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世系(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王朝世系(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闻明,张林等编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学苑音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书籍编号:30046039
ISBN:978780135702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958000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中国历史百科
王朝世系(下)
闻明 张林 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学苑音像出版社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
鲁讯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拥有这份丰厚而珍贵的文明遗产感到无比自豪。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并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传承中华文明即是在延续我们民族的灵魂。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百科》的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
《中国历史百科》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书共分为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历史百科之一:文明历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王朝世系(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三:赫赫天朝(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四:大事录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五:皇权典制(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六:官称衙署(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七:皇权刑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八:千年重农(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九:考选科举(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国门内外(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一:自足经济(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二:百家沉浮(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三:青史垂名(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四;皇宫留谜(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疑案寻踪(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六:状元全录(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阉宦兴衰(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八:优伶春秋(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九:典籍源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刑具淫威(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史籍精华(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二:史海温故(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逸趣名人(上、下册)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谈闲说怪(上、下册)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中国历史百科》编委会
2008年2月
封建王朝更替
宋
10世纪6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建立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960年在开封建国,1127年政权南迁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9年被元朝灭亡。习惯上称1127年前的宋朝为北宋,1127年后的宋朝为南宋。
北宋建国和消灭诸割据势力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他的幼子柴宗训即位。次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返回开封,夺取皇位,建立了宋朝,改年号为建隆,定都于开封。
宋朝建立时,北边有劲敌辽朝和在辽朝控制下的北汉,南方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割据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依照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进攻经济富庶的南方诸国,准备在此后北向收复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等州。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出兵荆南,占领江陵府(今湖北江陵),荆南主高继冲投降,宋军继续向湖南进发,击败抵御的守军,擒湖南主周保权,平定了湖南。
