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女性人物 > 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精装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精装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精装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精装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温情讲述三毛真实又梦幻、坚强又无助、绚烂多彩又自我放逐的传奇一生。

作者:白落梅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书籍编号:30506035

ISBN:978754049138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4527

版次: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女性人物

全书内容:

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精装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总序 写字寄心,煮茶待客


魏晋之风的琴曲,空灵中有一种疏朗,又有几分哀怨,如冬日窗外的细雨,清澄而寒冷,直抵窗前,落于柔软的心中。


这样的雨日,须隔离了行客,掩门清修,亦不要有知心人。一个人,于静室内,焚一炉香,沏一壶茶,消减杂念。


《维摩诘经》云:“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佛只是教人放下,不生妄想执念。却不知,世间烦恼恰若江南绵密的雨,滴落不止。该是有多少修为,方能无视成败劫毁,看淡荣辱悲喜。那些潇洒之言、空空之语,也不过是历经沧桑之后,转而生出的静意,不必羡慕。


我读唐诗觉旷逸,读宋词觉清扬,看众生于世上各有风采。诗词的美妙,如丝竹之音,又如高山江河,温润流转,有慷慨之势,让人与世相忘,草木瓦砾也是言语,亭阁飞檐也见韵致。


想来这一切皆因有情,如同看一出戏,本是茶余饭后消遣之事,可台下的人,入戏太深,竟个个流泪。然世事人情薄浅如尘,擦去便没了痕迹。他们宁愿在别人的故事里,真实地感动,于自己的岁月中,虚幻地活着。


佛经里说缘起缘灭,荒了情意,让人无求无争。诗词里说白首不离,移了心性,令人可生可死。那么多词句,虽是草草写就,却终究百转千回,似秋霜浓雾,迟迟不散。


翻读当年的文字,如墙角未曾绽放的兰芽,似柴门欲开的梅蕊。那般青涩,不经风尘世味,但始终保持一种新意。远观很美,近赏则有雕琢之痕,不够清澈简净。


后来,才学会删繁就简,去浓存淡。知世事山河,不必物物正经,亦难以至善至美。好花不可赏遍,文字不能诉尽,而情意也不可用尽。日子水远山长,自是晴雨交织,苦乐相随。若遇有缘人,樵夫可为友,村妇可作朋,无须刻意安排,但得自然清趣。


琴音瑟瑟,一声声,似在拨弄心弦。几千年前,伯牙奏曲,那弦琴该是触动了钟子期的心,故而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可贵。而文字之妙意,与弦音相同,都是一段心事,几多风景,等候相逢,期待相知。


柳永有词:“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的词,贵在情真,妙在那种落拓之后的洒脱。世上名利功贵纵有千般好,也只是浮烟,你执着即已败了。又或许,人生要从浮沉起落里走出来,才能真的清醒,从容放下。


都说写者有情,读者亦有心。不同之人,历不同的世情,即使读相同的文字,也有不同的感触。有些人,一两句就读到心里去了;有些人,万语千言,亦打动不了其心。


也许,那时的我,恰好与此时的你,心意相通。也许,这时的你,凑巧与彼时的我,灵魂相知。也许,你我缘深,可同看花开花落。也许,你我缘薄,此一生都不会有任何交集。


人间万事,都有机缘。我愿一生清好,在珠帘风影下写几行小字寄心,于廊下堂前煮一壶闲茶待客,不去伤害生灵,也不纠缠于情感,无论晴天雨日,都一样心境,悲还有喜,散还有聚。


当下我拥有的,是清福,还是忧患,亦不去在意,不过是凡人的日子,真实则安好。此生最怕的,是如社燕那般飘荡,行踪难定。唯盼人世深稳,日闲月静,任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终将是地老天荒。


过日子原该是糊涂的,如此才没有惆怅和遗憾。天下大事,风流人物,乃至王朝的更迭,哪一件不是糊涂地过去?连同光阴时令,山川草木,也不必恩怨分明。糊涂让人另有一种明净豁然,凡事不肯再去相争,纵岁月流淌,仍是静静的,安定不惊。


