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世界史 >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剑桥,竭宝峰等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01

书籍编号:30045325

ISBN:978780711988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5782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全书内容:

世界历史百科丛书:9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


李剑桥 竭宝峰 主编


辽海出版社

编写说明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通过这些史实,人们在头脑中进行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把这种储存变成知识的认识,就成了思想和智慧,于是开始了新的行动从而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


博古通今是中国人的古训,“学点历史”更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从世界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风云叱咤的历史人物中感悟人生真谛,小而言之个人,是修身齐家的需要;大而言之国家,是立于不败的前提。处于民族复兴重要时刻的中国,不仅要从自己的历史,更要从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有鉴未来。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世界史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这部《世界历史百科》所记录的是自人类诞生以来的人类进化与文明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记载了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并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回顾与总结,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成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全书共分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


世界历史百科之一: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空中花园的故乡


——巴比伦(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三:佛教的发源地


——古印度(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四:海上民族的兴衰


——古希腊(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五:从城邦到帝国


——古罗马(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六:横跨欧亚的帝国


——拜占廷(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七:伊斯兰教的摇篮


——阿拉伯(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八:屡难不死的民族


——希伯莱(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九:消逝的美洲辉煌


——印第安(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历史的沉思


——亚非奇迹(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一:历史的惊叹


——欧美奇迹(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二:系铃尚无解铃人


——世界之谜(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三:地球上最完美的花朵


——世界思想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四:人类的继承与改造


——世界教育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五:破解自然的奥秘


——科学大发现(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六:知识与能力的凯歌


——科技大发明(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七:沟通心灵的桥梁


——世界文学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八:留存心灵的痕迹


——世界绘画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九:展现凝固的音乐


——世界建筑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生活生产的升华


——工艺美术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凝思不朽的丰碑


——世界雕塑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二:追求流动的旋律


——世界音乐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三:节奏与构图的探索


——世界舞蹈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舞台上的悲欢离合


——世界戏剧史(上、下册)


本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科技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进行了生动、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


由于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08年2月

印第安文明的发祥


神奇富饶的美洲大陆


在辽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间,坐落着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便是位于西半球、横跨南北两个半球的神奇、秀美的美洲大陆。美洲大陆,北起北极圈内,南至合恩角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面积4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和欧洲面积的总和),它环绕的海岸线弯曲、绵长,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理藏着大量的海洋资源。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神奇富饶的美丽大陆


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使得美洲大陆南北季节相对,气候相反;地形的高低悬殊,又造成气候的复杂多样。极地的地方同热带地区相比,气温有近百度的差异,干旱的沙漠同大河流域的降雨量,相差竟有100多倍。大陆流淌着被称为“河流之父”的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和被称作“河流之海”的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它们分别经久不息地分别奔流在北、南两块美洲的大地上;此外,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纳尔逊河、阿肯色河、科罗拉多河、拉普拉塔河、普鲁斯河、马代腊河、圣弗兰西斯科河、奥里诺科河、托坎廷斯河、加巴拉圭河,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河,以汹涌澎湃之势,分别奔腾流泻进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北美洲活跃着140多座活火山,在这些火山区,还同时伴有1602处温泉;图彭加托火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同时层叠在广阔的南美洲上;有“北美地中海”之称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安赫尔瀑布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地震和飓风也常常光顾这片南北相连的大陆。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绿色屏障下的世界——蒂卡尔古城俯瞰。


