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宦王朝8:南宋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官宦王朝8:南宋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高天流云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04-01
书籍编号:30186992
ISBN:978755020576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83797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如果这是宋史
官宦王朝8
南宋卷
高天流云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一章 血色黄昏
说事儿之前要先回忆,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间发生的事,是中国人的一块心病,要是不讲个有头有尾、清楚明白,是不会让人信服的。
一万个中国人,有一万个靖康元年。
何况,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追溯”,一连串的古人云、夫子曰,造就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所以,先往回翻历史吧。
宋、金之间,谁对谁错,到底谁没理呢?
宋朝人会指责,女真人粗俗野蛮、贪婪成性、满手的血腥,是这个时代的毒瘤,毁灭了灿烂悠久的辽文化,更进一步毁灭了璀璨辉煌的汉文化,简直丧心病狂。尤其是辽、金之间有仇,宋、金之间没仇,凭什么过来杀人放火?
就因为你们胳膊粗、力量大吗?要是这样,那么金国就是个强盗国家。
以上,应该是宋朝人乃至以后几百年里汉人的心声吧。那么,一桩桩一件件,把宋、金之间这些年发生过的事都摆在桌面上,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接触。
女真人在原始森林里热火朝天地向辽国人展示大胳膊,没宋朝什么事儿,是宋朝人主动漂洋过海去套磁,双方才认识的。在谁主动的问题上,没有第二种说法。
宋朝人先错。
再说合作、违约。
宋和金说好了合伙灭耶律家满门,宋朝得燕云十六州,其他全是金国的。这已经很不等价了,金国还一连串的耍赖,先是只给几个州,接着把最重要的幽州城清空了才交出来,中间还敲诈了数以千万两计的黄金白银,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合同上写得清楚明白,宋朝只要燕京,宋徽宗亲笔写的,黄纸黑字。
除幽州以外,金国本应独吞才是。
更不用说宋朝先是到期不发兵,又抢先杀过去吃独食,凡此种种,宋朝哪一点让人看得上眼呢?平心而论,简直是丑陋、拙劣!
宋朝人再错。
分赃之后到第一次入侵之间。
这段日子里,金国很平静,它一心一意地追杀辽国的末代皇帝,再加上给自己的开国皇帝办丧事,这多难得,如果安排妥当,既可以和谐渡过,还能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增进点民族感情。可宋朝一直在搞小动作,悄悄地扩张地盘,张觉也好、郭药师也好,都给金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换位思考,换成是宋朝,能忍受这些吗?
什么?说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是汉人的,收回它不仅是财产问题,还是安全问题,更是尊严问题……对不起,这跟金国人说不着,这是沙陀人和契丹人的交易,中间给宋朝人留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早干吗去了,不去抢回来?
宋朝人又错。
第一次入侵到第二次入侵前。
宋朝被迫签了城下之盟,金军撤退之后,能反悔的都反悔了,包括河北三镇的割让。虽然历史上除了石敬瑭这样的异类之外,没有谁会遵守这种合同,但是抛开感情谈对错,抛开实际谈对错,宋朝的确又一次反悔了,并且,宋朝还托金国大使给金国将军带了一封信,明目张胆地玩策反。凡此种种,金国要是不做出反应,会不会被认为是懦夫国家呢?
宋朝还错。
至此,能分析的都分析了,宋朝简直错到了极致。是的,谁都知道,这样的分析对历史的进程没有帮助。哪怕宋朝全都做对了,金国也一样会杀过来,这是由刚刚脱离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的本质决定的。它必将向周边国家疯狂扩张,去掠夺、去毁坏、去杀人放火,那样,它才能保持活力。说白了,它除了这些,别的什么都不会。
但是,这也不是宋朝国策全面失败的借口,就像哪怕宋朝全都做错了,金国人也没有权力把坏事做绝一样。
以上这些,会让每一个汉家子弟都感到郁闷、失望、愤懑、屈辱,甚至会有无力感。毕竟这是族群的先人,怎么会这样弱智,这样可笑?
