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世界史 > 法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法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法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法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05-01

书籍编号:30009846

ISBN:978780762110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全书内容:

法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 言


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法国便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高贵迷人的光芒。穿越时空的迷雾,聆听岁月齿轮讲述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蛮荒走来,走进神奇瑰丽的高卢大地;从战马嘶吼的杀场中冲出,迈入浪漫的法兰西国度;沿着回旋阶梯而上,抵达“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辉煌的巅峰。


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法国璀璨的文化成为了欧洲大陆风尚的方向标。各国宫廷以使用优雅的法语为荣;来访的使者们为凡尔赛宫的奢华壮丽惊叹不已;贵族和旅人们争相涌入巴黎,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谈吐风流。巴黎,这座令人眩目的不夜城里极尽繁华,销魂醉人。但繁华的背后却酝酿着如熔岩般的激流。思想启蒙运动由此兴起,以巴黎为中心向欧洲大陆扩散,最终爆发了一场推动历史进程的革命,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帷幕。从某种意义而言,法国为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转捩点。


法国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然而,它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其多彩的文化。在欧洲历史长河中,法国如同焰火般绚烂,充满了西方式的传奇色彩。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这片国土上,我们可以品味醉人的葡萄酒、浓香的咖啡和迷人的香水。走在凡尔赛宫中,依稀可见贵妇、名媛摇着折扇穿梭于各种宫廷舞会之间;舞台上一边是莫里哀自编自演的喜剧,另一边是翩翩起舞的芭蕾……


为之赞叹,为之倾倒,法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它在中世纪的黑暗中绽放,在时代之交的动荡中吐露芬芳,在古老和现代文明的交错中暗香幽远,弥久不衰。

走进史前时代



时间


●距今200万年前~约前1500年


人物


●尼安德特人


●克罗马尼翁人





法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夺目,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宰了欧洲文化进程的前进方向。目前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200多万年前,法国大地上已经有人类居住,这些史前居民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史前文化。


早期的法国先民


法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北面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西面和南面分别面临广阔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早在200万年以前,人类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法国大地上的原始先民,是欧洲最早的居民之一。


早期的法国先民结群过着迁徙、游猎的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用木头和石头制造工具。其工具主要是“万能手斧”,此类手斧用燧石打制而成,器身厚,一端尖锐,一端圆钝,可以用于砍砸、切割、挖掘等多种用途,所以称之为“万能”。因为当时人尚未懂得用火,因此只能生吃猎来的食物。


大约在距今10万年前,早期智人开始在法国各地区出现。因其生活遗迹首先发现于今德国境内的尼安德峡谷,所以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他们大多居于洞穴或者岩棚(山岩峭壁的凹部)内,所以又被称为穴居人。尼安德特人的突出特点是身材矮小粗壮,头颅硕大,面部多皱纹,五官突出。他们已经懂得用火,能够用比较清晰的语言交流,会用兽皮制作衣服。其劳动工具也有了较大的改进,有些石器上已经安上了木柄,并能打造简单而粗糙的石刀和梭标。尼安德特人是欧洲最早实行墓葬的古人类。当时的随葬品主要是劳动工具、饰品和动物等。


距今约4万年左右,晚期智人出现了。因其骨骼化石最初发现于法国西南部的克罗马尼翁,因而称为克罗马尼翁人。他们在体质特征方面已与现代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与尼安德特人相比,克罗马尼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较大改进。他们猎取动物时已经有了较大的选择性,不再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这主要得益于劳动工具的改进。当时的劳动工具日趋精细和复杂,甚至出现了绳索、渔网和弓箭。而弓箭的发明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射猎动物以果腹,也可以用来射击敌人以攻防。


alt


除了狩猎、吃饭和繁衍后代以外,克罗马尼翁人竟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成就。保留至今的那些雕刻和绘画是如此的精致而成熟,以致于学术界一度怀疑它们并非出自克罗马尼翁人之手。克罗马尼翁人创造的艺术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雕刻和绘画。


动物和母性神雕像


克罗马尼翁人的雕刻作品初期以动物雕像为主,分为线雕和圆雕两种。雕刻用的材料包括石头、象牙、鹿角,甚至还有烧过的粘土。刻画的对象多为先民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长毛象、驯鹿、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生动有力,令现代的艺术家也为之惊叹。


