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中国史 >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程思远著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书籍编号:30153070

ISBN:97875317259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93484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全书内容: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一章 激荡的一年
从一九二九到一九三〇年,国民党内战频仍,天下大乱。李宗仁于犯粤入湘迭遭失败之后,在柳州收拾残余,挣扎待变。一九三〇年八月二十一日,黄绍竑(1895—1966,广西容县人,字季宽。保定军校毕业。新桂系早期重要首领之一。曾任讨陆(荣廷)军总指挥、广西省政府主席兼任桂军军长、国民党政府内务部部长、浙江省和湖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初期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任监察院副院长。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建国后,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突从桂林发出“马”电,吁请蒋介石、李宗仁“息争求和”。这是李宗仁与黄绍竑分裂的开始。
此时,汪精卫派张定璠(江西人,北伐时曾任白崇禧的东路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后白保荐张定璠任上海市长。)入桂,对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1895—1980,广东省始兴县人。1923年任粤军独立团长时,曾参加平定陈炯明叛乱。北伐战争时期,先后任师长、军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部队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49年辞去国民党政府委任的职务,长期居住香港,1980年病逝。)说:“黄绍竑之变表明私人结合靠不住了,你们要生存下去,必须成立政治团体,标明奋斗目标。”李、白、张几经商谈,于是决定组织“护党救国青年团”(后改“革命同志会”)。
这个秘密团体成立之初,由于必须排除黄绍竑系统的军政人员,发展组织异常审慎。在环境特殊和人才缺乏的条件下,我被吸收进入这个组织,旋被派到李宗仁、白崇禧身边,专管有关组织内部的工作。后来事实证明,我就靠这个组织受到他们重用的。
这是我的政治生活的开始,但为要把我的工作环境说明得比较清楚一点,还要说得远一点,那就从北伐以后的局势讲起吧。
一、北伐后的局势
北伐以后,广西军人的势力从两广、两湖打到山海关,声势最盛,极为世人瞩目。一九二八年六月十四日天津《大公报》以《珠江流域之思想与武力》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评说:“广西军队之打到北京,乃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之事。”
但起得快,跌得也快。曾几何时,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军人势力,即世俗所称的“桂系”,便为国民党当权派蒋介石整垮了。推原其故,固由于蒋处心积虑,削除异己,以图建立其个人独裁的政治局面;而李、白等人当时狂妄自大,一旦骤登高位,骄傲自满,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他们遭此打击,也是咎由自取的。
当一九二八年六月,国民党蒋桂冯阎四派打下北京、天津以后,蒋介石便以“祭告国父”孙中山先生为名,于七月六日起召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到小汤山举行裁共善后会议。这个计划是杨永泰(1880—1936,广东茂名人。曾任广东省省长。北伐战争期间,任总司令部参议。与黄郛、张群等形成新政学系。1935年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36年被暗杀。)向蒋提出的,其主旨是把一、二、三、四集团军“化整为零”。具体措施如下:
一、取消集团军总部,成立编遣委员会;
二、军队以师为单位,全国留五十至六十个师;
三、全国编宪兵二十六万人,归中央掌握;
四、兵工计划先从导淮做起(根本否决了白崇禧率桂系第七军去新疆殖边的兵工计划(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新疆发生政变,省长杨增新被杀死,白是回民子弟,因请带桂军去新疆靖乱。))。
冯、阎、李、白均反对取消集团军名义。冯玉祥说,应保留集团军总司令和总指挥名义,以酬庸作战有功的人员。(李济深一九二九年四月十六日致李宗仁、白崇禧函云:“忆编遣会时,冯焕公议及总司令总指挥名义,谓当略为有功者之地,我辈亦善其说。”)但最后卒屈服于蒋的蛮横专断,原则上通过,实施计划由“国军编遣会议”制订。
