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百团大战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潘强恩著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7-01
书籍编号:30046376
ISBN:978780595482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2719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中国现代史演义
百团大战
潘强恩 编著
远方出版社
鸿门宴命归黄泉
1943年9月6日下午,李士群的官邸1里。
李士群被叶吉卿叫进卧室,只见叶吉卿关紧了房门轻声说:“士群,今天晚上你还是要去百老汇大厦赴宴?”
李士群惊讶地瞪了叶吉卿一眼,反问道:“我的太太,我匆匆忙忙从苏州赶回来,不就是为了应付冈村先生的饭局?”
叶吉卿连忙回答:“这事我也明白,刚才我接到潘先生托人打来的电话,要我转告你这几天要特别小心……”
“哦,有这样的事?难道他们得到了什么消息?”
李士群想了想,惨然一笑,轻轻推开叶吉卿的手说:“不,我看还是要去,是祸躲不了,是福也逃不掉,你放心,我酒不喝他一口,菜不挟他一筷,连香烟都抽我自己的,这总不会出事情了吧!”
傍晚,李士群在腰间插了把自备手枪,带着兼任调查统计部政务次官的日语翻译夏仲明,坐着防弹汽车,来到了百老汇大厦。
李士群左右环顾了一番,低声命令:“如果两小时之内我们还不下来,你们就冲上去!”
“是!”那几条壮汉摸了摸鼓鼓囊囊的腰部,退了下去。
百老汇大厦大套间,日本上海宪兵队特高科长冈村和税警总团副总团长熊剑东早已等候在那里。熊剑东摆出一副与李士群和解并联手对付周佛海的姿态,频频向李士群劝酒。李士群虽说被接连灌了几碗米汤,心里暖洋洋的,但依然戒心十足,冈村的筷子伸向哪里,他的筷子也伸向哪里,一直到冈村的太太从厨房里亲自端出了三只牛肉饼……
李士群回到愚园路公馆,已经快10点钟了。唐生明、陈恭澍一面打着麻将,一面等候着李士群的归来。
一见李士群面色通红,摇摇晃晃地回到家里,叶吉卿急步迎上前去,扑到李士群怀里,急得眼泪水都滚了出来:“士群,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李士群一把推开叶吉卿,直冲厕所,只见他站在洗脸池前将手指探到喉部,使劲抠了几下,只听到喉咙里叽哩咕噜地响了几下,却什么东西都没有吐出来。
叶吉卿赶紧上前,扶着李士群,哭丧着脸问:“士群,你在日本人那里吃了什么东西?”
“没什么,没什么,”李士群一面擦脸,一边回答:“我只不过是防范一下,就是那只牛肉饼不大对胃口……”
他回到客厅,一言不发坐在沙发上休息了十来分钟,又一下子跳将起来,催促着叶吉卿换衣服,说是要连夜赶回苏州,唐生明、陈恭澎怎么劝也劝不住。
10点30分,李士群离开了愚园路公馆,一路还是有说有笑,但是仅仅过了36个小时,就从苏州饮马桥的公馆传来了李士群暴毙的消息。据说他死得非常痛苦,上吐下泻,大汗淋漓,到了最后,全身都缩了起来。据当时在场的日本医学博士、苏州铁路医院院长小仓先生讲,李士群是得了一种极其稀有的败血性毒素食物中毒。30年以后,当时冈村中佐的上司,原日本派遣军总司令部特高课大清大佐在台北对陈恭澍讲,李士群吃下去的是一种化学毒剂,这种毒剂是日本特种生物细菌部队提供的。临死以前,李士群仰天长啸,发出了一声凄凉的悲鸣:“我好悔恨——”
他在悔恨什么?是悔恨自己吃了那只不该吃的牛肉饼?是悔恨自己赴了那次不该赴的宴会?是悔恨自己没有听潘汉年的话?是悔恨自己踏了那么多条船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真心抛给朋友?是悔恨自己做了一生一世的特工最后还是死在特工手里?谁也不知道他那频临死亡的脑袋瓜里还在转些什么念头。
八路军内外拒敌
抗战进行到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华北的七十余万大军节节败退,华北广大国土被日军侵占,数千万同胞沦为日寇铁蹄之下的奴隶。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率领下,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上百个县的抗日政权。
可是就在这样的抗日形势下,国民党顽固派受到蒋介石的暗中指使,一再地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袭扰和破坏,配合着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强行解散抗日政权,残杀抗日军民,还对八路军所部及根据地一再地进行武力进攻,“收复失地”。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不得不进行反击,抽出一定的武装力量对付国民党顽军。
就在国共双方进行这种内耗战的时候,日军乘机于1939年秋到1940年春在华北大肆地向根据地蚕食,大量地修筑公路铁路,修筑碉堡,封锁抗日根据地。在这种前门打虎后门拒狼的险恶情况下,八路军已开创的大好局面被破坏了,县城一座接一座地被日军占据。
在这种时候,八路军总部的指挥员们开始重视起新形势下的斗争策略了。朱德认为:“交通战对于战争关系极大,敌人新的筑路行动具有战略和战术上的重大意义,我们丝毫不能忽视。”
当时彭德怀就提出设想,要各根据地及时发动组织一次总破袭,打击日军的筑路计划,扭转根据地不断被吞食和割裂的危险局面。
这是1939年的初冬。八路军总部的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并未马上得到实施,因为此时,即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的高潮。国民党军队从吕梁到太岳,从太行到冀南,对八路军游击队发动了一次次的进攻。八路军总部不得不下令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必要的反击。