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具有特色的线雕作品是投枪器和“指挥棒”。投枪器是投枪的辅助用具,可以延长射程和提高命中率,上面通常刻有动物的形象,如鬣狗、野牛等。这些动物多是人们狩猎的对象,人们将其雕刻在投枪器上可能是希望通过巫术作用捕获更多的猎物。“指挥棒”因颇似现代管弦乐队指挥所使用的指挥棒而得名,其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指挥棒一般用鹿角制成,棒身上雕刻动物。有些指挥棒上刻有多个动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卷。其中的杰作是法国洛尔特洞穴出土的一根指挥棒,圆筒形的棒上刻满了图案:三只驯鹿正在缓行,几条鲑鱼在驯鹿的腿间游动。驯鹿悠然自得,鲑鱼活泼穿行,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圆雕类的精品以法国图克·道朵贝尔洞穴出土的泥塑野牛为代表。一雌一雄两头泥塑野牛位于洞内的一个祭台上。在祭台上的旁边,隐约可辨人类杂乱的足迹,并一直延伸到另一侧的洞壁。洞壁上的小龛里安置着一个黏土制成的男性生殖器。学者据此推断,这里可能是举行生殖崇拜仪式的场所。


从大约距今2.5万年前起,出现了人体雕刻。克罗马尼翁人的艺术品多以女性形象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些母性神雕像。这类雕像多以石灰石或泥灰石塑成,少数为象牙、骨头雕塑。雕像基本上是裸体形态,而且做了夸张处理:头部小且尖,五官模糊,乳房高耸丰满,臀部肥硕突起,腹部滚圆凸出,阴部明显,双腿都并拢成尖形。当时的人们直观地发现,肥胖的女人比瘦小的女人更加容易生育后代,养育的孩子也更健康。于是先民把丰乳肥臀同繁衍生育联系起来,加以夸张化并给予膜拜。


岩洞壁画


alt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具震撼力的是克罗马尼翁人的岩洞壁画。这些岩洞壁画的艺术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壁画不是在洞穴高高的顶部,就是在幽深处,说明了先民作画的目的并不是供人观赏,而有可能具有某种巫术或宗教的意义。壁画中的一些动物形象有被尖状物戳划的痕迹,或用矛投射过的小孔。先民认为,通过“画出猎物并击之”这种交感巫术便可以捕获真实的动物。


洞穴壁画的作画手法主要有刻画和彩绘两种,有时这两种手法也会同时使用。作画颜料从矿物中提取加工而成,有红、黄、褐、黑等多种颜色。主要题材是大型哺乳动物,如长毛象、野牛、马、野猪等。画面以写实为主,有时也有抽象图形。先民不仅刻画了动物的静止状态,还利用岩壁的凸凹不平表现出了其逼真的动态形象,可见艺术水平之高超。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拉斯科洞穴不仅是法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壁画洞穴之一。


alt


中石器时代


公元前1万年左右,欧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气温逐渐升高,出现了类似今天的气候。动物群和植被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长毛象、野牛、野马等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动物,逐渐北移,有的甚至绝灭了。人类的狩猎对象由从前的大型动物转向小型森林动物和鸟类。


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也有了相应改进,出现了细石器,即小型削薄的石片,这是中石器时代的标志。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有的地区不明显,例如中国的中原地区;有的地区则较为突出,譬如欧洲。


在法国,中石器文化以阿齐尔文化和塔登努文化为代表。阿齐尔文化约为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间,器物以几何形细石器为主,把三角形、梯形或半月形的石片嵌入骨质和木质柄的凹槽中组成复合工具使用。塔登努文化约存在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其石器类型与阿齐尔文化的相似,但尺寸更为细小,形状更符合几何形。巴黎盆地以北地区,大约自冰川消失后才有人类长期居住,在中石器时代属北欧马格尔莫斯文化范围。当地居民广泛使用木材建屋、制造弓矢,主要经济活动是渔猎。在这个时期,先民首先驯化了狗,牛、羊、猪等动物也随之被驯化,开始有了畜牧业的雏形。


巨石建筑


alt


约从公元前6000年起,法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石器的制作技术从打制转向磨制,农业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先民懂得了种植小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猪,还会制造陶器。这些技能使他们过上了定居农业生活。


