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世界史 >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美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美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美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美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05-01

书籍编号:30009850

ISBN:978780762109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7767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全书内容: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美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figure_4_49EBDCBD15824772BD1F736FA8C8E136

《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如下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 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 为美国此后二百多年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如果说 《独立宣言》 以法律的形式为美国人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美国人的精神内核则是伴随着其历史发展形成的。


美国人是务实的。 当一批批的英国移民追随 “五月花号” 的脚步远渡重洋来到北美大陆, 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原始的北美大陆上无数的困难和危险, 他们要解决的是如何标明新城镇的边界, 如何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源, 如何对付印第安人的威胁之类的问题。 移民生活使美国人更加讲究实际,使美国人养成了务实的民族精神。


美国人是独立自由的。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国家。华盛顿曾经这样说过: “自由的精神在我们身上这样澎湃地激荡, 是不会屈从于奴役的……我们决意同一个如此不公正的和不近人情的国家摆脱一切联系。 ”经过战火的洗礼,独立自由的精神被深深镌刻在美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


美国人是开拓进取的。西进运动使得大批美国人为了在西部获得土地,纷纷变卖财产, 高喊着 “不发财即破产” 的口号争相涌向西部去开拓新的天地。 这段历史不但使美国西部得以迅速开发,同时也将开拓进取的精神注入美国人的血液。


独立、 自由、 平等、 务实、 开拓这些字眼构成了美国精神的内核, 也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性格。



figure_7_C2BDB22D98A24772BC49404DCD0A83DC


时间


●1607~1620


人物


●约翰·鲁宾逊


●威廉·布拉德福德


●威廉·布鲁斯特



大约16世纪80年代,英国人开始有计划地来到北美洲定居。他们之中有的是为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有的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对这些新的移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环境,是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开始。17世纪初,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移民船的到来预示着英国人对北美洲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月花号”远航北美



和土著人的贸易


对于刚到新世界的移民来说,一些生活用品是必须的。图为他们正和当地土著人交换生活必须品。



figure_7_A60D7D87DA0444739225EAA9B50BB6D3

在英国的宗教改革中,清教徒受到了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在这些教徒中有一支被称为“分离派”,他们受到的迫害尤为严重。1608年,这些教徒为了逃避国内的宗教和政治迫害,在一个名叫约翰·鲁宾逊的人的带领下逃离英国,先是来到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他们发现荷兰也不是久居之地,出于寻找新的理想生存地和为国内那些仍然受迫害的清教徒打开一片新天地的想法,他们想到了移民北美,在那里建立属于他们清教徒的美好家园。不久,这些人就和一个叫“弗吉尼亚”的欧洲移民公司签订了移民北美的合同。但是,直到1620年,这些人才获得了向北美移民和建立定居地的权利及移民北美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这年的9月23日,这群清教徒在牧师布莱斯顿的率领下,乘坐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帆船前往他们梦中的美好家园——北美。“五月花”号本来是一艘渔船,经过一系列的改装后成为这批人开往美洲的“诺亚方舟”。这艘经过改装的渔船全长约27米,满负荷载重180吨,全船一共载了102人,其中的清教徒分离派35人,其他的人是失去工作的工匠、破产的渔民以及失去土地一无所有的农民,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带了14名契约奴。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艘破船能够载着这102人平安地航行到大洋彼岸,因为这个季节是不适合进行远洋航海的。在66天的颠沛流离后,1620年11月21日,他们终于抵达一个叫达科德角的地方(就是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罗文斯顿市)。在长达66天的航行中,这群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4人染病死亡,大多数人都得了病,登陆时已经奄奄一息。然而,令这些人失望的是这里并不是他们要到的地方,因为根据事先签订的移民合同——他们不能在这里定居。没办法,这些移民继续向前走,在一个今天我们称之为普利茅斯湾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个地方濒临大西洋,气候宜人、土质肥沃,特别适宜居住和生活,在这里定居也不违反他们与移民公司签的合约。看到这里风景美丽,森林、水源等资源非常丰富,初来乍到的这群英国人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上帝给他们的恩赐,他们忘了,在他们到来以前,印第安人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可他们不管这些,铁了心地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主人。这就奠定了后来北美洲第一个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的基础。


“五月花号”公约


在乘坐“五月花号”前往北美的100多人中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在英国或欧洲找不到出路和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在60多天的旅途中,这100多人除了与大海、风浪搏斗外,还要面对饥饿、寒冷、淡水缺乏等种种困难,许多人都绝望了,一度萌发了投海自杀的想法。