聂荣臻部二个团和一二九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反攻,到1940年3月,在涉林武地区一仗,歼灭了号称“磨擦专家”的朱怀冰及杂牌反共军队共三万多人,彻底打击了顽固派的气焰,使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失败。
在这次作战取得胜利以后,八路军总部又提出了对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干线发动一次总的破袭行动。
这次行动的具体部署是:晋察冀军区聂荣臻部负责破击沧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汉及太正路;刘邓负责沧石路以南,平汉路之石磁段,北宁路北段;一二O师贺、关负责同浦北段;山东方面,徐朱负责胶济路及津浦路南段。这一计划提出后,要求各八路军部队从4月1日起开始动作。
然而命令下达后的第二天,八路军总部收到毛泽东给彭德怀的一封急电:“目前形势相当严重,蒋介石似已下了决心,即是挂抗日的招牌,做剿共的实际。目前对我最大威胁是绥德、皖东两点。”
毛泽东要求彭德怀、贺龙、关向应以主力对付威胁延安的国民党第九十军,同时要彭德怀部署八路军以相当兵力南下华中,打通与新四军陈毅部的联系。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彭德怀再次调转头来对付国民党的反共磨擦,因而原定的对日军交通的总破袭便暂时搁下了。
第二天,毛泽东又拍电报给八路军总部,要求朱德早日动身前往洛阳,与卫立煌谈判国共磨擦问题,然后返回延安,参加第七次党代会。
朱德启程前,身为副总司令的彭德怀一再地向随从朱德的周桓交待,一路上要如何关心朱老总的身体和安危,就连晚上有紧急情况怎样做,都一一吩咐得很仔细,不能出一点差错。
彭德怀在此时,还一直不能放下那个本来就要实行的破袭计划。他把护送朱德过白晋路的作战参谋潘开文叫来,让他把一封信在过路时,有意丢在封锁线内。
这是一封给庞炳勋的信,里面故意透露了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还将在这一地区发起一场战斗。目的是要让日军得到一个假情报,对八路军下一步的行动产生误解,以为八路军下一步还会对付国民党,而不是日军。
1940年4月末的一天,彭德怀派出左权参谋长到一二九师师部。他这次来,是要听取这里的指挥员们对打击日军计划的意见的。
左权与一二九师的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及陈赓、陈锡联、聂荣臻、吕正操等人聚集在太行山深处的一家普通百姓的庭院里,畅所欲言地讨论起一个重大的行动计划。
左权先把彭德怀的想法提了一下,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谈论开了。最后大家对彭德怀和左权提出的计划都表示赞成,只是觉得南北分开两面打,还不如各打一段,统一分工为好。
对于这一次的重大行动,彭德怀已经考虑了许多时间了。在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室里,很早就已挂上了一幅正太铁路的地形图。这是奉了彭德怀、左权的指示特地备好的。好些天以来,彭德怀都在这间屋里对着这张地图看了又看。
从当时情形可以看出,日军在华北的整个交通线网,就是以正太、同浦、平绥、北宁、胶济、平汉等七条干线组成的。就是这些铁路线把抗日根据地分割了。而在这七条铁路线中,正太线最为重要,处于其他线路的中心地段。所以,无论八路军总部,还是各将领都把目标集中看准正太线。
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苦苦思索,一个又一个想法形成又被推翻,最后才慢慢地把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拟定了。这个拟定的方案就是要抓住敌人一个无法克服的弱点,也就是它的触角已伸向根据地来,势必兵力分散,不得不在后方空出一个空虚的致命处,正好可以让八路军重击一拳。
得到了各位将领的建议后,彭德怀认真地对方案作了必要的调整,然后再一次让左权把经过调整的方案送到一二九师师部。刘、邓两位师领导听了左权的介绍,都表示可行。
然后,八路军总部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彭德怀、左权,还有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也参加了会议。大家最后一致同意彭德怀提出的战役计划。
1940年7月22日清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用秘密电台,把一份极其重要的电报发向了各个所属部队,送到了聂、贺、关、邓等领导手里,与此同时,也上报了延安中共中央军委。
这一份电报注明十万火急,到了延安以后,立即抄送到毛泽东、王稼祥、朱德、洛甫、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诸人。
到了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了战役命令。“百团大战”就此开始了。
正太线是从平汉线上的正定开始通过井陉,爬上太行山脉后,经过娘子关天险,然后入山西,往西至榆次,最后与同浦铁路接轨,上抵太原。全长共240公里。
