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周鸿祎:爱拼才会赢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360周鸿祎:爱拼才会赢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大佬里喜欢周鸿祎的不多,怼过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对手斤两不足就怼天怼地怼空气。明明活得很滋润,却感慨我的人生如此失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不二案例!
作者:刘志则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书籍编号:30561551
ISBN:978751682202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4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财经人物
版权信息
书名:360周鸿祎:爱拼才会赢
作者:刘志则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ISBN:9787516822029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在互联网世界中,周鸿祎绝对是个大人物。他个子不高,能量却很强,长着一张记者们眼中“新闻制造机”的嘴,而且在下属的眼中,他的这张嘴那绝对可以“杀人于无形”。
他是学校中的风云人物,是老师们眼中“不正常却最有可能成事”的学生,是网民眼中的意见领袖,更是“流氓软件之父”。现在的他,是互联网安全的守护者,是寄托创业者希望的天使投资人,更是身价千亿的互联网财富大佬。
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互联网江湖中的邪派,出手怪异,再强大的对手,在他面前可能一个回合就觉得吃力;他是伟大的颠覆者,不管是曾经的3721,还是现在的360,颠覆行业格局,他最拿手!
他更是一个斗士,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残酷的互联网丛林中,他深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随时会向认为威胁到他的大佬发起挑战。
对他来说,这就好比顺手摘下身边桃树上的桃子那么简单和信手拈来,他才不管桃子是不是他的,在他眼中,桃子就这么多,他有能力,就来摘了,颇有点孙猴子大闹天宫的意思,搅得互联网鸡犬不宁,却热闹非凡,让无数的吃瓜群众大呼过瘾。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这一个个闪着耀眼光芒的名字,这些左右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佬,都曾是他的对手,都领教过他的厉害。
作为一个伟大的颠覆者,他让对手头疼,却让网民欢呼。他以创新理念颠覆传统,以颠覆行走江湖。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何况是一个别人眼中“四处树敌”的搅局者。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他甚至让那些同行都成了合作者,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在360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又开始“不务正业”地做手机,一次不成,就再试一次,做得风风火火;他上电视、录节目,布局娱乐,自带天然的网红属性;他做儿童手表、扫地机器人,智能硬件也是毫不含糊。外人看来,他跑偏了,他自己则认为,他的面前多了很多康庄大道,条条大道通罗马,他要多方并举,朝几个方向共同发力。面对着未来诸多的方向,而且每一个方向都有可能让他干成一件大事,不走一走,岂是他的风格?于是,他开始了新的“折腾”。
互联网是一个大江湖,江湖险恶,人人皆知。在这个江湖中,周鸿祎是一个仗剑行者,而他的剑就是颠覆,虽然没有吹发可断的利刃,却好似杨过手中的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以颠覆理念注入,必定达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心剑合一”的境界,于是仗剑纵横天下。他一路江湖行走,一路逢敌亮剑,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
在未来,他以颠覆理念继续修行,继续颠覆自我,必然能够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抬手有剑气,毙敌于无形”的化境,那个时候,在他眼中,竹木沙石,皆可为剑,是以无招胜有招。他必然会更加颠覆,书写一个伟大的颠覆者的新传奇。
第一章 搭上网络快车道的冒险者
2018年2月的最后一天,周鸿祎穿着他那最具代表性的红色衣服,满面红光地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的大钟,一声巨响,拉开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回归A股的新序幕,也敲响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新时代的期待。
从美股的93亿美元的私有化,到回归A股的4000亿元人民币, 360市值让周鸿祎非常满意,在他看来,这是对360的价值的一种认可,资本市场更是将他推向了千亿身家的财富新高度。
而想要了解他,我们需要回到一开始,回到他的学生时代,那个时候,他就有了创业的种子,并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第一节 学生时代,创业者前传
