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中国史 > 百弊放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百弊放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百弊放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百弊放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深层挖掘官场中鲜为人知的重重内幕,真实剥露市井间耸人听闻的鬼蜮行径。

作者:王钝根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01

书籍编号:30000271

ISBN:978751040836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6066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全书内容:

converPage


昔何邵公述春秋之义,曰:“恶不可隐也。贤者识马,不肖者惧马。夫处今之世,鬼蜮踞於朝,魍魉行于市,不有人马出,而钩稽探讨,穷其计伪,发为著述,以戒今儆后。若鼎之铸奸,犀之烛怪,使嚣张之徒谒然而惧,则流毒且遍兼垓世。”所谓物质文明日进,而道德日益坠落者,非与。往者坊肆有黑幕之辑,老成明达者忧之,谓:非以防奸,实导人作恶。予亦云然。方思托诸篇章,有以止沸。及读《百弊丛书》,乃复爽然。所徵引皆实事,所指摘皆大论,无秽□茫森之说。而其旨,则在使贤者得防奸之具,不肖者又悚然生其悔愧之心,以勉趋乎上流。然则是书之作,匪唯防奸,实以化俗视。世之假善名欺流俗,射□货利。怀才者需求资本而人不信较,不若矫作富商,吸取人财之易。于是乎集资者作弊,如社会之盲视。质朴者为人所不齿,必盗窃虚名姓,得立足。于是乎建名者作弊。古人言:“时势造英雄。”作弊之时势,乃造成作弊之英雄,理固宜然,无足怪也。予一介贫士,恨不能转移时势,然有掬诚忠告之言,愿为洁身自好之士进一商榷。凡人能勘破虚荣,强制色欲,放低生活程度,则作弊之念不期绝而自绝。夫贵贱之分,庸耳俗目中事,贤者所不屑道。则贵有何荣,贱有何损?美丑之分,不分衣貌衣饰,而在性情。平日所见淫娃荡女,虽妖冶夺目娶之适以伤廉。竭汗血以供其挥霍,而结果买得精神之上痛苦,则亦何取?明乎此,则居陋巷厌藜藿。拥无盐,亦足怡然自乐。支出既省,收入不患其微。生活既能自全,何必作弊?予友,某银行经理,尝告予:“生平但愿以劳力易工资,不愿以智术戈大利。”某君盖基督教徒也,其言诚足为救弊之良药,爱国君子当引以自勉焉。


中华民国八年十二月王晦钝根序言

第一部 衙门里的黑暗谜团


一、拨开衙门里的弊政疑云


提起旧中国的官场,人人皆知其黑暗腐败到了极点,为人所切齿痛恨。这是因为在那时的官场中,作奸犯科、营私舞弊、手辣心狠者居多,甚至草菅人命,以换取他们的功名利禄。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只知道官场的可恨,却不知其可恨之所以然,在那重重的黑幕之中,原因如何?手段如何?所获之私利又如何?就更不清楚了。在这里,笔者根据多位当时、当事人士所述,将官场中卑污龌龊的黑幕内情编篡在一起。建一座孽镜台,使读者诸君得知其中真相。


一位从旧中国经历过的人士在谈到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场时说:那时的官僚,实在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官僚都要荒谬。入仕升官,不讲资格,不管才干,甚至谈不到正式公开的捐钱买官。想当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蝇营狗苟的贿赂。那时的所谓知名能干的一些官员,大多数为日本某某大学有名无实的学生,甚至有人足不出国门,只以金钱购得日本大学的一张毕业文凭,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出身。因此,西洋留学生都十分瞧不起东洋留学生。为什么东洋留学生会在北洋政府中占优势呢?没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会钻营罢了。


