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之四十一: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话说世界之四十一: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林之满,萧枫等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2-01
书籍编号:30044615
ISBN:978754510068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8579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话说世界之四十一: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册)
林之满,萧枫 主编
辽海出版社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10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10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
《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上、下册);
第2卷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下册);
第3卷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上、下册);
第4卷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第5卷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
第6卷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上、下册);
第7卷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上、下册);
第8卷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上、下册);
第9卷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上、下册);
第10卷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上、下册);
第11卷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上、下册);
第12卷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上、下册);
第13卷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上、下册);
第14卷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上、下册);
第15卷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下册);
第16卷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上、下册);
第17卷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上、下册);
第18卷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上、下册);
第19卷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上、下册);
第20卷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上、下册);
第21卷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上、下册);
第22卷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下册);
第23卷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上、下册);
第24卷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上、下册);
第25卷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上、下册);
第26卷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上、下册);
第27卷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下册);
第28卷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上、下册);
第29卷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上、下册);
第30卷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上、下册);
第31卷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上、下册);
第32卷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上、下册);
第33卷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上、下册);
第34卷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下册);
第35卷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上、下册);
第36卷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上、下册);
第37卷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38卷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上、下册);
第39卷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上、下册);
第40卷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上、下册);
第41卷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下册);
第42卷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上、下册);
第43卷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上、下册);
第44卷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上、下册);
第45卷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上、下册);
第46卷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上、下册);
第47卷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上、下册);
第48卷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上、下册);
第49卷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下册);
第50卷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上、下册)。
《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
《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
2008年2月
中西交通史新的一页:张骞出使西域
“西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西汉时期的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东、南和新疆的广大地区。广义上的西域则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和西亚、南亚的一部分,以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地区。
公元前2世纪左右,塔里木盆地周围散布着龟兹、疏勒、于阗等大大小小36国。这些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从一、二千到七、八万不等,多数是沙漠绿洲,从事农业,少数濒临山谷或盆地,以游牧为生。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这些小国受匈奴贵族役使,成为匈奴进攻西汉的军事据点和经济后盾。
同一时期游牧于伊犁河流域的是拥有40万人口的著名“行国”——大月氏。大月氏原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因一再遭受匈奴侵扰被迫迁居此地。匈奴打败大月氏后杀大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由此与大月氏结下宿怨。大月氏一心想报仇雪恨。
匈奴自秦汉之际各部归于统一后势力日盛,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汉初,匈奴不时南下攻扰。囿于国力,汉朝基本上采取“和亲”为主的防御政策,同时辅之以移民实边。汉武帝即位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消除匈奴对汉朝北方威胁的时机成熟;为截断匈奴右臂,汉武帝乃公开征募使者出使西域,寻找联盟。
公元前138年,张骞以皇帝侍从官身份应募出使大月氏。他在途中被匈奴截留,拘禁10余年,被迫娶妻生子,但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没有忘却肩负的使命。后来他伺机率领部属逃离匈奴西行,越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以武力征服了阿姆河流域的大夏后,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那里土壤肥沃,户口殷盛,人民安居乐业,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后扫兴返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出使时率领100多人,前后13年,最后只剩下他和奴隶出身的堂邑父二人返回。
张骞回国后向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情况,建议招伊犁河畔的乌孙国东返敦煌,同汉朝共同抗击匈奴,同时提出应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汉武帝非常重视这些意见。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次,他率领300多人组成的使团,携带金币丝帛巨万,牛羊刀头。到达乌孙时正值其内乱,劝说乌孙东返未能成功,乃分遣副使持节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顺利返回长安,乌孙派数十名使者携礼同行至长安答谢。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处于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在今叙利亚一带)和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节到达安息时,受到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其后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进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正式建立起来。
张骞通西域后,汉族和西域各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日趋密切。中国的丝绸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中亚、西亚,源源不断地运向欧亚非三大洲。希腊人喜欢中国的丝绸,称中国为“赛里斯”(意为“丝绸之国”)。罗马人也偏好中国丝绸,许多执政者都用中国丝绸做长袍。在这条“丝绸之路”上,一群群骆驼商人穿梭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灌溉、造纸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胡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菠菜等食品带到中国。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刻也吸收了西域特长,更加丰富多彩。东西文化交融的频繁,增长了人们的知识,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玄奘取经:中印人民友好交流的象征
