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中国史 > 非常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非常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非常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非常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异鸣著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书籍编号:30044465

ISBN:978753172010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全书内容:

非常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朝第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很难受。清史记载:“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
银库亏空后,道光帝下旨彻查。于是处分了自嘉庆五年以来历任的管库、查库官员,分别罚赔银两。已经死去者,由儿孙减半交纳。这其中甚至有慈禧的曾祖吉郎阿,他曾是管库司员之一。由于人早已作古,罚银由慈禧的祖父刑部郎中减半赔了两万余两,赔偿时又因拖延,被革职并加罚了百分之六十,后释放官复原职,继续赔款,一共赔了七八年才了结。对于此次库管渎职,道光帝大发雷霆,骂其“丧心昧良,行同背国盗贼”。
道光帝病重时,将奕、奕一起召到榻前,以便决定究竟由谁来继承皇位。两位王子事先都向各自的师傅讨教对策。奕的师傅旬秉恬教奕说:“上如有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的师傅杜受田则很会揣摩皇帝的心理,他献计道:“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奕如法炮制,道光果然大悦,说皇四子仁孝,于是把奕定为皇太子。
1849年,道光帝病逝,奕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咸丰元年,并加封奕为恭亲王。他之所以在奕的亲王爵上加一个“恭”字,目的显然是希望这位很受父皇喜欢的弟弟,对自己也能恭谨服从。当然,咸丰对奕还是另眼看待的,1852年,恭亲王分府时,就把当时京城内最好的一座宅第赐给了他。
咸丰死后,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即位,上层统治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以载垣、端华、肃顺为代表的8位顾命大臣,坚决反对太后垂帘听政,双方剑拔弩张,气氛极度紧张。当时醇郡王奕在热河,由于和小皇帝有着特殊的亲属关系,使得他果断地站在太后一边,并积极采取行动。他与在京师的恭亲王奕联络,在热河与北京之间,悄悄地进行着周密的政变筹划。其后,他亲自带兵在半壁店拿下了肃顺,把他解京弃市。关于奕的这段经历,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有生动的回忆:我很小的时候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年幼的六叔载洵看见陈士美被包龙图铡得鲜血淋漓,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21岁时就亲手拿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起国家大事吗?”
咸丰帝去世后,母以子贵,叶赫那拉氏成为皇太后,并垂帘听政。叶赫那拉家族也随之崛起:胞弟桂祥被封为三等奉恩公,享有公爵的尊荣及待遇;在此之前,慈禧的妹妹做了咸丰七弟醇郡王奕的福晋。同治皇帝死后,按照慈禧的旨意,由奕的长子载湉继承大统。这样一来,慈禧依靠一条剪不断的婚姻红线,以伯母、姨母、太后的身份继续临朝。