公元前1800年,法国进入青铜时代,当地居民学会了开采矿藏,用铜和锡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及饰品。此时,农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重要谋生手段,农作物品种大为增多,耕地逐步扩大。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贫富分化,从墓葬中发现的随葬品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中期,西欧、北欧出现了用巨大石料组成的建筑物,考古学界称之为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是史前时代重要的文化遗迹,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其中以西、北欧沿海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特别是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经过考古鉴定,布列塔尼地区的卡纳克巨石建筑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便已竖起,是世界上最早的巨石建筑。


这些巨石建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立石和列石。立石是独立的整块巨石,尖端插入地中竖立,一般没有经过雕琢加工;列石则是由许多较小石块排列成队,或排列成环状。一般认为立石和列石都是宗教崇拜物。另一类是石棚,大多用作坟墓,有的仅有数块大石竖立,上面横放一块大石板;有的比较复杂,由墓道与墓室相连,墓室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通道由两列并行的直立石块组成。卡纳克巨石建筑分布广泛,类型繁多。据推测,这些巨石建筑的出现应与当时的丧葬风俗及原始宗教密切相关。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批印欧语系的民族从中欧迁到法国,他们与当地居民相融合,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拉斯科洞穴壁画


1940年,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穴壁画被4个法国少年无意中发现。洞里面描绘了无数动物,简直像一个原始美术画廊,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拉斯科洞穴由前洞、后洞和边洞组成,洞穴之间有走廊连接。其中以绘有野牛、马等动物的前洞最为壮观。这些动物画尺幅巨大,线条粗健,飞动奔走的神态鲜明有力,很多是先用粗壮的黑色勾出轮廓,然后在轮廓内填上黑、红、褐色,极具立体感。在这些动物形象中,较常出现的是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马”。这匹马头部较小,身体肥壮,四肢短细,颜色渲染颇似水墨画,因与中国的奔马图甚为相似而得名。


alt

好战的高卢人



时间


●约前7世纪起


人物


●高卢人





高卢人被视为法国人的祖先,他们高大健硕,骁勇善战,曾经与强大的罗马帝国势均力敌。他们不仅是勇猛的战士,还是手艺精湛的工匠、精明的商人。在高卢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和魔幻色彩。




高卢人是凯尔特人的分支之一。从语言上看,他们属于印欧民族,最初的发源地可能在黑海北部沿海地区。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开始向外迁徙,有一支在中欧地区扎下了根,并以此为据点逐步向四方扩展。公元前1500年前后,凯尔特人的某个分支到达了法国,在中央高原及周边地区定居。后来,他们逐渐扩展到塞纳河流域和北方,形成了原始高卢人。原始高卢人与当地居民和陆续到来的新移民相互交往通婚,逐渐融为一体。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高卢人”这一族群宣告形成。


好战的高卢人


高卢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自公元前4世纪起,他们就开始向东南方推进,沿多瑙河谷而下,所到之处大肆劫掠。公元前387年,高卢人兵临罗马城下,整个部队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罗马人心惊胆颤,不战而败。公元前297年,高卢人入侵古希腊,洗劫了神圣的特尔斐神庙,搜刮了大量黄金满载而归。鼎盛时期的高卢人占据着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然而,他们最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家,这与高卢人散漫好斗的民族习性密切相关。


高卢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根据古希腊、古罗马的学者记载,他们身材魁伟高大,面色红润,金发白肤(有时把皮肤染成蓝色),贵族往往蓄长须,以示威猛。据后来征服高卢的恺撒记载,当古罗马人远征高卢时,便因为身材相对矮小而受到高卢人的藐视。


其他民族是为了利益而战,而高卢人却是为了战争而战。当没有人充当他们的对手时,内部便会起纷争,互相残杀。他们争强好胜,战斗力强大,不仅是男人,女人也是如此,以至于一位罗马人这么描述道:“一支军队也无法抵抗一个高卢人,如果他叫上老婆帮忙的话。”


在战斗中,高卢人是最不畏惧死亡的战士。面对如林箭雨,他们不是躲闪而是敞着胸膛朝敌人扑去,只要还有一口气,便不会放弃战斗。即使被长矛射中了胸口,高卢人也依然勇猛向前,有些人甚至会拔出长矛,投向敌人,简直像丧失了理性一样。战斗之后,高卢人还会砍下敌人的头颅,带回家挂在屋顶或者镶嵌在墙上。人头越多,他们就越自豪,因为这说明他们勇敢无敌。这种对战争的狂热,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多次在著作中充满畏惧地提起这些高卢人。


