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军政领袖 > 普京传(西方俄罗斯问题专家权威解读普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普京传(西方俄罗斯问题专家权威解读普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普京传(西方俄罗斯问题专家权威解读普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普京传(西方俄罗斯问题专家权威解读普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2020年全新完整版!西方俄罗斯专家解读普京执政20年为什么能成为俄罗斯民众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总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作者:(英)理查德·萨克瓦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02-01

书籍编号:30607192

ISBN:978751251124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8751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全书内容:

普京传(西方俄罗斯问题专家权威解读普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出版说明


《普京传》作者理查德·萨克瓦是国际知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对俄罗斯历史和当代俄罗斯问题有着精深的研究和理解。与西方众多对普京一味指责的人士不同,萨克瓦更倾向于从俄罗斯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现实的条件约束出发来揭示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复杂性。


《普京传》深入探讨了普京的个性特点、普京个人选择与现实约束之间的互动、俄罗斯制度结构的变化、普京执政期间的各个政策领域以及普京治下俄罗斯政治的本质。作者认为,普京及其团队对复杂的挑战做出了回应,普京的选择具有战略目的和战术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尽管普京的治理并非尽善尽美,但俄罗斯独特的“没有现代性的现代化模式”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该书结构合理、材料扎实、写作风格引人入胜。但是,作者从西方思想体系价值观的视角对普京本人及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苏维埃历史的评价,存在与我国学术界表述不尽一致的地方,在翻译出版中我们尽量保留了原作者观点以维持原著的完整性,请读者在阅读中明鉴。毕竟,该书作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普京和俄罗斯的重要成果,对中国读者理解当代俄罗斯的发展是一部难得的参考著作。本书的引进和出版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的帮助。


编者
2019年11月

前言


新千年伊始,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掌权标志着又一个快速变革时期的到来。这并不是一个新世纪第一次成为俄罗斯发展的转折点。1703年,彼得大帝开始建造圣彼得堡,借此表明希望沿着西方路线“自上而下”实现国家现代化。正如列宁所说,他试图通过在涅瓦河上建立这座城市“以野蛮的手段驱逐野蛮”,从而建立一种加速现代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从那以后就一再出现。虽然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启动发展的机制,但它往往会促进官僚专制主义,抑制包容性政府和大众问责制的发展。普京是圣彼得堡人,俄罗斯的第一位皇帝在很多方面都是他的榜样。就像彼得一样,一种独特而又没有现代性的现代化模式再次出现。一种形式上的肤浅的西方化形式在没有批判精神、多元主义和政治多元化的情况下被创造了出来,这是最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地方。


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把俄罗斯带到了欧洲列强的前列,他在1812年击败拿破仑的大军,以及1815年的维也纳大会之后,成为保守势力神圣同盟的一部分。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结束了各种宪政改革计划,以及关于如何最好地将该国欧洲化的辩论。此后的选择,除了例外,是试图在专制政府框架内实现现代化,而这种专制制度下现代化的结合方式在20世纪早期崩塌了。俄罗斯当时正在努力确定其发展道路,一方面是民粹主义、斯拉夫派和民族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是西方现代化理论。保守派、自由主义和激进运动都想争夺主导地位,其中最有激进倾向的布尔什维克最终获得了支配地位。弗拉基米尔·列宁在1917年10月的选择,有利于非市场化和反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后来约瑟夫·斯大林领导下代表了西方技术现代化的一种独有的组合,再次“从上而下”进行,与此同时拒绝了西方的现代性精神。


1985年,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任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苏联体制。他的改革(重建)方案试图克服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差距,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苏联制度伴随着1991年国家的解体而崩溃。以俄罗斯和苏联为假象而存在的帝国计划结束了,一个较小的俄罗斯联邦出现在世界上。鲍里斯·叶利钦总统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再次试图通过有力的手段使俄罗斯走上新道路。1993年,简短的宪法空位期结束,旧议会被迫解散,并于当年12月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即今天仍在运作的宪法。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渴望伴随着强大的寡头商业团体和大规模贫困的出现时,叶利钦的领导层充满了某种“市场的布尔什维主义”精神。俄罗斯在和平时期却经历了最大的经济崩溃,其国民经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减半。国家能力遭到削弱,治理混乱,犯罪和腐败猖獗。尽管市场经济的基础已经确立,并且民主政体的基础已经建立,但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灾难和崩溃时期却已经在当代俄罗斯获得了几乎神话般的地位。


