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姜照远著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1
书籍编号:30149621
ISBN:978753173012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4419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版权信息
书名: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
作者:姜照远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1
ISBN:978753173012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 言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北角、中国东方一个陆地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弧形岛国,是中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邻邦。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理应世世代代地友好相处下去。然而,历史表明,中日两国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却极不正常。在中国强盛时期,日本总是依附中国,从而受益;而在日本强大之后,中国则一次又一次受到日本的欺侮,成为日本的受害者。特别是近100多年来,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总是妄想侵占中国的神圣领土,多次发起侵华战争,使几代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1874年日本侵略者进犯中国台湾、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屡屡发动侵华战争。特别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14年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广大城乡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破坏和蹂躏,对中国的物资财产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疯狂掠夺,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摧残与毁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笔笔血债,难以偿还!
日本无条件投降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去60多年。60多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影响远未肃清。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不仅不对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进行反省,反而对侵略的历史百般抵赖和否认,甚至肆意进行歪曲和篡改;不仅不对曾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惨祸愧疚和忏悔,反而至今仍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进行无端亵渎与伤害。他们甚至公然替侵略者辩护,为复活军国主义制造舆论,妄想东山再起。近些年来,在日本政坛上一个又一个内阁大臣屡出狂言,掀起为侵略战争翻案的阵阵浊浪。“入侵”在日本教科书中被篡改成“进入”;30万南京同胞被屠杀,在一些政客的口里竟成了“虚构”;当年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被歪曲为“胜者对败者的审判”;一批批日本内阁要员接连不断地竟相对供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日本法院对中国民间的历次索赔一概无理拒绝。近年来,一些右翼势力时常叫嚣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扬言修改“无核三原则”,妄想将日本自卫队改为“国防军”。特别是最近发生的日本政府“购岛”、蓄意强占我国领土钓鱼岛的事件,再一次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狼子野心,这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是对世界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一直警醒地关注着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动向。“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一贯的态度是:历史不容翻案,罪行不容否认,民心不可违背。
笔者是在1933年日本侵占东北期间出生的年过80岁的老人。亲身遭受过日本侵略者的欺侮与压迫。多年一直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和亡国奴的生活,而对抗战胜利果实备感珍贵和欣慰。为了将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忠实地记录下来,笔者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搜集和积累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的一些历史资料。最近,将收集和积累了50多年的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整理、编辑,编写成《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记述的是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到1946年释放在押日本战犯和遣送日本侨俘回国期间,发生在远东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既包括了日本侵略者从面临战败到最后覆亡的全过程,也包括了胜利的中国人民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收复失地、修复战争创伤和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全过程。把在这个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将历史真相重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侵略战争及其必然结局。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是妄图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至今仍需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本书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增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信心的精神武器。同时,展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结局和日本战犯的下场,是一把刺向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利剑!60多年来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还没有彻底清算,你们还对中国人民抱有险恶的狼子野心吗?还想侵占我国神圣领土吗?请睁大眼睛看看你们的前辈——当年日本战犯的可悲可耻下场吧!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所记述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非常不平凡的一页,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多是由于胜利而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大快人心事。同时,由于美英苏三大国的无理干预和压制,也发生了一些让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心中不快、不平,以致伤心遗憾的事件。如从日本手中收回了东北三省,却丢掉了比东三省大得多的外蒙古;香港和澳门未能及时回归祖国;苏军撤出东北时掠走中国大批工业设备等。在书中记述这些事件,目的不是引导人们与当年的同盟国算历史旧账,而是通过记述历史,向人们说明,由于中国当年贫困落后,不仅长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和压迫,而且在打败侵略者后还要受到某些强国的歧视和欺侮。以此告诫人们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从而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发图强。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还在最后三章记述了释放在押日本战犯、遣送日本侨俘回国、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史实。这些人类绝无仅有的善举,彰显了忠厚善良、宽容大度的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这会使广大读者受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不是单纯地平铺直叙历史事件,也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说教,而是完全以记录者的视角立体地重现历史画面,并把事件同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生动、形象、逼真。是一部史料丰富翔实的史学著作,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是一部典型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期望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
2012年10月10日
一 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
1
1944年10月9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同来访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举行会谈。参加者有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方翻译伯尔斯少校、苏方翻译巴甫洛夫。
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现在,意大利法西斯已经垮台,发动战争的德国法西斯的末日即将到来。但此时此刻,对取得这场战争胜利作出很大贡献的丘吉尔,却感到无限的悲凉。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大英帝国精疲力竭,遍体鳞伤,雄踞世界之巅两百年的大不列颠将不可避免地衰落成二流国家。趁战争即将结束之机,他要及早做好准备,力争分到应得的胜利果实。丘吉尔此行面晤斯大林的目的,就是为与斯大林商讨胜利后欧洲的瓜分问题,也就是如何划分西方世界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丘吉尔放下口中叼着的哈瓦那雪茄,看着正抽着烟斗的斯大林那掩在缭绕烟雾中显得有些朦胧的脸,微笑着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地区的事情吧。”
斯大林:“好啊,现在的时机正适合商谈这个问题。”
丘吉尔:“你们的军队已收复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这些地方也有我们的利益,有各种派遣团体和代理机构。如何才能使我们双方共同确保各自利益不受损失?我想,不要为了枝节问题使我们的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来说,怎样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也有90%的发言权。而在南斯拉夫方面则平分秋色呢?”
