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世界史 > 日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日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日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日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05-01

书籍编号:30009851

ISBN:978780762112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全书内容:

日本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alt


前言


FOREWORD


JAPAN 日本


世界历史


“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方式。”这就是美国人鲁恩?本尼迪克特眼里的日本民族。


就是这些自称是“太阳神”后代的人们,以岛国危机的意识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从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民族发展为现代世界经济强国,这其中经历了幕府统治末期的痛苦,王政复古的决绝,明治维新的艰难,也经历了庶民英雄的支持,出访欧美的明智。


如果说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展翅翱翔于蓝天上的雄鹰,那么日本就是一匹驰骋于雪原上的雪狼。在19世纪末的世界舞台上,它如慧星般耀眼,骤现于欧美列强笼罩在东亚的沉沉夜幕中,给沉沦中的东亚各国带来了奋起的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肆无忌惮的侵略,不但粉碎了这种迷梦,留下的斑斑血痕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无法消磨的伤痛。过于膨胀的野心彻底覆灭后,日本开始意识到:武力,并不能带来安全感和幸福度。于是,恢复经济、发展科技成为战后日本努力的方向。二十年后,当灿烂的樱花再次盛开于富士山下,日本人已经能够在新建的房子外,喝着清酒悠闲地观赏了。


很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他们有着狂热的强者崇拜情结,有着残忍无情、不肯认错的自尊,也有着温顺承压的柔韧、勤劳团结的性格。了解历史,才能辨明方向;回望过去,才能展望未来,本书就是依着这个基点,客观而真实地展现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对周围邻国带来的伤害,以史为鉴,希望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alt


日本


黑船的到来


19世纪中叶的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在早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看来,它无疑是列强们瓜分的肥肉。于是1853年,美国的佩里将军带领着四条乌黑且冒着黑烟的大船来到了日本,以武力压迫的方式提出与日本通商,一时震动日本朝野,史称“黑船来航”。


alt


德川幕府锁国


自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以来,江户幕府统治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日本,最终在丰臣秀吉去世后,德川家康完全夺得了日本政权,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由地方逐渐控制中央的政权取得方式,使德川家康深切明白日本各地方藩据力量的强大,因此在实际上掌握了国家政权后,德川开始逐步削弱地方势力。


长期的地方藩据,使得各地方藩据政权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军事和政治实力。针对这种情况,被称为“老狐狸”的德川家康积极运用策略拉拢对自己有利的派别,而对原来丰臣的旧部和敢于挑战自己的各藩据进行了大力的削弱,然后又通过政治手段限制了其他藩据的势力,如下令一国只能修建一座城池等,大大加强了中央幕府的权力。


各地方势力为了抵制德川幕府的打击,纷纷向西方发达国家寻求军事技术帮助,开始与西方密切交流。与此同时,天主教开始传入日本,这对信奉佛教的德川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于是在巩固统治的同时,德川幕府开始实行锁国政策,仅长崎一地因与中国和荷兰有历史渊源而允许对外开放。


德川幕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当时的西方国家认为,日本与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沉睡国家。日本所具有的巨大商业潜力,也使当时正在快速发展的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垂涎三尺。另外,欧洲人和美洲人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了解到:在遥远的中国,遍地是黄金。而正处于美洲至中国航线上的日本,居然拒绝向欧美的商船提供补给,这无疑给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头一棒。于是,打开日本国门让其开放,就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


alt



马修·佩里


美国海军准将、海军司令,因于19世纪50年代率领黑船打开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



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任何常规性通商提案都没有得到日本德川幕府的响应。1846年,贝特尔准将率领三艘军舰来日商谈开国问题,被幕府回绝。1852年,长崎荷兰商馆馆长库修斯以向幕府提供美军将要到来的消息为条件,劝日本与荷兰缔结《日荷通商条约》以解决美军介入的问题,又遭到了幕府的拒绝。在这些事件的基础上,1853年,美国在比较了美日两国当时的军事力量之后,派出了武装舰队。


alt



身着宫廷服饰的德川家康(1543~1616)