这正是普京被迫接受的混合现代化的遗产。普京认为,共产党试图通过革命手段使该国现代化,注定要失败,尽管他承认1917年至1991年间的苏维埃政权为该国带来了一些好处。他对叶利钦改革的看法恰恰相反;可能命中注定要成功,但代价沉重。普京政府试图适应过去所做出的各种发展选择。他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选择,同时意识到每个选择带来的惩罚。现在的选择并没有偏离国家的前进方向,因为最终出现了广泛的共识,即俄罗斯应该与西方融合,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然而,对于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却没有那么一致。俄罗斯试图找到一条打破过去发展选择恶性循环的新道路。俄罗斯的精英们现在正面临着探索让俄罗斯实现主流现代性的方式,同时保持其独特的身份。


叶利钦于1999年12月31日辞职,普京担任代理总统时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克服共产主义倒台后快速自由化十年的遗留问题,而且还想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把俄罗斯特色与似乎已经成为普遍规范的民主和国际一体化结合在一起。俄罗斯面临的两难困境是各地的后期发展所面临的典型问题:是否只有一条主要的发展高速公路——我们可以称之为进化观点(在盎格鲁-撒克逊现代化理论和比较民主化理论中占主导地位);还是世界上的文明各不相同,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每种文明都有各自的遗传模式和独特社会——我们可以称其为形态学视角(不仅受到抵制西方化的领导者的青睐,还受到一些亚国家层面文化群体的青睐)?


进化的和形态学的方法之间的张力在俄罗斯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尖锐。今天,这不仅表现在旧式辩论的重演中,例如19世纪的西欧派/斯拉夫派的争论,而且还表现在无休止的所谓矛盾的文明选择上:大西洋主义相对欧亚主义;自由主义相对新苏维埃主义;以及多元的、个人主义的和自主的公民社会相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团主义、要不然就是集体主义的社会思潮。普京的俄罗斯也面临着实际选择:自由如何与重建有效治理的需要相一致;当经济转向市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时,穷人和流浪者如何得到保护?强大的行政权力如何能够从上面再次推进现代化议程,与下面的民主、多元主义、联邦主义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


这个国家远非普京可以任意书写的白纸,但同时他的选择有可能决定未来几十年的格局。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探讨的正是他这些选择和它们背后的困境。我们将在五个相互交织的分析链中做到这一点。其一,侧重普京的个人经历和聪明才智,包括简要讨论他的童年和职业生涯。普京的世界观来源于他不寻常的生平和独特的意识形态。其二,我们考察领导人普京,包括他担任总统期间精英结构的转变,以及叶利钦时代的连续性问题及其变化。个人选择和结构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和约束所有领导人。普京领导力的特点是试图建立一个权力基础,同时与公众保持一种近乎神秘的关系。其三,本书考察了制度结构的变化,包括党派法、选举政治、地区和联邦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其四,研究各种政策领域,特别是经济和外交政策,以及国家认同发展中的问题。其五,本书思考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政治的本质,并尝试更广泛的理论化工作。


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手一个独立主权不到十年,且经历了市场迅速发展的创伤的国家。他还是一个由一党制共产主义体系统治70多年的社会的继承人,并且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个社会一直陷于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冲突中。他同时也是政治权力集中的政治文化的继承人,其中,国家行政机构非常官僚化,多元化公民社会的发展受到抑制。本书考察了普京的选择背后的思想和困境,并着眼于普京试图重塑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国家认同时,这些选择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每个领域都有基本的选择,而且就像一般的领导一样,限制是真实的,但决策因素有潜力实现转型。