在译员翻译这段话时,丘吉尔在半张纸上写出:
罗马尼亚:俄国90%其他国家10%
希腊:英国90%俄国10%
译员译完了丘吉尔的那段话,斯大林放下烟斗对丘吉尔微笑着说:“你的意见呢?”
丘吉尔把字条递过去。斯大林阅后拿起蓝铅笔在纸条上勾一勾,表示同意。然后把字条递回丘吉尔,放在桌子中央。
丘吉尔吃惊地说:“似乎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态度,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吧?咱们把字条烧掉算了。”
斯大林斩钉截铁地说:“不,你保存着。正如我珍藏着阁下在德黑兰会议上赠给苏联红军的那把宝剑一样,留作纪念。”
丘吉尔:“谢谢大元帅阁下。但愿我的这个设想最终能够实现。此外,一切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打败德国后对日作战问题,希望能在适当时机,苏、美、英首脑能有一个和平会谈。”
斯大林:“从现在战局看,此时机为期不远。”
丘吉尔:“届时希望贵国能在对日作战问题上作出具体安排。”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赠送给苏联红军一把宝剑。
2
1945年2月初,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在这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三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
2月2日,美、英两国代表团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率领下,先是在海上作了为期10天、航程8000多公里的航行,再乘飞机飞行2000公里,抵达克里米亚。
身着笔挺的大元帅军服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一起到机场迎接。并从机场一直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分别送到已安排好的行宫。
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2月3日上午9时,斯大林到里瓦几亚宫拜访罗斯福。
罗斯福握着斯大林的手说:“斯大林元帅,感谢苏联红军帮助我们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
斯大林:“总统先生,我们的红军一直在发动进攻。尽管近期天气不好,雨雪交加,进攻却是令人满意的。从喀尔巴阡山至波罗的海的整个中部战线,德军正在仓皇逃跑。盟军在西线的处境缓和了。现在,红军已经到了华沙,越过了维斯杜拉河。下一个目标是奥德河。”
罗斯福:“是的,是的。十分感谢您。贵国的英勇红军创造了伟大的业绩。我们的联合努力缩短了敌人接受投降所需要的时间。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占领了通往日本的门户。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已疲惫不堪了。”
斯大林:“日本帝国主义和那些穷凶极恶的战争罪犯的末日来到了。”
正在进行的雅尔塔圆桌会议
罗斯福:“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大元帅就说过‘一旦德国最后垮台,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
斯大林:“只要满足我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将遵守这个承诺。”
罗斯福:“我们这次会晤就是商谈这个问题,相信会达成共识。”
斯大林:“应当正式发表一个协定。”
罗斯福:“我希望盟军东西两路大军快些会师,德国早日崩溃。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把力量调到太平洋地区。希望苏联尽快做好在远东对日作战的准备。”
斯大林:“我的总参谋部已经开始筹划出兵远东了。”
3
2月4日,美、英、苏三巨头在里瓦几亚宫宽大的会议室里,进行一般性的讨论。
丘吉尔:“联合国安理会这个组织应该有能力反对某个大国可能统治世界的企图。这一点很重要!”