钻营的方法,或以金钱,或以美色。金钱或许不能直接送交权贵,但可求托权贵的心腹下属。权贵的亲信们也四处为权贵们勾搭贿赂者。得钱以后,他们自己留下十之二三,将其余的递交权贵。行贿者呢?也就因此而得了官。行贿者得官后,便可与权贵来往。喝喝酒,打打牌。通过打牌赌博还可以行贿。例如当时边境某省有位总督,每日必邀下属同僚打麻雀牌。打牌时,总督身后总有位机灵的仆人侍立。他看到总督需要什么牌,便用手指暗示给另外三个打牌人,那三人如果手中有此牌,便会立刻打出,让总督大人和牌。因此,与总督在一起打牌的下属每次必输数百元及至数千元。如果不输,反而赢了总督的钱,那他到了明天一定会被罢免。在北京盛行打扑克,以输钱来行贿就更方便了。行贿者与受贿者在一起打牌,双方争加赌注,待赌注数目很大时,行贿者便佯示怯状,丢下牌不敢再打,这样,受贿者便算获胜,桌上的钱尽入其袋中。某商人之所以后来能当上某部总长,便是得益于此。


至于以美色献媚者,则家中必有妖艳之妻妾,想办法让妻妾与显贵攀上世交乡谊,以进入显贵之门,往来渐密后,或与显贵的妾婢结拜干姐妹,或干脆就拜显贵为义父,使出全身媚术,使显贵对其迷恋,言听计从,以此来使她那想当官的夫婿博得显贵的可怜,赏个官当。还有些想当官却又无妻妾者,则到妓院中挑选那一向为贵官所赏识的红妓,不惜巨资,买回家中,却又故意让贵官知道。然后便邀请贵官到其家做客,贵官进屋后,不见主人,却遇到旧相好,于是重拾旧欢。主人进屋发现后,不但不怒,反在一旁阿谀奉承。贵官因而大悦,说不定要将其人破格提升。某卖国贼便是用了这种方法当上了高官。另外还有既献美人而又借美人之手行贿的,那功效便更神,高升也更快。某财政厅长的发迹史便是如此。


金钱与美人是柔性的钻营,此外还有刚性的钻营,那便是凭借外国人的势力来压迫当局,使其不得不提拔。有一个外号叫“阿瞒”的人,在某国留学时,深得该国内阁总理某侯爵的赏识。那侯爵曾对左右说:“这个人聪慧有为,可为我国所用。”于是用金钱来资助他,并为他扬名。阿瞒毕业归国后,又得该侯爵暗中帮助,进入外交部办事。当某国使用武力,向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外交当局交涉无效,而阿瞒却能轻易地让某国作出一些让步。于是政府惊叹阿瞒为外交奇才,将他由普通职员提升为高级长官。此后,阿瞒凭借某国之力,占据中国的高官显位,却接受着某国皇帝的密令,完全丧失了国格人格,沦为间谍。


官场如此黑暗,国家又怎能强盛?当时有人说过这一样一句话:“中国若亡,是无地理,中国不亡,是无天理。”这便是因为官场之黑暗腐败,而使老百姓大失所望。以上所述仅只是官场黑幕之一斑,欲知其详,请您继续往下看。


二、中央衙门里的弊事丑闻


(一)公府


民国初年的公府,因与中央行政制度无什么关系,因此,人们都视公府中职员为总统的内幕私吏。在袁世凯时代,元首专权,所以公府秘书长的权势凌驾于各部总长之上。此后,元首权力渐小,公府中的职员也渐渐为人所看轻。


公府中的秘书长,既参与机要,有时也可代表总统与各方面接洽。庶务长,以官僚而为总统管理家事,若非与总统有密切关系,绝不会担任此职。公府中的翊卫处、礼官处和侍从武官处,其中虽有不少阔佬,如满蒙之王公、退职的上将中将等,但实际上还不如传宣处的官员受人奉承。其他如顾问咨议等,虽是闲职,但由于他们经年在外奔走,疏通各方关系,颇能得各省军方武人之信任,且能与在野名流声气相通,其待遇自然就不同了。所以,名心重者,便想任高等顾问,因此职外方可当一个省的省长或督军;利心重者,便愿当庶务,因此职可兼任京师税务或插入财政机关中去;欲名利双收者,便希望任秘书长,因此职调任必为一阔部的总长。至于礼官、侍从等职,则近于养老,没有多少人愿意任那里的官。


