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三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Q版三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三国的剧情很时尚、三国的英雄很新潮、三国的美女很雷人、三国的帅哥很薄命。
作者:赵炎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书籍编号:30035007
ISBN:978754305928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9947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经典史说
Q版三国
赵炎
武汉出版社
序1 倾听智慧的风声
三国,这个中国历史的大时代,充满惊心动魄的诡谲传奇,人物和传说波澜壮阔、战争与权谋交映生辉,动荡、鲜血、杀戮、豪气……凝结成五光十色的晶核。历史学家、战略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反复言说,更把三国弄成难辨真伪的时空“动漫”。以往的三国故事里,放了太多的调料,反而失去了本真滋味。今人评说三国,如何透视?如何选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点和挑战。
因此,拿到赵炎这部《Q版三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难题。应该说,作为独立而犀利的思想者,把笔端对准这个高难度话题,本身就需要超人的勇气。翻开书卷,我惊喜地发现,赵炎硬是从密密匝匝的三国文化密林中,踏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写得摇曳生姿,写得机变百出,更写得风生水起。
赵炎不屑于重复前人的思维定势,而是干脆把五色琉璃的三国大历史打成碎片,然后重新编程,分列在一个个机智俏皮的专题之下——《武侯祠撩开赵云面纱:原是文臣》《新版三国娱乐与胡闹并举》《铜雀台锁不住二乔昨天今天和明天》《被娱乐至死的三国快男庞统》《谁是史上最具表演才华的帝王》《三国徐庶一心只做酱油男》《红脸关二爷的“白脸”鹰派人生》……单是看看这些题目,就会眼前一亮,读来更是欲罢不能。因此,本书的部分篇章刚在他的博客试发,就立即成了热辣抢手的精品,很多博友读得如痴如醉,恨不能博主每天更新N次。
面对繁复诡谲的三国历史,赵炎采用了聪明的另类思维法,反而负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他凭借一篇篇千字妙文,点燃了一束思想的焰火。翻开这本《Q版三国》,那跳荡的智慧烟花五色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赵炎笔下的三国,是残酷而温暖的。一方面,历史人物的拼杀智斗风起云涌,杀戮之残忍、场景之触目、内心之深沉,映射出历史深处血淋淋的真实。而另一方面,细读全书,又能发现作者的全部思想链条,实际上是托举出了两个大写的字——人性。这两个字,是权谋文明缔造的古代中国曾经读不懂的字,也是赵炎版三国最有创见、最富现代性的字。
人性,这个最常见的现代词汇,仿佛一把透明的刀子,刺破了权术遮蔽下的古代迷雾,更刺中了读者的心房,让你读得越久,被刺入得越深。在赵炎笔下,乌云般千丝万缕、模糊无形的历史,似乎成了有机的生命体。从武圣关羽的鹰派政治,到智圣诸葛亮的成败得失;从绝世风华的貂蝉二乔,到金刚怒目的吕布张飞,这些鲜活而复杂的生命,透过作者精确的人性剖析,毫不掩饰地凸显出光彩和弱势,袒露出他们非神非鬼的人性本色。例如,作者笔下的《三国帅哥命比红颜薄三分》,这种审视英雄的视角,放在汗牛充栋的三国论文中仍然是新鲜的。赵炎的笔足够锋利、爽朗和直率,摘去了三国时代一个个帅男的英雄盔甲,露出了其内心的胆怯和懦弱,露出了人性最真实的本质。难怪这篇文章极富读者缘,在赵炎之后,相对于红颜的“蓝颜薄命”,似乎成了某种时尚。
正是这种人性视角,使三国人物在赵炎的笔下,仿佛恢复了血液循环和温热呼吸。他们超越了正邪之辨、跑出了文化泥沼、飞过了千年时空,活泼泼地闯到现代人面前,呼唤着读者内心的共鸣。赵炎似乎想告诉我们:我、你、他……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今天的三国人物,有他们的刚猛、善良、忠诚,也有他们的自私狭隘和幼稚可爱。
