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寻踪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宝藏寻踪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09-01
书籍编号:30009860
ISBN:97878076269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文物考古
版权信息
书名:宝藏寻踪
作者:《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09-01
ISBN:9787807626930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 言
打开浩如烟海的历史画卷,让人禁不惊叹人类文明巨大的创造与开拓能力,灿发光的黄金与熠熠生辉的钻石,温润洁白象牙与精美绝伦的瓷器,举世无双的画作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形成了蕴含无数劳动血汗和数不尽艺人智慧的财富之山。
但是贯穿其中与之相伴的野蛮与掠夺,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在王朝更迭、时光荏苒的过程里,经历着多少光芒与荣耀,曲折与泪水,黑暗与幽深,杀戮与灭亡。追随这些财宝的足迹,让每一个了解了它们背后故事的人都怅然若失,在罗马铁骑所到的城市,在二战硝烟弥漫过的战场旧址,在塔影灯绰的爱情之都巴黎,在有着不可告人秘密的美丽小镇,在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古迹,在草尖露水折射着太阳光的广袤草原,在溪流和诵经声里静静伫立的大山,在沉睡着君主与王后的皇陵前,在水浪拍击着岩隙和古舟残片的大海之滨,在红叶拂面的北美,在煦风吹动的苏格兰……承载着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座人类的财富之山历尽世间春秋,看遍沧海桑田,带着郁重而浓厚的情绪或是邪恶而黑暗的咒语,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些散落的财宝,在每一个地方都流传着无数个版本的传奇,引发着大相径庭的猜测。是谁得到了传说中的羊皮古卷,是谁移动了基督圣物黄金约柜?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到底深藏着什么样的皇家秘密?黄金船队因何失踪,“阿波丸”为什么命贵运蹇?为什么奥地利萨尔茨堡的托普里塞湖有着“杀人湖”之名,为什么其貌不扬的日本赤城山有着“金库”之誉?“希望”之钻花落谁家,沙皇黄金流落何处……当财宝之花朵朵绽放,那精彩的故事也呼之欲出,像一个喃喃而语的老人,带着那份神秘和惊奇,为我们讲述那积淀多年的往事。
欧洲宝藏——寻找那点点金光
寻找特洛伊
荣耀成就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们,也成就了数千年后那些疯狂而又执著的寻宝者。当亨利·施里曼为了那个童年的梦想踏上特洛伊古城遗址的时候,他带着的是探险的勇气,对财富的欲望,更是对荷马笔下那座属于荣耀的古城、那场属于荣耀战争的崇拜和向往。
战火中消失的荣耀之城
特洛伊是古希腊的一座濒海城市,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的达达尼尔海峡东岸,属今土耳其的恰纳卡莱省。它建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时曾一度繁荣。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率领希腊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战争持续达十年之久,史称“特洛伊战争”。战争中涌现出了阿喀琉斯、赫克托尔等大批英雄人物,而希腊人最终采取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入特洛伊,并把它焚为废墟。在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记述了关于这座城市和这次战争的传说。