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世界史 > 瑞典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瑞典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瑞典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瑞典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尼尔·肯特著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书籍编号:30056488

ISBN:9787500082392

正文语种:中英对照

字数:333333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全书内容:

瑞典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瑞典史》简介


一部全面的瑞典史是非常需要的。尼尔·肯特的书纵览了瑞典从石器时代直到今天的历史。前面的章节涉及维京霸权、北欧联盟、宗教改革和瑞典作为欧洲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在17世纪达到其政治影响的巅峰;稍后的章节考察了瑞典的启蒙运动、绝对君主制、军事中立政策和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作者将他的历史记叙一直延伸到今天,关注了瑞典最近的发展:社会民主制度的兴起、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瑞典加入欧盟和瑞典的生态保护政纲。本书成功地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内容综合在一起,说明了世界上最成功运行的人道的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对学生和普通读者而言,阅读本书是享受一次知识盛宴。


尼尔·肯特(Neil Kent)是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客座研究人员和圣彼得堡国立艺术、建筑和文化学院(St Peterburg State Academy of Art,Architecture and Culture)教授。他最近的出版物包括:《赫尔辛基:一部文化和文学史》(Helsinki:A Culture and Literary History,2004年)和《的里亚斯特:一部城市变迁史》(Trieste:Biograpgy of a City,2008)。

序 言


长期以来,瑞典一直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欧洲国家,从军事的和社会的角度看都是如此。它在几乎两百年间避免了战火纷扰,建构了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而后者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使极端贫困被消灭了。因此,对许多人而言,它似乎是一块乐土、一个繁荣的国度,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宽容与和谐之中。尽管现实并非完全如此。


主导瑞典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民族精神并非神祇的产物,而是瑞典人民在长期的斗争、牺牲、妥协中付出坚忍不拔努力的结晶。结果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的形成:其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被期望去承担他或她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当然这是在一个高度有序的社会中实现的。在这里,个性发挥受到严格限制,没有政治强人发挥强力作用的土壤。据考,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王朝统治是在大约两个世纪前由卡尔·约翰(Karl Johan)国王确立的,他曾是势力强大的法国陆军元帅,在改换身份前是拿破仑的得力干将。


当然,瑞典社会有它自身的问题,并因此而产生不良后果。所谓的詹特法则(Janteloven或Law of Jante)可以对这种社会现象给予说明。这一在瑞典众所周知的法则,首先是在阿克塞尔·桑德摩斯(Axel Sandemose)出版于1933年的小说《一个流亡者的足迹》(A Refugee Crosses his Tracks)中被系统阐发的。桑德摩斯是一位定居挪威的丹麦作家,他在小说中表述了这样的观点,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尤其是在其乡镇范围,个体如果有表现自己、坚持自己权利的冲动,不管是在什么领域,那他就会遭遇众人的不理解、敌意和鄙视。在这个世界中,保持一致和维护集体安全与稳定总是会压倒个体进行的冒险行为和显示天才的创造性冲动。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正如许多来自艺术、商业和学术领域的杰出瑞典人所抱怨的那样。然而,它并没有剥夺瑞典人民以多样方式同不利条件作斗争的意愿,从而使该国能够在数个世纪中克服地理、气候和其他方面的诸多困难。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乍看起来,瑞典的地理条件似乎不利于它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的、爱好和平和具有社会凝聚力的民族国家。瑞典最初由4个大区组成,即哥得兰区(Götaland)、斯维亚区(Svealand)、诺尔兰区(Norrland)和奥斯特兰区(Österland),这最后一个地区在瑞典的东部,现在是独立的芬兰。瑞典位于欧洲的极北方,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半部,其西半部分是挪威。但瑞典在国土面积上具有优势。全国领土面积大约为173732平方英里;南北最大长度接近1000英里,这个距离等于从瑞典南端到意大利南端的那不勒斯(Naples);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典东西最大宽度仅有约310英里。因此,尽管瑞典的南北长度可观,但它绝算不上一个大国,在面积上只是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些。