公府中的秘书厅,由于掌管文牍,所以许多事都能预先知道,如同省公署内的政务厅一样。担任秘书长的人,必是元首之心腹,而学识才干却可以不管。秘书长的应酬很多,因嫌工资不足供用,便去兼营他职,或安排子弟干些肥差。厅内职员分别办理各种事务,其中以书札、联额、祭吊文、褒奖词及题画、序书等事最繁杂,且系元首之私事,恐一般人不能胜任,因此必从前清南书房的翰林中选一二人来做此事。江湖中的名士,若没有内援,便不能久任。曾经有位丹徒人,经历了两任总统,竟没有被人排挤掉,这是十分罕见的。秘书厅受外省官吏的赠物是比较丰厚的。


公府中的庶务处长,纯粹是总统的一个大管家。有时庶务长还要兼管总统的贸易和财产,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大掌柜”。有位能干的前清小吏,任公府庶务员仅两年多,便因经手工程而拥有巨资。历任庶务长,大多兼任崇文门税务,每年都必须用几万银钱来报效总统夫人、小妾及男女公子等,所以又俗称其为“管家婆”。


公府中的传宣官,如同前清时督抚衙门内的巡捕,每日与各部诸官员相接触,消息十分灵通,因此他们的官虽小而势很重。若有外省的军民长官入京朝见元首,传宣处必向他们荐科员、荐书记、荐军需及副官等。所以一人任传宣,其家之鸡犬皆升天。至于将府中一应吉凶事件,为各省传递信息者,也以庶务、传宣等职居多。


公府中的侍从武官,专任趋奉奔走,收入亦不多。但他们若被派赴外省宣慰或犒军,便可得到优厚的赠仪。


(二)国务院


国务院这一组织,开始于民国元年(1912)六月,以各部总长为国务员、内阁总理为领袖,下辖秘书厅和法制、铨叙、统计、印铸四局。厅有秘书长、秘书,各局有局长、参事,厅、局内还设有佥事、主事、办事员等职,法制局设编译、调查之职,印铸局设技正、技士之职。国务院虽为全国行政的总机关,但除国务会议外,各部总长对院事从不过问。因此国务院的秘书长和局长只服从总理。能得到总理信任的人,视各总长如同兄弟,甚至凌驾于其上。为总理者,常常忙于同外国人的交际及本党的私事,每日到院办公时间很短,所以国务院的大权通常都是掌握在秘书长之手。如张志潭,以陆军次长的身份兼任院秘书长,以一身而当行政、军事之重任,这在世界各国都没有先例。


当时中国没有以政见集合的政党,不论是谁组阁,其所用的国务员,政见定不会一致。因此在国务会议上,不过就本部主管的事项陈述一二,如果事关全局利害,那么发言人就只有陆军、财政、内务等部的总长,而农商、教育、司法等部总长则只默默列席,至于那些不喜多事的人,更可避不出席。即使是国务院总理,也没有一定的权限。任用文吏则权绌;任用军人则权重;总统与总理亲善,国务员便都能依法会使职权;府院不睦,大权便落于秘书等人的掌握。往往会议开了多次,却连一件事都不能决定。国务院总理若能兼陆军或财政等部总长,势力便会很大。例如官员之升迁,也是国务会议的事项之一,但实际上在开会时很少有提议的人,一概听元首和总理二人的意见。就连公布的国务院组织法也是徒存其名,只是视人为强弱罢了。


国务院秘书厅。其事繁任重,更在公府秘书厅之上,印信、会议、庶务等亦归其职掌。厅中负责撰拟命令的人,如同前清时的军机章京,欲判探机密的人,必与其结交。因此他们的应酬最忙。负责监印者,无论何项公文,皆可过目,对于传递消息十分方便。会计之事,本不繁杂,但因任总理者多为政党之魁首,秘书长时常要为他们支配党费,所以颇劳筹划,名为整理本院庶务,实际上,总理的私人宴会庆吊诸事无不归其经理。所以厅中还必须要安排一些精干、漂亮的少年,专门陪伴总理的子弟吃喝玩乐。这些人不必每日按时上班,但仍能得到上司另眼相看。