1865年,在慈禧的暗中支持下,忽有翰林院编修蔡寿祺上疏参劾恭亲王奕。慈禧召集查办,随即以同治皇帝名义下诏: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本月初五日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徇情、贪墨、骄盈、揽权,多招物议,似此劣情,何以能办公事?查办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究属暧昧,难以悬揣!恭亲王议政之初,尚属谨慎,迨后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视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暗使离间,不可细问;每日召见,趾高气扬,言语之间诸多取巧妄陈,若不及早宣示,朕亲政之时,何以用人行政?凡此重大情形,姑免深究,正是朕宽大之恩!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以示朕曲为保全之至意。
清同治四年(1865年),被誉为西方铁路之父的铁道专家麦克唐纳·斯蒂芬生出现在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的大屋下,向同治小皇帝,实际是向龙椅之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建议了一个发展中国铁路计划的神话:“以扬子流域的华中商业中心——汉口为出发点,修筑一条东通上海,西至四川、云南等省,直达印度的铁路干线。”为了证明他所言不谬,于是特地在宣武门外造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小铁路,试验一列火车。当这个“怪物”汽笛一鸣,钢轮铁轨隆隆摩擦,声震京华。立在一旁的大臣禁不住大声疾呼,火车会震动先帝陵寝,于庙堂不利。当下“龙颜”大怒,命步军统领衙门,收了“怪龙”。斯蒂芬生非常失望地离开了中国,临走时不禁哀叹:“中国铁路时代尚未到来。”
1869年,太监安德海奉慈禧懿旨南下采购。其招摇过市,威风一时无二。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已接得恭亲王的书函,于是抓捕了安德海。安德海有恃无恐,威胁丁宝桢说:“你们找死吗?”丁宝桢事先得到恭亲王的支持,于是以太监私自出京,违反祖训,安必为冒充为由杀之。
1873年,同治帝下旨重修圆明园。第二年,工程全面铺开,内外重臣普遍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之举,恭亲王奕也屡屡谏阻重修圆明园。同治帝大怒,以奕“召对失仪”、“无人臣礼”为由,下旨降奕为郡王,并撤去一切职务。翌日,慈禧出面,“加恩赏还”奕亲王世袭罔替。此后,奕对慈禧更加俯首帖耳。
同治帝与阿鲁特氏成婚后,感情甚笃。然而慈禧却要求其疏远阿鲁特皇后,而接近自己中意的慧妃。同治无法从命,也不便与皇后接近。为了免受慈禧责难,于是独居乾清宫。心情压抑时,竟在太监引诱下,私自出宫寻欢作乐。天长日久,染上了淫毒。太医知其病情,不敢言,反而请命慈禧。慈禧传旨说:“恐怕是天花!”于是,以痘药治之。同治暴怒,骂道:“我患的不是天花,为什么要当天花治?”太医答:“这是太后的命令。”同治帝默然,含恨而死。
1876年6月,朝廷决定为两宫皇太后册封徽号。按惯例,册封大典由大学士捧上册宝。此次,两位太后同时册封,用人必然要比以往多,于是礼部上奏,要求派大学士16名。这一奏折闹出了笑话。大学士为辅臣首列,是正一品官。其地位崇高,因而朝廷授受历来审慎。按例大学士只有4名,加上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合计是6人。礼部是掌管礼仪的衙门,奏折中平空多出了10名大学士,此等疏忽,尤为不该。当时翁同龢为光绪帝的老师,在日记上写了三个字:“可笑也。”
满清皇帝过生日时,各省的督抚都要上表庆贺。1878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光绪8岁的生日。贵州按察使吴德溥的祝寿贺折,竟写成“恭祝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万寿”,把皇上写成了太后。这一错非同小可,皇帝立即颁布圣谕,将吴德溥交有司论处。