“当时的小周就很与众不同,很有创新意识,而且敢做。他一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拼命干,每天晚上熬夜去拼,有这个学生我很骄傲。”这是周鸿祎的研究生导师李怀祖教授对在西安交通大学求学时的他做过的一个评价。
李怀祖教授甚至还当着当时的三十几个博士、十几个硕士说:“我看你们这群人中间,也就小周能成事,因为我看你们都是正常人,这里就小周不太正常。今天我们培养了很多正常的学生,但是要创新我们要容忍很多不太正常的人。”
别人眼中的教改班尖子生
周鸿祎,1970年10月4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父母是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员,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上的学校也是普通的学校。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西安交通大学。
当时的周鸿祎,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的时候就不是普通的学生,他是教改班的,是作为当时的尖子生培养的,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各种竞赛获奖的精英,他们和一般班里的学生也不同,他们不但需要学习计算机系的课程,而且无线电系、自控系、管理系的课程他们也都要上。
20世纪90年代,侯义斌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时候,搞凯特公司什么的搞得如火如荼,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杀毒软件。当时的周鸿祎,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关注杀毒软件的。在当时的周鸿祎看来,可能做杀毒软件一方面是自己本身就对杀毒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更加深入地钻研。另一方面,在他的同学看来,当时的他也可能是觉得,在学习方面还是拼不过当时班里的一些女同学,于是就希望做杀毒软件,以后搞公司什么的,成功了,也是一种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
青涩的校园感情
在大学,每一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长得漂亮的女同学,大家都盯着。当时的周鸿祎就盯上了其中的一个,那就是同学们口中的小董,在同学们的眼中,当时的周鸿祎应该勉强算是初恋,有些同学还认为应该算是单恋。但是,不管怎样,周鸿祎当时还是苦苦追求,费了很大心思的。除了编程,估计他在别的事情上是不可能这么上心的。
可是小董同学却准备出国!在那个时代,出国是一个潮流,于是,小董同学也打算走这条路子,开始学英语、考托福、办留学,为心中那个美丽的梦做着准备。其实,在同学们的眼中,当时的小董也动心了,但是她希望周鸿祎和她一起去国外,然而,老周岂是池中物,想法自然和当时的潮流不同。在他的眼中,英文认识他,和他很熟,但是他和英文不熟。相比于英文,汇编代码则是他的好伙伴,于是,就有了纠结,纠结过后,自然是没有美好的童话结局,小董出国了,而周鸿祎心碎了。
在青春年华谈情说爱,换作是一般的学生,自然也是顺应当时的潮流,两个人一起学英语,一起考托福,一起努力出国,说不定就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但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这位互联网大佬了,由此看来,在学生时代,周鸿祎脑子里就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学生时代的创业路
在研究生时期,有一个挑战杯选拔赛,在西安交通大学内部叫腾飞杯,在这个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就有资格参加挑战杯。这对于当时的周鸿祎来说,可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就没日没夜地忙,搞出了一个杀毒软件,然后就拿去参赛了,谁知一下子就得了一等奖。于是,他继续参加了挑战杯,继续拿奖,得奖金。这个时候,对于自己,周鸿祎有了新的期望,他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
而此时的小董,人早已在新加坡了!周鸿祎对于学校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了,于是他便开始了创业开公司。在中关村,他骑着自行车,住着地下室,拿着自己的杀毒软件到处去卖。但很快公司就不行了,于是他又跑到山东,借钱开了广告公司,结果被骗,欠下了一屁股的债,惹了很多麻烦。折腾了一大圈,眼看还有半年的时间研究生就要毕业了,他索性暂时不折腾了,乖乖写起了毕业论文,最后顺利毕业,这让同学们感到有点意外。
其实,在西安交通大学时,周鸿祎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学生,是一个同学们眼中另类的传奇,他的折腾、他的颠覆,在这个时期就展现出来了。因此,后来创业的折腾和颠覆,他的大学同学也早就见怪不怪了,也许,这些也是他未来取得成功的一个铺垫吧。
第二节 推出3721,短暂辉煌后背负骂名
在这个世界上,需求是推动发展的动力,需求产生创新,推动了人类最智慧大脑的高速运转,而创新又满足了需求。这一点,现在不会改变,将来更不会改变。
网民需求拓展的良好机遇
时间回溯到1998年,当时中国网络刚刚起步,所能提供的中文上网服务还不是很多,相对于巨大的上网服务的需求,两者有着不小的差距。那时候,越来越多的网民为难以获得中文上网服务方面的需求而感到痛苦,在他们看来,中国网民的数量有了飞速的发展,中文上网服务应该也相应地发展才对,但是,中文上网服务却少得可怜。