一九二八年七月十四日,李济深抵北平,对蒋、冯、阎、李四总司令裁兵方案表示赞同。
一九二八年八月十四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四次大会中提出《政治分会存废案》,当经通过,限本年底前分会一律取消,并规定,以后不得以政治分会名义对外发表命令,及任免特定地区内之人员。这表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不特不能再任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就是他们所兼任的政治分会主席名义也就随之而撤销了。
一九二八年十月八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中提出了下列的人事任命案,当经通过:
一、蒋中正为国民政府主席;
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张学良等十六人为国民政府委员。
以后又在十月十八日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中作出了下列的决议:
任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
李宗仁为军事参政院院长;
李济深为参谋部部长。
十月十九日,蒋又在中央政治会议中作出决议,任阎锡山为行政院内政部部长,冯玉祥为军政部部长。
蒋采取了上述的人事部署,主要是把冯、阎、李等军事头目集中于中央。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杯酒释兵权的再现。
十分明显,蒋介石的“削藩”措施,过于激烈,自然激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毛泽东对此说得很清楚。
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四十七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版。)
后来历史发展,证实了上面的论断。
二、编遣会议上的钩心斗角
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蒋介石召集的“国军编遣会议”在南京开幕。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二、三、四集团军均到南京出席。蒋想利用此一机会强留他们在南京供职。
在此以前,蒋介石想方设法,要当时驻兵平津的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去南京出席编遣会议。如果后者真的去了,他就可以把桂系头目一网打尽了。
事有凑巧。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第四集团军驻在武汉的第十九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胡宗铎偕湖南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及李宗仁的所谓“智囊”王季文从武汉乘火车到北平,白崇禧亲往车站欢迎。胡宗铎在车站对白耳语说:“此行有机密奉告,不能在城内会谈。”
十二月十九日,白崇禧偕胡宗铎、何键游西山,谈两湖问题。这时广西军队以两广为后方,中经两湖横贯长江以迄燕蓟。如果两湖出问题,那么白崇禧在平津的地位便非常危险。
胡宗铎让何键先说。这位后来享名“变色龙”的何芸樵先生说:“根据报告,蒋从江西运武器弹药到长江装备第二军鲁涤平(1889—1935,湖南宁乡人。1928年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29年任湘赣两省“剿匪”总指挥,后改任江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调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4年,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翌年在南京病死。)部(鲁涤平兼湖南省政府主席。),意在对付武汉。”
胡宗铎说:“蒋如对武汉用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白崇禧反复考虑后,提出了下列两点:
一、“先发制人”,师出无名,不易得国人的同情;
二、武汉为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对蒋用兵,必须放弃湖北。四集团军驻鄂部队完全集中湖南,紧靠两广后方;如果要打蒋介石,必须采取北伐军打孙传芳的战法,从湖南出江西,循浙赣线向上海进军,把蒋介石的经济金融基地先拿过来,以制他于死地。
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蒋介石电白崇禧:
国军编遣会议已于今日在京开幕,盼莅京出席。中央编遣委员会成立后,一切盼兄运筹擘划,离平以后,所遗职务可交李鹤龄兄代理。(李鹤龄即李品仙。)
一月二日,白崇禧电复蒋介石:
东代电奉悉。睽违日久,孺慕甚切,深愿乘此编遣会议开幕赴京面聆训示。现在做离平准备,俟布置完竣,即日南下。唯祺新弟丧,感伤过度,以致旧疾复发。医嘱静养。此次编遣会议,有钧座主持,群公赞助,必收奇效,成救国之盛举。承示令禧担任会中部务,仰见不遗在远,铭感无既。窃虑责任重大,尤非病躯所能胜任也。谨先道谢,伏乞垂察。白崇禧叩冬。
蒋介石诱捕白崇禧的计划终不能实现。
在南京,编遣会议草草通过了一些编遣程序、编遣分区办法和编遣委员会规程,便于一月二十五日闭幕。在会议期间,蒋介石邀冯玉祥去南京汤山洗温泉浴,洗完澡后,蒋对冯说:“常说的话:平、粤、沪、汉这四个地方拿在手里头,全中国就都在他们手里头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二页。)
蒋对李、白等不满的心情,在这里已经暴露无遗了。
三、武汉事变
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日,当李宗仁、白崇禧均不在武汉的时候,被胡宗铎一手控制的武汉政治分会竟作出决议:罢免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的职务,并任命何键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同时又派夏威、叶琪两部从武汉入湖南,解决鲁部。鲁涤平仓皇出走。时人称为鲁案。这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胡宗铎不顾政治后果,又不采纳两个月前对他提出的建议,所负责任最大。所以武汉事变以后,胡宗铎再不为李、白起用了。
武汉事变以前三日,即二月十七日,白崇禧已因咯血入北京医院休养。及闻武汉出事,于二十二日电南京蒋介石、李宗仁云:
“近日咯血,旧疾复发,元气大伤,非得长期静养,难望痊愈,请准予辞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职务,回桂养病,图报党国,俟之异日。谨布下忱,敬候示遵。职白崇禧叩。”
武汉政治分会的胡搞非为,正是蒋介石求之不得的事,因为二届五中全会曾经有过决议:不得以政治分会名义对外发表命令及任免省政府委员;而编遣会议也曾有过命令,各地军队不能自由调动。武汉无视这些决定,正合他的意图。但蒋对搞垮桂系,早有整个计划,在他的部署尚未完成以前,不想过早暴露他的真正动机,因此授意吴稚晖(1866—1953,江苏武进人,原名眺,后改敬恒。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53年死于台湾。)请蔡元培出来,对武汉事件进行调停。
武汉向湖南用兵之际,李宗仁还在梦中。二十一日凌晨,海军署长陈绍宽(1888—1969,福建闽侯人。1916年任中国驻英国武官。1919年,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海军代表。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海军部部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海军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建国后,任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忽来南京成贤街访李宗仁,说他接到长沙海军电台急电,武汉派兵到长沙解决鲁涤平部,不知是什么原因。李听了大吃一惊,知胡宗铎等闯了巨祸,连忙化装偕侍从副官季雨农潜往下关,连夜乘宁沪三等车去上海,在法租界海格路陈光甫(1881—1976,江苏镇江人。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创办上海银行,任总经理。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银行常务董事、交通银行常务董事、上海银行公业主席。1949年去香港,五年后到台湾。1965年,在台北设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融园”住下来。不多几天,李济深从广西到上海,李宗仁接他到“融园”同住。李济深认为李宗仁应对武汉事件引咎自劾。李宗仁遂于三月一日在上海发表谈话,声明拥蒋“促进统一”。
不久,蔡元培、吴稚晖到上海访李宗仁,蔡说他受命检查武汉政治分会事件,问李宗仁有什么意见,李宗仁说:“事变发生时,尽管我不在武汉,但也不能推卸责任,因此我应当自请处分。”蔡说这样便有转圜余地。时适李济深在座,吴稚晖因力挽后者共同进行调处。李济深说,如和平解决有望,他当不辞此行。李宗仁深以李任潮(李济深)的安全为虑,一再加以劝阻。吴稚晖信誓旦旦地说:“任潮先生的安全,我敢以人格担保。”三月十日李济深遂偕蔡、吴两人入南京去了。
通过蔡元培、李济深一系列的接触和洽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于三月十三日通过了下列决议:
据蔡元培、李济深等报告:奉命查办武汉政治分会改组湘省府一案,遵即详查。认为该分会此次举动,诚属不合,应由该分会主席负责。但主席李宗仁因公留京,未及临时制止,曾自请处分在案。查李主席事前并未与闻,所请处分,自可毋庸置议。查当日该分会议此案时,予议者为张知本(1881—1976,湖北江陵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4年后,历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司法院秘书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苏、浙、皖敌伪产业接收清查团团长。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同年到台湾。)、胡宗铎、张华辅三委员,应请予处分等情。武汉政治分会委员张知本、胡宗铎、张华辅予免职,交由中央监察委员会议处。
