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汉朝(6):帝国夕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这里曾经是汉朝(6):帝国夕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受欢迎的通俗两汉史,比小说更好看!
作者:月望东山著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01
书籍编号:30187198
ISBN:978753519805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0672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这里曾经是汉朝(6):帝国夕照
月望东山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丛林法则
一、马皇后
看完了班超的西域战争大片,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汉朝,来看一场宫廷大戏。开场的人,是马皇后。马皇后,即刘庄的夫人,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是,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小马姑娘小时候,天无大任降于她,却让她体会了什么叫悲惨。她十岁那年,老爹马援战败于外,病死军中。接着,梁松和窦固两人落井下石,诬告马援征战是假,贪财是真。结果人死了,还蒙冤受难,不得入葬。最后,在马援夫人的死死哀求下,刘秀总算让他入土为安了。
打击还在继续。不久,小马姑娘的哥哥,天生聪明的马客卿,不幸早夭了。面对人祸天灾,小马姑娘的老妈蔺夫人顶不住了,变得精神恍惚,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从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年少的小马姑娘身上。
生活,永远是人类最残忍的老师。人家常说,长子早当家。而小马姑娘是幼女,却早早地就学会了持家。在蔺夫人生病的那段时间里,马家上下大小家事,都是小马姑娘打理的。久而久之,小马姑娘持家的消息就传出去了,外人听得无不赞叹这小不点儿成熟懂事。
据说,有一次小马姑娘生病了,蔺夫人叫人来治,却怎么也治不好。白头发的蔺夫人已经送走了一个黑头发的儿子,看着小马姑娘久病不愈,心里马上就慌了。于是,她找了人给小马姑娘占卜,看她能活多久。结果出乎意料,占卜人告诉蔺夫人:“老人家,您就安心吧。此女虽有病状,可将来绝对贵不可言。”
占卜人那番话,让蔺夫人难以相信。马援死后,马家店彻底倒了,在这个举世皆哀的年头,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还奢望什么贵不可言。于是,害怕碰上江湖骗子的蔺夫人,又找了个看相的来。结果这次,蔺夫人震惊了。
看相的一见到小马姑娘,就大声叫起来:“我必为此女称臣。不过……”
不过什么呢?蔺夫人被看相的弄得又惊又怕。这时,只听看相的说道:“此女虽贵,然命中少子,若养他人之子可得力,胜过自家所生。”
蔺夫人仰首望天,双眼迷茫。这就是命吗?如果是,我愿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那个时候,所谓的贵不可言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是男的,可能就是要当皇帝,女的可能要做皇后。当年,高祖刘邦就是这样的。算命的说他贵不可言,后来他还真做了皇帝。
对于蔺夫人来说,小马姑娘将来少子不重要,替人养子借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女贵不可言。只要她成了汉朝贵人,马家这间老店就可起死回生,马援于地下也可安然长眠了。
既然这样,那就赌一把吧。有人告诉蔺夫人:“要救活马家店,就得靠小马姑娘,我们必须赌一把。”
说以上那番话的人叫马严,小马姑娘的堂兄。当年,马援就是因为给他写了封信,结果惹出一连串的麻烦事,还蒙上了不白之冤。马严这样告诉蔺夫人,成就女人的地方,唯有宫廷。要想栽培小马姑娘成贵人,就得把她送进宫里。
马严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蔺夫人。可还有一个问题,马援先前已经给小马姑娘许配了人家。现在要把她送进宫里,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这婚事既然能许便也能退,就算不把小马姑娘送进皇宫,马家也绝不会跟原来那家人做亲家。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小马姑娘许配的人家,便是洛阳城牛气烘烘的窦家。窦家不厚道,马援都死了,窦固还踩上两脚,这样的亲家,有必要继续处吗?