巨大的森林覆盖着北美洲西北部(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和中美洲、南美洲大片的沃野。亚马孙河流域,至今还常青着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中、南美洲的森林资源,约占全世界的森林资源的三分之一。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北美洲的最北方在北极地区,气候寒冷。而向南,穿越过大森林地带,则是广袤的大草原;西印度洋群岛(山峦起伏,提纳山高峰海拔3140米)是北美大西洋海岸向南美洲海岸延伸形成的一群弧形孤岛,它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隔成两片。西印度群岛属热带气候,潮湿炎热。中美洲的北部,是东、西马德雷山脉,山脉之间,是广阔荒漠的北墨西哥高原;它的南面,是活跃的火山地带,形成了宽阔的谷地和重叠的山峦;再向南,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沿岸,地势才渐低洼下来;山谷间气候温暖,适于农耕。墨西哥北部是沙漠,南部是热带森林,沿岸一带是大片的沼泽。安第斯山区缺少河流,雨水稀少,属沙漠地带。而西坡和高原,有丰富的溪水穿过,是原始农业的摇篮。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平原和草原,泛滥的河水形成众多的湖泊或河汊。在南美洲的东部,出现了平坦的大草原,有繁多的植物种类,还夹杂着灌木林和茂密的阔叶林。


由于气候多样,河流众多,使得美洲大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盛产粮食的地方之一。主要有北美洲的小麦,赤道地带大量的热带作物,南美洲的草原、高原和高山地区丰富的谷物(玉米、豆类、花生、参茨、番茄、番瓜、南瓜、马铃薯,坚壳的可可和奎宁,还有菠萝、鳄梨、枫糖、草莓、吐根、加拉、沙示等,极为丰富)。


广阔的大陆,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储藏量巨大的煤(美国、巴西、哥伦比亚)和石油(加拿大、美国、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一带),还有巨大的水利资源(尼亚加拉、伊瓜苏、拉瓜伊拉三大瀑布和数百条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的大河)、铁(巴西、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和非铁金属矿藏的金、银、铜、锡、硝石(智利、秘鲁、巴西、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玻利维亚),以及分布广阔的铅、钒、铂、锰、钴、翡翠、宝石、铁土、沥青、金钢石等,还蕴藏着较大的原子动力所需要的钍。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广阔的美洲大陆,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代印第安文明。狭长的中美洲,犹如一座细窄的地桥,连接着南北美洲两座大陆,在4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万年来,生活着以易洛魁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为主的部族众多的印第安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和高度发达、举世闻名的伟大的古代美洲文明。成为和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并列的世界古代文明之一,印第安文明对世界的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492年10月的一个早晨,得到西班牙王室资助的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率领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踏上了美洲大陆,为的是去寻找黄金和教化土著人信奉基督教。哥伦布发现了当地的土著人,他以为已经到了马可•波罗在书中写的遍地是黄金的印度,便把在美洲发现的土著人,称为“印第安人”(印度人)。此后,居住在广大美洲大陆上的土著人,便被称为“印第安人”,这便是印第安人的由来。


谁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通过考古和研究,直到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类出现以后,人类才慢慢地扩展到地球的更广大地区,进入美洲,再进入大洋洲(这和北美印第安人、玛雅人和《圣经》的预言中的学说有些相同,即人类经历过洪水泛滥的毁灭,只剩下居住在海拔几千米以上的人活了下来,又逐渐地使人类繁衍开来)。这样就对印第安人的来源,进行了各种探究和推理。在各种推理学说中,可大致归纳为两种,即土生论(尚无有力证据)和迁徙说。迁徙说中,得到最普遍公认的,是亚洲人最早迁徙到了美洲,即亚洲的华北古人类,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如玛雅人和蒙古人有关)。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蒂卡尔君主陵墓中的赤陶香炉,其形象为传说中的人祭之神。


印第安人的祖先,由亚洲的东南部和东部,沿着太平洋沿岸向北,经过冰河时代的白令海峡(最新考古在白令海峡一带发现据今4万年左右猎人应用的石镞等器物)大陆桥(当时还是未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了尽是原始森林的美洲。然后,他们从洛基山西侧沿太平洋岸南下,并从洛基山北部进入哈得逊湾以西,及美国中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一路向南,并于1万年前,到达了美洲的最南部阿根廷(生活于11000年前阿根廷南部人类使用的工具、食用丢弃的骆驼骨头和一些洞穴中的文化遗物)。


