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经典史说 > 后宫秘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后宫秘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后宫秘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后宫秘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霍晨昕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12-01

书籍编号:30180581

ISBN:978754634380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80418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经典史说

全书内容:

后宫秘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后宫,一个女人的天地,一个谜一样的地方。在正史中,你只能读到关于它的只字片语,因为任何一位帝王都不希望自己的私生活被人津津乐道,因此他们禁止天下人谈论有关后宫的话题。但越是如此,越引人探寻。历朝野史皆述后宫秘事,并极尽演绎之能事,字里行间弥漫着奢华、暧昧、情欲、哀婉、杀戮的气息。


两千余年来,后宫的红墙究竟遮掩了多少阴谋算计与情爱纠葛?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原本是一群温婉的女子,一朝成为帝王的女人后,开始为男人而活,为生存而战。裙裾翻飞间,宫闱恩仇愈演愈烈,胜者摘得无上荣耀,败者被权力碾为粉齑。


宫斗究竟有多残酷?


定陶美女戚夫人深得刘邦宠爱,因此招吕后嫉恨,在刘邦死后被囚于永巷舂米,最终落得个剜双目、剁手足并弃于厕所的悲惨结局。最是无情帝王家,她们是如何尝尽了天下最清冷透骨的寂寞?当金屋藏娇终于成为色衰爱弛,红颜残褪的陈阿娇从椒房殿退居长门宫,就算花千金请大文士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终不能唤武帝回头一顾。江山美人自古难两全,多少帝王倾尽天下为红颜?唐中宗与韦后共历十余年患难,情意深厚到愿以江山与之。韦后,这个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女人,在丈夫的纵容下变得淫荡、贪婪、狠毒,在女皇梦中差点葬送大唐江山。当荒淫帝王遭遇蛇蝎美人,结局又会如何?汉成帝在赵飞燕、赵合德的温柔乡神魂颠倒,醉生梦死,为博美人一笑不惜杀亲生子,最后竟死在赵合德的床榻之上。


再凶险的权力争夺,再凄凉的深宫怨梦,终究被湮没在王朝的烟尘里。奇珍异宝成了残金碎玉,华阁美室成了断壁残垣,帝王美人成了一抔黄土,天朝上国成了过眼烟云,后宫往事也早已被时光燃成片片灰烬。只有细心的人方能在史书所载的大事之中看到重重帷幕之后的背影,只有幸运的人才能在笔记野史偶然提到的宫室之中,看到雕梁画栋间飘过的那一道丽影。

第一章 美人如花隔云端


亡国祸水始于伊


——妺喜的悲欢


妺喜素来被称为“中国第一祸水”,人们习惯性地将夏亡国的多半责任归咎于妺喜。可是就算没有妺喜的出现,夏朝灭亡的事实仍不会改变。一个国家腐朽的根源是制度,而不是女人。


世有佳人


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国君,他即位以来轻仁德,尚武功,以暴治政,使得整个华夏大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很多部族为了免遭桀的不断侵略而选择妥协,每年会向夏朝朝贡。东方的施氏部族势力孱弱,不敢与夏为敌,也选择了朝贡之路。不过施氏贡献出的不是珍奇异宝,也不是奴仆封地,而是倾城倾国的美色。桀暴政好色,每年都会有一些部族上贡美女,但是像施氏部族中如此美艳的女色却是独一无二的。


施氏献出的美女名叫妺喜,关于她的来历和身份,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有史料记载她出身低贱,是一介平民,也有史料记载她是施氏部族的王室成员。


妺喜貌如初发芙蓉,自然美态,明眸皓齿,仙姿玉貌,一亮相就将其他妃子比了下去,自然得到了桀的宠爱。桀为了让妺喜欢喜,无所不用其极,对她的任何要求都极力满足。有了桀这样的宠溺,妺喜变得骄横便不意外。


