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精华2(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二十四史精华2(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周治,周治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书籍编号:30141351
ISBN:978780711683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4481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二十四史精华(二)
(上)
周治 主编
辽海出版社
前言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资料。
汉朝
霸王乌江自刎
“楚汉边界”划分后,汉王见霸王退兵,也想往西回到关中去养伤。张良、陈平建议说:“如今汉王已占了大半个天下,诸侯都已归附咱们。霸王兵疲粮尽,是天要灭他,若不乘此机会把他消灭,等于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汉王采纳了建议,撕毁和约,派兵追赶楚霸王,并且通知韩信、英布、彭越,叫他们配合作战,答应胜利之后,把临淄、淮南、大梁等几大块地盘分封给他们。
公元前202年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音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部)。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曲子,唱的人很多。
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不觉愣住了。他失神似的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为了让霸王率众顺利突围,虞姬趁霸王一转身之际,突然拔剑自刎,香消魂散(1)。成语“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就来自这段故事。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部),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杀出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二十八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带着二十六个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部)。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二十六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
楚霸王一人杀死了汉军几百人后,自己也受伤十多处。霸王抹去糊住双眼的血液,突然看见汉军中的司马将军吕马童。他喊道:“这不是我的老乡吕马童吗?”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只用手指着项羽对汉将王翳说:“这位就是霸王。”项羽见状仰天长笑,说:“我知道汉王用千金和万户侯的封赏来购我的头,今天我就送个人情给我的故人吧!”说完即挥剑自刎,一代雄主就此消亡。项羽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楚霸王项羽一死,刘邦得了天下,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冒顿兴匈奴
以前,匈奴最惧怕的就是秦国,于是就搬到北方,并在那里住了十多年,一直到了秦国灭亡时,匈奴才又往南迁移。
冒顿(mò dú)是匈奴单于(chán yú)头曼的太子。后来,头曼所宠爱的阏氏(yān zhī)为他生了个小儿子,头曼便想立小儿子为太子。这时东胡部落和月氏部族都很强盛,头曼就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
不久以后,头曼猛烈地攻打月氏,月氏想把冒顿杀掉。无奈冒顿偷了一匹月氏的好马骑上,逃回了匈奴。
头曼因此认为冒顿勇猛强壮,让他统率一万名骑兵。冒顿就为自己制作了响箭,训练部下在马上射箭,下令说:“我的响箭射出以后,不一齐射向目标的人,斩首!”然后冒顿就用响箭射他自己骑的好马,接着又射他宠爱的妻子,手下的人有不敢跟着射箭的,都被斩首了。最后冒顿又用响箭射头曼骑的好马,他手下的人也都跟着放箭射单于的马。冒顿认为这些士兵可以用了,便在跟头曼出去打猎时,用响箭射头曼,他手下的人也跟着响箭一起射头曼,就把头曼杀死了。冒顿又把他的后母和弟弟以及大臣中不服从他的人全部诛杀,自己立为单于。
东胡听说冒顿立为单于,就派出使者对冒顿说:“我们想得到头曼当单于时的千里马。”冒顿向群臣询问,群臣都说:“那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冒顿说:“怎么能与人相邻,却舍不得一匹马呢!”于是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东胡。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使者来对冒顿说:“我们想得到单于的一位阏氏(单于妻子的称号)。”冒顿再次询问左右群臣,群臣都愤怒地说:“东胡太过分了,竟敢索求阏氏,请发兵攻打它!”冒顿说:“怎么能与人相邻,却舍不得一个女子呢!”就选取了自己所宠爱的阏氏送给东胡。