乾德二年至三年,宋军自剑门、夔峡两路进攻后蜀,连败后蜀军的反抗,迫使后蜀主孟昶归降。
开宝三年(970)至四年,宋发兵岭南,负隅兴王府(今广东广州)的南汉主刘张投降。
开宝七年至八年,宋发兵进攻南唐,战舰沿江而下,歼灭南唐军主力,包围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南唐主李煜投降。
宋太宗赵炅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钱仿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相继纳土归附,两浙、福建亦纳入宋的版图。
宋太祖曾两次发兵进攻北汉,未获克捷。太平兴国四年(979)初,宋太宗亲率大军北征,他采用了围城打援的战法,派潘美等率军四面合围太原,并击败辽朝援兵,北汉主刘继元被迫投降。至此,安史之乱以来的两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基本结束。
北宋农民起义
川蜀农民起义宋初,川峡地区保留较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土地集中尤其严重,豪强地主役使着几十、几百乃至几千家“旁户”,世代相承,视同奴隶。旁户除向豪户纳租外,还负担官府的赋税和夫役。宋朝消灭后蜀,除向蜀地人民征收两税等“常赋”外,还在成都设置博买务,征调各州农民织作一些精美的丝织品,禁止商人贩卖和农民出售,并“掊取”茶利,使川峡人民的生路几致断绝。到淳化四年(993)二月,广大旁户在王小波领导下,在永康军青城县(今四川灌县南)发动了武装反抗斗争(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立即获得川蜀人民广泛的响应。起义军攻占青城,转战邛州(今四川邛崃)、蜀州(今四川崇庆)各县,进而攻打眉州彭山县。起义军把贪污害民的彭山县令齐元振处死,并把他搜括所得金帛散发给农民。起义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王小波在作战中牺牲,起义军推举李顺为领袖。李顺继续贯彻均贫富的主张,凡起义军所到之处,将“乡里富人大姓”家中的财物、粮食,除生活需用外,“一切调发”,分给贫苦农民。
淳化五年正月,起义军攻克成都府,李顺建国号“大蜀”,年号“应运”,占领了剑关以南、巫峡以西的广大地区。宋太宗极为震惊,立即派遣两路大军,分别向剑门(今四川剑阁北)和峡路进军。李顺原想在宋大军入蜀前,先派兵占领剑门栈道,但未获成功。宋军占据栈道,得以长驱直入,李顺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起义军余部在张余、王鸬鹚等人领导下,在川南、川东一带坚持斗争,直到至道二年(996)最后失败。起义失败后,宋朝取消了成都的博买务,川峡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了一些调整。
北宋中期的农民和士兵起义宋真宗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戍卒在王均领导下举行起义,占领益州,建立大蜀国。王均起义失败后数年,以陈进为首的宜州(今广西宜山)士兵发动起义,拥立卢成均为南平王,前后坚持斗争三四个月。
宋仁宗、英宗时,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士兵斗争在各地陆续爆发。其中声势较盛的有王伦领导的起义,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起义,王则领导的起义。庆历三年(1043)五月,京东路沂州 (今山东临沂)“捉贼虎翼卒”一百多人在王伦领导下起义,杀死巡检使朱进,起义士兵数量随时扩大,南下淮南路。宋廷极为震惊。七月,宋军围攻,起义军战败,王伦在采石矶被俘牺牲。同年,陕西大旱,商州(今陕西商州)农民一千多人,在张海、郭邈山、党君子、李 铁枪等人领导下起义,活跃于“京西十余郡,幅员数千里”,官员纷纷逃窜。驻守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北)的宣毅军五百多人在邵兴率领下哗变,与起义军互相配合。邵兴进军至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大败宋军。宋朝以重兵残酷镇压起义军,年底,张海、邵兴等相继在作战中牺牲,起义失败。庆历七年十一月,河北路贝州(今河北清河境)宣毅军小校王则也发动兵变,并且利用弥勒教,与京东路德州(今山东陵县)、齐州(今山东济南)士兵和农民秘密联络。王则占领贝州后,建国号安阳,称东平郡王,改年号为德圣(一作得圣),设置官吏。宋朝调集数路兵力,并派遣参知政事文彦博主持镇压。经过六十多天的苦战,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广大农民和地主阶级及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士兵的反抗斗争“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士兵斗争与农民起义互相结合,是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的显著特点。
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
蔡京专政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病死,无子。宋神宗皇后向氏提议立宋神宗第十一子赵佶。章忄享以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曾布、蔡卞等人呵叱章忄享,支持向太后。向太后决策,由赵佶即位(宋徽宗),自己“权同处分军国事”。向太后早就反对新法,当权后,起用韩琦之子、守旧派韩忠彦为左相,曾布也乘机排除异己,进为右相。变法派大臣章忄享、蔡京、蔡卞等人被先后贬斥出朝。
元符三年七月,宋徽宗亲政后,听从曾布绍述之说,决定恢复新法,改年号为崇宁,表示崇法熙宁。崇宁元年 (1102)五月,韩忠彦罢相。蔡京勾结宦官,重返朝廷,很快取代曾布任右相。从此,蔡京与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面力、李彦、高俅等人在宋徽宗统治的二十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握全部军政大权,成为北宋王朝极度腐朽、黑暗的时期。