更可贵的是,赵炎清晰地知道,自己生活在“现代时”,如果不跳出传统笔法,作品就会成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白话“翻版”,丧失活力。于是,在人性视角之外,他更以开放和自由的笔调,催动了语言表达的魔方。于是,文字的华丽与时尚,成为本书的另一大看点。
赵炎的行文不仅有一泻千里的流畅,更常常跳出令人拍案击节、闪烁机智的精彩桥段,让人联想起脑筋急转弯的益智游戏。其形象而摩登的语言,往往令人捧腹不已。例如,在写到击鼓骂曹的祢衡时,文章说:“赵炎认为,祢衡的帅,更多的来自于他的酷。此君性格狂放,甚至在击鼓之时脱光衣服,颇有现代摇滚精神。这样的人放在古代或许怪异,放到现代绝对是超级酷哥。祢衡的薄命不是一般的薄命,简直凄惨到了极点,有才不能混饭吃,摆酷不能得人心,为求温饱,处处仰人鼻息,谨慎小心,到头来还是未得善终。可惜呀,若祢衡生在现代,就不会如此薄命了,他可参加各种‘快男酷哥’大比拼,凭他的才华,焉能不遥遥领先?或者进军网络,写些流行文字,再不济,大不了出奇制胜,搏个‘犀利哥’的名头,混口饭吃,应该不成问题。”
这种麻辣鲜香的文字,充满现代网络的时尚感,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不自觉地拉近距离。但是,在这种时尚背后,却又始终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精神考量。我个人以为,赵炎的精神指向是创新性颠覆——颠覆陈词滥调,颠覆历史定论,颠覆通俗视角。读这本书,你会不断惊叹于赵炎看历史的尖锐、大胆和犀利。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行文风格,更是一种精神态度,一种文化立场。它源于作者强烈的精神渴求,源于他对现状、对潮流、对权威,以至对文明和传统进行重构的宏大意愿。
因此,赵炎的笔端充满幽默的味道。他不媚俗,更不搞笑,而是把幽默的气质发挥到极致。但是,他的幽默又有点冷,显得冷静而深刻。在他笔下,幽默是一种品位,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读赵炎的《Q版三国》,你会笑口常开,但常常笑到半途,又陡然敛去笑容,陷入沉思。在这部书中,幽默是有重量的,不会随风飘浮,更不会如风过耳。这正是赵炎《Q版三国》风景独佳的所在。
我以为,这是一本智慧潮涌、元气充沛的书。作家下笔时那掷地有声的爽朗、直抒己见的明锐、毫不掺假的真诚,都使阅读体验变得繁花满眼、生机勃勃,让你深感不虚此行。从严格意义上说,赵炎不是一个单纯的作者,更是一位思想者。他的思想中,散发着智慧的清香和精神的能量。这种新鲜的空气,正是当代文化最缺少的气韵。我相信,评说三国只是赵炎的一个起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浩浩长卷,还能给他提供无数个五彩纷呈的视角,给读者带来数不清的惊喜与新奇。对于这位勤奋的思想者,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阎延文(著名文化学者、作家)
2010年8月于北京花园路
序2 一本书、一壶茶
小女子平素喜爱专注于各类期刊,对赵炎文字的懒散嬉戏之风颇有印象。
结识赵炎,缘于一次无意间的网络闲逛。不知道是在凤凰网还是天涯网,抑或是新浪网,读了赵炎的文字,以后就再也走不开,就喜欢上了。麦加老师曾说“网络无好文”,小女子深不以为然。赵炎是新浪网的草根名博,是凤凰网的VIP写手,在天涯拥有自己的专栏,累计有近千万的固定读者群,小女子只是其中一人而已。
赵炎的网络文字,内容丰富,好比一片四季都充满生气的大菜园子,只要去了,就不会空手而归。在赵炎的菜园子里,他嬉笑怒骂说红楼水浒,谈古论今品历史三国,不是一副呆板严肃的样子,然而,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后,体会到他笔下入木三分的深刻。他说红颜、评女人、谈社会,往往不拘一格,独辟蹊径,令人拍案叫绝。
看了赵炎的《Q版三国》书稿,小女子非常高兴,能让更多读者分享赵炎眼里的三国,实在是文坛幸事。
