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骑士传奇:黎明前的黑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骑士传奇:黎明前的黑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9-01-01
书籍编号:30009838
ISBN:978780762732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0214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版权信息
书名: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骑士传奇:黎明前的黑暗
编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9-01-01
ISBN:978780762732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FOREWORD 前言
当古罗马的辉煌渐渐远去,匈奴人的脚步日益逼近,他们越过了莱茵河,在多瑙河岸唱起了胜利的欢歌,他们还带来了整个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在这片古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起了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国家,谱写着西欧历史的新篇章。
西罗马帝国灭亡了,封建制度占了上风,克洛维建立了墨洛温王朝,查士丁尼大帝辉煌了拜占廷帝国,查理大帝称霸欧洲,基辅罗斯逐渐崛起……然而,也是这一时期,整个欧洲的科技和文化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因此,这一时期被后来的学者们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当我们回顾欧洲这段斑斓多姿的历史时就会发现,在其灿烂辉煌的背后同样有着无数次的征服与奴役、蚕食与扩张、战争与杀戮、独裁与压迫。从地中海到北冰洋,从英伦三岛到西伯利亚,有无数个新生的帝国建立,又有无数个没落的帝国消亡,上帝之鞭不停挥舞,千百万骑士擦亮自己的盔甲,磨利手中的刀剑,在教士的祈祷声中排成方阵纵横拼杀。罗马、耶路撒冷、基辅、君士坦丁堡……一座座城市在马蹄和车轮下颤抖,鲜血与生命被权力和金钱踏在脚下。教权与皇权,最终变成了长矛与弯刀的对话。这是欧洲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路。
同时,这也是崇尚骑士的一个时代。在欧洲古代文化传奇小说中,骑士作为最低一级的贵族封号,往往成为勇士的代称,秉承怜悯、荣誉、牺牲、英勇、诚实等美德,保护善良无知的农民,以效忠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这些多半掺杂着人们浪漫的遐想。实际上,作为带有强烈军事性质的严密组织,骑士团曾经在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历史。
让我们一同翻开手中这本书,沿着漫长的历史河畔,走入一个骑士与传奇并存的时代,去回望这片美丽的大陆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一起踏上探索与发现之旅。
日耳曼人大迁徙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民族大变动,它发轫于匈奴西迁,在匈奴不断的打击下,整个日耳曼众多种族被迫进行整体性大迁徙,并强力进入罗马帝国。欧洲社会出现了大变动,首先从地理版图的变动开始,接着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现代欧洲的一切都与这次民族大变动有关,它的影响既深刻又深远。
时间
●公元4世纪~6世纪
人物
●巴兰姆伯尔
●亚拉里克
匈奴西迁
匈奴是发祥于中国北方蒙古高原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夏称“熏育”,商称“鬼方”,西周称“猃狁”,春秋称“戎”、“狄”,至秦汉始有“匈奴”之称。公元前209年冒顿杀父自立为“撑犁孤涂单于”(匈奴称天为“撑犁”,称儿子为“孤涂”。“撑犁孤涂”即天子之意,匈奴语大为“单”,王为“于”,“单于”即大王),自此,匈奴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王国,完成了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匈奴为掠夺人口和财富,四处攻略,一直为中原之大患。秦筑长城以御之,汉高祖刘邦反击匈奴,在白登山被困七日,无可奈何,转而和亲。至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边患暂解。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部归附汉朝,北部继续与汉为敌。东汉明帝时,窦宪、耿秉率军大破北匈奴,单于率部向西逃窜,开始了“匈奴西迁”的漫长的历史征程。
公元91年~160年,北匈奴向西逃至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的乌孙,“专制西域,入寇河西”,但遭到东汉军的一再打击。这一时期中国北方鲜卑族已经崛起,公元2世纪鲜卑檀石槐“尽据匈奴故地”,这样,在鲜卑的严重威胁下,北匈奴只有把掠夺的矛头再次转向西方。
160年~290年,北匈奴侵入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地区。290年~374年,匈奴人继续西行,于顿河以东,黑海以北,侵入阿兰。374年,在匈奴王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匈奴人越过顿河,侵入东哥特人领地。由此触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
