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军政领袖 >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精选近200幅与列宁生平有关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

作者:季正矩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01

书籍编号:30488758

ISBN:978754553010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62987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全书内容: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插图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

前言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时曾说过:“这是一次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些巨人“几乎全都处在时代的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有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全面人的那种性格上的丰富和力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恩格斯这句话,回首20世纪的发展历程时,深深地觉得,20世纪更是一个伟大和进步的时代,列宁就是这个时代中的巨人之一。这是因为,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对世界历史和俄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和研究列宁生平事业及其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列宁逝世后,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列宁的论著和文章,数不胜数,浩如烟海。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具体看法和结论也不尽一致。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对列宁及其思想的评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诸如,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悲剧性错误?列宁创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是不是“早产儿”?列宁是不是“极权主义的设计师”?列宁主义是不是斯大林主义的“原罪”?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否已过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否意味着列宁主义本身是错误的?列宁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模式是否仍具有现实性和指导价值?……


列宁问题,不仅仅是列宁个人的荣辱问题,也不是历史遗留的某种情感问题,而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及其思想的评价问题,也是一个现实而敏感、严肃而深刻的问题。因此,应该客观、历史、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列宁的生平业绩及其思想,并从中得出科学而正确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实事求是。在西方出版的一些列宁传记中,尽管不乏一些新观点和新角度,但也有不少对列宁的歪曲和攻击等不实之词。例如,一些西方学者打着心理分析方法的旗号,宣称列宁“从小就是个精神病患者”,抑郁症和轻躁狂症相互交替,贯穿列宁的一生;一些人攻击列宁在党内是信奉“权力意志论”的尼采主义者,在党外则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把“权力欲”说成是列宁从事政治活动的思想动力;还有一些人程度不同地否定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列宁的哲学思想对立起来,鼓吹列宁的历史观是经济决定论和唯意志论,把列宁的晚年思想和新经济政策说成是列宁“最后的绝望斗争”。对于这些奇谈怪论,我们自然不能接受。在苏联,有关列宁的传记很多,材料丰富,体裁和方法多样,对列宁的介绍和评价基本上是全面的、中肯的,但毋庸讳言,也有不少地方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和个人崇拜的因素。反对个人崇拜是列宁生前一贯倡导的思想,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反对人们对他“歌功颂德”。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地叙述列宁的生平及其思想。本书对列宁的描述持以下观点:一是列宁是历史中的“人”。列宁是人,不是神,无论其个人的成长,还是思想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和历史局限性,也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二是列宁是时代和历史的巨人,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不朽的业绩、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崇高的品德、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三是列宁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人,其人格具有独特的魅力。


(2)学术性和通俗性兼顾。本书力求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列宁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优秀的中学生、学运领袖、仗义执言的律师,最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叙述了列宁如何处理友情、爱情、亲情等方面的关系,阐述了列宁如何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列宁治党、治国、治军的高超艺术和胆识,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列宁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本书是一本通俗性传记,不是一本列宁思想研究专著,无意于对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和看法作出评介,但是也力求简明扼要地叙述列宁在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的历史背景、写作过程、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从而梳理出列宁思想认识的来龙去脉,阐明列宁主义的“实态”和整体性。同时,书中对列宁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科学性和俄国特色都有所反映。一些具体的评论一般采用学术界比较统一或大多数人的观点。鉴于列宁晚年的一些思考十分重要,本书也侧重予以介绍。


(3)在结构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新尝试。作为传记,本书在辅配一些插图的基础上,以列宁生平活动的时间顺序为主安排章节,同时为了更好地概括列宁的有关活动和思想,某些章节的时空跨度较大,从而把“条条”(以事件为线索)和“块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结合起来。


本书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写作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成果和资料,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同仁的指导和关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章 伏尔加河畔


