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家的那些事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帝王家的那些事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怕老婆的隋文帝为何离家出众,爱音乐,也爱戏曲的唐明皇为什么被称为梨园祖师
作者:祈莫昕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02-01
书籍编号:30180666
ISBN:978755020451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6335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探索发现
帝王家的那些事儿
祈莫昕 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前言
翻开历朝正史,我们只能从泛黄的册页上留下的微言大义中大致了解皇帝的生平功业,而对于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却很难觅得片言只语。但越是如此,人们越是对这高瓦红墙后掩映着的帝王秘史兴味盎然,津津乐道,而这些故事的来源则是一些稗官野史,笔记杂说。
透过这些被大历史遮蔽的罅隙,我们讶异地发现,其实帝王的生活并不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象得那么尽善尽美,手握重器的天子并非个个都勤政爱民,很多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闹出了一件件匪夷所思的荒唐事。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放着皇帝不当,偏偏乐以贩夫走卒自居,每日在宫中开市做买卖。唐僖宗一生政务不通,却对斗鸡、赌鹅、骑射、赌博无不精通,甚至自诩“马球状元”。这些玩物丧志的荒唐皇帝最终难逃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
泱泱欧洲世界,王朝的更替一代又一代,五花八门的国王、女王亦都粉墨登场。他们中有的治国有方,胸有韬略;有的喜好冷僻,堪称怪才;有的暴虐成性,嗜杀如命;有的凶残好斗,有勇无谋;有的懦弱胆小,怯弱孤僻;有的则干脆智商低下,笨拙不堪……可因为他们头上套着“王室子女”的紧箍咒,喜欢也好,厌恶也罢,终将登上大位,成为一方之主。
无怪乎有人说,十个国王当中,可能只有一个正常人,剩下的九个,不是疯子就是傻子,不是傻子就是色情狂,他们嬉笑怒骂,任性妄为,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做着让世人瞩目的怪诞事情,并最终“名扬千古”。
他们有快乐,也有悲哀。他们被误解,也被证明。他们的生命从来不属于他们自己。也许只有怀着一颗好奇之心的人,才能从时光的余烬中披沙拣金,觅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荒唐帝王
可怜飞燕倚新妆 汉成帝风流送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平庸的汉成帝刘骜,因为宠爱绝世美女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而广为后世所知。他一生耽于酒色,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玩弄于股掌之间,致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最终酒色侵骨,暴死在赵合德的温柔乡中。可怜汉成帝虽然一生风流,却终身无嗣。
梳坠马髻的妇女木俑 西汉
坠马髻,又称堕马髻,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因其样式酷似骑马坠落之态而得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且经久不衰的一种发式,坠马髻从汉代到清代一直流行。
飞燕入宫
汉元帝刘奭共有三个儿子:太子刘骜、定陶恭王刘康和中山孝王刘兴。刘骜小时候就很受祖父宣帝刘询的喜爱,给他起表字叫“太孙”。因此,元帝虽然宠爱傅昭仪所生的刘康,最终还是不敢废长立幼。竟宁元年(前33),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登基,就是汉成帝。成帝即位后,继续推行以儒术治国的方针,他疏远宦官石显,多次降低赋税,赦免囚犯,并且遣使审查三辅、三河、弘农等地的冤狱。但在吏治废弛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并不能真正使民众得到好处。