蔡京首先定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苏轼、苏辙、程颐等一百二十人为元礻右奸党,又将元符末向太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恢复旧法的臣僚,分为正、邪两类。此后,重定元礻右和元符末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共三百零九人,刻石文德殿门,颁行全国,称“元礻右党籍碑”。奸党名籍中,还包括章忄享、张商英、李清臣、陆佃等十名与蔡京意见不合的变法派。章忄享因反对立宋徽宗,被指责为“为臣不忠”。被列入党籍的官员,重者被编管、责降到远地,轻者则赋闲或谪降,非经特许,不得内徙。其子弟同样受到种种限制。
宋徽宗重用蔡京一伙,依仿制置三司条例司设置讲议司,商定关于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等政事。他们借推行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如免役法的恢复,巩州(今甘肃陇西)的役钱由元丰时每年的四百贯增加到二万九千余贯。方田的官员往往在原有税额外,增加税数,称为“蹙剩”,一县多达几万贯。在丈量过程中,贿赂公行,弊端百出。豪右形势之家多减免赋役,把负担都转嫁到下户头上。
蔡京借口“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极力搜括财富。崇宁元年,恢复榷茶法,在产茶州军设官场专卖,禁止商人、园户私相贸易。崇宁四年,罢官场,允许商贩向园户买茶贩卖,由官府“抽盘”后,批给茶引。政和元年 (1111)后,朝廷一年的茶税收入达四百余万贯。每年以一百万贯供皇帝“私奉”。蔡京还大改钞盐法,废除东南六路官运官卖制,由商人任便向榷货务出钱买盐钞,凭盐钞去产地领盐,再到指定的州县贩卖。钞法屡次更易,商人出钱买钞,尚未领盐,钞法已变,又须贴钱领新钞,如无钱更换新钞,则“已输钱悉干没,数十万卷一夕废弃,朝为豪商,夕侪流丐”,甚至被迫自尽。朝廷还以卖盐多寡为州县官的考核标准,州县往往强迫百姓按户等买盐,有的上户一家全年买到上千贯,第三等末户买到三五十贯。宜和元年(1119)前后,榷货务岁人淮南和两浙盐利,分别为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万贯和七百至八百万贯,成为朝廷财政的一笔重要收入。宋徽宗见到盐钞、茶引成柜搬入朝廷,得意地说:“此太师(即蔡京)送到朕添支也。”
宋徽宗还用宦官直接掠夺民间田地。政和六年(1116),由宦官杨戬在京西路设公田所。杨戬死后,宦官李彦又设置西城括田所。李彦等人在京西、京东、京畿、河北等路,以把官地、荒地、逃田、退滩等收归官府为名,将大量民田指作“天荒”,掠为“公田”,课取“公田钱”,强占的田地共达三万四千多顷。大批百姓被夺去常产,“愁怨溢路”。
宋徽宗、蔡京将各地仓贮钱谷搜罗一空。各路每年向朝廷上供的数额,宋神宗时已增加一倍,宋徽宗时重定上供额,又增加到十几倍。蔡京的亲信胡师文为江、淮、荆、浙等路转运使,将每年籴买东南粮米的大部分本钱,移作上供,供徽宗挥霍,胡师文因而升户部侍郎。各路官员竞相仿效,仓贮钱物全被搜空。各地官府还千方百计敲诈百姓。西蜀原来税钱三百文折绢一匹,因辗转纽折,竟增至二十三贯。对一向不施行支移的地区,加征地里脚钱,一斗税粮的地里脚钱竟与元丰时正税相当。此外,还巧立名目,仅绢帛一项,有和买、预买、泛买、常平司和买、应副燕山和买等,米谷一项,有和籴、均籴、补发上供和籴等。名为预买,实不给钱,名为和籴,只给低价。赃吏猾胥,从中侵渔。大批百姓饥寒转徙,苦不堪言。
宋徽宗再次对西夏和吐蕃用兵。崇宁二年至三年,王厚统兵先后占领吐蕃湟、鄯、廓(今青海尖扎北)等州,瓦解了当地吐蕃政权。蔡京还强令王厚招诱西夏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双方用兵三年,胜负相当。政和四年,西夏军攻环庆路,宋以宦官童贯为陕西经略使,战事再起。童贯袭用以往进筑城寨的战略开边,但开拓之地有限,城寨多建于不毛之地,难以防守。宋军与西夏军屡次举行大规模战斗,互有胜负。宣和元年,童贯令大将刘法率重兵袭取西夏朔方之地,两军会战于统安城,宋军大败,刘法被杀。西夏亦为战争所困,双方遂于当年讲和休兵。
宋徽宗、蔡京一伙大肆搜括民财,穷奢极侈,恣意挥霍。宋神宗元丰间左藏库月支约三十六万贯,这时增加到一百二十万贯。宋徽宗初年,杭州设造作局,由童贯主管,每天役使几千名工匠,为皇室制造奢侈品。所需物料,全向民间征敛。稍后,又在苏州设应奉局。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蔡京最初命朱面力密取江浙花石进奉,后来所运花石规模不断扩大,动辄用船数十艘,每十艘编为一“纲”,号花石纲,朱面力仗势掠夺民间花木、奇石,运到汴京。一块石头的运费,民间至用三十万贯。各路监司、郡守仿效朱匡等人,凡“尺寸之地,入口之味,莫不贡献”,花石所过,沿途甚至毁桥梁,凿城郭,州县官府积存的钱谷,为之一空。大批农民长期被征发当民夫,搬运贡物,不能种田,直到力竭饿死,或者自缢于大车的辕轭下。大批花石树木运到京城,用来建造延福宫、景龙江和艮岳。艮岳用人工筑成,周围十多里,主峰高九十尺,使用山石以万计,都由各地限期运来。山上建造馆舍台阁,穷极华侈。徽宗整日在宫中纵情取乐,宫女多至以万计。
蔡京第宅宏敞,园内林木参天,与其子蔡攸等第宅相邻,“极天下土木之工”,金碧相照。蔡京家蓄养姬妾成群。蔡京生日,各地都要奉献大宗礼物,称“生辰纲”。宦官童贯掌握军权,每得军需,悉充私藏,家中金币宝玉堆积如山。朱面力在苏州占有甲第、名园,田产跨连郡邑,每年收租十多万石。童贯、王黼等人公然鬻卖官爵,贿赂公行,门庭若市。京师人说:“三百贯,直通判,五百索(即一贯),直秘阁。”王黼侍妾甚众,其中有官封者达十八人。其子十四岁便任待制,被称为“猢狲待制”。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北宋王朝极其腐朽、黑暗的统治,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日益众多的农民破家荡产,“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方腊起义两浙路是北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封建国家的财赋,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宋徽宗时,应奉局、花石纲之类,又对该地区的广大农民、工匠大肆搜括和奴役,社会秩序动荡不定。宣和二年(1120),睦州青溪县 (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在方腊领导下发动起义。
