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世界史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俄罗斯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俄罗斯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俄罗斯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俄罗斯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汪华生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书籍编号:30156577

ISBN:978754307661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9842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全书内容: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俄罗斯史

汪华生 著

武汉出版社

前言

“长夜快过去,天儿蒙蒙亮,我要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首苏联著名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流传甚广,几乎没有一种音乐刊物、一本外国歌曲集子没有发表过这首歌,可以说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没有录制过这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除此之外,还有《红莓花儿开》《喀秋莎》《三套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西伯利亚平原上那寂静的白桦林、奔放不羁的伏尔加河水,以及柴可夫斯基那忧郁悲怆的交响乐、为人类的自由和尊严而呐喊的伟大诗人普希金,还有为正义和良知而战的作家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这个世界上幅员最广大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俄罗斯大地上所绽放的文明之花是如此的丰富与独特!


一千多年前,俄罗斯文化随着基督教的侵入而发展。这个古老的斯拉夫民族,产生了无数天才的能工巧匠,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风格直接体现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古公园保存下来的雄伟恢弘的宫殿、恬雅文静的园林、精致各异的教堂、美轮美奂的歌剧舞剧院和大量的农村古老建筑群,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


这块沃土也培养和造就了很多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艺术大师和伟大的科学家,让我们仅看看他们的名字就能感受这个国家的骄傲自豪之所在:亚历山大·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彼得·柴可夫斯基、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等等,他们的作品和伟大的发明更是世界文化宝库里不朽的丰碑。


孕育大师的国度自然也会诞生伟大的艺术作品,俄罗斯的古典交响音乐、歌剧、有着深重欧洲底蕴却被俄罗斯艺术家发扬光大的芭蕾舞、对世界绘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作品……


俄罗斯在东方人眼里是“寒冷”的代名词,是极地国家的象征,而在西方人的眼里,她又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东方国家。正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才形成俄罗斯这不同凡响的独特文化。


千年古国俄罗斯给关注它的人们留下了太多令人慨叹的话题,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在其所著《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人很早就具有一种感觉——比意识更敏锐的感觉——这就是:俄罗斯有着特殊的使命,俄罗斯民族是特殊的民族。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民族既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但它却把亚欧民族的性格结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俄罗斯民族的两重性,这也是俄罗斯人性格的独到之处。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其历史仅有千年,其内涵却丰富多彩。其创造性源于“俄罗斯精神”。


俄罗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它既集中于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行动之中,也普遍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复杂、多方面、多层次的,性格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


俄罗斯人追求自由、反对专制、为自由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有着久远的传统,俄罗斯人视祖国为自己的生命,和祖国休戚相关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俄罗斯人对任何外来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1812年的抗法战争、1941年的卫国战争等,俄罗斯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将苏联人称为“老大哥”。这并非完全出于我们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尊重和敬仰,也有苏联人自尊自傲、民族性格上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的外加成分。


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众大的人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俄罗斯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次巨大的进步与飞跃都起源于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而且至今依然影响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改革乃至伟大的革命。如果要了解俄罗斯文明,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那广袤的大地,去探寻这个奇异的国度中蕴藏的神奇魅力。


本书用短短20多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俄罗斯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俄罗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俄罗斯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俄罗斯人的独特的处世风度和民族风范。

第一章 追寻俄罗斯文明的足迹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研究过去正是为了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一切。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大国之一,地跨欧亚大陆,领土约占欧洲的一半和亚洲的1/3。1914年以前,俄罗斯领土面积为2280万平方公里(其中殖民地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亿人,有150多个民族。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节 俄罗斯历史的源头古罗斯


现在的俄罗斯,古时称罗斯。古罗斯主要是东斯拉夫人的国家,创建于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长期居住在东欧平原即今俄国和波兰的多沼泽的边境地带,他们不断向四周的平原扩张,其中,向东迁移的是俄国斯拉夫人的祖先,这些东斯拉夫人就是当今俄罗斯北部的大俄罗斯人。南部地区的小俄罗斯人即乌克兰人,还有西部边境的白俄罗斯人。他们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和狩猎,还进行各种金属加工。


