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闲说怪(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谈闲说怪(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闻明,张林等编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学苑音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书籍编号:30046035
ISBN:978780135702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6198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中国历史百科
谈闲说怪(下)
闻明 张林 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学苑音像出版社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
鲁讯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拥有这份丰厚而珍贵的文明遗产感到无比自豪。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并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传承中华文明即是在延续我们民族的灵魂。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百科》的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
《中国历史百科》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书共分为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历史百科之一:文明历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王朝世系(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三:赫赫天朝(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四:大事录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五:皇权典制(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六:官称衙署(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七:皇权刑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八:千年重农(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九:考选科举(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国门内外(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一:自足经济(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二:百家沉浮(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三:青史垂名(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四;皇宫留谜(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疑案寻踪(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六:状元全录(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阉宦兴衰(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八:优伶春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九:典籍源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刑具淫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史籍精华(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二:史海温故(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逸趣名人(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谈闲说怪(上、下册)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中国历史百科》编委会
2008年2月
奇谈怪论(下)
裴珙借马
裴珙出身于孝廉,家住在东京洛阳。仲夏时节,他从新郑回归,想赶在端午节之前到家探望父母。可是他的马走得太慢,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才走到石桥。无奈,他只好侧身跳下马来,边赶马边徒步行走,看得出他是归心似箭。
走了一段路程,从后面跑上来一位骑马人。骑马人手中还牵着一匹马,只见这两匹马都是膘肥体壮、步履矫健。骑马者以一种怜爱的目光看着裴珙。裴珙见此人相貌慈祥,便上前施礼,并请求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想借您的马用一下,不知您同意吗?”骑马人说:“只要你能骑到城门上下来就行。”裴珙答应了这个条件,一跃跨上了骏马,回头对两名随从说:“你们先骑着这匹驽马慢慢走,天黑就到白马寺西面我表兄窦温的别墅住下,等明日一早再慢慢往回走。”说完,就策马飞奔而去。一转眼,已来到洛阳的东门,遂将马还给了骑马人,两人互道珍重后分别。骑马人以极快的速度跑远了,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裴珙的家在洛水以南。这时太阳已经落山,他加快了脚步往家奔去。等进了家门,天已经很晚了。他进了屋,看见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正点着灯烛吃饭,便走上前去揖拜。可是,竟没有人理他。裴珙以为他们没有看见自己,就伏在台阶上高声说:“裴珙从外面回来了!”这些人还像没听到一样,照样边吃边谈。裴珙又高声喊叫兄弟姐妹们的名字,也没人答应,依然谈笑自如。裴珙心里又急又恼,便声嘶力竭地大喊起来,但喊了半天,这些人仍然不理睬他。只见父亲问一个仆人说:“裴珙现在在什么地方,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说完,流下泪来,在座的家人也都很难过。裴珙觉得很奇怪,想:“难道我是怪物吗?为什么幽显如此相隔?”于是,便离开家,在街上徘徊。
过了好长时间,有位贵人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远远走来。看见裴珙,他用马鞭指着裴珙说:“他是活人的灵魂,怎么到这里来了?”这时,一位身佩箭袋的武士从路边走过来说:“地界官报告,裴珙孝廉之命未合终,因途中遇昆明池神之七郎子案鹰回,他向案鹰回借马,案鹰回便将他送到这里,和他开了个大玩笑。现在应该将他的灵魂送附他的本身了。”贵人听后笑着说:“小鬼无理,拿人命当儿戏。明天写信给他父亲,好好教训教训他儿子。”随后,武士便带着裴珙重返东门。从门缝里看到了窦温的别墅,武士这时对裴珙说:“你闭上眼睛,马上就到了。”裴珙听话地闭上双眼。武士在他背后猛地一推,惊乱之间便看到了自己的两名随从。
两位随从对他说:“咱们走到石桥时,您突然病了,说些不着边的话。我们怕您有意外,便来到了这里。没想到刚一到这儿,您就气绝而死了。”裴珙听后惊叹良久。
过了一阵子,裴珙身体痊愈了,一行人又朝家中走去。回到家里,裴珙就把自己的奇遇告诉给了家人。
裘文达复归水神位
裘文达临终前对家人说:“我本来是燕子矶的水神,现在要恢复原来的身份。我死之后,你们送我的灵柩回江西时,肯定要路经燕子矶。在那里有一座关帝庙,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求签。如果求到上上第三签,就说明我还是水神;否则,我就可能受贬谪,不能复位了。”说完,裘文达就死了。家人对他的这番话半信半疑,但其中有一名仆从却坚信不疑,他说:“裘公是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原籍江宁。一次渡江时,她到燕子矶神庙求子,夜里就梦见一位身穿锦袍、手持笏板的人来到她面前说:‘送给你一个儿子,而且送给你的是一个好儿子。’第二年,太夫人果然生下了裘公。”
文达的妻子熊夫人扶着灵柩往江西走去。到燕子矶时,她依照丈夫临终的嘱托,去关帝庙求签,果然抽了个上上第三签。全家人都大哭起来,并烧纸钱,为裘公在庙里立了个牌位。
后来,袁枚去苏州时路遇风浪,便在燕子矶停泊。他到庙中拜祭了裘公的牌位,并在墙上题诗一首:
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
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河。
短鬓皤皤雪,长江渺渺波。
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
李明忡夜落深谷