关于三国的书有许多,然而,只有赵炎的Q版,巧妙地把三国历史与当今生活百态、流行时尚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对《三国演义》原著的深刻理解,没有对当今社会的透彻了解与深入思考,这是难以完成的。赵炎说三国,说的是人性,说的是人心,说的是当下,说的是世俗。每一个三国人物,每一个三国事件,在赵炎的笔端呈现出的,不再是历史的硝烟,不再是血腥的伤痛,而是通过解析三国里的人物故事,在现代社会找到与之相应的现象,一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婚姻、家庭、工作、为人处世,幽默里透着平实,平实里透着厚重,娓娓道来,促人思考。这是一种领悟,当然,更是一种警醒。
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是读完以后,能让人掩卷沉思,能有所悟、有所获。然而,正如一道营养大餐,如果吃起来味同嚼蜡,相信人们也会敬而远之。所幸,赵炎呈现给我们的这道大餐,不仅营养丰富,还美味可口,没有严肃的说教,更没有晦涩难懂的条条框框,读起来,好像赵炎端一壶茶,放在你面前,然后,他指着遥远的星空,跟你一起喝茶聊天,笑谈三国烟尘,嬉戏人间万象。
一壶茶,一本书,嬉笑怒骂皆成文,这就是赵炎的《Q版三国》。他用独有的方式,向我们演绎了另类的三国文化,好比是把淡雅的龙井烹制成了醇香的碧螺春,留在读者味蕾里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其实,这哪里是《Q版三国》?就是一壶茶,人间百态,也尽在其中了。
霍思荔(著名期刊专栏作家)
2010年8月23日
娱乐八卦
学三国名人如何“搏出位”
名和利,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儿,有名可获利,因利而图名,自古然也。为了出名,骂名人者有之,被名人骂者有之,炮制绯闻、裸露身体、不择手段炒作,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一而足。今日之芙蓉姐姐、凤姐、赵家班、个别学者等等,无非其类。笔者也想出名,也想学学“搏出位”的具体招数,可是,翻开《三国演义》却发现,这些看似高明的“搏出位”,其实早已被古人用滥了。
要说骂人的功夫和胆识,谁也比不上诸葛亮和祢衡。诸葛亮可以骂死王朗,祢衡可以骂尽天下名人。试问今日之喜欢骂人者,谁有这样的功夫?谁有这样的胆识?
未成名之前的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浑然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他不必依靠骂人出名,人家靠的是满肚子学问。自有粉丝拉拉队为其擂鼓助威,自有狗仔娱记为其摇旗呐喊,真金不怕火炼,出名是迟早的事。祢衡则不同,不骂人他就找不到工作,不骂名人他就不能“搏出位”,只是祢衡骂名人不如今日之骂名人者具有针对性,祢衡几乎骂尽了天下名人,打击面太广,终于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要说被人骂时表现出的忍辱负重,谁也比不上吕布吕奉先。丁原骂、董卓骂、曹操刘备骂,天下人就没有不骂他的,连莽汉子张飞都能骂出“三姓家奴”的斯文话,那些文化人大学者还不知道要骂出什么难听的呢!吕布的胸怀和涵养真是没得说,不管别人怎么骂,他依旧我行我素,既不吸取教训,也不引以为戒,典型的“任我行”一个,心里窃笑曰:“求之不得”。历史上的吕布本来名气平平,沙场一将耳,自从被天下人骂成了“朝三暮四”之徒、“不仁不义”之辈,正所谓“一骂成名天下知”,吕布名垂千古。
要说靠炮制绯闻“搏出位”,谁也比不上貂蝉貂美人。一个低贱的歌女大玩“三角恋”,通过网络众推手的爆炒,而成当朝一品家的贵妾,而成著名大帅哥的正妻,而成千古名“谍”,不能不承认貂蝉乃旷世难见的“搏出位”之行家里手也。本来,貂蝉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出众的歌唱才华,再加上“潜规则”什么的,混个“二奶”“小蜜”做做是没有问题的,或能再进一步,混个“三国名妓”的头衔,也可一举成名。可是,三国时代没有“青歌赛”,没有“星光大道”,更没有卫视互联网,貂蝉光会唱几支曲子管什么用?和本家主人王大司徒上床谁看得见?只有走出家门,只有搞“三角恋”,只有让绯闻不胫而走,才能真正“搏出位”。