执这种说法的,其主要证据是楔状石核。在中国华北虎头梁村遗址中,曾发掘出了200多件楔状石核,而在北美的阿拉斯加的阿克马克遗址也出土了石核,这两种遗址的石核类型和加工方法,竟完全相同,而在时间上,虎头梁遗址,显然早于阿克马克。这说明美洲的石核技术,源自于华北。这一推论,被俄罗斯考古学家所证实。他在临近北美的堪察加半岛楚克奇地区考察时,发掘出了大量的石器(石镞、石刀等),证明旧石器时代前,就有狩猎者在此活动,这说明是有中国人经过堪察加半岛的楚克奇地区,穿越白令海峡去美洲的。


加拿大的学者托马斯•约翰逊教授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1.2万年前由北京周口店逐渐迁徙过去的。他的根据是,近20多年来有海洋学家在乔治亚海峡(加拿大)的冰碛物里,找到了一些右手使用的原始工具(与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石器相似),在加拿大沿海地区找到的一尊玄武岩小塑像(模样极像北京周口店人);另外还有在一个山洞(美国新墨西哥洲),和在智利南部发掘出的一座据今3万年前的印第安人遗址中,发现的2万年前的尖状石器。他认为,未来的海洋学家,将会在海底深处和海洋沉积层发现更多的实物,来对此进一步地论证。


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人迁徙到美洲去的这一观点,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中国学者认为,是距今4万至5万年前,东北亚人经过白令海峡进入了北美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保罗•马丁认为,亚洲人是在末次冰河期(1.3年前),到达阿拉斯加的;秘鲁学者认为,是早在7万年前或5万年前的冰河末期迁徙而来的,而路易斯•利基坚持时间应是在7.5万年至1万年间,威廉•H•诺尔特认为,应该是从14万年前,这种迁徙就开始了。


关于如何渡过白令海峡的这一问题,根据对古地质学的研究,在第四纪(特别是在末次冰河期),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130米至160米,白令海峡(水深只有几十米)便浮出水面,成为一座联接亚洲和美洲的大陆桥(古地理学称“白令及亚”),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5万年至1.5万年前。那时候,美洲阿拉斯加一带气候温和,野物众多(如猛犸、象、驼鹿、驯鹿、麝牛、绵羊等),猎人们追逐着动物,穿越过白令海峡到了美洲(1932年在美国阿拉斯加育空河一带发现了许多猛犸象化石,表明这一带曾经是狩猎的地方)。


其实即便是海峡,人也是可以逾越的。海峡最窄处(威尔士角)还不足35公里,中间有两个小岛(克拉特曼诺夫岛和克鲁逊什特恩岛,相距4公里),海峡又很浅(今平均水深42米,最深处52.1米),如果海水下降40多米,便能与陆地相连,人渡过不是难事。


迁徙说还有几种说法:


(一)来自于欧洲说。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人通过大不列颠岛和格陵兰岛,逐渐地进入美洲;另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人是通过一块传说中已经沉入大西洋底的大陆进入欧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人是穿过乌拉尔山,经过西伯利亚,再渡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也有学者提出,是从高加索迁移到远东,再由西伯利亚或蒙古沙漠移入美洲。


(二)有学者认为,印第安人和犹太人面貌很相像,他们可能是传说中失踪的犹太人的后裔。


以上两种说法,都还缺少有力的证据,况且在旧石器时代,格陵兰岛还是厚厚的冰川,后来又发生过大面积海浸,把欧亚大陆彻底分开。至于沉入大西洋的大陆,恐怕早已经是1000万年以前的事了。有人根据在北美出土的4处具有高加索人特点的遗骨,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高加索人,这种说法未得到公认。有人认为这些遗骨是日本的阿努人,或者其它和高加索人有相同特征的人的遗骸。


除了迁徙说,还有一种本土论,认为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本土源生的人类,世界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诞生。这种说法目前尚无证据,只是一种猜测和想象。

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易洛魁文明


易洛魁文明概述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由10颗美洲虎头像及38颗珠子组成的金项链。它同样是作为贵族的墓葬品而被发掘。