这本书出版时,新冷战发生的警报声更加坚定。普京的俄罗斯被指责民主倒退,扭转了改革的成就。在能源意外之财的鼓舞下,俄罗斯被指责在国际舞台上强硬自己的角色,并威胁到地区和全球的能源安全。在我看来,这场新的冷战将是一次最特殊和不必要的冷战。正如本书的读者很快就会看到的那样,普京的俄罗斯有失败的民主化进程里一些无可置疑的要素,并且细节很快就会得到检验。但同时有很多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民主进化主义仍有很大的潜力。俄罗斯民主的故事远未结束。普京也许不是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民主派而退出政治舞台,但他也不是民主的谋杀者。他的领导层目睹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尽管它的政治制度虽然可能存在缺陷,但却保留了重新取得民主进步的潜力。


普京的领导层回应了它所感到的挑战,虽然它提供的答案可能并不总是我们喜欢的,但至少它们是对真正问题的理性回应,并且对那些必须经过另一次俄罗斯转型的一代人来说是有意义的。从广义上讲,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些只不过是临时性的解决方案,普京的领导又是一个过渡性的,因为他设计的治理模式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由于对方法和政策的根本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结果普京的选择具有战略目的和战术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过去的遗产当然是其行政管理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创新和变革的强大理念也出现了。对普京领导层的各种矛盾、含糊和困境进行均衡分析是可能的,尽管在撰写本书时,有时候感觉好像任何冷静分析的努力都有把人带入“同路人”的凄凉状态之嫌。如果到最后,勤恳的读者会对俄罗斯面临的选择的本质有所了解,对普京领导的一些成就和失败有所理解,以及对决定他选择的因素有所认识,那么本书就实现了笔者创作它的初衷。普京的总统职位是俄罗斯民主之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但是这项工作还远未完成。


理查德·萨克瓦
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

第1章


通向权力之路
The path to power


一个国家,其富于潜质的统治者,不以狂热主义履行他们的职责,注定会有最优秀、最稳定的政府;而热衷于统治、控制和统治者管理的国家,则肯定有一个最糟糕的政府。


——柏拉图


近年来,普京上台执政是最不同寻常的政治传奇之一。他成长于列宁格勒(从1991年起再次更名为圣彼得堡)的一栋集体公寓,少年时非常热衷于城市街头孩童间的打架斗殴,他的领导品质因此得以逐渐显露出来。因为受到苏联的情报机关——当时被称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吸引,他继续赢得了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1970年—1975年)学习法律的机会,毕业后在克格勃(1975年—1990年)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在克格勃的最后五年,他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共产党掌权的另一半德国工作,直至1989年柏林墙倒塌为止。翌年,他获得公职,成为前法学教授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工作人员。索布恰克成为列宁格勒市市长(1991年6月)时,普京迅速成为其得力助手。1996年,索布恰克竞选连任失败,普京不愿留任,因此失业,直到他又在克里姆林宫谋到一个职位。在莫斯科,普京的崛起速度可谓惊人:先从总统办公厅官员做起,接着被提拔为他曾经工作过的安全部门,现更名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局长,并于1999年8月成为总理。1999年12月31日,即20世纪的最后一天,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由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经过选举,他才被确认为四年一任的总统。2004年3月,普京成功连任。普京是如何实现令人瞠目的晋升,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家的总统的?在这一章,我们将审视他的背景和促使其成为总统的决定性时刻;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他面对的局势和塑造其政治观点的理念。在这两章的结尾,我们就能够回答由于他迅速成为俄罗斯领导人而引出的问题:“普京先生是谁?”


不可能制造出来的领袖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一个迟来的孩子。1952年10月7日,他出生在位于列宁格勒市中心的一个工人家庭,这里距离中心大道——涅夫斯基大街只有两站地,离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也不远。直到成为总统,他一生中有一半时间都住在几家人共用基本设施的集体公寓里。普京家住的巴斯科夫巷12号的房子是1859年建成的高品质租赁公寓。十月革命之后,每个公寓都由几户人家共同占用。普京一家1944年搬到那里,他父亲工作的工厂就在附近。普京出生时,他的父母已届不惑之年,作为一个迟来且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他被看作是“他们早期所有痛苦和损失的礼物”。