有的时候,名人身边的人也能依靠名人的绯闻“搏出位”,这应该算是特例了。想当初,曹操和张绣的婶子闹出通奸的绯闻,引发一场战祸。侍卫典韦为了保护裤腰带尚未系上的曹操,抓起死人当武器,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曹操,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更名列民间三国猛将排行榜。典韦凭的是机缘,靠的是实力。
要说裸得正点,裸得出彩,这里又得说说祢衡了。祢衡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实施裸奔,赤条条击鼓、放声高歌,这份勇气谁能堪比?今日之以“裸”成名者,大多偷偷摸摸搞个半裸不裸的视屏,上传至网络,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时不时跑出来辟个谣,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此种嘴脸令人忍俊不禁。这又何必?想以裸出名,就要学祢衡,裸得正点,裸得彻底,裸得出彩,大大方方,潇潇洒洒走一回,无怨无悔,这才叫人佩服。在笔者看来,今日之以“裸”成名者,无论男女,都应在祢衡面前认祖归宗,他才是以“裸”搏名的祖师爷。
出名,或者叫出人头地,是每个人古今相同的人生期盼,这不奇怪,也并非见不得人。今人想“搏出位”,学习古人的招数,不能只学皮毛,不知就里,光靠这些张牙舞爪、人见人厌的“搏出位”伎俩来炒作包装,似乎不是正“道”,尽管这些人所不齿的伎俩有时候确实管用。看三国名人“搏出位”,吕布、貂蝉、祢衡、诸葛亮,哪一位不是凭真本事吃饭的?对于有真本事的人来说,三国说到底还算一个相对公平的时代。
就说张飞的“狮子吼”,甭管他是天生异禀,还是特异功能,反正张飞在长坂坡凭一声狮子吼,吓跑了曹操数十万大军,还当场吓死了一员战将,若是没有真本事能做到吗?肯定做不到。所以,张飞“搏出位”了,终于创下一号名头,由不得曹操不信,慌里慌张地对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今日之社会,还是相对公平的,起码比三国时期公平。窃以为,今日之想出名的年轻人,学三国名人的“搏出位”,需要学其“道”,而不是学其“术”。只要有了真本事,在什么时代,什么状况下,都有出名的可能,机会来了,想不出名都难。反之,如果没有真本事,即使偶然“搏出位”了,扬名立万了,也难保其“位”其名,终将如云似雾,经不起阳光的沐浴,成为坊间笑谈。
三国脑残人物排行榜
脑残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谁也说不好,反正时下里只要出现有违常规的人和事,网友们总喜欢甩出两个字“脑残”,或者干脆连字也懒得写,仅用“NC”代替以表示蔑视。愚以为,脑残应该属于一种先天性脑类疾病,而非“火星”与“非主流”,此类人群做起事情来往往匪夷所思,很白痴很幼稚,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也曾涌现出许许多多具有脑残症状的人物,笔者不才,特设此“脑残排行榜”,纯属戏说,切勿拍砖。
曹操:三国脑残第一人。(脑残指数:★★★★★)
历史上的曹操是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兵锋所指,诸侯无不披靡。正是因为他患有先天性脑残,做了不少火星事情,致使江山难以一统,壮志未酬身先死,临老了,还在那儿“壮心不已”。曹操的脑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杀了曹营那么多将士,曹操却无动于衷,还妄想活捉赵云,下令不得放箭。明知关羽对刘备死心塌地了,曹操居然痴心不改,又是加官进爵,又是美女金钱,还任其“过五关斩六将”来去自由,这就好比如今的三角恋,一厢情愿罢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既然知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么,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何不杀之?赤壁之战火即将点燃,他却轻信徒有虚名之庞统所献的连环计,致使数十万将士命丧异乡。试想,如果曹操杀了赵云、关羽、刘备,则孙刘联盟何存?诸葛亮何依?如果曹操不听庞统之言,则小小东吴又何愁不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无论如何也形不成的。曹操的脑残病确实不轻,最后发展成脑中风一命呜呼。
