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女性人物 > 非洲之花:国际名模华莉丝·迪里传——她世纪美丽人生书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非洲之花:国际名模华莉丝·迪里传——她世纪美丽人生书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非洲之花:国际名模华莉丝·迪里传——她世纪美丽人生书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非洲之花:国际名模华莉丝·迪里传——她世纪美丽人生书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野性非洲的故事激荡人心,现实版灰姑娘传奇不需要王子。从沙漠弃儿到国际名模、联合国大使,入选《福布斯》30全球女性典范,完美展示了底层女性的觉醒逆袭之路。

作者:陈亚红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书籍编号:30561540

ISBN:978751682317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1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女性人物

全书内容:

非洲之花:国际名模华莉丝·迪里传——她世纪美丽人生书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序 弱者信命,强者改命


华莉丝·迪里在2002年创办沙漠之花基金会组织后,又与法国富商弗朗索瓦-亨利·皮诺(PPR的首席执行官)和妻子好莱坞女星萨尔玛·海耶克一起创办了维护女性尊严和权利的PPR基金会。前者用来支持索马里的学校和诊所,后者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组织。


自从1997年担任联合国“反割礼大使”后,华莉丝一直奋斗在废除女性生殖器切割的运动中,通过努力,全球很多国家相继立法禁止妇女生殖器被切割,华莉丝成为非洲女人的天使。在废除女性生殖器割礼运动中取得成就的华莉丝,在21世纪初福布斯杂志的一项评选中,被评为全球30位女性典范之一。在2010年,被非洲联盟任命为和平大使。


20世纪60年代,华莉丝出生在索马里一个普通的游牧家庭,以畜牧业为主的索马里,是全球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华莉丝凭着坚强的意志,一步步从贫瘠的沙漠走向国际大舞台,从一个普通的牧羊女蜕变成国际超模,在模特行业大红大紫时退出T台,转身投入到反割礼运动中,成为废除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驻联合国大使,她的成长之路堪称传奇。


五岁时,华莉丝就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割礼。一天清晨,她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沙漠深处,在没有消毒和麻药的情况下,行礼的吉卜赛妇女用残破的刀片,一刀一刀地把华莉丝的阴部割掉,再用金合欢树的刺,在她阴部戳几个洞,然后用线把阴部封锁起来,只剩下火柴头那么点大的洞,用来排小便和经血。


十二岁时,为了获得五头骆驼的聘礼,父亲要她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华莉丝不甘于一辈子在沙漠里和动物打交道,与母亲商量后,在一个清冷的凌晨,她告别了家园,横冲直撞闯入沙漠中。在漫长的旅途中,她差点葬身狮口,在死里逃生后,历尽艰辛的她终于到达了摩加迪沙,那时还没有生存技能的华莉丝,只能在摩加迪沙的亲戚家做免费保姆。


十四岁时,在姨妈家做免费保姆的华莉丝,遇见了另一个姨妈的丈夫莫哈默德。姨夫是索马里大使,这次得到任命,将要到伦敦工作四年,此时,他正在找一个仆人。机会总是垂青于向往梦想的人,华莉丝争取到去伦敦的机会后,就随姨夫来到伦敦大使官邸做女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四年过去了,姨夫在伦敦为期四年的任期已满,全家都要搬回索马里。华莉丝想到如果回到索马里,生活又将回到起点,父亲还会让她嫁人,她所受的苦都将白受,为了让痛苦有价值,她决心留在伦敦,哪怕语言不通。


在人生地不熟的伦敦,华莉丝在一家麦当劳找到了一份在餐厅擦地的工作,当时在后台工作的人都是非法移民,因为他们是不合法的外国人,在这里干活只能受尽剥削,却无人敢投诉。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即使每天都是油腻腻的,华莉丝也不抱怨。最痛苦的是月经来时,因为割礼后阴道口小,月经堵塞,常常痛得冒汗,为了不被炒鱿鱼,华莉丝只能撑着。


是花总能迎来花期,在麦当劳打工时,十八岁的华莉丝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戴安娜王妃的御用摄影师特伦斯·多诺万。特伦斯被她精致的五官、高挑的身材所吸引,邀请她拍摄1987年的倍耐力挂历。在特伦斯的镜头下,美轮美奂的华莉丝成了倍耐力年历的封面女郎。同年,在007系列电影《黎明杀机》的试镜中,她又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羡慕的“邦女郎”。


从这开始,华莉丝很快成了模特界的新宠。可以说哪里有秀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从伦敦横扫巴黎、米兰、纽约各大时装周。20世纪90年代,她成了T台上最耀眼的一颗“黑珍珠”!