慈禧在1866年时,就开始为自己百年后的陵寝作打算。1873年,整个方案定了下来。前后用去近十年时间。1879年,陵寝完工,花费银子共计227万余两。
北京城里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是专供西太后使用的。由于她对机车的震动和声响非常厌恶,以致于让太监拉着列车走,而不用机车牵引。对此,《清宫词》描述说:“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日午御餐传北海,飙轮直过福华门。”1903年,西太后从北京南下谒西陵,乘坐经过专门改装的花车。
贝勒载涛酷爱戏剧,经常排演《盗御马》、《金钱豹》等剧目。在府中串戏如遇人手不足,家人、奴婢都会被安排上阵。一年四季,乐此不疲。老福晋患病时,载涛胞兄载沣入内探视,载涛听说后,急奔入内,牵着兄弟的袖子说:“黄鹤楼排演缺一角色,二哥演周公瑾可以吗?”载沣回绝。老福晋见状拍案怒曰:“我病如此,尔犹酣歌恒舞取乐耶?真是全无心肝。”载涛于是垂头丧气而出。
慈禧太后准备册立德宗时,召见群臣于养心殿,大臣们对立德宗一事均不敢持异议。唯有文祥力陈国家多难,不该废长立幼。慈禧佯装没有听到,众大臣叩首而退。
据一位老宫女回忆,慈禧曾在储秀宫豢养过一只小墨猴,名叫“小三儿”。它浑身上下毛色黝黑,尾巴同身子一样长,赭红色的脸,体态玲珑,如同普通家猫一般大小。这是太后最喜欢的一只小动物,她专门派了两名太监负责喂养。“小三儿”胆子很小,经常藏在条案上的瓷帽筒里,遇到生人还躲到太后的衣襟下。它常让太后抱着,很会撒娇,并且会给太后剥瓜子;慈禧吃东西时,它也凑到桌边,两只前爪合拢,向太后献殷勤;如果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话,便急得直叫。“小三儿”也有受委屈的时候,有一次大年初一,李莲英命人不许给它东西吃,把它整整饿了一个下午,目的是让慈禧亲手喂它。当晚,一个宫女端来一盘醉枣放在炕桌上,没想到它刚刚吃了两颗,便用小爪子去掀太后的俸盒,往外掏果脯,再给枣子就不吃了,哄得慈禧抿着嘴笑。
光绪皇帝载湉4岁即位,此时朝政大权被慈禧太后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光绪18岁时,慈禧为他筹办婚事。选后活动在太和殿进行,经过多次筛选的5名秀女依次排列:第一位是叶赫那拉氏——慈禧胞弟桂祥之女,其次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最后是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按照规定,选中妃子授予荷包,选中皇后则授予如意。慈禧将如意递给光绪,假意让他自己挑选皇后。光绪感到有些为难,不敢擅自做主,慈禧却仍故作姿态,坚持让他自己选定。光绪这才慢慢走到德馨的长女面前,正要把如意递到她的手里,这时慈禧却大叫一声:“皇帝!”并暗示他将如意交给站在第一位的秀女。光绪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到桂祥之女面前,把如意授给了她。慈禧看到光绪中意的是德馨的女儿,想到她们一旦被选为妃嫔,也会有夺宠之忧,便不容光绪再选,匆匆命公主把两对荷包交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
孙家鼐去张尚书家赴宴,同席的林侍郎问:“皇上学识如何?”孙家鼐说:“天资聪颖,好学不倦。”话音未落,翁同龢到。主人邀常熟上座,既入座,有人又以林侍郎的问题问翁同龢。翁同龢沉吟半晌,说:“皇上驽钝,久学无进步。”孙家鼐说:“是这样。”又说:“我从来不喜欢对人说起皇上的事,承林公相问,不得不答,实在是说了谎话啊。”德宗为慈禧所忌讳,翁同龢所言,不无深意。孙家鼐随风转舵,足够机警。
奕认定慈禧太后所醉心的只不过一个“权”字,便决心弃“权”而避“祸”。据《清史稿》记载:德宗即位,王奏两太后:“……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间昏迷罔知所措,致触犯旧有肝病,委顿成废。惟有哀肯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帝成皇帝(道光)留一庸钝无才之子。……”王大臣集议,以王奏诚恳,请罢一切职任,但令照料普陀峪陵工。从之。命王爵世袭,王疏辞,不许。