看这决议,武汉事件似乎已得到彻底解决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四、变生肘腋,白崇禧全军被夺
白崇禧在唐山所统率的李品仙第十二路军,原来是唐生智(1889—1970,湖南东安人,字孟潇。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湖南省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参议院院长、训练总监部总监、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军委会第一厅主任。1937年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后在湖南闲居。建国后,历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的旧部。唐部由李宗仁收编,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蒋介石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二日下野后,武汉方面的汪精卫、谭延闿(1880—1930,湖南茶陵人。光绪进士。1909年,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1911年,参与发起成立宪友会。辛亥革命时,杀死湖南都督焦达峰,夺得都督职位。后任省长兼督军。1922年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内政部部长、秘书长。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曾电南京约李宗仁去庐山会商宁汉合作问题。八月二十二日,李宗仁在庐山与武汉方面要人会晤,决定先推谭延闿、孙科去南京。及龙潭战役结束,汪精卫也到了南京,交换关于国民党大团结的意见。随而谭延闿、孙科由上海返南京,邀汪精卫、李烈钧、李宗仁、朱培德(1888—1937,云南盐兴人。早年入滇军。参加过护国战争,曾任滇军司令。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占领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江西省主席。1929年调到南京,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军训总监等职。)再赴沪,于右任、程潜亦相继而至。经过一系列个别接洽与集体会谈,决定于九月十一日上午九时在上海戈登路伍朝枢(1887—1934,广东新会人,字梯云。早年曾赴美、英留学。1919年代表广州政府参加巴黎和会。1924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驻美国公使。1931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琼崖特区长官、国民党政府司法院院长。1934年1月在香港病逝。)寓所举行一连三天的座谈会,协商全党团结方案。
到九月十四日,综合宁、汉、沪三方面国民党中委在上海协商的结果,决定合组“中央特别委员会”。十六日,“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十七日,该会推定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谭延闿、蔡元培五人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并以程潜、李宗仁、何应钦、朱培德、白崇禧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叶楚伧(1886—1946,江苏吴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6年到广州任国民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任国民政府联席会议秘书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为中央秘书长,谢持(1876—1939,四川富顺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起,任国民党党务部部长、内政部次长、大总统府秘书长。1927年后,先后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务。1939年4月在成都病逝。)为中央组织部长。
汪精卫由于在党政方面都没有取得绝对领导地位,心里不免怏怏失望,所以会后就去庐山休息,并致电“中央特别委员会”:“破碎之党,归于完整,兆铭可以引退矣。”实际上他到庐山后,即派顾孟余去武汉晤唐生智,又派陈公博去广州晤张发奎有所策动。顾到武汉与唐生智接洽结果:武汉即成立“政治分会”,表示不受南京统治。二十一日汪精卫到汉口,二十九日“武汉政治分会”公开声讨“特别委员会”指为“违法篡党”。