建安有一个叫李明忡的秀才,他居住在山里。一天,他去远村参加宴会,在席间喝醉了,便摇摇晃晃向家走。那天,正巧他没有带仆从,所以天黑以后,当他走到半路时,就被山鬼推到了深谷里。他醉得厉害,摔下去之后就睡熟了。这时,他的魂魄脱离了他的躯体,径直向家中奔去。进门见母亲和妻子一起在灯下坐着,便先向母亲问候,但母亲毫无反应。他又用胳膊肘碰碰他妻子,妻子也没理睬他。这时,只见一位白胡子老头从屋檐中走出来,向明忡作了一揖,说:“主人之身,今为山鬼所害,现在如果不赶快回去,只怕就真的死了。”说着,拉起明忡的魂魄就往外跑,大约有十几里的路程,便在深谷中找到了明忡的尸体。老人在后面使劲将明忡的魂魄向前推,并呼喊明忡的姓名。明忡忽然间好像睡醒了,坐起来惊讶地四处张望,只见月色明亮,四周空旷寂静。他爬出深谷就向家奔去,到家时已三更天了。他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妻子和母亲。早晨起来后,便和家人一起准备了美味佳肴,向屋檐神表示谢意。
韦秀庄箭助城隍神
韦秀庄在开元年间曾任滑州刺史。一天,他没有什么公事,便带着几名贴身侍从去城楼上看黄河。这时,突然从城楼里走出一人,只见他身长三尺有余,身穿紫衣、头戴红帽,通报姓名后便参拜韦秀庄。秀庄见他的神形,知道决非人类,便问他道:“您是何方神仙?”紫衣人答道:“我是城隍之主。”秀庄又问:“您有什么要求吗?”城隍神说:“黄河之神想毁坏我的城池,来输直河路,我坚决不答应。但他向我下战书,约我五日后在河边决战。我担心自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想请您帮忙。如果我能得到两千位弓箭手的援助,一定能打败他,也就保住了您的滑州城。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秀庄答应了他的请求,城隍神转眼便不见了。
到了约定的日期,秀庄率领两千名精壮的弓箭手登上了城楼。不久,就见黄河中忽然晦暗起来,紧接着,有白气直冲天上达十余丈。随后,城楼上又有青气腾空而起。青白两气互相萦绕,交缠在一起。秀庄命令弓箭手射向白气,白气中箭,便渐渐缩小,直至消失了。而青气存留下来,像浮云一样缥缈绵延,回到城楼之中。
当初,黄河逼近城下。而从这一战之后,河水便渐渐退却,现在离城池有五六里远。
凌波池中的龙女
唐明皇李隆基在东都洛阳时,有一天,他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绝色美女。这美女容貌秀美,梳着交心髻,穿着大袖宽衣。唐明皇有些奇怪,便问她:“你是哪里人?”美女说:“我是凌波池中的龙女,保卫主宫,护卫皇上,我都立下大功。现在得知陛下您通晓天上的音乐,就想请您赐奏一曲,也让我的同类们感到光荣。”唐明皇答应了她的请求,在梦中用胡琴为她弹奏了《凌波池之曲》。听后,龙女拜谢而去。明皇睡醒后,还记得梦中的事,便将《凌波池之曲》定为宫乐,还亲自用琵琶演练一番。之后,唐明皇又在凌波宫设宴,到凌波池演奏新曲。正演奏时,池中突然波浪翻腾,一位神女破浪而出。唐明皇一看,正是那日梦中所见的美女。神女向明皇拜了两拜,过了一会儿,才消失在水波之中。唐明皇下令在凌波池边修建一座祀庙,每年都到庙中祭祀神女。
罗浮隐士
唐宣宗大中末年,严士则做了建州刺史。他本是穆宗朝的宫廷御医,颇好真道。一天中午,他到终南山采药,不幸在山中迷了路。走了几天也没有找到一处人家,身上带的粮食都吃光了。他计算了一下路程,大约离南京城有五六百里。严士则焦虑万分,但又不甘心困在山里,便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去。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走着,他突然发现已来到一处深幽寂静、风景亮丽的地方,那松竹之下竟还有几间茅草房。房子周围用藤萝遮掩着,藤萝下一条小路曲折延伸。
严士则沿着小路来到茅屋门前,敲了几下柴门。可等了很久,主人也没有出来。严士则觉得很奇怪,就从篱笆缝中往里—瞅,只见里面有个人正躺在石头床上看书。严士则看他不开门,便自己推开柴门走到那人面前。那人见客人来到面前,才整衣坐起来。士则向主人拜揖之后,讲述了自己在山中的遭遇。主人请他坐在石盘上,当听说他是宫中的御医时,便向他打听京城近几年发生的事,并问他皇上现在即位几年了。严士则一一告诉了他。主人对他说: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我就隐居在这里,一直没有离开过此地。”严士则知道他是个隐士,便又对他说:“我来山中采药,不幸迷失了方向,身上所带的粮食也都吃光了。现在我很饿,您能否给我点儿吃的,救我一命?”隐士说:“我独自一人住在山里,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不过,还有样东西可以充饥。我看你是远道而来,才送给你的。”说着,从房梁上取下一个纸包,从里面拿出一百多颗扁豆大小的东西,然后又从药室拿来锅铛,放上水,捡来几块干柴点着,把那些东西放在锅里煮。
煮了很长时间,锅里散发出香气。严士则朝锅里一看,见那东西已涨得有一巴掌那么大。隐士对他说:“现在可以吃了,如果渴的话,你就舀锅里的水喝。”严士则这时已经饿得不行了,一听可以吃了,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刚吃了一半,就已感觉饱了,再也吃不下去。隐士见他吃饱喝足,就对他说:“你能来到这里,说明咱俩有缘分。从今以后的三十年内,你将不会感觉饥饿和口渴,那些尘世的俗念也会逐渐淡泊。如果以后你能做地方官,应当到罗浮山附近,那是葛洪修得仙术的地方。那时你就会脱离纷华,并获得长生不老之术。现在你已离家太久了,该回去了。”士则听了这番话,有些将信将疑,便道谢说:“感谢您救命之恩。现在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隐士说:“你就只管走吧,别担心。当你走出二三里地时,会遇到一位打柴人,你就跟着他走,要不了多久,就会回到宫里了。”
