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祭昆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血祭昆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潘强恩著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01
书籍编号:30046398
ISBN:978780595482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920000
版次:2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中国现代史演义
血祭昆仑
潘强恩 编著
远方出版社
戴安澜孤军奋战
1939年12月3日。谭蓬村第五军司令部。
这是个深藏在绿树丛中的巨大岩洞,离炮火连天的昆仑关,不到三十公里。洞内灯火辉煌,电话铃声和电键声响成一片。作战参谋们正此起彼伏地用嘶哑的嗓子对着话筒大声喊叫着。洞里自然形成的阶梯两旁,像树一样地竖着两排荷枪实弹的士兵。在这里忙碌和伫立着的将士,人人头上扣着一顶墨绿色的钢盔。在眩目灯光映照下的每一张脸,全都绷得像洞壁上的岩石。
靠近作战指挥桌的岩壁上,悬挂着两张桂南作战地图。军长杜聿明站在地图前,两眼怔怔地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箭头。在他身边站着的军参谋长黄翔,不时指点着地图,向他讲述前线的战况。他似乎在认真地听,又似乎在认真地想,但什么也不说。
杜聿明的沉稳与在忠厚外表下所显示出来的睿智,使他只要朝军长的位置上一站,就保持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威严。他从不在指挥所里大喊大叫,也从不挥舞着指挥棒动不动便发号施令。无论前线的战事有多么紧张,他都能这样旁若无人地站在地图前,深思熟虑地思考着每一个环节。所以,尽管他手下的各路将军个个虎虎生威,个个性格豪强,但没有一个不服他。
第五军军部是紧随第二百师到达这谭蓬村的。与军司令部一块驻在村子里的,还有军直属战车团、战防炮团、工兵团和军野战医院等等等。现在这些部队都隐蔽在村子附近的各条山谷里,正等待着配合三个作战师与日军争夺昆仑关。
日军从钦州和防城登陆十多天了,这十多天,杜聿明几乎就是在这地图前度过的。前线部队的节节后撤和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迟迟不能到达集结地点,令他每天食不甘味,夜不能眠,心里就像眼前的岩洞那样空空荡荡的。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尴尬的局面:军司令部已到达最前沿,作战部队却还在半路上。
远驻在湖南的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和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是分别从衡阳方向乘火车向桂南运动的。铁路运至永福,即改为徒步行军。尽管这两支部队训练有素,无奈山高路远,又被辎重拖累,如今桂南前线已开战十余日,几万部队竟然仍在路上颠簸。
想到自己的主力把时间一天天消磨在强行军的路途,并且被拖得疲惫不堪,而战争的胜负是用分分秒秒计算的,杜聿明心里怎能不急?
当然,最让杜聿明揪心的,还是不断从前线传来的第二百师损兵折将的消息。虽然第二百师的战绩和英勇顽强的斗态,早已让日军闻风丧胆。
此时带领着部队已连续同日军血战数日的戴安澜师长,正趴在高峰隘国军最前沿的阵地上,面对日军敢死队的轮番攻击,两眼红得仿佛马上就要滴出血来。
戴安澜带领先遣第六百团在南宁附近与敌人接上火后,才终于弄明白当面之敌原来是他的老对手——日军陆军第五师团。这一重要的发现,把他早已积蓄在心里的仇恨,呼的一声全点着了。