日尔曼种族追踪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居住着所谓的“蛮族”部落。其中对罗马影响较大的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多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逐渐向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移民,其居住的范围大致为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西起莱茵河,东到俄罗斯平原这一辽阔的地区。
罗马和蛮族的交往历史悠久,在公元前1世纪时,恺撒就曾率大军远征高卢,他的名著《高卢战记》记述了当时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为氏族公社制,还未完全定居,主要的生产类型为畜牧业,农业并不占重要地位。
过了150年,到公元1世纪末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所写的《日耳曼尼亚志》时,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部分日耳曼人已经成为农业居民,开始定居生活,如在莱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相反,分布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仍以畜牧业为主。根据塔西佗等人的记载,这时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组成了许多部落联盟,如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等,已有军事贵族及亲兵。之所以被称为军事民主制,就是因为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氏族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用流血的方式获得财富要比流汗的方式更高尚。为了掠夺土地和财富,日耳曼人经常袭击罗马的北方行省,使罗马帝国陷于困境。因此,罗马和蛮族之间的矛盾很尖锐。
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交往史上,罗马人长期采取攻势,用武力进行征服,但并不是每次都获得胜利。自图拉真帝王以后,罗马帝国已无力向外扩张,只能对日耳曼人采取守势,也就是沿着帝国边界莱茵河和多瑙河修建城塞边墙,史称“图拉真边墙”。而到了公元2~3世纪,为了弥补帝国兵源的不足,罗马又允许一些日耳曼人部落在帝国境内定居,充当雇佣兵。这样,到公元4世纪时日耳曼人竟然成为罗马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由来已久,公元前2世纪基姆伯尔和特乌托涅斯人为了寻求土地,曾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故土,但被打退。到300年后的马尔库斯·奥利略时期,日耳曼部落再次入侵,已是强弩之末的罗马帝国只好允许一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多瑙河以南的帝国版图中。
大迁徒历程
影响欧洲历史的日耳曼人的大迁徙运动,是从公元4世纪后半期开始的。374年,匈奴大同盟数十万人在军事领袖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向西突进,东哥特国王亥尔曼利克年老力衰,初战失利。他不忍目睹国破家亡,旋即自杀。东哥特为匈奴所征服,一部分人继续西奔,来到西哥特人那里。西哥特的国王阿山那里克听闻匈奴来袭,忙在德涅斯特河畔严阵以待。不料匈奴人不正面进攻,却乘着月夜,从上游偷渡过河,猛袭其后方,西哥特人大败,纷纷逃窜,退往多瑙河北岸,请求渡河到罗马帝国,并表示愿意为罗马边防军提供兵员。罗马皇帝瓦伦斯无奈,只好同意,以西哥特人为罗马人守边疆、罗马为其提供给养为条件,允许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376年春,浩浩荡荡的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由此开始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西哥特人376年渡河东至帝国的麦西亚(今保加利亚)行省,为罗马戍守边防,但罗马政府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供应粮食的承诺,反而勒索捐税,甚至还出现了拐卖哥特人为奴的现象,这就引起了西哥特人的强烈反抗。378年,西哥特人在弗利提恩的率领下,同罗马皇帝瓦伦斯大战于阿德里亚堡附近,结果罗马军队全军覆没,皇帝瓦伦斯阵亡,罗马帝国受到沉重打击。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大大地削弱了帝国抵抗日耳曼人的力量。
406年,面对西哥特人的猛烈进攻,罗马人兵力空虚,捉襟见肘,无奈只能从重要的莱茵河防线调回部队,但不料汪达尔人等其他日耳曼部落又借机突破莱茵河防线,进入高卢。为了确保罗马的中心地带,407年,西罗马又撤军不列颠,这样又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提供了绝好时机。410年,西哥特人在其精明首领亚拉里克的率领下,攻破“永恒之城”——罗马,然后以土鲁斯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的第一个日耳曼王国,西哥特人在高卢和西班牙定居下来。