汉成帝即位之初,就花费重金,建造了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当时的许皇后是汉元帝的表妹,当年汉元帝为了补偿太子刘骜早年丧母之痛,将自己的表妹许氏许配给他,刘骜登基之后,许氏变成了他的第一任皇后。
许皇后出身名门,是大司马、车骑将军的女儿。她不仅有国色天香之貌,而且琴棋书画俱佳,尤其擅长诗词文章,可谓名噪一时的才女。这样一位难得的奇女子自然能够笼络住皇帝的心,一时间很多嫔妃都难得临幸。可是宫中的女人往往都有色衰爱弛的一天,许皇后也不能幸免。许皇后生过一儿一女,全都夭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帝对她的宠爱也逐渐衰减。后来,许皇后又受到王氏集团背后的攻击,被废黜,徙居昭台宫,后又迁长定宫,9年后被逼服毒自尽。冷落了许皇后,汉成帝又迷上了另一位才女——班婕妤。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也是一位奇女子。她博通文史,如水莲一般美而不俗,卓然异于一般庸脂俗粉。但是风流成性的汉成帝还是不知足,竟然想到微服出行,去民间猎艳。
鸿嘉二年(前19),汉成帝在富平侯张放的陪同下,微服去民间猎艳。结果运气不错,果然遇到一个绝色美女,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飞燕。赵飞燕本来是阳阿公主家的一名舞女,因为身形娇小玲珑,如轻盈的飞燕,所以得名。她不仅面容姣好出众,而且能歌善舞。汉成帝微服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摆宴接驾,自然召集舞女跳舞助兴,这其中就包括姿色出众、长袖善舞的赵飞燕。果然,几曲舞尽,汉成帝对赵飞燕迷恋不已,当即乞求公主将她送给自己。从此,赵飞燕便由一介舞女直接飞入昭阳宫,变成了汉成帝的新宠。
姐妹争宠
赵飞燕入宫之后极其受宠,但她知道女人总有年老色衰的一天,必须及早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她便开始一步步谋划自己的封后之梦。当时的许皇后已经被冷落,且王氏家族又落井下石,甚至将一连三年的日食归咎到皇后的“失德”。愤懑冤枉的许皇后无从辩驳,竟然愚蠢地用巫蛊之术诅咒宫中一个怀有身孕的王美人。赵飞燕抓住这一机会告发许皇后,顺利地拔掉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不仅如此,她还将自己的孪生妹妹赵合德接进宫来,献给汉成帝,以此笼络君心,也增加自己在后宫中的势力。赵合德和姐姐一样,也是色艺俱佳,不过比起野心勃勃的姐姐来说,妹妹的性情更加温柔一些,更得成帝的怜爱。
长乐宫乳钉纹壶 西汉
壶高45厘米,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推测该壶原为长乐宫中物品后转至刘胜之手。该壶装饰精美,色彩缤纷,极具历史价值。
永始元年(前16),赵飞燕终于圆了她的皇后梦,妹妹合德也晋升为昭仪。成帝为了取悦新皇后,专门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有一次,飞燕和成帝泛舟湖上,良辰美景,飞燕便为成帝献舞一曲。没想到正当她翩翩起舞的时候,突然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飞,幸好身边吹笙的冯无方拽住了皇后的两只脚,飞燕便继续歌舞,这就是传说中的“飞燕能做掌上舞”典故的由来。但是封后之后,飞燕渐渐失宠。成帝日渐迷恋合德,称合德的怀抱是温柔乡,甘愿沉醉在温柔乡中。强势的赵飞燕怒火中烧。于是派人四处打听,当听说成帝喜欢窥视合德汤浴时,也如法炮制请皇帝来观赏,甚至编造出怀孕的谎言来笼络君心,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子嗣难活
渐渐失宠之后,赵飞燕清楚地意识到要想保住自己的后位,就必须尽快生出皇子。但无奈的是,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俩虽然专宠十多年,但始终没有子嗣。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赵氏姐妹便联合起来,既然自己不能生育,那也不能让别的女人生下皇子。