在欧洲人进入北美洲以前,在北美洲的陆地上,生活着广大的印第安人,北美的印第安人主要有:东部森林地带流动的印第安人,东部森林地带的农业印第安人,平原印第安人,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高原印第安人和马更些和育空河盆地的印第安人。这其中,属于东部森林地带农业印第安人的易洛魁人,最为令人瞩目。


在美国纽约州西北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两大湖的夹角,有十二个狭长的湖泊,近距离并排呈南北走向,形似手指或指痕,被称为手指湖(Finger Lakes)。手指湖是被冰川硬生生地在地面“划”出来的。据说,很久以前,质量巨大的冰雪集体沉重地向南移动。在手指湖地区,它的撞击、刮削是如此地猛烈,以至于在地表上造成了这一排深沟大壑。大约在1万年前,冰川彻底消融,美丽的湖泊显露于世界,湖泊的周围逐渐出现了勃勃生机。奔腾的小溪从山中的峡谷流出,不断地为手指湖注入新鲜的山泉之水。清澈的湖水和湖岸上肥沃的土壤,养育了这里的千万种生灵。在大约13世纪时,易洛魁人(Iroquois)经过长期的漂泊后开始定居在手指湖区一带。


北美的印第安人可按语言分为两大族系:阿尔冈昆人和易洛魁人,后者人数相对较少。手指湖区的易洛魁人分为5个部落:塞内卡、卡尤加、莫霍、昂奈达和昂嫩达加。这些部落使用同一种语言的非常近似的方言,占有相互接壤的地区。他们利用大湖的土地和水利资源,以农耕、捕鱼、打猎及畜牧为生。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记载了易洛魁人曾经过母系氏族阶段,这种氏族制度,包括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易洛魁人的氏族,是由母系亲属组成的家庭团体。在这个家庭团体内部,不能够互相通婚,通婚只能是在氏族和氏族之间。氏族里的人,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其承传只能是按照母方世系,而男性所生的子女,都属于别的氏族,这就是易洛魁人的母系氏族,称为奥华契拉。一个奥华契拉,共同居住在一个很长的大房子里,称为一户。每个奥华契拉有大有小,有的三、四代同堂。奥华契拉里有很多人,人数多少不等,小的奥华契拉有50多人,最大的有近200人。每一个大的奥华契拉里,都有很多的家庭,这个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都各自住在自己的奥华契拉里,只有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丈夫才能搬到妻子的家中,但他们仍然各属于自己的奥华契拉族籍,孩子则是随母亲的一方,住在母亲的屋子里。


易洛魁人的氏族中,一切权力都操纵在妇女的手中。她们由同一个奥华契拉中已婚和生有子女的妇女,组成一个妇女议事会(氏族议事会),从中选出一个最有威信、聪明能干的妇女,来做她们的氏族首领,用来决定氏族的重大事情。她们还要推选出一个女干事,主要是负责与其他的氏族联合举行盛大的庆典。她们要率领奥华契拉的成员,采集庆典和公共会议的食品,不断地对公共仓库的储存(包括玉米粒、玉米粉、兽皮和各种鱼肉)进行补充,并有权力支配这些物品。奥华契拉所有的财产(包括土地、房屋和用具)都是妇女们的公有财产。妇女们有对战争与和平的裁决权,他们可以禁止兄弟和儿子出去打仗。如果有的战士不服从议事会的决定,首领便去求助战士家庭妇女的帮助,来说服或阻止她们的儿子或兄弟。


易洛魁人的妇女地位至高无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易洛魁人规定,凡男人杀死男人时,罚金为20串华姆普姆:10串赔偿死者家属,10串用于赎取凶手的生命;若是男人杀死了女人,罚金便为30串华姆普姆:20串赔偿女子的生命,10串赎回凶手的生命;如果是女人杀死了女人,罚金便要增加到40华姆普姆,20串用来赔偿死者家属,20串用来赎回女凶手的生命。从罚金的数目看,女人的生命,整整要比男人的贵一倍。


易洛魁人的氏族,具有以下11个方面的特征: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有着古老印第安风情的木桥


1.氏族成员可以选举氏族首领;


2.可以罢免氏族首领;