瑞典的气候很难说得上宜人。它比同纬度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如阿拉斯加(Alaska)、格陵兰(Greenland)和西伯利亚(Siberia)北部,要温暖些,这是因为大西洋湾流在冬季对瑞典的大部分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升温效应。该国有15%的地区位于不适宜居住的北极圈内,那里冬季的温度经常会降到零下40℃。尽管夏季温度能够上升到30℃(F86℃)以上,但除了夏季最热的短暂时期外那里都可能发生霜冻。在斯堪尼亚省(Scania)的南部地区,土壤大多是非常肥沃的;但南部斯莫兰(Småland)平原地带的土壤却是石质的,它们形成于冰河时期,不宜耕作,而且像这样的土壤覆盖了瑞典其余国土的大部分。不管在瑞典的哪个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通常都是非常短的,而冬季却是漫长和严酷的。在瑞典遥远北方的哈帕兰德市(Haparanda),6月份的平均温度仅有15℃(F59℃),甚至在极南端的马尔默市(Malmö),平均温度也只有17℃(F63℃)。谷物歉收在瑞典历史上经常发生,饥荒一直到19世纪中期都很普遍。甚至在今天,可耕地也仅占全部国土面积的7%。但另一方面,森林覆盖了目前瑞典地表的70%。在极南部地区、斯堪尼亚省和沿瑞典西海岸的大部分地区,林木种类是落叶林;而在南部和中部的其余大部分地区,则是典型的北欧类型的混交林;只是在达勒卡里亚(Dalecarlia)和诺尔兰,才几乎全都是针叶林。在瑞典中部和北部的森林中仍然有大量麋鹿在活动,但狼却已经很少见,熊更是消失已久。


瑞典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其中最著名的是北部的哥塔河(Göta)和南部的托尔尼奥河(Torneå),但从对河运的意义方面看,瑞典却没有能与德国的莱茵河(Rhine)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相媲美的河流,因为瑞典的河流几乎半年都处于封冻状态。不过,瑞典有3个面积相当大的湖,即维纳恩湖(Vänern,2156平方英里)、韦特恩湖(Vättern,738平方英里)和梅拉伦湖(Mälaren,440平方英里),它们对湖周边的居民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而且,在波罗的海(Baltic Sea)上,还有哥得兰岛和厄兰岛(Öland,面积较小)这些大的瑞典岛屿,它们即使在早期也绝非是与大陆“隔绝”的,而是繁荣的贸易中心,只是当冬天波罗的海冰封时才被切断与大陆的往来。


长达2000英里的海岸线,尽管有利于捕鱼业的发展,但也使它易于遭受强大邻国的海上攻击,尤其是丹麦和俄国。它们与瑞典在几个世纪中时断时续地发生战争,目的经常是企图干预它的内政。而且,瑞典是一个地势非常平坦的国家,只在与挪威相邻的西北边界有一座山脉;另外,在极北部地区,有瑞典的最高山峰凯布讷山(Mount Kebne),它的海拔高达6926英尺。因此,除西北边界外,瑞典并没有自然的陆上屏障可用以抵御外部入侵。


尽管有这诸多的缺陷,但瑞典还是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民族国家之一。瑞典的市场经济是繁荣的,其社会福利水平是无与伦比的,尽管最近财政支出在削减。瑞典在性别问题上,即在女权、尤其是男女同性恋者权利问题上,取得的进步也是重大的。目前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和他的配偶、王后西尔维娅(Silvia)——她是一位德国商人的女儿,出生在巴西——于1980年决定让他们年龄最大的孩子维多利亚(Victoria)公主(生于1977年)继承王位,这被证明是在推进女权方面的一种重要姿态,以增加公众对君主制的支持。最重要的是瑞典一直在避免主动卷入到残暴的战火中,而战争是自拿破仑时期以来长时间困扰世界的现象。这种避战状态在欧洲大陆只有瑞典和瑞士能够做到。这使得瑞典长期以来成为大批避难者的天堂,他们为躲避自己国家的战乱而出逃,尤其是现时代的伊拉克人。这些都是瑞典取得的非凡成就,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瑞典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或它们是在什么条件下取得这些成就的。