据史籍记载,当时赵飞燕身边有一个通晓《诗经》的宫女曹伟,受到了汉成帝宠幸,并且诞下一子。但是曹伟刚刚产下皇子,赵飞燕便派掖庭令籍武将曹伟、小皇子以及知情的六个婢女抓起来杀掉。可是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小皇子,籍武实在难以下手。赵飞燕和赵合德听后十分生气,派人将孩子接入宫中,给他找了个乳母,并赐毒药给曹伟,让她自行了断。可怜的曹伟只有饮恨自杀,连同那六个无辜的婢女一起做了后宫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那个刚刚生下不久的小皇子在宫中偷偷抚养了十来天之后,就被宫长李南拿着诏书取走,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除了曹伟之外,还有一个许美人曾经生下一个皇子。赵合德得知之后,便埋怨汉成帝说:“陛下常对我说从我姐姐中宫那儿来,既然不在我这里就在我姐姐那里,许美人怎么能生下您的儿子?看来,许氏会被立为皇后了。”为了除掉这个潜在威胁,赵合德不惜上演苦肉计,不但哭着不吃饭,而且用头撞壁假意自杀。汉成帝只得信誓旦旦地许诺绝不会让许氏成为皇后。但是赵昭仪还是没有就此罢休,很快许美人就收到了黄门靳严拿来的绿囊书。看完书信,许美人不得不将儿子放在箱子里送入宫中。箱子被送到宫中,汉成帝和赵昭仪开箱验看,不过送出来的时候便已经是死婴了。汉成帝便命人将箱子拿出去给掖庭令籍武。箱子用御史中丞印打上封条,便埋在了监狱的城墙下面。可怜这个无辜的皇子,就被这样不明不白地谋杀了。最可悲的是,孩子的父亲汉成帝竟然也参与其中,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孩子。
玉角杯 西汉
玉角杯出土于广州南越王墓,玉色青黄,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形状如同犀角,是一件构思奇巧的西汉玉雕珍品。
赵飞燕像
赵飞燕,原名宜主,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和赵飞燕相关的野史相当多,成语“环肥燕瘦”讲的就是她和唐代贵妃杨玉环。
眼看着生子无望,赵飞燕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趁成帝夜宿他处的时候招引一些多子的少年侍郎与她奸宿,秽乱宫廷,但最终还是没能生下孩子。
暴毙之谜
绥和元年(前8),定陶王刘欣入朝觐见。刘欣是成帝之弟定陶恭王刘康的儿子,他的祖母傅氏携带大量金银珍宝,贿赂赵飞燕姐妹,终于说动她们在成帝面前进言,立刘欣为太子。始终没有儿子(应该说没有还活着的儿子)的汉成帝,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
绥和二年(前7)三月,成帝突然暴毙。当时民间到处传言,说是赵合德给皇帝服了过量的春药,才导致他一命呜呼的。赵合德知道罪状迟早会加到自己头上来,于是自杀。赵飞燕因为拥立刘欣为太子有功,刘欣继位为汉哀帝以后,没有难为她,仍尊她为皇太后,孝顺侍奉。等到哀帝一死,掌权的大司马王莽下令说:“前皇太后赵氏与其妹赵昭仪,仗恃专宠,迫害嫔妃,杀害皇子,这种悖逆之人,不能母仪天下。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迁到北宫去居住。”隔了一个多月,又将她废为庶人。赵飞燕就于此令颁布的当天,自杀身亡了。
不称职的帝国CEO 晋惠帝痴呆成至尊
《历代帝王图》之晋武帝司马炎像
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290年继位,306年暴卒,在位17年。司马衷天生智力低下,根本无法胜任一国之君的位置。他在位的17年中,刚刚建立的国家迅速衰落,贾后干政,朝政混乱,各诸侯王并起争权,爆发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不堪国事的晋惠帝在动乱中被当作傀儡一般反复挟持利用,甚至还一度被废。最终,他在“八王之乱”平定之年突然死亡(一说是被毒杀),结束了荒唐难堪的一生。10年之后,西晋就被趁乱而来的匈奴人攻灭。从此,中国北方进入了长达300年的混乱时代。
太子接位