在马严的鼓动下,马家果然跟窦家绝姻了。当时,马严给刘秀上了一道奏书,说我伯父马援辜负皇恩,陛下却宽仁为怀,赦免一家妻儿老小。我们马家无以回报,相当愧疚。我伯父马援留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长得都不错,性格也相当温和。您尽管派人来考察,如果她们被您看中,以充后宫,马援将不朽于黄泉矣。
马严奏书送出去后,不久就有消息传回来了——小马姑娘被选入太子宫。
那一刻,马严激动万分,泪流满面。在苍茫的尘世当中,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是阿基米德说的。马严真想说,给我一个鸡蛋,我则可以变成百万富翁。蛋生鸡,鸡生蛋,无穷尽矣,百万富翁还遥远吗?
小马姑娘被送进宫后,当了宫女,就有可能被太子相中,相中后就有可能被宠幸。哦,我的神哪,皇后其实离小马姑娘并不遥远。马家店重新开张的日子,仿佛就在不久的将来。
小马姑娘进太子宫后,专门侍奉阴太后。这小姑娘很机灵,很快就赢得了阴太后的欢心。阴太后发现,曾经惨淡的生活,并没有使小马姑娘丧失热爱生活的信心。相反,她坚忍、朴素、贤德、不卑不亢。
古往今来,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即喜欢类己的东西。当初,高祖刘邦就很看不上皇后吕雉生的刘盈,理由是不类己。相反,他倒十分器重戚姬生的刘如意,因为刘如意个性像刘邦。可我们都知道了,刘邦把这事办砸了,最后刘如意母子都被吕雉除掉了。
男人如此,女人亦如此。阴太后就是一个贤德、谦虚、慎言慎行的人。从她的角度来讲,让她替太子刘庄选媳妇,肯定要挑一个跟自己趣味相投、与自己脾性类似的人。很好,小马姑娘符合了她的选媳标准。
据说,男人挑老婆,也总喜欢以母亲为标准和榜样。其实,这种情结也不难理解。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恋母情结所致。儿子挑与母亲相像的女人作为配偶,就是满足了恋母情结。
就这样,阴太后喜欢小马姑娘,就向太子刘庄推荐。刘庄本来就很孝顺,欣然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刘秀驾崩后,刘庄封小马姑娘为贵人。如果不出意外,将来的皇后之位,就是小马姑娘的了。
说意外,意外就来了。
不久,阴太后及刘庄都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小马姑娘无子。母凭子贵,这是后宫生存的基本规律,现在出问题了,怎么办?
很快,刘庄就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是时,小马姑娘的异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亦被选入宫,生有一子。这个孩子,就是刘炟。刘庄告诉小马姑娘,你不一定要养自己的儿子才有前途,如果你把我这个儿子养好了,一样也会有前途。
眼前的一切,正中当年看相的所言,命中无子,养他人之子得力。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无法逃避的宿命吗?如果是,我接受命运的安排。
从此,马贵人全力以赴,将养育刘炟当成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刘炟茁壮成长。马贵人将孩子视若亲子,孩子亦将养母视若生母,彼此相爱无间。
除了照顾孩子外,马贵人还特别操心刘庄的私生活。刘庄儿子少,马贵人就在后宫替他物色女人,派人送到刘庄住处。如果有人幸运中奖,怀了刘庄的孩子,马贵人将给她发特别奖杯,还不定期发补贴当奖金。
皇宫前殿,是男人玩弄政治的角斗场,后宫则是女人夺床争宠的舞台。然而,世间女子千千万,像马贵人这般聪明的女人却千载难逢。马贵人不跟你夺床,还主动把你送到刘庄的床前。这不仅仅是胸怀坦荡,更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她仿佛告诉后宫其他女人,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
很幸运,她遇上了识货的阴太后及刘庄皇帝。不久,刘庄要立皇后了,准备在后宫海选。海选的主考官,不是刘庄,而是阴太后。阴太后一句话就搞定了,说道:“马贵人德冠后宫,皇后非她莫属。”
就这样,刘庄立小马姑娘为皇后。从此,我们可以叫她马皇后了。
我们知道,刘秀和阴丽华之间,曾有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刘庄和马皇后的爱情,那也是相当甜蜜的。
刘庄这孩子读书很有慧根,十岁就能诵《春秋》,当年可把刘秀震住了。殊不知,马皇后读书,也是很有慧根的。马皇后极早就能诵《易经》,特别爱读《春秋》《楚辞》,甚至对西汉学术大儒董仲舒的思想都颇有研究。这也是刘庄对她着迷的原因之一。
马皇后贤德出了名,又博览群书,据说,身高长相那也是百里挑一。在汉朝诸多皇后中,很难找出一个像马皇后那样高挑清秀的。她身高七尺二寸,折合成现代的尺度,将近一米七。光武帝刘秀才七尺三寸,即一米七三左右,如果马皇后再穿双高跟鞋,那不是把刘秀都比下去了?