有这种感觉的人,我只想提醒一句:
赵佶父子、六贼等人,他们可以代表你吗?可以代表汉人吗?
如果觉得不能,高贵、尊严、文明、气节仍然都在,还在闪光;如果觉得能……去死,去受屈辱,去懊悔,去哀号吧。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金国第二次南侵。兵力配备、元帅分工和上次一样,完颜宗翰是左副元帅,率西路军,从原辽西京(今山西大同)出发;完颜宗望是右副元帅,率东路军,由保州(今河北保定)出发,兵锋直指开封。
都熟门熟路了,没必要改。
按说东路军是内定的主力,毕竟上一次西路军受阻,是完颜宗望单独杀到了开封城下,办成了当年契丹人举国出征、萧太后亲自上阵也没办到的事。
可这一次,焦点却集中到了西路军的身上,因为完颜宗翰、太原城。公平地说,这时的完颜宗翰是东亚大陆上的第一军事强人,自从女真崛起,他灭强敌、破名城,战绩非常彪炳。
赵匡胤、柴荣等人远远不及他,在他之上的人,只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这样的猛人和汉人的一座城池会有什么关系呢?城池,应该只是他的勋章,装点他的荣耀罢了。可太原城不一样,纵观历史长河,不知有多少名将在它面前灰头土脸,哪怕是这时的完颜宗翰也不例外。
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太原被围困,到这时快九个月了,金军能用的招数基本上都用到了。比如名将攻城,攻城的人叫银术可,是宗翰系里最强的战将,在整个金军系统里,也只比号称常胜将军的完颜娄室稍差一点;比如心理上,两百七十余天里,金军没有让一个宋朝援军抵达城下;比如物资上,太原城最初是被突袭的,根本来不及囤积战具、粮食,而满城军民一天之内的消耗量是惊人的。
这些加在一起,太原城仍然巍然不动。从理论上讲,金军还能拿得出来的最后一招,就只有完颜宗翰本人了。
完颜宗翰亲自上阵,带来的兵力、战具与之前截然不同,尤其重要的是,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大脑,那里面的经验是另一种尖端武器。
在整个两宋历史上,战争无数,名将、战事星罗棋布,可以说在每个读史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排行榜,排列着自己认定的最强将军和最荣耀的战事。
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两宋之间,有两座名城之战功垂千古、恒久不变。一个是南宋末年的钓鱼城,一个是北宋此时的太原城。
前者记录着辉煌,后者承载着坚忍的精神。
完颜宗翰攻城,第一波是远程攻击。他带来了很多大炮,也就是巨大的投石器。一声令下,士兵们将斗大的石块扔进了城里,砸得很准,毕竟经常干这活儿。可惜的是,就因为太准了,全都白废。
宋军在城头上设了很多虚栅栏,从外边看像是城防设施,其实是空的。石头砸过来,坏了就坏了。万一砸坏了什么,旁边放着很多装满糠的布袋,堆上去马上就能修复成功。
第二波是过河。
太原城边是汾河,这条大河曾经被赵匡胤扒开过,把太原变成了一座水城,但是啥事也不顶,照样打不进去。这条大河决定了太原护城河又宽又深,水流相当大。想要打到城墙边儿,必须填平这条河。怎么填呢?
大家举着盾牌防箭,接下来用铁锹挖土填沟?开玩笑!等填平了,东路军早就杀到开封城去吃独食了。完颜宗翰有新办法。他先准备了五十辆车子。这种车子下边有轮子,上边用巨大的原木搭成房子形状,用生牛皮包严实,再镶上铁叶子。
这样,哪怕是神臂弓也射不破了。
车子里边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推轮子的人,上层装满了填沟的东西。东西是复合的,分成三层。最下边是大树枝绑成的架子,中间是一层草席,最上边才是土。将这三层东西一次性推进护城河里,它们缓缓下沉,不会散架。紧接着,再推下去另一组同样的东西,以此类推,直到河被填平。
这种填法,应该是无解了吧!