斯大林放下手中的烟斗,不紧不慢地说:“我倒愿意请丘吉尔先生指出哪个国家可能打算统治世界。”他向窗外望了一眼,不待丘吉尔回答,又说道:“法国是不会统治世界的,这一点我肯定,这就少了一个可怀疑的。我还可以肯定,美国也是不愿意统治世界的,这又排除了一个国家。”
丘吉尔:“请等一下,斯大林元帅,让我来答复这个问题。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将来的危险是在我们之间!”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和斯大林。
斯大林:“不,只要是我们这三个共同指挥这场伟大战争的人还活着,就不会有冲突的危险。”他的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把罗斯福也划了进来。“我一直这样想,我们会合作得很好的。”
罗斯福:“我以为在管制德国的问题上,法国也应该参加。”
斯大林有点恼怒地说:“我忘不了法国为德国侵略者打开了大门。法国对胜利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丘吉尔:“我们这个三大国俱乐部,必须拿出500万士兵当做入会费才行。”
斯大林几乎是大喊起来:“苏联已经付出了比500万战死的士兵多得多的入会费了!我们共牺牲2700万!”
罗斯福:“当然,苏联的代价是巨大的,英国也同样付出很大的代价。”
斯大林:“下面,请宣读三国外长草拟的关于联合国托管从德国手中收复领土的计划。”
丘吉尔吃惊地:“什么?联合国托管领土计划?”
罗斯福:“是啊,从纳粹手里收回的有些领土,需要由联合国托管。三国外交部长先拿出一个初步计划。”
丘吉尔听罢立即暴跳起来:“我不赞成托管!这个计划我连一个字也没有同意过!没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也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件托管的事!”接着,他站起来向在场的人宣告:“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让四五十个国家胡闹地染指大英帝国的领属!只要我当首相,我绝不会把大英帝国世代的财产交出去,哪怕一分一毫也不成!”他边说边毫不掩饰地任凭泪水顺脸颊流下。
身穿戎装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4
2月8日下午3时,斯大林和罗斯福秘密讨论出兵远东的问题。
斯大林:“听说在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问题上,美国国内高层军政首脑意见不大一致。”
罗斯福:“是这样。美国太平洋陆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坚决反对拉苏联参加东方对日作战。他认为日本战败已成定局,美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垮日本。这样整个东方的战后问题就简单多了:美国可以独吞亚洲对日作战的全部胜利果实。作为最高统帅我已否决了麦克阿瑟的主张。麦克阿瑟不懂政治。据美国最高军事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估算,如果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美军将付出近百万人的伤亡。美国政治和人民都不允许在将要取得战争胜利的阶段牺牲这么多的美国子弟。所以,非得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不可。”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
斯大林:“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我就对总统阁下和丘吉尔先生说过‘一旦德国垮台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现在,德国法西斯正在全面大溃退,离垮台日子很近了。倒是应该把苏联对日作战提到日程上来。”
罗斯福:“应该在这次会议上对此作出决定。”
斯大林:“总统先生,我想讨论苏联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去年我已就这个问题同哈里曼大使谈过。”
罗斯福:“是的,我已收到这个谈话的报告。”
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我提出过苏联出兵打击日本,应该是有条件的。比如,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旅顺港周围的海军基地,还有外蒙古保持现状等等。这些条件都是至关重要的政治条件,也可以说是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的前提条件。”
罗斯福:“我们很理解你们的要求。当年沙皇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一位英国人曾说过:在亚洲获得一个不冻港作为铁路的终点站,可能是俄国的合理的愿望……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先生也说了同样的话:‘像俄国这样一个巨大的陆地应当有一个不冻港。’我认为,自由港的主张可以适用于远东地区,大连就有这种可能性。”
斯大林:“总统以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罗斯福:“虽然尚未同中国蒋委员长讨论此事,但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苏联向中国租借。二是使该港成为国际自由港。我倾向第一种方式。”