眼看就要到达梦中的伊甸园了,“五月花号”却不走了,以威廉·布鲁斯特为首的几个人开始思量:是否继续接受自己的祖国英国的管理?将来他们的新家园由谁来管理,又怎样管理呢?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于是决定将这些问题弄清楚并解决了之后再上岸。

figure_8_7BF767BBFD4647ACB1444B43FE8526AD


移民领袖威廉·布拉德福德向登船乘客宣读《普利茅斯联合协议》,所有人达成一致组成一个政治团体,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该协议后来称为《“五月花号”公约》。



随后,移民领袖威廉·布拉德福德召集船上的人讨论这些问题。当然,有权参与讨论的只是船上的51名男子,妇女和儿童只有旁听的份,大约过了300年,北美的妇女才争得了后来被称为选举权的这种讨论资格。经过激烈的争论,这51名男子决定制定一些制度来管理他们未来的家园,从而建设一个有序而严谨的社会,他们把这些设想形成了书面的文字,参与讨论的51名男子都在这些书面文字上签了字,这份文件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要求现在和今后到达新定居地的人必须秉承作为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同时宣誓对以英王为首的英国政府的忠诚,在新的居住地自愿建立公民自治的社会团体,并且遵守已经确定的各项有益于新居住地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在这份契约签订后,这些人在威廉·布鲁斯特等的带领下上岸,并最终选择普利茅斯湾沿海一带作为他们的定居点。后来,历史学家们把《“五月花号”公约》看成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政治性质的契约文件。它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figure_9_B55E59EB67E24F3CADD3BFAAF9E9370C


时间


●1627~1676


人物


●约翰·斯文罗特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在时间上是不同的,这些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殖民地虽然都宣称在政治上隶属于英国,但他们都有一整套相对完善和独立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构架。从1607年到1632年,英国移民先后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6个殖民地,在一系列的兼并后,到1732年就只剩下13个了。


马萨诸塞的建立



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图中移民正在收获烟草。弗吉尼亚是最早在北美形成的殖民地之一。



figure_9_24A09A2B9560401F913CD61EDA756EA6

北美东北部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就成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了同英国本土区别开来,新移民把大西洋沿岸这一片狭长的地带称为新英格兰。


17世纪初开始了一个从英国本土向新英格兰移民的小高潮,这些移民者都是由于破产或家境贫寒迫不得已才加入到向新英格兰移民的冒险活动之中的。在这次移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个叫约翰·斯文罗特的庄园主,在移民之前,他在伦敦与马萨诸塞移民公司签订了合同,由他领导和组织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活动,他在英国本土组织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迁移方案,并且他们决定用移民公司马萨诸塞来为未来在新英格兰的殖民地命名。出人意料的是,这批新移民还未出发,他们就选举约翰·斯文罗特为未来新移民地的总督。1630年,约翰·斯文罗特组织大约1000名移民分乘四艘船从伦敦出发向新英格兰驶去。期间,斯文罗特还向这批新移民做了演讲,在演讲中,他要求新移民到了以后要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在自己的领导下把新殖民地建设好、管理好。这批新移民到达新英格兰后就把他们的定居地命名为马萨诸塞。这次移民揭开了英国向马萨诸塞移民的序幕,随后,大批移民集中向马萨诸塞迁移。这些移民的居住地相对集中,沿海一带又是新移民登陆和转移的重要据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海港城市——波士顿。这为马萨诸塞的兴旺发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殖民地的联合


随着新移民的不断增多,马萨诸塞和波士顿得到很大的发展,这里也很快成为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中心。移民们不断向周围地区发展,又建立马里兰、罗德岛和康涅狄格等殖民地。


殖民地的不断扩展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如殖民地与母国英国在税收、管理、任用总督等问题上的矛盾,殖民地与殖民地之间在边界划分、土地使用、海港使用、沿海捕鱼等诸多方面的争执也日益增多。同时,他们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还发生了武装冲突。使得一部分有远见的人开始认识到各殖民地有必要团结协作。


其实早在1639年,马萨诸塞和新建立的殖民地康涅狄格曾就双方的联合展开过谈判,但由于双方的分歧太大,联合没有能够成功。因此,各个殖民地之间就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又由于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几乎每个殖民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存问题,有人开始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各个殖民地矛盾不断加剧和英国国内局势变化这个大背景下,各个殖民地的领导者逐渐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解决眼下这些困难。