流年似水,又怎么会一直是三月桃花,韶华胜极?几番峰回路转,今时的我,已是初夏的新荷,或是清秋兰草,心事与从前自是两样。所幸,我始终不曾风华绝代,依旧是谦卑平淡之人。


女子的端正柔顺、通达清丽,让人敬重爱惜。我愿文字落凡尘,亦有一种简约的觉醒,不去感怀太多的世态炎凉。愿人如花草,无论身处何境,都不悲惋哀叹。人世不过经几次风浪,寻常的日子,到底质朴清淡,无碍无忧。


人生得意,盛极一时,所期的还是现世的清静安稳。想当年,母亲亦为佳人,村落里的好山好水,皆不及她的清丽风致;如今却像一株草木,凋落枯萎,又似西风下的那缕斜阳,禁不起消磨。


看尽了人间风景,不知光阴能值几何,如今却晓得珍惜。世上的浮名华贵,纵得到,有一天也要归还,莫如少费些心思。不管经多少动乱,我笔下的文字,乃至世事山河,始终如雪后春阳,简洁安然,寂然无声。


光影洒落,袅袅的茶烟,是山川草木的神韵。我坐于闲窗下,翻读经年的旧文辞章,低眉浅笑,几许清婉,十分安详。


白落梅

前言 她叫三毛


春景依旧,时过境迁。花事烂漫,只争朝夕。过去的人事,如同一场花开花落,来不及惜别伤离,就那么过去了。


陌陌风尘,你来我往,缘起缘灭,都成了戏文里的片段,被人反复记起,又决然遗忘。曾经华丽多情的时光,如今亦是这般简洁薄冷。


那一年,她选择将万水千山过尽,誓与红尘同生共死。那一年,她提前走完人世的归程,不再奔走流浪。那一年,我还在早春的巷口,看江南不息的烟雨。那一年,我提笔写下与她相关的故事,没来由地生了一段缘分。


世事迷幻无处可依,人生沧海有迹可循。她算不得惊艳的女子,却以传奇的姿态存在于世间。她坚韧如蒲草,又飘忽似流云。她寂寂而来,匆匆而走;她所到之处,众生难以企及;她所历之事,于你我恍如隔世。


雨季不再来。台北的雨,不似江南这边哀怨缠绵,多了一种清新文艺。她本想将少女心事托付给这座城,奈何尘世疾风骤雨。她选择离群索居,温柔而神秘地活着。


后来,她奔赴异国各地,流浪沙漠荒野,被时光催促,也追赶时光。经历聚散生死,尝尽苦楚风霜,谦卑又骄傲地活着。缥缈如梦幻,真实又疼痛,却始终一往无悔。


她是一个孤独的追梦人,徒步行走,徙转流离,被命运捆绑,又不听从于它的摆弄。她所到之处,并无多少惊奇,她走之后,便成了绝代的风景。


有人说她生性奔放自我,粗犷轻狂,却不知她经历了多少挫败与劫难,才决意带着一种残缺而荒凉的美,远走天涯。她亦只是一株平凡的草木,所不同的是,她顺应了自己的心,倾尽所有地活着。


她生性情多,但那么多的男子皆只是年华里的陪衬,匆匆过场。也想来一场似春风牡丹般的爱恋,为一人,低眉暖语,汲水折花,煮饭烧茶。但最后,皆成了云烟幻影,唯有在行走中,解脱出爱恨沧桑。


是的,尘世间与之相遇的人太多,但懂得并珍惜的人又太少。多情之人,总是多一份闲愁与忧惧。她的世界,因为情爱,生出许多缺憾与怅然。她期待过爱情,也被爱情期待过。她爱过人,又被人爱过。而这些人,最后都转身离去,仓促写下结局。


只有荷西,用漫长的时光将她等待,陪她流浪,再与之诀别。她是撒哈拉沙漠里的一粒尘沙,把千篇一律的日子,过成诗意的苍凉。她去的时候,只为简单的存在,她离开之时,竟是另一种地老天荒。