斯大林:“总统先生,还有一个涉及俄国使用满洲铁路的问题。您知道,沙皇曾使用从满洲里到哈尔滨,再从那里到大连及旅顺港的铁路线,以及从哈尔滨向东到尼科尔斯克——乌苏里斯克(双城子)的铁路线,它在那里同哈巴罗夫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连接。”
罗斯福:“关于铁路问题,我还没同蒋介石委员长商谈。不过我想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通过租借,由苏联直接管理。二是,置于一个中国人和俄国人组成的委员会管理之下。”
斯大林:“总统先生,我不得不坦率地说,如果我说的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和莫洛托夫就难于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同一个与它没有重大纠纷的国家作战。如果这些政治条件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把这项涉及国家利益的决定向最高苏维埃和俄国人民解释。”
罗斯福:“我觉得同中国人讲话很困难。你同他们讲的任何事情24小时内全世界都会知道。”
斯大林轻蔑地说:“我想现在还没必要同中国人去讲,只需我们三国签署即可。如果在这次会议上,总统阁下和丘吉尔首相都能同意苏联提出的条件,我们将立即考虑出兵远东问题。”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罗斯福:“我想这是没有异议的,阁下请放心。日本现在还有陆军400多万人,海军120万人,6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等70多艘战舰,飞机3000架;美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有160多万,英军有60多万,6000架飞机,军舰600多艘。如果这样打下去的话,我的将军们告诉我,我们大约还要损失100多万人。这个代价对于我们来说是太大了,而且至少还要打3年。所以,希望苏联尽早出兵远东。”
斯大林点了点头:“我们不会食言,可以订出一个出兵的时间表。我看打败了德国,再有3个月的准备,苏联红军就可以出兵远东,打日本关东军一个措手不及。”
罗斯福很高兴:“我想我们这个协定,可以再请丘吉尔首相签字。”
斯大林:“当然可以。”
罗斯福:“关于苏联在远东的利益,美国政府会充分考虑的。至于欧洲,战后美国军队也不可能停留太长的时间。”
斯大林:“会停留多长时间?”
“大约两年时间。”
其实,罗斯福哪里知道,斯大林早在这次会议之前,就决定要出兵中国东北。斯大林曾说过:“1904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是俄国的污点。而为了清洗这个污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对这一点,美国当局也非常清楚。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就预言:“不管中国是否接受雅尔塔密约,苏联都要在远东出兵。除了使用原子弹外,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苏军的行动。”
5
2月10日下午2时,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应莫洛托夫之请,来到尤苏波夫宫进行会谈。
莫洛托夫首先把一份文件交给哈里曼。这是苏方拟订的《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草案》英译本。
哈里曼看完文件,感到内容基本上是2月8日罗斯福和斯大林会谈时已讨论的。但似乎还有点出入。还应按总统的精神作必要的修改。他对莫洛托夫说:“外长先生,我相信总统将要作三点修正方能接受这些条件。第一,旅顺和大连应成为国际自由港,而不应成为苏联的租借地。第二,满洲的铁路应为中苏两方共同经营。第三,没有蒋委员长的同意,总统不愿最后处理涉及中国人的两个问题。”
莫洛托夫:“大使先生,斯大林对您提出的前两点意见曾经同意过。只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中国人来决定我们之间的谈判呢?”
哈里曼:“外长先生,应该考虑,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并且是一个反抗日本侵略最久、牺牲最大的国家。旅顺和大连以及满洲铁路涉及中国主权,在道义上也应该……”
莫洛托夫:“大使先生,应该明白,我们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无关紧要。如果那样做,肯定要引起麻烦。那会影响我们之间既定的谅解条件的实施。”
哈里曼回到美方代表团驻地里瓦几亚宫后,立即把苏方建议草案的抄件以及他自己提出的三点意见呈送总统。
罗斯福看了哈里曼拿来的材料后,对他的三点意见十分赞成,并批示,应将苏方草案中那句“苏联上述要求,于日本战败后就毫无疑问予以满足”改成“不言而喻,上述关于港口和铁路的协定,须有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
最后,罗斯福授权哈里曼将修正案交给莫洛托夫。
6
2月10日下午4时。三国首脑正式会谈后,斯大林走到哈里曼面前说:“我觉得协定有待进一步修改。我非常愿意使大连成为国际管理下的自由港。但旅顺的情况有所不同,它已计划将要作为俄国的海军基地,因而俄国需要租用。”
哈里曼:“还是请大元帅同总统直接讨论此事。”
斯大林来到罗斯福身旁,把他同哈里曼说的话向罗斯福重复了一遍。罗斯福表示同意。