同时,在匈奴连续大规模的进攻下,其他日耳曼民族为了躲避匈奴的兵锋,也步西哥特人后尘,纷纷踏上民族大迁徙的征途,涌入罗马帝国,在此自建王国。406年,汪达尔、苏维汇人在匈奴的威胁下,被迫西移。他们横扫高卢及西班牙,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以古代迦太基为中心建立汪达尔王国,随后开始向海上推进,先后占领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进一步削弱了帝国已衰退的商业,而且还于439年攻陷北部的迦太基,建立了汪达尔王国(439~534),455年还侵入罗马。汪达尔王国后来被拜占廷所灭。
457年,匈奴人在其首领——号称“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的率领下,以匈牙利为基地大举挺进西方,兵临罗马城下,经过教皇利奥一世的苦力周旋,匈奴人在获得财帛之后即撤出意大利。
457年,勃艮第人占领了高卢东南部的罗讷河流域,建立了勃艮第王国。公元5世纪中期,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匈奴的压力下,渡海来到不列颠,开始了盎格鲁撒克逊在不列颠的统治。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经成为日耳曼人横行肆虐的天下,日耳曼人出入其中如入无人之境,在这一背景下,476年罗马军队的日耳曼将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自封为王。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西罗马灭亡几年以后,东哥特人在狄奥多里克的率领下进军意大利,打败奥多亚克,在意大利以拉韦纳为首都,建立了东哥特王国(489~555)。后来被拜占廷吞并。
420年,是对欧洲中世纪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法兰克人迁徙的开端。早在东哥特人统治意大利之时,法兰克人通过蚕食的方法,占领了高卢的大部分。481年,克洛维(466~511)以苏瓦松为首都,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481~751),后来被加洛林王朝代替。
伦巴第人于572年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一带建立了伦巴第王国,首都为帕维亚。伦巴第王国的建立,降下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帷幕。此后,他们都在已占据的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定居下来,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
影响深远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是欧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这一事件欧洲人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其一,匈奴人为何在几百年间不断西迁,并最终酿成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这一结局?有些人企图用“外力的影响”来解释,好像匈奴每西迁一步都是由于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压力的结果。有些人甚至认为是中国打击匈奴从而将祸水西引,这就是所谓的“黄祸”论。
的确,强大的汉族曾给匈奴以打击,挡住匈奴向东、向南发展,匈奴就只能转向西方,去中亚一带以劫掠为生。但匈奴自锡尔河流域西迁里海、顿河一带,又渡顿河进入多瑙河地区,却并无何种民族从后给以压力,这又作何解释呢?其实匈奴西迁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匈奴奴隶主贵族利用牧民流动特点,伙同部众,无休止地向外发动战争,掠夺奴隶和财富,这一点才是匈奴西迁的社会根源。匈奴劫掠,东西史家多有记载,如西方历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说,匈奴人“内心中燃烧着毫无人性的抢劫别人的欲望,对邻近的部族大肆烧杀,一直攻打到阿兰”。玛西里那斯还说匈奴人追击西哥特人,大肆抢劫,后来“因为掠夺的东西过多,以致阻碍了他们的行动”,所以,讲匈奴西迁还应从它本身寻找原因才对。
其二,对欧洲社会所出现的重大的社会变动只是从蛮族大迁徙中加以解释,忽视从罗马帝国内部来寻找原因。从历史上看,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民族大迁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民族大迁徙,实际上是指世界性的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农耕世界的大冲击。如果放眼看世界的话,亚欧大陆从兴安岭到喀尔巴阡山,偏南划一弧,就自然形成南北两大世界,北方为游牧世界,南方为农耕世界。这两大世界长期存在着比较尖锐的冲突,这一时期蛮族对罗马的冲击其实只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公元4世纪~公元6世纪)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中国正值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时期在中国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封建史家所说的“五胡乱华”。显然,当欧洲的罗马帝国正在遭受日耳曼民族迁徙所带来的蹂躏时,在这一时期的中国也受到“蛮族”的入侵,但结果却大不一样,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一直没有断绝,并且继续发展。