对于司马衷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关于他的两个著名笑话却是家喻户晓。一次惠帝在华林园游玩,听到园中池塘内蛙声响成一片,他凑上前去,傻兮兮地向身旁的随从们问道:“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还有一次,时值天下大乱,百姓饥荒,饿殍遍地,朝中大臣向晋惠帝奏报此事,谁知晋惠帝竟问道:“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满朝文武听后错愕无言,晋惠帝愚笨的程度由此便可想而知了。一位智力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让他去做皇帝呢?这就要从司马衷的父亲——晋朝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说起了。265年,司马炎逼曹魏皇帝退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晋朝建立后,于280年灭亡了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中国。社会初定之后,司马炎开始怠于理政,沉溺于女色之中。据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万人规模,而他的儿子就有26个之多。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是杨皇后的儿子,当时杨皇后又正得宠信,所以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可谓名正言顺。
司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在智商方面的缺陷,他也曾多次表达过对太子继位的忧虑,甚至产生过另立太子的想法。然而在皇后的阻挠和佞臣的谄媚下,司马炎一直犹豫不决。一次,他决定考考这位愚笨的太子,就找来一些国家公文,送到东宫让太子决断。以太子的智商,当然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这时,精明的太子妃贾南风灵机一动,想出让别人代太子作答的主意,并让代笔的人多引经据典,以显得太子有学识。一旁的给事官张泓连忙劝阻道:“太子没有学识,这是陛下早就知道的,你引经据典反倒会露馅儿,如今应当就事论事作答,不可引书。”贾南风一听有理,就让张泓写了一份粗浅的答案,让太子誊抄一遍,交给了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看后非常高兴,对朝臣们说:“谁说太子愚钝,他处理政事不是一样四平八稳?”司马炎也从此安下心来。
其实,晋武帝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太子愚钝,是因为他不想把皇位拱手让给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司马攸是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为人温和公允,礼贤下士,深受司马昭的宠爱,几次想立他为太子。但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因此司马昭最后还是立司马炎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晋武帝。当年为了与弟弟争夺皇位,武帝承受了无尽的惶恐和忧虑,现在当然不肯将帝位拱手相送,宁愿将江山托付给那愚痴的太子司马衷。
牵羊画像砖 魏晋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种形式,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和习俗。
内心独白
晋惠帝的愚笨可笑至极,于是就被很多人冠以“白痴”的蔑称,但这种贬损是有失公允的。首先,从医学角度来讲,“白痴”是智力缺陷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它的表现是肢体比例畸形,不能理解言语,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而晋惠帝不仅能正常上朝、答问(尽管话不多,反应较慢),而且情感丰富,表露真挚而直接;其次,“白痴”是一种对人格极低的评价,但真实的晋惠帝却忠奸分明、重情重义,体现出很多帝王并不具备的可敬品质。
据《水经注》记载,在“八王之乱”中,朝廷的军队败给了造反的诸侯王的部队,护卫晋惠帝的兵将臣属纷纷四散逃命,唯独侍中嵇绍(“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子)留了下来,誓死保卫皇帝。最后,敌兵将晋惠帝围得水泄不通,晋惠帝身中三箭,护驾的官兵都牺牲了,只剩下嵇绍一人。这时,敌军将领冲上来要杀嵇绍,已经身负重伤的晋惠帝一把拉住敌将的手,叫道:“他是忠臣!杀不得啊!”这是多么幼稚却又真诚的话语啊!敌将没有理睬他,一刀砍杀了嵇绍,鲜血顿时喷溅了晋惠帝一身。后来,晋惠帝脱险,被扶正回朝,但每次上朝都穿着那件沾着血的龙袍。大臣们建议他脱下来洗净或换一件新的,晋惠帝哭着对他们说:“这是忠臣嵇侍中的血,千万不能洗啊!”满朝文武听后无不感喟。