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一年前在台儿庄会战中,就曾在戴安澜面前栽过跟头。当时被国军包围在峄县的日军第十师团第三十三旅团,正面临灭顶之灾,第五师团疯狂扑来为其解围。戴安澜率领第七十三旅一到战区,就奉命协助友军截击由临沂南下的第五师团日本援军。第五师团在坦克的掩护下,向第七十三旅阵地发起一次次猛攻。戴安澜看见敌人每次进攻都以坦克为先导,便灵机一动,命令官兵埋伏大路旁,又用麦草铺在桥头大路上,伪装成布满地雷的样子。敌人看见沿路的麦草,怀疑路上埋有地雷,急忙掉头回撤.第七十三旅埋伏的官兵乘敌人混乱之时,纷纷从路边跳出,猛然向敌人发起攻击,当场打得第五师团扔下几十具尸体,狼狈而逃。如此大战两夜,第七十三旅虽然伤亡很大,但死死挡住了凶狠的第五师团,并使自己的阵地岿然不动。两天后,第七十五旅赶来增援,于是两旅中国官兵乘胜追击,终把日军第五师团增援部队击溃。
未想一年多过去,戴安澜又在这桂南山谷里与第五师团狭路相逢。
11月23日傍晚,当戴安澜率领第六百团风驰电掣赶到南宁北郊时,正赶上日军趁着攻克南宁之余威,用猛烈的炮火阻挡第六百团驰援桂军第一三五师。
第六百团的几辆汽车被炮火击中,歪倒在公路边的水沟里。公路上横躺着一具具尸体和奄奄一息的伤兵。幸存下来的官兵见汽车被击毁了,炮弹又在周围频频爆炸,一时不知所措。
戴安澜乘坐着的那辆黑色小轿车,就夹在这支军队里。司机在炮火中使出了浑身解数,把车开得一跳一跳的,如同一只受惊的兔子。但最终还是未逃出劫难:一颗炮弹落下来,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随后小车便像一只被掀翻的乌龟那样栽进了一个弹坑里,轿车的一只后轮不翼而飞。
幸好早有防备,戴安澜从仰翻的轿车里爬出来,竟然皮毛无损。看见公路上一片狼藉,他迅速拔出手枪,“砰砰砰”冲天开三枪,严厉喝住了公路两旁散开的官兵,随之挡住几辆迎面开来的汽车,把这些官兵全都哄了上去;他自己则钻进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指挥部队继续往前开。
部队刚抵南宁北郊,即与日军大部队正面相遇。第六百团按照戴安澜的命令,当即弃车,火速抢夺公路两旁的高地,与敌人展开一场血战。
这场遭遇战整整打了两天两夜。
这里是日军抢占昆仑关和高峰隘的必经之路。戴安澜意识到,只要把日军挡在二塘,保证昆仑关和高峰隘不失,那么等到我军主力到达,就能趁敌人立足未稳,迅速夺回南宁。因此他指挥部队沉着应战,虽然几度易手,最终仍把阵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两天两夜过去,在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击下,第六百团阵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该团团长邵一之上校和团副吴其升阵亡;副团长文模身负重伤,失去指挥能力,由第一营营长吴福代理团长职务。全团官兵损失过半。
正当迎面之敌日军第五师团中村旅团及骑兵联队攻势不减,继续向损失惨重的第六百团发动新的攻击之时,24日晚自蒲庙东侧北渡郁江的千余敌人,突然切断了第六百团的补给线。
“第六百团已被敌人包围了!”26日晚上,杜聿明在谭蓬村军司令部突然接到了戴安澜发自前线的呼叫:“军座,敌人已数倍于我,我荣誉第一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何时能赶到?”
杜聿明心里一惊,痛惜地下达命令:“海鸥兄,郑洞国部和邱清泉部以步代车,没有十天半个月,不可能赶来增援你们。为保存第二百师的实力,你们趁着夜色,马上突围吧!”
“不,军座。”戴安澜站在夜色中,忠心耿耿地喊道:“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就是战斗到只剩下我戴安澜一个人,我也要和狗日的日本鬼子拼到底!”
此时第二百师主力已逐次运达南宁北郊,正在积极挖掘工事,占领阵地,拒敌继续北进,并担任军主力之集结掩护。因此,不可能越过占领阵地的敌人,前来救援第六百团。面对先遣部队有可能被日军分割包围的严峻现实,杜聿明不容置疑地向戴安澜重复了他的决断:
“海鸥兄,你的心愿我理解,但我们不能作无望的牺牲。第二百师是我们第五军的老底子,也是我们向日寇讨还血债的本钱,既然我军主力还未到达,决战的时刻还未来临,就应该悉心保住它的一兵一卒。再说,你团右侧的高峰隘马上将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要隘,你应该率领部队突出去,尽快抢夺这一制高点。”
听此一说,戴安澜爽快地服从了命令:“军座,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第二百师主动放弃阵地,但决不会再丢失高峰隘!”