唐生智造反后,派叶琪到南京,住夏威家中,目的在观察南京动态。此时夏威的第七军和胡宗铎的第十九军从下关渡江过浦口,似乎挥戈北指。可是一到浦镇以后,即来一个大迂回,向浦江、和县西进。等到大军抵达含山,南京国民政府即于十月二十日下令讨唐,程潜为第四路总指挥,分路溯江西上。唐生智驻芜湖的刘兴措手不及,即率部退向长江上游。
十一月五日,西征军与唐生智部在黄梅一线大战三天,结果后者失利。唐生智见大势已去,遂于十一月十一日通电下野,由汉口乘日轮前往上海。期前汪精卫已先离汉赴粤。唐部李品仙、何键、刘兴三军均向湖南退却。十二月十九日,南京国民政府派白崇禧去武汉代李宗仁指挥第三路军,入湘作战。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白崇禧在汨罗江一线将唐部击溃,二十五日攻克长沙。白且率师向湘西追击。此时李品仙见颓势已成,势难久持,乃派代表向白崇禧求和。结果白电请南京军事委员会批准,改编所部为四个军,即第八军(军长由李品仙兼)、第十二军(军长叶琪)、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第三十六军(军长廖磊),仍由李品仙任总指挥。除三十五军外,余由白崇禧率领离开湖南,效命北伐。
在武汉政治分会改组湖南省政府事件发生以后,蒋介石一面下令保定行营主任何成浚停发白部军费,一面派刘文岳找唐生智来南京,授以密令。唐到天津后,即派亲信邓长庚到唐山密晤李品仙,李也派朱武彝、杨绩荪去天津晤唐,彼此约好:“脱离桂系,回湖南去。”这时,唐部在冀东一带,除叶琪部已调回武汉外,还有李品仙第八军和廖磊第三十六军,他们久戍燕蓟,情切南归,所以一经唐生智的号召,就立刻回到旧长官那里去了,只瞒着白崇禧一人。
事后,在一九五〇年春,李品仙从台北到香港,笔者问他:“当年唐生智怎样把你们两个军抓过去的?”李鹤龄(李品仙)说:“这两个军的中下级干部都是唐孟潇(唐生智)的人。”但又说:“不过,如果当时我的态度较为坚定一点,那么情势发展又不一样。”由于白崇禧所部已被唐生智运动过去,于是蒋介石就决定对桂系采取进一步的断然措施。
五、李济深被扣
三月十五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从奉化溪口到南京主持。他接到了报告,聆悉唐山、武汉两路的策反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李济深在南京仍被严密监视。根据这些情况,他认为解决桂系已有充分把握,乃一反其过去力持宽和态度,彻底推翻三月十三日中央政治会议对武汉政治分会的处置办法,于三月二十一日在国民党三全大会上发表了一篇火药气味十分浓厚的演说。
蒋介石说:“有人以为两湖事变系局部问题,余初亦以为然,今乃觉此种认识,殊为错误……地方军人,目我中央,骄恣成习,积而有此种重大违法之举,公然违背中央之决议,破坏国家统一。”“中央对于地方,只有法令,无所谓条件;只有命令,不容调停。”“自湘变发生至今,叶琪等部尚在湘西追击谭部,置中央各守原防之命令于不顾。”“革命险象,至于此极,故必以全力维持中央威信,保障国家统一。”
蒋介石的这篇演说,无疑是宣布李宗仁的罪状,表明了对武汉用兵的决心。李济深即于是日(二十一日)从暗中监视改为公开监禁,蒋把他送到汤山温泉“休息”去了。
当李宗仁在上海发现情况有些不对,曾派第八路总指挥部副参谋长雷飚去南京密劝李济深及早设法离开南京,如果他无法同李济深联系,就找李民欣用李任潮名义电致广州总指挥部邓世增参谋长,说明如发生变故,则粤局政治由陈真如(即陈铭枢,1889—1965,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字真如。北伐时,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1929年,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京沪卫戍司令,后曾代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参加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军事由陈伯南(即陈济棠,1890—1954,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1931年,与桂系联合通电反蒋,任广州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司令。宁粤合流后,任围剿红军中央苏区的副司令、南路军总司令。1937年后,历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等职。1950年退败台湾。)负责。结果雷也找不到李泽霖(李民欣),他回到上海同李宗仁商量,径用李济深名义将上面的意见电邓转达,后来事实证明这份电报并不起什么积极作用。
原来蒋对粤局早有布置: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蒋就准李济深辞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职,另任陈铭枢为广东省政府主席。这是一石两鸟之计:一以削弱李济深在广东的领导地位,一以笼络陈真如以孤立李任潮。李因知蒋的用心,故在交代省府职务后即回到苍梧乡下静养,一直等到接召开编遣会议的通知,才邀其心腹亲信冯祝万、邓世增、李民欣、张文等商量行止大计,后又邀黄绍竑来晤,乃决定去沪。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去就被蒋介石抓起来了。