晋惠帝并不是一个“白痴”,他有情感,有判断力,辨是非,重恩义;从人格角度来说,他心地善良、真挚淳朴。从医学角度来看,晋惠帝的智力应属愚鲁、愚笨一类,比正常人的智商要低一些,但绝不是如“白痴”那么差。但从一国之君应有的智力水平来看,他显然又是一位“投错胎”的帝王。
龙纹金带扣 西晋
带扣镂雕的是一条扭身摆尾的龙,翻腾于云气之中,龙身中部镶嵌一颗绿松石,背面镶嵌黄铜片以加固牌面。
愚夫毒妇
智力低下的晋惠帝当上了国君,晋朝如同人的肌体失去了免疫力一般,但还须有病毒的入侵,才能败坏肌体的健康。晋惠帝的第一个皇后贾南风就是一个致命的“病毒”。贾南风(又称贾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恶妇”。她生在世家大族,是晋朝开国元勋贾充的女儿,因其门阀地位显赫,被选为太子妃。贾南风“丑而短黑”,其貌不扬,面目黧黑,身材矮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她性格暴戾,凶残成性,在做太子妃期间,就曾经亲手杀死数人。有一天,她发觉太子的小妾怀了身孕,盛怒之下以戟投向这位小妾,致使这位小妾当场破腹,胎儿随凶器一起掉落在地,场面极其残忍。晋武帝对儿媳妇的恶行感到非常愤怒,决定将她废黜,一旁的佞臣连忙进言:“太子妃还年轻,嫉妒是妇人正常的感情罢了。”与贾家有旧交的大臣也连忙规劝,晋武帝这才作罢。
晋惠帝继位后,贾南风成了一国之母,但她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利用晋惠帝的愚笨无能,开始干预朝政。也正是从这时起,晋朝的政局开始风雨飘摇。权力欲极强又极端凶残的贾南风皇后,先是设计杀死了辅政的太傅杨骏和一干朝廷重臣,并夷灭了他们三族,把朝政大权独揽过来。她任命汝南王司马亮和开国元勋卫瓘辅政,后来又听信楚王司马玮的挑拨,伪造圣旨命令司马玮捕杀了司马亮和卫瓘,然后又以“擅杀”为名,诛杀了楚王司马玮。贾南风荒淫放恣,置丈夫晋惠帝于不顾,豢养男宠,时人皆知。她还制造怀孕假象,暗中找一男孩做养子(贾南风没有儿子),阴谋废掉太子司马遹,另立养子以巩固地位。在遭到了诸侯王的一致反对后,她干脆杀死了太子司马遹,“以绝众望”。
一连串的恶行,搞得朝廷混乱不堪。觊觎已久的各诸侯王终于找到口实,纷纷起兵造反,掀起了“八王之乱”。最终,赵王司马伦领兵入宫,废黜了这位凶残的皇后。不几日,一杯恩赐的毒酒(也是假传圣旨),结束了这个“毒妇”丑陋的一生。
《省启帖》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擅长书法,南朝宋的书法家陈思曾在《书小史》一书中记载“武帝善行草书”。
爱财成命,屠夫天子 东昏侯萧宝卷的“职业病”
北齐高帝萧道成像
萧道成(427~482),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
萧宝卷是南朝史上有名的昏君。他16岁登基,19岁被杀,在位短短三年,却做了不少荒唐事,以至于死后被追贬为“东昏侯”。且不说他如何残暴地滥杀大臣,如何肆意掠夺民财,单说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在宫中设立市场,让太监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自己的宠妃充当市令,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足见其昏庸至极。
荒唐无德
东昏侯萧宝卷自幼丧母,性格比较孤僻,因为哥哥身有残疾,不便继承大统,才被父亲立为太子。可是他自幼就不爱学习,耽于逸乐。《南齐书第七·东昏侯》记载,萧宝卷在“帝在东宫便好弄,不喜书学”。对于这个不爱学习的淘气包,父亲齐明帝却不以为忧,反而发诏将太子原先的一日一朝改为三日一朝,萧宝卷便更加肆无忌惮地玩乐去了。史书记载,他常常通宵达旦地领着太监们捉老鼠玩,或者在后堂戏马,丝毫不顾太子的身份和尊严。