这让当时的网民看来,网络好像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是网络世界中的流浪者,是一个匆匆过客,而他们想要留下自己的痕迹,毕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网民不愿意做一个网络世界的影子,他们希望能够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导,要在网络世界中成为傲立潮头的弄潮儿。
就这样,随着网民需求的不断增多,中文上网服务也有了巨大的成长空间,此时,有一个年轻人却不仅仅只是讨论,他还想要做一件大事,于是,他就悄悄地在现实世界中积蓄力量,开始了他干大事的谋划。
3721的横空出世
这个悄悄干大事的年轻人,就是周鸿祎。3721也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中产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是周鸿祎那充满智慧的大脑思考后创立的。
周鸿祎敏锐地发现了中文上网服务方面的未来发展商机,于是就创立了3721。3721公司提供中文上网服务—3721“网络实名”,是第三代中文上网方式,用户无须记忆复杂的域名,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中文名字,就能直达企业网站或者找到企业、产品信息。在当时,这样的上网服务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对用户来说,也是巨大的便利。也正因如此,短时间内3721就获得了大量用户的支持。
在当时,网民上网有着自身的需求,而3721则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提供的一些专属服务解决了网民上网的一些基本问题,因此得以发展,这也是周鸿祎抓住网民需求的创新之作。
戛然而止的蜜月期
然而,浪漫的开始却没有一个浪漫的过程,就像一见钟情的男女,有了美好的开始,之后却陷入无休止的摩擦中,渐行渐远……
一开始,3721是推荐安装的,这也是当时的普遍做法—给用户推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安装。但是,随着百度等带来的巨大发展压力,周鸿祎已经不满足于推荐安装带来的用户数的增长,于是,他开始另辟蹊径,发动他那充满智慧的大脑,创造性地设计出了浏览器地址插件。这样一来,曾经的忠实拥趸也开始颇有微词,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这种方式,此时,在网民的眼中,3721已经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可爱。
慢慢地,周鸿祎和他的3721成了网民们攻击的目标,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网民认为周鸿祎是始作俑者。其实,周鸿祎也是有苦难言,自己撞到了网民的枪口上,成了网民发泄不满情绪的替罪羊。
含冤背负骂名
周鸿祎的脑袋中仿佛有着无穷的智慧,这也正是他创业的源泉。他因为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而成为用户心目中的偶像;同时,他也因为竞争对手“狼来了”的生存紧迫感,改变了3721的推广策略。而这一切,为的是—生存!
这种为生存而做出的努力,却因为当时整个互联网环境出现的新的负面变化而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企业的生存,为了竞争,周鸿祎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华山一条路,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必须咬着牙继续前进。“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他明白前方可能要面对的是何种局面,也无可奈何。
在风云诡谲的互联网世界中,网民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发起了对周鸿祎的征讨,但是,他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因为他明白解释是多余的。他深知自己的困境,而网民却不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也难以理解他做出的选择,因此,他选择用沉默来应对指责,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因为他深知,只有生存下来,才可能有未来,若生存都没有保障,谈何未来?
周鸿祎坐看风起云涌,含冤背负骂名,他没有去辩解,因为他深知辩解只会招致更多的非议。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他理解得很透彻,把握得也精到,做出了当时最为合理的选择。当时的他,并没有闲着,而是谋求发展,希望在未来有机会可以证明自己,重新赢得认可。
第三节 对杠雅虎助手,惹恼了马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也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深刻地揭示了利益的巨大能量。而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利益更是分合的助推器,为了利益,企业可以来个蜜月期,为了利益,企业也可以分道扬镳,甚至对簿公堂……
顶着骂名寻找接盘侠
2003年,周鸿祎在网上可谓是人人喊打,犹如网络世界中的过街老鼠,有点儿自顾不暇。这个时候,曾经风光的3721也不再风光,成为网民口中的“流氓软件”,而周鸿祎也自然成了“流氓软件之父”。面对着企业生死存亡的危机,他这个“流氓鼻祖”再也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他要为自己找后路!