严士则同隐士告别后离开了山角,走出不远,果然遇见一位打柴人。严士则向他打听隐士的姓名,可他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士则跟着打柴人走了一天,就到了樊川的村野。回宫之后,他再不想吃什么东西了。但每天都是神清气爽,有驾鹤乘鸾的飘逸之感,从那以后,严士则开始身穿粗布衣裳,手持竹藜杖,经常到深山野谷居住,潜心修道,寻访成仙得道之人,拜他们为师。有一天,他遇到一位道学深厚的人,便将他请到家中,同他谈了自己的奇遇。谁知那人听到做地方官的事时,便上下打量他。后来,他就向朝廷推荐士则。朝廷先是任命他为梓州别驾,以后又将他调至建溪做长官。那时严士则已九十多岁了。他上任刚满一年,便辞官上了罗浮山。
韦审相公离开朝廷去广南镇守时,还曾派人上罗浮山拜望他。唐宣宗大中十四年,朝廷又请他出山做了建州刺史。当他途经江浙时,萧相国正在那里巡视。相国对他慕名已久,便在桂楼设宴为他接风。他只喝了几杯酒,其他什么东西也没有吃。
公孙璞杀生得疮
公孙璞是雍州高陵人。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时,曾任华州司马。那时他虽然年纪不大,才四十多岁,但每天不管公事,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吃喝玩乐,无所不为。他常让手下人去钓鱼打猎,恣意捕杀动物来满足自己的食欲。有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个梦,梦见一千多人各拿刀枪弓箭闯入他家,把他抓住杀了。公孙璞吓得大汗淋漓。当他从梦中醒来时,就见浑身上下长满恶疮,而且怪得很,这些恶疮和人一样有口有舌。公孙璞痛苦不堪,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公孙璞有一个表兄贾宣古,当时为华阴县令。听说表弟得病,前来探望。当见到公孙璞时,他吃惊地说:“我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没有见过这种疥疮。这肯定是杀生太多,前世作恶带来的后果。听说华山道士姚得一有许多神方,我们派人去问问,也许他能有办法治好你。”公孙璞听说有人能治这病,便让大儿子去华山求救。儿子到华山拜见了姚得一道士,向他详述了父亲的病情,然后声泪俱下地恳求道士救他父亲一命。道士说:“这病是因为杀生害命太多,那些冤鬼齐来报仇所致。如果修黄大斋,忏悔以往的罪过,或许这病还能有救。”
儿子回家后将道士说的话告诉给父亲公孙璞。公孙璞马上让儿子操办,在家中修七天黄道场,忏悔罪过,超度亡灵。到了第五天晚上,公孙璞做了个梦,梦见两名身穿黑衣的童仆领他到了一个地方。那里门庭宏伟,富丽堂皇,好像王宫府第。他在门外站了很久,突然觉得天上有一道黄光射在地上,正在疑惑的时候,大门开了。只见一千多鱼龟鸟兽、猪羊牛马从门里冲出来,乘着黄光,变成人后腾空飞去。童子对他说:“这些都是被你杀死的冤魂,今天符已下,他们凭功德之力托生为人类。你的罪孽也就除去了,你的病过几天也就会痊愈的。”睡醒之后,公孙璞果然感觉病好了一些。
半个月过去后,公孙璞的疥疮完全好了。他和仆人带着礼物去感谢姚得一道士。在华山之上,道士为他介绍了山中览云泉等风景胜地。公孙璞很贪恋景致,一直到了太阳下山还不舍得离去。得一道士就对他说:“山里没有可以招待施主的美食。如果你们在这里住宿,恐怕就要饿肚子了。我知道这里有一条近路,你们可以从这条路很快到家。”说完,取出一卷仙经向外抛去,只见经卷在悬崖峭壁上展开,变做一座长桥,由两条青龙背扛着,桥身五彩缤纷,发出明丽的光芒。公孙璞忙与仆人一起顺着这条路径走去,不久就到家了。
第二天,公孙璞再次派人去华山向道士致谢,可到那儿一看,得一道士已踪迹皆无。从这以后,公孙璞全家都开始修炼道术,并且最终在华山过起隐居的生活。
太清真人
在长安,居住着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人,名叫郑又元。他幼年曾与邻居闾丘氏的儿子在同一位老师那里学习。又元性格孤傲,认为自己是名门望族,很瞧不起出身贫苦人家的闾丘子,还经常羞辱他说:“你算什么东西,也配和我一起读书。我虽然没说什么,但你心里不觉得惭愧吗?”每当听到这话,闾丘子都默不作声,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没过多久,闾丘子就死了。
十年过去了,郑又元明经及第,调任蜀州参军。到了蜀州之后,郡守让又元到唐兴做代理武官,一位名叫仇生的人与他一同为官。仇生是大商人的儿子,家产万贯,年纪又轻,才二十岁。他对又元很尊重很热情,三天、五天就宴请他一次,还经常送给他钱物,极力想赢得又元的好感。但又元却嫌仇生不是出身士族,所以从未将他放在眼里。有一天,又元邀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宴会,同僚们都受到邀请,惟独没有邀请仇生。