3.成员在本氏族内互不通婚;


4.相互继承已故成员的遗产;


5.如果本氏族的人被另外氏族的人打死,其成员有义务为其报仇或索取赔偿;


6.氏族可以为本氏族成员命名;


7.本氏族有人失踪或者死亡,氏族有权利收养外人成为本氏族成员;


8.有公共的宗教仪式;


9.有公共墓地;


10.有议事会;


11.有专门的名称(多以飞鸟、动物或爬虫命名),它们成为本氏族的图腾或保护神。


以上的氏族特征,形成了特有的易洛魁人奥华契拉文化,它是氏族全体成员行为规范和统一思想的保证。


易洛魁人胞族,是由同一部落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组成,氏族间是兄弟姐妹的关系,它们往往是从原来的一个母系氏族里分化出来的,所以最初同一个胞族内不准通婚,但胞族和胞族之间的成员可以通婚。


如果有人被谋杀了,凶手是另一个胞族的,凶手的氏族便要召开同胞族的会议,推荐出代表,带上一串白色的贝壳,到对方的胞族去说情,向被害者的氏族道歉,请求对方召开胞族会议,并献上珍贵的礼物求得宽恕。交涉一直是在双方胞族会议之间进行,一直到最后解决。


当一个氏族的首领死了,进行新的首领选举的时候,首先要得到本胞族内各氏族的认可,并且还要得到另外胞族的默认。如果被提名的人,有另外的胞族提出反对,人选就得重新更改。


每当有重要的人物死去,他们都要举行较隆重的葬礼。死者所有同一胞族的人,都要集体为其守丧。这种仪式,要由另一胞族的人来主持,要向死者的遗体致词。死者的遗体,也由另外胞族的人,抬到墓穴里下葬。在致丧的队伍中,最前面的是氏族的首领和酋长们,然后是死者的家属、本氏族成员,最后是同胞族的成员。待把遗体下葬之后,先由首领和酋长们围着墓穴站成一圈,从年长的开始,按照宗规,每个人轮流填进去三铲土:第一铲是代表大神,第二铲代表太阳神,第三铲代表地母神。埋葬之后,先由年长的首领讲话,然后把一只角—死者原来职位标志的象征,安放在死者头部方位的墓顶上,要一直放到新的继承人就职为止。每个胞族,都有自己的巫师和独特的仪式。


胞族之间还举行一些竞技比赛。在球赛的时候,各胞族的成员,都分站在球场的两边,面对着自己的球员。每方的队员都在6~10人间,各胞族的成员,都把自己带来的财物交给专人,作为比赛的赌注。球赛一开始,各自胞族的成员都奋力地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群情兴奋,场面极为热烈火爆。


由说同一种方言的众多氏族组成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大面积的土地,部落的全体成员都居住、生活在里面,在其中种植、捕鱼和狩猎。每个部落有自己的部落议事会,主要用来处理部落的内部事物。各部落都有一个部落大首领,部落对其内部氏族选举出的首领和酋长,有任职权和罢免权,各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宗教仪式。


由同一语种的不同方言、有亲属关系和领土毗邻的部落,组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产生,是易洛魁人社会组织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标志。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彩绘神灵纹双注口壶。这件陶器的彩绘及用色均十分独特,是那斯卡文化后期制陶工艺的典范之作。


早在公元1400年至1450年,易洛魁人分为5个独立的部落,各部落领土相邻,人们都说着同一语种的不同方言,但互相都能听得懂。在一些部落中,氏族和氏族是同宗,其间有一种亲情关系,这样就诞生了易洛魁人的部落联盟。在1570年前后,易洛魁出了个智者海华沙,团结五个部落组成易洛魁联盟;后又有一个从南方移来的图斯卡洛拉加入,形成六族联盟。联盟使易洛魁人减少了内部摩擦,增强了扩张能力,生产也获得空前发展。在1675年前后,当联盟达到了极盛的时候,占地包括东起哈得逊湾,西抵密执安湖,北到渥太华流域,南至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间的广大区域,为北美最强大的部落集团。被易洛魁联盟征服的部落有土特鲁、德拉瓦、肖尼和南提寇克;被联盟所彻底消灭的敌对部落包括休伦、伊利和萨斯魁汉纳克。