有了妺喜相伴,桀终日沉溺在歌舞、酒池之中,尽情释放心里开闸的欲念,将朝政大事抛诸脑后。而此时夏朝的朝臣们,要么灰心失望,远走他乡;要么倒戈相向,准备起义;要么跟着桀、妺喜一起胡混过日。总之,朝堂上下人心尽散,桀亡国已是注定之事。


历史传说


其实关于妺喜,正史鲜有记载,大多出于《列女传》、《帝王世纪》等书中。因此,今人看到的关于妺喜的历史或许有些偏颇,并不完全客观。不过对于一个跟亡国之君整日享乐的女子来说,历史从来不愿意给她宽恕。


由于正史对妺喜鲜有记载,所以流传到现在的妺喜版本有许多,不管是她到桀身边的目的,还是对她的评价,都不相同。不过流传最广、最有趣的,还是间谍一说。拥护此说之人认为妺喜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阴谋,是外族推翻暴君计划中的关键一步,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国语·晋语一》中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伊尹是商汤成就帝王之位的功臣之一,有“第一名相”之称。当年伊尹见桀气数已尽,便向汤献计,佯装叛商前往夏,并很快跟妺喜取得灭夏共识。于是,妺喜的任务除了要混淆桀的视听之外,还得从中甄别一些有利于汤攻夏的讯息。有了妺喜和伊尹的通力合作,夏朝想不亡也不行。这样看来,妺喜是商汤灭夏的一大功臣,可是最后也难逃被杀的命运。《史记·殷本纪》注引《淮南子》说:“汤败桀于历山,与妺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后人大多认为,商汤赐死妺喜,一来是宣诏天下,新君不会沉溺美色,不会重蹈桀之覆辙;二来是妺喜知道太多汤的隐秘之事,不得不死,正应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


因为妺喜之死众说纷纭,所以才有了另一个版本的立足之地,即妺喜帮助汤是为了报复。这个说法的佐证是《竹中纪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年夏桀攻打岷山,岷山国主为了自保,也献出了两个绝代佳人,琬和琰。据说这两人也是能歌善舞,媚态万千,把桀迷得神魂颠倒。桀为了表示对她们的珍爱,特地在苕玉和华玉上刻上了两人的名字。新人得宠,旧人得愁,妺喜从此被冷落在洛水一带。后宫之中争宠夺爱本就是常见之事,得宠者呼风唤雨,失宠者妒火焚心。妺喜眼见自己的一切都被琬和琰夺去,心里渐渐生恨。此时恰逢伊尹来夏刺探国情,妺喜便自然而然与之交好,把一腔妒火都变成灭夏的决心。也许在妺喜看来,只有将桀变成一个亡国之君,才不会有人跟自己争抢。


妺喜一边将军情透露给伊尹,帮助商汤大军摸清夏的软肋;一边在国内大肆宣扬,说桀做了一个梦,梦见西方有个太阳,东方也有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争斗,最后西方的太阳胜利了,东方的太阳陨落了。当时,商在西,夏在东,西日获胜,预示着商会取代夏的地位。这样的言论传出后,百姓坚信夏灭亡指日可待,而汤则会成为新的领袖。民心所向,再加上舆论引导,商汤很快获得了出兵的正当理由,桀随亡。


妺喜的报复算是成功,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桀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是没有资格再享受荣华富贵的,甚至连性命都不保。于是,当桀被流放历山的时候,妺喜也有一定的悔意,自愿跟随桀一同赴死。


独特的癖好


一个祸国殃民的绝色美女,似乎总是有一些令人发指的不良习惯。传说妺喜有几个特殊的癖好:听绢帛撕裂的声音,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戴男人的官帽。