有解,只是要冒险。这种填法的妙处在于第二、三层,里面的草席、树枝是可以燃烧的,只要及时派人出城埋伏在护城河边点火,就可以把它们烧毁,而剩下的那层土,光靠它们掉到河里,就跟拿铁锹挖土填沟差不多。
在这之后,金军又派出了攻城车、投石器等器械,轮番攻击。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出现了。古往今来,金军都被人们低估了。人们认为,他们是刚刚开化的女真人,只会凭着一身蛮力挥舞着没有开刃的斧子砍人。和宋朝比起来,他们的战械、战略和经费都不如人家,唯一占优势的就是能产马。
太原城下的那一幕证明,这是错的。女真人崛起快十年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这样一个灭掉东亚最大国家的新兴民族?他们以战养战,吞了辽国,还消化了辽国。此时,无论是战械、战略,还是经费,金国都在宋朝之上。
这是毫无疑问的。
就算这样,已经被围困两百七十多天的太原城仍然坚持着。能够攻破辽国五京的金军在城下一筹莫展。与此同时,开封城终于做出了一点反应。
宋朝命令府州(今陕西府谷)守将折可求率领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士兵两万人,渡黄河援救太原。折家军是当年抗击西夏的猛将张岊所在的部队。他们将从岢岚(今山西岢岚)、宪州出天门关,进击太原,挑战完颜宗翰。
命种师道出战,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北),挑战金国的东路军。
任命折彦质为河北宣抚副使,率十二万重兵驻守黄河南岸;李回为大河守御使,率一万骑兵为机动力量辅助。
加强真定府、中山府防守。
以上这些只是常规手段,开封城里的大人物对上次的东京保卫战印象深刻,为了防止历史重演,他们做出了一个空前的创举。
宋朝进入紧急战斗状态,分天下二十三路为四道,分别由知大名府赵野总管北道,知河南府王襄总管西道,知邓州张叔夜总管南道,知应天府胡直孺总管东道。
他们统一对邓州的都总管府负责。
在各自的道内,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军政大事,财政收入归自己专用,可以自行任命各级官吏,所辖士兵可以自行诛赏。
这是什么,这是国中之国,是唐朝后期搅乱天下、尾大不掉的藩镇,是宋朝立国之始极力防止、用一系列手段哪怕是自我阉割都在所不惜的最大禁忌。
可是,在战争的威胁下,开封城忍了,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之后,它只要求在国家遇到危机时,四道兵力能够第一时间赶往京师勤王。
历史在重演,可以预见,除非迅速击溃金军,再进一步灭掉金国,不然的话,随着战争的进行,这四道的势力必将越来越强,从最初对国家的依赖,到后来反客为主,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纯粹的饮鸩止渴,但是没有办法了,无论如何也得先过了眼前这一关。
而这些,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保住第一道防线——太原。
回到太原城下、汾河之畔,金军终于亮出了底牌,完颜宗翰加上他的军队、军械,这些都没能奏效。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在这儿耗着,或许会有攻破的那一天,可谁知道期限在哪儿?要么长驱直入,把太原城甩在身后,去攻打开封,毕竟那儿才是宋朝的王城。
可是,万一还是攻不破,回来的路上仍然被北方三镇挡着,怎么想都觉得别扭。
这时,完颜宗翰的脑袋终于起了作用,他决定多等两天。冥冥之中,他不知道感觉到了什么,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最后这几天真的成了压倒太原城的救命稻草。太原城被攻破了,金军入城之后,发现这是一座尸骨累累、没有马匹牛骡、没有弓弩皮甲的空城。萍实、糠籺、草茭什么的,都被守城的军民吃掉了。
太原城是被饿倒的。两百七十多天的围困,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助,哪怕是完颜宗翰早走一步,也能给他们一丝喘息之机,或突围或抢粮,多少能有点变数。可惜战争是残酷的,太原城还是陷落了。
太原城让金国人敬重。城破后,完颜宗翰没有急着抢东西,而是招降,他摆出了优厚条件,希望太原知府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能为金国工作。
张孝纯投降了。
对此,我有些遗憾,却无论如何也愤怒不起来。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吗?太原城已经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了!到了这一步,根本没有理由苛责张孝纯为什么没有以身殉城。
王禀选择了战斗到底!