东胡王越来越狂妄。在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被丢弃的土地,无人居住,方圆一千多里,双方各自占据了地的一边,用来设立戍守的哨所。
东胡又派出使者对冒顿说:“这块无人居住的土地,我想得到它。”冒顿还向群臣询问,群臣中有人说:“这是块荒地,给他们也行,不给也行。”谁知冒顿却大发雷霆,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给别人呢?”就把那些说可以给的人都杀了。冒顿骑上战马,下令说:“都城里有晚出发的人,斩首!”然后立即率领军队攻打东胡。东胡一开始特别看不起冒顿,没有设防,冒顿因此就灭掉了东胡。冒顿凯旋之后,又往西进攻月氏,将月氏赶跑;往南兼并了居住在黄河以南的娄烦、白羊二王的领地;随后入侵燕、代地区,重新收复了当年被蒙恬夺取的全部匈奴旧地,并夺取了原来中原控制的一大片土地。
与此同时,正是汉军和项羽相互对峙之时,中原正在经受着战争的折磨,伤痕累累。这也正是冒顿能够强大起来的好机会,且他又有能弯弓射箭的士兵三十多万所以乘势收复了周围的各个小国。
汉高祖杀马立誓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由楚王韩信牵头,群臣共同上书,推尊刘邦称帝。刘邦看了诸侯王的上书,心里美滋滋的,表面上却故意推辞,内外臣僚再三恳请,他才答应。刘邦于二月正式做了皇帝,后世称他为汉高祖。起初在洛阳建都,后来又迁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朝。
楚汉战争初期,一些诸侯王被刘邦所灭,但由于楚强汉弱,形势于刘邦不利。刘邦为争取诸侯的支持,先后封了张耳为赵王、英布为淮南王、吴芮(ruì)为长沙王、臧荼(tú)为燕王。与此同时,对部下直接带兵的大将,也采用封王的办法,加以拉拢。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韩国贵族信为韩王。这样,在楚汉战争过程中,刘邦先后封了七个异姓王。在当时,这一措施确实起到了笼络部下,争取支持,分化敌方,孤立项羽,最后打败项羽的积极作用。
汉高祖封这些异姓功臣为王,原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他深知这些异姓王能征惯战,有才干,有实力,他称帝后,生怕他们的势力强大起来,会夺取他刘氏的江山,所以便寻找各种借口,一个一个地来消灭这些异姓王。
首先,他借口燕王臧荼谋反,亲自带兵征讨,俘虏了臧荼,改封与自己同一年出生的同乡、同学又是好友的卢绾(wǎn )做燕王。
第二年,汉高祖听说楚王韩信收留了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怀疑韩信有意谋反。汉高祖有心去征讨韩信,又怕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便采用了陈平的计谋,假装要去游玩楚国的名胜云梦泽,带着自己亲信的部队来到韩信的封地,准备伺机行事。
韩信觉察到刘邦这次来者不善,起兵反叛吧,觉得自己有功无罪,刘邦不会那么不讲情义;真的去拜谒刘邦,又怕掉进圈套,被他暗算。正当韩信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说:“汉高祖是为钟离昧而来,你杀掉钟离昧,提着他的脑袋去朝见高祖,高祖必定喜欢,你就会平安无事了。”
韩信找钟离昧商量此事,钟离昧大骂韩信道:“你这人太不够朋友了。刘邦不敢派兵进攻你,就是因为有我在这里。如果我今天死了,明天你必定灭亡。”说完,他就拔剑自杀了。韩信真的拿了钟离昧的头去拜见汉高祖。汉高祖当场叫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装进囚车带回洛阳。后来汉高祖考虑到韩信功劳很大,威望很高,谋反的事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杀了他担心有人不服,就释放了他,把他降为淮阴侯。
后来,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谋,把韩信骗到未央宫杀害了,并诛灭了韩信的三族。所以,后人这样评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韩信被杀后,刘邦以彭越谋反为借口,把他逮捕,废为庶人,流放蜀地。彭越在半路上遇到吕后,哭诉无罪。吕后答应为彭越说情,便把他带回洛阳。见了刘邦,吕后却说,放了彭越是放虎归山,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刘邦听了吕后的话,杀了彭越,并把他剁成肉酱遍赐诸王侯。
淮南王英布,得知韩信被杀,就惊恐不安,又见到彭越的肉酱,更觉得大祸就要临头,便于公元前195年,聚集了兵马,发动了反叛。刘邦率兵征讨卢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叛乱,杀了英布。在战争中汉高祖被飞箭射伤,从此一病不起。
就在刘邦征讨英布那一年,燕王卢绾曾经与陈希有过秘密勾结的事暴露了。刘邦派樊哙、周勃率兵征讨。卢绾只带了几千人逃入匈奴。赵王张耳死于公元前202年,由其儿子张敖嗣(sì)继任为王,并娶了刘邦的女儿为妻,后因赵明贯高谋反,受到牵连,被贬为宣平侯。
异姓诸侯中就只剩下长沙王吴芮了。他的封地内只有两万五千万户,地少力弱,与汉中央集权的矛盾尚不尖锐。长沙王一直传位五世,到汉文帝时,才因没有子孙可传,被除国。