随后,斯大林告诉罗斯福:“我们接受总统关于满洲铁路由中苏合营的建议。同意将‘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和铁路的协定尚需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一段文字放入文中。但后面应再添上‘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一句话。”罗斯福对此没有提出异议。
这样,罗斯福与斯大林在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上的交易基本完成。在美苏进行上述交易时,罗斯福没有征求中国领导人同意,也没有同丘吉尔首相商量,甚至连他的国务卿贝尔纳斯也蒙在鼓里。
2月11日,雅尔塔会议有关中国问题的内容被以密约的形式由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其内容如下: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
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一日雅尔塔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一九○四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先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和铁路的协定尚需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国首脑同意,苏联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苏联方面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中苏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约·维·斯大林
富兰克林·罗斯福
温斯顿·丘吉尔
2月11日晚8时,雅尔塔尤苏波夫宫。斯大林主持正式晚宴欢送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席晚宴的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全体随员,斯大林的随员作为东道主全体出席作陪。
斯大林:“让我们为丘吉尔先生祝酒,他是世界上最勇敢的政府首脑。当欧洲其他国家直挺挺地倒在希特勒的铁蹄下时,这位英勇无畏的领导人仍然领导他的伟大国家独自巍然屹立。”
接着,丘吉尔站起来向斯大林祝酒:“斯大林大元帅是伟大国家的一位伟大领袖,领导他的国家狠狠打击了德国的战争机器,而且对它造成了重创。”
斯大林与丘吉尔在会议结束时的晚宴上
斯大林向罗斯福祝酒:“罗斯福总统是一个胸怀最宽阔的为国家利益着想的人,即使他的国家没有直接受到威胁,他也采取了很多手段动员全世界人民起来反对希特勒。”
席间,宾客们站起来频频祝酒,晚宴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
二 一场诡异的日苏外交战
1945年2月初,美、苏、英3国首脑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其中一项条款便是在欧洲战场结束后2-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然而,在日本高层,仍有不少军政要员并不知道这一秘密条款,还希望苏联政府保持中立,并展开了一场诡异的对苏外交战……
1
进入1945年5月,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很快从远洋向日本列岛逼近。盟军的轰炸机频繁地空袭东京,大半个东京陷入火海,几成废墟。美军战斗部队经过血战已攻占塞班岛、琉璜岛等岛屿,并着手对有8万日军固守的冲绳岛发动陆、海、空全方位进攻。
1945年5月12日,经天皇御前会议批准,由铃木首相主持,外相东乡、海相米内大将、参谋总长梅津大将、新任军令部长丰田海军大将、陆相阿南大将等6人参加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东京郊外一处别墅的地下室里秘密召开。
米内光政大将提出:请苏联出面调停,结束已没有什么希望的战争,减少平民的惨重伤亡。东乡外相也较开明讲求实际。他求和的心情比在座其他人更迫切。但是他反对米内的提议,厉声说:“如果米内认为苏联真的会帮助日本,那么说明他对苏联不够了解。”然而,铃木首相却认为,没有理由不去试探苏联人的口风。毕竟日苏两国之间保持着外交关系。丰田辅武大将一直愁眉苦脸,心情沉重。他忧心忡忡地向与会者建议:我们只限于在这里讨论,免得严重动摇军队士气。
梅津美治郎大将则认为,苏联的力量和威望使其可能成为日本最好的中间人,居间调停日本与美国、英国间的战争。
阿南大将10年前担任过关东军参谋长,在中国长春、哈尔滨等地与不少苏联军政官员打过交道。自认为是了解苏联人的。他表示据他所知苏联希望日本战后能强大起来,成为苏联亚洲领土与美国之间的缓冲国。苏联完全有可能居中调停太平洋上的战争。
东乡脸色阴郁,直率地指责他们不切实际。他说:“日本问题必然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过。问题在于我们的情报部门近一年来效率太低,搞不到重要情报。所以现在要把苏联拉到我们一边来,很可能没有希望。从苏联过去的作为来看,我认为要使他不参战恐怕难以做到。我看最好还是与美国直接进行停火谈判。”
全场气氛相当沉闷。铃木首相表示支持军方的意见,认为斯大林可能会应日本的请求做出外交努力。东乡外相显得很孤立。作为资深外交家,他对国际政治动态具有相当的敏感。不过,他想来想去,还是同意了米内大将等军方的意见。他认为广田弘毅是与苏联人打交道的最佳人选。
2
广田弘毅曾担任过日本首相与外相,曾几次赴莫斯科访问,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