当天夜晚,第二百师及友邻部队第一七○师趁着茫茫夜色,快速向高峰隘山地撤退。与此同时,布置在南宁北郊的桂军第一三五师也撤到了高峰隘东西沿线。由于行动匆促,夜里路生,又受到日军的多次截击,使得许多官兵在撤退中迷失方向。最后集结在高峰隘的部队,充其量不超过5000人。
第二百师第六百团及友邻部队撤退后,日军乘虚而入,很快与已占领阵地的部队会合起来,继续向前推进。这时他们又兵分两路,分别扑向高峰隘和昆仑关,试图抢夺这两个要隘。
担任前线作战总指挥的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夏威,趁此机会调整了兵力。他判断争夺昆仑关和高峰隘的恶战不日将展开,连忙命令第一三五师、第一七○师和第二百师第六百团死守高峰隘之线;命令第一三五师第四○三团及补充团、第二百师第五九八团死守昆仑关以南之线。
就在中国守军与日军激烈争夺南宁北郊之际,另一股日军向高峰隘发动了一次次冲锋。戴安澜率领第六百团残存部队与友军并肩作战,虽阵地上尸骨横陈,但誓不后撤。一周下来,原本被青草和灌木掩盖的高地,被炸得岩层毕露,红泥遍地,到处散落着残损的肢体和破碎的衣片。那无数细碎的骨肉与被鲜血泡红的泥土混杂在一起的情景,令人惨不忍睹。
无奈头顶有不断俯冲轰炸和扫射的敌机,坚守在阵地上的官兵死伤惨重。中国守军血战七天,最后不得不向高地两侧的山地撤退。
12月1日,日军占领高峰隘。
12月3日这天下午,戴安澜从离高峰隘不远处的某条山谷里向杜聿明报告:因部队已十分残破,急待整理补充,第十六集团军已命令第二百师主力向宾阳以北地区转移阵地。汇报完,戴安澜没有忘记请示一句:“军座,你以为如何?”
“海鸥兄,第二百师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夏威将军已向我大加赞赏。”杜聿明的声音浑厚可亲,流露出一个长者的厚爱之情,“现在部队如此残破,是该好好休整了。请转告每个官兵,我杜聿明从心里感激他们。”
杜聿明同时还告诉戴安澜:他刚刚接到郑洞国和邱清泉的报告,历经十七天的艰难行军,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和军直属团已同时到达昆仑关北面地区,现在按照军部的命令,在宾阳以北地区占领阵地,拒敌北进。
第二百师即将转移的阵地,正好在临近昆仑关的地方。杜聿明接着告诉戴安澜,该师急需补充的兵员和武器,到达目的地后,即可解决。
听此消息,戴安澜兴奋异常。
转移阵地的命令是夏威将军亲自下达的,夏威想,要以现有兵力打退进犯敌人,除遭受更大损失外,几乎没有任何成功希望。倒不如退后一步,等待第五军主力和其他部队集结后,再伺机举行全面反攻。他决心以主力约五个残师转进至上林、宾阳和武鸣间地区,期伺机牵制日军行动;另以第一八八师第五六四团留守昆仑关附近占领阵地,掩护各部队后撤。
这天夜晚10时,各部队开始撤出阵地。
第二天拂晓,日军再次向昆仑关发动猛攻。中国守军因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在此镇守,虽全团官兵奋力拼搏,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逐次撤退。
当天中午,日军占领昆仑关。
拿下昆仑关之后,坐镇在南宁指挥作战的今村中将马上调整了部署。他除留下骑兵第五联队、步兵1个大队和炮兵1个中队守备昆仑关外,将中村旅团调回南宁。另派及川旅团步兵第十一联队从南宁向龙州前进,企图攻占镇南关,彻底摧毁中越国际补给线。
值此,中日两军在昆仑关和高峰隘附近,形成对峙状态。
白崇禧亡羊补牢
见日军仅以两个师团的兵力突入桂南,把半个广西搅得烽烟四起,尸骨盈野;而由自己指挥的两个铁甲雄师,经跋山涉水,飞渡千里,终于抵达昆仑关北面,这时在谭蓬村那个巨大的岩洞里苦苦地等待了半个月之久的杜聿明,便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
就在日军占领昆仑关的消息传来之时,杜聿明咬碎钢牙,把一只铁拳重重地捶在了作战地图那一大片被日军占领的位置上。随后,他对参谋长黄翔一字一句地闷声吼道:
“以我的名义,速向重庆最高统帅部建议:目前侵占南宁之敌,其兵力尚不及两师,此次乘我兵力分散,虽侥幸成功,但往后交通堵塞,除少数山炮外,其他重兵器及机械化部队均无法使用,而补充尤为困难。现我军情况则适与其反,故此时正宜乘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反攻,以击破侵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
1939年12月上旬。重庆。
这天上午,蒋介石正躺倒在黄山别墅他的官邸里打盹,微微颤动的嘴角非常均匀地发出一阵阵轻曼的鼾声。这段日子,他显得疲惫,慵倦,心力交瘁,那张本来就很阴沉的脸,不仅明显消瘦了,而且又新罩上一层淡淡的哀伤。
上个月初,就在日军往榆林港调集偷袭桂南的登陆大军时,委员长正在湖南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会前,他的心情和精神状态相当不错,因为刚刚结束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已取得意外的战果;而这次会战之所以成功,又完全是因为贯彻了他的命令。让他高兴的第二个原因,是这次南岳军事会议,将由他亲自布置一场对日军的规模浩大的长江沿线大反攻。这是全党和全国民众渴望已久的大行动,势必使国内的抗日局势发生历史性转变。
没想到会议刚召开,忽然从他的故乡溪口镇传来了一个先是让他目瞪口呆、然后便是暴跳如雷的消息:11月2日,一群日本飞机突然飞临溪口镇上空,把他的故居丰镐房及他与夫人宋美龄回乡时居住的文昌阁别墅,炸成一片废墟。镇上乡亲被炸死者甚多。他儿子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的华语教师,被当场炸死在丰镐房里。他久病在床的前妻、蒋经国的生身之母毛福梅,听见爆炸声,挣扎着逃出屋外。但正当她颠踬到后宅大墙下时,向着她俯冲下来的一架日军飞机准确地往大墙里投来一枚炸弹。大墙应声坍塌,把那可怜的女人活活地压在下面。人们把她扒出来一看,只见她的一条腿已被炸断,腹部被一块弹片尖锐划开,挤出腹腔的肠子被压成了一团烂泥……
蒋介石气得当场拍了桌子:“娘希匹,日本人欺人太甚,把屎拉到我的头上来了!”
当天下午,他即向与会全体高级长官和盘端出了他的长江沿线大反攻计划。他同时宣布:“长江两岸所有预计于年底结束的第二期整训部队,一律提前一个月结束整训,参加统一的大反攻。各战区的司令长官待结束会议后,立即回去整理部队,等待军政部的进攻命令!”
南岳军事会议开完不到半个月,忽然又闻日本从广西防城和钦州登陆,并相继占领了南宁和切断了中越国际交通线,生生从背后向他捅来一刀。
想到日本人这种暴行,他郁闷得急火攻心,坐卧不宁,在听到桂林行营丢失昆仑关那天,他气得操起电话,大骂白崇禧指挥无方,在国际国内丢尽了他的脸面。
白崇禧急忙向蒋介石表示,他将竭尽全力组织桂南会战,把日军刚刚夺去的南宁重新夺回来。
蒋介石便一直在等待白崇禧的下文,看他将以什么方式和在什么时候,实现他的诺言。
这一天,终于被他等到了。
蒋介石闭上眼睛,在躺椅上刚打了一会儿盹,老成持重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轻轻从门外走进来。接着弯下腰,对他附耳低语:“委座,桂林行营来电,白崇禧已制订出收复南宁作战方案。”
“念。”蒋介石初始毫无反应,半天才吐出一个字。
白崇禧的作战方案,制订得相当周到,缜密。他分析指出,日军自12月初旬被阻于昆仑关及高峰隘附近,其攻势已成弩末,因而桂林行营准备趁此时机转取攻势。为加强反攻力量,在逐次向桂南各地集结重兵的同时,拟请求军事委员会除令空军支援桂南方向作战外,再以炮、工兵及战车部队等予以加强。
12月15日下午4时,一切准备就绪,反攻桂南作战总指挥白崇禧以蒋介石的名义,向参战各部队秘密发出了“作战第一号攻击命令”
这时中国地面部队有10万大军,已全部进入南宁以北的广阔山林地带;中国空军部队也已接到委员长亲自下达的命令,准备于17、18、19日,集中对昆仑关等处之日军进行集中轰炸——一张由仇恨与火焰织就的天罗地网,正朝着入侵桂南的日军缓缓打开。
第一个攻击目标——昆仑关!