文明的“蛮族”


高卢人虽然被周边的民族称为“蛮族”,但是他们其实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他们最早学会冶铁,制造铁犁、铁铧等农业工具以及剑、矛、弓等兵器。高卢人还是技术精湛的工匠,他们加工青铜、金、银等金属的水平高超,并掌握了镶嵌、镀金和镀银的技术。他们生产的带有装饰图案和雕刻花纹的手镯、别针等饰物广受欢迎。


此外,高卢人致力于发展商业贸易。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城邦向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移民,陆续建立了一些移民城邦,马西利亚(今马赛)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高卢人通过这些城邦与希腊发生了密切的商业联系。他们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贸易网,用铁器、盐、牲畜、皮革制品交换珊瑚、象牙、玻璃、酒、青铜器皿、贵重金属等奢侈品。高卢人对于金银珠宝有出奇的爱好,他们喜欢戴上各式各样的首饰,将自己打扮得光彩夺目。


高卢人的信仰世界


alt


高卢人信仰德鲁伊德教,因其祭司被称为“德鲁伊德”而得名。高卢人很少为神建立神庙,也很少塑造偶像。他们的宗教祭祀仪式很隐秘,地点多在树林里,德鲁伊德身穿白袍,用金镰刀割下槲寄生枝条,并用白色公牛献祭,祈祷丰收或者军事胜利,据说有时也会用人作祭品。


德鲁伊德教是多神教,具有明显的自然崇拜色彩。在他们看来,山川万物皆有灵性。与古希腊等级森严的奥林匹斯神系不一样,高卢人的神灵世界没有严格的谱系,一般都是地方神,没有受到广泛的尊崇。雌马神爱波娜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爱波娜”之名来源于凯尔特语中的“马”,她是整个凯尔特地区崇拜的对象。爱波娜通常与马或者马驹一起出现,被认为是母性的象征。


高卢人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神话传说、幻想故事比比皆是。这些神话传说是如此丰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以至于后来基督教徒情不自禁地记录下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并将之移植到教会传奇中,也成为了无数作家汲取灵感的源泉。

高卢战争



时间


●前1世纪


人物


●恺撒


●阿里奥维斯图斯


●维尔琴盖托里克斯





经过几百年的苦心经营,高卢人在高卢站稳了脚跟,不过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广袤的大地上部落林立,大约分布着60多个部落,虽然都说凯尔特语,但是所操方言不同,体质特征也不尽相同,所以,各部落之间时而联盟时而争斗。




到了公元前1世纪,高卢全境可分为三大部分和族群,即中部的高卢人、北部的比尔其人和西南部的阿基坦尼人,其中占地面积最为广阔、人口最多的是高卢人。高卢人是体质上较纯粹的凯尔特人,比尔其人是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的混合体,阿基坦尼人是凯尔特人与当地的伊比利人通婚混融形成的族群。他们体质特征略有差异,但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


征服高卢


alt


高卢与相邻的罗马帝国时有争端,高卢人时常入侵罗马的边境,曾经挫败过罗马人。或许只是作为借口,或许真的是为了洗去耻辱,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以“雪耻”为口号,野心勃勃地试图侵占高卢。经过几十年时断时续的战争,罗马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占领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那榜高卢行省,控制了高卢部分地区。


不久之后,罗马人恺撒在政坛上崭露头角,逐渐取得了极大的政治声誉,并且与另两位政坛大佬组成三大巨头,共同掌握罗马大权,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作为平民派领袖的恺撒深知如果要与其他两位巨头抗衡,必须获取更大的声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高卢,希望通过扩展版图来赢取政治资本。


恺撒一上任便开始积极备战,恰好高卢人此时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出兵名义。当时在莱茵河一带(今瑞士境内)居住着高卢人的一个部落——海尔维人。海尔维人试图向高卢移民,在迁徙的过程中,触犯了另一部落埃督伊人的利益。于是,埃督伊人向恺撒求助。恺撒自然乐于出兵。公元前58年,在比布拉克特战役中,罗马军团大败海尔维人,把他们赶回了老家。经此一役,迁徙时原有36万人的海尔维人只剩下了11万人,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