同时,她还不断出现在顶级广告设计中,为香奈儿珠宝拍广告,化身露华浓香水女神,欧莱雅、李维斯抢着请她代言,频频登上ELLEGlamourVOGUE等大牌杂志的封面,还成为第一个登上VOGUE杂志封面的黑人女性。


短短几年内,她走上了事业的顶峰。在时尚杂志Marie Claire采访她时,华莉丝说出了五岁时割礼的经过。《女性割礼悲剧》一文在Marie Claire杂志上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件事也同样引起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注意。


1997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邀请华莉丝加入取缔女性割礼的斗争中。和存在几千年的陋习作斗争,必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华莉丝知道这将是一条艰辛的路。但亲身体味过割礼所带来的无穷痛苦的她,想到每年还将有两百万无辜的女孩要经受这种痛苦,于是她欣然地接受了联合国的邀请,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反割礼特使。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但是可以选择成长的道路。华莉丝的出生环境可谓是一把烂牌,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用不屈和抗争重新洗牌,在最后终于打出了一把漂亮的好牌。


失败者总会有太多的借口,而成功者却始终在寻找机会,哪怕在别人眼中都不是机会。对于不安于命运安排的人,也能在微妙的机会中找到改变命运的契机。弱者信命,强者改命,只要我们不顾一切地想要改变自己,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努力。


还有许多人一生都在等待机会,青春在等待中老去,直到耄耋之时,还哀叹一生没有好的机会。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许多时候,不是有了路才去走,而是走着走着就有路了。心有多高,理想有多远,路就会在脚下。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有些人,不管命运如何残酷,都能倔强地温柔岁月;有些人,不管前路如何黑暗,都能用自带的光芒照亮前路;有些人,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也让自己站到了人生的顶端。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华莉丝,面对岁月的摧残,把痛苦化成力量,最后破茧成蝶,成为勇敢的“非洲女权斗士”,化身为非洲女性的天使!

Chapter 1 多舛的命运,远方的呼唤


梦魇般的童年,四岁的噩梦


广袤的索马里沙漠,死一般寂静,目光所及之处,除了黄色,还是黄色。就在这样漫无边际的黄色中,一个皮肤如墨色大理石般光滑的妇女,肩上搭着个包袱,独自前行在沙漠中。她端庄大方的脸上,最醒目的是那口白皙的牙齿,仿佛是镶嵌在黑夜中的一弯月亮。


从她的身子来看,她是个即将临盆的女人。她一手托着高高凸起的肚子,一手不时地捋捋又黑又长的头发,在这缺水又缺食物的贫瘠沙漠中,孤身前行的她目光坚定地朝着大漠深处走去。


女人的肚子开始阵痛,她咬咬牙,继续前进。有过几次生育经验的她,意识到肚子里的孩子将要来临,看到不远处有一棵树,她强打起精神,朝着那棵树走去。走到树下,放下包袱后,她靠着树干慢慢地坐了下来,不大的树冠刚好给了她一方阴凉。


没多久,她就感到双腿间一热,凸起的肚子瘪了下去,她利索地从衣角里掏出准备好的刀片,割断脐带,然后打开包袱,拿出一些旧布,把孩子擦了擦,再找出一块干净的布,把孩子包进去。


这是她的第四个孩子,在这个孩子之前,她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贫瘠的沙漠里,每个女人在一生中平均会生七八个孩子,因为多个孩子就多个帮手,不但可以帮着找水源,还能帮着照顾牧群。