6—8世纪,东斯拉夫人由氏族公社和部落逐渐进入农村公社。这种公社,斯拉夫语称为“维尔富”(原意为“绳子”),因为农村公社形成后,需要用绳子丈量可耕种的土地,然后进行分配,维尔富的成员实行连坐制度(如某成员杀人或盗窃,其他成员在一定情况下负有连带的责任)。9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内部的对立与分歧日益加剧,农村公社中的上层人物,大部分从事征战,逐渐形成武士阶级。他们把公社土地据为己有,让奴隶和依附农民耕种,武士集结在某军事首领周围,跟随他四处征战,这种主从关系于是成为了以后君臣关系的萌芽。


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氏族制度日趋崩溃,形成几个由王公统治的部落联盟,称为部落公国,其中最大的是诺夫哥罗德公国和基辅公国。862年,瓦朗吉亚人(即诺曼人)的军事首领留里克率兵夺取诺夫哥罗德,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王公。留里克死后,摄政奥列格于882年继续沿第聂伯河南下,征服了基辅及邻近各公国,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到基辅,建立起以基辅为中心、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公国。基辅逐渐成为沿漫长的第聂伯河航线的、俄罗斯各公国自由联盟的中心。


基辅的卓越是建立在同南面诸多古老文明中心——拜占庭、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伊斯兰世界——贸易繁荣的基础上的。10世纪,古罗斯建国后,开始了封建化过程。弗拉基米尔执政时期(980—1015年),古罗斯继续对外征战,并同拜占庭公主安娜结婚。988年,他宣布拜占庭的东正教为罗斯国教,把大片土地捐赠给教会,从此教会的大地产开始形成。11世纪,古罗斯的生产力因铁犁的改进而有了新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分化也在日益加深。新兴封建主强迫农民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封建关系基本确立。到雅罗斯拉夫(1019—1054年)及其后代统治时期,古罗斯通过《古罗斯法典》和《罗斯法典》进一步巩固了已形成的封建关系,从而最终确立起古罗斯封建制度。


早期俄罗斯人不仅同南面的文明中心进行贸易,而且还借用其某些主要的文化,尤其是拜占庭的基督教。就俄罗斯联邦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而言,东正教是他们信仰的主要宗教。东正教是西方基督教的重要分支之一,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以来,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以拉丁语为中心的西派。俄罗斯民族接受东正教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古代东斯拉夫人信奉多神教,但是基辅罗斯建国之后,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力图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出于现实和政治上的考虑,一方面,当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已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另一方面,拜占庭正教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治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弗拉基米尔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为妻,988年,弗拉基米尔带着新婚妻子和大批东正教神甫回到基辅,他让这些神甫用第聂伯河水为基辅居民施洗,这就是著名的“罗斯受洗”。


可以说,罗斯的东正教化过程也是东正教的罗斯化过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与俄罗斯接受东正教同步,东正教也接受了俄罗斯原始多神教中的神秘主义、偶像崇拜和繁文缛节。


罗斯受洗后,罗斯教会作为一个大主教区受君士坦丁堡牧首的管辖,基辅对此十分不满,一直想把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12世纪莫斯科公国兴起,罗斯教会大主教的驻地从基辅迁到莫斯科,罗斯东正教会对拜占庭教会的依附进一步削弱,1448年,在莫斯科大公的支持下,独立的东正教会成立。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君主坦丁堡东正教会被奥斯曼土耳其的伊斯兰教会取代后,罗斯东正教会的独立地位更加稳固,而且自认为是“第三罗马”。


古罗斯国家是依靠基辅大公的武力征服而建立的集合体,彼此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因此,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封建贵族割据势力也不断壮大起来。l2世纪时,古罗斯分裂成十几个公国,主要有基辅、梁赞、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罗斯托夫·苏兹达尔等,其中,罗斯托夫·苏兹达尔最为强大。它们彼此间经常发生混战,从这以后,古罗斯进入了长期的封建割据时期。