国务院法制局。职掌审定各部院拟订的法律命令,因此职权非常重要。局长一席,照例为留学生担任。这个单位很容易与各部院发生矛盾,因此便有做事圆滑的人仿照前清宪政编查馆的旧法,遇事择其无关紧要者驳回或更改一二条,其余的全部通过。这个方法一实行,局内事务少了许多,职员们在班上无事可干,日日闲坐聊天。


国务院铨叙局。如同清代的吏部,所司皆依例行事,惟独在审查文官资格时可做些手脚。前些年有个亏空公款被查缉的小吏,有机会到别省做官,竟请补任县知事,铨叙局中也并无一人纠正。有人就此事批评他们,他们的回答是:“亏款被查的案件的内务属财政两部,本局不知。”但实际上是因局内的参事中有该人的亲戚,代其遮掩。又如发放抚恤金,虽不敢在数目多少上变易,但在发放时间上却可随意。若有急等钱用的人想求他们快些发放,非得托人情送礼物不可。至于核对履历、验看凭照等公务,他们往往只是草率行事。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前清吏部对于各省的升迁调补是准一半驳一半,而如今之铨叙是有准无驳,核对履历、验看凭照不过是多此一举,又何必怪我们草率行事呢?”


印铸局在国务院四局中,银钱经手的事情最多。制造公文用纸,刊行公报、法令、职员录,铸造勋章、徽章、印信等,皆归其职掌。所以在行政责任上虽较法制等局轻,但与总理却最接近。若还占有其他势力的人,常愿在此为官。政府公报的篇幅虽少,但其纸张印刷费用却比市场上贵许多倍。某人任技正时,说他所经手督造的勋章、徽章多至万余枚,费用不够,只好偷工减料。此话被袁世凯听到后,特意把该人所督造的勋章取入公府比验。某位四川将军得到的一枚勋章,内中所嵌珠宝较其他人所佩的体积大,也更精致,这是由于他事先托人并送了礼。铸印在清代是由礼部职掌的。因铸资不能中饱私囊,所以有的印铸出的印大小一致,轻重也一样。今天就不同了,因此不仅铸工不好,笔法更是十分恶劣。


国务院的统计局。只是依样画葫芦,权利也很微薄。某甲任局长时,准备用统计统一事项及统计会计事项来控制各官署,于是对送来核对的表册多有驳回。内务、财务、交通三部对他不满,便将其苛求之事告诉了秘书长。不久,某甲便被调往别处。此后,统计局职员时常互相告诫:“不要再多事了。”


(三)外交部


外部交内分一厅三司,外则有各省交涉公署及驻外公使、领事官等。由于当时国势危弱,不仅外侮要仰赖友邦之扶持,就是内讧也要求外国排难解纷。外国势力日益膨胀,任外交部总长者,必与元首和总理同心同德,方可成事。外交部的尊贵丰腴并不在财政、交通部之下,但如职位在总长、次长、司长及参事以下者,收入便不能与交通部的官员相比了。


外交部总务厅分文书、统计、会计、庶务和出纳五科,电报与图书二处。内中庶务与会计两科掌管本部官产官物,度支经费并直辖各官署的会计。他们所司经费每年有数百万,其阔绰也为全外交部之冠。庶务员每日往来于各大饭店之间,他们的私居也很豪华,所用烟、酒均为高档上品,大有欧洲贵族之风。


通商司可以干预关税、外债等事项,收入也很丰厚。


交际司的礼仪、接待两科,主管招待外宾。但每逢国庆及各种大典时,各种开支均由庶务、会计管理,交际司不得过问,因此,两方面经常发生冲突。过去曾发生过一件为争一条白绉绸则彼此大斗的真实笑话,说的是每次宴会时,餐台上要放一条新白绉绸,以便摆放花瓶、果盘等物。宴会结束后,这条白绉绸便为庶务员所有了。有一次,接待科的一个职员想拿走这条白绉绸,庶务员却对他说没有先例。使参会的外国商人传为笑谈。交际司还有个勋章科,专管核准本国官员收受外国勋章及驻在本国之各国官吏侨民请求授勋事项。其职司之简单为各部所无。有一个犹太富商,非常想得到中国政府奖励的勋章,便以帮助工作为由,让外省官吏为他请奖。在外交部核复时,当时的勋章科科长不禁为之狂喜,以为这个犹太富商马上就会送来大笔金钱。不料等了许久也没等到,于是他又几次托人找那个商人,暗示要他送钱。但几次辗转往复之后,那商人仅送来三百元酬金,使科长大失所望,一直颓丧了几个月。