方腊(方十三)是青溪万年乡帮源峒地主、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十月九日,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杀方有常一家,首揭义旗。远近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发展到上万人。起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置将帅为六等。在起义的头三个月内,陆续攻占睦(今浙江建德东)、歙(今安徽歙县)、杭、婺 (今浙江金华)、衙(今浙江衢县)、处 (今浙江丽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县。各地响应起义的,有苏州石生,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灵山峒(今浙江兰溪西南)朱言、吴邦,水康方岩山(今浙江永康东)陈十匹等。台州仙居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汾江嵊县)裘日新(仇道人)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
宋徽宗于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贯率领京畿禁军和陕西蕃、汉兵十五万人南下。宋军攻杭州,起义军战败,退回青溪。歙州、睦州、青溪相继落入宋军之手。方腊带领余部退守帮源峒。四月末,宋军重重包围帮源,发动总攻。起义军奋战,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力竭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军余部分散在浙东坚持战斗,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后失败。
宋江起义重和元年(1118),河北、京东遭水灾,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稍前,宋江领导京东路的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活跃在河北、京东、淮南一带。大约在方腊起义失败的前后,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领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义就此失败。
张迪、高托山等起义方腊、宋江等起义失败后,宋徽宗、蔡京一伙以极大的代价从金朝手中赎回燕京(今北京)及其附近的六州,燕京驻军和官吏的给养,都摊派在河北、山东、河东百姓头上,还须运到燕京交纳。为了运送一石粮食,沿途盘费十几石到二十几石,造成这地区百姓的极大灾难。随后,王黼又在全国征收免夫钱,数达六千二百万贯。州县官吏对百姓竭泽而渔,急如星火,加上连年灾荒,饿殍遍野。宣和五年,河北、京东等路农民遂相继起义,少者几百人、几千人,多者发展到几万人、几十万人。河北路氵名州(今河北永年东)张迪“聚众数十万,陷州县”,曾围攻浚州(今河南浚县)五日。刘光世率宋军镇压,张迪牺牲。河北高托山在望仙山起义,号称三十万人,转战于河北和京东路青(今山东益都)、徐 (今属江苏)、密(今山东诸城)、沂 (今山东临沂)等州一带,宣和七年被宋朝杨惟忠、辛兴宗军战败,高托山降宋。京东路青州张仙(张先、张万仙)号“敢炽”,率领起义军号称十万人。同年,在沂州鼓山与宋军作战,失败,张仙接受宋朝“招安”。济南府孙列率领当地农民号称十万人,占领铧子山,靖康元年(1126)被宋梁方子军战败。沂州临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的杨天王、郓州(今山东东平)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进、水鼓山的刘大郎等率领的农民军也都号称万人以上。这些起义队伍所到之处,杀地主、官僚,攻打州县,或则保聚山谷之间,以崇山峻岭为据点,树起起义的旗帜,“巡、尉不敢抗,县、镇不敢守”。
女真兵马的南侵和北宋的灭亡
政和五年(1115),辽朝统治下的女真族贵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混同江(今松花江及同江以东黑龙江)边建立起奴隶占有制的国家,国号金。随后向辽朝进攻,屡败辽兵。宋徽宗等以为辽朝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灭辽,乘机恢复燕云。宜和二年(1120),宋、金订立“海上盟约”:双方夹击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境),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将原来送与辽的岁币转送给金朝。宣和四年,金军攻占辽中京、西京,由童贯、蔡攸统领的宋军,接连两次攻打辽南京,都被辽军打败。童贯要求金军攻辽南京。十二月,金军由居庸关进军,一举攻下辽南京。金朝提出燕京(辽南京)归宋,宋将燕京租税一百万贯给予金朝。宋徽宗、王黼全部应允照办。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男女掳掠一空而去,宋朝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
在攻打燕京和宋、金交涉燕京归属的过程中,宋朝军事政治的腐朽情况在女真贵族面前已暴露无遗。金军于宣和七年二月俘获了辽天祚帝,乘胜于十一月侵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取太原府东路由完颜宗望(斡离不)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两路约定在攻下太原、燕山府后,会师于宋朝东京开封府。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下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即以降将为向导,长驱南下,渡过黄河,直达东京城下。
宋徽宗自从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即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企图南逃避难。宋钦宗即位,改明年为靖康元年(1126)。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励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起用了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战守之具粗备,金完颜宗望部即已抵达城下。宋钦宗派使者去金营求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骡各一万头匹、驼一千头、杂色缎一百万匹、绢帛一百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 (称三镇,即包括其所属州县)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金军攻城,李纲亲自督战,多次打退金军。