《帝王世纪》记载:“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据说妺喜有一次听到绢帛撕裂的声音,便沉迷于此。桀为了博美人一笑,便从国库里搬出大量的绢帛,命宫女撕给妺喜听。国库绢帛不够,桀便横征暴敛,增重百姓的苛捐杂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因为妺喜喜欢看人们挤在酒池喝酒,桀于是下令在宫内挖了一个大池子,里边注满美酒,源源不断,不会干涸。平时,桀会与妺喜坐于龙船上,在酒池里行驶,又命三千宫女一齐起舞,二人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然而妺喜并不就此满足,她让桀找来三千臣仆,在酒池里放纵喝酒。臣仆一醉,丑态百出,甚至有许多人醉死在酒池边,妺喜这才莞尔一笑。


至于妺喜戴男人官帽,恐怕就不是一个习惯那么简单了,其背后隐藏的是渴望政治的男儿心态。这一点十分符合妺喜是间谍的说法,她从出现就带着政治任务,可见骨子里透着一丝舍身忘己的英雄气概。但大多史学家认为这一点恐怕是《列女传》的杜撰。


不管妺喜是以间谍身份来到夏,还是以被朝贡的奴隶身份来到夏,都带有很明显的俘虏色彩,归根结底,她也只是个无法自由生活的可怜女人。而桀也成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暴君,荒淫无度,最终丢掉了国家,也丢掉了性命。


褒姒一笑天下亡


——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后来东周在极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却改变不了诸侯各自坐大的现实。后人皆称褒姒是红颜祸水,事实上真正的祸水不是红颜,而是追崇红颜的周幽王。褒姒不过是个导火索,周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当朝君主已经不再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女妖传言


公元前788年,也就是周宣王统治的第四十年,民间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言,说周朝将来会被一个女妖所灭。周宣王听闻后十分惊慌,立即命人四处捉妖。其实哪里有什么女妖,不过是百姓不满当时苦难的生活状况,试图通过这样的谣言来唤醒当朝君王,同时发泄心中强烈的不满。但周宣王从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他只是单纯要保住周王朝。


中国有句老话叫“疑心生暗鬼”,如果周宣王带给周朝百姓的是一个清明天下,他就不会对自己地位的稳定性如此缺乏信心,也不会对周朝的未来充满担忧。无论如何,周宣王已然陷入了谣言中不能自拔,只要是他认为可疑的女人,全都被秘密杀害。然而,谣言并没有就此而住,反而愈演愈烈。


三年后的一个夜晚,周宣王做了个噩梦,梦到女妖来夺王位。惊醒之后,周宣王再次派人去捉妖。前去捉妖的大臣杜柏实在不忍心杀害平民百姓,就回报周宣王说根本没有妖精,如果继续诛杀百姓,恐怕会招致众怒。失去了民心,就离失去天下不远了。周宣王不仅不听劝告,还杀了杜柏。另一名大臣左儒想替杜柏说话,却被周宣王一顿怒骂。左儒彻底对周宣王失望了,最后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进行抗议。


杜柏和左儒死后,周宣王也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冲动。他开始茶饭不思,逐渐憔悴。有一次,周宣王外出打猎,回来时在马车上做了个梦,梦到死了的杜柏和左儒身穿红衣,头戴红帽,手持红色弓箭,向他射了一箭。周宣王感到胸口一阵疼痛,醒了过来。此事发生后不久,周宣王就去世了。


如果说周宣王已经将周朝弄得气数将尽,那么他的儿子周幽王则最终葬送了西周的江山。


上天警示


周幽王继位之后,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吃喝玩乐上,很少过问国家大事。他一定听闻过女妖传言,但从来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过文章。就这一点而言,周幽王还不如他父亲,周宣王虽然手段极端,却多少能体现出一点爱惜周朝江山的情感。到了周幽王,什么江山社稷,什么黎民百姓,都不是他所关注的。他登上王位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喝酒、淫乐。


于是,当时的周朝,除了选美女这件事是国君亲力亲为之外,其他事情基本上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忠义之士劝谏周幽王专心朝政,励精图治,但都被周幽王当做了耳边风。