当宴会之上兴致正浓时,一位朋友问又元:“你和仇生是同事,平时他对你又那么关心,你设宴却不请他来,恐怕不太好吧!”又元一听,心中有些愧疚,便派人去请仇生。当仇生来到宴会席上时,又元给他端来一杯酒。仇生推辞道: “我酒量很小,不能喝下这一满杯。”又元便认为他是在令自己难堪,就骂他道:“你这市井小人真是不识抬举,你也就配摆弄做针线活用的锥子剪刀,怎么还能做官呢!你能与我共事,是你的福分,竟还敢拒绝我给你的酒!”说完,转身扬长而去。这番话使仇生羞愧万分,他离开了宴席,并在第二天就辞官回家了。整整一个月,他闭门不出,最后病死了。
郑又元在第二年被免去官职,搬到濛阳居住。由于清闲无事,他便开始研习道术。他听说蜀山有个姓吴的道士,其法术高超,便前去拜访,想拜他为师。吴道士虽然留下又元,但十年时间却什么法术也没有传授给他。又元感到很沮丧,就告别吴道士,回到了濛阳。
后来,郑又元去长安办事。途中在褒城旅馆借宿时,遇见一位十几岁的少年。这少年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机敏,和他谈了一会儿话之后,又元发现他谈锋颇健,心中便不免有些惊异。那少年对又元说:“你我早已相识,你难道不记得了吗?”又元说:“实在记不起来了。”少年说:“我本来出生在闾丘氏家,在长安居住时,同你在一个老师家学习。你嫌我出身低下,经常羞辱我。后来,我又托生在仇家,与你在唐兴同为武官。你收我钱物,却骂我是市井小人。你为什么这样骄傲呢?你自己认为出身高贵,就随意侮辱别人,这有违天理。我是太清真人,天帝看你有道气,让我托生在人世与你共处,想向你传授道术。但你轻视他人、傲慢无礼的行为,使你最终无法得到真传。这真是太可悲了!”太清真人说完便消失了。
直到这时,郑又元才后悔不迭,但为时已晚了。不久,他便在羞愧懊悔之中死去了。
七七见母
金梁先生不知是哪里人氏。他在金梁桥隐居,每日以占卜算卦维持生计。一天,董永的儿子想见见自己的母亲,便来求助金梁先生。金梁先生对他说:“在城南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水池。七月七日那天,仙女们将到那里去洗澡,她们会把衣服放在岸边,你数到第七堆衣服时,便是你母亲的。你将母亲的衣服抱起来,并在那儿等着,到时候你就会见到母亲了。”
到了七月七日那天,董永的儿子按照金梁先生的话来到城南的水池边,果然在那儿找到了母亲的衣服。见到母亲他便哭着喊道:“妈妈,妈妈!”母亲也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母子俩相拥在一起。母亲问儿子:“孩子,你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儿子说:“金梁桥那儿有一位算卦的老先生,是他告诉我到这儿来的。”母亲一听,就从头上取下一根簪子递给儿子,说:“把这个给金梁先生,谢谢他。”然后,母亲把儿子送到山坡上,拉着儿子的手,流泪与他告别。从此以后,这个山坡被人们叫做“离儿坡”,那个水池被称为“仙侣池”。
告别母亲以后,董永的儿子就去拜谢金梁先生。可是金梁先生关上房门,不让他进屋。无奈,董永的儿子见不能将簪子当面交给金梁先生,便从门缝中扔了进去。谁料那簪子刚一落地,屋子里就着起了大火,而金梁先生也不知去向了。
金龟玉印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时,任内给事的张惟则出使新罗国归来,经过一座海岛时稍作歇息。在岛上,他听到鸡和狗的叫声,还仿佛看到了炊烟。此时,夜空晴朗,张惟则悠闲地走出驻地,想顺便去看看那鸡鸣狗叫之声是从哪里传来的。
走了约有一二里地,突然看见一座宅院,只见院内亭台楼阁,花草繁盛,金窗银门,碧瓦玉墙,十分宏伟壮观。在楼阁之上,有几位公子,头戴章甫冠、身穿紫霞衣,正在那里吟诗作赋。张惟则见这几人神采飘逸、气度非凡,知道他们决不是等闲之辈,便上前拜揖。一位公子说:“你从哪儿来?”惟则说:“我是大唐的使者,从新罗国出使归来。”公子说:“大唐皇帝是我的朋友,你替我给他捎个话。”说着,让一个婢女捧来金龟印交给惟则,惟则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宝匣中。公子见惟则放好了金龟印,又对他说:“请你转达我对大唐皇帝的致意!”惟则说: “请放心,我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做的。”说完,公子就让人把他送出了殿外。
回到船上后,惟则发现刚才走过的路已不见踪迹。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梦里,但看到那金龟印却真的放在那儿。金龟印长五寸,上负黄金玉印,面方一寸八分,上面雕刻着“凤芝龙木”的图案,还镌刻着“受命无疆”几个字。
在海上颠簸了几个月,惟则终于带着金龟印回到京都,把它献给了宪宗皇帝,并转达了公子的问候。听了惟则的讲述,再看看那神奇精致的金龟印,宪宗皇帝疑惑地说:“难道朕前生是仙人吗?”他仔细地辨认印上的文字,怎么也不知道它表示的含义,最后只好先让人把它封在紫泥玉锁中,放在寝宫的帷帐内。从那以后,人们就常常见到从帷帐中放射出五彩光束。
这以后的一天,在皇宫寝殿前的连理树上突然长出两棵灵芝,形态像龙飞凤舞一样。宪宗皇帝看到这一奇观叹息道:“凤芝龙木,大概指的就是这种现象吧!”