大事年表

























































































































































































































































































































































































































































































































































829—830年和851—852年 传教士安斯佳到达贝加进行基督教的传教活动
约860年 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确立了自身的地位,为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约900年 奥洛夫征服石勒益苏格附近的海泽比
约1000年 在丹麦国王斯文·特维斯卡格(Sven Tveskägg)的帮助下,瑞典国王奥洛夫·舍特科农国王在松德海峡的斯伏尔德(Svolder)海战中击败挪威国王奥拉夫·特里格瓦松(Olav Tryggvason)
约1022年 奥洛夫·舍特科农在西哥得兰的哈萨比(Husaby)接受洗礼
约1027年 阿努德·雅各布国王在斯堪尼亚的赫尔基(Helge)被挪威人打败
1101年 三位北欧国家君主在康哈拉(Kunghälla)召开会议,划定了瑞典、挪威和丹麦的边界
1143年 法国西多会修士在东约特兰修建了阿尔瓦斯特拉修道院
1160年 埃里克·耶德瓦尔德森(Erik Jedvardsson)国王或圣埃里克殉道
1248年 比格尔·马格努松(Birger Magnusson)任命雅尔为伯爵;为教会在瑞典建立了更为有效的基础设施;规定牧师要过独身生活
1249年 比格尔·雅尔领导了对芬兰的远征
1280年 阿尔斯诺法令有助于沿袭欧洲大陆的成例,在瑞典巩固封建制度,同时引入了等级制度
1281年 教会的财产被授予免于税收的权利
1306年 哈图纳庄园事件,比格尔·马格努松与他的两个兄弟埃里克和瓦尔德马尔为争夺政治统治权而进行的权力斗争
1317年 尼雪平盛宴,这是一次圣诞庆祝宴会,比格尔·马格努松利用这次机会囚禁了埃里克和瓦尔德马尔,据传说,他们都被饿死
1318年 比格尔·马格努松被叛军罢黜,被迫逃到丹麦
1319年 在莫拉推举马格努斯·埃里克松(Magnus Eriksson)为国王,这就为瑞典政府的存在和国王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合法基础,一直持续到1719年
1323年 诺特堡和约,是瑞典和俄国之间签署的第一份领土协议,划定了两国间的边界
约1325年 著名的史诗《埃里克编年史》开始编撰,集中记叙了从比格尔·雅尔时代开始,一直到尼雪平盛宴这一较长时期的历史
1349年 毕哲(约1303—1373),是权贵比格尔·佩尔松(Birger Persson)的女儿和乌尔夫·古德马松(Ulf Gudmarsson)的遗孀,她离开瑞典到罗马以确保她所创立的宗教教派能够存在
1349—1350年 黑死病肆虐瑞典
1391年 毕哲被封为圣徒
1396年 尼雪平法令颁布,根据该法令,收税权力只有皇家授权才为合法,而且禁止没收私人财产来充税;以前被如此没收的物品将会归还
1397年 卡尔马联盟宣布成立,根据协议,瑞典、丹麦和挪威统一在一个国王统治之下
1434年 恩格尔布莱克特·恩格尔布莱克特松在贝里斯拉根(Bergslagen)和达勒卡里亚领导了反对国王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的叛乱,埃里克·普克领导了在诺尔兰的叛乱
1436年 恩格尔布莱克特·恩格尔布莱克特松被谋杀
1437年 埃里克·普克被处死
1436—1438年 《恩格尔布莱克特编年史》写作完成,集中记叙了对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统治的不满
