是一个非常具有商业头脑的人,他不但自己做各种产油需要的用品,还不断利用残余物来生产副产品,比如铺路的柏油、石蜡、凡士林、挥发油及润滑剂等。这些副业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利润,一般的小工厂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洛克菲勒不仅是个有商业头脑、有计划、有远见的人,还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做事非常细心,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会轻易放过,这种谨慎的做事风格也影响着他的所有员工,在他的旗下,没有人可以马虎地工作。而且,他还特别指出不可以随便估价、清点或测量任何成品。在他的企业管理上,细心谨慎就如军队中的纪律,是战胜敌方的最佳精神武器。
洛克菲勒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他的精明。
洛克菲勒照片
举一个例子,洛克菲勒去买油,他总是选又好又便宜的,绝不匆忙马虎。再加上他妥善的经营方式、安德鲁斯日益进步的炼油技术、弗拉格勒富有创造性又充满信心的经营方针,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拿回扣这件事。在市场平稳发展的时候,回扣也成了公司的一部分收入,竞争激烈时,它能帮助公司打击其他竞争者,这一切均使洛克菲勒的公司平稳地度过了艰难的经济恐慌时代(1868—1873年)。
1869年,石油业开始逐渐进入经营困难的时期。由于原油开采过多,导致原油过剩非常严重,2月1日大油田区油田主人成立了宾州原油生产协会,他们攻击税收,申请专利,但却不能解决原油过剩的问题。与之相关联的炼油业自然也同时陷入困境,原油的价格与提炼后的石油价格相差无几,这使得炼油公司无法获利,同时产量往往又超出市场的需要,有实力的大公司尚可过关,那些小公司简直叫苦不迭。
石油业眼看陷入一片混乱的状态,一些有眼光的人便想到投资大公司,洛克菲勒的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公司,自然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但依洛克菲勒的做事风格和处事态度,他是不会轻易赞成外人投资的,原因就是怕妨碍他控制公司的权力。于是,洛克菲勒建议将公司变成合资的股份制公司,由股东洛克菲勒兄弟、弗拉格勒、安德鲁斯、威廉·洛克菲勒的姐夫奥利弗·詹宁斯及哈克尼斯六人负责,该公司于1870年1月10日在俄亥俄州成立,继续经营石油及其副产品的生意。
这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该股份公司共有10000股股份上市。约翰·洛克菲勒占2667股,威廉·洛克菲勒、弗拉格勒及安德鲁斯各占1333股,哈克尼斯占1334股,此外,另外两个新加进来的股东各占1000股。自此以后,新股东逐渐加入。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组建股份制公司是垄断市场的一种最快捷的方式,可见洛克菲勒的行为承受了多大的舆论压力。
洛克菲勒虽然从此控制了市场,但他自始至终从没有欺骗过公司的股东,还时时为他们着想。
标准石油公司成立的第三天,他就将洛克菲勒—弗拉格勒—安德鲁斯公司以77994美元买下,并对各个股东的职位进行了具体的划分:约翰·洛克菲勒任总经理、威廉·洛克菲勒任副总经理、弗拉格勒任秘书兼会计,而安德鲁斯任厂长一职。
洛克菲勒组建股份制公司后,其他一些炼油公司对他大为不满,大油田区、匹兹堡、纽约等地的炼油公司都很妒忌克里夫兰的炼油工业,他们希望把克里夫兰的炼油业完全打垮。这也是新公司成立之后面临的最大难题。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争取到便宜的运费。
精干的弗拉格勒找到湖滨铁路公司说:“你们希望接大笔长期的生意吗?现在我们春、夏季不再用水运,可以把一年四季的生意全交给你们公司来做,并且保证每天至少托运60箱石油。”铁路公司十分欣喜地接受生意并奉送一笔可观的回扣,双方皆大欢喜地完成交易。
虽然铁路公司以回扣这种方式来拉拢顾客会遭到许多人的非议,但这种方法仍被众多商人接受。洛克菲勒曾说:
那些一天到晚叫嚷说回扣不道德的人,都是一些不懂生意经的人,你们可以想想看,谁能买到最便宜的牛肉?是家庭主妇?俱乐部的管事?还是军中的伙夫?这些人根本分不清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区别。这个道理放在运输业上也是一样,谁能得到最好的价钱?是每天运5000桶油的公司,500桶的公司,还是50桶的公司呢?
在洛克菲勒的观念中,这样的说法也许是对的,但是在美国政府的眼中,任何由政府辅助的铁路公司都应该对他们的客户一视同仁,不分三六九等。洛克菲勒在这方面的见解就大错特错了。
洛克菲勒凭借拿回扣和妥善的经营使标准石油公司在不景气的时代仍然鹤立鸡群,继续营业,但是,他对当时混乱的市场状态仍忧心忡忡。一方面,他不忍心看到小型工厂在互相残杀式的竞争中被淘汰;另一方面他看见产原油的各厂商联合起来组成原油生产协会,很担心他们将与大油田区的炼油工厂联合起来垄断市场,从而把克里夫兰的炼油工业排挤出去。这是他最担忧的地方,所以他经常与助手们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的构想
有一天,洛克菲勒想到一个非常奇妙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以标准石油公司为核心合并其他公司,这样一来可以解决精炼油过剩的问题,二来可以稳定油价。这就是南方发展公司成立的初衷。不过后来,洛克菲勒多次否认自己是南方发展公司的发起人。
那么谁又是促进南方发展公司成立的人呢?原来在当时的环境下,除了炼油业的厂家忧虑前途,铁路公司也同样担心他们的命运,因为铁路公司的生意全依赖在他们的客户——炼油厂身上,所以他们想与炼油厂联合起来,控制石油的产量,统一运费。
正巧,当时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总裁汤姆·斯科特的秘书和友人在1870年春天买下了一个名为“南方发展”的公司,随即拍卖出售,终于在1872年1月2日,被一个赞成联合炼油业者和火车公司的创业人士暗中买下。他们立即把内部的股份分为1100股,按每股100美元出售,其幕后的主持人是斯科特,但表面上,公司负责人却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
这1100股股份卖给了湖滨铁路公司和费城及匹兹堡的一些炼油企业。成立这个南方发展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把铁路公司和炼油工厂组织起来,使参加的厂家可以由铁路公司的协调获得合理的运费,反之,各厂家也扮成协调者的角色,让每个铁路公司都能平均地分到生意。
如此一来,铁路公司便不必用低价竞争来抢生意,炼油工厂也可得到稳定、合理的运费,并有铁路公司的保障,使不参加此集团的其他厂家无法获得便宜的运费与之竞争。洛克菲勒为了生存竞争且不得罪铁路公司,也加入了这个团体。
南方发展公司的初次会议就达成了多项惊人的协议。参加该集团的铁路公司有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湖滨铁路公司、伊利铁路公司及大西洋西部铁路公司。他们内定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载运45%的总油量、伊利铁路公司27.5%、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湖滨铁路公司27.5%。运费也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各厂家仍能拿到回扣,由大油田区至炼油区的回扣为原油每桶40~50美分,已精炼的石油每桶可拿25~50美分。标准石油公司的运费由1870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