光年有限,好梦易醒。荷西的死,让她重新回到了孤独,又或者,只有孤独,可以令她风烟俱净。其实,她的人生又何须谁去衬托?她有文字滋养,这一生,无论飘零何处,皆可稳妥安定。


红尘滚滚,她本同我这般,惧怕惊涛骇浪,风吹草动。到后来,她悲喜过尽,再无所畏惧。人活通透了,便是如此,不再依附于谁,也不再为谁迷失方向。然而太过清醒的人生,少了它原本简单的姿态,以及平淡的坚持。


生命华丽而庄严,她此生的修行,不是一个人的盛年锦时,而是许多人的万水千山。她用文字,感染了芸芸众生,这是一段机缘,万般喜忧,只作今世。


她的离开,是偶然,也是必然。但世人依旧在询问,她谜一样的死亡。她是厌倦了,还是无所依恋,或是仅仅只为赶在别人之前,提早了结尘缘?她不想惊动一草一木,却惊动了千万人心。


原谅平凡的我,只想清淡地活着,在人世寂寞的一隅,过着细水长流的日子,不忧亦不惧。而她爱的是流浪,是自由,是世间无处可寻的风景。


有人说,她终究败给了时间。也有人说,她的死是为了给世人布下一盘永远破解不了的棋局。尘世留下与她相关的种种,非她所愿。她想要的,或许只是做一粒渺小的尘沙,一缕淡漠的风,又或什么都不是。


可她真实地存在,她的故事,无杜撰,亦无修饰。她的人生,波澜起伏,却自己做主,一清二白。多年以前,她背着行囊,流浪远方;多年以后,她依旧做回了过客。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她叫三毛,她此一生,都在流浪。


白落梅


戊戌年春月于落梅山庄

序言 假如爱有来生


踏光阴而行,折一笠风,盈一袖月,走进沙漠,找寻前世的乡愁。拣尘埃装入行囊,将故事寄去天涯。一个人独对千山,在岁月干枯万年的河床里,忘记繁华。昨日尘缘,于风沙中开始模糊不清。且喝一杯叫承诺的酒,等待有缘人,携一片记忆来相认。


烟花一样寂寞的女子,月光一样骄傲的女子,沙漠一样荒凉的女子。在撒哈拉踽踽独行,邂逅一幕幕预约的风景,因为有过前盟旧誓,迟早都要兑现。问一声南飞的大雁,那些爱过的人,一去不回的时光,是否别来无恙。


她打沙漠归来,洗去一身尘埃。走过万水千山,看过天地洪荒,已是世事洞明,波澜不惊。如果有一天,你在红尘某个街巷,遇见这样一个女子,她身材高挑,散着长发,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一种意兴阑珊的美丽。那么,请记得,她的名字叫三毛。


她这一生,都在流浪,都在拾荒。也曾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好的男子。他为她笑傲风云,她为他红颜尽欢。却也因这段初恋,从此流浪远方,挑风担雨。她与荷西是被命运设下的一局棋,起落之间,输赢已定。他们曾经用六年时间错过,又用七年时间来拥有,后来,再用一生时光来别离。


这期间,还有许多来历不明的男子,使她遭遇了许多浓淡相宜的情缘。痛过,哭过,承诺过,失信过。哪怕在她迟暮之时,还期待年近八旬的民歌大师王洛宾可以给她一根生活的拐杖。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故事,都成为她生命里擦肩而过的风景。无论是刻骨铭心,还是轻描淡写,结局只仓促收尾,生生做了戏文章节。


人生缘分无法预知,我们不知道,打身边走过的人,谁是旧相识,下一个转弯路口,又会与谁遇见。尽管,三毛在行途中不断演绎聚散离合,但那些住进过她心里,甚至与她共枕过的人,都相继而去。她只是立于光阴水岸,为过客饯行的女子。而最后目送她背影的,则是白发苍颜的父母。


世间有太多的错过和遗憾,三毛就是带着这种残缺的美,一个人徒步天涯。她的世界也曾有过良辰美景,有过锦瑟华年,却没有地老天荒。爱情于她,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觉,禁不起日月消磨,在晚风薄暮中渐行渐远。