19世纪时,德国著名考古学家亨利·施里曼主持了对特洛伊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先后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这对了解欧洲文明的早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特洛伊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亨利·施里曼之前,特洛伊只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个传说。据《伊利亚特》记载,宙斯与海洋女神普勒阿得斯所生的儿子达尔达诺斯,在其兄长伊阿西翁因追求女神得墨忒耳而被宙斯以雷击死后,伤心地离开了家园,一路漂泊,经过亚细亚大陆来到了密西埃海湾。国王透克洛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赏赐给他一块土地,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块土地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被称为达尔达尼亚。当王位传至达尔达诺斯的孙子特洛斯时,他统治的地区被称为特罗阿斯,都城则被称为特洛伊。特洛斯的儿子伊洛斯根据神谕在他角力竞赛所获母牛躺下休息的地方建立了特洛伊城,伊洛斯的儿子拉俄墨冬则借助太阳神阿波罗和海神波塞冬的力量建造了雄伟坚固的城墙。但他欺骗了二神,不给他们应得的报酬,于是遭到众神的诅咒,导致了后来木马屠城的悲剧。
根据荷马的神话,特洛伊战争和特洛伊城的焚毁是早已注定的。那是一个神与人混居的时代,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因为他们对于爱情、对于权力拥有共同的欲望和贪婪。当不和女神埃里斯将金苹果掷在阿喀琉斯之父佩琉斯与妻子忒提斯的婚宴上,当特洛伊的英俊王子帕里斯因为爱情做出不公正的评判时,战争已经投下了阴影。所以当帕里斯从斯巴达国王的宴席上拐走号称“希腊第一美女”的海伦后,希腊联盟和阿伽门农就有了一个绝好的借口,他们组建了包括1000多支舰船,10万大军的庞大军事力量,渡海远征。英雄们为了荣耀而战,但战争非常残酷,伴随着疾病和瘟疫,在希腊人快要坚持不住的第十年,奥德修斯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们佯装不堪瘟疫折磨撤出特洛伊海滩,躲藏到一处隐蔽的峡谷,而将一座作为祭品的木马留了下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特洛伊人竟然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内庆祝。夜深人静时,潜藏在马腹中的希腊士兵冲出来打开了城门,里应外合攻破并焚毁了特洛伊城……
执著的寻宝者
1830年,德国的一位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在父亲送给他的《世界史图画》书中看到了这一画面。8岁的他被特洛伊的故事所震撼,也被那座古城可能埋藏的宝藏所吸引,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自找到它们。他就是亨利·施里曼。尽管那时荷马的史诗只是作为人类文学的早期经典,被当作虚幻的神话或传奇看待。历史学家们将古希腊文明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却并不认可荷马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记述,但施里曼却执著地相信。他出身贫寒,历尽磨难,但终于借美国的淘金热潮赚了大钱,然后投资房地产生意并在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贩卖军火,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为以后的寻宝事业奠定了基础。为了能够阅读《荷马史诗》的原文,他从1856年开始学习希腊语。在那个伟大梦想的鼓舞下,他很快就学会了现代希腊语,然后又掌握了古代希腊语,并娶了一位与传说中的海伦一样美丽的雅典姑娘索菲娅为妻。
1870年,施里曼带着他的希腊妻子来到爱琴海岸的伊萨克岛和希萨利克,开始寻访他梦寐以求40余年的古城堡遗址。在艰难地获取当时土耳其政府许可的同时,施里曼带着8名工人开始了发掘工作。在挖到第一段厚达2米的石墙时,施里曼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懊恼,因为那只是一座仅有2000年历史的希腊古城遗址,而特洛伊至少应比它早1000年!施里曼断定特洛伊在它的底层。他对上面几层的城市遗址不感兴趣,他只想找到特洛伊,真正的荷马笔下的特洛伊。
