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末路(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权臣末路(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邢春如,李穆南,竭宝峰,刘心莲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01
书籍编号:30046335
ISBN:978780711990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2728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编写说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用了近1200万字、4卷136分册的洋洋篇幅来记述。
一、政治历史卷:分为历代帝王、王朝更替、历代名臣、权臣末路、宫廷政治、后宫政治、政治事件、千古奇案、历史典籍、中外关系、历代律令、历代官制、历代宦官、历代状元、历史掌故、历史之谜等32分册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二、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三、科技军事卷:分为古代生物与医学、古代数学与物理学、古代天文历法、古代地理与农学、古代化学、古代发明与发现、历代科技、科学名家、军事统帅、兵书通览、著名战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军事谋略、军事工程、军事间谍等32分册来展示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巨大成就,演绎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残酷。
四、社会民俗卷:分为商业贸易、社会经济、农业制度、古代教育、古代民族史、思想文化、千秋教化、典章制度、传统节日、婚育习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民居民俗、游艺文化、中华武术、风水与巫术等36分册来解读古代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表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为了摒弃传统历史教科书条条框框式的说教,增加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本丛书分门别类采用辞条的形式,并辅之以大量丰富、精美的插图,以立体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的宏伟历史画卷。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悉心指正。
本书编委会
三、臣奸大贪
赵高
(?~前207)秦朝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后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审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并恢复原来官爵。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为玺书赐长子扶苏,命其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咸阳主持丧葬。赵高得幸于胡亥,又考虑到蒙氏兄弟掌权对自己不利,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诈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诏书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诸公子、公主皆被处死,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赵高惟恐大臣入朝奏事告发他,又劝二世深居禁中,不朝见大臣,以此进一步专擅朝政。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谏说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结果被迫自杀。左丞相李斯则被赵高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市。章邯也因受到猜忌,在巨鹿一战失败后投降项羽。此后赵高拜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其意旨。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就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檀道济