女人抬头看看天,天空依然蔚蓝,再看看周围,发现身旁有一丛灌木。在整年不下雨的沙漠里,为了生存下去,这种灌木就把根深深地扎到沙土中,然后开始等待,雨水一旦降临到大地,它就在这人迹罕至的沙漠里开出一片明亮的橙黄来,它是沙漠中的奇迹,这里的人都叫它沙漠之花。


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养育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只要是花的种子,它的使命就是开花,即使是在贫瘠的沙漠里,也一样会开出美丽的花。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粒花的种子,有一天能绽放出他的精彩,这位年轻的母亲也一样,她给新生下来的女儿取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华莉丝,意思就是沙漠之花。


这是1965年的一天,这位一生有过十二次生育经历的母亲,并没觉得这次的生育有什么特别,她更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她刚刚生下的这个名叫华莉丝·迪里的索马里女孩,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国际名模,还当选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


他们生活的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端的索马里半岛上,这个国家60%的家庭以畜牧业为生,尤其以饲养骆驼著名,年出口骆驼几乎达到人均一头,是世界上拥有骆驼人均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骆驼王国”之称。


这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再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争等因素,经济严重落后,贫困家庭数不胜数,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是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当成年劳动力都食不果腹时,更是无暇顾及那些没有劳动力的孩子,一些婴儿常常活不过一岁,所以这里的人对年龄没有精准的记忆,只是大概猜测。


几千年来,这里的生活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沿袭着祖辈的生活方式。为了给牧群找到合适的水源和牧草,一般在同一个地方待上三四个星期,然后不得不搬家再去找新的牧地。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没有电,没有一切需要电的电器,比如电话、电脑、电视机等,这里仿佛与世隔绝。


偶尔有飞机从天空飞过,小小的华莉丝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只长着翅膀的大鸟,看着它最终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对于生活只有自然、家人和牧群的她来说,从没想象过沙漠之外的世界。


这里的一切都是原始和古老的,每个人都活在当下,不畅想未来,不谈论过去,努力过好每一天。“在非洲,没有什么事非赶紧不可,没有被催被赶的压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从容平静。”


人类创造的计时工具—日历、钟表等一类东西,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判断时间。天亮太阳出来,影子在西边,那是上午;太阳在头顶,影子被踩在脚下,那是中午;太阳渐渐落下去,影子挪到东边,那是下午;太阳越来越接近地平线,影子越来越长时,知道天快黑了,那就得赶着牧群回家了。


他们按照季节的轮换安排生活,根据雨水的需要计划迁徙,凭着太阳的起落处理日常。每天起床后做各自要做的事,全心全意地把属于自己的工作做好。


这个有着“骆驼王国”之称的索马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家里养几峰骆驼,就可以不愁吃不愁穿。”到1973年才有文字的索马里,他们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传说和歌谣,都是口口相传。


可是他们敬重骆驼的习惯是一直以来都有的。骆驼在他们生活和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以拥有多少峰骆驼来衡量一个人的财富。大家在见面时,除了问候家人以外,还要问候骆驼,在交谈中不能有亵渎骆驼的话,也不能擅自给骆驼拍照。


在这个气候干燥、缺少雨水、草木稀疏的地方,牛、马、羊等一般牲畜,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只有骆驼,它的体温能够随着气温的变化自动调节,对水的消耗量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要少得多,在吃饱喝足一次后,可以数天不吃不喝,照样能够长途跋涉。


骆驼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物品:用驼奶制成的奶酪是当地的主要食品,驼皮制成的靴子可以防止灼热的沙漠烫伤牧民的双脚,驼毛可以换回所需要的日用品,饥荒年月里可以依靠驼肉、驼奶、驼血等度日。因为这些特殊性,骆驼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甚至连人的性命也用骆驼来计算,比如一个成年男人被人杀害了,杀人者的家族如果拿出一百峰骆驼作为赔偿,死者家属就不会再作计较,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一个新娘的价值,也用骆驼来衡量,比如华莉丝十二岁那年,他父亲就以五峰骆驼作交换,要她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做第四任妻子。