由于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断加剧,再加上荷兰殖民者也企图在新英格兰这块土地上建立立足点,使这块土地上的英国清教徒移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为了对付像荷兰殖民者、土著印第安人等这些共同的敌人,也为了缓和各个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解决入盟成员之间的边界争端,在马萨诸塞殖民地领导人的倡议下,包括康涅狄格、纽黑文、马萨诸塞和普利茅斯在内的4个殖民地于1643年召开会议。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论,随后达成协议,4个殖民地共同建立“新英格兰联盟”,联盟条例规定:建立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基于建立一个“具有永久的、并且具有牢固友谊的同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攻和防御”,相互“指导和援助”。根据协议,这个联盟还组成了一个八人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拥有对外宣战、媾和和解决殖民地之间边界纠纷的权力。此外,联盟条例还规定了各个殖民地应该担负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条例已经初步具备了宪法的雏形。


在这以后,北美各个殖民地之间又多次就建立联盟进行过尝试,虽然这些方案在实践上都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但这些实践活动使得许多有一定远见的人看到了在北美殖民地建立联盟的可行性以及需要解决的困难,这为日后在北美建立更完善的联盟和后来成立联邦打下了思想基础,为后来的北美殖民地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建于1607年的詹姆斯敦,度过了朝不保夕的开端,通过出口烟草开始逐渐繁荣,图中显示的是烟草正装船准备运送出口。



figure_10_2E287F0557C548168EAE976D6EB6560E


figure_11_68E70A70A51C460A877DD3E20145256A


时间


●1676~1689


人物


●纳撒尼尔·培根


●伯克利



英属北美殖民地创建的最关键时期是在1607年~1690年,各个刚刚建立的殖民地都在为生存和发展而努力。恰在此时,英国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远离英国本土的北美殖民地也未能避免这些政治事件的冲击。英国国内的部分贵族企图将在革命期间受到的损失转嫁到殖民地人民身上。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殖民地与宗主国、殖民地下层的民众和殖民地上层领导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培根起义和“光荣革命”成了两件影响北美殖民地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它揭开了北美脱离英国统治的序幕。


培根起义


培根起义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第一次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移民起义。


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纳撒尼尔·培根,培根原本是英国的一个乡绅贵族,但由于在英国郁郁不得志,他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移民到英属北美殖民地。1674年,他和家人移民北美的弗吉尼亚,在弗吉尼亚的边疆地区经营着一片烟草种植园,由于经营有方,积累了很大的财富。培根和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威廉·伯克利交好,没多久,他被任命为弗吉尼亚的议会议员。


1675年、1676年,弗吉尼亚连续两年农业严重歉收,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英国政府实行的《航海条例》也严重地影响了烟草的出口,致使烟草价格暴跌,再加上弗吉尼亚苛刻的赋税制度使许多中小种植园主面临破产。培根也不例外,只好采取扩大种植面积的方法来缓解危机。这就使当地印第安人被赶入了西部边境地区,活动空间不断缩小,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1676年夏,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组织武装袭击了居住在边疆地区的白人。培根要求总督伯克利惩处印第安人,但伯克利害怕镇压会引起印第安人更大规模的反抗,便对印第安人采取调和政策,拒绝了培根的要求。培根没有罢休,1676年8月,他自行组织武装对印第安人发起了进攻,并且不接受政府的指挥,害怕冲突进一步扩大的总督伯克利宣布培根的武装为叛军。培根被激怒了,他纠集了一部分种植园主和失业破产的白人贫苦农民,大肆宣扬说总督用不公正的法律和税收制度来任意盘剥白人农民,还有意识地偏袒印第安人,要求大家起来改变这些秩序。将原本用来对付印第安人的枪口对准了以总督伯克利为首的统治集团。9月,这支军队占领了弗吉尼亚的首府詹姆斯敦,驱逐了总督伯克利,实行了一些民主改革,他们还改选了议会。


英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队到弗吉尼亚镇压,1676年10月18日,培根病死,伯克利抓住时机消灭了这支队伍,并且将23名主要头目用绞刑处死,没收了他们的领地和财产。


这次事件真正的受害者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此后,他们基本上失去了在弗吉尼亚的一切,也彻底沦为边缘民族。这次事件的一个结果就是进一步扩大了北美各地的殖民地,欧洲的移民加快了往美洲迁移的步伐,为日后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figure_12_E4ED030A755D4D73A3D30FE0A76EE6F5