檀道济(?~436),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世居京口。少孤。东晋元兴三年(404),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自淮水、肥水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四千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不久,进兵潼关,平长安。宋朝建立,以元勋封永修县公,后又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宋文帝刘义隆讨平谢晦后,任道济为江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宋派右将军到彦之北进,与北魏交战,到彦之先胜后败,黄河以南土地尽失。道济遂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魏军激战三十余次,多获胜利,至历城(今山东济南)粮尽,不敢进击,设计阻延魏军追逼,领全军而返,进位司空,还镇寻阳(今江西九江)。因道济功高,部下诸将身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为宋朝所疑忌。
十三年,宋文帝患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怕文帝一死,道济不听命,矫诏召其入朝,与子八人并戮于建康。道济临刑怒吼:“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北魏统治者闻之,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二十七年,魏军南侵,兵临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宋文帝登石头城北望,甚有忧色,叹道:“若道济在,岂至此!”
杨素
战功赫赫
杨素(?~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杨素祖杨暄,西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杨敷,北周汾州刺史,死于北齐。他年轻时心胸开阔,存有大志,不拘小节,当时众人都还不知道他,只有堂叔祖西魏尚书仆射杨宽对他深感惊异,常对子孙说:“处道出类拔萃,并不是一般人的才器,也不是你们所能及的。”
后来杨素和牛弘志趣相同,好学习,孜孜不倦,涉猎广而通达。善于作文,工草隶,对兵法之书也很留意。他的须髯很美,有英雄豪杰的气概。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北周武帝宇文岜亲自总理各种政务,杨素因为父亲杨敷守节而陷于北齐,未蒙朝廷恩命,上表申理。武帝不许,表上至于再三。武帝大怒,命左右问斩。杨素临死求见,拼死力争:“臣事无遭天子,死是应得的。”武帝欣赏他说话慷慨,因此赠杨敷为大将军,谥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逐渐加以礼遇。武帝命扬素起草诏书,杨素笔不加点,下笔成章,情文并茂,武帝对杨素说要重赏他。
与北齐的战役开始,杨素向武帝请求率领他父亲的旧部当先锋。武帝同意并赐他竹策,说:“朕将要统大军征讨,所以将此策赐给你。”杨素随齐王宇文宪与北齐战于河阴,以功封清河县子,食邑五日户。这一年授司城大夫。第二年再次从宇文宪攻取晋州。宇文宪率军驻扎于鸡栖原,北齐主率大军杀来,宇文宪畏惧而乘夜逃遁,为齐兵追击,兵多溃散。杨素和勇将十多人尽力苦战,宇文宪仅以身免。
以后,杨素每战都立下功勋。北齐被平定,加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粟帛、奴婢、各种牲畜。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陈将樊毅于洒口筑城抵御,杨素率军把他击走,将樊毅所筑之城夷为平地。北周宣帝即位,杨素袭父爵为临贞县公,以弟杨约为安成公。不久随韦孝宽攻占淮南,杨素别取于盱眙、锺离。
杨素和时为丞相的杨坚结交很深,杨坚对杨素也相当器重,任命他为汴州刺史。杨素到洛阳,恰逢尉迟迥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占据武牢响应尉迟迥,杨素不能前往。杨坚拜杨素为大将军,发河内兵打败宇文胄。因功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以杨素之弟杨岳为临贞公。杨坚受禅为隋文帝,加杨素上拄国。隋文帝开皇四年(584),拜御史大夫。杨素妻郑氏性格骄悍,杨素一时气愤地说:“我假如作天子,你一定不配作皇后。”郑氏上奏朝廷,说杨素有篡逆之心,杨素因而免官。