金色童年


公元1870年4月,正值春天的俄罗斯母亲河——伏尔加河及其支流斯维亚加河开始解冻,融化的冰块不时发出“噼啪”的撞击声,河面逐渐开阔起来。在两条河的交汇处坐落着一座城市——辛比尔斯克,现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相传400多年前有一个姓“辛比尔”的保加利亚公爵曾住在这儿,因此人们便习惯用他的名字称呼这个地方。17世纪中叶,沙皇下令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内城,并构筑了坚固的堡垒,使它成了一座军事要塞,用来抵御来自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辛比尔斯克已成为商港,是粮食、鱼、羊毛、硝石等的贸易集散地。全城大约有3万多人,大部分是工人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视察员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一家就住在城市边缘特列尔茨街的一座木板结构的房子里。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的故乡——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19世纪)


4月22日(俄历4月10日)[1],阵阵婴儿的啼哭声从乌里扬诺夫家的小木屋中传出,家中又添丁进口了。小孩大脑袋,高颧骨、蒙古型眼角、略为向上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极像父亲。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乳名沃洛佳,这就是后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导师的列宁[2]


4月28日,在一片钟声中,尼科尔教堂的执事为列宁做了神圣的洗礼,并登记造册。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出生的房子:辛比尔斯克市特列尔茨街乌里扬诺夫家的住所


在小列宁的摇篮旁,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乌里扬诺娃充满了做母亲的幸福、骄傲和希冀,唱起了美丽的歌曲:


你生到这个世上来,


命运有什么安排?


你会建立丰功伟绩,


让英名天下传遍?


在危难紧急的关头,


我们敬爱的领袖,


你将英勇地挺起胸膛,


保卫自己的家乡,


用正直无私的心肠,


光明正大的力量,


战胜罪恶和黑暗,


捍卫住真理正义。[3]


……


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出生于1831年7月26日,是一位出色的国民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阿斯特拉罕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祖父早年是农奴,祖母是属于蒙古族的加尔梅克人。在其7岁时,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家中一贫如洗。列宁的伯父过早地担起养活全家的重任,虽然他自己也很想求学,但为了使弟弟受到教育,他只好放弃自己求学的念头,先后赶过大车和当过商店伙计,终生未娶,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贫穷的家庭。伊·尼·乌里扬诺夫长大成人后,一直十分感激哥哥为他作出的牺牲。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杰出天赋,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情况下,伊·尼·乌里扬诺夫于1843年进入阿斯特拉罕中学,先后两次获奖学金,1850年中学毕业时获得银质奖章和荣誉公民称号,同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毕业时获得物理数学候补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伊·尼·乌里扬诺夫在奔萨贵族学院担任数学、物理教师,并担任了喀山气象站的气象观察工作。


为人师表后,伊·尼·乌里扬诺夫力求做到行为世范、诲人不倦。他讲课细致又耐心,对学生的淘气行为从不疾言厉色,还免费帮助贫苦学生,因此深受学生们的爱戴。50年代末,当时负责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认为,他教学热心、教学成绩好、知识渊博,故此给他以奖励。


60年代初,伊·尼·乌里扬诺夫在同事奔萨贵族学院学监维列金尼柯夫的家中,认识了后来成为其妻子的玛里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勃兰克,维列金尼柯夫是玛丽亚的姐夫。


因工作成绩突出,1869年,伊·尼·乌里扬诺夫被任命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视察员,之后又升任省国民教育总监,获世袭贵族称号。


伊·尼·乌里扬诺夫担任国民教育视察员时,正值俄国废除农奴制并开始创办国民教育体制之际。当时俄国乡村教育十分落后,师资缺乏,资金困难,没有固定的课本和教育参考用书,伊·尼·乌里扬诺夫奔波于各乡村之间,在村公会上劝说农民支持教育,并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教育,为青年教师举办师范进修班,以便使他们按教育学原理授课。到1886年去世时,他在全省共创办了近450所学校,在校学生2万余名,其中有几所中学和上千名中学学生。伊·尼·乌里扬诺夫的思想接近于19世纪60-70年代的俄国启蒙学派。他平易近人,同情农民的疾苦和艰辛,厌恶当时那种奴颜婢膝、追求功名的官僚习气,对当时的沙皇专制不满。


1863年夏天成家后,伊·尼·乌里扬诺夫几乎把全部薪金都用在养家糊口和培育子女上,自己也不爱好各种享受和社交活动,近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家中,注意锻炼孩子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育他们诚实正直、热爱劳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时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开开玩笑,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尽量通俗易懂地予以解答,有时也和孩子们玩一下槌球、下下棋,孩子们感到无拘无束,客厅里经常传出欢快的笑声。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1831-1886)