培根起事


一群抗议者由纳撒尼尔·培根率领,在詹姆斯敦纵火,以抗议总督伯克利没有给他们以足够的保护。



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影响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与此同时,英国也在着手逐步调整自身与海外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希望以此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得到巩固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各殖民地的控制,从表面上看,包括殖民地在内的英王领地与英国本土具有同等的权利,但英国政府对殖民地采取的是集权式管理,英国议会认为:北美殖民地不过是英国王室的领地而已,殖民地的人民根本就不具备与英国人同等的权利。英国议会先是在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明确规定北美殖民地的重要商品诸如烟草、棉花等只能销往英国本土,并且规定了价格和质量。同时,殖民地所需的工业制品只能从英国本土采购。英国还派总督到殖民地监管贸易。1696年,英国议会又对《航海条例》进行了修改,允许派到殖民地的官员可以随意逮捕不服从管理的殖民地人民。英国政府还对殖民地政府的权力做了很大的限制,他们的税收、制定法律等权力都要得到宗主国英国议会的认可才行。英法“七年战争”期间,殖民地人民对英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英国政府不体谅这些,他们反而将战争负担转嫁到殖民地人民身上,对从北美殖民地进口到英国的烟草、糖、茶叶、酒和咖啡课以重税。1765年后,英国议会又要求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承担英军在北美殖民地的驻军费用。这样就激化了殖民地人民同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矛盾。因此,在马萨诸塞、罗德岛和康涅狄格开始有人有组织地反抗,但是,这些活动都遭到英国政府的残酷镇压。在这种背景下,殖民地人民开始思考他们的出路,殖民地的政治精英们认为只有脱离英国的统治,联合各个殖民地,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并取得完全的政治、经济权力才会根本改变殖民地的现状。


figure_13_D6B6620A73A04F5CA832F2ACA09BC37F


时间


●1741~1766


人物


●富兰克林



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打败,西班牙也被迫让出了佛罗里达地区,英国成为北美霸主,也加大了对北美殖民地的盘剥。经过100多年的融合和发展,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逐渐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英国殖民地者无节制的剥削和没完没了的索取感到厌烦,各种形式的反抗此起彼伏。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从北美殖民地建立起,英国就把它变成了榨取和掠夺的对象,英国议会通过颁布的各种法令,对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发展做出了种种严厉的限制,企图一步步将殖民地变成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基地。但事与愿违,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也波及到北美,英国先进的机器和技术传到北美,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殖民地的工业品因其质优价廉,在与宗主国英国的竞争中一点也不落下风。


“七年战争”期间,由于英国无暇顾及,无法真正推行那些限制北美殖民地工商业发展的法令。殖民地的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以家庭为主的手工业作坊逐渐集中起来,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像酒厂、锯木厂、造船厂等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康涅狄格和马萨诸塞等地的工业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欧洲国家,各种质优价廉的工业品不仅在北美殖民地畅销,还在英国和欧洲市场占了很大份额。


北美各殖民地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本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到了18世纪中叶,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殖民地还形成了费城、纽约、波士顿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它们慢慢成了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北方的工业品源源不断销往南方,南方的农业产品也销往北方。这样,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


伴随着北美各殖民地统一市场的形成,各个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的语言交流媒介,英语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共同的文化媒介。英语成为北美殖民地的共同语言。


北美各殖民地人民在同英国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养成了一种勇于创新、极富进取精神和崇尚个人奋斗的品质。可以说,统一市场的形成、共同的语言英语的通行和民族品质的形成为一个新兴的民族的形成构成奠定了基础。这样,到18世纪中叶,一个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就在北美殖民地形成了。


反《印花税》的斗争


在北美殖民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英国政府也加强了对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控制,尤其是在经济上的控制和榨取比以前更多。


1765年3月,英国议会以多数票通过了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经济控制的《糖税法》、《茶叶税法》和《印花税法》,尤其是《印花税法》,它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北美人民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对北美人民尊严和权利的践踏,这种不与殖民地人民商议就擅自征税的行为激起了北美人民的激烈反抗。为此,北美人民对《印花税法》等法律做了坚决的抵制。北美各地陆续成立了一些秘密的反英组织,如通讯委员会、自由之子社等都是在这一时期秘密建立的。这些机构在动员和组织反英活动中起了核心领导作用。在自由之子社的大力推动下,1765年10月,康涅狄格、新泽西、罗德岛、宾夕法尼亚和纽约等9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既然在英国议会中没有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代表,那么北美人民就没有向英国政府纳税的义务,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无代表就不纳税”的政治口号。会议还做出了向英国政府请愿、废除《印花税法》等法律的要求。