公元前780年,即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朝都城镐京发生大地震。这种天灾在当时被视为不好的预兆,代表上天对在位君王不满,是一种警示。当年,商王武丁登基之后,曾有一只野鸡突然飞到宫殿屋顶不停鸣叫。武丁认为将有灾难发生,心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大臣祖己劝解武丁说:“上天对道德败坏的人都会发出警示,但那些人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最后想悔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大王只要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好事,就是顺应天意,定会得到上天庇佑。”从此之后,武丁不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都会将其视为警示,督促自己治理好国家,商朝便有了武丁中兴的辉煌时代。


如今,到了周幽王这里,也有一位类似祖己的大臣赵叔带劝谏说:“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祥之兆。况岐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意思是让周幽王不要整日只想着搜罗美女,而忽略了正事,否则会遭到上天惩罚。但周幽王不是武丁,他根本没有想过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他直接将赵叔带革职,赶出王宫。


被革职的赵叔带绝望了,跟身边人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于是,赵叔带带着家人搬到了诸侯国晋国。


后来,大夫褒晌看不下去,上书死谏,却被周幽王丢进了大牢。久而久之,朝中上下再也没有人讲真话了。而周幽王就在一片阿谀奉承中继续荒淫玩乐。


烽火戏诸侯


褒珦在牢里一待是三年,他的家人十分担心,想方设法进行援救。褒姒就在这种情况下粉墨登场。


褒珦家人知周幽王喜欢美女,就四处挑选珦容貌秀丽的女子,最后选中了一户贫苦人家的女儿,为其取名褒姒,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大喜之,放了褒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当年女妖的传言竟然一语成谶,变成了现实。


周幽王十分疼爱褒姒,可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博褒姒一笑。最后,周幽王张贴榜文,说谁能献出一个可以让褒姒笑的计策,就赏黄金千两。一时间,王宫门庭若市,人来人往,许多想靠此发财的人都来献计。但是一连几天过去了,都没人能献出一个管用的计策来。就在此时,周幽王身边的佞臣虢石父献了一策,正是烽火戏诸侯。


这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来到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烽火台,命人点燃烽火。烽火台是古代用来报警求援的讯号台,一旦点燃,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几十里以外的地方都能看到。周朝边境时常遭到敌人骚扰,于是在骊山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一旦有敌军入侵,就点燃烽火,告诉各路诸侯战争爆发,速来援救。可想而知,这骊山烽火台一旦被点燃,将会是怎样的混乱场面。


烽火点燃了,邻近诸侯看到浓烟滚滚,立即整合兵马,赶到都城镐京。可当诸侯们赶来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任何敌情,反而看到了烽火台上周幽王在哈哈直乐。诸侯们这才知道,周幽王开了一个十分可恨的黑色玩笑,他们被耍了。此时的褒姒看到如此情景,终于笑了。


周幽王看到美人这一笑像绽放的花朵,腿都酥了。可他不知道,“狼来了”的故事永远都是以悲剧收场。


再燃烽火台


自从褒姒笑了之后,周幽王对她更是宠爱有加。不久之后,褒姒为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名叫伯服。周幽王为了让褒姒高兴,废了当朝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按照周朝礼制,王后无过,是不能随便被废的,太子亦是如此。周幽王这般任性,让很多大臣心生不满,特别是申侯。


申侯是诸侯国申国之君,废王后的父亲。他听说女儿和外孙被废,当场震怒,心里生出了逼周幽王传位给前太子的念头。他联合周边的犬戎和郐国,打算联合起来攻打镐京。犬戎早有灭周之心,听闻申侯来意,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三国大军浩浩荡荡开到了镐京城外,周幽王大惊失色,连忙命人点燃烽火台。然而,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诸侯愿意再“上当”。因此烽火燃烧了几天,都没有诸侯前来救援。守城将士人数不多,根本无法抵挡三国大军。没过多久,镐京就被攻破了。周幽王带着褒姒四处奔逃,在途中被犬戎抓获。此时时局已经完全不在申侯掌控之中,犬戎杀了周幽王,抓了褒姒,开始在镐京城中掳掠。申侯本来是想借助犬戎兵力教训一下周幽王,却没想到犬戎会趁火打劫,心里十分羞愧。为了保住镐京,申侯只能给其他诸侯修书求援。