明朝吴承恩的著名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人们所喜爱。其实,《西游记》是一部小说,只有那个名叫玄奘的和尚,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他人物和全部情节都是作者的虚构,同历史毫不相干。
玄奘(公元602~664年),俗姓陈,名棉,洛州缑氏人,13岁出家为僧,玄奘是其法号。唐朝初年,玄奘在四川研究佛教理论。他感到当时的汉文佛经译得不完全、不确切,想亲自到天竺去学佛经。他来到长安,邀结同伴,准备出国。由于当时唐朝初建,突厥贵族经常在边境骚扰,所以朝廷暂时禁止私人出境。同伴们都不愿意去了,但玄奘没有动摇。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八月,他从长安出发,杂在返回西域的客商中混出玉门关,然后独自西行。他涉过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寒风如刀”的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又自葱岭北隅翻越终年积雪的凌山,行经西突厥叶护可汗王庭所在地——素叶城(即碎叶),渡过乌浒水,然后转向东南,重登帕米尔高原,通过西突厥的南端要塞——铁门关天险,路过吐火罗,于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他首先从这里沿着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游历了一些佛教胜迹。还在至那仆底国调查了有关中国的桃子、梨子传进印度的传说。这样度过了四年。631年(贞观五年)末,玄奘东去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寺院的主持(当家和尚)戒贤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玄奘来到寺院那天,受到僧众的热烈欢迎。有1000多人捧着香、花在路上迎接自中国远道而来的客人。玄奘向大家答礼致意,又恭敬地参见戒贤,并拜他为师。戒贤那时100多岁了,已不再讲学。但是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他特意收玄奘为弟子,用15个月的时间,给玄奘讲了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寺内对玄奘的日常生活关怀备至,以上宾相待。每天供应玄奘的食品有:担步罗果120枚,槟榔子20颗,豆蔻20颗,龙脑香1两,“大人米”1升。“大人米”是当地特产,专供国王和最优秀的学者食用。玄奘外出,还特许乘坐大象驮载的轿子。全寺1万多人中能享受这个待遇的,连玄奘在内仅有10人。在印度友人提供的良好条件下,整整五个年头,玄奘日夜不辍地精研佛学理论,同时研究了波罗门教经典以及印度方言,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当时的那烂陀寺,除戒贤通晓全部经论外,能通解20部经论的有1000人,通30部的有500人,通50部的只有10人,玄奘是10人之一。玄奘并没有因此而满足。636年,他辞别戒贤,外出游学。循着恒河,他首先来到今孟加拉;再沿印度半岛东岸南下,抵达和今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地方;又沿着半岛西岸北上,访问了著名的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又曾一度进叭半岛腹地,然后西行再到今巴基斯坦,沿信度河北上,到达今克什米尔查谟附近,在这里留居两年,研习学术,声誉传遍整个天竺。
641年(贞观十五年),玄奘返回那烂陀。戒贤叫他主持寺内讲学。那时候,曷利沙帝国已经统一了天竺北部。国君戒日王崇信佛教,本人又是诗人、剧作家。经由他的提倡,国内务宗教、各学派论辩争鸣十分活跃。有一次,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其中一个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举行学术大会,公开辩论。戒日王特意请玄奘参加。玄奘应邀而至。戒日王非常高兴地同他会见谈话。玄奘向戒日王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情况,引起戒日王很大的兴趣,表示要亲自到中国来访问。642年十二月,辩论大会开始。与会者有天竺18国的国王,有佛教徒3000多人,波罗门等教教徒2000多人,那烂陀寺来了1000多人。玄奘担任大会的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反驳那个人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大会连续举行18天,大家都被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送给玄奘金钱1万、银钱3万、僧衣100领。18位国王也各以厚礼相赠。玄奘全部谢绝了。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乘坐一头用精美的华幢装饰的大象,游行一周,又特邀他参加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五年一次的天竺佛教盛会),表示对这位中国大师的尊敬。
643年,深切怀念着祖国的玄奘表示要回国了。印度朋友们都不愿他离开,戒日王一再挽留他。一位国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愿为他建造100所寺院。不过玄奘的归志已定,戒日王只好答应。朋友们争相赠礼,玄奘一一谢绝,只接受了鸠摩罗国王送的一件鹿毛披肩,以备途中防雨。动身那天,戒日王、鸠摩罗王等以及当地人民,送他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
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带着650多部佛教书籍,经由西域,回到了阔别18年的都城长安。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极有兴趣地听他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唐太宗劝玄奘还俗到朝廷任职,玄奘谢绝了。三月初一日,玄奘从洛阳回到长安,随即开始佛经翻译工作。他先后在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场(翻译场所)。并在慈恩寺修造大雁塔,做储经之用。译场工作人员中,还有检查译意的,整理译文的,推敲字句的,记录的,抄写的,各任专职,分工细密。玄奘不懈地工作了将近20年,共译成佛经75部,1335卷。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有些专用名词,例如“印度”和表示时间短暂的“刹那”等词,就是玄奘确定下来的。当时,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借以宣扬佛教。