联盟之初,易洛魁人的5个部落,一共有50名的部落首领,都授以名号,并规定为各氏族的永久职位。各氏族的首领职位并不是均等的,这其中有两名首领的职位只保持一届,剩下的48位全部是一任任承袭,首领职位的名号,就成了每一个在任的首领个人的名字。氏族成员还要选举一名副首领来“协佐”首领,称为“长屋的支柱”,主要是为了将来在首领死后继承职位。他必须服从首领的命令,在各种会议中,常要站在首领的身后,平时常常作为首领的使者。


部落联盟有部落联盟会议,它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建立在鄂农达加河谷的中央部落会议,因此鄂农达加河谷被称作篝火不熄的地方,联盟会议常在这里举行,它事实上是联盟的首都。部落联盟会议都在每年的秋天召开,但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也可随时召开。每个部落都可以主持,确定召开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但是各部落不能自行召开这种会议。


部落联盟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具有行政性质的会议,这种会议有很多的内容:比如派遣使节或者接纳使节,同外部落缔结条约,宣战或者媾和,处理被征服部落的事务,积极推进公共福利措施。第二种是推举会议,即在会上要推举首领,并举行授职仪式。因为会议要首先对前任已故的首领表示哀悼,所以又称为哀悼会议。还有一种宗教会议,后来这种会议改由哀悼会议代行,它主要是倡导各部落联合举办公共宗教的典礼。


部落联盟会议开会时,要首先举行欢迎仪式,然后分列两边相对而坐,中间是点燃的篝火。易洛魁人的五个部落中,有三个是兄弟辈,两个是父辈。会上所有的重大问题,必须所有的首领一致通过才有效,这是部落联盟最基本的一项法则。部落联盟中每一个部落的权力和地位,以及他们应尽的义务,都是非常平等的。联盟会议上,每一个部落有一名代表。这一名代表要经过选举产生,即每个部落都把自己部落中的首领划分成很多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出一名发言代表,这些代表再聚在一起,表达出各自的意见,对其中的分歧进行协商,在取得一致的意见后,再推选出一名部落发言人,代表本部落到联盟会议上发表意见。大会如果要做出决定,必须取得各部落的全部赞同才能形成,如果有部落意见不一致,经过协商也不能统一,便视为议案被否决,大会结束。


部落联盟形成后,经常出现整个联盟对外作战。为了统一指挥,便设置了军事首领──将军这一职位,其人选也是选举产生的。全联盟共设有两个将军,均授予名号,权力和地位完全相等,以为分权,主要用于防止专权。


易洛魁人的农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易洛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耕耘在北美洲东部森林地带的大地上,他们在深秋或初春里点燃山火,让大火在森林漫延燃烧。在大火烧过的地方,他们砍倒树木,割去柴草,慢慢地开垦出大片的荒地,搭建起房屋,建立起村庄,并在村庄的四周大量地种植玉米和谷物。每个村庄的四围,方圆直径约为18公里,面积从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他们新开垦的土地劲力十足,所种植的玉米,生长得高大无比,像树一样高大,且茂盛呈汪洋一片,村庄被厚厚地包围在玉米汪洋之中,常常使一些外来的旅行者,在大片的玉米田里迷失了道路。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集市上丰富多样的农产品


易洛魁人为保持玉米的优良,到处去寻觅新的种子,并培育研究新的品种,用以保持品种的质量。仅玉米一项,他们就培养成了17个品种之多,而且其营养价值、颜色和味道各不相同。他们还从南方、西南方的遥远的地方,引进了南瓜、瓢瓜、豆角和大豆等新的品种,一共达六七十种之多。他们的房屋四周都有菜园,在菜园子里种瓜种豆。


易洛魁人还属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了开垦土地,他们中的男人们,要在秋天里先将一些大树剥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