于是他决定挖掘一条9米深的垂直通道,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871年。施里曼无情地破坏掉了上面几层同样极具考古价值的地层,这使当时的一些学者十分不满,称他是“特洛伊的第二个破坏者”。可等到垂直通道完工时,他在下面却只找到了一些被鉴定为石器时代的遗物。又经过半年的徒劳,施里曼不得不改变挖掘的方向。很快,希望随着奇迹而来:他陆续发现了一些金属器皿和陶罐,尤其是一种带有枭(猫头鹰)图案的罐子,这令他感到非常兴奋。枭是女神雅典娜的标志,它一定与雅典娜所庇护的特洛伊城有着某些联系。
1872年春天,施里曼雇用了120多人的工人队伍,扩大挖掘规模,开凿了一条贯穿整个遗址的40米长的壕沟,也因此遭到讥讽“简直是在挖苏伊士运河,哪里像是在发掘考古现场!”在向下挖掘到12米时,他发现了极有规律的石基,这应该是城堡的墙基吗?但施里曼的希望再次破灭,这仍然不是荷马所描述的特洛伊。
直到1873年6月的一天,施里曼终于发现了第一批财宝,其中最珍贵的是两顶华丽的金冠,另外还有项链、耳环、手镯、扣子等金制物品,银制的和铜制的花瓶以及各种青铜武器,共9000多件。
施里曼坚信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普里阿摩斯宝藏”,认为那就是特洛伊的最后一位国王普里阿摩斯在城陷之时藏匿的宝库。但当时和后世的学者中都有人反驳他,认为他所发掘到的是一座更古的古城,这些财宝应该属于比普里阿摩斯还早1000年的另一位国王。施里曼最后也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学术界的争论并不足以抹杀施里曼的功绩,他对特洛伊的执著信念,终于得到了回报。
不朽的传奇
施里曼把出土的珍宝悄悄运到希腊,藏在索菲娅亲戚家的花园和货棚里,并准备在1874年公布于世。但希腊政府在土耳其当局的压力下,不敢接受这批珍宝,于是施里曼把它们送到了德国,存放在柏林的国立博物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所有艺术珍品都被打包藏进了地下碉堡,但在战争结束的混乱中,许多藏品不翼而飞,特洛伊的宝藏也下落不明。以致有的考古学者甚至开始怀疑施里曼的考古经历和宝藏收藏。的确,在施里曼的记载中有一些意义不明和自相矛盾之处,比如索菲娅用红色披肩偷偷运走藏宝的传奇说法,而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索菲娅当时并不在现场;关于宝藏是一次发掘还是历次积累,施里曼也有不同的说法,学者认为他可能为了造势而隐匿了实际发掘的漫长过程。
但这些猜测并不重要,最基本的事实是确定无疑的。1993年,俄罗斯政府宣布失踪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特洛伊宝藏其实一直作为二战的战利品藏在俄国。1996年4月,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终于开放展出了大部分的藏品。当人们注视着那些金光灿灿、精美绝伦的王冠和项链时,心中一定会记起那些为了荣耀而战的特洛伊英雄们,也会记得那个为了荣耀而坚持不懈的寻宝者!
亚历山大的钱币
在欧洲的战争史中,有一颗将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在历史的暗夜里熠熠生辉,他就是“征战之王”亚历山大。当年他大举雄兵,征服的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而为了犒劳军士而铸造的大量金币银币,历经两千多年,仍然施惠于当今的人们,吸引着无数目光的关注。
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
公元前336年夏,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从此开始了叱咤风云的征途。
马其顿统治下的各城邦国看到群龙无首,纷纷揭竿而起,自立门户。其中底比斯人呼声最高,散布谣言说亚历山大少不更事,已经在平定伊利里亚战乱中战死,撺掇其他各部共谋推翻马其顿的统治。