古罗斯国家的分裂割据,为外族的入侵提供了机会。13世纪初,成吉思汗在第一次西征中,亲率15万军队于1223年从高加索进入黑海北岸,并在卡尔卡河战役中击败罗斯王公的军队,随后回师蒙古;1235年,成吉思汗长孙拔都领兵10万发动第二次西征;1237年,蒙古军队侵入东北罗斯,先后占领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基辅等地;1243年,又在罗斯的钦察草原建立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定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罗斯的广大国土(包括东北罗斯、西北罗斯和西南罗斯的一部分)沦陷了。蒙古钦察汗国对罗斯采取武力镇压和分化政策,借助罗斯王公统治罗斯人民。它通过册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办法,扶植亲蒙古的傀儡,迫使罗斯王公为争夺这一册封而互相拼杀,蒙古统治者则从中坐收渔利。


14世纪,波兰占领了罗斯西南部的土地。这时,立陶宛也向罗斯南部逐渐推进,占领包括基辅和斯摩棱斯克在内的整个第聂伯河流域。罗斯自此衰落了。


莫斯科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属于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是弗拉基米尔王公的领地,1147年开始建城。l3世纪末,诺夫哥罗德大公的幼子丹尼尔得到莫斯科并作为世袭领地,逐渐形成了莫斯科公国。它位于东北罗斯的中央、水陆交通的要冲,四周有其他公国为屏障,又远离罗斯东西边疆,不易受到外敌的侵犯,因而经济发展很快。14世纪时,莫斯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l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成为俄罗斯诸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到伊凡三世(1462—1505年)时,除普斯科夫外,统一了全部东北罗斯。1480年,俄军在莫斯科以南击溃蒙古军,结束了钦察汗国对俄罗斯240年的统治。此后,伊凡三世就着手加强中央集权,亲自掌管全国的军队和税收,坚决镇压不顺从的封建主。他本人成为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被称为“全罗斯的国君”。到16世纪初,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其疆域南至奥卡河,北达北海,东抵北乌拉尔山脉,西接第聂伯河上游,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


1547年1月,伊凡四世(1533—1584年)加冕,自称沙皇,俄国开始了君主专制。伊凡利用人民起义之机推翻大贵族统治掌握大权。1549年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改革以强化皇权。他削弱了大贵族的势力,提高了中小贵族的地位,加强了沙皇权力,从而确立了沙皇专制制度。到了彼得大帝时期(1682—1725年),首次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古代罗斯的文化,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10世纪前,传教士斯拉夫人西里尔参照希腊字母创制了斯拉夫字母。10世纪东正教成为国教后,基督教《圣经》被译成斯拉夫文。同时,古罗斯本国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出现,主要作品有基辅大主教伊拉罗雍的《教条和神恩讲话》,还有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自叙生平的《家训》等。在史学方面,10世纪时,古罗斯人用斯拉夫文字翻译了希腊的编年史。后来,出现了自己本国的史书,主要作品是彼彻拉修道院修士涅斯托尔编著的《最初编年史》,以后又经别人屡次修改为编年史《往年纪事》,成为研究古罗斯及其起源的重要资料。


在绘画、建筑方面,俄罗斯建国初期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具有希腊式的特点。到伊凡四世时代,俄罗斯国家独特的具有鲜明民族性的艺术逐渐形成,其典范是瓦西里·布拉任内教堂。古罗斯的教育最初主要是宗教信仰教育。尤其是东正教成为国教后,《圣经》等被大批译成斯拉夫文,使基督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第二节 摆脱蒙古帝国的统治


1243年,蒙古西征俄罗斯的总指挥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建立金帐汗国,蒙古人对俄罗斯的统治开始了。蒙古人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上游(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在俄国史书上通称蒙古人为“鞑靼蒙古人”,因为在12世纪以前,在今蒙古草原上有许多部落,鞑靼是比较强大的部落之一。1206年,蒙古的一个部落领袖铁木真(1162—1227年),打败了其他各部(也包括鞑靼部),在斡难河源召开的贵族大会上,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他建立了一个由蒙古、突厥、女真等部落组成的军事帝国。


蒙古人远征欧洲有两次,第一次就是由成吉思汗带领的。起因是中亚花剌子模国的一个总督杀害了蒙古商队的人员和使者,成吉思汗率军亲征,于1220年陷其首都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逃往罗斯。接着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和速不台西征,于1222年越过高加索山进入奥塞梯人、波洛伏齐人境内。波洛伏齐人首领向俄罗斯王公求援。