当然,日耳曼各族的大迁徙,以及它们在西罗马帝国的境内建立了众多的王国,对欧洲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首先,日耳曼各族的大迁徙,以及他们在迁徙过程中的攻击、掠夺和破坏的最终对象是腐朽没落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虽已腐朽不堪,但它仍在垂死挣扎,并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只有借外力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蛮族的入侵正好在客观上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其次,“蛮族大迁徙”打破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现代欧洲各民族的地理分布基本形成于此次社会大变动。
此外,日耳曼各族的大迁徙也促进了欧洲古典奴隶制的瓦解和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日耳曼征服西罗马后,西欧的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公元6~7世纪的西欧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个“黑暗”时期,这一时期西欧在政治上是日耳曼诸王国并立、攻伐不断,与曾经政治强大统一、经济富裕的罗马帝国相比较,简直有天壤之别。文化领域的表现是日耳曼的众多国王控制了西欧国家的世俗政权,但是处于精神文化生活中心地位的基督教会仍然掌握着垄断权。这就形成了西欧独特的、政教分立的二元化结构,它有助于推动西欧文明的发展。
其三,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罗马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家内奴隶制相结合,在奴隶制所奠定的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萌发了封建制。国王、军事贵族、亲兵成为大土地所有者,而日耳曼自由民纷纷破产,和以前的奴隶、隶农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农民阶级。结果,在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的相互影响下,西欧社会逐步由古典奴隶制过渡到了封建制。
恐怖的“上帝之鞭”——匈奴大帝阿提拉
匈奴人从亚洲的蒙古高原历经300年、逾万里西迁到欧洲,不但揭开了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序幕,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它的皇帝阿提拉更是发动了多次对西罗马帝国的大规模进攻,猛烈地打击了摇摇欲坠的西罗马帝国,给罗马和欧洲的历史留下了惨痛的记忆,阿提拉也因此被称为恐怖的“上帝之鞭”。阿提拉的掠夺和破坏,在欧洲的社会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时间
●约406年~453年
人物
●阿提拉
“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人驱赶走了哥特人后,占据了辽阔的南俄罗斯草原,这一时期大规模的进攻暂时停止了,匈奴人努力巩固统治,人口迅速增加。从400年起,乌尔丁领导匈奴人开始了攻城略地的征程,占领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引起日耳曼族的进一步迁徙。
公元5世纪20年代,匈奴进入阿提拉王朝统治时期,日益强盛壮大的匈奴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严重威胁,阿提拉帝国的威名开始响彻欧洲。其实,阿提拉帝国的建立者并非阿提拉,而是阿提拉的叔父奥克塔尔。433年,27岁的阿提拉(406~453)和他的兄长布来达从叔父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但在436年,布来达突然暴死,阿提拉便独自君临帝国。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是阿提拉谋害了布来达,但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将怀疑的目光转向阿提拉,认为很可能是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他的胞兄。不过,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仍然是匈奴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