国门的打开


1853年,美国在提出了一系列与日通商协议而未得到通过后,最终决定向日本派遣一队武装舰队,以给其适当的压力。


1853年夏的一个清晨,日本江户湾浦贺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四艘巨大的“黑船”,这些钢铁巨兽不仅通体漆黑,而且还冒着浓黑的烟尘,轰鸣着行驶在海平线上。当时日本人对“黑船”并不陌生,虽然日本闭关锁国,但他们知道,强大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就是在这些邪恶的黑船的淫威下屈服的。所以这次黑船的到来,使整个日本立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随着黑船的日渐逼近,江户地方的民众甚至能看到黑船的身影,能听到黑船上轰隆隆的炮声。面对从来没见过的大口径火炮,幕府下令江户全城戒备。黑船来袭的大震动很快就在日本全国蔓延开,而虚弱的幕府却已经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了,于是一时间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祈祷的风潮,希望这次黑船也像13世纪的元朝大船一样遇到神风的阻挡,最后返回。


然而尽管连孝明天皇都祈祷了17天,却依然没能召唤来神风。由美国将军佩里率领的四艘黑船依然靠近江户,并提出了通商的要求。此时的幕府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拒绝开国的要求,幕府自度无力抵挡黑船;如果答应,又不甘心。就在此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因为年老经受不住刺激而离开了人世。德川家定继承了幕府将军的职位,成了第13代将军。但幕府实际上由当时的老中阿部正弘掌控。


阿部正弘早就认识到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的错误,所以他是主张开国的,但在各藩的强烈反对下,阿部正弘没有废除这一错误的政策。然而佩里不断向幕府施加压力,在从未见过的蒸汽快船和大口径火炮的威胁下,德川幕府最终被迫接受了美国的通商要求。


幕府答应了美国的三条要求,即日本开港、保护美国遇难船员、提供补给,并与美军统帅佩里讨论了开国的框架。但因为佩里当时还身负与琉球进行交涉的紧急任务,所以双方未能协商开国通商的细节问题,而是定于次年再谈。然而就在美舰返航时,突然开入了江户湾深处,并仔细地测量了水道。当怒气冲冲的日本官员质问其原因时,佩里略带玩笑口气地说道,他明年春天将要率领一支更大规模的舰队来,现在正在寻找一个更大的停泊地。他还警告幕府,如果明年春天幕府的答复不能满足美国的要求,美国将不惜诉诸武力。在美国嚣张的恐吓下,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前车之鉴,日本只好无条件接受了美国的通商条件。1853年7月17日,佩里舰队经琉球返回上海,1854年春又再度返回日本,并与日本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两个月后又追加签订了《下田条约》。日本基本上无条件答允了美国的通商要求,日本国门被迫打开。


alt



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和他的军官准备进入琉球王国的政治中心——首里城堡。



“开门”的历史意义


黑船的到来,使日本自1635年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以来,第一次对中国和荷兰之外的国家开放,统治日本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实力的衰弱,并将权力逐步下放到各藩地,引起了幕府统治的严重危机。


随着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西洋其他各国也接踵而至。1854年春,在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日本又先后同俄、英、荷等国签订了类似的“和亲条约”。到1858年,德川幕府还与美、俄、英、荷、法五国签订了有关开港、领事裁判权、居留地等内容的《安政五国条约》。从此,日本正式开国了。


当然,日本的此次开国也为其以后的明治维新以及20世纪的迅速繁荣奠定了基础。


德川家族


德川家族的先祖是一个发迹于三河地方的土豪,在日本战国时代升为大名。到了德川家康父亲一代时,已领导整个三河国,但因为三河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织田氏和今川氏之间,因此地位很不稳固。


德川家康于天文十一年(1543)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后改名为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为德川。他一生取得了重大成就,是日本战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德川家族以其严厉的家训而闻名,以下是其八条家训: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视怒如敌;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alt