1888年12月15日深夜,紫禁城内贞度门失火。东邻的昭德门、太和门及附近的皮库、毡库、茶库等仓库化为灰烬。大火烧起来后,王公大臣及各部尚书、侍郎、各旗副都统、各衙门司员警卫兵等7000余人,用了两天时间,才将其扑灭。火灾过后,光绪帝接连颁布圣谕,奖励救火者。得到奖赏的贵族、官员有156人。其他兵丁、杂役等各赏银2两,受伤者赏银10两。十余处水会赏银万两。肇事者则处死、降级或罚俸不等。翌年正月,光绪帝大婚,此时距离大火发生日仅40余天。婚期在即,被烧毁的建筑无法立即修复,于是搭了几座与原建筑同样的彩棚,作应急之用。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外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但清朝没有国旗,而只有象征皇权的黄龙旗。1889年5月,一个叫张荫桓的大臣要出使国外,请求朝廷定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于是,龙旗就成为了清朝的国旗。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载湉)皇帝举行大婚盛典,各国国家元首和驻北京使节纷纷致贺。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送来的贺礼是一座供玩赏的自鸣时辰钟,钟上用汉字镌刻着一副贺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贺者无心,受者有意。慈禧一见“日月同明”的镌字后,立马脸就拉长了。当即指示大太监李莲英将英国时辰钟搬出大殿,匿迹避忌。德宗皇帝知道后,觉得英国女王的贺联,并非有意嘲弄朝廷。弃之不展,有碍中英外交关系。但在慈禧的怒颜威慑下,未敢进言缓颊。
珍妃特别喜欢摄影,据说她曾在1894年前后,偷偷从宫外购进一架相机,平日不仅自己照相,还教皇帝和太监拍照。她在照相时“不拘姿势,任意装束”,拍摄了不少化装相。其中有一张照片被慈禧无意中发现,曾对她进行了一番责难。后来,珍妃又拿出自己的私蓄,命一戴姓太监在外开了一家照相馆,很快,皇后知道了这事,并告知慈禧。慈禧闻之大怒,立即将姓戴的太监传来讯问,太监在重刑之下不敢隐瞒,只好说出了实情。珍妃受到责罚,戴姓太监则被活活打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宫里再也没人敢谈照相了。
宫女平时的戒律很多,据晚清时期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荣儿回忆,她们在宫里最大的困难有两件:一是睡觉时不许仰面朝天,必须侧着身子、蜷着腿。因为宫里人大都相信鬼神,如果宫女睡觉时大八字一躺,惟恐冲撞了哪尊殿神。刚入宫时,她们不知为此挨过多少次打。二是要严格控制饮食,侍候太后时要干净、整洁、利落,身上不能带一丝异味。宫女们一般都是不能吃鱼的,以免带有腥味。每顿饭只能吃八成饱,更不敢吃西瓜,当差时出虚恭,可就麻烦了。
慈禧太后60大寿的前两天,要在颐和园演习祝贺大寿仪式。这天早上,光绪皇帝率领百官来到颐和园,可演礼官李莲英还没有来,演礼无法进行,只得派人去催。两个多小时后,才见李莲英带着一群小太监来临。待演礼完毕,已然过午,光绪皇帝非常生气,突然下一道口谕:杖打李莲英40大板!本来掌刑的太监奉旨打人时都是虚打,可这次不是虚打,而是实实在在地打了40廷杖。李莲英吃了这次亏,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得更加放肆。他依仗太后的权威,在宫内太监中结党营私,同时,勾结朝中守旧势力,干预朝政。1898年,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人士,立意变法维新。李莲英对朝中守旧势力暗加操纵,将慈禧太后包围起来,说皇上勾结党人,要推翻圣母太后,请求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终致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光绪被囚。