杜聿明沙场点兵
谭蓬村的这个早晨,同以往任何一个早晨一样,正伴随着袅袅升腾的晨雾,从睡梦中渐渐醒来。这个看似远离尘嚣的早晨,其实正处于一片惊天动地的战争尘嚣的中心。只不过这片惊天动地的尘嚣现在暂时还隐伏在村子后面的这个被茂盛树林遮掩着的巨大岩洞里。或者换句话说,它正握在杜聿明将军滚烫的手心里。
这个从此名声大噪的岩洞,在这一个月前,已安下杜聿明的第五军司令部。
日历翻至1939年12月16日。
虽然早晨已来临,岩洞里依然灯火齐放。昔日天高地阔的空间,现在正被一片密密麻麻的钢盔所占据。有资格在这个时候聚集在这里的人,自然全都是些盘马挽弓的长官。他们人人军容整肃,踌躇满志,两眼精光怒放,无论站着,还是坐着,身子都板得像棵大树。如果头顶的岩石突然坍塌下来,他们好像各自伸出一只手,就能托住。
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所有的钢盔都被各自的头颅气冲霄汉地顶着,只有一顶端端正正放在作战指挥桌最醒目的位置上。那钢盔旁若无人,静如钟罩,仿佛藏着一个巨大的谜底。
作为第五军的核心,中将军长杜聿明傲然而立,一头理得整齐划一的短发,如同密密匝匝耸起的箭。他手握一根长鞭,站在用横布挂着的那两副布满红、蓝纸标志的军用地图前面,一派“沙场秋点兵”的大将风度。
望着钢盔下的那一张张既兴奋又果敢的脸,杜聿明被感动得热血沸腾:全军团长以上的中高级将领会议,马上就要召开。陆续到达这个岩洞里的人,谁都将在即将到来的大厮杀中横刀立马,独挡一面。因此完全可以说,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第五军的精英,第五军的柱石。
郑洞国、戴安澜、邱清泉三位师长和军参谋长黄翔,分别坐在杜聿明两边。他们一个个目光如炬,稳如泰山,宛如四只趴在深宅大院门口的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四位将军与站在地图前的杜聿明,俨然构成一个辉煌的星座。
人员已经全部到齐,黄翔起立,干练地走到杜聿明身边,轻轻说了句什么。
杜聿明会意,接着环顾四周,用双手非常郑重地把趴在自己面前的那只钢盔移开一边。作战指挥桌上裸露出一份电文,是白崇禧下达的那份“第一号攻击命令”。
“诸位,现在开会。”
杜聿明言语短促,雄健有力,六个字撞击过四周的岩石之后,再折射回来,带着金属的音质。
会议内容当然是不言自明的,而且就因为这内容,,才会把气氛搞得如此浓烈,如此肃穆。
从某种意义上说,即将展开的反攻桂南的大会战,其实是为第五军准备的:它不仅向世人宣告中国将在桂南战场第一次投入他的第一个机械化军,而且把第五军放在了攻打昆仑关这一最关键的地位上。与其他部队担负的使命相比,它就像众星捧起的月亮,群雄托举的元帅。
不过,仅从部队的实力和所拥的装备来看,第五军也足以让其他部队望尘莫及了。
第五军有着这样的编制序列:第二百师、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军属装甲兵团、军属汽车兵团、军属补充第一、二团;军属战防炮营,军属工兵、通讯兵、辎重兵各一连。这些部队和装备,远超过一个编制宏大的集团军!