日本


下关的炮声


随着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西方其他发达国家也垂涎日本这块拥有巨大商业潜力的土地,纷纷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引起了日本当局的极大震惊。所以从1854年开始,日本大力培植海军势力,加大军事投入,海军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当1863年西方列强再次以强者的身份无通告地到达日本下关地区的海域时,长州藩给予了强烈的反击,历史上称之为“下关事件”。


alt


轰轰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令日本的国家民族危机意识高涨,同时日本在黑船事件以后,开始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这些都使日本的统治者——德川幕府内部就如何应对突变的形势产生了分歧,开始了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858年6月,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主张对内专制、对外妥协的井伊直弼上台,担任了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


井伊直弼上台后,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与拥立德川庆喜为首的“一桥派”雄藩大名对立,拥立德川庆福为幕府将军,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等。这些都以出卖日本利益为条件,以期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与此同时,一直致力于改革的阿部正弘一派也掀起了改革的热潮。伴随着越来越高的改革呼声,井伊直弼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开始破坏改革。他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又以将军的名义大力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在扫清了统治阶层的障碍后,又开始大肆迫害反对派,这就是有名的“安政大狱”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迫害,他们或被免职、幽禁,或被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


alt



日本著名的二条城,建于1603年,是德川幕府将军的权力象征。



在经济上,井伊直弼严厉打击商品经济的发展。他颁布法令禁止各藩商人私自与外国商人进行生丝等五种重要出口商品的交易。为控制各藩势力,施行高压政策,这激起了各藩及改革派的强烈反抗。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对内专制,对外妥协”的政策,各藩尤其是在京都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强藩的武士们做出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他们开始回家乡,准备在本藩的大名带领下起兵,实施由下而上的改革,进而改造幕府,驱逐外国侵略者;另一方面,为了尽快摆脱井伊直弼的高压统治,制定了暗杀井伊直弼的计划。在这两个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前一个计划很快就在井伊直弼的打压下破产了,而后一个计划直到1860年才得到机会。


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已经掌握了政权并自以为完全打压了改革派势力的井伊直弼,在60名警卫的保护下准备登上江户城。就在井伊直弼到达江户城的樱田门外的时候,早已埋伏在那里的18名水户和萨摩藩的武士,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袭击太突然了,以至于警卫还未反应过来,井伊直弼的头就已经被砍了下来,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樱田门事变”。


“樱田门事变”拉开了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的大幕,从此中下级武士走进了政治舞台中心。“尊王攘夷”运动得到了广大藩主的支持,尤其在长州等西南诸藩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藩主大多势力很大,但长期受到幕府排挤,他们希望借助这次运动扩大自己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对“尊王攘夷”运动采取支持态度。“尊王攘夷”运动在全国开展得声势浩大,到1863年5月的时候,随着幕府宣布攘夷,掀起了这次运动的高潮。


长州藩


长州藩位处日本本州的西南隅,和九州只隔着下关海峡。下关海峡由于连接濑户内海与日本海之故,自古以来便是极重要的海上通道。


长州藩为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地,是当时的周防国和长门国,与九州岛的萨摩藩、四国岛的土佐藩隔海相望。藩主毛利氏族驻萩城,现在称为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


长州藩炮轰外兵


alt



日本的国花——樱花。每年花开时节,人们总是会嬉戏其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日本“尊王攘夷”运动的最大目的是抵抗西方先进国家的侵略。随着“尊王攘夷”运动的展开,日本给予了“黑船事件”后不断侵扰自己海域的外国舰队和领事沉重的打击。早在“尊王攘夷”运动初期,尊攘派就一面斩杀同外国势力勾结的幕府官员,一面袭击在日本横行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1861年,位于江户附近品川的英国公使馆就曾遭到尊攘派武士的袭击。当1863年幕府也支持“尊王攘夷”运动时,日本的排外运动达到了高潮,几乎所有的外国人甚至和外国有关系的日本人,随时都有遭到袭击的可能。


alt



日本第三大城市横滨街头一景。



西方列强并不知道日本内部突然发生这一变化的缘由。1863年6月25日傍晚,一艘美国商船从横滨出发驶往上海,但当它行驶到下关海峡的时候,突然遭到长州藩军舰的攻击,幸亏装备先进的美国商船航速较快,才得以逃脱。这是下关地区的第一声炮响,自此以后,下关地区攻打外国军舰的炮声便不断传来。