很快,各路诸侯带着大军到达镐京。犬戎一看大事不妙,就一把火烧了镐京,带着掳掠到的金银财宝绝尘而去。


这场动乱之后,周朝元气大伤。太子宜臼被拥立为王,是为周平王。但是此时的镐京已经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大街上尽是被毁坏的屋舍。要恢复从前的镐京,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周平王思前想后,决定放弃镐京,另选洛邑(今河南洛阳)为都城。其实周平王作出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镐京离犬戎边境很近,大小战争时常发生。


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继位第二年,周朝正式迁都洛邑,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周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而且马上就要走到尽头。当年那个女妖夺位的传言,也神奇地成了现实。


alt


◆烽火戏诸侯


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如此几次,到周幽王真的被犬戎围困时,再也没有诸侯带兵前来援助。落得这个下场,除了是烽火戏诸侯的恶果外,更在于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


鲁道有荡 齐子由归


——有毁有誉的齐文姜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说的是齐文姜出嫁鲁国的情形。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鲁桓公的悲剧就已注定。齐文姜与兄长乱伦,鲁桓公不是不知道。但他日夜提防,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妻子的身心。这场乱伦闹剧,最后在鲁桓公莫名其妙的死亡中上演了高潮。不过,齐文姜虽然被安上了不守妇道的淫荡名号,却也有聪慧果敢的一面,算是个毁誉参半的传奇女子。


退婚风波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僖公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名气,不过他的两个女儿却是闻名古今。大女儿齐宣姜将公公卫宣公迷得神魂颠倒,使他不惜把儿媳变成自己的侧室。二女儿齐文姜更是貌美如花,《诗经·卫风·硕人》形容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令诸多诸侯、公子心动不已。


转眼间,齐文姜也到了适婚的年纪,齐僖公开始为她张罗婚事。齐文姜要选夫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各诸侯国达官贵人,甚至诸侯、世子前来求亲。在众人中挑来选去,齐文姜最后看中了郑国世子姬忽。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齐文姜可以光明正大坐在那里为自己挑选夫婿。当她看到身材伟岸、温文有理的姬忽时,便认定了这个男子。随后,齐、郑两国高高兴兴结成了亲家。


可就在齐文姜准备出嫁事宜的时候,却传来了郑国退婚的消息,这对齐文姜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郑国世子给出的退婚理由是“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也就是说郑国实力不如齐国,地位卑微,实在高攀不起,这就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出处。对于一个郑国世子而言,姬忽的退婚决定实在不够大气。不过对一个男人而言,不希望将来生活在女方强势的环境之下,也算情有可原。总之,齐文姜被人抛弃了。


春秋时期思想虽然开放,但女方被退婚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更何况齐文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被退婚的一天,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倾城之貌可以让所有男人都死心塌地。不管怎样,齐文姜被退婚的事情很快传开,齐国上下都知道这位二公主被人抛弃了,茶余饭后也免不了谈论一番。


此时的齐文姜在宫里长吁短叹,茶饭不思,心情十分抑郁,久而久之便积郁成疾,逐渐消瘦下去。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伦事件发生了,事件主角是正处于低谷的齐文姜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


从兄妹情深到儿女情长


姜诸儿与齐文姜从小一起玩耍,兄妹两人感情十分好。随着齐文姜逐渐长大,那绝代的美艳便成为姜诸儿越过道德边界的最大诱惑。


自从齐文姜因退婚之事久病不愈以来,姜诸儿便隔三岔五去探望妹妹,说些贴己宽慰的话。齐文姜也从兄长那里获得了振作的力量,心里十分感激。可久而久之,这对青春年少的兄妹就发展出了不一样的感情,一日不见便思之若狂。至此,兄妹之情彻底变成了儿女情长。