这样一个不通政务的孩子继承大统,自然不知道该如何理政治国,反而是将国家权力变成了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更加肆无忌惮地寻欢作乐。因为个性内向自闭,萧宝卷继位之后也不善于和大臣交流,只是一味地宠信太监。在宠臣茹法珍和梅虫儿的蛊惑下,萧宝卷在继位之初便展开选美大赛,从各地甄选美女供他淫乐。其中有一个叫潘玉儿的美女俘获了少年皇帝的心,被封为贵妃,顿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个潘玉儿不仅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她的一双“三寸金莲”更是让萧宝卷爱不释手。萧宝卷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玉寿殿”,壁嵌金珠,地铺白玉,还让工匠用黄金打造了一朵朵莲花,贴在地上,让潘玉儿赤脚走在上面。看着潘玉儿在金莲花上面婀娜而行,萧宝卷恍惚看到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香风过处,遍地莲花绽放,因而大发感叹。
步步生莲
为了讨好潘玉儿,萧宝卷在内廷之中时常以奴仆自居,端茶倒水,捏脚捶背,毕恭毕敬地侍候他的“太上皇妃”。每当出宫时,潘玉儿坐在轿中,萧宝卷则骑马相随。朝臣们见了,以为不成体统,萧宝卷却不以为然。
当潘玉儿生下的小公主不幸夭折后,萧宝卷不惜花费重金修建了“神仙”“永寿”“玉寿”三座宫殿,耗费大量财力,只是为了安抚美人的芳心。南朝的皇帝多奢靡,可像萧宝卷这样一味地宠信奸小,不务正业,只知道搜刮民财,满足私欲的皇帝也算极品了。
屠夫为业
萧宝卷为了讨潘玉儿的欢心,可以说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据史书记载,潘玉儿出身贫贱,她的父亲本是个商贩。潘玉儿做了贵妃之后,潘家便鸡犬升天,她的父亲也被赐第都中,连皇帝都呼他为“阿丈”。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便利用权势,到处构陷有钱的官员,赤裸裸地侵夺他人的财产。他将别人的家财洗劫一空,为了防止其家人日后报复,还网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家中男丁统统杀死,以绝后患。如此恶行,萧宝卷一贯姑息纵容,朝野上下敢怒而不敢言。
面对昏暗危险的政治形势,萧宝卷丝毫感觉不到一股无形的势力已经扼住咽喉,反而每天唯潘玉儿马首是瞻,来讨美人的欢心。在这个精于买卖的潘玉儿的影响下,萧宝卷也渐渐对做买卖上了瘾。按理说,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士子和大夫们都不屑为之。可是这个萧宝卷身为九五至尊,却对贩夫走卒之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玉龙凤形佩 南北朝
此玉佩高5.8厘米,呈环状,通体透雕成龙凤纹,龙身弯曲,龙首下垂,尾部稍残。龙背上站立有一凤,作回首状。
虽然他无法走上街头去当个小商贩,却可以利用皇帝的无上权力,直接在宫中复制一个小型的市井社会。他先是在宫中花园里设立了一个市场,市场中林立着各种大小商铺,规模形式都和真实的商铺差不多。有了商铺之后,他就命令宫中的宦官、宫女打扮成各色商贩。他自己每日游走其间,仿佛走上了市井街头,玩得不亦乐乎。有了市场,有了商贩,还缺一个统管全局的“市令”。萧宝卷便让自己的宠妃潘玉儿担任其职,专门管理市场交易,受理各种纠纷案件。他甚至挽起袖子来亲自持刀卖肉,还让潘玉儿在一旁当垆买酒,俨然一个“天字第一号夫妻店”。这一荒唐事传到民间,老百姓便编了首讽刺他的歌谣,“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沽酒”。
皇帝当屠夫,可谓滑天下之大稽,足见其心智的不成熟,让这样一位顽童当皇帝,江山社稷自然难保。
天怒人怨
从萧宝卷对做买卖这种过家家式游戏的热衷来看,他似乎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其实不然,他虽然年少,却心狠手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据史书记载,高宗在临崩之际,特意嘱咐萧宝卷“做事不可在人后”,生怕这个不懂权谋的小儿子继位之后遭人算计。萧宝卷将此话铭记在心,生杀大权一到手,便立显冷漠无情的本色。
青瓷莲花尊 南北朝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这座青瓷莲花尊为早期青瓷的代表作,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般皇帝即便视百姓生命为草芥,也不会随意滥杀大臣,自毁城墙。可是萧宝卷在这件事情上却是“一视同仁”。萧宝卷的两个表叔,因为经常进言劝谏他少耽于逸乐,多管理朝政,便被他狠心地杀害了。如此六亲不认,忠奸不辨,自然弄得朝野人人自危。于是始安王萧遥光起兵造反,可惜因为事起仓促,不久就被镇压了。萧遥光造反丝毫没有唤醒萧宝卷的反省意识,他反而更加暴虐地诛杀老臣。在身边一群宵小的怂恿蛊惑下,他将朝中一些老臣纷纷召入宫中,赐酒毒死,这其中包括大臣萧遥光、萧坦之、徐孝嗣等,甚至连他的亲娘舅也未能幸免。如此草菅人命,大开杀戒,让大小官员人人自危,噤若寒蝉,对他的胡作非为是敢怒不敢言。不过矛盾正在不断积聚,萧宝卷的皇位也岌岌可危了。