1223年,由哲别和速不台率领两万人的部队到达了俄罗斯莫斯科以西的迦勒迦河畔。这是消灭了花剌子模后,负责西征的蒙古远征军。成吉思汗对西征的命令是:将帝国的边境扩展到世界的尽头。


面对着攻势凌厉的蒙古军队,俄罗斯和钦察突厥的数十个大公破例联合起来,组成了约12万人的俄钦联军,陈兵在迦勒迦河畔平原。最先进行接触的是霍托斯汗率领的俄罗斯先锋部队和速不台的万人队。是役,速不台诱敌深入,重创了俄罗斯部队,霍托斯汗只身逃脱,汇合联军主力,在迦勒迦河畔严阵以待。


这时,成吉思汗已经下令西征队伍撤军。手持成吉思汗密令的脱忽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大战前夜追赶上了哲别和速不台的军队。面对成吉思汗的密令,速不台说:“这一定是大汗的撤军命令。大汗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因此,我今天不能够拆开密令。暂且等到明日,我们的军队就会胜利。”


第二天,由百夫长哈马贝率领的小部队首先与俄钦联军遭遇,短暂的接触后,蒙古军立刻败退,诱使联军穷追不舍,直到两山之间的迦勒迦河东岸平原。转过山道,进入平原,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蒙古骑兵方阵,山谷中寂静无声却充满杀气。联军和西征军队的决战开始了。战斗很快变成了屠杀,联军的皮甲被蒙古的强弩轻易地穿透了,蒙古的快刀和长枪正好是联军的克星。由于缺乏机动和统一的指挥,联军很快被蒙古骑兵穿插分割成无数的独自为战的小方阵。到了黄昏,只剩下零星的抵抗还在进行,蒙古骑兵下令放下武器,大势已去的俄钦大公们为了保住性命,要求士兵停止抵抗。俄钦士兵们不情愿地交出了武器,于是,最后的杀戮开始了:蒙古人利用战斧、弓箭和长刀,将毫无抵抗能力的士兵尽数杀死。是役,12万联军片甲不存,俄钦的贵族几乎全军覆没:6名大公战死,侯爵被杀约70名,包括基辅大公在内的12名主要大公被俘,俄罗斯和钦查汗国的广袤土地从此被蒙古人统治数十年之久。


夜间,被鲜血染红的草原上升起了篝火,大公们被缚置地上,上面覆以木板,成千的蒙古人在木板上载歌载舞,下面传来了俘虏的呻吟和咒骂,但是不久就沉寂下来。这时,速不台终于拆开了成吉思汗的密令,上面只有两个字:撤军。


迦勒迦之役蒙古军斩杀俄人六王七十侯,士兵死伤十之八九。蒙古大军前锋攻抵基辅附近,后向伏尔加河沿岸的保加尔人出击失利,经哈萨克草原返回蒙古。1227年成吉思汗及长子术赤先后去世,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