兄妹乱伦相恋,甚至还有越轨之举,即便是在开放的春秋时期,也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事情。因此,齐僖公知道之后,气急败坏地叫来姜诸儿,让他不要再靠近妹妹。与此同时,齐僖公也在为女儿挑选一个合适的丈夫人选,让她赶紧出嫁,以免家丑外扬。就在这个时候,鲁桓公派人前来提亲,说对齐文姜仰慕已久,希望能结成连理。齐僖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就这样,齐文姜被许配给了鲁国新君鲁桓公。对于鲁桓公来说,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他去求亲最主要的目的是跟齐国攀上关系,以便对鲁国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对于齐僖公而言,这就是一次急于掩盖丑闻的行为,并没有过多考虑;而对于齐文姜来说,这是一次无奈又无情的婚姻。


当姜诸儿知道妹妹被许配给鲁桓公后,悲痛欲绝,写下了“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意思是妹妹如桃花一般,灿烂如霞,可还来不及慢慢欣赏,就已经花落别家,是在令人唏嘘。而齐文姜在收到姜诸儿的诗后也附和一首“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有点“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味,是齐文姜期盼姜诸儿及时摘花的暗示。这样看来,齐文姜的文采也跟容貌一般绝佳,一句“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大胆又细腻地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挚爱的狂热追求。


不管齐文姜如何暗示,她与姜诸儿的恋情也只能就此打住。第二天,齐文姜就嫁给了鲁桓公。而且齐僖公一再叮嘱鲁桓公,别让齐文姜回娘家。为了让这一切看起来自然一点儿,齐僖公也断绝了跟二女儿的联系。齐僖公认为,只要这样做,就能彻底了结齐文姜和姜诸儿的丑事。可他千算万算都没能算到,在他离世之后,这对冤孽儿女又走到了一起。


起初,齐文姜跟鲁桓公的婚姻生活还算平静。齐文姜先后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鲁桓公对齐文姜也是敬爱有加。可这段平静随着齐僖公的过世而烟消云散。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姜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当齐文姜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压抑已久的对姜诸儿的思念死灰复燃,并燃起熊熊烈火,一发不可收拾。她再三要求鲁桓公带她回娘家,恭祝哥哥继位。可鲁桓公谨记岳父教诲,说什么都不答应。其实齐文姜跟姜诸儿的苟且之事,鲁桓公也早有耳闻。当年只是出于政治目的和爱美之心娶了齐文姜,婚后齐文姜安分守己,没有做出什么越礼之事,鲁桓公就渐渐淡忘了这段往事。此时见齐文姜如此急切要求回家,鲁桓公内心的戒备线悄然拉起,任凭齐文姜如何恳求,就是不松懈。


倘若鲁桓公一直坚持,也就不会造成后来的悲剧,可惜的是鲁桓公并没有太多理由一直阻拦妻子回娘家。于是在姜诸儿继位后的第四年,鲁桓公带着齐文姜回到了齐国。


桓公的悲剧


回到齐国后,齐文姜迫不及待去见姜诸儿。此时距离两人乱伦之事暴露,已有18年的光景。这18年来,齐文姜的平静让鲁桓公错以为妻子已经对姜诸儿忘情,不会有旧情复炽的隐患。可事实证明,18年对于齐文姜兄妹而言,并不足以磨灭旧情,反而在再次相见后,两人之间的感情一下子迸发了。


此时的齐文姜,虽然少了少女时代的青涩,却多了几分少妇的成熟,这让姜诸儿欲罢不能。而此时的姜诸儿,也有了几分王侯风采,让齐文姜不能自制。昔日的恋人久别重逢,除了无法遏制的爱欲之外,就再也找不出其他情感。于是,姜诸儿随便找了个借口,支开鲁桓公,将齐文姜带回了自己的寝宫。两人缱绻情深,道不尽的缠绵,早已把道德约束、家庭责任抛诸脑后。