在干枯的沙漠里,是吃不上新鲜的蔬菜的,更不要说水果了。出生在游牧家庭的华莉丝,她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畜栏挤奶。他们靠骆驼奶活着,早饭是骆驼奶,晚饭还是骆驼奶,当骆驼奶不够时,就把食物分给最小的孩子吃。如果有一天晚上发现没东西可吃,也是很正常的,为了减少消耗,大家就早点去睡。因为缺乏食物,母亲在大家没有吃完之前,绝不会吃东西。记忆里,华莉丝从来没有看到过母亲吃东西。


大米,在沙漠里更是稀罕之物,吃米饭的日子,不亚于过节时的盛宴。有一天,父亲拿牲口换回了一袋米,晚饭时,华莉丝和弟弟阿里一起坐在树下吃骆驼奶拌饭。对于这样的美食,华莉丝总是吃得小心翼翼,为了让美味持久一点,她一小口一小口地放进嘴里,再细细地嚼,慢慢地咽下,把吃饭当成一个隆重的仪式。


在美食面前,阿里和华莉丝的态度则完全相反。他风卷残云般地把属于自己的一份吃完了,这时他探头看到华莉丝碗里还有米饭,出其不意地拿着他的勺子,伸进华莉丝的碗里,把华莉丝碗里的饭都舀完了。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华莉丝想都没想,顺手抄起旁边的一把刀,朝阿里的大腿上刺去,阿里尖叫一声,拔出刀也毫不犹豫地朝她的腿上刺来,瞬间,两人的腿上便鲜血直流。


华莉丝曾说:“索马里的生活太艰难,我们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活下去。悲观消沉只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在索马里,牧民们首先考虑的是牲畜的安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把牲畜放在第一位。华莉丝一家也一样,牲畜繁盛时,他们便富有;牲畜受苦时,他们跟着受苦;当牲畜面临疾病和死亡时,他们的生命也在死亡边缘徘徊。


为了照顾牲畜,他们四处流浪;为了给牲畜寻找水源和牧草,他们常常早出晚归;为了让一家人能够活下去,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辛苦苦地奔波在沙漠里。因为常常迁徙,为了便于携带,住的房子是像帐篷一样的草编小房子,房子太小,里面只存放一些鲜奶,还有就是为了安全,让幼小的婴儿住在里面。


因为房子不够大,大点的孩子和大人只能露天而睡。沙漠里温差很大,每当太阳下山后,沙石迅速散热,气温一下子能下降30℃~40℃,然而家里的毯子不够一人一条,于是大家只能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中,华莉丝一家人会彼此鼓励,彼此祝福:“我们对自己,对彼此说‘Inshallah\',意思是‘唯神所愿’—这也是我们的生活哲学。我们知道生命依赖自然中的各种力量,而这些力量唯有神能掌控。”


我们常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可是对华莉丝他们来说,生不容易,活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


在非洲还有一个割礼陋习,做过割礼的女人,外阴被缝在一起,许多女人在生孩子时,常常是一尸两命。华莉丝的姐姐阿曼,后来就是死于生孩子。在那个缺食少穿又没医术的地方,活下来长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华莉丝的母亲曾经生过十二个孩子,可最后只有六个活了下来。华莉丝记得其中有个漂亮的妹妹,活到六个月,华莉丝亲眼看着她死去,那个时候,她的母亲悲痛欲绝。母亲还曾生过一对双胞胎,可是不久就夭折了。


不只是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动物也在死亡线上挣扎。当旱季来临,找不到水源和牧草时,长途跋涉的牲畜,常常会在觅食的路上死去。“当你看着它们颓然倒下时,你会感觉那么无助,孤立无援;你知道死亡已经来临,可你却毫无办法。”


在贫瘠的沙漠里,生命比荒原上的小草还卑微,原本应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可小华莉丝却在经受着死亡的威胁。可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之灯,一盏是勇气之灯,因为有这两盏灯,即使全家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也不抱怨,不消极,依然在努力地活下去。


尽管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可是不可想象的噩梦,竟还在前方等着她。华莉丝的父亲有个朋友叫古班,平时常来看他们。一天傍晚,他又来了,和父母站在帐篷前聊天。