15世纪50年 代编撰《卡尔编年史》,它记叙了开始于1389年,一直持续到1452年的这段时期
1451—1455年 瑞典和丹麦之间的战争(1453—1455年休战)
1477年 雅各布·乌尔夫松(Jakob Ulfsson)大主教创建乌普萨拉大学
约1480—1496年 撰写《斯图尔编年史》,其中强调了瑞典从丹麦统治下独立的重要性
1483年 卡尔马条令颁布,其中正式宣布了政务会的至上地位
1495年 俄国进攻芬兰
1496年 斯万特·斯图尔(Svante Sture)为瑞典夺取了伊万格勒(Ivangorod)
1506—1509年 瑞典和丹麦之间的战争
1518年 克里斯蒂安二世率领的丹麦海军在布兰基尔卡被小斯滕·斯图尔指挥的瑞典军队打败
1520年 血洗斯德哥尔摩,发生于11月8日和9日,许多克里斯蒂安二世的敌人被处死;古斯塔夫·瓦萨试图在达勒卡利亚发起一次叛乱
1523年 古斯塔夫·瓦萨进入斯德哥尔摩
1526年 瑞典语的《新约圣经》出版
1527年 达勒卡利亚第二次叛乱爆发;古斯塔夫·瓦萨控制了瑞典教会
1531年 路德教改革家劳伦丘斯·佩特里成为乌普萨拉大主教
1541年 《圣经》的翻译工作完成
1542—1543年 达克叛乱
1544年 韦斯特罗斯会议,批准君权世袭
1555年 与俄国的战争
1561年 在阿尔博加召开的政务会决定削弱公爵的权利;爱沙尼亚接受瑞典的统治
1563—1570年 瑞典与丹麦之间的七年战争
1567年 埃里克谋杀了势力强大的贵族斯图尔家族的一些成员,包括尼尔斯、斯万特和埃里克·斯图尔,以及阿伯拉罕·斯腾柏克,但把罪名推到在乔兰·佩尔松身上
1570年 《斯德丁条约》批准了由古斯塔夫·瓦萨所建立的秩序;在缴纳赎金后,艾尔夫斯堡被归还给瑞典;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放弃了他对瑞典的领土要求,瑞典国王约翰也放弃了对挪威的领土要求;与俄国的战争爆发
1576年 约翰国王试图将一种新的、受天主教影响的礼拜形式,即所谓的红皮圣经引入瑞典
1590年 与俄国的战争在爱沙尼亚爆发
1593年 乌普萨拉集会确认路德教为瑞典国教,拒绝接受红皮圣经这种仪式
1595年 《特于辛那条约》划定了瑞典和俄国之间在拉普兰的北部边界;重建乌普萨拉大学
1596年 农民在芬兰东波斯尼亚发动了反对克拉斯·弗莱明的起义
1598年 西吉斯蒙德在卡尔马附近的斯坦格布罗被卡尔和他的军队打败
1599年 西吉斯蒙德的王位被瑞典国会废除
1600年 血洗林雪平,在瑞典国会的命令下,卡尔的贵族反对者图瑞·比尔科、埃里克·斯派瑞、古斯塔夫·巴纳尔和斯滕·巴纳尔都被处死
1604年 卡尔取帝名为卡尔九世,前一年,他在北雪平被批准为世袭国王
1605年 瑞典军队在利沃尼亚的基尔克霍尔姆战败
1607年 哥德堡建城
1611年 卡尔马战争爆发:丹麦人占领了卡尔马,瑞典占领了耶姆特兰和海里耶达伦;阿克塞尔·奥克森斯特纳(1583—1654)被任命为首辅大臣
1612年 丹麦人占领艾尔夫斯堡和加尔堡,切断了瑞典同北海的联系
1613年 瑞典和丹麦之间通过《克奈勒德条约》实现和平,双方的谈判是由英国促成的,根据条约,艾尔夫斯堡被归还给瑞典,后者支付100万瑞典圆给丹麦,这相当于瑞典每年收成价值的2/3
1614年 瑞典和荷兰在海牙签署军事同盟条约
1617年 根据斯托尔博瓦和约,瑞典获得了凯克斯霍尔姆和印格利亚;皈依天主教被宣布为非法
1618年 三十年战争在中欧爆发
1621年 哥德堡被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与波兰的战争在利沃尼亚爆发,结果瑞典占领了里加;乌普萨拉大学第三次重建
1626—1629年 与波兰的战争蔓延到普鲁士
1627年 荷兰人路易斯·德·吉尔到达瑞典,建立自己的兵工厂和黄铜生产厂;瑞典和丹麦在斯特拉尔松组成联合防御,以抵抗哈布斯堡王朝将军华伦斯坦的进攻
1629年 瑞典和波兰之间的6年停战协定在阿尔特马克签署
1630年 瑞典加入三十年战争
1632年 5月5日,提利将军在莱希受了致命伤;11月6日,古斯塔夫·阿道夫国王在吕岑战役中阵亡;政务会接管了瑞典的统治权;塔尔图大学创建
1634年 华伦斯坦在波希米亚遇刺
1635年 萨克森和勃兰登堡独立与哈布斯堡王朝媾和;瑞典和波兰之间达成了26年的休战期
1636年 法国对哈布斯堡王朝宣战
1638年 新瑞典殖民地在特拉华建立
1640年 埃博学院建立
1642年 在克里斯蒂娜女王支持下,芬兰语的《圣经》出版
1643—1645年 瑞典和丹麦之间的战争
1645年 瑞典人在布拉格东南部打败哈布斯堡王朝军队
1646年 卡尔·古斯塔夫·弗兰格尔执掌了瑞典军队的领导权