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勃兰克是医生亚·德·勃兰克的女儿,1835年3月6日生于彼得堡。亚·德·勃兰克的父亲是一位德国商人,母亲是一位瑞典人。亚·德·勃兰克出身于市民阶层,1824年毕业于彼得堡医学院,早年丧偶,夫人给他留下了6个年幼的孩子。亚·德·勃兰克学识渊博,思想进步,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因此而不受上司青睐,工作屡被调换,晚年在喀山省科库什基诺村附近买了一个不大的庄园,种地之余,给附近的农民治病。在德国姨母的严厉教育下,玛·亚·勃兰克很小就养成了勤劳和俭朴的习惯。她的父亲按斯巴达克方式来教育女儿们,5个女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袖敞领的印花布连裙,就连这种衣服每人也只有两套替换穿。伙食很简单,甚至她们成年以后也不喝茶和咖啡,因为当医生的父亲认为茶和咖啡有损人体健康。这种生活方式使玛丽亚的身体长得结实,特别能吃苦耐劳,“不知道什么是神经衰弱”。玛·亚·勃兰克性格沉稳,天资聪颖,在姨母的指导下,自学了英、法、德语,学过音乐,读过不少书,钢琴技巧很娴熟。虽然未正式进过学校的门,但却通过了中学的笔试,成绩优异,获得了在小学当女教师的资格。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未能上大学,成为一大憾事。婚后,玛·亚·勃兰克专注于理家和相夫教子,对当时上流社会中讲究穿着打扮和喜欢飞短流长的习气不感兴趣。她做事有条不紊,持家勤劳节俭,对孩子从不体罚打骂,总是耐心地引导和教育。


列宁共有5个兄弟姐妹,姐姐安娜·伊里尼奇娜·乌里尼奇娜·叶利扎罗娃(生于1864年)、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1866年,乳名萨沙)、妹妹奥丽加·伊里尼奇娜·乌里扬诺娃(生于1871年)、弟弟德米特里·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1874年)、妹妹玛丽亚·伊里尼奇娜·乌里扬诺娃(生于1878年)。另外,列宁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他们出生不久就不幸夭折了。家中的保姆格里果列夫娜最喜欢列宁和妹妹奥丽加,经常把他们一边一个放在膝上,给他们讲故事。在兄弟姐妹中,列宁和妹妹奥丽加关系最好,小时几乎形影不离。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乌里扬诺娃(1835-1916)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乌里扬诺夫一家(1879年摄于辛比尔斯克)


为了使儿女们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列宁半岁时,父母把家搬到了特列尔茨街17号房子的二楼上。1878年,父母又用全部积蓄买下了莫斯科街58号的一幢木制的带有阁楼和回廊的平房。列宁和兄弟姐妹们的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这儿度过的。新居因面对大街,一年四季尘土飞扬、人声喧哗,但房间却宽敞明亮。下层有5个大房间,分别作为父亲的书房、母亲的卧室、餐室、厅堂和客厅,东西还各有一间前室以及厨房。阁楼上面还有4个小房间,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地,列宁住在朝东的一个房间里,与哥哥萨沙相邻。同时,新居的旁边是一个幽深的大院落和一座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每到夏秋季节,这里便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景象,充满了大自然旺盛原始的野趣,这里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乐园。


孩提时代的列宁聪明、活泼、淘气,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天真烂漫的生活。


列宁喜欢玩热闹的游戏,常常把妹妹奥丽加赶到沙发底下,然后喊口令:“从沙发下面往外开步走。”有一次,他和妹妹奥丽加玩过家家的游戏。奥丽加坐在用干树枝搭成的窝棚中,窝棚外面放着一堆干树枝,上面放一层红叶子,表示篝火熊熊燃烧,火上面放着一个瓦罐,表示在做饭。奥丽加头上插着一块很大的绿色牛蒡草叶子作为头饰,等待“猎手”归来。过一会儿,列宁“打猎”归来,一手握弓箭,一手拖着被他捕获的“野兽”——一块大树根。他手舞足蹈地向奥丽加讲述了他同野兽搏斗的经过:他一箭射中野兽之后,野兽咬他、追他,使他失去了知觉。列宁一面讲着,一面学着野兽的咆哮。最后列宁说自己狩完猎后,又累又饿,要求奥丽加给他回家取两块面包吃。