正太线横贯太行山脉,沟通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联接平汉、同浦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八路军不断的破袭下,日军以三个混成旅团担任着正太全线的守备,在沿线修筑了几十个据点,并沿铁路和南北两侧修建了一层外围据点。在铁路上敌人以装甲车往来运行巡逻,规定铁路两侧不准老百姓种植高秆庄稼,以防八路军袭击。
要对这样一条重要的铁路进行破袭,确实不是一桩易行的举动。
所以八路军总部在发出作战命令的前后,即7月22日至8月8日,就相继下达了关于侦察工作和破坏工作的详细指示,要求对每一个攻击目标都经过侦察,作出计划。对需要特殊破坏技术的水塔、隧道、桥梁等,还要派出便衣队,以计算用药量和特殊作业。
八路军各部队的侦察员们还深入虎穴,在群众的帮助下,在敌人的交通线两侧村庄、大小据点进行了实地侦察。有的还乘上正太路的列车,把沿线的敌情看得一览无余。日军在一份报告中说:“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司令部所在地的阳泉,在盂兰盆会期间,发现了许多平日未曾见过的健壮男子前来游逛。市场上买东西的人,有半数换了新人。事后查明,从8月前后经常出入阳泉车站的一个男子,据说是共军某部的参谋长。”
捷报纷纷足自豪
8月20日,夜幕渐渐降临,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日寇的交通大动脉正太铁路线也渐渐地隐没在这雨夜之中,据守正太铁路的日寇依旧在饮酒作乐,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这雨夜中,八路军抗日健儿正跨山涧、走小路,向他们自诩为“钢铁封锁线”的正太铁路逼近。
20时许,正太铁路沿线突然枪炮声大作,火光冲天,八路军向日寇的“钢铁封锁线”发起了总攻,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部署,晋察冀军区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3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5个游击支队,分别组成了左、中、右纵队、钳制部队和总预备队,在聂荣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组织指挥下,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的车站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
22时,右纵队的第五、第十九团等部向娘子关的日军据点发起攻击。娘子关是晋、冀两省交界的要隘和正太铁路的咽喉地区。日军依托该地峭壁悬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在原有工事的基础上,又增修了四个大堡垒群,周围密布以明暗火力点。此外,在娘子关下的村庄还驻有伪军。担负主攻任务的第五团,首先潜入娘子关村庄,歼灭了村内伪军。然后依托村庄,向娘子关日军展开强攻。在日军浓密火力封锁下,攻击部队前仆后继,向娘子关仰攻。架起的云梯被炮火打断了,就搭人梯上,用绑腿带连结在一起搭上悬崖攀登。但日军凭借有利地形和优势的装备,拚死抵抗,攻击部队伤亡较大,正面攻击一时没能得手。就在这紧要关头,日军堡垒群侧后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原来这是第五团由娘子关侧后迂回的部队,从侧翼向日军展开了攻击。日军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攻击,顿时阵脚大乱,慌忙组织反扑,经激烈的肉搏拼杀,日寇被歼一部。正面攻击部队乘势以手榴弹、手雷及缴获的爆破筒对敌人的碉堡实施爆破,随着几声轰隆、轰隆的巨响,敌堡一个个被炸成废墟。经三个小时的反复冲杀,第五团的抗日勇士终于夺取了敌人的堡垒群,攻下了娘子关山头。黎明时分,娘子关日军大部被八路军歼灭,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被日寇盘踞三年之久的天险娘子关。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娘子关地区的同胞,兴奋得流出了热泪,敲锣打鼓地给八路军部队送鸡蛋猪肉等慰问品。攻占娘子关后,五团的勇士乘胜破坏了娘子关东面的铁路桥,并收缴了敌人的大批电线。与此同时,第十九团对移糖、巨城、乱流和上、下盘石等日军据点发起猛烈的攻击,歼灭了大量的敌人。
21日,日寇得悉八路军攻陷娘子关天险,大为震惊,急忙抽调大批增援部队直扑娘子关企图歼灭攻占娘子关的八路军部队,夺回娘子关。然而,五团的勇士早有所料,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在破坏了敌大批堡垒工事后,即主动撤离了娘子关。日寇赶到娘子关后,哪里还有八路军的踪影,只好对着已化为废墟的堡垒工事,望“堡”兴叹。
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使她脱离了危险。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如何处理,聂荣臻司令员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当时,他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至于究竟怎样办,他考虑,或是由自己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可是,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吧。想来想去,聂荣臻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他的指挥所。他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他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他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他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