蓬莱仙境
李师稷中丞在唐武宗会昌元年(841)任浙江观察使。当时,一艘商船在海上时突遇狂风,船便随着风漂流,不知会漂到哪里。大概过了一个多月,船终于停靠在一座大山下。船主抬头观望,只见祥云缭绕、异树奇花,恍如仙境一般。正在迟疑之时,只见从山旁走出一人,他大声询问船主:“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船主将前后经历告诉了他。听完船主的话,那人让船主把船再稍微往前划了划,靠了岸。之后,他又对上岸的船主说:“你既然到了这里,就要先拜见天师。”说着,便领船主走进一个很大的道观内。进了观门,就看见一位眉发俱白的道士坐在大殿上,十几位侍从站在他身边。船主猜想这位道士可能就是天师了。
天师让船主走上大殿,对他说:“你虽是中原人,但与此地有缘,因此才能到达这儿,这里便是蓬莱山。”随后,天师派人带着船主四处观览道观。只见这观中到处是光彩夺目的玉树琼台,数十处院落都有自己的仙号。只是当他走到一处时,却见院门紧闭,不能进去。船主很奇怪,就偷偷从门缝往里看,看见院中花草繁盛,夹杂着苍松翠柏;屋里摆放着床榻案几,台阶下香烟弥漫。船主忍不住问向导:“谁在这里住?”向导回答说:“这是白乐天院。他现在还在中原,没到这里来呢。”船主记住向导的话,告辞后回到船上。
一个多月以后,船主回到浙东,把在路上的经历告诉了李师稷观察使。观察使感觉事关重大,便将船主一番描述记录下来,上呈给白乐天。到了会昌二年(842),白乐天被任命为刑部尚书时,却辞去官职、归隐还乡了。他既然不同于那些醉生梦死、贪恋官场的人,谁说他不是仙世之人呢?
甑甑预言
柳及是贞元进士柳株的儿子,河南人,家住沣阳。柳及曾经到南海游历,在那里,由于他出身书香门第,被南海元帅推荐到广州做了个副职。不久,娶广州岑会长的女儿为妻,并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甑甑。由于广州离家太远,不能与父母同住,柳及便携妻带子返回了家乡沣阳。
过了几年,柳及见家中日子艰难,便独身一人去汉中谋生,在武仙又娶了一妾沈氏。有一天,柳及去郡中办事,家中仅有沈氏和老母孙氏。当时正值秋末,半夜月明星稀,忽然在柳家窗前出现一个小孩,他向沈氏招手说:“你别怕,我是柳及的儿子。”沈氏很奇怪,就叫醒母亲。孙氏问小孩:“你是什么人?有什么事吗?”小孩说:“我叫甑甑,是去年七月份病死的。我特地来向你们辞行。”沈氏问:“你既然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来这里呢?”甑甑说:“一般未满七岁就夭折的小孩,因为他们活着时没有犯罪,所以不受什么惩罚。即使不能立即托生,也多被天曹使用当差。我现在就在天曹当差,来往于天曹地府之间运送文书。天曹负责记录人的善恶之行,记下的事情每月按时送到地府。这期间因为有空闲,所以可在外面走走。”沈氏说:“你父亲在郡里当会计,很快就会回来,等他回来后你再和他谈谈吧!”甑甑遗憾地走了。
第二天,当柳及回家时,沈氏把昨晚的事告诉了他。柳及不相信地说:“这荒郊野岭中妖怪很多,肯定是他们假扮我儿子来捣乱。”可到了晚上,甑甑又到窗户那儿用小手招呼柳及。柳及开始不相信,以为是精怪捣乱,便声色俱厉地呵斥他。可听完甑甑的讲述之后,才相信他真是自己的儿子。柳及伤心地哭起来,问他夭折的原因。甑甑告诉父亲说:“去年七月我得了痢疾,吃了很多药也不好,最后就死了。这也是命中注定。现在,我为天曹当差,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托生。”柳及问:“你在冥司中,一定知道每个人的生死定数,回去你帮我看一看,再来告诉我。”甑甑说:“可以。”
第二天晚上,甑甑又来了。他告诉父亲说:“冥司有一座大城,贵贱等级都有自己的位置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