外交部的政务司专门处理政治交涉,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而界务裁判、诉讼交犯等事及在外的本国人关于民刑法律的事项,又没有国际法可循,所以被某君称之为“怄气司”。但各省交涉公署行政事务的准否,大半都操之于政务司,因此从天津到琼州的四十三个公署,全都服从于政务司的命令。


(四)内务部


内务部兼有前清的吏、户、工、民四部之权,事务的繁杂为各部之冠。内务部除总务厅外,还有民治、职方、警政、土木、礼俗、卫生等司。每司分设四至五科,主事多至九十人。在朱启钤任总长时,很重视市政、土木司,司官无一不是他的亲戚朋友。前清时,京师木商没有不结交内务府官吏的,今天则全部结交土木司的官员。虽然发包工程也要投标、立合同,竣工后也要派员验收,但却常有索价最低的投标者被弃用的事情。若被查问,便说是经过调查,其人不可相信。每一工程出,各大木商都会预先得到信息,投标不过是敷衍门面而已。土木司收取的回扣有九、九点五之分,另外还要收取验收费,征用土地时的弊端就更多了。所以土木司有内务部中的权力是最大的。内务部所管经费为总务厅职掌,因此土木司必须与会计科合手才行,否则到核发工费时必然会产生矛盾。各省任用县长等官,本为内务部的职司,后渐为各省长掌握了实权,只是到了正式任命时由内务部呈请。与部里总、次长有关系的人,定会派个好差事;与参事、司长等有关系者,也会有个实缺。这是内务部独有的权力,是其他部所不能比的。


民治司主管地方行政及经济事项,也管理地方自治团体及其他公共团体的行政及经济事项。该司管理的内容虽多,但其权力却都被省公署分去了,只有办理选举事与各政党有关联,还可以活动活动。


职方司主管收放官地,但实际上中央并无什么权力,只好听任各省官吏所为。一些资力较大的垦荒公司,则皆与内务部相通,职方司的官员依赖于他们,才可对地方官加以抵制。


能够与土木司相匹敌,且势力更大者,是内务部中的警政司。全国的警察均归其管辖。近些年各商埠及省会城市的警察厅长收入十分丰厚,甚至可同税关监督相比,显然是不应该的,但内务部却根本不去查核,这里的原因是可想而知的。稽查著作的出版,也是警政司职责所在,但却被他们视为无关紧要。近来淫秽出版物触目皆是,教育部尚能通令禁止学生购阅,内务部却从不过问这些事。有个在内务部任职的四川人说,民治司管救灾拯济及习艺感化所等,这些大体为贫民所设,可称之为“乞丐头”;警政司主管警察,受各省厅长的承迎趋奉,而各省厅长又受烟、赌等项的供养,可名之为“流氓头”。


近年来新药畅行,大都为不中不西的假货。稍有些效用的药品,无不加入吗啡。但只要呈请化验,卫生司一律发放凭照。有人说这就是生财的一条道。北京的地方医院也归内务部所辖,经费由卫生司统管,每次办理防疫,司中人都忙碌异常,但却面有喜色。自然是因为其中必大有钱赚。联想到前清时东三省、京津等地办理防疫,用钱二百万,官吏还都大获褒奖。以今例昔,足以说明趋利而忘义乃是古往今来的通患。