三毛的故事,无须杜撰,不必虚构,她的人生就是一部不可复制的传奇。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在尝尽烟火幸福之后,满足地死去。她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为了给将来的日子留下一段如梦如幻的空白。而活着的人,在寻觅中叹息,在感动中垂泪,猜测着一个永远也不能知晓的谜底。


岁月原本不会相欺,是我们支付了太多的美好,又不愿平和对待,所以才有了诸多不如意。人其实不必和时光争夺,因为有一天,时光依旧锋利如初,而我们已经清淡如水,从容似风。


卸下半生行囊,把人世风尘关在门外,简约活着,温暖相依。从今后,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另:《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出版后,总有读者问我,能否写一本关于三毛的作品?而我皆以沉默作答。其实我并不愿意去追寻别人的前世今生,亦不忍将一些尘封已久的故事重复取来阅读。但依稀想起,曾经说过,有些文字,要有始有终。所以终究还是提笔写下了三毛,写下了滚滚红尘。无须浓烈的情感,不必深刻地解读,你我都只是她万水千山里的一个过客。还记得她留下过这么一句祝福:愿大家,平安,喜乐。


白落梅


壬辰年秋月

第一卷 天上飘落一粒沙


纸上相逢


有人说,她是一粒飘忽的尘沙,散落在那个叫撒哈拉的沙漠,无影无踪。也有人说,她是岁月的拾荒者,走过万水千山,看尽尘世涛浪,苍凉满目。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曾经成为一个时代无可替代的经典,被齐豫清澈明亮的歌喉,带至每一个自由辽阔的地方。


而我们都知道,写这首歌的女子叫三毛。她这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哪怕和至爱的人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哪怕从此天各一方,决然相忘,她依然选择远方,选择流浪。


有人说,她是一粒飘忽的尘沙,散落在那个叫撒哈拉的沙漠,无影无踪。也有人说,她是岁月的拾荒者,走过万水千山,看尽尘世涛浪,苍凉满目。还有人说,她是一个谜,关于她的前生后世,她的寻常春秋,旁人都无从知晓。


这一切皆因为她走得太急。没有给任何人交代,不曾留下一句遗言,也来不及和年光相约白头,就那么,那么匆匆离去。所以她的人生,才会如此深沉莫测,耐人寻味。


滚滚红尘,有人修生,有人修死。只是多少人活得心安理得,又死得无有牵挂。关于三毛的死,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质问过,有人追寻过,却始终不得答案。因为没有谁知道,究竟有什么理由能让正值盛年的三毛甘愿赴死。


那一年,因三毛的死,寂寞多时的文坛,转瞬云飞涛走,沧浪迭起。从此,三毛这个名字,触目惊心,掷地有声。如果你也曾听说她的名字、她的故事,必然会为她的死,悲伤,垂泪。


我总以为,像三毛这样一个洒脱、随性的女子,应该活得清醒而通透。她之所以把珍贵的生命和一切深情交还给岁月,并非是向命运低头,亦不是她懦弱胆怯,更不是想换取一世的清白,而是未来那段时光水域,她不想再涉足。世上风景都看遍,人间五味皆尝尽,爱恨情怨已了断,又还有什么可遗憾,不能割舍的?


三毛突如其来的自杀,令万千读者平静的心湖波涛汹涌。每一朵浪花,都在询问,她为什么这么决绝,这么心狠,这么不留余地。多希望这是一场误会,待诠释清楚,生命还可以重来。可沧海之上,永远也钓不回逝去的昨天。


这世上,最知心的,唯有自己。三毛之死,给世人留下一个无法破解的谜,也给至亲之人留下一道永难愈合的伤口。其实,她走得很安静,很理所当然。在我们心底,认为花好月圆是幸福,生离死别是至苦。殊不知,她愿做那缕不问世事的风,来来去去,不惊动一草一木,一沙一石。