男人常说,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马皇后是美丽又可爱,她方口,肤白,肩披美发,如此再配上那高挑的身材,简直就是倾城倾国。
总之一句话,马皇后笑傲后宫,地位无人可撼矣!
二、马家店开张记
马皇后春风得意之时,马严再次泪流满面。小马姑娘就像他手中的筹码,经过数年积聚,赌资已经滚成了雪球。在洛阳城这张赌桌上,他成了最大的赢家。可赌赢了的马严,只想做一件事,让伯父马援的冤情得以昭雪。
事实上,这不是问题,迟早都会得到解决的。后来,刘庄召开会议,组织相关人员考察,准备在南宫云台之上,画出开国功臣肖像。名单列出来了,有三十二名,可其中没有马援的名字。
这不等于马援的功劳被刘庄抹杀了?对于岳父马援的冤案,刘庄已经替他平反。然而马援不入功臣谱,原因只有一个——避嫌。
就这件事,刘庄曾经笑着问马皇后:“我为了避嫌,不把你老爹的画像摆到南宫云台阁中,你对此有什么意见吗?”
绝顶聪明的马皇后迅速答道:“皇上这样做自然有您的道理,臣妾永远都会支持您的。”
真的是因为避嫌?没人敢就这个问题跟刘庄纠结到底。尽管如此,马严已经相当满足了。可能他人无法读懂刘庄,但是他懂了。在他看来,刘庄不给马援画像,的确是为了避嫌。
只要我们对西汉的历史做一下基本梳理,就可以得到答案。自高祖刘邦建国以来,汉朝的政治,从来就没有少过外戚这派力量的参与。西汉两百余年,可谓成也外戚,败也外戚。对于刘氏宗室的人来说,外戚这两个字,实在敏感得很。
吕雉时代,汉朝刘氏政权差点断送在吕氏外戚手里。在汉武帝时期,如果不是外戚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杀敌立功,稳定汉朝边郡的梦想,永远都只是个梦想。如果没有外戚霍光,昭宣之治的伟大成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可见,外戚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造福刘氏子孙;用得不好,祸国殃民。毫无疑问,从文帝刘恒到宣帝刘询这段时期,汉朝的皇帝都是“舞剑”高手。他们拿捏外戚在手,运用自如,基本上都没出过什么大的差错。
可从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到汉哀帝刘欣,此三人掌握外戚的剑术一个比一个烂。结果才让王莽胜出,把汉朝江山夺了,刘氏皇族的饭碗也被他砸了个稀烂。
说到此,有人可能看出来了,外戚是皇家心里永远的痛。所以自刘秀起,他们对外戚采取的策略,从来都是“不排斥不重用”。刘秀很爱很爱阴丽华,可是阴丽华娘家没有一个当大官的。不是他们不想当,只是刘秀把他们全罩住了,想动都动不了。
到了刘庄当家时,他继续推行刘秀的政策,对外戚依然采取不排斥不提拔的政策。马皇后的三个哥哥,马廖、马防、马光,都没被重用,只是安排个小职位,让他们有口饭吃罢了。
所以说,不给马援画像,就是避嫌。
刘庄避嫌,马严也要避嫌。他把马皇后培养成功了,可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远离洛阳政治中心,跑到北地(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隐居。马援在世时,马严经常召集一堆宾客议论时事。现在不了,他杜绝谈论政治,也跟宾客们绝了往来。
马严莫名失踪后,马皇后很纳闷。后来一打听,原来是跑到别的地方躲起来了。她马上下诏,命令马严搬回洛阳。不久,马严回到洛阳,刘庄也很客气,召见了他。俩人一聊,甚是投机。于是刘庄当即就给马严安排了个工作,让他跟着班固一起编书。
要是马家这帮外戚的日子都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那要等到哪天才有钱装修店面,重新开张?