1648年 弗兰格尔领导的瑞典军队占领了布拉格,并进行了劫掠;《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根据该条约,瑞典获得了波美拉尼亚的部分地区、鲁根、乌泽多姆、不来梅和费尔登
1654年 克里斯蒂娜女王退位;在德国爆发了争夺不来梅的战争
1655年 削减贵族占有的土地数量;与波兰的冲突再次爆发;新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堡被荷兰人占领
1656年 俄国进攻瑞典波罗的海东部的领土
1657年 丹麦对瑞典宣战;卡尔十世从波兰和德国北部开始他的对丹麦军事行动
1658年 罗斯基勒和约(Peace of Roskilde)确认丹麦将斯堪尼亚、哈兰、布莱金厄和布胡斯兰,以及波罗的海岛屿波恩荷尔姆岛和挪威的特伦德拉格省割给瑞典;围困哥本哈根
1660年 与丹麦签署和约:波恩荷尔姆岛和特伦德拉格省被归还给丹麦;与波兰和俄国分别签署了和约,后者批准了史托波瓦和约
1666年 第二次不来梅战争
1675年 瑞典和勃兰登堡之间的费尔贝林战役,瑞典军队被击退
1680年 绝对君主制在事实上确立;实施“减少免税土地数量”的政策
1681年 瑞典法律被强加给斯堪尼亚;在礼拜仪式和教育中强制使用瑞典语
1682年 国家政务会被剥夺了它的大部分权力,并更名为王室政务会;卡尔十一世被承认有制定法律的权力和监督“减少免税土地数量”政策的执行
1686年 教会法颁布,对教会组织和行为的许多方面做出规制
1689年 国王被承认有权在战争时期征税
1695年 瑞典由于作物歉收引发严重饥荒;《瑞典圣歌集》出版,被认为出自大主教耶斯佩·斯韦德贝格(Jesper Svedberg)之手
1697年 大火烧毁了斯德哥尔摩三皇冠皇宫的大部分
1700年 以瑞典为一方和以丹麦、波兰—萨克森与俄国为另一方之间的北方大战爆发;瑞典于11月20日在纳尔瓦取得大捷
1701年 瑞典在库尔兰(Courland)的德维纳河(the Duena River)附近打败了波兰人
1702年 瑞典占领波兰的华沙、克里索夫和克拉科夫
1703年 波兰的但泽和托伦被瑞典占领;彼得大帝在前瑞典的英约尔曼兰(Ingermanland)建立圣彼得堡城
1704年 俄国重新占领纳尔瓦;瑞典占领利沃夫
1705年 在莱文豪普特的领导下,瑞典军队在库尔兰的盖莫特尔霍夫战役中打败俄军
1710年 丹麦人在赫尔辛堡战役中战败;瘟疫肆虐斯德哥尔摩;里加和塔林被俄国军队占领
1712年 在麦克伦堡打败丹麦军队,瑞典军队成功地守住了它在德国北部的领土鲁根
1713年 奥斯曼人发动卡拉巴里肯叛乱以反对在宾杰尔的卡尔十二世;马格努斯·斯滕柏克在托宁根战役中被丹麦军队俘虏
1715年 卡尔十二世最终回到瑞典
1716年 德国外交官员乔治·海因里希·冯·戈尔茨重组瑞典的财政
1718年 在1718年11月30日弗雷德克里克斯滕要塞(Fredkriksten\'s Fortress)的战役期间,卡尔十二世在弗雷德里克沙德(Fredrikshald)战死
1719年 新摄政王乌尔丽卡·埃莱奥诺拉被迫接受王权专制统治的终结;瑞典东部海岸受到俄国军队的进攻;不来梅和费尔登被出售给汉诺威
1720年 瑞典在波美拉尼亚的部分领土被割给普鲁士
1721年 《尼斯塔德条约》在不利于瑞典的条件下结束了北方大战,瑞典的大片领土,包括印格利亚、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和南卡累利阿被割给俄国
1731年 瑞典东印度公司成立
1738年 引入一部新的、精简的法规
1738—1739年 “戴有沿帽者”和“戴无沿帽者”之间的冲突在国会爆发,前者在卡尔·吉伦伯格领导下,后者以阿维德·霍恩为中心
1739年 瑞典科学院建立
1741—1743年 与俄国的战争再次爆发,结果南卡累利阿被割给俄国
1747年 在奥古斯丁·艾伦怀特的指挥下,斯韦堡的修建工作开始,它在赫尔辛基的外围
1753年 引入公历
1756年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和洛维萨·乌尔里卡发动了一场未遂政变
1757—1762年 波美拉尼亚战争,瑞典未能从普鲁士手中夺回德国北部的失地
1766年 政治审查制度被废除
1772年 8月19日,古斯塔夫三世发动政变,在瑞典重新确立王权专制统治
1782年 犹太人被允许在瑞典的四座城市定居
1788—1790年 对俄战争
1788年 反对对俄战争的安亚拉密谋被镇压
1790年 斯文斯克松德战役
1792年 3月16日,在其他不满人士的支持下,不忠的贵族雅各布·约翰·安卡斯特罗姆上尉在皇家歌剧院的一次化装舞会上枪杀了古斯塔夫三世
1804年 瑞典与英国结成联盟
1805—1807年 瑞典和法国之间的波美拉尼亚战争