三毛曾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三毛的一生,与寻常女子相比,自是离奇惊世许多。一直以来,她都忽视生命的长短,在意灵魂的重量。她不甘愿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守着一座长满青苔的院落,相夫教子。她渴望自由,愿自己若沙砾一般,可以飘飞到每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这就是三毛,一个率性而坚定的女子,她活得真实又生动,孤独又饱满。她把自己交给远方,交给沙漠,因为她相信,那里有别样的风景将之等待。


幸运的是,曾有人携手,陪她走过风尘飞扬的沙漠。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他们经受风霜,尝历苦楚,也种植生命。正是因为那几年的沙漠之旅,三毛的人生,三毛的故事,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扑朔迷离。


一去经年,尽管许多人与三毛曾并肩行走在这尘世,然而,如今我们亦无处将她寻找。她属于沙漠,属于漂泊。喜爱三毛的人很多,向往自由的人亦很多,但真正又有多少人,愿意穿越那片茫茫沙漠,与她相逢?


纸上相逢。是的,不过是纸上相逢罢了。三毛的文集,至今仍被千万读者深情热捧。无论是《撒哈拉的故事》,还是《万水千山走遍》,又或是《梦里花落知多少》,都真实地记载了她走过的路程。一字一情深,一句一生涯。


每个来到红尘的人,都有一个相守的知己。守候三毛的,则是一个异国男子,他叫荷西。何其有幸,在她行走天涯之时,是这个男子,真心相伴,风雨同行。又何其不幸,待她过尽万水千山之后,亦是这个男子,离她远去,阴阳两隔。


他们曾用六年的时间错过,又用七年的时间相爱相倚,再用一生的时间别离。在认识荷西之前,三毛背着行囊独自流浪,淡看离合,不语悲欢。在认识荷西之后,她毅然闯入撒哈拉,视沙漠为她的城池,不惧浮沉,不言沧桑。


这期间,尽管三毛也曾邂逅许多没来由的缘分,甚至有触手可及的幸福,有两情相悦的机缘,但终不被时间成全,与之擦肩。都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荷西就是沧海里的一瓢净水,是岩石里的一株青草,千帆里的一叶兰舟。他让她相信,人生该有一场彻底的真爱,才不枉白来。


但爱情终究不是三毛的归宿,她一生最执着、最尊贵的一件事,便是流浪。所以,当三毛遭遇命运残酷的洗劫,失去荷西的时候,她依旧背负着盛世的孤单,继续行走。她相信,世事总会有了断,无论圆满或缺憾,都要且行且珍惜。


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三毛与荷西被迫永诀,荷西的死太过仓促,三毛来不及躲闪,就被利剑伤到无以复加。那一段时期,三毛每日每夜做着一个不肯消停的梦,就是与荷西死别。无数次她从梦里哭醒,痛入肺腑,不敢呼吸。


她假装忘记,故作坚强。破碎的三毛以一种残缺的美,独自行走。无论你是否听过她的故事,知晓她的遭遇,只要打她身边经过,一定可以看到她脸上的沧桑,心底的伤痕。这个叫三毛的女子,她就这样带着伤感的粗粝,带着遗世的孤独,一个人徒步,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天涯。


只是,她被时间削减了许多,许多。这个原本就不惊艳的女子,经历了生死离别、疾病缠身,以及神情错乱之后,已是秋水苍颜。可她不在乎,她的使命是流浪,是放逐。哪怕没有喧哗的掌声,没有赞赏的目光,她仍然坚韧而洒脱。


三毛并非是从江南雨巷走来的女子,她不需要柔软,不需要矜持,亦不需要诺言。她曾问: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不,当然不是,幸福是一缕缥缈的风,是一团迷离的雾,你靠得越近,就离得越远。幸福,只给予那些随遇而安,饮食烟火的人。三毛这一生,都在做梦,都在风沙中行走,邂逅种种离奇的故事。那些平凡简单的幸福,又如何能够与她不期而遇?