别着急,做生意,也是要讲机遇的。等机会到了,马家店想不开张发财都难。
果真如此吗?答案就让他来揭晓吧!他是谁?他的名字叫刘炟。他的回答是,这些都是真的。
当初,刘庄为了扼制外戚,还杀了梁松和窦穆。曾经牛气烘烘的梁家集团和窦家集团,就此关门歇业。然而刘炟现在却想说,马家店歇业更久,现在该是他们重新开张的日子了。
刘炟决定提携马家帮。他之所以这么做,只为两个字——报恩。
刘炟是个孝子,知恩图报是他的优点。要知道,没有马皇后,就没有他刘炟的今天。他是贾氏所生,在刘庄的儿子中,位列第五。如果要排队当皇帝,这辈子都没指望。
然而,当刘庄把他送给马皇后抚养后,奇迹发生了。他这个贾氏的孩子,就像一根木头,到了马皇后手里,却被打造成了伟大的艺术品。
刘炟是知道马皇后的辛苦的。多少年来,马皇后从侍女,到贵人,到皇后,再到现在的皇太后,都一直保持着勤俭的生活作风。她无欲无求,连身上的衣服都不曾浪费过一块布。而刘炟要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不能报到她身上,唯有从重用马家外戚开始。
刘炟报恩,第一件事就是替外公马援正名。
刘庄驾崩前,只给了马家一个优惠政策,就是可以让马家给马援修祠堂。现在,刘炟觉得这还不够,派中郎将给马援追封,谥号忠成侯。
接着,刘炟又将三个舅舅叫到跟前,说你们辛苦了,跟着我老爹多年,官位一直窝着不动,现在我要给你们升官。拜虎贲中郎将马廖为卫尉,黄门郎马防为中郎将,马光为越骑校尉。
马家店总算重新开张了。马家店开张之际,人气爆旺。洛阳很大,但能够垄断洛阳城政界生意的外戚,只有马家。于是乎,洛阳城凡是有点政治嗅觉的,都提着礼物跑到马家串门。
马家生意兴隆,家族内的人都很得意,可有人却很着急。
这个人,就是司空第五伦。我们知道,当初就是他上书刘炟,反对出兵救耿恭等人的。
第五伦这样告诉刘炟,从刘秀到刘庄两任皇帝,都很约束外戚,因此洛阳无事。今天您突然破戒,让马家一夜暴发,这不是个好兆头。为了保护马皇后和马氏家族,您最好约束一下他们。
刘炟一听,笑了,没搭理他。
两年后,刘炟拜见马皇后,提出一个近乎疯狂的请求。他告诉马皇后:“我想封那三个舅舅为侯,现在想听听您的意见。”马皇后的意见可大了,当场否决,坚决否决。
刘炟很郁闷。他想:我说服不了她,就让别人来。那年,大旱成灾,刘炟找人来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帮被找去问话的人,跟刘炟心灵相通,马上就找出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他们说,大旱成灾,摆明就是马皇后不同意给外戚封侯造成的。现在要想化解天灾,必须依照西汉旧例,给外戚们封侯。
刘炟一听,笑了。见过拍马屁的,但是没见过拍得这么爽的。当然,这话也不能在朝堂上说,必须形成文件,写成报告,向马皇后汇报,请求批准。
很快,报告打上去了。然而马皇后一看,冷笑一声,话都没说,直接便将报告退了回去。
后宫那么多女人,你可以随便忽悠别人,但是想忽悠马太后,那是太自不量力了。马太后阅历丰富先不说,人家可是读过《春秋》,背过《易经》,研究过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的。天要大旱,那是老天爷心里不爽,跟你皇帝不封外戚有啥关系?这明显是拍马屁胡扯的嘛。
不过,人家的马屁都拍成了文件,马太后就不能只把报告退回去了事。于是,她下了一道诏书,对以上拍马屁报告做了严重批评。
马太后书读多了,写起文章也是洋洋洒洒,归纳起来大约如下:首先声明,那些建议我给外戚封侯的官员,都是拍马屁。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想得到回报罢了。可有人想过没,当年汉成帝刘骜一日封五侯,结果怎么样?因为做得太过分,引起天灾人祸,天下大乱。这是其一。
其二,自光武中兴大汉以来,没有封外戚的规矩。当年,阴太后的娘家人个个能力都很强,可是阴太后硬是把他们压住了。我作为当今皇太后,必须做好榜样,不能随便打破老规矩。
其三,马家外戚,尽管没有封侯,可个个富得流油。不要说马家人,就是马家的仆人,基本上都是白领阶层了。如果外戚们不知足,皇上又一味放纵他们,难道是想重蹈西汉外戚乱政之覆辙吗?