刘邦先后用了七年时间,削平了主要的异姓王国,解除了汉初分裂割据势力的祸患,巩固了西汉的统一。
汉高祖刘邦在征讨英布的战争中受伤以后,经常胸痛难忍。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天,病情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一天,就带领文武大臣到太庙里去宣誓,叫手下人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仪式。
刘邦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当着祖宗的灵位,带领大家起誓说:“从今以后,凡不是姓刘的人,一概不许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一概不许封侯。谁违反这个誓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起誓完毕,汉高祖把马血酒洒半杯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气喝下去。在场的人都照着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永远遵守此约。
汉高祖杀马宣誓,是怕异姓王造反,抢他的刘氏天下。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后来造反篡权的,并不都是那些封王封侯的异姓功臣,而是他的妻子吕后和吕氏子弟。
吕后执政
汉高祖刘邦杀马立誓以后,这病一天比一天重,吕后找了一位当时很有名气的医生来给他治病。汉高祖却不想让医生治,他认为自己已经不行了。他赶紧忙着安排后事。吕后早有野心,现在见高祖就要命归西天,便赶紧问:“陛下百年之后,如果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能接替他?”刘邦想了想说:“曹参可以。”吕后又接着问:“曹参以后呢?”刘邦说:“王陵能接替,不过他这个人忠厚正直却有些愚笨,可以让陈平来协助他。陈平很有智谋,但他不能够独当一面。周勃办事稳重,为人厚道,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以让他做太尉。”不久,刘邦去世了。
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四处活动起来,她偷偷地和自己的亲信审食其商量要杀害功臣。有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即跑去告诉大将郦(lì)商。郦商对审食其(yì jī)说:“我听说皇帝已经死去四天了,你们却打算杀害功臣,这不是给天下制造危险吗?陈平和灌婴带着十万兵马驻守在荥阳,樊哙和周勃率领二十万兵马在平定燕代,如果他们听说皇帝已经去世,朝廷又想杀害他们,那他们联合起来造反不就坏事了吗?”审食其把这话转告吕后,吕后也觉得不能轻举妄动,就把太子刘盈立为皇帝,这就是汉惠帝。
汉惠帝刚满十七岁,天生软弱无能,身体又不太好,这样吕后就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吕后本是个心肠狠毒的人。她曾经用毒计帮刘邦杀了韩信,剁了彭越,对刘邦清除异姓王起了很大作用。一旦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她就开始对刘姓的子孙下了毒手。
吕后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宠爱的戚姬。她让人剃光戚姬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接着,吕后又把戚姬的儿子越王如意从封地上召到京城里来,准备杀害他。汉惠帝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就知道吕后想要对如意下毒手,他赶紧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宫里,吃饭睡觉都跟他待在一起。两人从小待在一起玩耍,惠帝对这个弟弟非常疼爱,所以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他。吕后好几个月都没有机会对如意下手,气得咬牙切齿。这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由于睡懒觉,没起来跟着去。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给害死了。
汉惠帝打猎回来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变成了一具直挺挺的僵尸。惠帝抱着这位弟弟的尸体大哭了一场,只好让人给埋掉了。如意死后,吕后又让人砍掉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珠,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把她叫做“人彘(音zhì)”,放在厕所里面。过了几天,吕后又叫汉惠帝来看“人彘”,惠帝认出这个没了手脚、又瞎又聋又哑的“人彘”是戚夫人,他悲伤得大哭了一场,病了一年多。他在病中对吕后说:“把人折磨成这个样子,这哪里是人的行为?我作为您的儿子,没有脸再治理这个国家了。”从此,他天天喝酒作乐,也不再管理国家大事,到他即位的第七年八月就在忧伤里死去了。
汉惠帝的张皇后一直没有生儿子,吕后让人从宫中抱来一个美人生的婴儿,并把那个美人给杀了。这个婴儿当了皇帝,历史上称为少帝。