当时,周鸿祎找到了风生水起的雅虎公司,两者一拍即合,雅虎决定接盘3721。在雅虎收购了3721后,周鸿祎也成了雅虎中国的负责人,之后,马云决定收购雅虎中国,而周鸿祎也从雅虎离职创业。
3721让周鸿祎成为网民讨伐的目标,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以1.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雅虎,解了燃眉之急,而这笔资金也成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向网民证明自己、洗心革面的本钱。
在周鸿祎看来,他“流氓软件之父”的骂名和3721是捆绑了,既然3721难以为继,那就抛掉它,顺带着也抛掉这个让他寝食难安的骂名,还能获得大笔收益,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中还可以愉快地玩耍,何乐而不为呢?
创办360,第一刀砍向“流氓软件”
从雅虎离职,对周鸿祎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坏消息,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周鸿祎原本的目标是做搜索,然后和百度一较高下,但从雅虎中国辞职后,他却创办了奇虎360,做起了安全软件。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可能是他内心深处想彻底摘掉自己头上“流氓软件之父”的骂名,于是就创办了360,开始向“流氓软件”宣战。
曾经的“流氓鼻祖”,开始向“流氓软件”砍下第一刀,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周鸿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之后的卸磨杀驴,是兔死狗烹。当时的周鸿祎也发现,抛掉了3721后并没有抛掉“流氓鼻祖”的帽子,这顶帽子还得戴着。
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他认为,既然大家都认为他是“流氓软件之父”,那想要彻底正名,想要彻底抛掉这顶帽子,必须向“流氓软件”宣战,不然这帽子永远都会如影随形。
于是,360诞生了,一开始就做安全软件,目标直指“流氓软件”。怀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周鸿祎向“流氓软件”砍下了第一刀,也开始了摘帽子的征程。
一时之间,全中国的网友都懵了,好像突然整个世界都变了,原来的“流氓软件之父”向自己的孩子砍下了第一刀。在短暂的蒙圈之后,网友们开始支持周鸿祎,对他也开始有了一些好感,他头上那顶万年不化的冰帽子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
动了马云的蛋糕
这时的周鸿祎手持大刀,对着遍布网络的“流氓软件”奋力挥舞,杀得不亦乐乎……此时的他还真有点儿“手持屠龙刀,肆意走天涯”的意气风发,也颇有些“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味道,在“流氓软件”的世界里,他的战斗力那可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杀红了眼的周鸿祎此时面对网友的好评有些飘飘然了,心里有底了,千斤重石终于落地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也肯定是飘走了。然而,福祸相依,他砍得太开心了,还砍到了马云的头上,这就玩砸了。
在封杀“流氓软件”的过程中,360从电脑浏览器中彻底清除了“雅虎助手”这个应用,而这个应用在当时能为雅虎中国带来巨大的营收。360这么做,马云和阿里巴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条财路就这样被周鸿祎斩断了。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马云看来,你周鸿祎,曾经的“流氓软件之父”,现在改行做安全软件无所谓,但是,你动了我的蛋糕,我能坐视不管吗?