驻守陕西等路的宋军,听说开封被围,立即由种师道、姚平仲等率领前来“勤王”。各地乡兵和百姓也自动组织起来,迅速向开封集中。种师道等各地援军达二十多万,金军不到六万人。李纲、种师道主张坚守京城,在敌军粮尽力疲北撤时,中途邀击,可以取胜。二月,姚平仲领兵半夜出城劫营失败,宋钦宗和太宰李邦彦罢免李纲,向金军谢罪。这些荒谬举动,激怒了东京军民,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李邦彦等人,几万人来到皇宫前,痛骂李邦彦,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防御使。李纲复职,下令能杀敌者厚赏,军民无不奋跃。但宋钦宗却继续派使者去金营求和,竟然答应了金朝赔款和割让三镇的要求。
完颜宗望见宋朝备战,勤王军不断来援,又因已得三镇,便撤军北归。宋朝两次出兵救援太原,均被金军击破,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虽然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土地和人民全部割归金朝,三镇的人民却起而抗拒,“怀土顾恋,以死坚守”。北归的金军并不能凭靠宋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无耻诺言而占有三镇。因此,究竟应否割让三镇的问题,在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也成为重新争论的议题。于是在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仍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八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被攻下。东路金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路的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百官商议是否如约割让三镇事。这时,种师道已死,李纲贬官,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控制朝政,坚主割地,遣返各地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朝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
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攻城。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逃散,东京城破。宋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求和,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要宋钦宗前往商议割地。宋钦宗亲去金营求降,献上降表。从靖康元年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靖康二年四月,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去,北宋从此灭亡。
宋政权南迁与南宋初抗金斗争
金军从开封撤退之前,册立了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楚帝,企图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女真贵族的傀儡政权,统治黄河以南地区。金军撤退后,宋廷旧臣不再拥戴张邦昌,张邦昌只好避位。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元年(1127),是为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起用当时深孚众望的抗战派李纲为相。这时河北、河东地区都有忠义民兵抗击入侵的金军。李纲要把这些力量加以组织、领导和使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推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使,王躞为河东经制使,傅亮任经制副使,并提出改革军制,整顿军纪,募兵买马等一系列建策,部署收复河东和河北失地。但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却只想用割让土地和缴纳岁币的办法,以求金人不再进军,决不敢作以武力进行抵抗的打算,因而对李纲的谋划百般阻挠和破坏。李纲任相仅七十五天,即被罢免,张所等抗战派也相继被罢免。上书言事、力主抗金的太学生陈东和进士欧阳澈也被杀害。
女真贵族的烧杀掳掠,在北方强制推行奴隶制等行径,激起北方人民的武装反抗。河东地区的人民用红巾作标志,组织武装,到处袭击金军。泽州(今山西晋城)和潞州(今山西长治)一带的忠义民军,曾猛攻金军大寨,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几乎被俘。女真贵族痛恨红巾军,逐捕最急,每每妄杀平民以泄愤,而红巾军却愈益壮大。河北庆源府(今河北赵县)五马山(在今河北赞皇)上,有官员赵邦杰和马扩领导一支抗金队伍,他们拥立自称信王赵榛的人作号召,人数达十万以上,各地的许多抗金武装闻风响应。河北西路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军渡河,攻占了新乡县城,后被金军打败,王彦率部转移到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他的部属都在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表 示与金军斗争到底的决心,这支军队从此便以“八字军”著称。两河忠义民兵纷纷接受王彦的领导,队伍扩大到十万以上,屡次打败金军。此外,如幽燕地区的刘立芸、杨浩和智和禅师、刘里忙等人也分别组织抗金队伍。张荣领导的梁山泊水军,陕西邵兴(后改名邵隆)和邵翼组织的义兵,也都各自为战,奋勇抗金。
赵构和黄潜善、汪伯彦对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实际上采取敌视态度。他们将“行在”迁往扬州,以求苟安享乐。只有留守开封的宗泽,把那些归附在他的旗帜下的各地农民起义军加以组合,并和黄河以北的忠义民兵取得密切联系,整顿防御,以加强作战实力,建炎元年冬和二年春,宗泽率军击退金军的大举进攻。但是,他收复失地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