底比斯是希腊诸城中的望族,自恃势力强盛,一直暗中与马其顿较劲,如不将其削平,其他各邦必定伺机而动,王国土崩瓦解也不是没有可能。幸运的是亚历山大并不是一般人,身在北方的他迅速将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然后挥师南下,行军神速,一路势不可挡,如出鞘之剑直逼底比斯城。底比斯人从未见过这般阵势,稍一抵抗便土崩瓦解,城邦被亚历山大大军一击而溃,举城被俘,除了一直保持忠诚的少数权贵,其余全部被变卖为奴。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三军气势如虹,3万步兵、5000骑兵乘胜东渡达达尼尔海峡,与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库河如期而遇。狭路相逢,波斯2万骑兵沿河布阵,2万步兵垫后。而亚历山大凭借势如山倒的方阵精锐,将波斯前排骑兵迅速击溃。亚历山大手持长矛,出入沙场如入无人之境,亲手斩杀波斯多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女婿,波斯军队阵脚大乱,2000多人被俘。而亚历山大仅损失100余人,轻取波斯大军,士气大振。
公元前333年春,亚历山大将辉煌战绩继续推进。大军沿叙利亚海岸线一路南下,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为报杀婿之仇,率军10万,御驾亲征。不料战争开局,大流士三世便犯了兵家大忌,军队全部驻扎伊苏斯城附近,这里地势狭窄,根本无法发挥大军集团作战的优势,骑兵和弓箭部队在狭仄的空间里也如同摆设。亚历山大经过一番周密安排,亲率重装骑兵,从左翼直捣大流士三世所在的中军。战争异常惨烈,大流士三世在关键时刻吓得屁滚尿流,骑马逃窜。波斯军队见主帅已逃,无心再战,四散溃败,10万大军葬身沙场。
战争还在继续,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军包围泰尔城,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亚历山大用尽各种战术,终将泰尔城攻陷,大军进城后开始屠城,8000泰尔人无一生还,3万底层居民被卖为奴隶。随后大军继续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闻风丧胆,直接投降,亚历山大的威名开始远播。
公元前331年春,已经吃过亚历山大苦头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从波斯、印度、希腊等20多个民族纠集雄兵百万,气势汹汹,准备与马其顿军决一死战。亚历山大又一次亲率骑兵,从波斯的左翼骑兵进攻,突破至大流士三世所在的中军,大流士三世又一次骑马逃窜,波斯大军全线溃败。之后,亚历山大率兵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巴比伦城,然后迅速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三座城市。一个耀世帝国在亚欧非大陆横空出世,亚历山大的名字在帝国上空熠熠生辉。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进攻印度,经过希达斯派斯河战役,击败印度国王色鲁斯。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中,亚历山大举目望去,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在心中升腾,他自封为“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下令铸造大批金、银钱币,以犒赏三军。但事与愿违,不久之后他便因病去世,这笔财富神秘地消失在这一地区。
财富之中
钱币在阿富汗山区静静地沉睡了两千年,没有人知道它在何方。直到18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集市上,出现了三个从遥远的布海德拉前来的商人,他们在闲逛之中,突然眼前一亮:一枚铭刻着铸造年代的银币在地摊上闪着异样的光芒,银币背面的浮雕是一名希腊骑士与两名骑在战象上的印度武士正在激战;正面是手持闪电标枪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他们毫不犹豫地购买下来,并没有花费多少钱。但是这枚银币的来路却不简单,它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当年率军铸造,遗失于阿富汗深山里的那批钱币之一。几经周折,这枚银币流落到英国人手中,最后由大英博物馆珍藏,被世人冠名为“色鲁斯银币”。
从此以后,这种带有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图案的银币成为古董收藏家的最爱。1947年,有人在距离希达斯派斯河古战场不远的米尔-扎卡赫发现了亚历山大的财宝踪迹,人们蜂拥而至,开始争抢这些古老的财富,甚至大动干戈,械斗和枪战时常发生,当地居住着12个大的家族,有将近一半的头领惨遭非命,不是战死就是被暗杀。