于是乎,马云一声令下,从此和周鸿祎“老死不相往来”,阿里巴巴、淘宝等全部与360切割,断绝所有的业务往来,从此“只闻鸡犬之声”,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周鸿祎和马云成了面对面的陌生人。
其实,都是利益惹的祸,这个锅也必须由利益来背,但是,动了马云蛋糕的这个梁子,周鸿祎也算是结下了。
第四节 争网络域名标准,和微软对上了
微软终止与3721的合作,对于周鸿祎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挑战,而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周鸿祎并不信邪,他的3721以前就曾经面对过与RealNames(是国外著名的通用网址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当时RealNames正是和微软合作,得到了微软的大力支持,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他周鸿祎笑到了最后,RealNames快速倒下。
中文网络域名的巨大商机
周鸿祎对于中文网络域名有着比较敏锐的嗅觉,他从创办3721开始,就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商机。于是,后来在3721积累了足够多的企业用户之后,便开始向数据库中注册的企业用户收费,他相信这一服务对于传统企业具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在电子商务时代,域名将成为企业新的窗口和标志,而实名域名将可为企业省下大笔的域名宣传费用。
当时,在中文域名这一领域,国际上已经展现出了未来商机的前景。事实上,从非英语体系的亚洲各国到英语体系的欧美,网络实名都是利润丰厚的市场。当时,RealNames的核心业务就是向世界各国提供“网络实名搜索”,在欧洲和日韩地区都展现出极大的竞争力,占据了这一市场的主导权,更为重要的是,RealNames和微软进行了合作,微软当时在中国的IE浏览器市场占有率为90%左右。
虽然后来RealNames尝试收购3721,但是周鸿祎是不可能认可的。正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发展,让周鸿祎看到了未来网络域名发展的前景,尤其是中文网络域名的未来。此外,这也让周鸿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能够和微软合作,对于3721的未来是非常有利的,这也奠定了后来和微软合作的基础。
与微软的甜蜜牵手
网络实名,其实是对网络世界的一次重新划分,相当于给了一个新的门牌号和地址,因此,只要是用户给出一个准确的实名,通过这个网络地址就能够找到这个用户。
周鸿祎的3721公司主要就是提供中文域名插件的,并且在中国互联网起步阶段抓住了难得的机遇,一举拿下了90%的市场份额。在当时的这个领域中,根本没有对手可以与其进行竞争,就连微软都不敢小觑3721,并且开始谋求与它的合作。
2002年10月15日,3721与微软在网络实名领域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的协议,并且在微软总部签署。
“这回,我们的市场份额从现在的90%提升到99%,完全不给对手留下机会。”此时,完成合作仅过去了一个月,那时的周鸿祎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面对人们“3721会不会是下一个RealNames? ”的质疑,周鸿祎一一反驳,他认为,“这次合作可以让我的终端用户覆盖率从90%提升到99%。9%是微软带来的,而另外的90%就是我们保持独立性的基础。希望利用微软浏览器的影响力,但自己的体系结构我一定要保留,这一点丧失掉了,我以后就只有完全依赖微软。这是原则。”他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他认为3721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非常坚固、占有量非常大的技术体系,与微软合作也只是一个补充。
午后的阳光照在周鸿祎的脸上,举目望去,他仿佛看到了未来在朝着自己招手,此刻,一个宏伟的蓝图也在周鸿祎的脑海中慢慢浮现。
谋求发展下的分道扬镳
2006年,在ICANN(国际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摩洛哥会议上,微软公司首次向国际社会宣布:继IE7浏览器支持中文域名之后,其新一代的视窗操作系统也将全面支持中文域名。此时,微软与一些公司利用插件形式进行合作的合同已经到期,这样的合作形式也正式作古,也就是说,3721和微软的合作也在此时戛然而止,而这距离周鸿祎曾经意气风发地畅想未来才过去了仅仅4年。
从微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域名,因此,寻求与3721的合作就是必然的,是双赢的。但是,这样的合作也只是权宜之计,是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一个做法,微软后续通过技术支持来完善中文域名服务是必然的。
微软终止与3721的合作,对于周鸿祎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挑战,而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周鸿祎并不信邪,他的3721以前就曾经面对过与RealNames的竞争,当时RealNames正是和微软合作,得到了微软的大力支持,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周鸿祎笑到了最后,RealNames快速倒下,也才造就了后来微软与3721的战略合作。