埃督伊人的敌对部落塞夸尼人与海尔维人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他们看到埃督伊人和罗马人联合起来,心里不悦,便向日耳曼一个部落的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乞援。阿里奥维斯图斯同意出兵,派出了阵容齐整的部落军,协助塞夸尼人作战。战争伊始,高大威猛的日耳曼人曾经使罗马人战战兢兢,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惨败于军事天才恺撒的手下。


两战皆告捷,恺撒借此在占领区驻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高卢其他地区,这引起了高卢人的普遍不满,尤其是北部的比尔其人。次年,比尔其人首先行动,各邦相互联合,浩浩荡荡组成了反罗马人同盟,向罗马军队进攻,试图把罗马人赶过阿尔卑斯山去。


两军交战激烈,胜负难分。酣战之时,恺撒率领的罗马军团突然后撤。比尔其人以为罗马人心生胆怯,大喜过望,急忙追击,没想到落入了恺撒的陷阱。当他们追至安特河口准备渡河时,预先埋伏在河畔的恺撒精锐部队突然杀出,将比尔其人的大军拦腰截断。比尔其人被杀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随后恺撒挥军直入比尔其人腹地,整个比尔其人部落几乎毁灭殆尽,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恺撒又用武力、讨好承诺、离间等手段,征服笼络了其他高卢部落。到了公元前56年,高卢基本上已经落入了罗马的掌控之中。恺撒在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驻军,采取严密的措施牢牢地监控防范高卢人。


奋起反抗


高卢人不甘忍受罗马人的掠夺和统治,各地区陆续爆发起义。公元前52年,高卢爆发了一场几乎席卷全境的反对罗马占领者的起义,领头者是高卢部落之一阿尔维恩人的首领维尔琴盖托里克斯。他曾经在罗马军队服过役,军事指挥能力颇强,并深知罗马人军事上的弱点。在维尔琴盖托里克斯的领导下,高卢人频频向罗马进攻,多次重创了罗马军团。


alt


高卢人的起义遭到了罗马人的疯狂镇压。经过一番作战对垒之后,起义者被罗马人围困在阿莱西亚堡垒。十几万罗马大军团团包围了阿莱西亚,并构筑了大批工事壁垒。罗马人在堡垒外修筑了两条壕沟,壕沟前的地面上铺设铁倒钩,挖了数不胜数的陷阱,陷阱里面安置着尖木桩。此类防御工事延绵数十千米,被围困的5万高卢人已经没有逃生的希望了。


最后,起义军几乎全为罗马军所歼灭,首领维尔琴盖托里克斯被俘。将维尔琴盖托里克斯囚禁了6年后,趾高气扬的罗马人把他带回了罗马。在凯旋式上,他像动物一样被游行示众,最终被绞死。


阿莱西亚战役的失败宣告了高卢人辉煌历史的终结,之后高卢陆续有零星起义,但是都被轻而易举地镇压了。公元前51年,罗马在高卢建立行省,正式确立对高卢全境的统治。

罗马化的高卢



时间


●前51年~476年


人物


●波斯图姆


●泰特里克





过数年的战争,恺撒以100万高卢人的鲜血为代价,征服了高卢,正式将其归入罗马版图当中,高卢从此进入了罗马化时代。对于高卢人来说,这既是一场灾难也是发展的契机,经过难熬的阵痛之后,高卢跨上了另一段历史进程。




罗马化时代始于公元前51年罗马在高卢建立行省,一直延续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为止。在征服初期,罗马人根据高卢各部落在战争中的不同表现,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有的部落享受很高的待遇,被视为罗马的同盟;一些顽抗到底的部落或被解散,或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还要缴纳巨额赋税。罗马人采用鞭子加糖果的方式统治高卢。他们竭力笼络高卢的贵族阶级,许予他们高官厚禄,却不允许他们拥有实权;他们残酷地镇压陆续起义的高卢人,同时又宣布给予高卢人罗马公民权,以缓和剧烈冲突的民族矛盾。


高卢的罗马化步伐


罗马人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将高卢罗马化,这一点具体表现在城市建筑、文字语言和宗教三个方面。


在高卢人时代,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其实是一些类似山寨城堡的高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位于河流转弯处和陡峭的高地上,以木棚或土坯筑墙,挖有护城河,墙高壕深,并设有哨楼。到了罗马化时期,不少城市以“寨堡”为中心发展起来,并完全按照罗马城市的建筑风格进行规划。此外,在交通要冲地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