隋文帝当时正谋取江南,在此之前,杨素曾屡次陈述攻陈的计谋。所以不久朝廷则拜杨素为信州总管,临行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
平叛功高
杨素驻扎永安,造大舰,取名五牙,上面再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根桅竿,各高五十尺,每舰可容战士八百人,舰上旗帜飘扬,次等的取木木木名黄龙,每舰可容兵卒一百人自此以下则平乘、舴艋等各有等级。到大举伐陈时,以杨素为行军元帅,率领战舰驶向三峡。到达流头滩,陈朝将领戚欣以青龙舰百余艘,屯兵数千人,驻守狼尾滩,以阻止隋军进军通道。狼尾滩形势很险要,诸将都觉得很不好攻打。
杨素说:“胜败大计,就在这一次了。假如白天出发,他们能看得见,滩流迅猛,舰船不由人控制,我们就会失利。”于是以夜色为掩护,杨素亲自率黄龙数千艘,令战士口中街枚悄悄而下,派遣勇士领步兵从南岸攻击戚欣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骑兵向白沙北岸进发,天亮前发起攻击,戚欣败走。陈兵全被俘虏之后,加以慰劳后遣散,秋毫无犯,陈人很高兴。杨素率领水军东下,船舰布满江上,旌旗兵甲和阳光交相辉映。
杨素坐在平乘大船上,容貌魁梧,容光焕发,陈人望见他威风凛凛,说:“清河公就是江神。”陈守江大将,从北岸凿岸石,系铁索三条,横截上流,以阻止战船通过。杨素和刘仁恩登陆,共同发兵攻打陈军的营栅。陈军队至夜溃败,杨素除去所设铁索。陈水军大将吕仲肃又占据荆门的延州,阻拦隋军。杨素派千人,乘五牙舰船四艘,以柏木桅竿击碎敌舰十余艘,大败敌军。俘获甲士二千余人,吕仲肃单身逃脱。后主陈叔宝遣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公安,他们都惧怕杨素而退走。巴陵以东,没有人敢据守。陈湘州刺史兵阳王陈叔也害怕了,派使者请求投降。
杨素顺流而下至汉口,和秦孝王杨俊会合,最后攻灭陈朝。杨素得胜返朝,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并食长寿县千户。以杨素子杨玄感为仪同,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绢千匹,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后主的妹妹和女妓十四人,封越国公。不久拜纳言,一年以后,转内史令。后来江南人李棱等聚众作乱,大股的有数万人,小股的也有数千人,相互呼应,杀害长官。
隋文帝以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兵讨伐。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大兵占据京口,杨素率领舟师从扬子津进攻,击败朱莫问晋陵顾世兴自称太守,和他的都督鲍迁等又来抵抗,杨素予以迎头痛击,活捉鲍迁,俘虏三千余人。进而攻击无锡帅叶略,又将他平定。吴郡沈玄、玄杰等以兵围困苏州,刺史皇甫绩每战不利。杨素领兵救援,沈玄为势所迫,走投南沙帅陆孟孙。杨素击败陆孟孙于松江,生擒陆孟孙和沈玄。浙江叛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有舰船千艘,屯据要害,兵势凶狠。
杨素发起攻击,自早晨至交后申时,浴血奋战,把他打败。高智慧逃奔人海,杨素紧迫不舍,高智慧又战,杨素又把他战败,擒获数千人。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阳,命他的同党蔡道人任司空,守东安。杨素进讨,都一一平定。又击破永嘉沈孝彻。于是率步兵向天台,直指临海郡,追逐搜捕遗漏逃逸的叛军。前后百余战,所向披靡。隋文帝认为杨素长久劳顿在外,诏令还朝。加杨素之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赐彩绢三千段。杨素以为余贼未灭,恐为后患,又自动请缨。文帝诏令杨素为元帅,把东南军民事务全交他办。杨素再次乘胜到会稽。在这之前,南安豪族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亡兵都去归附。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北方人不惯舟船,因此不设兵防卫。杨素率舰船从海上来到,王国庆慌张仓猝之间弃州而逃,余党散入海岛,或守溪洞。
杨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曾秘密令人对王国庆说:“你的罪状,死有余辜,只有斩送高智慧,还有可能得到赦免。”于是王国庆捕高智慧送交杨素,斩于泉州。余党都来归附,江南大定。隋文帝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到浚仪迎接和慰劳杨素。及到京师,慰问备至,拜杨素子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装满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只,公田百顷,宅一区。代苏威为尚书右射,与高专掌朝政。杨素为人巧言今色,矫揉造作,谁要和他比个高下,他都很在意。朝臣之内人们很推重高。而杨素的才能优于高,至于推诚体国,处事妥善,有宰相的识见风度,他却远远不如高。