与此同时,可怜的鲁桓公在驿馆里独守孤灯,夜不能寐。过了几日,齐文姜都没有露面。鲁桓公终于按捺不住,前往宫中找寻。一进王宫,鲁桓公就看到了齐文姜和姜诸儿无比暧昧的一幕,当即火冒三丈,痛斥兄妹二人的无耻行径。


第二天,鲁桓公就要带着齐文姜回鲁国。姜诸儿象征性地为鲁桓公送行,摆了送行宴。酒过三巡之后,姜诸儿派人驾车送鲁桓公回国,可就在半路上,却传来了鲁桓公暴毙的消息。姜诸儿给出的理由是鲁桓公酒后颠簸,肝脏爆裂而死。可谁都看得出,这其中有问题。鲁桓公生前身体十分健康,怎么会喝两杯酒就受不起车马颠簸了?鲁国宗亲也明白这必然是个阴谋,但忌惮于齐国的实力而不敢发作。


之后,姜诸儿跟齐文姜的幽会更加方便且密集了。而齐国就在姜诸儿跟妹妹肆意幽会的时候发生了巨变,朝中一些能臣都去了别的诸侯国,比如管仲去了鲁国,鲍叔牙去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姜诸儿的胡乱行径终于招致众叛亲离,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杀害。不久之后,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而齐国的巅峰时代也就此开始。


姜诸儿一死,齐文姜便没有了留恋,她回到鲁国,一心一意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对于一个乱伦、偷情的美艳女子来说,能够安度晚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齐文姜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她的打理下,鲁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雄厚的诸侯国之一。


乱政红颜 美人心计


——骊姬夜哭所为何


骊姬是一位传奇人物,制造了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她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晋国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然而就在她夙愿实现的时候,却也离毁灭更近了一步。按照历史的评判,骊姬是最典型的红颜祸水,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为其辩解。的确如此,骊姬从嫁给晋献公起,就生出了无法填满的欲壑。而这欲壑越来越大,最后连骊姬自己都被吞噬。


美人心计


公元前672年,晋国国君晋献公准备攻打狄戎部落之一的骊戎。在出征之前,晋献公找占卜官卜了一卦。卦象显示,这一仗晋献公会大获全胜,然而就长远利益来看,却是大大的不吉。晋献公十分疑惑,为何获胜却是不吉。占卜官也说不出具体缘由,只是就卦象劝晋献公三思而行。晋献公没有听劝,毅然决然攻到了骊戎。


骊戎是个小部落,不敢跟晋国硬碰,于是在晋献公率兵攻来的时候,骊戎首领果断选择了投降,而且还向晋献公进献了两位美女——骊姬和少姬。晋献公不费吹灰之力夺了骊戎,还抱得美人归,心里十分痛快,早就将卦象所言抛到了九霄云外。然而,就在晋献公跟两位美女夜夜寻欢作乐的时候,不吉之事正在逼近。这不吉的源头是骊姬,一个美艳绝伦却颇有心计的女子。


骊姬嫁给晋献公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奚齐。随着奚齐的长大,骊姬的权力欲也在不断膨胀。她希望自己可以有晋国夫人的头衔,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晋国太子。于是,她竭尽全力讨好晋献公,把晋献公迷得神魂颠倒。很快,美人计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晋献公在大臣面前宣布要封骊姬为正室。大臣们大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自从骊姬到了晋国,就把晋献公拉进了温柔乡,让他不思朝政,不顾国事,这样的女子必是祸水。但是晋献公早已打定了主意,任谁来劝都无济于事。就这样,骊姬当上了晋国夫人。


成为晋国夫人之后,骊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奚齐成为晋国太子,继承王位。当时,晋国已立太子,是晋献公前任夫人所生,名叫申生。申生为人忠孝,曾为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是诸大臣心中最理想的未来国君王。骊姬要想废黜申生,推自己的儿子上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调虎离山


单靠自己的力量,骊姬很难达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