(五)财政部


财政部,始同前清的户部。其所辖除总务厅外,还有赋脱、会计、泉币、公债、库藏五司。财政部的总长被称为内阁的台柱,居此席者,必须具备一些外交手腕,可以主议借外债,又可以得到军人的欢心,其收入之丰,要超过前清时户部尚书的十倍。但他们有些时候要代总统或总理填补亏空。财政部的二个次长,比其他部的次长更具实权,这是因为总长并不都懂得外交,还要依赖次长中有一人能与洋商或外国公使接近。


财政部的总务厅分为四科七课。机要科可以参与借款,司会科掌管着本部经费,以上两科的官员都由总长的亲信来担任。财政部直辖的官署是最多的,这些官署的会计皆归总务厅稽核,要想让自己打上的报告不被驳斥,必先买通财政部的官员。电务和录两科,事繁而权微,这两科的职员被人们视之为“可怜虫”。


赋税司掌管征赋及土地清册。会计司掌管预算、决算及支付等事项。泉币司掌管货币、纸币及监督银行。这几个司的职责是十分繁重的。但是,赋税司与征收的官吏,除日常的监督外,其余事项均由各省财政厅兼管。因此,外省官员尽可以中饱私囊,赋税司官员却不能分得一丝一毫。会计司的职权范围,容易与审计院发生冲突。因此司中官吏都与审计院第一厅的官员结为好友。过去,司法部与财政部的人员常发生矛盾,因此,财政部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故意将司法经费漏载若干条,以此为报复,这都是会计司的职员所为。泉币司管理造币厂及各银行,权力是很大的。中国银行为国家银行性质,与本部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交通、殖边、劝业三银行也在直接监督之列。其他如山西晋胜银行、东三省官银号等二十五家银行,也由财政部派出监理来监督。某人任泉币司司长时,他的两个弟弟和一子一婿皆在银行做事,他的一个表弟则在天津造币厂任职。到整理币制、调查金融时,不过是译书抄报,应付差事而已。


财政部公债司,事务极简便,而个人收入却很丰厚,被人称之为“福地”。民国开国以来,国家发行公债不过五次,民间很少有购票者。利息八厘的公债,原准备抵押外款,后为诸要人所分,国家实收尚不及四成。还有许多债券流入外国人之手。这些债券皆由公债司经手,因此司中职员皆有若干债券在手中。发行短期债券的弊病就更多了。京师竹枝词曰:“纸券初颁押品贱,酒楼高宴债精多。”其所指即此也。


库藏司掌管收纳支发,且有管理政府各种基金及监督出纳官吏的权力,事繁任重,被人们称之为“当家官”。但有时他们的痛苦也比其他司更多。民国四年以后,军费日增,中央政府的收入却只有盐税余款,自然是杯水车薪,不够支撑。主管官员每到月终或年节时,必要预先向银行借款,那时,库藏司几乎被人踏破门坎,但事过以后,门庭就冷落了。一年之内,库藏司必有几十天的忙碌,其余时间,便只是照式登记表册,作刻板文章而已。某人在库藏司任佥事时曾说,打听借款成否,乃司员惟一天职。若有一宗外债到手,必先尽强有力者提用,然后便用来敷衍各部署行政经费。这个时候,有请托发先发的,有求免核减的,也有请求结清历年积欠的。尽管是无权的司官家中,到此时也是门庭若市。


(六)陆军部


民国成立,军焰熏天,陆军部有管理全国陆军军政之权,应该有无上之权力,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其权力连内务部都比不上,更不用说与财政、交通两部相比了。这是因为军权都掌握在督军手里,根本不服陆军部的节制。当年的吴佩孚不过是一个师长,总统对他都没有什么办法,其他的便可想而知了。


陆军部除总务厅外,分军衡、军务、军械、军学、军需、军医、军法、军牧八个司,没有佥事、主事等职,代之以科长、科员、副官、法官等官衔。在总务厅当副官的人,必是总理的亲信,任秘书、参事者也如是。陆军部军官的升迁任用等事项,皆归总务厅职掌。因此该厅的势力是很大的。


军衡、军需、军务三司,所管的事都是很繁重的。但军衡司所掌管的都是例行公事,而军务司所掌管的则是编制训练及要塞运输等事项,因此,军务司官员只有学堂出身的人才能担任。军务司的科长、科员,不是总长的门生,便是次长的门生,其他人均不能入该司。军需司直接管辖各部队的军需官,服装、军粮等也都归其经理、检查、制造及购买,该司的收入自然比其他司更丰厚。