1992年,又是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区,同样在米尔-扎卡赫,人们沸腾了,他们又在这里发现了一大笔钱币,亚历山大大帝留下的钱币。这批本来该下发给军队士兵们的金银钱币,却在两千多年后犒赏了当地的居民。
1993年,阿富汗境内各派武装还在为争权夺势进行内战,各地炮火连绵,伊斯兰党游击队首领古尔布丁·希克马蒂亚尔由南而上,伊斯兰促进会游击队首领艾哈迈德·沙·马苏德从北而来,双方在首都喀布尔相遇,一场残酷的巷战打得血流成河。正在司令部坐镇指挥的伊斯兰促进会游击队首领艾哈迈德·沙·马苏德突然接到手下纳德·拉苏尔报告:三名神秘的茫格尔人头领前来求见,他们声称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遗留的大批财宝,希望能够在此转卖。
艾哈迈德·沙·马苏德听完,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马上指派纳德·拉苏尔前往米尔-扎卡赫考察,并给他安排了一架专用直升机。纳德·拉苏尔穿过希克马蒂亚尔部队的防线,来到米尔-扎卡赫,在这里,他鉴定这笔财宝确是亚历山大钱币无疑,便立刻返回喀布尔向艾哈迈德·沙·马苏德汇报。艾哈迈德·沙·马苏德闻讯非常高兴,准备了1500万美元现金用于收购。
与此同时,伊斯兰党游击队首领古尔布丁·希克马蒂亚尔的眼线也告知了他关于财宝的消息。古尔布丁为了抢占先机,一下子拿出3000万美元,安排自己的亲信简·巴兹前去收购。简·巴兹为了避人耳目,先将卡车涂上伪装色,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数百个装满宝贝的口袋运出米尔-扎卡赫,直奔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然后通过中间人介绍,简·巴兹和国外名流取得了联系,并找到一个有意购买的英国绅士,名叫奈杰尔·马卡姆。最后简·巴兹将财宝转运到瑞士国际机场的保税区,完成了交易。
然后这个英国人迅速将财宝转手,并卖了个好价钱。为了安全起见,奈杰尔·马卡姆对外声称,这些钱币是从阿穆-达尔亚河谷中发掘出来的。此时这批钱币已经在收藏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最后东京的日本商人义能和他的合伙人小山美保子有幸购得。小山美保子出资2亿美元巨款将其购入后,存入一个秘密的山间别墅里,这座别墅由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总造价高达2.5亿美元,里面有一个专设的博物馆,钱币在此非常安全。
巴黎大学考古学家奥斯穆德·邦皮阿西一直关注亚历山大的战争历史,他深入阿富汗地区探寻,终于获得了一枚珍贵的金币,上面印制着精美的浮雕。2004年10月,他带着自己从兴都库什山脉深处猎获的金币,一路躲过阿富汗人的搜查。根据他的调查和研究,米尔-扎卡赫出土的钱币共有4吨之巨,仅金币就有350千克。
2005年3月,一名记者跟随奥斯穆德·邦皮阿西来到阿富汗深山,发现当地的茫格尔人依然对前往这里探宝的外地人充满敌意,如果发现有人图谋不轨,便会对其狠下毒手。
亚历山大的钱币在铸成2000年之后,终于有一部分有了归宿。人们还在期待着米尔-扎卡赫有新的奇迹发生。
满载希腊艺术珍品的“玛迪亚”号
罗马共和国是欧洲历史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甚至连古老的文明之邦希腊也臣服于它。沉入海中的“玛迪亚”号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凭借其丰富的文物承载价值,成为考古界的一处瑰宝,见证了古罗马所处的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年代。
神秘的海底古船
1907年,在北非突尼斯东部的玛迪亚海域中,40米深的海底,一位正在进行海绵打捞作业的工人,突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到了异样的景象:在如此深的海底,居然矗立着一尊海军军舰上的大炮,年深日久的沉积使大炮上面满是海绵和浮尘。
这个让人惊讶的消息迅速传开,潜水工人们沸腾了,纷纷潜入水下搜寻,以期见识一下这神秘的东西。结果让人更加震惊,在附近一大片海底,居然散落着很多双耳陶瓶和青铜制品的碎片。