吕后夺了朝中大权以后,想封吕家的人为王,但她又怕大臣们反对,于是就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是个直心肠,他当时就表示反对,对吕后说:“不行!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经杀白马订盟约,谁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如今您要封吕家的人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我不能同意!”吕后听了这话,脸上立即挂了一层霜,冷冷地看着王陵。陈平和周勃见她神色有变,两人偷偷地交换一下眼色,互相微微点头,齐声说道:“高祖皇帝平定天下,曾封子弟为王,今太后掌管朝政,分封吕氏子弟又有什么不可呢?”吕后听了这番话后,立即转怒为喜。
不久,吕后就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叫他去做少帝的老师。王陵很生气,说自己有病,告假回故乡去了。吕后立即把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把自己的亲信审食其提升为左丞相。
接着,吕后又向大臣们放出口风,极力地鼓吹自己的侄子吕台如何如何能干,大臣们顺从了吕后的意见,为吕台请封,吕后就把吕台封为吕王,把济南郡作为他的封国。不久,吕台死了,他的儿子吕嘉继为吕王。后来,吕后又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台的儿子吕通为燕王,还封了六个吕家的人做列侯。
就这样,由于吕太后的专权,吕氏子侄一个个被破格提拔。吕后恐怕刘吕两姓互相争斗,就想出了一条亲上加亲的政策。她把吕禄的女儿嫁给齐王刘肥的二儿子朱虚侯刘章,又让赵王刘友、梁王刘恢娶了吕家女子为妻,以为这样可以使刘吕两姓相处无事。结果,刘友的妻子到长安告密,说刘友造反,吕后立即把刘友抓住,活活地折磨死了。梁王刘恢也很快就自杀了。
少帝渐渐地长大了,懂了一点儿人情世故。他听说张皇后不是他的母亲,吕后不是他的祖母,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已经被害死了,就愤愤不平地说:“太后怎么杀了我的母亲?我现在还小,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替我母亲报仇!”这话很快就传到吕后的耳朵里,于是,她就把少帝偷偷杀害了,又找了一个名叫刘弘的小孩子来做皇帝,也称少帝。这刘弘连个年号都没有,他不过是吕后手中的玩具,朝中大权完全由吕后执掌。到这时候,吕太后和她的侄子侄孙们,已经把刘姓的天下给篡夺去了。吕后的篡权,不仅误国害民,也为吕氏家族惹来了灾祸。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汉高祖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国家初步稳定之后,便一一铲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那就是同姓王。同姓王起初只有几个,传到汉文帝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二十多个,其中领地最大的有齐、楚、吴、荆、燕、淮南等。这些王国所领有的土地,合起来占西汉帝国土地的大半。皇帝直接统辖的地区,仅仅只有十五个郡,并且这十五郡当中,往往还有列侯和公主的领地,真正属于皇帝能管辖的地区,也就只有十个郡左右。
刘邦生前认为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可是事实上,同姓王势力大了照样也会造反,要来夺取皇位。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就是同姓王发起的一次严重叛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因病去世,皇太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很快把他的管家晁错提升为左内史,晁错经常向景帝提出一些建议,景帝总是言听计从。不久,又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晃错升任为御史大夫以后,就正式向景帝提出“削藩”,即削减诸侯王国封地的建议。他对汉景帝说:“吴王有病不来朝拜天子,这种狂妄的行为,按照古代的礼法应当杀头。而且,他还违反朝廷规定,炼铜铸钱,煮海为盐,招纳天下亡命之徒,准备兴兵作乱。为了防止祸患,必须削减他的封地。”
汉景帝说:“削减他的封地,他起来造反怎么办?”晁错说:“他已经打定了造反的主意。削他的地,他早一点反,危害小一些;不削他的地,他晚一点反,准备得更充分,危害就更大。”
汉景帝觉得晁错说得有道理,就开始实施削弱王国的措施。他先从几个较小的王国下手,先把楚国的一个郡、赵国的一个郡和胶西国的六个县,划归汉朝中央直接管辖。
吴王刘濞(bì)看到汉景帝已经削了三个王国的封地,很快就会轮到自己,就决定用武力对抗。他联合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就是要求杀掉汉景帝身边主张削弱王国的晁错。
汉景帝看叛军声势很大,有点怕了。他想起了文帝临终前的嘱咐,派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帅十六个将军去讨伐叛军。