阿谀曲承
文帝命杨素监造仁寿宫,杨素就平山填谷,督役严急,工匠死伤很多,据说宫旁时常听到鬼哭的声音。等到宫室建成,隋文帝命高去观看,回来奏称过于华丽,工匠死伤太多,隋文帝心中不高兴。杨素忧惧,没有办法,即于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所居,历来就有离宫别馆,现在天下太平,造这么一个宫殿,何必节省费用!”皇后以这个道理劝谕文帝,文帝不高兴的心情才得以消除。于是赐杨素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朝廷以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赐帛二千段,黄金百斤。原先,诸将与突厥作战,常顾虑突厥骑兵突然袭击,所以都用战车步骑相参,用车载削尖的树枝为鹿角方阵,骑兵在内。杨素对人说:“这是防御的方法,不是决胜的良策。”于是尽除旧法,命令诸军为骑。
达头听到后大大欣喜,说:“这是老天爷赐给我好策略、好机会。”因而下马对天叩拜,率领精骑十余万而至。杨素奋起而击败达头,达头遭到重创而遁逃,杀伤将士无数,突厥兵众号哭而去。隋文帝优诏褒扬,赐缣二万匹,以及万钉宝带。杨素多权略,在战争中,不守陈规,应变无常则,但是驾驭军队严整,有犯军令者,立即斩杀,从不宽恕。每次临战,就寻找人的过失而斩杀,多时百余人,少也不少十数人,流血满地,但他谈笑自若。等到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能陷阵便无事,如不能陷阵而回,不问多少,一概斩杀不论。又令三二百人继续冲阵,如果退回,依前法斩杀。因此将士畏惧,抱必死之心,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当时杨素正贵幸,文帝对他言听计从,凡从杨素出征,微功必录,至于其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官所掩没。所以杨素虽然严厉残忍,士卒却愿意追随他。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杨广谦卑屈尊接交杨素。后杨广能够成为太子,也就是得力于杨素的筹谋。
不久,杨素代高为尚书左仆射,赐良马百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这年,以杨素为行军元帅,出云州击突厥,屡战屡胜。突厥败走,杨素率军追击,直到夜间终于追上。恐突厥逃走,命令骑兵殿后,他自己则带领二骑和突厥降入二人,与突厥队伍并行而前,突厥并不知觉。当他们正在安顿宿营地时,催促后面的骑兵快速掩击,大败突厥。从此突厥远遁,大漠以南再也没有突厥王庭。
杨素因为征突厥有功,进他的儿子玄感位为柱国,玄纵为准南郡公,赏绢二万段,独孤皇后去世,陵墓的建造规格,多出于杨素,文帝很称赞。赐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金钵一,装满了金子,银钵一,装满了珠子,并绫锦五百段,当时贵宠无比,他的弟弟杨构,堂叔父杨文思、文纪,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列卿。诸子即使没有汗马功劳,也都位至柱国、刺史。他的家僮数千,后庭妓妾以千数,都披罗带绮。第宅华丽奢侈,造得如同皇宫一样。
有个鲍亨善于写文章,又有个殷胄工于草隶书法,都是江南士人,因为高智慧反叛而籍没有杨素家奴。亲戚故吏布列显要,杨素的贵盛,古今所无。炀帝杨广刚为太子时,忌妒蜀王杨秀,和杨素一同谋划,诬构杨秀罪名,因此后来杨秀被废黜。朝臣有违忤他的意见的,虽然忠心耿耿,多有功劳,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或等,杨素都暗中陷害他们。如果谁能附会迎合,以及有亲戚关系的,即使没有才能,也能升官。这样一来朝臣没有不畏惧而依附于他的。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因是文帝之婿,屡次当着文帝面挫折杨素。大理卿梁毗,也上表诉说杨素作威作福。
文帝渐渐疏忌杨素,后来因而出敕说:“仆射是国家的宰辅,不可躬亲细务。只三五日到尚书省一次,议论大事即可。”表面优崇他,实际上是夺了他的权。直到文帝仁寿末年,不再让杨素通判三省之事。文帝要王公以下比试射箭,杨素第一,文帝亲手把外国所献金精盘赏赐给他,价值巨万。仁寿四年(604),跟从文帝到仁寿官,宴赐贵重物品极多。文帝有病,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迷、黄门侍郎郎元岩等入阁侍疾。