阿提拉的统治造就了匈奴帝国最辉煌的一页,然而,却也是匈奴历史的最后一页。据约尔丹尼斯记载,阿提拉身材矮小,胸宽头大,皮肤黝黑,鼻子扁平,双目炯炯有神。他精神抖擞,酷爱战争,特别善于谋划,是一位将狡诈与勇猛集于一身的君王。如果将阿提拉和他的前辈们相比的话,阿提拉更加野心勃勃,更富于侵略性和掠夺性。他在匈奴帝国在位20年,率领剽悍的匈奴铁骑,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使日耳曼人闻风丧胆,使东西罗马人为之蒙羞不堪,他具有令西方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的攻击力量,以至于被称为“上帝之鞭”。所以,匈奴帝国虽然并不是阿提拉所建,但由于阿提拉的赫赫威名,人们还是习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个建立在欧洲的匈奴帝国。当然,阿提拉帝国是一个奴隶制的军事帝国。匈奴贵族捕捉战俘为奴,用于服役和生产劳动,也把俘虏卖给罗马奴隶贩子。
到了445年时,阿提拉已通过各种手段,对内剪除了王位权力的竞争对手,巩固了他在匈奴帝国的强力统治;对外迫使东西罗马向其纳贡,以求免遭蹂躏。这时,阿提拉帝国的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茵河,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鼎盛。
但这一切并没有使阿提拉心满意足,贪得无厌是所有掠夺者共有的特性。他还在构思一个更宏大的开疆拓土的计划,对于阿提拉来说,近邻东罗马因多次受到匈奴人的劫掠,被迫交纳巨款以苟且偷安,早已叫苦连天,不堪重负,而要掠夺更多的财富和土地,只有转向西罗马了。当时,西罗马帝国境内群雄四起,战乱频繁,经过与各日耳曼蛮族的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战争,西罗马边防松弛,军力大为减弱;而各日耳曼蛮族的势力却在纷纷崛起,分疆裂土,自立为王。在这种无休止的权力地盘的激烈角逐中,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的各派势力都极尽合纵连横之能事,谋图拉拢匈奴人以制服对方,在这场权谋游戏中,阿提拉则将计就计,利用西方错综复杂的矛盾纵横捭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匈奴帝国的君主阿提拉已经扬起了握在手中的“上帝之鞭”。
特鲁瓦大战
450年,阿提拉开始向西罗马进攻,从而把匈奴帝国的征服事业推向了高潮。
狡猾的阿提拉为这次战争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派使者去西罗马,说皇帝瓦连提尼安努斯三世的妹妹荷诺莉亚公主曾赠送阿提拉订婚戒指,现在已到完婚时节,并要求将西罗马的一半领土作嫁妆。这一理由听起来挺荒唐的,据说是这样的: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莉亚与她的宫廷侍卫有私情,违反了皇室的规矩,受到皇室的惩罚,宫廷侍卫被处死,荷诺莉亚也被押送到君士坦丁堡囚禁起来。不知是出于恶作剧还是报复心理,荷诺莉亚竟然派人给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送了一封信,称若能解救自己,就嫁与他为妻。同时她也给阿提拉送了一枚戒指和一个口信,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实,阿提拉有王后,并有一群妃子,实在无意于荷诺莉亚,他只不过是和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一样,只是要找出兵罗马的借口而已。阿提拉的用心,西罗马皇帝自然心知肚明,便也寻找理由加以拒绝,说:“她早已和别人订婚,并且按照罗马法律,女子无继承遗产之权。”阿提拉听说要求遭到拒绝后,立即召集匈奴战士,并从哥特人、吉皮底人、勃艮第人、河滨法兰克人以及阿兰人各臣服部落中征调人马,组成大军,号称50万,滚滚铁骑,卷起阵阵尘浪,渡莱茵河,进入高卢,劫掠城池,势如破竹,最后围攻重镇奥尔良城。
阿提拉为了麻痹西罗马,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方针,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所以故意扬言这次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讨伐西哥特人,而无意侵犯西罗马。但罗马听到匈奴进攻的消息后,出于对匈奴人禀性的深刻认识和对唇亡齿寒的深切感知,忙派大将阿提乌斯联合西哥特人赶往救援,应该说这是西罗马帝国的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也是罗马富有美名的阿提乌斯的杰出才华的展示。阿提拉率领的军队主力是骑兵,善于野战,却不擅长攻城,所以阿提拉虽然围攻奥尔良城,却久不能克。后来闻知罗马大军即将到来,只好撤围向东北迂回,意在直接打击西罗马,因为对于好战的阿提拉来说,空手而归是极羞耻和不能接受的,但没想到,出于对匈奴人的共同恐惧,西哥特人联合罗马援军组成联军,在后跟踪尾随,穷追不舍,阿提拉一时难以脱身。无奈之际,451年6月20日,匈奴大军同西罗马,西哥特联军于巴黎东南的特鲁瓦城(在塞纳河南岸)郊外展开大战,这一战役十分惨烈,据说一日之内,战死者多达15万余人。西哥特损失惨重,国王提奥多里克阵亡,余部也只好含恨撤走。阿提拉也受到重创,感到一时无力战胜西罗马,只好退过莱茵河,返回匈牙利休整,准备来年再战。
罗马城下的传奇
452年,阿提拉又聚集大军进攻意大利,他认为这次战争缺少了蛮族的帮助,西罗马必定攻下。事实上也是如此,阿提拉长驱直入,势不可挡,不久便攻下意大利东北重镇阿奎莱亚,随后直捣罗马。罗马城危在旦夕。
但紧接下来的情形不仅大大地出乎人们意料,而且极富传奇色彩。由于西罗马皇帝瓦连提尼安努斯三世早已迁住拉韦纳,这时的罗马城实际上由教皇管辖。当阿提拉逼近罗马城时,西罗马皇帝惶恐万状,急派教皇利奥一世前去议和。教皇利奥一世舍身出城,在北意大利的米西诺河和波河的汇流处面见了阿提拉。据说,衣着华丽的教皇服饰的利奥一世,仅以上帝的无限仁慈和上帝所赋予的滔滔雄辩才能居然使阿提拉心悦诚服,同意化干戈为玉帛,退出意大利,意大利躲过了一场注定要毁灭的灭顶之灾。这一事件后来在基督教的历史上也就演化成为基督万能并且显灵拯救苍生的一个重要例证。