母亲抬头看看金星在天边升起,说:“天快黑了,该把羊群赶回来了。”


古班赶紧说:“我帮你们去赶,让华莉丝带我去就好。”


华莉丝看到古班叔叔不挑兄弟们做帮手,而是选了自己这个女孩子,当时感到特别高兴,赶紧跑到古班身边。古班伸出手,牵着华莉丝,朝着羊群所在的方向走去。天真无邪的她,还一路缠着要古班叔叔给她讲故事。


找到羊群后,古班把羊群赶到一起,这时的天已经黑了下来,平时活蹦乱跳的华莉丝显得很安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面对黑暗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她希望早点赶着羊群回家。而古班却脱下外衣铺在地上,对华莉丝说:“来,坐到这儿来,叔叔给你讲故事。”


华莉丝说:“天黑了,我想回家。”古班说:“你不是最喜欢听故事吗?来,叔叔给你讲个故事。”华莉丝极不情愿地走到他身边,古班伸手拉她坐到自己身边,然后又一把把她推倒在地。


华莉丝挣扎着说:“你干吗?我不要躺着听故事,我要坐着听。”古班说:“听话,你躺好了,叔叔就给你讲故事。”小小的华莉丝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古班扑到她身上,一把扯下她围在腰上的围裙,整个身子压向她小小的身躯。


一阵钻心的痛,从她下身蔓延开来,一直痛到心底,在心底停留,再也无法愈合。


华莉丝挣扎着站起来,朝着家的方向撒腿就跑,远远看到母亲正在家门口的火堆旁,她跑过去,抱着母亲的大腿,浑身颤抖着大哭起来。


母亲警觉到女儿的恐惧,赶紧问古班:“发生了什么事?”


古班笑着说:“没事,没事,我只不过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而已。”


这一年,华莉丝只有四岁,她不知该如何把这一幕告诉母亲,只是哭得更凶了。这个傍晚,在华莉丝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就像一场噩梦,在以后的岁月里,一次次地把她惊醒。


古希腊诗人荷马说:“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得的东西也就多。”就像生长在索马里的沙漠之花,它知道,为了盛开,它只能等待,哪怕旱季再漫长……

割礼,深入骨髓无法忘却的伤


在非洲不少国家,判定少男少女是否成年,不是根据其年龄,而是看其是否举行过成年礼。而所谓的成年礼,就是割礼。非洲五十多个国家中有三十多个国家在不同范围内实行割礼,其中,索马里、苏丹、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割礼普遍存在。


索马里盛行一种风俗,认为女人两腿间有肮脏的、致使男人堕落的东西,除非把阴蒂、阴唇等部分切除掉,这个过程叫割礼。盛行割礼范围内的女孩,都会在结婚前举行割礼仪式,而未进行割礼的女孩,在人们眼里是肮脏的、纵欲的,没有男人会要她。在某些部落,一个没有举行过割礼的女子会被认为是背叛者,永远不得嫁人,即使有人娶了她,也不能给奶牛挤奶,不能进入丈夫的牲口棚,甚至禁止从家庭的玉米地里获得食物,所有人隔离她、孤立她,让她一辈子抬不起头。


女性割礼按程度深浅分成三种:最简单的一种称为“割礼”或“苏那”,只是去除阴蒂的包皮;第二种叫“切除”或“阴蒂切除”,将阴蒂的一部分或全部切除,包括小阴唇的一部分或全部切除;最严重的一种是阴蒂全部切除,大阴唇部分或全部切除,外阴两侧用线缝合,阴道处只留下一个小小的间隙,便于尿和经血流出。


割礼细节是不会和女孩们说的,这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没有经受过割礼的索马里女孩,都会很期待这个标志着自己成年的割礼仪式。原本割礼仪式是在女孩们发育后才进行,后因为一些女孩自己的要求,割礼年龄越来越小。