他们迅速将搜寻到的东西向当局报告,时任法属突尼斯海军司令官杰·拜姆将军获知之后,将此事上报,并将工人们上交的文物转给政府。根据当局的指示,杰·拜姆将军派出一支专业潜水员队伍前往这一海域开展调查。真相很快露出冰山一角:海底那所谓的军舰大炮并不是真正的大炮,而是沉落在海底的伊奥尼亚式大理石圆柱,是希腊石质浮雕的组成部分。而且附近还有一艘沉入海底的古船。
消息得到官方证实后,其影响在当时的历史学界不亚于引爆了一颗炸弹,引发了欧洲的考古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在当时方兴未艾的现代考古学界,这是20世纪初考古学调查的开门红。但是这一海域距离陆地6千米远,海况复杂,海底洋流湍急,在当时的条件下进行深水探测,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限制,沉船落入海底已久,大部分船体已经被泥沙淤积,普通设备根本无法进行妥善的打捞。在许多机构的协调之下,法国海军介入了调查,从l908年到1913年的5年里,法属突尼斯当局从希腊、意大利抽调了许多专业潜水员,组成一支特别小组,前后进行了5次深潜,决心弄清事情的真相。可惜事与愿违,限于潜水技术的不成熟和水下作业设备的不完善,他们并未能将沉船打捞出水面,也未能将船体的实测三维复原图完工。
但这些行动还是取得了丰富的收获,除了打捞出大量的小件文物外,还弄清楚了大理石圆柱共有60根,发现了周围散布的石柱的柱头、柱础和一些大理石雕像。在海底他们对沉船周围的淤泥进行了部分清除,使双耳陶瓶等珍贵的物品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还确定了古船甲板的方位,由此判定打捞上来的文物均来自甲板之上。根据考察,他们在甲板下的船舱里发现了许多细小贵重品,在底层船舱中发现了许多大理石艺术品,包括刻有“波埃特斯”铭文的“海尔梅斯”青铜像、“奔跑的萨尔丘斯洛斯”青铜像、大理石“阿弗洛迪忒”半身像等等,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均来自希腊雕刻家加尔凯顿之手,价值连城。此外还有烛台、家具等日用品和一些加工精美的酒杯。尽管如此,大部分遗物最后仍然留在了海底,在有限的条件下,当局开展的调查只好草草结束。
根据已经取得的文物和测量结果,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共同推断,这艘沉船是一艘无桨的椭圆形帆船,船长36米多,宽10米多,是归属罗马的一艘大型运输船,船上装载的是罗马从希腊掠夺的艺术品及其他货物。根据史料考证,这艘船名叫“玛迪亚”号,从雅典的皮莱乌斯港出航驶往罗马,但在途中遭遇风暴,向南漂流到法属突尼斯海域后沉没。
当时的罗马处在辉煌的共和时代,罗马人对希腊的完全占领,使希腊并入了罗马共和国的版图。在这一时期,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进行了融合和交流。
根据史学家考证,该船是公元前86年征服掠夺雅典的罗马执政官鲁希阿斯·斯鲁拉有组织地运掠夺品时所用。斯鲁拉作战勇猛,具有较高的名望,是罗马城中人民心中的英雄。他也从不辜负众人的期望,每次战争经常带着俘虏和战利品凯旋,向罗马城中的民众夸耀,迎合人们的追捧,获得街道两旁人群的狂热欢迎。
公元前86年,斯鲁拉为了显耀自己,率领一支军队一直进攻到希腊的心脏,侵入了象征着古希腊文明的古城雅典。在雅典城中,他肆意掠夺,甚至下令拆毁奥林匹亚的一座神殿,特别订做了大型的运输船,将拆除的大理石雕塑和无数艺术品装上船,准备沿海路送回罗马,然后用这些战利品在罗马复原神殿,以装点罗马城,并作为自己的胜利纪念碑。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当船队行驶到墨西那海峡时,意大利半岛与西西里岛之间的海面突然刮起了巨大的风暴,其中一艘向西南方向漂流,一直行至北非附近、法属突尼斯的近海海域后葬身海底,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安眠在海底厚厚的淤泥之下。
这一发现印证了罗马的辉煌,由此让史学家们衔接上另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是以恺撒大帝作为整个历史时期显著标志的光辉时代。
古罗马的辉煌
罗马城建立于公元前8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公元前264年~前146年之间,与临近的迦太基之间发生了3次战争。公元前201年迦太基被迫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罗马势力迅速扩大。公元前149年罗马再次向迦太基宣战,军队从北非登陆,围攻迦太基城两年,一直到公元前 146年,迦太基发生瘟疫和饥荒,罗马军终于将其夷为平地,并迅速攻占了希腊,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