当李济深被囚的消息传到广州后,各方面人士十分震惊。第八路总指挥部参谋长邓世增召集徐景唐、王应榆等师旅长会议,主张兵谏。但那时掌握广东军政大权的陈济棠、陈铭枢已去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全大会。陈铭枢到香港时住英王饭店,因酒店失火,从四楼跳下伤脚,入院就医。陈济棠到上海时,国民政府文官长古应芬已在那里等候他,力促他立即返粤坐镇。陈、古是拜把兄弟,在政治上陈济棠一向唯古之命是听。三月三十日,陈济棠和陈策乘兵舰由香港到广州后,即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出联名通电拥蒋,电文中有“粤省军队为党国所有,不以供一派系之指挥驱策;粤省之财,皆粤人卖儿贴妇之膏血,不以供一派一系之浪掷牺牲”等语。邓世增等人的兵谏行动,在这种形势下,卒被打消。
广东方面虽倡言和平,但对李济深的生命安全,陈济棠等极为惦念。外间传说,李已被蒋介石枪决了。胡汉民等特于四月八日电陈济棠,保证李必不死。原电云:
广州陈主席真如转伯南兄暨各军师长均鉴:任潮移居汤山,其安全既有介公亲署之函为之保证,近日反动者复为种种谣诼,希图煽动,其用心可知,须知任潮功不补过,而罪魁祸首,固自有人,政府宽仁,自能待以不死,弟等护之之心,始终当不渝也。胡汉民、戴传贤(即戴季陶)、孙科、王宠惠、何应钦、古应芬庚。
蒋介石在扣留李济深后,对安抚陈济棠一事,胡汉民、古应芬立了首功,以后胡终自食其果。
六、蒋介石下令讨伐李宗仁、白崇禧
蒋介石以李济深被扣,广东已无后顾之忧,而华北和武汉的策反工作也有绝对把握,因此就于三月二十六日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下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撤职查办。二十七日蒋授意国民党三全大会作出决议:开除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党籍。同日,蒋介石正式对李宗仁发表讨伐令:
查此次武汉政治分会违法僭权,任免官吏,称兵构衅,袭击湖南。政府以和平为怀,力从宽大,除迭令擅自调动之军队,制止行动,撤回原防外,仅对地方负责人员,免职查办。原冀以主义相感化,促首逆诸人之觉悟。乃据第十三师师长夏斗寅有(二十五日)电称,逆军于本日拂晓向英山前方部队进攻等语。是诸逆等之蓄意谋叛,逆迹昭彰。前据李品仙等号(二十日)电称:白崇禧阴主武汉,蓄意破坏中央威信,强令该军撤退,袭击平津,占领徐海,进逼首都。近又查获李宗仁自沪致广州黄绍竑皓(十九日)电称,醒南参谋长(即雷飙)自京回沪,奉任公面谕,时机迫切,蒋某甘冒不韪,破坏统一,亟顺调动大事,加以讨伐,以申正义。本人一时未能离京,已有手令交李副官长泽霖携回云云,希兄等急速计划动员至盼等语。该逆等竟敢主使部队,抗命称兵,分头发难,谋叛党国。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等着即免去本兼各职,听候查办。所有附逆军队,如有执迷不悟,仍行侵犯,仰前方各军,痛加讨伐,以遏乱萌,而彰法纪。此令。
实际上蒋在下讨伐令以前,已电令其嫡系部队“中央军”秘密集结:第一军刘峙(1892—1971,江西吉安人,字经扶。1930年率部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开封绥靖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8年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所部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消灭后逃往香港。后死于台湾。)部集中潜山、太湖;第二军朱绍良(1890—1963,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1928年后,任国民党江西绥靖主任,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绥靖主任兼甘肃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新疆省代主席、重庆绥靖主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1949年去台湾。)部集中英山及其以北地区;第三军朱培德部集中九江、建昌、南昌、高安一带。那时冯玉祥雄踞中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都在争取他。最初冯还意存观望,到三月二十七日,他终于表示要站在蒋介石一边。三月二十八日:蒋改订战斗序列,以冯玉祥部主将韩复榘(1890—1938,河北霸县人,字向方,行伍出身。原为冯玉祥部将领,1929年后,历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一军团总指挥、山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