华莉丝有两个姐姐,大姐阿曼,二姐海勒姆,她们也都到了割礼的年龄。阿曼十多岁了,已经超过了一般割礼的年龄,因为他们一家常年在沙漠里流浪,屡屡与那个行礼的吉卜赛女人错过。行礼的吉卜赛女人很有钱,给女孩割礼是一个家庭一笔很大的开支,但是每个家庭都乐意把这笔钱投资在女儿身上,不然他们的女儿不能进入婚姻市场。


在华莉丝三岁那年,有一天父亲在沙漠里遇到那个吉卜赛女人,于是请她来给女儿行割礼,可是大姐阿曼那天刚好出门找水了,于是错过了那次机会。那天晚上,在弟弟妹妹们羡慕的目光中,二姐海勒姆得到了特别多的食物,第二天一早,二姐就被母亲带走了。自那天后,华莉丝再也没有见过姐姐海勒姆。


后来,父亲再次在沙漠里遇见吉卜赛女人,让她来给阿曼做割礼仪式。华莉丝知道吉卜赛女人要来,一心想着要做成年人的华莉丝,缠着母亲,要母亲带上自己和阿曼一起做。母亲看着年龄尚小的华莉丝,断然拒绝,华莉丝沮丧万分。在一旁的阿曼却和兴奋的华莉丝完全不同,显得忧心忡忡,一个人嘀嘀咕咕地说:“但愿我不会像海勒姆那样。”


一心想做割礼的华莉丝,整晚都没睡踏实,一直留意着母亲的行动。天一亮,母亲的一位好友来了,她们带着阿曼要走,华莉丝再次央求母亲带上自己,母亲让她留下来照顾弟弟妹妹。


好奇的华莉丝偷偷跟在她们后面,为了不让她们发现自己,她还不时地躲到大树后面或者灌木丛后面,一路跟踪而至。这时天还没有大亮,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周围的景物,她们在前面停了下来,吉卜赛女人已经来了。母亲让阿曼坐在地上,她和女友坐在阿曼身后,一人按住她一边的肩膀,把她死死地扣在地上。


躲在灌木丛后面的华莉丝看到吉卜赛女人打开了一个包裹,在里面翻了一下,手里拿了一样东西,双手移到阿曼的大腿间,开始在大腿间移动,紧接着,一声凄厉的叫声在空旷的沙漠里响起,打破了黎明的寂静,吓得躲在不远处的华莉丝差点跌一跤。


等华莉丝再定睛看去,只见阿曼两腿一蹬,把前面的吉卜赛女人踢翻在地,之后奋力从母亲和她女友的手中挣扎了出来,然后迈开两条长腿,羚羊一般地向前冲去,血从她的两腿间流了下来,留下了地面上触目惊心的红。


最后因体力不支,阿曼跌倒在地,母亲和她的女友很快就追了上来,重新把她按在地上,吉卜赛女人也赶了过来,继续进行没有完成的割礼。阿曼的惨叫像被宰割的牲口,绝望而又无奈,使人毛骨悚然。华莉丝看不下去了,感觉小小的心脏快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了,于是她跑回了家。


割礼后的女孩暂时不能回家,于是家人给阿曼在远处搭了个棚子,让她独自躺在棚里,其他孩子也不能去看。两天后,母亲让华莉丝给阿曼送食物去,她看着下身被布绑在一起的姐姐,问阿曼:“割礼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阿曼露出一脸恐惧,说:“那太可怕了……”之后突然住口,盯着华莉丝看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也快了,她们马上要给你做了。”


原本对割礼有着热切期盼的华莉丝,想到痛苦的阿曼,突然对这条自己曾经向往的成年之路充满了恐惧。她努力地想要忘记那天看见的一幕,可是阿曼凄厉的叫声却始终萦绕在她耳旁!她鼓励自己:“每个索马里女人都要接受割礼,我要成为妈妈的骄傲,我要勇敢接受。”


再加上华莉丝的父亲有个朋友常常和华莉丝家一起迁徙,那家有个十几岁的儿子叫贾马,长得高大英俊,华莉丝很喜欢他,有空时常跑到他家附近,而贾马喜欢阿曼,对华莉丝总是不理不睬。贾马的父亲是个粗暴的人,每次看到华莉丝,都会一脸嫌弃地说:“你这肮脏的小丫头,快回去,割礼都没做过,不要来看我家贾马。”