正当美舰官兵还在疑惑中时,7月8日,一艘法舰在下关海域地区又遭到了长州藩岸炮台以及攻击美舰的“庚申号”、“癸亥号”两舰的联手炮击。据说当时法舰被攻打得莫名其妙,于是派出了一艘小木船前去询问原因,但小船还没完全下水,就遭到了日本方面强烈的炮火攻击,刹那间被击碎了,法国军舰只好逃离了下关海峡。法舰遭受攻击的三天后,在同一地点,荷兰军舰又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这次炮击中,荷兰方面除了船只严重受损外,还有9人死伤,最后狼狈地逃离了下关地区海域。


先后击退当时三大海上强国,日本一时间非常得意,自以为外国军舰从此不会再在下关地区海域出现了,长州藩尊攘派更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海上势力。就在荷兰军舰受攻击之后的第五天,美国就派遣了军舰“怀俄明号”从横滨来到下关海峡,对长州藩采取报复行动。结果,长州藩军舰“庚申号”与“壬戌号”被击沉,“癸亥号”受重创,龟山炮台几近全毁。7月20日,法国军舰“塞米拉米斯号”与“汤克雷德号”也前来报复。这两艘法舰先以猛烈的炮火重创长州藩各炮台,然后再派出250名陆战队队员登陆摧毁各炮台,并把炮台的弹药全部丢入海中。


这次事件对当时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相当落后的日本带来了更为负面的影响。在美军、法军先后采取报复行动后,美、法、荷等国也明确地发现了下关一地对其海外贸易的重要性。因此,在1864年,美、法、荷与英国一起集结了17艘军舰,对日本长州藩进行残酷的打击,迫使长州藩签订了《下关协定》,正式取得了在下关地区通商的权利。

alt


日本


一代宗师吉田松阴


19世纪开始,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衰落。尤其是在19世纪中期,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后,日本人民更加清楚地看清了幕府的无能与衰弱,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吉田松阴就是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式的人们中的一个,他在政治上屡遭碰壁之后,在家乡开办了一所乡村私塾,为日本明治维新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吉田也因为这个贡献而被日本人亲切地称为一代宗师。


alt


曲折的一生


幕府统治日渐衰弱,各藩地都在酝酿着抵触情绪,反对的声音以及暴乱的争斗声不绝于耳,这就是19世纪的日本,也是吉田松阴出生时的社会状况。作为次子,吉田松阴于1830年9月20日出生于长州藩一武士家庭,当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传到父亲杉百合之助的耳朵里时,杉百合之助的心里还是有丝丝喜悦的,但是对于一个奉禄为26石的大家庭来说,新生命的来临也是一种压力。


无论如何,孩子安全而健康地出生了,父亲希望他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因此为他取名为虎之助,希望他能够像虎一样代表着藩士的力量,有一天可以一啸而天下知。这个孩子也真的像父亲所期望的那样,从小就显露出军事方面的才能。1835年,叔父吉田大助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并且没有子嗣。吉田大助作为山鹿派(军事学派)的掌门人,他的事业不能没有人继承,况且哥哥杉百合之助有两个儿子。于是,按照日本的传统,5岁的吉田松阴被过继给了叔父吉田大助,改名为大次郎,并受到了叔父的严格教育。


alt



日本传统摺扇



1836年,日夜操劳的吉田大助离开了人世,松阴按照法律继承了叔父的兵学师范教育事业,并全面地学习了军事理论。1840年,10岁的松阴进入了藩校“明伦堂”读书,成绩优秀,11岁时就在藩主毛利敬亲面前讲解了《武教全书》的战法篇,由此其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1846年对吉田松阴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决定了一生的奋斗方向。16岁的吉田松阴是幸运的,他见到了长沼派军事学教师山田亦介,并在其门下潜心学习。山田亦介介绍了大量有关西方形势的军事学,特别是海防学,刺激了松阴积极学习西方军事学的愿望,使他了解到了欧美强大的同时,也有了要出去看看的想法。