朝廷中有几个忌妒晁错的人,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当腰斩。七国起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杀了晁错,七国就会退兵。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昧着良心,批准了奏章,腰斩了晁错,便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吴楚起兵,杀晁错只是个借口,当然不会退兵。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周亚夫领了诏命便急忙向前线奔去,领兵平叛,军队来到灞上,有个叫赵涉的拦住周亚夫的马车献计:“吴王刘濞占据的地方很富饶,他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已经很久了。这次您出兵征讨,他一定会在半路上的浠渑(xī shénɡ)之间险隘之处设下埋伏。我建议将军不要走东西这条大道,而由此往南走蓝田,出武关,然后去洛阳,这样虽然绕了一点远,多走一两天,但是出吴王意料之外,他们一定没有防,必然使敌方心惊胆战。”
赵涉的建议果然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便在昌邑城南深挖沟、高筑墙,扼制吴兵北进。吴兵发现不能北进,只好向西进攻睢阳,可是打了两个多月消耗战,毫无战果,军心逐渐低落。
周亚夫看准反攻的时机,立即命令全部精锐部队四路出击,只一仗,就把吴楚联军打得大败。吴王刘濞想当皇帝的美梦破灭了,便带着自己的儿子,趁夜往江南逃跑,投奔了越国。他想去联合东越卷土重来,没想到,周亚夫早已悬赏一千斤黄金购买他的人头。所以东越人不但不帮助他,反而乘机杀了他,把他的人头献给了周亚夫。吴王的儿子刘驹,逃到了更南边的闽越。
楚王刘戊,见刘濞扔下自己溜掉了,气得破口大骂。他看自己的军队四散逃亡,自己无路可走,最后只好自杀了。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诸侯国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七国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功勋卓著(2),被汉景帝升迁为丞相。
飞将军李广
陇西人(今甘肃秦安北部)李广,是汉代著名大将。他身经百战,以高明的射术令匈奴闻风丧胆。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匈奴就望风而逃。匈奴人给李广起了个外号叫他“飞将军”。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贯、李广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李广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门,直逼匈奴营地。匈奴单于听到汉军分布的情况,心中最怵(chù)的就是李广。于是他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屯集在雁门,并且布下伏兵,准备诱捕李广。李广率领汉兵,如猛虎下山,杀了无数匈奴兵,见匈奴向后溃退,便猛追不舍。结果,他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匈奴捉得李广,欣喜异常。这时李广身伤数处,匈奴便用绳子编了一张网,挂在两马之间,将李广横卧在网上。走了十几里路,李广躺在网上一动不动,如同死去。匈奴兵以为他伤势过重,动弹不了,便放松了警惕。李广偷偷瞧见旁边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于是乘其不备突然一跃而起,飞身上了这匹马,劈手夺过弓箭,将匈奴兵推下马去,策马往南奔驰。众匈奴兵见李广夺马而逃,便聚集数百骑随后追赶。李广一面奔驰,一面回身放箭,箭无虚发,射杀不少匈奴兵,始得脱险。
李广打了败仗,做了俘虏又逃回来,按当时的军法应当斩首。好在汉文帝从前立下了罚钱赎罪的规矩,李广才得以交钱赎罪,免去一死,回乡做了平民。又过了几年,匈奴进攻辽西郡,杀了太守,打败了汉将韩安国。汉武帝觉得还是李广能干,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李广来到右北平,都惊呼:“汉朝飞将军来了!”纷纷躲避,好几年都不敢来骚扰。
匈奴人一逃走,边境上暂时没战事,李广常常带着将士们外出打猎。当时右北平山里有不少老虎。李广艺高人胆大,常常等老虎扑近才射箭,而且箭无虚发,一箭就将老虎射死。
有一天,李广和将士们打猎回来,天色已经很晚,突然看见迎面的乱草丛里卧着一只斑斓猛虎,正准备向他们扑来。李广推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气,一箭射出,“嗖”的一声,射个正着。那老虎一动不动。将士忙跑过去察看动静,这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原来,李广射中的是一块巨石,那支箭就深深地插入石头之中,谁都无法拔出。众人都啧啧称奇,李广自己也很纳闷。他对准巨石又射出几箭,可箭头均被折断,再没一箭能够射入。飞将军李广箭能穿石的奇闻不胫而走,匈奴听到后更是心惊胆战。
后来,汉武帝又点将对侵犯边境的匈奴大规模用兵。李广作为郎中令率领四千汉兵进击匈奴,被四万匈奴精锐骑兵团团围住。匈奴此时急于消灭李广,一时间箭如雨下。汉军一面英勇抗敌,一面组织突围。汉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