华莉丝认定,贾马和他父亲不喜欢她,是因为她没有割礼。这时,阿曼已经痊愈,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天早晨看见的一幕,在华莉丝的记忆里渐渐淡了下去。那年华莉丝五岁,为了让贾马喜欢自己,华莉丝迫不及待地想做割礼手术。她再次央求母亲:“妈妈,你把那吉卜赛女人找来,早点给我行礼吧。”


华莉丝央求母亲没几天,吉卜赛女人在他们牧区出现了,于是,割礼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来。在头天晚上,华莉丝也得到了比别人多的食物,以前姐姐们因为行礼而多得到食物,曾让她眼红不已,而今天轮到弟弟妹妹们在一旁羡慕她了。母亲嘱咐她少喝水和牛奶,虽然不明白其中原因,但华莉丝还是照做了。想到自己过了今晚就要成为成年人,虽然忐忑不安,却也有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这是每个索马里女孩成长中必须跨越的一步。


那天,华莉丝还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时,突然被母亲摇醒。那时的沙漠还是一片灰蒙蒙,风吹在身上使人感到阵阵凉意。她揉揉惺忪的眼睛,跟着母亲朝着大漠深处走去。她们离自家的棚屋越来越远,当来到一个灌木丛后,母亲说:“就在这里吧。”


天蒙蒙亮起来,华莉丝依偎在母亲身边,这时,她听到了一阵“踢踢踏踏”的走路声,母亲朝着发出声音的方向问:“是你吗?”朦胧中,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是我。”


华莉丝想看看答话的人,刚抬起头,就发现那个吉卜赛女人已经悄无声息地站在她们面前了。吉卜赛女人毫无表情地指着一块大石头对母亲说:“坐到上面去,就那里。”母亲把华莉丝抱到大石头上,她在华莉丝的后面坐了下来,小小的华莉丝坐在母亲两腿之间,她的头靠在母亲胸前。母亲从旁边捡起一块树根,对华莉丝说:“乖,宝贝,咬在嘴里,咬紧了。”


这一刻,那天清晨阿曼割礼的情景再次浮现在了华莉丝的眼前,她想到了待宰的牲口,一阵恐惧涌上心头。她想挣扎,可母亲用双腿紧紧地夹住她小小的身体说:“宝贝,不要动,很快就会过去,你要勇敢。”


在索马里有句骂人的话:“你小子是没割礼的女人生的。”这句骂人的话是索马里人骂人中最为恶毒的。这时的华莉丝虽然还不懂性和婚姻,却知道一个没有割礼的女孩是父母的耻辱,于是她在心里鼓励自己:“我要勇敢,我要成为妈妈的骄傲,不管发生什么,我一定要挺住。”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吉卜赛女人,吉卜赛女人和别的索马里妇女一样,头上裹着彩色的围巾,身上穿着彩色的棉裙,只是她的脸上没有一点儿笑容,一点儿能够温暖人的表情都没有。


华莉丝目不转睛地看着吉卜赛女人,看到她打开一个破毯子做的包裹,从里面拿出一个小小的棉布包,伸进长长的手指,在里面拨弄一番后,拿出了一枚剃须刀片,刀片残缺不全,这时的天已经亮了,晨光中,华莉丝清晰地看到了刀片上残留着的红色血迹。


吉卜赛女人看完刀片的这面,反过来又看了一下另一面,然后在上面吐了一口唾液,最后将刀片在裙子上擦了擦!这时,妈妈拿出围巾蒙住了华莉丝的双眼,于是她的眼前就一片漆黑了,整个世界就像被黑暗吞噬。


冰冷的刀片割向了华莉丝的阴部,刺心的疼痛立即袭遍全身,出于本能华莉丝用双手去推母亲,不顾一切地想要逃跑,可母亲死命按住她,还对她说:“宝贝,你要挺住,你一定要挺住。”


想到阿曼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