以上三点,基本代表马太后的观点。但是必须解释一下什么叫白领阶层,所谓白领,是指当时马家仆人的穿着,袖子和领子都一片雪白。这是身份的象征,穿此等衣服的人,是不需要进行体力劳动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坐办公室,吹着空调,敲敲字,看看文件,读读报纸,喝喝茶水。这样的生活,谁不向往呀?
刘炟看着马太后的诏书,不禁摇头叹息。唉,说的简直跟司空第五伦是一个调子。怎么办呢,阻碍这么大,难道就这样了吗?
三、造星运动
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刘炟要破祖父和父亲两代定下的规矩,肯定难上加难,而他又碰上马太后这等后宫楷模,那就比登天还难了。
没关系,虽说马太后有耐心,但他有的是毅力,那就磨吧。于是乎,刘炟亲自跑到皇太后处,张口就诉苦道:“您为什么老是拦着我给舅舅们封侯呢?要知道,自西汉以来,舅舅封侯,就好像皇子被封王一样正常。现在我三个舅舅,马廖年老,马防和马光重病在身,万一他们在有生之年没有封侯成功,那我不就落个千古遗憾吗?”
刘炟悲叹一声,接着说道:“太后您就不要拖了,还是让我挑个黄道吉日,把这事给办了吧。”
马太后看着刘炟,神情凝重,不说话。良久,只见老人家叹息一声,缓缓地说道:“孩子,你以为我是为了作秀,想替自己捞取美名,而让你承受外界的批评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其实,我阻止你给舅舅们封侯,都是为了马家和国家啊。
简单地说吧,封侯的好处,不就是多点儿采邑吗?可是你那几个舅舅还不够富吗?洛阳城只要长眼的,可都知道他们是富得流油的。既然他们的钱多得没处花了,为何还要封侯呢?
我知道你很孝顺。你这样做,就是想让我心安,觉得没白养你这么多年。问题是,你越这样,我越是于心不安。你可不知道,大旱降临,粮食价格倍涨,我可是吃都吃不香,睡也睡不甜。况且你守孝还没过三年,竟然就想着破先帝规矩,真这样做了,天下人又怎么看你呢?”
最后,马太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我不是想干涉朝政,让你难堪。只是你登基不久,历练不够,羽翼尚不丰盈。如果有一天,天下风调雨顺,边境无事,那我就不过问任何事了,然后我就等着抱孙子了,到时你想封侯我也不会拦你了。”
刘炟听完,脑袋耷拉下来。他总算听出来了,马太后不是不让他给舅舅们封侯,只是时候未到。既然这样,那就等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刘炟就等来了一个大好机会。
这个好机会就是西羌造反了。消息传到洛阳,接着就有人上书,说自己愿意率军前去平定西羌叛军。这个上书的人,正是坚守西域打出名声的耿恭,时为长水校尉。
我们都知道,刘炟这孩子做事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出兵打仗这事儿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以前出兵西域如此,现在对付西羌更是如此。
刘炟看了耿恭的奏书后,紧急召他进宫,询问策略。
俩人关起门来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反正,聊完以后,刘炟就觉得搞定西羌这事胜算很大,同意出兵。
可能有人会想,主意是耿恭出的,耿恭又身经百战,这平定西羌的大任应该交给他吧?