当然,不能否认利奥一世在劝说阿提拉率兵离开罗马时所起的作用,但绝对不能由此就夸大利奥一世在这一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对阿提拉来讲,利害关系较之于基督的仁慈来讲更为重要和现实。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虽然阿提拉的重兵已经迫近罗马城,罗马城危如累卵,但还有另外一些并未被人们所注意到的可怕情形也正在发生:当时匈奴军内忽然瘟疫流行,死亡累累,人人自危。阿提拉对此十分忧虑,而且整个意大利在450年~451年间又经历了一场饥荒,匈奴大军的粮食供应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更令阿提拉不安的是,东罗马的援军也已及时赶到,阿提拉再战罗马将有可能重蹈特鲁瓦之战的覆辙,得不偿失。正是战机已经丧失的现实促使阿提拉接受罗马和议,索取了大量的财宝后,扬长而去,体面撤军,名利双收。不过,令西罗马人胆战心惊的是,匈奴人撤退时,阿提拉扬言西罗马如不将多情的荷诺莉亚公主送去,他还要进攻意大利,其目的是要为匈奴继续打击罗马埋下伏笔。因此,阿提拉虽然撤军离去,但东西罗马仍处于恐怖之中。
匈奴帝国的坍塌
历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制造悲喜剧。阿提拉回国后,准备继续打击西罗马,但在回国的第二年(453),阿提拉又娶了一少女为妃。据约尔丹尼斯记载,新婚之夜,阿提拉狂欢痛饮,沉醉不醒。第二天早晨侍者入室,见少女垂面哭泣,阿提拉则吐血不止,不久便离开了人世。阿提拉的死因引起了人们的不断猜测,是醉酒致死还是被谋杀?这个问题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一个话题,“谋杀说”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新娘是罗马帝国派来的杀手,她趁着阿提拉酒醉,痛下杀手。这一说法显然缺乏证据,是人们猜测的产物,所以阿提拉的死因又成为匈奴历史之谜。阿提拉死后,匈奴用金、银、铁合铸的棺材埋葬了他,并按照匈奴的习俗,严守墓地的秘密,所有参加埋葬的人员也都被处死了。所以,阿提拉墓地到底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很显然,阿提拉的死对于罗马人来讲是一个喜剧,罗马人可以长长地出一口气了,根据在君士坦丁堡流行的说法,就在他死去的那个夜晚,东罗马皇帝竟然在睡梦中看到阿提拉的弓被折断了。这一说法充分说明,阿提拉这个可怕的蛮族人在罗马皇帝的头脑中占据着多么位。但西罗马的统治者并罗马帝国那样幸运,已经被族的入侵和匈奴的征服折得奄奄一息的西罗马,在20多年后,就被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推翻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不过,阿提拉的死对于匈奴人来讲确实是一出悲剧,匈奴帝国是靠征服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帝国内部缺少社会经济和文化联系,可能长久维持,所以它的就只能是以征服者的胜败为当强悍凶狠、权谋十足的阿提匈奴内部没能产生一个像阿主宰这个大帝国的继承人。为瓜分帝国领地而大战不休造反。454年,吉皮底人与东哥特人联手攻击匈奴人,阿提拉长子爱拉克也在此役中阵亡,匈奴人被迫退至南俄罗斯大草原。同时,阿提拉的另一个儿子率领一小支匈奴人至多瑙河的南面定居下来。盛极一时的阿提拉帝国就这样彻底瓦解了,这一结果远非阿提拉所能料想得到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阿提拉帝国是彻底瓦解了,但任何人都承认阿提拉帝国在西欧历史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匈奴人从亚洲蒙古高原经三百年,逾万里西迁到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阿提拉皇帝发动了多次对西罗马帝国大规模的进攻,其势如狂风骤雨,给即将灭亡的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猛烈一击,它无情的征服、抢劫和杀戮极大地震憾了西罗马人的心灵,使罗马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同时将他称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借用阿提拉来惩罚作恶多端的罗马人。阿提拉的掠夺和破坏,对欧洲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成了西罗马的灭亡和东罗马的衰落,加速了欧洲奴隶制度的瓦解。
克洛维:墨洛温王朝之父
克洛维少年时即被赋予大任,成为萨利克法兰克的首领,他是法兰克王国的奠基人和墨洛温王朝的开创者。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以后建立的众多蛮族王国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王国,今日的世界强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是由这个王国分裂、演变而来的。
时间
●466年~511年
人物
●克洛维
●西吉伯特
自古英雄出少年
466年,克洛维出生于墨洛温家族,他的父亲希尔德里克是当时萨利克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
法兰克人是入侵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3世纪时,他们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滨海而居,称海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