也许正因为第五军兵强马壮,浩浩荡荡,这才让杜聿明和所有的中高级将领感到底气十足,有那么一股“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般的自信和骄傲。
“诸路主官,”杜聿明在宣读完桂林行营发布的桂南会战命令之后,说道:“这次侵占南宁之日军,是日本陆军现任陆相坂垣征四郎的旧部、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师团长为今村均,旅团长是中村正雄、直辖第二十一、第四十二两个联队,每队约有官兵三千余人。第五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屦打头阵,罪恶累累,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广州等战役,在台儿庄会战中曾同本军第二百师戴师长安澜旧部交过手。在钦州、防城登陆前,曾在我山东博山进行过两个月的山地作战训练。其官兵多系日本山口县人,秉性剽悍,长期受武士道精神薰染。他们参加侵华战争两年多,战斗攻防经验丰富,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是这支进犯部队的主力,也是我们将要遭遇的冤家对头。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首’,他们第五师团,我们第五军,我倒很想看看到底哪个‘五’更硬,哪个‘五’更强大!”
提到未来的作战对手,杜聿明从容、冷静,言语中充满自信和挑战精神。与会者听得兴致勃发,全神贯注,眼睛里放射出跃跃欲试的光芒。“昆仑关雄踞于南宁东北五十公里左右的昆仑山上,其间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如同屏风把宾阳挡在桂南以北。该关始建于宋朝,北宋皇佑四年,大将狄青曾引兵驻扎在这里,讨伐逆贼农智高。所谓‘狄青元夜夺昆仑’,说的就是他挥师于元宵节那天,夺下这座雄关。”说到这里,他握起长鞭,指着军用地图上的两座高地说:“昆仑关居高临下,与另外三座高地互为依托,构成极为独特的战略态势。这东面两公里处的叫六五三高地;西面两公里处的两座高地,分别叫四四五高地、四四一高地。要夺回昆仑关,必须先夺下这三座高地。估计每夺一个高地,都将有一场恶战。”
“但鉴于敌军孤军深入,暂时无后续部队增援,兵力有限,只能实行守势作战,我方尽可主动出击,放胆进攻。”分析完敌我双方形势,杜聿明“啪”地打开作战指挥夹,正色念道:“我军以收复南宁为目的,决于18日拂晓发动攻击。
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担任主攻,以正面向昆仑关及六五三、四四五和四四一高地推进。
戴安澜第二百师为攻击昆仑关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荣誉第一师正面战斗。
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迂回敌后,插向昆仑关以南、南宁以北,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使郑洞国、戴安澜两师放胆围攻。”
三位师长在听到杜聿明念到自己的名字时,都应声而立,铿锵有力地答道:“是!”
“各位弟兄请记住,”杜聿明接着说:“此次反攻昆仑关作战,是我第五军在抗日战场首次亮相。在训练场上得那么多第一,算不得什么,关键得看我们能否和日本人见个高低。如果在战场上不堪一击,那可要一损俱损,贻笑大方了。”
又说:“我杜聿明这次是豁出去了,明天午后即赴南天村高大岭之前沿指挥战斗。”
听见军长说完这些话,与会者们肃然起立,脸色如铁。在沉默足足有半分钟后,紧跟着参谋长黄翔,哗地举起一片手臂的森林:
“请军座放心,在下决心竭尽全力,斩关夺隘,克敌制胜,誓死完成攻坚任务。不成功,便成仁!”