周鸿祎说,网络域名的标准丝毫没有考虑中国人的意见,而网络实名我们的起步并不晚,没有理由让网络实名的标准又落到美国人手里。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他推动了3721在网络域名方面的发展,而这也成为他奋斗的一个动力。
第五节 生存之战,挑战CNNIC
随着两者的矛盾白热化,这一事件逐步成了互联网的热点事件。在这个过程中,CNNIC明确表态发布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用户利益,争夺下一代互联网地址技术的主动权和网络名称的管理权。而3721则指责CNNIC想借着其长期被质疑的“权威机构”的名义实现市场的业务垄断,打着“非营利机构”的牌子追求商业化的最大利益。从这一点来看,最后还是归结到利益上。
CNNIC带来的天降横祸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搜狐、百度等公司宣布推出一个“关键词网络定位服务解析协议规范”,紧接着,CNNIC仿照某些营销手段,在全国“画地为牢”,签订排他性的地区独家代理协议,为代理商“封侯授爵”。更为极端的要求是,凡是代理其竞争对手产品(如3721网络实名)的公司,均无权经销CNNIC的通用网址。
突然之间,和微软合作的3721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意气风发的周鸿祎怎能任由天上掉下的这个大馅饼砸到自己的头上呢?更何况,这个大馅饼并不是可口美味的,而是可能将他砸晕的横祸。
随着CNNIC、百度和腾讯结成新标准联盟,三者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优势互补,CNNIC具有比较优异的通用网址技术,加上腾讯的浏览器以及百度“IE搜索伴侣”这个寻址软件,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谈论。此时的周鸿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他深知这势必将会给整个行业的格局造成新的冲击,势必会对“3721+微软”联盟构成威胁。而这样的情况是周鸿祎所不能容忍的。
随着和微软的战略合作,3721在中国网络实名市场一家独大,没有一个像样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因为3721有着无可匹敌的竞争力,使其在2002年营业额就过亿。然而,周鸿祎意气风发的话语言犹在耳,微笑的嘴角还没有放下,CNNIC、百度和腾讯的新联盟就横空出世了,它改变了过去的游戏环境和游戏规则,也给3721的未来发展增加了变数。
对簿公堂
面对汹涌而来的挑战,周鸿祎自然不甘落后,双方大打口水仗,你来我往,谁都不肯让步,最终不惜对簿公堂。直至2013年11月7日,3721网站在其网页的显著位置刊出向CNNIC的致歉声明,CNNIC与3721的孰是孰非才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结果。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周鸿祎的3721之所以不惜对簿公堂,还是因为其自身利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毕竟,3721凭借当时在国内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在“网络实名”这一互联网搜索业务领域难寻对手,颇有点独孤求败的感觉。当时的他就曾经表示:中国有1000万个企业,即使只有20%注册网络实名,每年也是10亿元的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本来这个大蛋糕自己可以切很大的一块,突然之间,“狼来了”,想要分一块蛋糕,而且还是很大的一块蛋糕,切蛋糕的权力也不在自己手中了,周鸿祎怎能不疯狂。
然而,即便是对簿公堂,依然无法改变CNNIC在互联网地址注册管理领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即便是周鸿祎也只能面对现实,3721只能希望靠CNNIC“可管理程度”来获取更高的商业利润。
究其根源,之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在影响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上,CNNIC和3721都不肯让步,不肯出让自己的核心利益,由此而导致双方的关系成“骑墙之势”。
争议焦点
随着两者的矛盾白热化,这一事件逐步成了互联网的热点事件。在这个过程中,CNNIC,明确表态发布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用户利益,争夺下一代互联网地址技术的主动权和网络名称的管理权。而3721则指责CNNIC想借着其长期被质疑的“权威机构”的名义实现市场的业务垄断,打着“非营利机构”的牌子追求商业化的最大利益。从这一点来看,最后还是归结到利益上。
CNNIC和3721,就像是舞台上唱对手戏的两个角色,不停地上演着一些针锋相对、钩心斗角的游戏。一开始的新鲜和热闹的确令台下的观众津津乐道,但时间长了,老是那么一副换汤不换药的嘴脸,看都看腻了,谁还有兴趣捧场呢?
CNNIC和3721,不管双方有着怎样的说辞,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一个巨大的市场,核心并不在于谁更高尚、谁更正义,而在于对市场的主导权和份额的争夺。在这场争夺中,周鸿祎无疑落了下风,但是他敢于直面挑战,维护3721得来不易的市场,还是值得肯定的。
第六节 陌路悲歌,3721的命运
即便是周鸿祎,对于马云的这个做法也表示理解,周鸿祎表示:“马云如果要接雅虎这个摊子,他就必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