袁绍:三国脑残第二人。(脑残指数:★★★★★)
袁绍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的盟主,有着“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地位,借此网罗爪牙,进而雄踞河北,虎视天下。只是与曹操相逢官渡,老袁开始滑铁卢了,犯了不少脑残。不过把孟德逼入官渡,与其展开阵地战,消耗曹军粮草,这个战术不错,而且袁绍也有分兵袭许,从裴注的位置看,还是在许攸献策之后。他的脑残集中体现在乌巢遭曹操进攻时,不以主力救乌巢。另外,不听谋士田丰之言,借口孩子有病,错失袭击曹操后方的良机,脑子似乎也进了水。
关羽:三国脑残第三人。(脑残指数:★★★★★)
关羽据说很能打仗,特别重义气,还喜欢夜读《春秋》,民间口碑不错。既有斩杀华雄、颜良、文丑之个人战绩,“水淹七军”之赫赫武功,又有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不堪回首之往事,其脑残病着实不轻。刘备除了会哭,会收买人心,会冒充名门之后,他还会什么?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刘备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值得自命不凡的关羽对他死心塌地吗?不值得。跟着曹操多好啊,名誉地位,女子票子,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么。投降了就是投降了,再说“降汉不降曹”的鬼话岂非多余?曹操乃汉献帝所封的丞相,正统得不能再正统了,何必为自己找借口。刘备册封五虎上将,马超、黄忠赫然在列,关羽又开始不高兴了,也不知道他生的哪门子气,既然是帮助结义兄弟打天下,多两个猛将有什么不好?赶走了马超、黄忠,于刘备、于蜀汉岂非损失更大?荆州丢失前,明知道刘封等人在玩忽职守,居然不加防范,如此用人,焉能不走麦城?据说脑残病是会传染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孙权砍了关羽的脑袋送给曹操的时候,曹操顿时感觉头痛欲裂,没过多久也死了。
蒋干:三国脑残第四人。(脑残指数:★★★★★)
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只是罗贯中觉得他的名气还不够大,就在《三国演义》里尽情刻画其脑残形象,果不其然,蒋干的名气真的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了。
赤壁大战在即,情报的重要性实在是兵家常识,周瑜岂能不知?曹操够脑残,也知道防范周瑜小儿的诡计。蒋干则不信这个邪,自告奋勇过江当说客,焉能不引起东吴诸多豪杰的警觉?被周瑜百般戏弄,蒋干还在曹操面前赞美周瑜“雅量之高难以言表”。一般人上了一次当,也就罢了,吸取教训,下不为例。可蒋干就是不知觉,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其脑残症状堪比关羽。
刘璋:三国脑残第五人。(脑残指数:★★★★)
自古以来,四川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内有富饶的川西平原,外有险要的山川屏障,谁得了四川,谁就有得天下的可能。可偏偏刘璋其人,坐拥四川,却使其疲敝,若不是脑残,实在找不出其他说辞。本来刘璋和汉中的张鲁互为唇齿,只要张鲁不失汉中,刘璋尽可以高枕无忧。他倒好,偏要对人家张鲁发号施令,张鲁哪能听他的?于是乎,他就杀了人家亲舅舅,双方结了仇怨,真的打起仗来又打不过人家,就这么的一个人,难怪守不住四川。听说曹操准备袭击自己,刘璋也不想想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就赶紧派人去请刘备来帮忙,刘备正求之不得,在马背上偷着乐,反手攻击刘璋,得了四川,连带着灭了张鲁。后来刘璋被流放到荆州,开始后悔了,总算知道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自己也纳闷:咋地自己脑残病突然痊愈了?晚了。