迸自丹田的宣誓声,气贯长虹,震耳欲聋,如同风暴卷过大海,雷霆滚过高山。
当各路将领鱼贯走出岩洞时,一片宛若熊熊燃烧的晚霞,正披挂在远处插入云霄的昆仑山上,殷红如血,令人惊心动魄。
南宁。日军第五师团团司令部
这曾是座桂系中国守军某师部的作战指挥楼,现在在楼外岗亭里站着的,却是长着两撇小胡子的日本士兵。院子里常响起“轰轰隆隆”的马达声,斗仓前沿趴着一挺歪把子机枪的三轮摩托巡逻车,总是像风一样地刮进刮出。宽敝明亮的作战室内,昔日挂着委员长半身画像的地方现在悬挂着一面膏药旗。
长着一脸横肉的师团长今村均,正在欣赏一只古瓶。那是他的士兵在扫荡南宁的大街小巷时,为他搜来的。古瓶的颜色紫光锃亮,有类似日本酒爵的造形,但肚子比日本酒爵大出许多。把耳朵贴着瓶口静静聆听,能听见火焰熊熊燃烧的声音。虽然瓶底没有印迹,但他初步断定这只古瓶产自明朝景德镇的官窑,肯定是只货真价实的祭红。
今村之所以有如此兴致用来欣赏中国古董,是因为他觉得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给他带来好心情的,是刚刚接过的一个电话。
电话是第九旅团旅团长及川源少将打来的,告诉说他按照师团司令的命令,从早晨派出去抢占龙州、旨在切断中越国际交通线的伊藤大队,进军神速,沿路几乎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及川还非常自信地向今村中将许诺说,不出三日,伊藤大队准能攻占镇南关。
这消息让今村好不喜欢,但他没有忘记告诫一句:“及川君,后面那句话你应该留待三天之后向我报告。我要听到的,可不是你的承诺。”
说实话,对这一实在有些肆无忌惮的行动,今村直到现在,心里还依然有些发虚:自己从钦州和防城登陆的部队,统共才两个师团,3万人。经过一个月的战斗,虽说横扫了大半个广西,但官兵们的伤亡也不在少数。现在两个师团分别占据着南宁至昆仑关,还有沿海一片广阔区域,兵力高度分散,各据点不得不取守势。在这时候抽出一百余辆汽车、运1个大队去抢占龙州,假如突然遭到中国军队的反扑,那可是不堪设想的。尽管到时能得到游弋在东京湾的日本海军和空军的支援,但要解决战斗,毕竟还是得靠第五师团自己的那些步兵和铁甲骑兵。
所以今村既为自己部队的英勇善战感到到高兴,也为深深埋藏的危机感到忧虑。正是在这喜忧参半的心境中,他看到了放置在陈列架上的那只古瓶。因为这只古瓶实在是太精致,也太完美了,它让他惊叹、迷醉,以至让那一半的欣喜淹没了另一半的忧虑。
“报告!”正当今村摩挲着古瓶,极尽心思猜测着它的出窑年代和品种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传令兵的声音:“门外中井上校,有要事通报。”
“噢……”今村暗自一惊,连忙把古瓶放回原处。中井上校是日军驻华特务机关的机关长,那可是个精明过人,狡诈多端,而且背景深不可测的人物。虽然自己的军阶比他高出几级,但如果无意中得罪了他,或让他抓住什么把柄,那可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
想到这里,今村认认真真地扣好风纪扣,瓮声吩咐传令兵说:“快,请中井君进来。”
中井上校头戴礼帽,一副中国商人的打扮,干瘦的脸上堆积着笑容,同时也堆积着一丝冷漠。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位中国绅士,那人身穿青色的长衫,一见今村便点头哈腰,诌媚毕露。
“中井君,我猜想你又获得了什么重要情报。”今村待两位不速之客落座,俯在桌子上快言快语说。
传令兵正忙着沏茶,中井看他一眼,嘴上没有马上要说话的意思。
今村反应过来了,挥手退下传令兵。
中井这时慢悠悠地脱下礼帽,向今村点点头:“今村将军,算你猜对了,今天我确实有重要情报向你通报。不过,当你听说这情报后,你很可能会坐不住的。”
“是嘛?”今村的脸色在变:“中井君有话请讲。”
中井咽下一口浓茶,指着身边的中国人说:“今村将军已经知道,我当年担任过白崇禧将军的顾问,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之久。而这位先生,那时是我的佣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把他找到。”
那中国人连忙站起来,向今村鞠躬,样子既笨拙,又好笑,像只会说话的狗。
今村朝那中国人笑笑。他已经看出那是个汉奸了,心里不敢不重视,他的第五师团之所以能进军神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战绩,除了官兵们英勇顽强外,还与汉奸们的里应外合分不开。比如他的部队本来对桂南的地理非常陌生,在绕道围攻南宁时,就是因为有了过去的南宁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