昨天沧海,已是今日桑田。当她结束了放逐,回到台北,三毛这个名字不再沉寂。她把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写成文字,换来许多敬仰的眼神、温暖的感动。平静下来,她的内心更加清醒。正是因为清醒,三毛才会将红尘看破,视繁华为落寞。


直到后来,三毛再次经历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相遇。她爱上了比她年长几十岁的民歌大师王洛宾。也许是王洛宾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将其感染和吸引,总之三毛就是爱了,爱了这个已是黄昏的老者。有人说,三毛是想用一段特别的爱恋,来暂时忘记她与荷西执手相看的昨天。也有人说,三毛就是三毛,她的人生,注定了惊心动魄,不同凡响。


我不以为然。在爱情面前,所有的猜想,所有的预测,都不足为信。爱情不需要缘由,亦无须给任何人交代,我们可以不去祝福,但一定要懂得尊重。三毛毫不隐瞒自己的情感,她说王洛宾是她生活的拐杖,她需要拄着这根拐杖,走过未来的独木小桥。只是三毛没能如愿以偿,王洛宾终究还是让她失去了这根拐杖。


不是所有的船只,都会有停留的渡口,即便是有,也需要在预定的时间,在相约的地点。此时的三毛,已是一叶倦舟,漂泊到无人收留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这段无果的爱,让她再次清醒地明白,有些爱,可以深沉,却不能拥有;有些人,可以代替,却不能忘记。


她的世界,已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以为,飘零半世,看惯聚散的三毛,会选择平淡安稳地活着。我错了。她从来就不能接受寻常而薄弱的光阴,不能安于淡泊的现状。她懂得宽恕别人,却不能宽恕自己。我以为,她可以凭借过往的风尘岁月、铭心刻骨的爱情,骄傲孤独地活着。但她没有。


三毛死了,死于自杀。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内的事。这样的女子,谁也无法刻意给她一个完美的结果,又或者说,谁也不能替她做任何的安排。她的死,其实不是一个谜,是我们的不舍,牵绊了她太多。


掩上人生这部冷暖长卷,不诉离殇。唯有死,才可以安枕修行,与岁月同眠。不然,将来千山暮雪,万里征程,让她如何还能独自走下去。不然,让她如何忘记自己,在别人的戏里,重新演绎开始和结局。


河山冷,岁月静。无论你是否留恋,是否惋惜,她已经一去不回。这个女子,于尘世,也只是一个哀伤寂寞的过客。她以高挑的身材,披散的长发,粗犷的个性,行走在荒凉的沙漠。


她是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天涯。


初落山城


她一生,行走红尘,孤独遗世。她的到来,只为在人间洒脱走一遭。乱世也好,盛世也罢,都无关紧要。


芦花似雪,秋水长天。由来知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草木山石的情感,比起人类,似乎更执着,更慈悲,也更长情。尽管生长于谦卑的角落,但它们安于平淡,懂得感恩。


浮生若梦,一梦千寻。自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寻找。于风景中寻故事,在文字里寻光阴,又或者说在流年中寻归宿。原本漫长冗杂的一生,就那么倏然而过,余下的日子,寥寥无几。到后来,竟忘了来到人间的初衷,忘了前世今生的约定。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只有彻底清醒了悟,才能放下执念,抛散名利,从而遇见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如同蝶的蜕变,花的开合,梦的醒转。但总有一些人,愿和草木同修持,与流云做知己,和沙砾共生死。他们的一生,与名利无多少关系,甚至忽略了情爱,但活得真,活得值。


三毛便是这样的女子。她一生,行走红尘,孤独遗世。她的到来,只为在人间洒脱走一遭。乱世也好,盛世也罢,都无关紧要。


七十多年前的一个烟花三月天,三毛出生于重庆。这个地方被称为山城,也叫雾都。三月的重庆,虽不及江南那般姹紫嫣红皆开遍,亦是莺飞草长柳浓时。但烽火连天的战乱,将柔软的春意彻底粉碎。那时的中国,被日本侵略,三毛的父母为了避难,从上海迁徙到重庆。


三毛原名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而“平”则是其父亲陈嗣庆期望世界再也没有战争,给这孩子赋予了“和平”的期许。然而,世上任何一场战争,不会因为一个名字、一个期许而结束。