诸葛亮:三国脑残第六人。(脑残指数:★★★★)
孔明大号“卧龙”,据说智计无双,似鬼如妖,颇得儒家“修齐治平”之三味,历来被视为千古名臣典范。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脑残病,而且有时候更像是火星上来的,不是地球人。就说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吧,诸葛亮的架子端得真大,不就是一村夫吗?哪来的架子?放眼天下诸侯,大概也只有刘备才会看得起你。这是其一。其二,既然要与东吴结盟,何必再搞“舌战群儒”的把戏,得罪那么多盟友不说,还惹得周公瑾妒忌。其三,刘备托孤,诸葛亮该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求生存图发展才是,设置丞相府与朝廷并驾齐驱,这不是另立中央吗?亏得刘禅有忍耐之心,否则蜀汉必起内讧,也不必司马昭派兵围剿了。其四,诸葛亮明知荆州帮诸将老的老、死的死,也不开科选将,培养将才,致使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尴尬局面。其五,魏延献“奇袭子午谷”之策,诸葛亮愣是不予采用,还诬蔑其脑后有反骨。很明显,魏延脑子没问题,是诸葛亮自己脑残。
颜良、文丑:三国脑残并列第七。(脑残指数:★★★★)
此二君,在《三国演义》中着墨不多,《三国志》里记载也寥寥。但因为这兄弟俩都死于关羽的刀下,沾了名人的光,所以,也荣登本排行榜。
河北名将多若星辰,独颜良、文丑脑残乎?非也。此二君据说勇冠三军,又得袁绍大力宣传,名声在外,所以,曹操麾下惧怕者众,只得请关羽出马。按说,两军对垒,为将者保持起码的戒备,小儿都应该知道吧?偏偏颜良、文丑稀里糊涂,看见有人杀气腾腾冲进阵来,居然还傻乎乎地问:“来者何人?”没摆开架势,就做了关羽的刀下鬼,脑残透了。
吕布:三国脑残第八人。(脑残指数:★★★)
吕布其实是挺可爱挺现实的一个人,历史真相与演艺传闻截然不同。张飞说他是“三姓家奴”,刘备、曹操也诬蔑他“反复无常”。笔者认为,吕布虽然脑残,但其脑残指数并不高,三星足矣。
演艺中说吕布认了两个干爹,杀了两个干爹,就算是真的,那又怎么样?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其时董卓权势熏天,曹操也只有逃亡的份,吕布认董卓为干爹,多半是因为赤兔马;后来杀董卓,则多半是因为美女貂蝉。抢刘备的徐州,是因为张飞喝酒误事,是帮着刘备代管几天而已(新《三国》是这样说的)。吕布有些脑残的地方,就是没有和陈宫搞好“鱼水关系”,他如果能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对陈宫言听计从,就不会老是与袁术纠缠不清了,三国历史或能改写。
袁术:三国脑残第九人。(脑残指数:★★)
本来想把袁术与袁绍哥俩放在一起写的,感觉袁术比他哥哥聪明得多,所以分开来说。袁术的聪明之处颇多,早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就发现东吴孙氏不可小觑,处处为难孙坚。之后迅速抢占两淮富庶之地,还足足过了几年皇帝瘾。袁术做皇帝的时候,刘备还在四处流浪,好似丧家之犬一般,而曹操正忙着与吕布较量,孙策回了江东,才刚刚蹒跚起步。袁术脑残的地方,是他太心急了,以为得到了传国玉玺,就可以号令天下。殊不知,他这一称帝,反而成为众矢之的。其实,笔者认为,当时诸侯之间各有矛盾,袁术如能保持耐心,稍为利用这种矛盾,自保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小日子过得好,称不称帝并不重要。
陶谦:三国脑残第十人。(脑残指数:★)
徐州牧陶谦,也是汉末群雄之一,虽然有厚道君子之名,据说还有高尚的节操,但是,这不能掩盖他的脑残。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陶谦。但是他却背道而驰,疏远忠直的广陵太守赵昱,反倒亲近、任用曹宏等小人,搞得各方不能和睦,渐渐内乱起来。曹操发兵征讨徐州,连下十几座城。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三国演义》里说陶谦自愿让徐州于刘备,估计他是守不住徐州了。