alt



古代日本人的生活画面



1853年,当佩里率领着黑船舰队出现在江户附近的海域上时,当时已经谙熟儒学、国学、兵学的吉田松阴,为了看看先进国家的武器装备,连夜从江户赶到浦贺。这次行程也让他看到了美国舰队的强大和幕府的无能,使他产生了超越幕府和藩意识的国家民族观念,并公然提出了“天下乃天朝之天下,即天下之天下,而非幕府私有”的尊王排幕思想。四门从没见过的大口径火炮,也让深谙军事学的吉田松阴倾羡不已,让他下定了要出去看看的决心。


但依照当时日本的法律条文,松阴要出去,需要办理繁琐的法律手续,再加上“开国攘夷论”的提出让他成为幕府监管的重要人物。总之,从当时情况看来,他不具备出国的条件。于是在1854年,佩里第二次率舰队到日本时,吉田松阴与友人涩木松太郎暗中拜访了佩里将军,并要求佩里带他们到美国,进而周游世界,以增长见识,但遭到佩里的拒绝。


在幕府时代,私下接近外国船舰是违反禁令的。因此,吉田松阴与友人一起被关押起来。在狱中,吉田开始教化狱友,并最终成为狱中的领导人。后来,吉田被遣送回家后,在藩当局的同意下,开设了松下村塾,开讲《武教全书》以及世界局势,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进而为后来的日本改革培养了大批人才,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859年他去世时。


alt



吉田松阴(1830~1859),日本江户末期尊攘派志士,教育家。原姓杉百,名矩方,号松阴。



松下村塾的成立


1855年,松阴从野山监狱获释,回到了家中。由于在狱中,松阴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回家后,松阴就想筹办一个学校,以继承其养父兵学师范教育的事业。当时松阴的叔父玉木文之进正好有一家以松本村村名为塾名,利用自家房屋开办的村塾,后因为晋升官职而停办了,被舅父久保五郎所开的久保私塾继承了名字,但生源一直不好,松阴就在此基础上再次开办了松下村塾。


最初,松下村塾只设在杉家的一个房间里,所教授的学生也都是本村的孩子。由于松下村塾不限制招生条件,使得不久后村塾的规模就扩大了,不仅学生增加到了几十人,校舍也由最初的一间增建到了十数间。日本当时的公立学校有很强的阶级性,一般藩办学校只招收藩士子弟,而中下级走卒以及身份更低贱的青少年子弟是没有资格读书的,这无疑断绝了底层人民读书的可能,给当时的青年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当松下村塾提出了平等入学的招收条件时,无疑是对广大下层青年敞开了做学问的大门。这里的学生,各类出身都有,有藩士子弟,也有农民、商人以及下级走卒的孩子,松阴甚至更愿意招收所谓的“不良青年”来入学。


村塾里,松阴提倡平等原则,学生之间要平等地往来,结交朋友。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学生群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他们后来开展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松阴也坚持平等、个性原则。当时松下村塾也与其他汉学私塾一样,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但这些并不是特别规定,松阴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和擅长点,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松下村塾也遵从自由原则,并不存在什么时间分配表,有时候甚至完全凭老师的时间空闲来进行课程安排。老师如果休息,学生就不上课,老师如果劳动,学生就自修。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给了这群孩子自由的思想,激发了他们钻研的欲望。


松阴经常在学生中走动,同每个人对话,进行细心辅导。并且松阴极力推崇实践教育,他认为做学问的意义在于能将其所学运用于社会实践,所以他让学生们走上社会,鼓励他们游学,进而学习新鲜有用的知识。有时候,他甚至要询问并教育学生为什么而学习,教导学生们不要从知识开始,又以知识结束,而要把知识变为智慧,在生活和社会中加以运用、扩展。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松阴在晚间开设的自由谈这门课。据说松阴开设这门课时,既不使用教科书之类的课本,也不用笔记,而是全凭借自己周游全国所获得的丰富知识,进行自由畅快的论说。讲时事,论世界形势,慨叹幕府面对形势发展的无能为力,批评当时日本的落后与闭关锁国政策,有时候他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一夜,讨论到天明。