王禀是太原的城防负责人,九个多月,两百七十余天里,他做了能做的一切。这时城破,他率领疲军羸卒死战到底,一条条街逐个突围。天佑勇者,最后,他竟然突破重围,杀到了城外。希望再一次闪现,可惜不远处是汾河……他们仍然失望了,金军追了上来。
王禀跳进了汾河,宁可淹死,不落敌手。当他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之后,人们发现他背着一幅画像,展开来看,却发现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御像。
展开宋朝的地图,我们看到,开封城的北方,越过黄河之后是三路并排,从西到东分别是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简单地说,完颜宗翰负责河东路,太原陷落,整个河东路崩溃,一系列的名城,如平遥、灵石、孝义、介休,全都不战而降。
完颜宗翰直扑黄河北岸。
另一边,金国的东路军永远都是焦点。完颜宗望在做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的运气比大王子差了很多,他负责的是河北西、东两路的战线,从概率上讲,难度比西路军大了不知多少倍。
首先,他得攻破中山府。
北方三镇——太原、中山、河间,这三座城一字排开,在北方大地上连成一条防线。河间在最东端,它太远了,和这次战争没有关系。中山的位置最关键,它在中间,如果它稳固了,就会让金军进退两难。
中山府迅速陷落,它连拖延完颜宗望的进军速度都没有做到。金国东路军长驱直入,迫使种师道昼夜兼程赶路,出井陉与之决战。
想想种师道的兵力,他是被排挤出京城的,等于是变相下放,连李纲手边的几千人马都没有,还用什么来和金国二太子决战?
他比弟弟种师中还要悲剧,声名显赫的种家军竟然被当成肉盾推向了前线。这哪里是作战,纯粹是送死。时光停留在这一年的十月,井陉,种师道,败。
种家军走向了黄昏,他们祖孙三代人建立起来的传奇部队,编织了一段传奇往事。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他们的名字:种世衡、种古、种谔、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他们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也有过失落,却从来没有过背叛和懦弱!
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
回到当年,种师道并没有死在井陉,他幸免于难。宋朝把他派往河阳(今河南孟县)当督军。在这里,种师道给赵桓去了封信,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要四道总管司立即命令南、西两道出兵勤王,片刻也不要耽误;另一个是提醒赵桓,让他马上逃离开封,去长安避难。这一次,金军来势凶猛,不再是试探,而是意欲灭国,坐困危城将会变成绝境。
历史即将证明,他的话是多么正确。可惜的是,这是他说的,以他在宋朝的地位,他的话会有人听吗?于是,他被忽略了。
不久之后,他就病死了,时年七十五岁。
完颜宗望逼近真定(今河北正定)府,这是一块硬骨头,之后还有黄河天险以及十三万重兵。考虑到这些,完颜宗望有些小头痛,他想了想,拿出了一个老办法,这是在灭辽时百试百灵的好办法。
谈判。
金军派使者去开封,和宋朝讨论一下河朔地区以及三镇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给宋朝一些盼头,他们有了希望就不会死拼;二来还能借机深入宋地,亲眼目睹一下宋朝的防卫措施,效果比间谍还要好,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他们想不到,这件事是他们侵宋计划中最失败、也是唯一一件失败的事,它的后果严重到足以让宋朝死灰复燃、让金国差点功亏一篑的地步。
第二章 如果还有明天
这次谈判谈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始无终,看似面面俱到,想清楚了全是放屁。看一下过程:
先是金使进开封,提出可以和谈。
于是,宋朝开价,把北方三镇的税收、开封城内府的皇家珍宝拿出来,再加上一大笔现金,让金军撤军走人。金使同意了,说再加上十万匹绢就成交。
宋朝欢天喜地地派人拿东西去金营,无非是想在黄河渡口前把事儿办利索了,让金军快点停手。不久,宋使回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金国人心情大好,自动降价了,北方三镇全都不要了,只要宋朝交出五辂,也就是汉族天子所乘坐的五种特制的车子,外加冠冕以及尊号,这事儿就算完了。
不过,金军有个提议,点名要赵构带东西去前线交割。
宋朝上层简直快要乐抽了,还有这种好事?赵构,你立即出发,他们要什么,你就给什么,一切以金军的快乐为宗旨,一定要把事情办妥了!