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庆贺,进口了中国第一辆小轿车——第二代奔驰轿车。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由于内忧外困,光绪帝颁布圣谕,传达慈禧的旨意,意思是不要大肆庆祝,也不用进献贺礼。而实际上,庆贺的规模非但没有明显的缩减,就连日程安排、进贡的礼品等,也一件都不少。由于臣属们实在“心意诚恳”,慈禧于是特令大臣王公将贺寿贡品于9月25日前呈进,蒙古王公则于9月26日呈进。搜刮得盆满钵满的慈禧,发表懿旨说:“该王公大臣等仍循旧例呈进贡物,系属出于至诚,若仍不允准,无以申臣下将敬之忱,转若近于矫情,均著加恩赏收。”
1903年,俄国公使夫人向慈禧赠送沙皇照片。德龄在她的回忆录中记道:“我们忙着准备一切,等候渤兰康太太光临。大约在十一点钟光景,她来了,先由我妹妹在会客厅接见她,然后引她进仁寿殿见太后。太后登了宝座,皇帝坐在太后左边,我站在太后右边做翻译。太后穿着黄缎绣袍,上面绣着彩凤和‘寿’字,还镶着金边,满身挂着鸡蛋般大的珍珠,手上戴着许多金镯、金戒指和金护指。我妹妹领着渤兰康夫人进殿,夫人就向太后行礼,太后也与她握握手,夫人呈上沙皇全家的相片。太后讲了一篇措辞极美的欢迎辞,并谢了沙皇帝后的盛意。我都替她翻成了法语,因为大使夫人不懂英语。太后又命皇帝与夫人相见,于是皇帝与她握握手,并问俄皇帝后安好。于是太后走下宝座,带大使夫人到她的宫中,在那里她们谈了约有十分钟。太后又命我引夫人见皇后。”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期,宫中经常对她以“老佛爷”相称。至于这一称呼的由来,《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孝钦后政暇,尝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宫中均呼孝钦为老佛爷。”为此,后人的一首《清宫词》云:垂帘余暇参禅寂,妙相庄严入画图。一自善财承异宠,都将老佛当嵩呼。
醇贤亲王墓道前,有白果树一株,其树八九合抱,高数十丈,属万年之物。莲英谄事太后,谓皇家风水,全被此支占去,请伐之以利本支。太后大喜,然未敢轻动,因奏闻于德宗。德宗大怒,并严敕曰:“尔等谁敢伐此树者,请先砍我头。”乃又求太后,太后坚执益烈,相持月余。一日,上退朝,闻内侍言,太后于黎明带内务府人往贤王园寝矣。上亟命驾出城,奔至红山口,于舆中号啕大哭。因往时到此,即遥见亭亭如盖之白果树,今已无之也。连哭二十里。至园,太后已去,树身倒卧。数百人方斫其根,虑其复生芽叶也。诸臣奏云,太后亲执斧先砍三下,始令诸人伐之,故不敢违也。上无语,步行绕墓三匝,顿足拭泪而归。此光绪二十二年事也。
有个初学当差的太医,在慈禧前对答光绪脉案时未曾留心,说了句“舒肝顺气”。慈禧听后,脸色马上阴沉下来,说:“谁叫皇帝的肝不舒服了?气儿又怎么不顺了?”吓得那位太医连连叩首认罪,忙不迭地说:“请老祖宗开恩啊,奴才初学当差,不会说话。”没过多久,太后又转变脸色,对那太医说:“皇帝日理万机,宵宿勤劳,哪能动不动就得‘舒肝顺气’?心眼这样小怎么能把国事办好?偶而小有违和,也不过是‘调、和、理、益’。”经此一吓,那位太医再也不敢应承请脉的差使了。后来为光绪请脉,处方总是“和肝调气”、“理肺益元”,甚至把“肝”的事硬挪到“肺”上去,成了“肺气清而肝自畅”,“脾胃健而气自充”等等。
光绪皇帝载湉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因为几个子女先后死去,只剩下载湉一人在宫中当那有名无实的皇帝,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创伤。1896年,她因长期郁闷而不幸病故。因为她是慈禧皇太后的胞妹、皇帝的生母,所以丧事办得非常隆重:叶赫那拉氏去世当天,慈禧亲自前往醇王府探望;次日,光绪皇帝颁发谕旨,称其母为“皇帝本生妣”;同时,户部行文给内务府银库“准银库付所有醇贤亲王福晋孝差银十五万两”。