很遗憾,主将不是耿恭,耿恭只当了副将,主将留给了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外戚。他的名字就叫马防。
之前,马皇后阻拦刘炟封马防等人为侯,还有一个堂皇的借口。这个借口,就是武功。没有武功者,不得封侯。这是高祖刘邦立国的时候定下的。
我们知道,刘邦这个规矩,早在汉武大帝时,就成了一句屁话。问题是,马皇后不认为那是屁话。既然这样,那就派个舅舅出去立功吧。于是,刘炟就想到了城门校尉马防。
在此之前,马防从来没率兵跟边夷干过架。不过没关系,谁都有第一次。只要第一次打出名堂来,什么话都好说。当年,汉武大帝舍出血本,打造出卫青和霍去病这等灿烂的军事明星。今天,他也要烧一把大钱,将马防打造成功。
公元77年秋,八月。刘炟封马防为代理车骑将军,与副将耿恭一道,率北军五个兵团,总共三万人,准备征伐西羌。
三万人,果然是大手笔。要知道,班超一行人困在西域,朝廷前后加起来也就出了一千八百兵。然而,就在大军要出动时,杀出了一个诡异的人,说了一通诡异的话。
此人,便是司空第五伦。
哪里用兵,哪里就有司空第五伦反对的声音。这一次,第五伦不是反对对西羌用兵,而是声称刘炟不会用人。当然,他说的这个人就是马防。
第五伦为什么这样说刘炟,看看他的奏书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大约如下:我认为,皇上给马家外戚封侯,让他们过上富人的美好日子,那是没问题的。可问题是,您现在提他们出来做官,确实就不应该了。
想想就可知道,人在官场,是很容易踩地雷的。如果马家外戚触犯了国法,您怎么处理?我看您无论怎么处理都会为难。如果不治他们,置国法于不顾,如何对天下交代?如果治了他们,又伤了马太后的心。所以,您还是再好好斟酌一下吧。
刘炟一看,又一笑。老办法,不睬他。
第五伦你个老油条,想忽悠我把马防拿掉。其实你早就知道,封侯这事如果我刘炟能决定,早就办了。之所以拖到现在办不成,还不是因为马太后这关过不了。如果用你这损招,给马家外戚封侯这事恐怕还要拖,有可能拖到天荒地老都办不成。
你精,我也不傻啊。
不多说了,等着看好戏吧。事实再一次证明,刘炟不愧是个优秀的猎手。他撒出了马防这只鹰后,果然不久就逮到了好多兔子。马防于前线一战成名,斩敌数千,俘虏一万多。
抓了这么多兔子,不要说升职,就是封侯资格也够了。于是见好就收的刘炟马上下诏,叫马防班师。耿恭则留守西羌,打扫战场,并负责把那些残余叛军消灭干净。
耿恭这人怎样,西羌人就算没见过,也总应听说过他在战场上是怎么玩命的。跟这样玩命的人玩命,那简直是找死,还是投降吧。果然,耿恭斩杀千余人后,西羌叛军残余就怕了,数万人争先恐后地前来求饶。
终于可以彻底收兵了。不久,刘炟也召耿恭班师。
然而,当意气风发的耿恭回到洛阳城时,等待他的不是天堂,而是地狱。刘炟没有给他颁最佳战将奖,而是把他扣下,缴下兵符,直接把他赶回家了。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政治,从来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耿恭并不知道,当他和刘炟关起门,得意开讲灭羌方略时,刘炟心里已经把他当成了一粒棋子。而他之所以被拿下,是因为挡了另外一粒重要棋子的路。那粒棋,就是外戚马防。
众所周知,无论是官场,还是娱乐圈,要想把某人捧成天上最闪亮的星,就必须把其他的星拿掉。这是规矩,不然满天繁星点点,怎么显出个别星的灿烂?