被娱乐至死的三国快男庞统
三国时期的庞统庞士元,素有“凤雏”之雅号,与诸葛亮齐名。然观其生平,并无惊人艺业,疑似欺世盗名之徒,让人大跌眼镜。抱着如此心态,笔者重读相关史籍,发现庞统其实无辜,名不副实也好,夸夸其谈也罢,都是娱乐惹的祸。庞统不但娱乐了诸多读者,也让自己陷在自娱自乐的怪圈里,一直到死。
常说“历史是面镜子”,时下发生的娱乐圈的种种奇怪事,在历史上早已有之。就比如雷女凤姐的超级“自信”吧,显然得益于1800多年前的庞士元。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这份自信,恐诸葛亮也有所不及。人对于名利之心,古今一脉相承,你有多大胆,就有多大名,反正是娱乐,娱乐无罪。
说起庞统成名的过程,实在颇为有趣。过去没有互联网,想“一贴成名天下知”恐非易事,但包装和炒作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庞统有个叔父叫庞德公,是当时的名士,深谙包装之道,孔明也曾受惠于他,属于“一言九鼎”的重量级人物。庞德公是这样给诸人包装的,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得此包装,渐渐的,这三个人的名气就大了起来。年轻时候的庞士元,确实读过不少书,也交了不少朋友,具备了成名的实力,但是喜欢读书和交朋友的大有人在,如果没有叔父的帮助,庞统是不可能比肩诸葛亮的。
颍川人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也就是说,司马徽是娱乐圈著名推手,他的一句话,胜过百万广告费。于是,庞统就去拜见司马徽,两个人坐在桑树下谈了二十四小时。他告诉司马徽,他的叔父庞德公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凤雏”,意思是小凤凰,只要“假以时日,一定会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司马徽通过与他的交谈,当即表示愿意帮助庞统进一步成名(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潜规则什么的),称庞统为“南州士之冠冕”,这个评价显然盖过了诸葛亮。有了司马徽的“助推”,庞统的声望开始显赫起来。
有了这些还不够,娱乐圈需要的是互相吹捧。你推荐我,我推荐你,你帮我说好话,我也不闲着,反正要出名大家一起出,这是当时的“潜规则”。诸葛亮、鲁肃等人极力向刘备、孙权推荐庞统。诸葛亮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鲁肃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而徐庶更是语出惊人,他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人,可得天下。”这样的吹捧太具煽动性和诱惑力了,刘备做梦都想做皇帝,岂能错过?后来的“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也就不奇怪了。再见到庞统,先不知其即为“凤雏”,放逐耒阳为令,后知悉,遂官拜军师中郎将。比起刘备,孙权则不太相信这些互相吹捧的娱乐把戏,他更看重个人的实力,那就是周瑜的实力。
历史的面孔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的娱乐。谁娱乐历史,必将被历史抛弃。看看庞统的娱乐行径,给曹操献出的“连环计”让曹操痛失祖国大一统的机会,当然这不是真实的历史,纯属罗贯中在娱乐庞统;给刘备献出三条密计,让刘备得了益州,却失了人心。裴松之评价庞统的计策是“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诚哉斯言!不久,庞统的报应就来了,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而死,时年三十六岁。联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