普京的根


普京的祖父斯皮里东·伊万诺维奇·普京曾在列宁乡下的别墅做过厨师。列宁1924年1月逝世后,他为列宁的夫人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工作。后来,斯大林来到他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处别墅时,斯皮里东又为斯大林做过几次饭。斯皮里东后来在伊林斯科耶的莫斯科市苏共委员会休养所工作,在那里,年轻的弗拉基米尔拜访过他。他死于1965年,享年86岁。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出生于1911年2月23日,他的童年在特维尔州的波米诺沃村(Pominovo)度过,而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万诺娃也在同一年出生(10月17日),住在附近的扎雷什村(Zareche),这个村子在距离特维尔州府60公里的图尔吉诺夫斯基区(Turginovsky)。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村子,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相识,随后便没有分开过。他们于1928年年满17岁时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奥列格不满一岁就夭折了。集体化运动使他们背井离乡,1932年,这对夫妇迁移到列宁格勒。普京的母亲在一家工厂上班,他的父亲则应征去潜艇舰队服役。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前,普京一家得到位于列宁格勒彼得霍夫区的一间公寓,他们的第二个儿子维克托就出生在那里。遭受封锁(1942年)的第一年,维克托死于白喉病,被埋葬在一处公墓里。1941年10月13日,德国占领了特维尔地区,玛丽亚的母亲被一颗子弹击中身亡,她的父亲死于1947年,而她的几个哥哥却在前线音信全无。


1942年初,在列宁格勒被德国人包围前,玛丽亚本来有机会离开,但她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她的丈夫是一位城市捍卫者。他最初被分配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内务部)的拆弹部队,然后转战到所谓的涅瓦河小块地区(Nevskii pyatochok),这是位于左岸的前哨站,离拉多加湖不远。尽管德国人多次进攻也未能得逞,它就像是一个迷你型的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名为伏尔加格勒)。1942年冬天,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在这个地方被手榴弹炸伤。虽然他的妻子照顾他直到恢复健康,但他仍然因此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直到去世。在身体恢复期间,他受雇于制造弹药的叶戈罗夫工程厂。在众所周知的封锁持续到900天时,玛丽亚·伊万诺娃身体极度虚弱,几乎不能动弹,靠着她丈夫当兵的口粮才得以幸存。到1944年底封锁结束时,这座城市的300万居民中只有56万人活了下来:150多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20万人死于炸弹和炮弹,56万人被疏散。围困期间幸存下来的人极少,其中就有弗拉基米尔和玛丽亚。


1952年,弗拉基米尔·普京出生,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历尽磨难。他的出生象征着过去困苦和战争灾难的结束。虽然家风严格,但是他们关系融洽,而他们的相濡以沫也为所有传记作家所称赞。普京的父亲曾在叶戈罗夫工程厂制造过精密工具,现在制造火车车厢,自1968年起又开始制造地铁车厢。他是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笃信自己的理想并将其付诸自己一生的实践。1947年,他成为车间党支部书记。1948年,37岁的他开始上夜校,随后加入工厂的党委会。相比而言,玛丽亚是位虔诚的信徒,鉴于公寓里没有圣像,她便经常溜去教堂——在无神论和迫害盛行的日子,去教堂意味着一个人具有深刻的信仰。她确保普京接受正统的信仰,虽然这是秘密进行的,而且她经常带他去做礼拜。普京的父亲是位虔诚的共产党人,虽然知道妻子经常去教堂,却视而不见。由于只有两个月的产假,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儿子,玛丽亚相继从事了一系列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看门人、面包店接待员以及后来的实验室助理。上学前那些年,普京和他的母亲都是在乡村度过大部分的夏天。后来普京回忆道,在一次正式访问以色列前夕,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受洗的十字架:“我按照她说的做了,把十字架戴在脖子上。自那之后从未摘下。”