不仅如此,北美殖民地的下层人民群众还采取了暴力的手段来反抗英国政府,人民群众捣毁了英国政府设在各地的税务机构,赶跑了英国政府派来的税收官员。


在这次的斗争中,被称为“美国民族之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积极奔走于英国议会和政府之间,向政府官员和议员们游说,说服他们支持废除《印花税法》等不平等法律。富兰克林指出《印花税法》损害的不仅仅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还大大加深了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英国政府之间的矛盾,长此以往,必将使英国受到更大的损害,《印花税法》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应该尽早将其废除。他的演讲获得了对北美殖民地同情者的大力支持,对英国政府的决策机构也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北美人民反《印花税法》的抵制活使英国的批发商、运输船主、零售商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们也站在了北美人民的一边,不断地给英国政府施加压力。


局势的发展使得《印花税法》根本无法在北美殖民地实行,《印花税法》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英国政府也认识到废除《印花税法》已经是势在必行了。1766年3月初,英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废除《印花税法》的法案。



反抗《印花税法》


1765年,英国通过提高印花税金的《印花税法》,引起殖民地居民的激愤。图为北美波士顿的人民在税务官身上沾上羽毛,将茶叶塞入他嘴中。



figure_14_8278F151FC534312875687C584F60589







时间
●1767~1773
人物
●查尔斯·汤森
●塞缪尔·亚当斯



废除《印花税法》以后,英国政府误认为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实际上,这根本没有解决英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北美的政治精英们认为,北美殖民地已经不需要在英国的羽翼下生存了,他们需要的是获得与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平等的地位,因为美利坚民族已经度过了她的幼年时期走向了成熟。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反抗已经蓄势待发。
内外因的积累
1676年,英国议会在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的提议下通过了《汤森条例》,该条例规定:对从北美各个港口进口的玻璃、纸张、颜料、茶叶、糖都要征收进口税,英国政府试图用这些税收来弥补因废除《印花税法》而流失的财政收入。并以此来显示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的主权。该条例遭到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普遍抵制,殖民地人民拒绝购买英国货物,新泽西、马里兰、康涅狄格、宾夕法尼亚、罗德岛等地还计划断绝同英国的贸易往来。1770年,英国被迫废除了《汤森条例》,但同时又规定继续对北美的茶叶征税。英国的这些做法无疑激化了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渐渐变得无法调和,它预示着北美殖民地同英国的决裂已经到来,这种决裂爆发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美利坚民族在北美殖民地的形成使得殖民地的政治精英们已不再对宗主国有认同感,北美殖民地的社会自主性已经成熟。同时,北美殖民地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他们具备了独立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其次,北美各殖民地虽然在形式上仍然是英国的领地,但他们在政治上早已实现了独立自主的有序自治管理,各殖民地的政治精英们主导着本殖民地的政治生活,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们不再需要母国的政治庇佑。第三,由于在同英国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失败,法国、荷兰和西班牙陆续退出了北美,加之移民的大量涌入,早已改变了印第安人同欧洲白人在数量上的对比,印第安人的威胁也已基本消除,宗主国的军事保护也就失去了现实的意义。最后,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各殖民地的欧洲后裔们逐渐有了共同的意识,他们将自己和英国本土的居民区别开来,认为自己是有别于英国本土居民的“美利坚民族”人,并且已经习惯了用自由和民主的角度来审视和对待英国的政策。为了取得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殖民地的政治精英就把英国的殖民政策作为了他们攻击的靶子。
波士顿倾茶事件
以上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殖民地人的反抗也不断的发生。到18世纪70年代,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1770 年3月5日,驻守波士顿的一名英军士兵同波士顿造船厂的一名制绳工人发生冲突,当天晚上,波士顿造船厂的工人围住英国驻波士顿海关,要求英国驻军撤离波士顿。英国驻军在驱散人群时向工人开枪,当场打死3人,打伤6人,这就是“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北美殖民地的许多地方,人们纷纷起来反抗,要求当地的英国驻军撤离,不久,就有5万人蜂拥到仅有1.7万人的波士顿,为在这次惨案中的死难者送葬,在这种压力下,英国驻军被迫撤出了波士顿,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的斗争取得了第一个胜利。
随后,英国政府为了帮助东印度公司销售积压的库存茶叶,于1773年颁布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通过这个条例,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北美各地销售茶叶的专权,条例还明令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买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在这个条例的保护下垄断了北美各殖民地的茶叶运输和销售,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运来的茶叶价格比当地的“私茶”便宜一半,这也严重地冲击了北美殖民地当地的茶叶种植业。因此,这个条例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在波士顿,塞缪尔·亚当斯聚集一批年轻人成立了波士顿茶叶党,在他的领带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