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他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他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在日本话中,“兴子”的发音和“死了”的发音相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说“妈妈死了”,翻译就由此认为她叫“兴子”了。
两个小孩子在指挥所停留期间,这个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聂荣臻,常常用小手拽着他的马裤腿,他走到那里,她跟到那里。后来他安排往石家庄送她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副挑子。那时候,挑子要算太行山区最好的交通工具了,翻山越岭,不怕颠簸。他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在筐里堆了许多梨子。还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原文是: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丁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安好
聂荣臻
8月22日
八路军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军心的问题。就是将来不论同任何侵略军作战,都不能忽视这项工作: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中国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绝不伤害,对日本人民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
这封信没有加封,不管高级军官理不理,反正要经过下层人员的传递,他们总可以看到。这些下层人员同军阀、战犯是不同的,好多人是强征来的工人、农民。晋察冀军区曾俘虏过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他被俘后要求留在八路军这里,他说,随便分配他做点什么工作都行。那个时候,部队还缺乏使用日本掷弹筒的经验,缴获的大批掷弹筒,不能及时用上,中西就担任了这方面的教官,教八路军战士使用掷弹筒。后来,被俘日军士兵愿意留下的越来越多,他们就组成一个“反战同盟”支部。这些人多数表现很好,很能吃苦,作战勇敢,没发现有逃跑的。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这些人回到日本,不少人参加了日本共产党。所以说,日军中间,并不是不可以做工作的,应该大力地开展工作。
将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他们还回了信,说八路军这样做,他们很感谢。
8月20日,正太铁路破击战全面展开。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的指挥下,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重点破击阳泉至石家庄段。
在阳泉和石家庄之间,有一座煤矿叫井陉煤矿。这个煤矿的煤质优良,开采量大,挖出来的煤除供给华北日军外,大部分都运到日本去了。因此,晋察冀军区领导指示一定要消灭占领矿区的守敌,对矿里的机器,能搬走的搬走,搬不走的就地炸毁,使煤矿瘫痪,决不让宝贵的矿藏白白地被日军掠夺。
担任破击井陉煤矿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三团。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和三团团长邱蔚亲临煤矿附近侦察,选择突破口,分配各营连的任务,尔后组织部队悄悄进至距煤矿十多里的山沟里隐蔽起来。天黑后,各部队陆续钻出山谷,进入各自的预定展开位置,等待着攻击的命令。22日,随着指针指向晚10时,在整个正太路上几乎同时响起了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三团的官兵在这爆炸声中,由一位向导指引,直扑井陉煤矿新矿区。一连的战士爬上电线杆,剪断了电源线,灯火通明的矿区顿时一片漆黑。乘着夜色,三团向日军的碉堡冲去。日军突然被袭,情况不明,只好胡乱放枪打炮。炮弹、手榴弹爆炸的火光,犹如一朵朵嫣红的花朵在夜幕中闪亮。
当三团快要接近新矿区的日军碉堡时,突然被外围的一圈电网挡住了去路,有的战士,硬往上闯,结果有好几人触电身亡。有个叫刘金山的战士长得五大三粗,他一见电网这样可恶,火冒三丈,手上裹着两层篮球胆,举起一把大铡刀就朝电网砍去,很快就攻克了日军的两座碉堡。正当三团的部队向矿区纵深攻击时,日军设在矿区制高点上的一座中心碉堡复活了。阴森的碉堡孔里,喷射出一道道火舌,子弹打在部队前进路上,溅起一串串火花,许多战士被压在碉堡下的山坡上,抬不起头来。时间一分一秒地增加,部队伤亡也越来越大。打不下中心碉堡,井陉矿井就破坏不了。而且时间延长,附近的日军也会赶来增援,到那时,这块硬骨头就更难啃了。三团团长见此情景,立即将预备队投入战斗,几个连队的火力象飓风一般朝一个目标扫去。几名无畏的勇士抱着炸药包,前仆后继地冲了上去,终于把中心碉堡炸毁。敌人消灭了,天也大亮了,全身乌黑的矿工从各个角落涌了出来,欢迎八路军的到来。