在松下村塾,松阴满怀对日本未来的热情与希望,引导了一代青年人围绕为日本的未来应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思考、讲解、宣传,这为日本后来的教育和国家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代宗师的思想


吉田松阴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与安艺藩的赖三树三郎、若狭小滨藩的梅田云滨、萨摩藩的西乡隆盛、水户藩的藤田东湖等其他志士讨论将军立嗣、条约敕许、开国锁国等国家重大问题,并指责幕府,形成了草莽志士针砭时弊的风潮——“处士横议”。


当时,日本政治上也掀起了各藩据争夺大权的“安政大狱”活动。在活动中,掌握大权并拥立德川庆福为将军的井伊直弼派与拥立德川庆喜为首的“一桥派”雄藩大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其他一些藩据也深受其害,很多藩主都被关押或监控。


在“安政大狱”活动中,以吉田松阴为首的“处士横议”的尊攘派志士也成为当时掌权派迫害的目标。吉田松阴、赖三树三郎、桥本左内等皆被斩首,在这场血雨腥风中,一代宗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吉田松阴死亡的消息传出后,激起了广大青年的强烈不满,也迫使下级武士从“处士横议”转而以暴力对抗暴力,在“尊王攘夷”思想的号召下,下级武士从后台走上前台,掀起了维新革命的序幕。


吉田松阴所提出的“尊王攘夷”,重点在于重振天皇朝廷,建立一君万民的体制,然后有步骤地开展控制周边的行动,即先与俄、美保持友好,富国强兵;夺满洲,占朝鲜,合并东南亚,在实力强大后再挫美折欧。这一主张也成了维新革命的思想基础和日后日本扩张的目标与步骤。以后几十年日本的疯狂扩张,几乎是一成不变地实施了吉田松阴的这一套理论。


alt



幕府时期的演员



alt


日本


铁蹄骑士高杉晋作


高杉晋作,这个日本历史上倒幕时期有名的“狂人”,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带领下,长州藩的武士们掀起了倒幕的大潮。他可以沉湎于艺伎美妙的歌声与舞姿中,也可以驰骋沙场指挥杀贼,当时仕人们对他有“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的评价。


alt


西海的狂人骑士


1830年9月,吉田松阴出生在长州藩。九年以后,高杉晋作在山口藩出生,这两个人对日本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前一位是最早系统地提出“尊王攘夷”思想,并且因为想要周游列国而违反天皇禁令的军事教育家;后者是一生风流倜傥、叱咤铁蹄的一代骑士。这两人也因“尊王攘夷”思想而紧紧联系在一起。


1839年9月末的一天,山口藩天气晴朗。虽然已经近秋了,但是依然闷热,一如当时日本的时政。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酒馆里坐着,看着窗外的秋日阳光,到处呈现出一片宁静。可是每个喝清酒的山口人都知道,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涌着凶恶的波涛。


秋日海风带着淡淡的咸味吹拂着山口藩,而萩城下菊屋横町的下级武士高杉春树正在经历着他这一生中从未有过的痛苦煎熬。他紧张而又有点兴奋地在廊檐下来回走着,房间内传出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叫喊,“一定是个儿子!”他在心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但是女人叫喊得如此痛苦,他的心也跟着疼痛起来。突然,一声洪亮的哭声划破了秋季午后的闷热,高杉春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他希望这次出生的是一个可以继承高杉武士家族的儿子。等到产婆从产房中跑出来向他报喜的时候,他呆呆地笑了,果然天从人愿,而高杉晋作这个早已想好的名字也脱口而出。


alt



1931年,日本松下村塾,高杉晋作曾在此就读。



在高杉春树看来,这个儿子将来注定是要做大事业的。他认为,在日本当前的这种乱世情境下,国家需要有一批英雄式的青年人物。因此他很用心地教导这个长子,从小就培养他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并将日本大和民族精神深深灌输进他的脑海。


alt



17世纪,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