1807年 瑞典东印度公司关闭;瑞典人被授予对圣巴特勒米岛的自由贸易权
1808—1809年 争夺芬兰的战争
1809年 《哈米纳条约》:瑞典将芬兰割给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统治的俄国;王权专制统治被废除
1814年 与丹麦签署和约,结果挪威被割给瑞典
1815年 瑞典被迫将波美拉尼亚部分地区的主权让给普鲁士
1827年 颁布新法律,即所谓的圈地,试图将小块农业用地合并成较大单位
1832年 约塔运河开通,它开凿于1809年
1834年 霍乱肆虐许多沿岸城市
1846年 行会制度被废除
1853年 斯德哥尔摩和乌普萨拉之间的电报线路对公众开放;煤气灯照明被引入斯德哥尔摩
1855年 英国及其盟国与瑞典达成《十一月协议》
1856年 厄勒布鲁与埃尔瓦拉之间的第一条铁路线开通
1857年 松德海峡的船只通行费被取消
1858年 年龄在25岁以上的单身妇女被承认有权处理财产和类似事物
1862年 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之间的铁路线投入运行
1863年 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甘油炸药
1866年 等级制度被废除
1867年 引入两院制议会
1878年 瑞典对圣巴特勒米和圣马丁的主权被移交给法国
1880年 阿尔维德·波塞被选为首相
1883年 塞姆坦德当选首相
1885年 社会民主党成立
1891—1900年 博斯特罗姆担任首相
1901年 第一届诺贝尔奖颁授;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旧的摊派制度被废除
1902—1905年 博斯特罗姆再次担任首相
1909年 大罢工
1911—1914年 卡尔·斯塔夫担任首相
1913年 议会通过对老年人提供国家抚恤金的政策
1914年 农民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游行;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布中立
1917年 议会制开始发挥作用
1920年 瑞典加入国联
1921年 废除死刑
1922年 第一位女性(科尔斯汀·海塞尔格伦)被选进瑞典国会;公共广播开播
1930年 大主教纳特汉·瑟德尔布罗姆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39年 皮尔·阿宾·汉森当选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宣布中立
1940—1943年 德国军队被允许在密封的车厢中乘火车穿越瑞典
1946年 瑞典加入联合国
1946—1949年 社会民主党人塔格·埃兰德担任首相
1948年 联合国驻耶路撒冷代表福克·贝纳多特伯爵被犹太恐怖分子刺杀
1954年 哥德堡大学创建
1955年 普遍的公共医疗保险制度被引入
1970年 瑞典国会改为一院制
1974年 冈纳·缪尔达尔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埃温特·约翰逊和哈里·马丁逊共同分享了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 奥洛夫·帕尔梅首相遇刺;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影响到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区
1995年 瑞典加入欧盟
2000年 瑞典教会与政府分离,由此实现政教分离

第一章 从史前时期到维京霸权时期


一、最早的居住点


与欧洲的其他部分相比,作为具有现代海岸轮廓的地理意义上的存在,今天的瑞典是在相对较近的时间形成的,它的现代轮廓是在最近一次冰川期结束时出现的,而这次冰川期覆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直至1万年前。首先是在南部的斯堪尼亚地区,地面开始从冰川期的冰雪覆盖中逐渐显露出来。在那里,冰川是在大约公元前11000年时消失的。之后逐渐地向北拓展,在后来的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及其周边地区,冰川仅是在大约公元前8000年时才消失。接着,又用了4000年时间,瑞典其余的大部分地区的冰川才最终消失。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