每到十月初十日慈禧万寿节的时候,近侍们总会买上一些种类不同的鸟送给太后,慈禧自己也要买一批供“放生”之用。届时她先率领近侍们到万寿山顶的庙中焚香祷告,然后将太监跪呈上来的鸟笼一一打开,让它们重新回到大自然。但奇怪的是,每年总有几只鹦鹉无论如何也不肯飞去。慈禧对此感到不解,一名首领太监便跪下来说:“老祖宗洪福,这些鹦鹉感受老祖宗恩德,情愿留在这里服侍!”其实,太监们在放生前,早就对这些鸟儿进行了一番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博得太后的欢心。更有意思的是,慈禧在山上放生,山后有太监等着捉鸟拿去卖。
满人崇福为伶人,自幼出入宫廷演戏,对宫中之事熟知。崇福长相与光绪帝相似,因而被同班伶人戏称为“假皇上”。戊戌变法后,光绪被幽囚于瀛台,与外界音讯隔绝。崇福趁机勾结宫中守库太监,行走外省冒充光绪帝行骗。二人用“奴才”、“圣上”之称呼,服用豪奢:金龙被褥、玉碗、玉印等不一而足。一时间,“光绪帝逃出瀛台”的说法不胫而走,街头巷议,传得神乎其神。城中男女、候补官员纷纷前来参见,来者均行三叩九拜之礼。后张之洞闻言亲自前往探查,结果一举识破。二人遂被抓捕,在阜湖门处决。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临走时还忘不了处置珍妃。命李莲英指挥崔玉贵、王德环将珍妃推入井内,光绪见此情景,心如刀绞,赶忙跪在慈禧面前,请求饶恕珍妃,慈禧厉声斥责光绪,转身命令手下人快执行。珍妃喝令太监不准靠近,径自走到一口八角琉璃井边,自己纵身跳入。崔玉贵马上向井内投了两块大石头。珍妃就这样被残害了,时年仅25岁。
逃出京城后的慈禧一行,睡土炕,吃粗粮,时而一日三餐、住宿都无法保证,要向百姓乞求玉米充饥,咀嚼秫秸秆解渴。然而,此行人一到太原即忘记伤痛,故态复发:享用祖宗当年巡幸时的行宫,着令各省解送钱粮,继续挥霍。各省接到命令,立即开始筹措银粮,先后解送太原的银两达500万之多。行至西安后,愈发铺张。翌年折返京城,开始大修道路,建华丽行宫、驿站、公馆不计其数。而各省孝敬慈禧的私财,从金银到珍奇宝物用3000辆大车还装载不完。
1901年,慈禧一行回到京城。慈禧发布懿旨:“上年京师之变,仓卒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靖难,节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褒恤。”
醇贤亲王之子、光绪皇帝的异母弟载沣在其父病逝后,袭封醇亲王,爵位上达到了人臣的极限,当时还不满8岁。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他曾肩负屈辱的使命出访德国,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一事专程道歉,从而名噪一时,颇受中外舆论关注。载沣回国后,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娶荣禄之女为福晋。随后相继出任随扈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和军机大臣等要职。
关于慈禧为载沣指婚的用意,溥仪说:庚子事件前,慈禧就觉得可怕的洋人有点倾心于光绪,对她却是不大客气。载沣使德道歉,受到了德国皇室的隆重礼遇,“这也使慈禧大感不安,加深了她心里的疑忌:洋人对光绪兄弟的重视,这是比维新派康有为更叫她担心的一件事。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她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是把荣禄和醇亲王府撮合成为亲家”。实际上是通过这桩婚姻,在醇王府安插耳目和手臂。况且荣禄之女高傲任性,慈禧曾说“这姑娘连我都不怕”,把她安排在老实听话的醇亲王载沣身边,由不得他不惟慈禧之命是从。