有时候,顽皮的列宁喜欢搞一些恶作剧,戏弄弟弟妹妹。有一回,他和妹妹奥丽加玩“赶马人”游戏。开始列宁扮演赶马人,妹妹扮演马。他用绳子套着“马”,用鞭子抽打“马”,“马”很驯服。而当列宁扮演马时,没等妹妹用鞭子赶“马”走,列宁就挣脱绳子跑到了一边。妹妹坐在草地上赌气地说:“这样玩不行,我不玩了。”列宁做了个鬼脸说:“马总比人力气大,赶马人应爱惜马,给马喂点好吃的,比如带盐的黑面包,那马就会乖乖地听使唤了。”


和其他小孩一样,列宁喜爱玩具。所不同的是,玩具一经他的手,准会四分五裂或面目全非。列宁过三岁生日时,保姆格里果列夫娜给他买了一个十分逼真的菊花青马玩具,作为生日礼物。这下可逗乐了他,他用惊讶的目光看了看这精致的生日礼物后,便拿着新玩具藏到门后去了。不到10分钟的光景,当姐姐安娜找到他时,这匹小马已经躺倒在地板上,脚被拧断了,尾巴被揪了下来,列宁还在一个劲儿地抠马的玻璃眼睛。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四岁时的列宁


“你为啥这样干?”大家责备列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匹真马,”列宁噘起小嘴天真地答道,“还想看看它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正是由于这种对玩具的特殊爱好,以及想弄懂它的内部构造的浓厚兴趣,列宁曾把弟弟的一管笛子砸开,看看空气如何通过笛子的活瓣;他还把妹妹心爱的布娃娃的眼睛挖出来,看看为什么它的两眼一会儿睁开,一会儿闭上。


虽是家中最淘气的一个,但列宁还是听大人的话的。有时,妈妈为了让他安静些,就让他坐在一把圈椅上,作为处罚,只有等妈妈允许之后,才能站起来再去玩耍,对此,列宁把圈椅叫“黑凳子”。一次,妈妈叫他坐在椅子上,正好有人把妈妈招呼走了,把他忘了。过了好久,妈妈才想起这件事,赶紧跑去一看,发现列宁早已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列宁的智力和精力要比同龄孩子们明显高出一截。有一次,全家坐轮船到喀山乡下避暑。这是列宁生平第一次出远门,他兴奋不已,在轮船上不停地喊叫。


“在轮船上是不允许这样大声喊叫的。”妈妈对列宁说。


“可是轮船自己也在大声喊叫呀!”列宁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列宁的回答引起周围人们的一阵欢笑,也使妈妈一时语塞。


还有一次,列宁和一个比他高出一头的表兄摔跤。开始时,表兄用犯规动作把列宁绊倒了,得意扬扬。列宁很不服气,他提出,单看跌倒的时候谁在上头不公平,这时候应该慢慢地数数,如果数到一百,下面的人还没翻上来,上面的人才是赢家,并且要有裁判监督。于是两个人又开始了较量,列宁又被对方绊倒了,但他很快就翻到表兄的身上,一直到数完一百为止。


列宁不仅很机警,也很勇敢。每到夏天,父亲就领着孩子们到伏尔加河的支流斯维亚加河游泳。列宁十分喜欢游泳,很快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敢于到水流湍急的深水区遨游。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弟弟德米特里也学会了游泳。


列宁从小不说谎话,并且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5岁时,他把姐姐的一把心爱的尺子弄断了,立即向姐姐说明是自己不小心把尺子弄断的,希望姐姐原谅。8岁时,有一次母亲带他去姨妈家做客,在和表兄表姐玩时,一不小心,他把姨妈家的一只长颈玻璃花瓶打碎了。姨妈问是谁打碎的,大家都说不是自己干的,列宁也跟着大家说不是自己干的。到了晚上,列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为自己撒的谎难过。最后,列宁还是勇敢地向妈妈承认了错误,请求妈妈给姨妈写一封信,请求原谅。