第二次西征(1236—1242年)是由大汗窝阔台派遣拔都(术赤之子)率领的,大将速不台为参谋。1236年,蒙军15万人(也有说30万人)翻越乌拉尔山,占领保加尔城。1238年,东北罗斯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等公国尽被蒙军攻陷。弗拉基米尔王公尤里阵亡。蒙军攻至距诺夫哥罗德7公里处,因道路泥泞,骑兵行动困难,遂转向南方,经斯摩棱斯克,返回波洛伏齐草原。经休整后,1239年继续远征西南罗斯。1240年攻陷基辅,占领加利奇——沃伦公国。接着兵分两路,侵入波兰、捷克、匈牙利和多瑙河各公国。1242年,蒙军进入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抵亚得里亚海沿岸,最远处到维也纳以南之克罗斯特纽堡,后转向东南,经索菲亚至黑海北岸返回伏尔加河下游,定都萨莱,建立了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建国之初,名义上隶属于蒙古大汗,实际上是一个领土辽阔的独立封建国家:东北和西南俄罗斯都在它统治之下。金帐汗对俄罗斯的统治,主要是利用当地王公,继续维持封建政权,采用人质、拉拢、离间、杀害等手段,迫使他们效忠。1243年,任命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王公雅罗斯拉夫·弗塞沃洛多维奇为“弗拉基米尔大公”,要求俄罗斯各王公服从。“弗拉基米尔大公”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而且拥有相应的权力和土地。他兼有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公爵的权力,可以得到弗拉基米尔、佩雷雅斯拉夫里、科斯特罗马、下诺夫哥罗德和戈罗杰茨,往往是俄罗斯王公争夺的对象。1246年,雅罗斯拉夫因卷入蒙古大汗与金帐汗之间的权力斗争,被毒死于哈剌和林,由他的儿子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继任。蒙古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俄罗斯的控制,于1257年开始建立八思哈(突厥语,意为“镇守官”)制度,即由蒙古军官担任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负责征收贡赋和监督当地居民,同时清点户口,以期对俄罗斯人进行严密控制;另外还计划在重要地点以蒙古人和突厥人进行殖民。这些措施遭到俄罗斯贵族和平民的一致反对,比如俄罗斯王公虽然镇压了反蒙古的暴乱向金帐汗示好,但严拒蒙古官员入城。由于反抗风起云涌,难以遏止,13世纪末,金帐汗只得放弃“八思哈”制度,也不再用蒙古官员征取贡赋,贡赋改为委托俄罗斯王公代为征收。14世纪初,“八思哈”制度被正式废除,此后蒙古人对俄罗斯的控制能力已经非常微弱,俄罗斯诸邦事实上只是金帐汗国的属国,蒙古人往往只能靠各邦的不和来维持自己的宗主地位。对于东正教会,金帐汗很少干预其事务,并给大主教以特权,这样东正教会便成了统治工具。


蒙古贵族的征服和统治,对俄罗斯的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南方受战争的破坏很严重。蒙古统治达两个半世纪之久,使俄罗斯在差不多十代人的时间里与西方疏离,在政治制度、军事组织和战术、文化及社会生活,甚至语言、服饰,都打上了蒙古的烙印。由于蒙古人统治中心在东方,无力顾及西部,使俄罗斯与瑞典、日耳曼骑士团、波兰——立陶宛形成复杂的关系;而西北俄罗斯因被立陶宛长期统治,造成日后白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民族分化。


随着金帐汗国的统治日趋没落,此时本来不起眼的莫斯科却依靠蒙古势力慢慢崛起,莫斯科大公从蒙古人那里获得征收贡赋和宗教方面的特权,然后逐步扩大势力范围。1341年,乌兹别克汗觉察到莫斯科的威胁,扶植另一城市尼什哥罗德与莫斯科对抗,同时试图和西面兴起的强国立陶宛联合遏制莫斯科。但莫斯科羽翼已丰,反而击败了尼什哥罗德,1367年,莫斯科大公迪米特里娶尼什哥罗德公主,顺利合并尼什哥罗德。随后莫斯科于1372年和1375年分别击败西面强敌立陶宛和特维尔。这时蒙古人为了维持自己的宗主地位,除了亲自出兵之外没有其他选择。1378年,马麦汗的军队在沃查河畔被迪米特里击败,1380年马麦汗率大军卷土重来,结果遭到更大失败,蒙古军在库里科沃平原被俄罗斯人大败。两年后脱脱迷失汗虽然再次攻陷莫斯科,蹂躏俄罗斯国土,但这不过是金帐汗国势力的回光返照而已。蒙古人和俄罗斯之间的朝贡关系也只再维持了10年,1388年,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之间爆发战争,俄罗斯人站在帖木儿一边,脱脱迷失战败后,俄罗斯人于1495年趁机正式废除了朝贡制度。15世纪莫斯科持续扩张,兼并众多城邦,于1478年吞并诺夫哥罗德。阿合马汗做了最后努力试图恢复俄罗斯的贡赋,于1472年率军入侵,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陈大军于奥卡河畔,阿合马不敢接战,只得退兵。1480年阿合马再率大军联合立陶宛夹击莫斯科,但莫斯科早有防备,蒙古大军苦等立陶宛军不到,最后只得退兵。这支大军在归途中瓦解,阿合马被诺盖人击杀。