罗马化的高卢人城市由石头建造,筑有围墙,城门坚固宏伟,街道笔直整齐,私人住宅和公共建筑井然有序,建筑规模宏大,有广场、市政厅、法院、神庙、竞技场、大浴室等等。这一时期建造的许多城市成为了今日法国的著名城市。


高卢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因为祭司阶层德鲁伊德以宗教的神圣性为由不允许书面记录,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惧怕文化知识的易于获得会削弱他们的权威和特权。出于商业贸易的需要,高卢人曾经用希腊文字记录交易。罗马征服高卢后,拉丁文成为高卢的官方文字,作为“普通话”的拉丁语自然而然也成为高卢的官方语言。为了与罗马统治阶级打交道,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高卢的贵族们争先恐后地学习拉丁文和拉丁语。上行下效,原本只是在上层社会流行的拉丁语,逐渐渗透进底层,很多地区开始双语并用,高卢语日趋式微。到了公元5世纪,基本上已经没有人会说高卢语了。


alt


罗马人在宗教方面也采取了渗透同化政策。征服高卢后,罗马人在高卢广造神庙,将高卢神与罗马神同置一处,宗教崇拜逐渐融合,形成了强大的高卢—罗马宗教。它既保留了德鲁伊德教“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在葬俗等方面的宗教仪式,又吸收了公元2世纪,从东方而来的基督教进入高卢地马政府的严格管制,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时有展,到了公元4世纪,基督教摇身一变,成为也随之接受了基督教,自此,高卢—罗马宗教逐渐消亡。


alt


不屈的高卢人


从公元2世纪晚期起,罗马帝国的内部政权混乱,内战频繁发生,国库空虚,物价上涨。为了转嫁危机,罗马人大幅度提高高卢的赋税,许多农民被迫宣布破产,领取救济,也有很多人为了生存,不惜做起了拦路大盗。而此时,北方民族日耳曼人的入侵加剧了罗马社会的危机。


内忧外患大大激化了罗马帝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许多行省的统帅纷纷拥军自重,展开内战厮杀。公元260年,高卢将军波斯图姆自立为王,建立了独立的“高卢帝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反抗的结束,相反,在无节制的重税、暴政、战乱的压迫下,高卢人已经忍无可忍。公元269年,高卢全境爆发了巴高达运动,“巴高达”在高卢语中的意思为“战士”。起义者一呼百应,许多农民纷纷投身于起义当中,从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运动。大规模的巴高达运动令高卢末代皇帝泰特里克惊恐不安,他迫不得已向罗马皇帝求援。罗马向高卢派兵,镇压了起义,并趁机将高卢重新收回辖下。


起义之火并没有就此熄灭,公元283年,斗争再度爆发,起义军建立了独立政权。但是在罗马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再次惨遭失败。即使屡遭惨败,高卢人仍然是坚强不屈地时刻准备起义,这也是最终促成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时间


●486年


人物


●克洛维


●西格里乌斯





alt


当罗马帝国在高卢的统治走向腐朽之时,北方蛮族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了过来,法兰克人便是其中的一支。年轻力壮的法兰克首领克洛维南征北战,在高卢建立起了伟大的法兰克王国。


蛮族的入侵


罗马帝国于公元2世纪末开始的危机导致了边界线的溃败,在此风雨摇曳之际,帝国再也控制不住蛮族向高卢地区的渗透入侵了。此时,日耳曼人是罗马最大的敌手。


日耳曼人原本居住于北欧,后逐渐向罗马统治区迁徙。在强盛时期,罗马帝国将他们遏制在边境线外。日耳曼人有许多部落,譬如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等等,有些部落分布在高卢东部边境地区,作为罗马的盟友向罗马交纳贡税,提供兵员;有些则敌视罗马,不时进犯。从公元3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加快了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的步伐。到了公元4世纪~公元5世纪,迁徙达到了高峰期。


406年是日耳曼人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冬天,许多日耳曼部落穿过了结冰的莱茵河,进占了高卢地区,其中包括法兰克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和阿拉曼人。衰弱的罗马帝国只能眼睁睁地任其发展。


公元5世纪,高卢已经是日耳曼人的囊中物了,强大的日耳曼部落相继建立了王国。西哥特人霸占了高卢西南部,416年以图卢兹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国;443年,勃艮第人以里昂为都城,建立了勃艮第王国,将高卢东南部纳入统治范围。


法兰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