赵构鼓起勇气,带着五辂准备上路。突然,金国人又变卦了,他们开出的新价是,北方三镇必须交出来,不然第一时间攻打开封城。
针对最新开价,开封皇宫里百官云集,分成了两大阵营,隆重讨论了交还是不交。这两大阵营,一方由梅执礼、孙傅、吕好问等三十六人组成,这些人都是一流高官,比如梅执礼,时任礼部尚书;另一方是顶级大佬,以宰执唐恪、耿南仲为首,共有七十多人。
一流高官说一定不能交,顶级大佬说不交不行。双方在金殿上大吵大闹,相互对喷了整整一天,各自的理由、行为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不交的理由是,祖宗创业艰难,失河北国将不国,以后很难再振作起来……难道刘邦创业时被赶进蜀中,就注定了一辈子当川人?
交的一方说,以前答应了会交,现在又要反悔,宋朝多丢人啊。如果交了,金国再打仗,会出师无名,必败无疑……见鬼,仿佛上天真有个喜欢主持公道的神灵,谁失信,谁没理,谁就去死!
争吵中,宰执一方功力深厚,侍御史、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四肢着地、痛哭流涕,说为了江山,为了人民,为了广大官员们的安全,把三镇割出去吧。
赵桓同意了。
看着很闹吗?或者开封城里的仁人志士的爱国程度让人很震撼、很感动、很狗血?北方三镇啊,国家安危啊,百姓福祉啊。
这都哪儿跟哪儿?三镇里的太原、中山早就完蛋了,河间城又离得太远,根本与战争无关,什么交不交、割不割的,为这事儿还吵得乌七八糟、头破血流的,让人说什么好呢?
闹剧,脑残片吃多了。
要加以说明的是,前线与后方的消息并没有脱节,种师道从井陉撤下来后,还能迅速回到开封城病死。以河北、河东的辽阔大地,金军两路近十三万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封锁消息。
吵过之后,宋朝统一了思想,赵构急忙出京奔向前线,企图用各种车子、头衔去拖住女真人。与他同行的一个人叫王云,职务是给事中,一个常在皇帝身边做参谋的小官。这个人看起来不起眼,但你要注意他,是他改变了历史。
另一方面,宰执们集中精力为国操劳,想到了一个对帝国安危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失误,一定要迅速制止它。
前些天,种师道召集四道兵马中的南道张叔夜、西道王襄带兵进京勤王,这简直是陷国家于不义。都答应讲和了,怎么还能集结兵马呢?
何况开封城现在也不富裕了,突然之间来了几十万援军,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和金钱啊?这不行!于是,唐恪、耿南仲、聂昌这几个人下令,让勤王部队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老实待着。
做完了这些,宋朝平心静气,等待着应该或许可能会出现的好消息。
几天之后,消息来了,金国东路军攻破真定府,守将刘翊死战殉国,知府李邈被抓到燕京,因拒绝投降而被害,完颜宗望直驱黄河;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已经抵达黄河渡口,与折彦质十三万重兵隔河对峙。
十万金军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的手下只有五万,隔着一条东亚大陆上最大的河,河对岸是近两倍半的敌人,换了谁心里都会发憷。
根据资料显示,金军的水面力量很弱,可以说自从崛起以来,从来没在船上打过仗,想象完颜阿骨打当年在松花江畔那样率领全军骑马渡河,纯粹是做梦。
这是黄河,不是松花江。
完颜宗翰头疼之余,找来了军队里最好的将军,那位活捉辽国皇帝、有常胜之名的完颜娄室。他希望娄室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奇迹……头疼会传染,娄室也很郁闷,面对滔滔黄河、十三万重兵,五万人马敢强攻就是奇迹,还想打赢?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奇怪!