玄奘还回忆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国和传闻的28国的情况,所涉地域包括今我国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他把当时各国的方位、距离、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一一写下来,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经译成几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玄奘还向天竺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据说他曾经把中国道教哲学的重要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入印度。这应是第一部中国典籍外文译本,但现在已经散佚了。
玄奘是中印人民友谊的使者,是世界著名的伟大旅行家和杰出的古代翻译家。他所以能在交通条件还极其落后的时代,用了18年时间,跋涉5万余里,源于他的勤奋好学。他西行取经之举,他为中印文化交流而努力的动人事迹,永远留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心中。
中俄关于东段边界的尼布楚会谈
连绵起伏的外兴安岭以迄于黑龙江的入海口和隔海的库页岛这一广大的土地,古时候本来是中国的领土。
远从唐朝时候开始,中央皇朝就在黑龙江下游一带设置行政机构。辽金时期,对这一带的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元朝在这里设置开元路,又在位于黑龙江口的奴儿干设征东元帅府。明朝初年,在西起鄂嫩河,东到库页岛一带设置了卫184四处,所20处,并在奴儿干设立了都指挥使司。曾经耸立在这里的两块永宁寺碑,就是这一带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证据。
俄罗斯在16世纪初年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16世纪80年代派遣侵略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扩张,将西伯利亚并入俄国版图,建立了托波尔斯克、雅库次克等侵略据点,开始了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
沙俄最早得到黑龙江的传闻是1636年(崇祯九年),1643年(崇祯十六年),沙俄雅库次克统领彼得·戈洛文派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132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当地居民严正告知他们说:这里“从属于满族王公,而满族王公则属于中国皇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和居民。但侵略者无视中国人民的警告,窜入精奇里江上游的达斡尔人村庄抢掠粮食皮毛。当他们窜到黑龙江和松花江口、乌苏里江口掠夺时,遭到当地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赫哲人、费雅喀人等的阻击,才狼狈逃回雅库次克。
但是,侵略者并不甘心失败。1650年(顺治七年),哈巴罗夫再次率军入侵,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并强占达斡尔头人阿尔巴西的住地雅克萨(女真语:冲刷塌了的河湾子),改名阿尔巴津。当哈巴罗夫继续率军向黑龙江下游入侵时,当地各族人民一面坚决抵抗,一面请求清朝出兵,清朝宁古塔章京色海率领清军围攻哈巴罗夫,吓得他丧魂落魄。
1654年(顺治十一年),沙皇令奥·斯捷潘诺夫接替哈巴罗夫,率军窜扰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清朝派兵部尚书、正白旗蒙古都统明安达里去讨伐侵略者,在松花江口打败斯捷潘诺夫。后来,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呼达击毙斯捷潘诺夫,痛惩侵略军。清朝收复雅克萨城,击败了沙皇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势力。
1655年(顺治十二年),沙俄又重据雅克萨,并侵入呼伦贝尔,占领蒙古茂明安部牧地,建筑尼布楚城,称为涅尔琴斯克,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基地。清朝派人调查了雅克萨的城防形势和水陆交通情况后,一面下令筑城屯田、设立驿站、修造船只,积极作反侵略的战斗准备,一面给沙皇去信申明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希望和平解决。
沙皇拒绝和平解决后,清朝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任命公彭春为统帅,佟宝和班达尔善为参赞,率军进攻雅克萨城,守敌头目额里克舍等乞降,清军让残余敌军撤到尼布楚,然后平毁了雅克萨城,回到瑷珲驻防。俄国侵略者等到援军东来后,又重返雅克萨筑城防守。清朝再次命萨布素、郎谈率军进攻雅克萨,将侵略军围困在孤城之中。在这关键时刻,沙皇派使臣到北京,要求解雅克萨之围,进行边界谈判。
派遣外交使节是和军事侵略密切配合的,沙俄早就派米洛万诺夫、尼果赖等出使中国,一面寻求通商途径,一面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并无谈判诚意。只是在清朝加强防御力量,反击侵略者,他们鲸吞蚕食的阴谋受阻时,他们才响应中国政府的建议,答应进行边界谈判,派遣了戈洛文和尼布楚统领弗拉索夫为代表。清朝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公佟国纲、尚书马喇尼为代表,带着收复失地的使命去参加谈判。因为噶尔丹侵犯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中俄两国又商定以尼布楚为会议地点。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7月8日,双方代表在尼布楚开会。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的无理要求,索额图据理驳斥,指出鄂嫩、尼布楚和雅克萨都是中国领土,戈洛文在事实面前理屈词穷。在清朝希望早定国界,作出让出尼布楚的重大让步下,双方达成协议,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的要点是:①中俄双方以格尔必齐河、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为界,俄国人在中国境内建筑的房舍移往俄国境内。