而在刘炟看来,马防是他的棋,也是他力捧的明星。他要让马防在汉朝的夜空上,显得更加光辉明亮,就必须先灭了耿恭这颗闪亮的星。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时,耿恭正在一步步陷入别人的圈套。他今天落得如此惨局,是因为他之前就迈错了重要的一步。
情况是这样的,耿恭动身出征西羌前,给刘炟上了一道书。他说,故安丰侯窦融曾经在凉州做过州长,甚得羌胡之心,不曾出过大乱子。窦家子弟窦固,曾经跟随过窦融,而且还曾率军出征北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要想让羌胡安居乐业,最好派窦固去做凉州州长。马防将军呢,让他驻守汉阳郡就行了。
耿恭那封奏书,差点没把刘炟雷倒。汉阳郡隶属凉州,让马防当窦固的下属,这是什么话?明显与他的造星运动指导方针不符嘛。既然这样,只有一个办法,丢卒保帅,把耿恭拿掉,不陪他玩了。
现在终于看出来了吧,刘炟为什么先召马防班师,把耿恭扔在羌地。他就是要提前告诉马防,有块石头想挡他的路,你我务必得齐力搬掉。怎么搬?这个任务就交给马防,作为皇帝,他只能配合了。
可耿恭是明星,很大很大的明星。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班超盖过了张骞;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耿恭牛过了苏武。班超和耿恭,都是东汉天空上耀眼的明星。要把他拿下,不是一般难。
错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马防看来,只要皇帝愿意配合他,拿掉耿恭,根本就不存在技术问题。果然马防的马仔上奏,状告耿恭在前线不忧军事,纪律散漫。
报告打上来后,刘炟看都不看,直接批了。就这样,罢免了耿恭的官职,赶他回老家。没想到,耿恭被赶出洛阳城后不久,就死于家中。
英雄一世,竟然落得这般下场。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可这一切都是真的。
事实上,大明星耿恭并非没看出刘炟要力捧马防。相反,他看得很清楚。但是,他必须在马防变成汉朝大明星之前,把对方的路堵死。他不是害怕马防抢了他的风头,而是担心有朝一日,对方要把他的饭碗抢了。
耿恭之所以有此念头,只因为一个既成事实——耿家和窦家是老搭档,他们都是马家的冤家。
稍微用力想想这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初,是谁让伏波将军马援背负冤案,让他死的?一个是梁松,一个是窦固,一个是耿舒。当时马援出征时,耿舒是马援的副将,可他俩意见相左。马援被困后,耿舒上了一道奏书,告了马援一状,捅了第一刀。接着,梁松和窦固闻风而动,纷纷上来提脚狂踩,把马援批倒批臭,让他无回击之力。
耿舒,是开国功臣耿弇的弟弟,也是耿恭的叔叔。你说,当初耿舒从背后捅马援那一刀,该不该算到耿恭头上?况且,耿恭要联合窦固,准备跑到他马防头上耍威风,马防能坐以待毙吗?
明星造起来了,刘炟心里也踏实多了。现在,武功马防有了,西羌被搞定了,西域被班超压得死死的,动都动不了,边境也算无事了。基本满足了马太后当初开出的条件,现在是不是该给舅舅封侯了呢?
刘炟突然想,不对,差点漏了,还有一个条件没有满足。
这个条件就是——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苍天助人,一年后,汉朝全国丰收,四方无事。刘炟认为,现在该是马太后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这一次,刘炟没有再向马太后请示,直接下诏封卫尉马廖为顺阳侯;马防灭羌有功,之前已被封为车骑将军,现又被封为颍阳侯;执金吾马光,封许侯。
弄好这一切,刘炟才派人给马太后报告。马太后看完报告书,心情黯淡,满眼惆怅。说了一句:“我活了一大把年纪,最后竟然没守住底线,让皇上破了不封外戚为侯的规矩,我死有遗憾啊。”
马太后这话很快就传到了马防等人耳里,他们一听,全害怕了。接着,只见他们一齐上书,请求刘炟降封为关内侯。关内侯,有名无实,没有采邑。
但是,刘炟不听,照封不误。
这一天,是公元79年五月二日。马防等三兄弟侯爵加身,全都拥有“特进”身份。特进,位居三公之下,诸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