此时皇太子杨广入居大宝殿,他担心文帝可能去世,便预为防备。于是亲笔写了书信,派人出宫询问杨素。杨素逐条录出须预防的事,以回答杨广。宫人误送给文帝,文帝看后大为恼火,所宠幸的陈贵人又说太子曾经对她无礼。文帝发怒,欲召原太子庶人杨勇。太子杨广谋于杨素,杨素就伪诏派东宫兵士宿卫,门禁出入概由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文帝就在当天去世。汉王杨谅造反,遣茹茹天保占据蒲州,烧断河桥。又遣王聃子率数万人合力拒守。
杨广杨素前去镇压,杨素率领轻骑五千袭击,暗中夜渡渭口,天亮出兵,天保败走,王聃子害怕,献城投降,有诏征还。当初杨素将出兵,计算破敌日期,结果都能如他所估计的那样。于是炀帝以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兵数万讨代杨谅。
当时晋、绛、吕三州都为杨谅所有,杨谅派遣赵子开拥兵十多万,策划断绝通路,驻守高壁,布下五十里的阵势。杨素命诸将领兵攻打,自己暗中率奇兵潜入霍山,沿崖谷而进,直接到达赵子开营地,一战而破,杀伤数万。杨谅所委派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介休,听到杨素引兵来偷袭,赶紧弃城逃走。杨素进至清源距井州三十里,杨谅率将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近十万之众,前来迎战。又被杨素打败,擒获摩诃。杨谅退保并州,杨素进兵围攻,杨谅计穷力竭而降,其余党也被平定。杨素当月还京师。
随从炀帝到洛阳,以杨素领营建东京太监。以平杨谅之功,拜杨素子万石、仁行,侄玄挺,都为仪同三司。赐物五万段,绮罗千匹,杨谅的妓妾二十人。炀帝大业元年(605)迁尚书令,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不久拜太子太师,其余官衔如故。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杨素晚年虽有拥戴之策和平杨谅之功,但也由此而炀帝所猜忌。炀帝表面上对他待遇特别隆重,实际上内情很薄。
杨素有病之日,炀帝常命名医诊候,赐给他上等药物,但又秘密向医生询问,担心杨素不死。杨素也知道自己名位已到达顶点,不肯服药,也不好好休养,常对他的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再活下去吗?”杨素极喜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奢侈华丽,他的贪婪行为,受到时人的鄙薄。
宇文化及
乱中丞相
宇文化及(?~619),祖姓破野头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其宇文述北周时继承父爵为上柱国,隋朝初年任右卫大将军,隋炀帝即位后他又进升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生性凶恶阴险,不遵循法令制度,喜欢乘马挟弹,驰骤在道路上,长安城里的人们称其为轻薄公子。
隋炀帝杨广当皇太子时,常常带领卫士,出入于街市,与宇文化及相识并臭味相投,由是宇文化及逐渐提升为太子仆等职。他多次收受人家的礼物和金钱,又多次被罢免官职。但皇太子杨广作他的保护伞,不久又官复原职。再加上他的弟弟宇文智及迎娶了南阳公主,从此,宇文化及更加傲慢放纵,在朝臣百官面前,动不动就辱骂人家,对人欺压至甚。看到别人家的姑娘漂亮或狗马珍宝奇物,宇文化及必定千方百计搞到手。他常和屠夫、小贩们在一起游玩,谋求好处。隋炀帝即位以后,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他倚恃杨广的权势,贪婪放纵更厉害了。大业初年,隋炀帝巡幸榆林,宇文化及和他的弟弟宇文智及违反禁令,同突厥人进行贸易。
此事被隋炀帝所知,炀帝勃然大怒,把他俩关押了好几个月。回到西安城外,隋炀帝准备处死他们再进城,因将他们解衣辫发,但由于公主的缘故,考虑了许久才将他们释放,把宇文化及连同宇文智及赐给宇文述当奴仆。
宇文述死后,隋炀帝追忆以前的旧情,便又重新起用他们,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隋末,李密占领了洛口,隋炀帝很害怕,便滞留在江淮,不敢返回国都。
跟随着隋炀帝的精锐卫兵们大多是关中地区的人,在外客居时间长了,看到隋炀帝没有西行返回的意思,便准备密谋政变逃回北方。当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指挥着精锐的禁军,屯驻在东城,听说手下的士兵想叛逃,不知道其详细情形如何,派校尉元武达暗中询问兵士们,知道了他们想北返的心情,并商量策划政变。
司马德戡内心非常高兴,他和与他相好的武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等人商议着说:“如今听说皇帝陛下准备在丹阳修筑宫城,看样子是不想回去了。我所统率的禁军没有一个人是不想回关中的,人人窃窃私语,都打算逃走。我想把这种情况通报给皇帝,但皇帝生性猜忌,讨厌听见士兵逃亡的消息,生怕还没有事成就会被诛杀干净。现在我们知道士兵的想法却不直说,以后事发出来,又要尽灭我们全族。这事前后进退都要被诛戮,你们看看怎么办?”