青少年时代


1960年9月1日,普京开始在巴斯科夫巷第193小学上学,学校就在他家对面。革命前,这所学校曾经是女子学校,克鲁普斯卡娅曾在那里学习。他的班主任是塔玛拉·奇若娃,她的敬业精神受到多次好评。普京后来的德语老师是薇拉·古列维奇,她在回忆录里说年轻的普京是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男孩。1964年4月,普京在课外辅导班学习德语,古列维奇认为他在外语上很有天赋。1964年9月,她开始教5A课程时,普京是这个超过45名学生的班级里少数没有成为少先队员的学生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行事太过粗鲁。古列维奇后来成了普京一家的朋友。她回忆道,放学后,普京会在院子里玩上几个小时,那里被布洛茨基称为普京的“世界之窗”,他经常跟比他大的孩子玩。院子里的生活对塑造普京的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普京从未对音乐有过特殊兴趣,很快便放弃了音乐课。


1965年9月,普京开始上六年级,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因为他对历史和文学有了特殊兴趣。这一年,他开始重视运动,先是练习桑博(徒手格斗。——译者注),后来练习柔道。一次拳击比赛失败后,他的鼻子受了伤。普京在1965年秋天加入“特鲁德”运动俱乐部。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教练阿纳托利·拉赫林,这对普京的成长影响很大。普京指出,“柔道不仅是一项运动,你知道,它也是一种哲学。它对年长者和对手都很尊重。它不是弱者的运动”。普京1973年成为桑博大师,1975年成为柔道大师,1976年成为市冠军。普京作为运动队成员游遍了全国各地。运动对普京来说是一条出路:“如果我没有从事体育运动,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是运动带我离开了街头。”据他的一位同学回忆,普京“柔和而谦虚,甚至有些害羞,但却具有钢铁般的性格”。


六年级时,普京也加入了少先队。实际上,由于他的同伴们不久开始依靠他给予指导,他就成了班集体的领头人。普京迅速成为少先队的领头人,或许可以看作是他在苏联时代事业发展的早期迹象。当时,如果不是少先队员,就不可能加入共青团;如果不是共青团员,就无法选择大多数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八年级伊始,普京在区委举行的仪式上加入了共青团。它们是极度意识形态的组织,但是,那个时候政治奉献被轻易滥用,使其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1968年秋天,八年级毕业后,学生们面临着一种选择:进入大学之前去哪里继续接下来的两年学习。令人吃惊的是,普京选择进入一所化学中学(第281中学)学习。布洛茨基指出,这是普京自己的决定:“这已经成为他的性格特征:弗拉基米尔会宣布一项决定,但不会解释他选择的原因。”在那里,他继续学习德语。他的班主任是米娜·莫西乌纳·尤迪茨卡娅,她后来移民以色列。她指出,尽管普京有可能成为科学家,但他更倾向于学习人文学科,特别是俄罗斯历史。完成九年级和十年级的学习后,普京于1970年中学毕业。


普京一家和另外两家人一起共用五楼,包括一对年长的犹太夫妇和他们成年的女儿。水池和煤气灶位于走廊里,没有热水和浴室,当然也没有电梯。普京还记得,男孩子们会在装有金属扶手的楼梯间里捉老鼠。1967年普京七年级毕业时,公寓里的那对老夫妇终于有了他们自己的公寓,他们的房间于是变成了厨房,这里成了普京的朋友们经常聚会的场所。普京的父母在列宁格勒州的金吉谢普区买了一处乡下小房子,那是普京的父亲在战争早期战斗过的地方,这样年轻的弗拉基米尔就可以出城避暑。由于离城区太远,1969年,他们卖掉了这所乡下房子,就近在托斯诺买了一处乡下房子。在这处住所里,普京召集朋友们弹吉他、唱歌,听布拉特·奥库贾瓦、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以及当时其他流行歌手的唱片。冬季来临时,这里则是他的滑雪基地。当所有人都在屋里劳作时,普京却特别喜欢劈柴和用固定在雪橇上的辘轳打水。后来又建了一间木制浴室,所有人都喜欢去做蒸汽浴。年轻的普京因为喜欢编造荒诞故事,却装作一本正经又暗自欢喜而著称。恰是这些苏联后期的日常生活塑造了普京的性格。正如普京在他的访谈录里提及的那样:“我是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纯粹而又完全成功的产物。”