军医、军牧两司,所管事十分简单。军牧司每逢直辖各部队买马时,还有一些起色,军医司则只是填写一些统计调查表而已。几年前,有个天津人任军医司司长,准备大考各省各部队的军医、兽医。消息传出后,医官们大为恐慌,后来不知他们采取了什么办法,大考之事竟然中止了。


军学司管辖军事学校,并负责审定教科书。民国以来,军事学校减少,该司的事情也就不多了。但京师附近的各陆军学校校长,如果不能讨军学司的欢心,那么办起事来就会十分困难。青年蒋方震便因此而自杀,致使全体军校学生对军学司司长提出指控。


军法司本是掌管高等军法会审的,但军人没有一个服从中央裁判的,使军法司很难办事,甚至导致各督军、护军、镇守等署的军法科也无所事事。幸亏还有些犯抢劫、奸窃等案的匪徒划归军法司处理,因此每月尚能办上一两件事情。


陆军部的直辖机关有卫生材料厂,隶属于军医司;有呢革厂、制革厂、被服厂,皆隶属于军需司。但大宗服装仍由各军衣庄分别承包制作。经营军衣庄的多为天津人,平日向军人奉承买好,请他们喝酒吃饭、借钱给他们或代他们采购物品、送礼等,以便有事时可得到大宗的买卖。这些人对军需司的官员更是大献殷勤。某司长孩子结婚,一分钱都没有花,全是一个军衣庄老板为其操办的。


陆军部直辖学校有陆军第一预备学校、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军需学校、兽医学校、宪兵学校等。这些学校的经费比其他专门学校的经费要增加五倍,教职员的工资待遇也极好。学校中的许多人都与军学司时官员有密切关系。


陆军部直辖兵工厂,自北京军宝库下,有保定、三家店、上海、德州、汉阳、成都、广州等七处,全部是大厂,均隶属于军械司。该司有筹划检查军用枪炮弹药的权力,各省各部队向外国购入枪械,必经该司核准给照,通知海关方可放入。该司本来很有实力,但因向日本借款购买枪械之事发生,日本人将其无用的枪械全都卖给了我国。军械司中官员俯首听命,检查权也全部丧失。有人说这次借款,该司的人全部都得了回扣。是否如此?尚不得详,但是军械司中的官员全都非常阔气,八大胡同中的妓院之内,扑克、麻将的赌博场上,常见到该司的人。工资收入是不足以供他们这样挥霍的,难道他们的钱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


(七)海军部


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简直无海军可言。今天的第一、第二舰队和练司舰队加在一起,其排水量还比不上外国的几艘军舰。但海军部却有四个参事、四个秘书、六个司长、五十个科长、上百个科员、十个副官、八个视察,技正技士等尚不在此列。这些官员日日安闲,无所事事,但收入却比陆军部官员还优厚。军械、军需两司的职员更是不得了,看其他部的总长如兄弟伙一般。海军部可以更名为福建会馆,因为它几乎成了福建人的私产。程玉堂以广东人任总长,指挥总不能如意。刘冠雄就不同了。袁世凯称帝时,刘冠雄被封为公,所以他在北京被称为“公爷”。这位公爷在前清时并无名气,自从得到袁世凯的宠信,二次革命时南下犒劳海军,从此便坐拥巨资。每发生一次内讧,海军总有生财之法。陆军的钱,是勒饷掠民挨骂费力得来,而海军呢,时而拥卫中央,时而护法保民,只费一纸通电,立可获得重金,得钱十分容易。在外的舰队司令尚且如此,海军部更可想而知。今日的刘“公爷”,已在中国富人前十名之列了。


军械司辖舰政、兵器、机器三科,造船、购武器皆归其管理。当科长的人都是总长的心腹。海军部完全靠同乡情谊结合而成,凡事不拘仪式,职员出入总、次长的家门,如同家人子弟一样。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