裴虔通回答说:“你假若要把真实情况向上反映,我们确实是为你捏一把汗。”司马德戡对两人说:“我听说关中地区陷落时,华阴的李孝常叛变投降,皇帝收监了李孝常的两个弟,并全部处死他们。我们这些人家属都在西面,怎么能没有这个顾虑呢!”裴虔通回答说:“我的子弟们虽已经长大了,诚然不能自我保全,正担心一天之间被诛杀,没有什么好的计策。”司马德戡说:“我们的担心相同,应当共同商量取胜大计。禁军士兵果真逃走的话,我们大家可以和他们一起走。”
裴虔通等人说:“果真如你说的,谋取生存的计策,恐怕除了这个再也没有其他上策了。”于是,他们几人相互联系招诱他人。又转告给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良、城门郎唐奉义等人。他们日夜聚会磋商,订立生死同盟,相互之间情同手足,说话无须回避,共同讨论有关政变的细节。
乐工之子赵行枢先前结交了宇文智及,把外面的风声报告给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平素狂妄,听了赵行枢的话后很高兴,当即和司马德戡相见,约定在三月十五日起兵一起造反,劫夺十二卫的军马,抢掠居民的财物,结党西归关中。字文智及说:“当今老天爷确实抛弃了隋朝,天下英雄揭竿而起,同心反叛朝廷的人已多达数万人,趁天行大事,这是建立帝王的基业啊。”司马德戡同意宇文智及的见解。
赵行枢请求推立宇文化及为主将,大家把政变的事商量好后才转告给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生性本来驽怯,刚听了政变的消息十分害怕,色变汗流,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同意参预他们的阴谋。义宁二年(618)三月一日,司马德戡打算把想法告诉部将们,但恐怕人心叵测误事。于是他另想出诡计来威逼禁卫军士兵参加起事。司马德戡对许弘仁等人说:“你们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国家的信使,你们说话去迷惑大家,大家肯定都会相信。你们可转告给认识的人,说皇帝陛下听到禁卫军企图叛逃,准备了相当数量的毒酒,想借宴饮的机会把骁勇士兵都毒死,只同南方人在此地留居。”
许弘仁等人马上广为散布这个谣言,禁卫军听说后,相互转告,谋叛的要求更加急迫,司马德戡知道计策已见成效了,于是在三月十月召集起部将卫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他们。大家听后都表示服从指挥,说:“只听从将军的命令。”这一天夜里,唐奉义关闭上城门,于是和裴虔通联系好,各个城门都拿钥匙。等到半夜三更,司马德戡在东城里纠集起士兵,身后有几万人跟随。司马德戡举火把同城外的人相接应。
隋炀帝听到外面有动静,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假装说:“是草棚被烧着了,外面的人在救火,所以才有喧哗。”宫中与外界消息被封锁,隋炀帝听了信以为真,于是放心睡觉去了。孟秉、宇文智及在城外纠集了一千多人,共同调兵把守城外和街巷。到了五更天,司马德戡给了裴虔通一部分兵马,用来替换大门上的卫士。
裴虔通带着士兵,排于左阁,驰人宫中长巷。他问:“皇帝在哪里?”正好有个美女出来,她用手指着西阁说:“皇帝在西阁里。”于是,裴虔通带兵去捕捉隋炀帝。隋炀帝对裴虔通说:“爱卿不是我的亲信吗?你有什么仇恨要起兵造反吗?”裴虔通回答说:“臣子不敢造反,只是将士们打算返归关中,这不过是拥戴陛下返回京师罢了!”隋炀帝说:“那好,我和你们一起回去。”裴虔通因此派兵严守隋炀帝。到了天明,孟秉带骑兵迎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不知道政变的结果是否成功,浑身哆嗦得说不出话来。有人来拜访,他只是低着头抚摸着马鞍,自语道:“罪过!罪过!”
当时,宇文化及在公主的住宅里,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宇文智及派遣家僮庄桃树到公主的府第中去杀他们,庄桃树不忍心杀他们,就把他们抓到宇文智及那里,好长时间才将他们放开。宇文化及来到城门,司马德戡前来迎接,把宇文化及请到朝堂上,拥称他为丞相。让人们把隋炀帝拉出都城门以示众人,然后又送回宫里。派遣令孤行达把随炀帝杀死在宫中,又逮捕了与自己平时有嫌隙、持有不同意见的几十位朝臣、一些外戚,无论年纪小的还是老的,一并杀死,只留下了秦孝王杨浩,遂拥立杨浩为皇帝。十几天后,宇文化及抢夺江都人的船只,从水路西归。到显福宫时,宿公麦孟才、折冲郎将沈光等人企图谋杀宇文化及,结果反被宇文化及杀害。
穷途末路
宇文化及于是入居六宫,自其奉养完全和隋炀帝时一模一样。每次宇文化及都在帐中面南端坐,有人来汇报政事时,他静静地听着,一声不吭。等到关闭衙门的时候,才收取启状,和唐奉仪、牛方裕、薛良等人商量议定。人马行进徐州时,水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