一个不理朝政的荒唐少年,本来就不足以令群臣信服。可是他不但不思进取,反而变本加厉地迫害群臣,令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昏君无道,臣子们只有推翻他,另谋新君。永元元年(499)十一月,齐太尉陈显达在浔阳(江西九江)起兵,进军采石(安徽马鞍山长江东岸);次年三月,平西将军崔景慧叛变,与江夏王萧宝玄联合起兵围建康。虽然这两次起义都被扑灭了,但是这种势头确实越来越旺,无可阻挡。
同年十一月,雍州刺史萧衍与吕僧珍等率领万人在襄阳(湖北襄樊)起兵;十二月,中郎将长史肖颖胄在江陵(湖北江陵)起兵。梁王萧衍的军队很快攻打到城外,太监茹法珍请求赏赐将士,极其吝啬的萧宝卷却不肯,还说:“反贼难道只捉我一个人?为什么偏偏向我要赏赐?”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萧宝卷还在含德殿悠然自得地吹笙。梁王的军队已经包围了大殿。听到军队闯进来的声音,萧宝卷慌忙从北门溜出。太监黄泰平举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摔倒在地,呵斥道:“奴才要造反吗?”另一名太监张齐不由分说,一刀砍下了他的头。中兴元年(501)三月,萧衍等人拥立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是为齐和帝,改年号为中兴,并宣布废萧宝卷为涪陵王。而这个昏聩无道的萧宝卷在死后被剥夺了帝号,贬为“东昏侯”。
青瓷双流鸡首壶 南朝
此器造型精美生动,为当时常用的水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的生产以浙江地区最为发达,窑场广泛分布在浙江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是唐代德清窑,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前身,其中以位于宁绍平原的早期越窑水平最高。
爱皇权,更爱出家 佛法皇帝萧衍的佛门路
《数朝帖》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在书法上也有独特的造诣,著有《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观钟繇书法》等书法作品,其书迹《异趣帖》《数朝帖》《众军帖》流传至今。
南朝梁武帝是个很矛盾的人物:若论他的文才和武功,在帝王中算是一流人物,但若说其晚年的糊涂政治以及对佛教的佞信,他又能跻身昏君之列。
开国之主
梁武帝萧衍(464~549)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上兰陵萧氏本来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较低微。可他的伯父萧道成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治家,他趁着宋朝内乱之际,夺取政权,建立了齐朝。萧衍继承了叔父的胆识和谋略,在南齐担任军职,曾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
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两军阵前,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大,畏惧不前。萧衍亲自率领敢死队为先锋,奋勇拼杀,将士们紧随其后,大破10万魏军。战后搜检敌营,从一名魏将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书,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轻易交锋,等我到达再商议对策。如果能俘获此人,则江南为我所有。”足见萧衍当时在敌军中威名远播。
萧衍早年还是一位社会名流。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广招文学之士,萧衍与名士沈约、谢朓、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