受父母的引导和影响,加上自身活泼好动的性格,自幼起列宁就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打猎、游泳、击木、弹钢琴、唱歌、旅游、打槌球、下象棋,等等。


列宁自幼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在父母的熏陶下,音乐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七八岁时,他就能灵巧地弹奏很多儿童歌曲,还同母亲或姐姐安娜一起做四手联弹。但上中学后他就完全不弹钢琴了,倒不是因为怕影响了学习成绩的缘故,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受了这样一种旧观点的影响:弹钢琴不是“男子汉的事”,只有女孩子才学。这让母亲十分惋惜。1883年,有人给家中送来了一架手风琴,哥哥、姐姐和妹妹都没有学会,出于好奇的列宁很快就学会了,并且《一辆跑得飞快的三套马车在大道上奔驰》还拉得相当不错。后来在中学里,列宁是学生晚会的有力组织者,使每次晚会的节目既有趣,又丰富。


从很小的时候起,列宁就会唱不少歌曲。如《快马》:跳,跳,跳!嗨,大步跳!马儿,马儿,你快快地跑,过大河,跨高山……《燕子之歌》:草儿绿茵茵,太阳暖融融,春天来到了,春燕入门庭……列宁还喜欢和妹妹奥丽加一块儿唱《渺无人迹的大海》:波涛啊,只把意志坚强的人送向彼岸!……乘狂风,破巨澜,勇敢些,弟兄们!我的船坚固无比,勇往直前。后来列宁还喜欢唱达哥米日斯基的《婚礼》、海涅作词的《美妙的小眼睛》、歌剧《浮士德》里瓦连京的咏叹调,以及《伟大的柱石》《土鲁罕之歌》《华沙革命歌》《船夫歌》等民歌。保姆还教列宁学习一些歌曲,如《财主大混蛋》《抱着钱罐常失眠》《穷人贫如洗》《唱唱乐乐多欢喜》。


一些歌曲成为当时人们悲欢离合、所思所怨所忧的一面镜子,这深深地印入了列宁的脑海中。许多年以后,列宁看到俄罗斯农民歌曲集时曾动情地说:“多有趣的材料!用这些材料真可以写出一份关于人民的心愿和希望的出色的研究报告……这是真正的民间创作,它对我们今天研究人民的心理是多么需要,多么意义重大……”[4]


下象棋是列宁的一大爱好,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父亲伊里亚认为,下棋是一种智力竞技,可以培养和发展小孩的想象力、机智灵活性、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因此他十分鼓励孩子们学象棋。列宁从八九岁起下象棋,开始时同父亲、哥哥下棋,后来又同姐姐和弟弟下。到15岁时,父亲已不是列宁的对手了,于是父亲建议他跟辛比尔斯克高手伊林学棋并较量一下。列宁下棋时遵守一个很好的规矩,就是摸子走棋,落子无悔,观棋不语。他下棋时很认真,也很顽强,有时胜利看似无望的情况下,也不轻易放弃,而是认真思考,寻出妙着,从而绝处逢生、反败为胜。1886年夏天,列宁和哥哥每逢晚上便在一个房间里进行象棋比赛。两个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往往几个小时都不离开棋盘。


列宁没有上过小学,但他5岁左右就跟着母亲识字读书。乌里扬诺夫家保持着让孩子们自觉读书的习惯,父母给孩子们选择读物并给予指导。列宁也自幼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童年列宁没有什么特别喜欢读的书,他较愿意读的是“儿童读物”之类的杂志。


1878年,列宁可以去上学了,但还不能算学校里的正式学生,而是预备班的学生。父亲主张早一点让列宁上学,这样可以让他早些学会劳动,增强自律性。但是在四年级上学的哥哥萨沙反对过早地把列宁送进学堂而套上学校的羁绊,毫无用处地每天在教室里坐到下午3点钟。列宁也不愿意上预备班,而愿意在老师业余时学习。父母亲同意这样做了。列宁先是跟一个男教师学习,后来是一个离家很近的市立学校的女教师给予列宁指导。列宁每天去女教师那里一小时,偶尔两小时,时间是在女教师上课之前,或在女教师课余空闲时间。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的姐姐安娜和哥哥亚历山大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的弟弟德米特里(右)和妹妹玛丽亚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和妹妹奥丽加