公元前102年,恺撒出生于罗马的一个名门贵族家庭,父系和母系两方都有极深的政治背景。恺撒的叔父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曾经担任罗马的执政官;姑母茱莉娅的丈夫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马略;父亲担任过罗马的财政官、大法官等职,此后还担任过小亚细亚的总督;外祖父卢西乌斯·奥莱利乌斯·科塔也担任过罗马的执政官。这样显赫的身世,让幼年的恺撒获得了很好的荫庇。
年轻时的恺撒具有对成功的极强渴望,他学识渊博,尤擅演讲。公元前75年,他拜当时的雄辩大师阿波洛尼奥斯为师。此后他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得到罗马众人的欣赏,声誉很高。当时的罗马共和国享有实权的只是城中的奴隶主和自由民,恺撒加入民主团体反对享有特权的元老贵族。公元前60年,他和罗马的统帅庞培以及克拉苏结成秘密同盟,形成著名的罗马共和三巨头,在政治上有出色天赋的恺撒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庞培,使得秘密同盟的关系更加紧密。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行省总督,在刚到任的时候,他便发动了高卢战争。并且通过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统帅军队各地作战达9年时间,迅速征服了民风彪悍的高卢民族,占领800多个城镇,将200多万人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并夺取了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莱茵河和罗讷河之间整个地区统治权。但是恺撒并不满足,而是统军跨过莱茵河进攻日耳曼人,将边境推进到莱茵河岸,并在这期间获得了大量的进贡。
公元前53年,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在东征帕提亚时战败身亡,恺撒的秘密政治同盟开始瓦解,元老院趁此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将庞培拉入自己的势力集团。此时恺撒的显赫战功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已经在罗马人心中形成很高威望,庞培非常嫉妒,利用自己的权力,在恺撒并未到场的情况下同贵族元老共谋,颁布一项特殊法律解除恺撒手中兵权,并命令恺撒立即从高卢地区撤回,发出最后通牒,告知恺撒如不立刻回罗马,将成为罗马的公敌。
具有敏锐政治头脑的恺撒明白,庞培已经脱离自己,这是他和贵族元老的阴谋,考虑成熟之后,公元前49年初,恺撒带着军团渡过卢比孔河,决定攻打罗马。大受震惊的贵族元老们带着家当匆匆逃离,庞培也匆忙逃往希腊。恺撒进驻罗马后通过施加压力,剩余的元老院议员最终选举他为独裁官。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他夺取了罗马的最高统治权。随后他又迅速得到统治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权力。
公元前48年,恺撒率领大军进攻希腊,开始了对庞培的讨伐。法尔萨拉斯会战中,恺撒的军队无人能抵,庞培被彻底击败,逃往埃及。埃及人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并将庞培的首级和戒指献给恺撒。恺撒有感于庞培是自己昔日的同盟和女婿,追杀了谋害庞培的凶手,并给庞培举行了正式的葬礼。从此恺撒确定了最高的权力和地位,罗马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元前1世纪前后的罗马,就处于这样一个称霸地中海的时代,这是一段壮阔的历史,随着两千多年的变迁,许多标志这个年代的事物逐渐消失,而今天“玛迪亚”号仍然有大批的文物没有被打捞出来,在海底静静地见证着沧桑,记录着那段让罗马永远骄傲的辉煌,为全球范围内的考古发现添上浓重的一笔。
“红色处女军”珍宝之谜
人们常说:男人征服了世界,而女人征服了男人。但在捷克的历史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