后来,三毛初学写字,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那个“懋”字。她干脆直接省略掉,给自己改名陈平。那一年,她三岁。一个幼龄女孩,用她的早慧,来告知世人,她的人生自己做主。三毛更改的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她的未来,她传奇而不可复制的人生。


“三毛”这个名字则是她年岁稍长时所取的笔名。这个女孩从小性格就独立、冷淡、执拗而不合群。正是如此孤僻、敏感的个性,使得她长大后,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走遍万水千山,无惧风雨飘摇。


“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习着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之前,总觉得三毛放逐,是为了单纯的自由和人生历练。当我读到这句,恍然明白,她的行走,是因为对自然的崇敬,因无言的大爱,因对草木的悲悯。


三毛闯荡江湖,冥冥中似乎有些由来。她的祖父陈宗绪,十四岁时,从浙江舟山定海县(今定海区)一个偏僻的陈家村出来,孤身闯荡上海滩。这位清贫少年只随身携带一床棉被、几件薄衫,着一双布鞋,却从一个小学徒,做到后来拥有几项产业的大富商。从单薄到厚重,其间的努力与艰辛,若非亲历,自是不能理解。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家财万贯的富商陈宗绪,晚年时候,返回故里。用一生所挣的钱财,建医院,盖学校,修桥铺路。只给自己留下少许积蓄,在庙里度过余生。三毛对祖父的乐善好施十分敬重。


多年以后,三毛有机会回到原乡,在祖父坟前恭敬地叩首磕头。而那本《陈氏永春堂宗谱》,也成为三毛用来回忆陈氏家族的唯一信物。无论她去过多少地方,走得有多远,只要返家,总不忘翻翻这本承载历史与温情的家谱。


落叶归根。故土,对一枚落叶而言尚且眷念不舍,更何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三毛,一个看似无情潇洒的天涯客,又何曾真正放下?她的行走,不过是为了另一种重生。她甚至说过:“后来,我有一度变成了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女人,于是我走了,走到沙漠里头去,也不是去找爱情,我想大概是去寻找一种前世的乡愁吧。”


三毛的祖父陈宗绪生有二子,长子陈汉清、次子陈嗣庆。兄弟二人都是执业律师,手足情深。多少年来,这个大家庭始终团聚在一起,热闹温馨,不曾分离。三毛自小称呼大伯母为妈妈,而称自己的母亲为姆妈。


父亲陈嗣庆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他一生虽然长时间伏案工作,最大的理想却是成为一个运动员。而母亲缪进兰是一位上过洋学堂的现代女性,活泼爽朗。她十九岁高中毕业时结识了陈嗣庆,放弃了到上海沪江大学新闻系就读的机会,嫁为人妇。


陈嗣庆婚后不久,只身去了重庆,与怀孕的妻子暂别。长女陈田心出生后,缪进兰孤身一人,在战乱中,怀抱初生婴儿,从上海辗转到重庆。母亲的这段不凡历程,给后来三毛浪迹天涯增添了莫大的勇气。而三毛姊弟们,小时候总不厌其烦地听这段故事。


三毛的双亲正派而忠厚,这对夫妇一生执手,相濡以沫。他们以宽容和宠爱,来教育和谅解孩子。在那个原本拘谨的时代,三毛的母亲给了她难能可贵的自由。所以,三毛是幸福的,以她的个性,倘若得不到父母的体谅,必然会形成更严重的逆反心理。


姊弟中,唯独三毛从小身体瘦弱,性情独立、孤傲。在父母眼中,三毛是个敏感而叛逆的孩子。她聪慧,亦怪癖。她自傲,亦自卑。她善良,亦冷漠。在她的身上,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野性与孤僻。而这种气质,不同于父母,亦不同于她的姊弟。


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回忆女儿的童年,曾说道:“三毛,不足月的孩子,从小便显得精灵、倔强、任性。话虽不多,却喜欢发问。喜欢书本、农作物,不爱洋娃娃、新衣裳。可以不哭不闹,默默独处。不允许同伴捏蚂蚁。苹果挂在树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