1903年1月18日,清政府特别为克林德碑举行落成典礼,并派醇亲王载沣前往致祭。对此,一位在场的美国人有如下记述:北京的各国公使馆中的外交使节还有他们的夫人、孩子都参加了落成仪式。到场的还有很多中国官员,有的代表当地政府,有的来自清朝的中央政府和外务部。慈禧太后派醇亲王参加落成典礼,并由他亲自洒酒祭奠。不管他是否喜欢这样做,醇亲王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大清帝国亲王的非凡气度。醇亲王双手托着一个中国古代祭祀时用的三角酒杯,那桐把酒从一个造型独特精美的大酒杯中倒进醇亲王手中的酒杯。醇亲王似乎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是我所见到的唯一一次。我还听说了另外一件事:中国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建造这个石拱门,不是为了纪念克林德,而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1905年6月,新编陆军开始实行改服制,但是清政府只允许军队易服而不许剪辫。开始时一些官兵只是将发辫剪去一束,以便于戴军帽。到1906年5月,由于“军界中人纷纷截落发辫者不可胜数”,练兵处只得下令禁止军队剪辫,命官兵将发辫盘于帽内。虽然下了禁剪辫令,但军中剪辫风仍不减。不久,剪辫风气又从新军扩展到学堂,百姓对剪辫者已见怪不怪,而校方对此亦不强行干预。1907年5月6日,鉴于学界和军界剪辫成风,经学部奏准,严禁学生和军人剪辫,违者予以严惩。令下,各地官府采取了一些行动,剪辫之风稍杀。
光绪末年,善耆觊觎奕的位置,蠢蠢欲动。善耆本人轻佻,威仪不足,经常亲执鼓板和下人杂坐弹唱,然其财力雄厚,与之争风者,一时无二。袁树勋曾被提为顺天府尹,奕向其借银50万两,不得,于是对任命一事抑而不发。袁随后被提为湖南铁路总办,临行前拜谒慈禧太后。慈禧问起顺天府的事,袁说:“……旅居数月,尚未接到任命。”慈禧愕然,方知是奕从中作梗。
孝钦(慈禧)病危,张之洞请定大计,孝钦颔之。翌日,出奕劻勘易州陵工,密召世续及之洞入内,谕以立今上为穆宗(同治)嗣。今上,醇亲王载沣子也,生四年矣,视德宗(光绪)嗣位时龄尤弱。国难方殷,连三世临以幼主。世续、之洞恐皇后再出垂帘,因合词奏曰:“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径立载沣。”孝钦戚然曰:“卿言诚是,然不为穆宗立后,终无以对死者。今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是公义私情而无所憾也。”之洞曰:“然则宜正其名。”孝钦曰:“古有之乎?”之洞曰:“前明有监国之号,国初有摄政王之名,皆可援以为例。”孝钦曰:“善,可两用之。”
珍妃死后,光绪就如同呆傻一般,经常望着珍妃用过的旧物出神,而对于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从前那种急躁的性情完全消失了。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在西苑瀛台涵元殿去世,慈禧太后比他晚死1天。按照清朝旧制,皇帝即位后便着手营建“寿域”,慈禧太后的“万年吉地”前后修建十余年,所以在其死后次年便顺理成章地入土为安。光绪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长达34年,但因为一直受到太后的挟制,所以生前从来无人过问他的修陵大事。
1908年11月14日,慈禧任命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规定: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15日,慈禧病势转危,自知回天无术,应该全面交权了。于是,她又颁布一道懿旨: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隆裕太后日常开支大得惊人。她每顿饭必摆百种菜肴,用6张桌子陈放在她一个人的面前。除各种山珍海味之外,每月仅吃用肉类的“定例”就有肉1860斤、鸡鸭各30只。她每年穿用的衣料也有“定例”,包括:各种缎29匹、各种绸40匹、各种纱16匹、各种绫8匹、各种布60匹、绒和线16斤、棉花40斤、金线20绺、貂皮90张……隆裕终日无所事事,却嫌颐和园风景太熟,没有一点新鲜感。宣统元年,她命户部拨巨款,在紫禁城内廷东路兴修水殿,作为新的娱乐场所。此殿“四围浚池,引玉泉山水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