于是,矿工和八路军战士一起,把日军的枪支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搬了出来,尔后将矿井和机器设备全部炸毁。
随着正太路上的车站、据点一个又一个地被拔除,参战的八路军、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战斗口号下,冒着日机的低空轰炸扫射,对铁路、公路及一切附属建筑物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坏。车站、水塔、桥梁、路基被拆掉、被炸毁,有的还把拆下的铁轨抬到别处埋起来,把枕木放火烧掉。
就在破击战开始之前,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根据对敌情的分析,预料到敌指挥官骄横跋扈并且器小易盈,战役发起之后,进击第一二九师右侧背。所以在部署兵力时,除编左右两个纵队外,还以主要兵力编为预备队,预伏在狮垴山一线,以防敌人侧击。
狮垴山位于阳泉西南,是控制正太铁路的咽喉要地。第一二九师预备队集结于这一要地的隐蔽位置上,静候日军的到来。果然不出所料,日军片山旅团为挽救其分散的守备部队被八路军各个击破的命运,纠集了当地可以调遣的兵力,并武装了住在阳泉的日本人,自8月21日开始,对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据守的狮垴山高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兵力从670人增加到1500人。日军在大批飞机轮番轰炸掩护下,向狮垴山拼命攻击,企图夺占这一关系战役成败的要点,阻挠八路军战役计划的进行。
守卫狮垴山的部队凭险阻击,顽强战斗。他们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仅21日,日军就伤亡百余人。22日晨,日军两千余人又向狮垴山东高地进攻,激战终日,日军仍无进展。次日,日军再次对狮垴山阵地实施炮击,并发射了带有毒气的化学炮弹。午后,日军飞机二十余架,轮番低空轰炸扫射,均未奏效。狮垴山争夺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整整坚持了6昼夜,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的行动,大煞了日军的威风。
正太路上,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九师把日本守备队打得丢盔弃甲。9月20日,第一二O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指挥下,对同蒲路北段及其两侧主要公路日军之据点,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击。将同蒲路忻县至朔县段铁路扒掉,桥炸毁;将忻县至静乐公路以及神池至五寨公路、太原至汾阳公路和汾阳至离石公路的路基挖断,桥梁破坏。在破击战中,军民齐上阵,万众一条心,把铁路公路炸得百孔千疮,使日军很长时间不能利用。在破击战中,第一二O师还与同蒲路沿线守备之日军进行了160余次战斗,一度袭入宁武、五寨等城镇。同蒲路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一到夜晚紧闭城寨,不敢外出,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正太路主战场的作战行动。与此同时,八路军在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华北其他主要铁路、公路也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并攻克了一些据点,歼灭了部分日军。
在八路军突然猛烈的攻克下,正在铁路沿线的日军在数日内联络中断,情况不明,陷入混乱状态。至9月10日,八路军基本达到了瘫痪华北日军各交通线的目的,结束了第一阶段作战。
蒋介石发嘉奖电
“百团大战”除了军事上取得了相当鼓舞人心的胜利,而且就整个抗战局势而言,也是非常及时和有益的。
日本在攻占了扼长江入川门户之宜昌重镇之后,又扬言要进攻西安,切断西北国际交通线。与此同时,日本侵略军出动了170架飞机狂炸重庆,市区一片大火,精华尽付一炬。同时日本派遣军司令部又加紧对国民党政府实施诱降计划。而此时的中国,大后方震动不安,投降派活跃,中间派对时局悲观失望,未能有所作为,抗战进入最艰难困苦的阶段。
“百团大战”的胜利正好在此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冲击波,使得国内民心大振,抗日士气大长。在重庆的许多报社,如《大公报》、《新蜀报》、《新民报》、《力报》、《国民公论》等,竞相刊登百团大战的战绩,发表社论,赞扬华北敌后的胜利。
在百团大战的胜利面前,弹了一年多反共调子的国民党最高当局,也不得不对八路军的胜利表示赞扬。9月13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登了蒋介石的嘉奖电,以突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气氛。电文说:
“朱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