②拆毁雅克萨城,雅克萨居住的俄国人及其财物撤回俄国。
③严厉制止双方猎户人等越界捕猎偷盗。
④在中国境内的俄国人,在俄国境内的中国人,仍留原处,不必遣还。
⑤中俄两国人民有合法手续者,可以互相贸易。
⑥条约签订之后,双方有逃亡者,必须引渡送回,不许收留。《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它是经过双方平等协商,并且是在中国政府作出让步后达成的。但是1840年以后,沙俄又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清政府,侵吞了我国东北以及西北的大片土地。
近代中英外交的第一场正面交锋
1839年3月21日,是林则徐规定交出鸦片的最后一天。
这天上午,英国“外侨商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对付林则徐。
还在两天以前,商会主席滑摩和副主席福克斯就共同起草了一封致林则徐的信,信中谎称停泊海外货船上的鸦片大多是他们在孟加拉和孟买的委托人的财产,广州的商人无权交出,他们能做到的只是保证不买卖鸦片,不将鸦片运进广州。信件还建议外商们向中国人承诺“尽力劝说停泊外海的船只迅速起航,返回各自的生产地”。滑摩和福克斯提议将这封信作为答复送交林则徐,但遭到大鸦片贩子颠地的反对,他坚决主张既不交出鸦片,也不能很快给林则徐明确的答复,他说钦差大臣警告如果外国人不交鸦片就要将一两个行商砍头,不过是虚声恫吓,他胆大妄为地敦促他的同行们反抗林则徐的这种“诡计”。虽然会上也有人提醒说,如果不交出一些鸦片,林则徐真会砍掉一两个行商的脑袋,一个叫金的美国商人说:我们目前不能只看见这一点鸦片所值的钱,这点钱很快就能赚回来,而人头一旦落地,血一旦流了,就像泼在地上的水,那是收不回来的……目前的局势直接危及我们同伙的生命,他们毕竟还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邻居,我们虽然有时候诅咒他们,但是我们决不能忍心把我们委托人的钱袋看得比他们的脑袋还重。
但是,金的发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颠地的建议获得了通过,他们接着起草了一封信,让行商们带给林则徐,信中说,7天以后,外商们才能告诉林则徐是否交出鸦片。
当天下午,行商们拿着外商们的答复来见林则徐,林则徐对鸦片贩子的做法大为恼火,他立即警告说,如果第二天上午以前不交出鸦片,他就到公所开堂审判,将行商中的两人问斩。
行商把林则徐的态度带给外商们之后,外商们发现事情比他们想象的显然要危险得多,于是他们又立刻召开会议紧急磋商,并详细地向行商们了解林则徐的态度,当他们知道如果不交出鸦片,行商们绝对会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害怕了,经过一番密谋,他们决定凑1036箱鸦片上缴,企图蒙混过关。
当然,他们的这一招雕虫小技是瞒不过林则徐的,林则徐答复他们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零头,还有好几万箱呢。”
接着,林则徐又接到广州知府、南海番禹知县的报告,说是许多美国人愿意交烟,但被英国人颠地阻挠,因颠地所带烟土最多,以图免交。
林则徐获知此信,当机立断下令传讯颠地,颠地自知罪大恶极,不敢见林则徐,躲了起来。
颠地躲起来之后,迅速通过渠道将消息带给他在澳门的上司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3月24日,义律乘着由4名水兵划桨的拉恩号轻便快艇来广州,准备帮助颠地逃走。这位来自苏格兰的皇家海军少校“确信坚决的语调和态度将会抑制广东省当局轻举妄动的气焰”。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到达广州的当天,由于外商未交鸦片意在观望,林则徐已下令将停泊在黄埔的各国船舰先行封仓停止买卖,义律想带领颠地潜逃的计划立刻化为泡影。
鉴于义律的对抗行为,林则徐于24日当晚下令封锁商馆,把义律和320名鸦片贩子一起禁闭在里面,并撤走一切仆役和买办,限期如实呈交鸦片。这一来,那些平时过惯了“文明”生活的烟贩子们,自中国仆役撤走后,他们不得不自己动手干起烹调、洗衣、扫地、铺床、擦地等琐碎杂务,这在他们的确是难以忍受的。
每天夜晚,这些洋行有五百人看守,他们是从几个商行抽调的苦力和仆人,手持梭镖、长矛和大棒,他们沿着横穿各商行的入口的小河边一字排开,在拱门下和门道里夹道相对,在各洋行前面的空地上和繁华街上,由一队队守卫吹号鼓锣,通宵巡逻,这种夜间喧嚣一直持续到禁闭后期,守卫们穿着特别的制服,十分精神。因为他们和所有的外国人都认识,所以对待他们的俘虏相当温和、有礼,有时候他们会围着几个外国人谈论当日新闻。
当然即便如此,没有自由的日子还是难熬的,到3月27日,义律见无计可施,于早晨6时宣布“以不列颠女王陛下的名义代表政府,责令在广州的所有女王陛下的臣民,为了效忠女王政府,将他们各自掌管的鸦片即行交出,以便转交中国政府,并将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船置于本人的指挥之下,再速将各自手中所有的英国人的鸦片开具清单,签章呈阅……英商财产的证明及照本通知乐于交出鸦片的价值,将由女王陛下政府随后规定原则及办法予以决定。”
第二天,他呈林则徐,“愿意严格、负责、忠诚而迅速地呈交英商所有的鸦片20283箱。”
义律同意交出鸦片后,林则徐立刻派人送给洋商区250头肉用家畜,美国商人分到了2头羊、4头猪、16只火腿、10只家禽、16只鹅,还有6包大米。
收缴鸦片的工作到5月中旬基本完毕,共收缴21306箱鸦片。
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3日,虎门寨下,一座礼台和一道麒麟帐拔地而起,礼台前面,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林”几个大字,海滩上,两个长宽各15丈的化烟池旁站着一排威武的兵丁。在他们的身后是堆积如山的鸦片。未时前后,长髯飘拂,神情威严、刚毅的林则徐在怡良等人的陪同下,登上礼台,庄严地下令销烟。顿时,礼炮声隆隆响起,声震海空。销烟池旁的士兵们把水车入池内,加入食盐,使池水成为盐卤,然后将一箱箱的鸦片运到池边,打开烟箱,将鸦片切开捣碎,投入池中,浸泡一些时候,再撒下烧透了的石灰,顷刻间,盐卤沸腾起来,浓烟滚滚,声入天际。兵丁们手拿铁锄、木耙来回翻搅使鸦片完全销熔,等到海水退潮时,打开销烟池的涵洞,使鸦片随着浪花冲入大海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