阿合马的失败与其说是俄罗斯彻底摆脱蒙古统治,还不如说是俄罗斯对蒙古已经形成转守为攻之势,实际上没过多久俄罗斯的势力就越过了乌拉尔山。

第三节 伊凡雷帝的统治


1533年,瓦西里三世去世,年仅3岁的伊凡四世即位,相传他降生之时,天空中的雷声响彻云霄,连附近的群山都随之动摇,因此,历史上也称他为“伊凡雷帝”。


由于伊凡四世年幼,父亲瓦西里三世把俄国的统治权留给了他的妻子叶莲娜和由波雅尔即大贵族组成的杜马。叶莲娜是伊凡的母亲,这个女人行事傲慢专断,根本不把波雅尔放在眼里。1538年,她突然死亡,可能是被人下了毒。叶莲娜死后,政权几度更替,最终落到了舒伊斯基家族的成员安德烈身上。


年轻的伊凡四世相比较同龄人来说要显得更为成熟,他从小在这个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环境中长大,变得敏感、聪慧和早熟。他从小开始读书,几乎读遍了莫斯科公国的文汇文献。13岁那年,伊凡四世突然对安德烈下手,沙皇侍从逮捕并处决了他。这位年轻的君主逐渐夺回了他的权力。1547年,通常被认为是伊凡四世的实际统治开始的念头。这一年1月,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拜占庭式的加冕仪式,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据说“沙皇”一词的俄语写法与“恺撒”相似,以此表明伊凡四世是罗马皇帝恺撒的继承人和上帝派到人间的君主。


伊凡四世加冕后,他娶了出身显赫的波雅尔世家罗曼诺夫家族的安娜斯塔西娅为妻。接下来是伊凡统治的前半期,年轻的沙皇受到温良贤淑的妻子的积极影响,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549年建立重臣会议,编纂新法典。1549—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行政、法律、财政、军队、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伊凡四世的政府竭力巩固专制政权,强化国家中央集权。其军事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完善军事指挥体系,建立常备军,整顿俄国地方部队的勤务和调整俄国边境守备与屯扎勤务。这次改革奠定了俄国正规军的基础。执政时期,制定了第一部军队条令——《贵族会议关于屯扎和守备勤务决议》。伊凡四世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


为推行新政,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必须削弱大贵族的势力,争取中小贵族的支持。因此,伊凡四世在全国实行特辖区制度,将土地富饶、商业发达、具有军事价值的地方定为沙皇特辖区,收回特辖区内大贵族的世袭领地,将其分给中小贵族。为推行特辖制,伊凡四世专门成立了一支“特辖军”,用来镇压大贵族的反抗。据说这些特辖军身穿特制的黑袍,骑黑马,马鞍上挂一个狗头和一把扫帚,表示他们要像狗一样忠实,把敢于违令者清扫干净。据统计,在特辖制实行的7年时间里,有4000名大贵族被杀,还有万名无辜百姓丧命。由于嗜杀成性,手段残暴,伊凡四世又获得了“恐怖伊凡”的绰号。通过特辖制的实行,伊凡四世沉重打击了大贵族的割据势力,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将国家政治、经济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沙皇手中,使俄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刚刚统一的国家需要整合各地区的力量以加强皇权,更需要为满足贵族和商人对土地、农奴和财富的渴求而积极地对外扩张。在这种背景下,伊凡四世不惜国力,连年发动对外侵略和兼并战争。由于北方海域封冻期长,此时的俄国还基本算作内陆国家。为了获得出海口,伊凡四世采取了向南防御、东西进攻的方针,即先征服东部的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较大的汗国,接着转向西线,大举进攻立沃尼亚。立沃尼亚是控制波罗的海的要地,因此一直是周边众多国家竞相角逐的舞台。俄罗斯的加入,使这场争夺最终演化为一场几乎席卷所有波罗的海国家的长达25年的混战。1583年,立沃尼亚战争结束,俄国企图夺取出海口的初次尝试宣告失败,仅仅保住了芬兰湾沿岸一小块地方和涅瓦河河口。但是经过战争,俄罗斯的版图有所扩大,发展成为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地域广袤,民族众多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国。


自从1560年伊凡四世的妻子安娜斯塔西娅突然去世后,伊凡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有时候甚至情绪失控,续娶的六位妻子都没有能给伊凡带来积极的影响。沙皇整天处在迫害人的感觉和阵发性的暴怒中,他感觉背叛他的人无处不在。1581年,在一次暴怒中,恐怖的伊凡用削尖的棍子打他的儿子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