他想了又想,试探着说:“这仗没法硬拼,我们探探宋军的虚实吧。”
完颜宗翰点头,接下来又冷场。
虚实是那么好试探的吗?当年赤壁大战,周瑜为了试探曹军水寨的虚实,得坐着战舰逼过去,先看外形,再和曹操的战船来一次水面追逐。现在,想让金军照样模仿都不成,没船,没水手,没法在水面上飙船。
最后,他们集中金营的全部实力,只找来了几百面大鼓,让士兵们使劲敲。注意,中间隔着整条黄河。就这样,他们敲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他们走到岸边,向南边一看,全都惊呆了。
南岸上一片开阔,完整地展现着黄河的地表,一个人也没有,啥也没有。也就是说,金国人只是隔着河敲了一夜的鼓,十三万宋军居然全都跑光了!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出产这种军队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这个疑惑迅速在金国人的心里生成了,毋庸讳言,换成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的军人,都会产生两种反应——蔑视、欲望。
金国西路军安全渡河,没损失一兵一卒,没耗费一枪一箭。广阔的宋朝疆土在他们面前展开了,他们可以予取予夺,随心所欲,想怎样进攻都可以。
但是,完颜宗翰没这么做,反而再次派出了使者。这一次,他又开价了,针对眼前的形势,他不再谈什么北方三镇,而是索要全部河东、河北土地。
多么狠毒狡诈的敌人,不仅要借宋朝的手,使在河北、河东土地上继续抵抗的汉人慑服,还在第一时间让宋朝泄劲。
黄河天险被突破,宋朝当局肯定惊慌失措,紧接着会非常自然地提高抵抗力量。可是,金军又议和了,再次给宋朝希望。
这就是经典的温水煮青蛙,青蛙到煮熟时竟忘了疼!
事情完全按照完颜宗翰的设计发生了。赵桓再一次同意,他急忙派自己的两大亲信,也就是主张割地的两大先锋——耿南仲、聂昌去配合金军,到河北、河东大地上解除宋军的武装。这两个衰人非常积极,毕竟这是他们最盼望的事嘛。
聂昌跑得快,他带着诏书马不停蹄地越过黄河,赶到了绛州(今山西新绛),在金使的监视下命令守城的宋军放下武器,全体投降。城里的守将叫赵子清,是个聪明人,他没说不答应,而是放下了一架梯子,要聂昌带着诏书爬上来,让他亲眼看一下,只要是真诏书,他就投降。
聂昌努力工作,他一个文官,真的爬了城墙,这也是开了先河了。有宋一代,善待士大夫,哪个宋帝都没有这么折腾过自己的文官。
可谁让人家聂昌愿意呢?
他爬了上去。等着他的是一张张充满仇恨的脸。赵子清命令士兵抓住他,先把他的两只眼睛挖了出来,接着一顿乱刀砍成肉酱,之后再把这堆臭肉扔下城去,让金国人看看,这就是两河军民的态度!