父亲检查列宁的读、写、算的状况后,认为列宁即使在家留一年,不经过预备班和老师的帮助,也能成为正式学生。


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奔波,等待丈夫归来和抚养孩子成为母亲玛·亚·勃兰克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她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有节奏地指挥着一大群儿女。大清早,孩子们还在梦乡时,她就起来浇花、准备早饭,然后轻轻地弹奏肖邦等名家的乐曲,孩子们都养成了伴随她的琴声醒来的习惯。临睡前,她拿上蜡烛检查孩子们的床铺,同孩子们谈话、讲故事,然后坐下来读书或弹钢琴。


乌里扬诺夫夫妇十分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孩子们从小就要自己照管自己并且帮助大人。女孩子要注意使自己和小兄弟们的服装经常保持整洁。夏天,全家人聚在露天亭子里愉快地喝茶,大孩子拿茶炊,其他孩子搬椅子,拿茶具。喝完茶后,女孩子帮助母亲清洗茶具,男孩子搬走椅子。在给花园的花草浇水时,一个孩子抽水,其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家愉快友爱地劳动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亲的正直、博学、宽厚、勤恳,母亲的慈爱、辛劳、稳重,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温馨的家庭,为孩子们的自由发展,以及踏上人生之路提供了新起点。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列宁和兄弟姐妹们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干出了一番事业,没有辜负父母的辛勤栽培。列宁的哥哥萨沙在彼得堡大学期间参加了民意党,成为刺杀沙皇的英雄。姐姐安娜是俄共(布)著名活动家和职业革命家,1898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届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协助列宁出版了大量著作,参加编辑《前进报》《女工》《织工》《无产阶级革命》等报刊,曾多次遭到逮捕或流放。弟弟米佳(德米特里)是一位医生,1900年参加《火星报》组织,曾在图拉、基辅、辛比尔斯克、敖德萨、克里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央委员会的代表,1917年任塔夫利达省党委会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克里木临时工农政府副主席,在莫斯科卫生人民委员部、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妹妹玛丽亚17岁就参加了革命,1903年秋在党中央书记处工作,编辑过《火星报》《工农通信员》《真理报》,十月革命后曾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苏联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虽然父亲伊·尼·乌里扬诺夫由于过早地于1886年去世,没有亲眼看到儿女们日后的发展,但他在世时,邻里、朋友十分羡慕他的孩子们聪慧、听话和懂事,对此伊·尼·乌里扬诺夫夫妇俩也感到十分满足和自豪,他生前曾对儿女们作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不称心的孩子,但他们各不相同。”他把自己的孩子根据其特点分成几对,每一对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第一对——亚历山大和安娜。他们是有本领的、有才华的,将来会大有成就;第二对——弗拉基米尔和奥丽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对,他们将会胜过哥哥和姐姐,前途更加远大;第三对——德米特里和玛丽亚。他们也是很有才干的”。[5]知子莫如父,父亲的评价是中肯的,尤其是对列宁的评价,不是预言,胜似预言。

全优生


1879年8月,9岁半的列宁被编入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一年级。他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被母亲亲自送到了学校。列宁的学校生活开始了。


为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乌里扬诺夫一家实行严格的作息制度。列宁和哥哥、姐姐一样,早晨7点钟起床,用冷水沐浴,收拾一下床铺,就坐下来复习功课,一直等到妈妈在饭厅准备好早饭和茶为止。吃饭时,必须把饭菜吃光,不许浪费。喝完茶后,还要在饭桌旁边端端正正地坐上10分钟,以免浑身热乎乎地上街导致感冒,同时还可以稳定情绪。习惯成自然,慢慢地,这些规矩就成了家中生活的一部分。


列宁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列宁9岁半时就读的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


尽管列宁淘气、好动,但在课堂上却能认真听讲,加上天资聪慧,所以在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