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逐步改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年—1982年)的特点,虽然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物资日益短缺,排队领物资的队伍越来越长,这段时间被戈尔巴乔夫称为“停滞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代表了一个“常态”时期,苏维埃制度从未像当时那样,国内相对和谐,在1975年实现了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平起平坐,尽管从1979年开始又陷入“第二次冷战”。普京父母的生活状况在1977年得到改善,他们离开了巴斯科夫巷的公寓,搬迁到斯塔什克大街的两室公寓里。小房间被普京占用,25岁的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隅之地。他当时已经为克格勃工作了两年,但是却毫无可能得到一套自己的公寓。为此,布洛茨基指出,“在为情报机构服务的那些年,他从未得到一平方米属于自己的住所”。


现在讲反苏笑话(普京似乎是讲笑话的高手,而且,所有的描述都表明他有很强的幽默感)和阅读地下传播的禁读文学作品都是被允许的。众所周知,普京早年就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喜欢参与政治讨论,“为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辩护”。人们只有在不从事非官方的政治活动,不对政权提出政治要求时,生活在这个相对非市场化的繁荣时期才是美好的。生活很少关注工作和收入,它更关注社会关系和“获得利益”,而非购买。1972年的一天,普京的妈妈在食堂买饭时,食堂师傅一时没法找零,就给了她一张30戈比(苏联的货币单位。——译者注)的彩票,结果她居然因此中了一辆“扎波罗热茨人-966”型小汽车。这事放到今天或许会被嘲笑,但在当时却是很大的奖项。她没有将奖品卖掉,反而给了她的儿子,年轻的弗拉基米尔于是成了家里的司机。从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十来年的平静,与接下来15年的动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包括戈尔巴乔夫1985年推行改革,共产主义崩溃,1991年苏联解体,叶利钦在20世纪90年代忽然转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毫不奇怪,直到今天,民意调查显示人们对勃列日涅夫黄金时期的稳定非常怀念。


个人传记往往塑造政治偏好,普京那一代人的性格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的人们,跟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为尼基塔·赫鲁晓夫所塑造。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第二十届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了“秘密演讲”,谴责斯大林。他们为苏联有可能被改革成为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所鼓舞。苏联及其盟友在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建立“人性化的社会主义”的努力,结束了人性化社会主义的大众信仰。然而,正是这种理念激励了戈尔巴乔夫,他在政治沉浮中保持着不同寻常的忠诚。叶利钦在20世纪80年代拒绝了共产主义改革,他参与了反制度化的“民主”运动,呼吁实施西方的市场民主。作为一名50年代出生的人,普京对共产主义改革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同情,实际上,那个时代已经是后共产主义时代,这个制度在苏联已处在自己最后的时光。他强烈认同国家,但是不认同这一制度,反映出俄罗斯正走出衰退的苏联的甲壳,开始“重新创造”自己。


普京先是受当时流行的间谍惊险小说影响,特别是1965年出版,后来被拍成电影的《剑与盾》(列宁领导下的克格勃被称为革命的“剑与盾”),后来还为苏联特工机构的大胆行为以及之后的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所影响——这部电视剧与苏联间谍施季里茨在纳粹政权中心的外交部工作有关。关于自己对间谍惊悚片着迷一事,普京说:“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个人是如何做到整个军队所不能做到的。”尽管这两部影视作品都是关于爱国主义的,但都不是特别意识形态化:这场斗争是为了保卫祖国苏联,反对它形形色色的敌人,而不是保卫共产主义政权,反对其意识形态上的对手。这种相对非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塑造了普京的个性,后来被他带到了克格勃的职业生涯中。正如他指出的,“无论如何,我从来不是一个持不同政见的人”。


“莫斯科静悄悄的”


普京起初对在民航学院学习感兴趣,但是最终决定尝试进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学院(LGU)学习。普京选择这条学习之路的原因很有趣。据普京回忆,1968年九年级时(16岁),他去了位于里特尼大街4号的列宁格勒克格勃接待处(以“大房子”而著称)。他被告知,他们不招收志愿者(initsiativniki);而且,他们只招收那些服过兵役的人或者大学毕业生。在问及自己应该学什么专业时,克格勃官员很明确地告诉他,法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