耿南仲跑得慢,都是做宰执的人了,做什么都懂得留三分力。他慢腾腾地走着,走到了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也就是说,还没出河南省,就被当地的民兵拦住了。
谁说民兵不是兵,这帮阿兵哥要干票大买卖,他们打探到耿宰执一伙人是去干什么的,一时火起,要在半路砍了这帮人。可惜的是,他们的运气差了些,金国使者见势不好,马上逃跑,速度快得追都追不上。等到他们回头再找耿南仲时,这位宰执大人已经不见了。
耿南仲年纪很大了,所谓人老成精,这人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比如要他去招降,他绝对慢慢走;他更懂得怎样做事,比如这时就得逃跑。
第一,他跑得快;第二,他跑对了方向。
他跑向了相州。相州是岳飞的故乡,在河南省界内,离京城不是很远。他之所以跑向这里,是因为他时刻关注着周围的情况,知道相州有一位大人物——赵构。
赵构不是被派去和金军谈判了吗?应该直奔黄河才对。他是想去的,可是赵构做什么事都是一根筋,他走到半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人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提起他,人们都会把他与李纲、岳飞并列。
宗泽。
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生于公元1060年,现年六十六岁。这是一位老人了,他的一生(年过花甲,可以说是一生了吧)都在折磨中度过。他的人生起步还是不错的,他在三十一岁时考中了进士。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一,他家世代务农,首次有人考中进士;第二,他的年龄不大,刚过而立之年,成为宋朝文官中最幸福的一员,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可他却把自己搞得无比凄惨。
考中进士的时候,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他所写的策论让考官很为难。不录用吧,文章写得很好;录用了呢,危及头上的乌纱帽。宗泽的策论抨击时弊,把当时元祐年间新、旧两党的错误都列了出来。这还了得,等于把脑袋伸进了马蜂窝里,不狠狠地蜇你一顿,还让不让马蜂活了?
考官很聪明,只在宗泽的出身上加了一个字,就恶心了他一辈子。他将“进士”写成了“同进士”。堂堂正正考来的功名,降到和花钱买官的废料们一个等级。背着这个耻辱,宗泽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简单地说,他一直被压在底层,二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是个县令。眼看快退休了,正赶上宋朝决定联合女真人灭辽这事儿,双方争得不可开交,全国上下不管是谁,都有发言权。
于是,宗泽说话了,造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他反对联金灭辽,这是在和如日中天的六贼唱对台戏啊!以他这样的芝麻小官,根本不用六贼出手,贼子贼孙们早就把他撂倒了。
县官不能当了,只能去看守道观。
宗泽失望了,近三十年的官场生涯,让他对现实绝望了,与其再受折磨,何不就此引退呢?宗泽主动辞职,他想去东阳山谷结庐读书,终老此生。可惜,他不想玩了,有人还惦记着他呢。他被软禁在镇江,从此失去了自由。
两年后,他被放了出来,派去遥远的南方巴州当通判。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入侵时,他升了官,被委任为磁州知州。
磁州在河北大地上,当时太原失守,真定危急,官员们都急着往南方跑,宗泽却逆着人流去河北,迎向了金军。
这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忠于事实,忠于本心,却不忠于过官本位的世道,这让他在官场上寸步难行,也让他做了与整个官场背道而驰的事。他到了磁州,正准备援军去救真定,却遇到了去金营和谈的赵构。
宗泽劝赵构别去送死了,没人会在这种优势下同意什么和谈。赵构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想了想,决定听宗泽的,并且对宗泽产生了好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能继续下去,中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但是,它偏偏拐弯了。
因为王云。
这位给事中大人出事了,磁州人认得他,他在不久之前当过出使金国的使者,路过磁州时,他曾经要求对磁州坚壁清野,把老百姓、财物等都运到城里去,不留给金军。平心而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惜磁州的百姓因此被折腾得够呛。
这个时候,他又来了,磁州人立即火冒三丈。事有凑巧,有人在他的行李里发现了几件和金国服装相似的皂裘。这简直是火上浇油,磁州人认定他是金国的奸细。当时,整个两河地区的人民怒火冲天,只要和金国沾边,宰执人员都能被砍成肉酱,一个小小的给事中算什么?
百姓一拥而上,王云也碎了。
事情过后,宗泽才知道。他只能硬着头皮将此事报告给赵构。赵构没说什么,只是很快离开了磁州,去了相州。多年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赵构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