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汉朝(2):吕后乱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这里曾经是汉朝(2):吕后乱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受欢迎的通俗两汉史,比小说更好看!
作者:月望东山著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01
书籍编号:30187200
ISBN:978753519801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9715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这里曾经是汉朝2
月望东山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生前死后事
一、兔死狐悲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
彭越被拿下后,贬往蜀地。他刚离开洛阳,走到郑县(陕西省华县),就碰到一个相识多年的熟人,两眼当即如见宝石,大放异彩,犹如溺水之徒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可事实证明,这哪是什么救命稻草,简直就是杀人的板砖。
当时,吕雉正从长安前往洛阳,于半道上与被关押出城的彭越相遇。这都不算什么,让人搞不懂的是,彭越见到吕雉,如情人分离,痛哭流涕,说自己太冤了,没有半点造反之心,竟然被皇上搞到今天这个下场。
最毒天下妇人心,这名号贴到吕雉身上,那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彭越向她哭诉冤屈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初韩信是怎么死的。向她喊冤,不亚于将一颗柔软的头颅,伸到毒蛇嘴里任其撕咬。
彭越是这样对吕雉说的:“我对陛下的忠诚之心,天地可鉴,不敢有半点叛逆之心。现在被贬抑蜀地,实在委屈。愿吕后到皇上那里美言几句,将我发回老家昌邑。”
发回昌邑?当初,韩信被削为淮阴侯时,仍然贼心不死,企图造反。如果将你发回老家昌邑,那不等于放虎归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吕雉心里想着,脸上却装出一副同情的表情,对彭越说道:“你现在跟我一起回洛阳,我可以替你到皇上那里求情。”
就这样,彭越就跟吕雉回京了。然而,吕雉见到刘邦,说的却是另外一番话。
吕雉这样告诉刘邦:“彭越壮士也,你将他流放蜀地,简直就是作茧自缚,自留遗患。我已经将他骗回来了,不如做人就做绝,就此将他诛杀了吧!”
吕雉一席话惊醒梦中人,让刘邦猛然醒悟。
曾经,项羽没有听信老人精范增之言,在鸿门宴上将他干掉,由此失去了天下。如果他再有项羽之仁,放彭越入蜀,谁敢保证项羽的悲剧,在他身上不再重演呢?
看来彭越不除,他是无法安卧酣睡的。那么现在该以什么借口,公开诛杀彭越呢?
这时,吕雉仿佛看出了刘邦内心的纠结,对他说道:“陛下请放心,臣妾已为你想到了一个妙计!”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常隐藏着一个立场鲜明、果断坚决的女人。在刘邦的发迹史上,多少女人都浮风掠影,唯有这个女人身体、谋士脑袋的吕雉,总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如天降甘霖,润饥解渴。
接着,吕雉马上帮刘邦制订铲掉彭越的计划,其流程如下:
首先,派人诬告彭越企图再次谋反;其次,由廷尉上奏,请求开斩。
三月,寒气未尽,洛阳城的春天,被一层阴冷的杀气笼罩。刘邦下诏诛杀彭越,并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每个诸侯王送一份。
当彭越被诛时,英布还在野外打猎。这时,刘邦的使者就来了,给他送来了一碗彭越肉煮的人肉粥。
刘邦此举,无非就是要告诉这个刺面先生:不要乱动,否则,彭越的下场就是你将来的下场!
当然,英布也不是被吓大的。见此情景,他当即秘密调兵部署,以防不测。可人算不如天算,他企图造反的消息,还是不幸地走漏了风声。
将他出卖的人,是他身边的中大夫贲赫。
起初是,英布宠妾得病,到医生那里诊治。当是时,中大夫贲赫就住医生对门,他听说英布宠妾前来看病,就提了一份厚礼,看望那女人去了。就在看望过程中,贲赫不知动了什么歪脑筋,竟然在医生家里摆起了宴席,陪着英布宠妾喝起了酒,作起了乐。
在外人看来,贲赫此举,有拍马屁嫌疑。然而消息传到英布那里时,他却认为自己的宠妾肯定是假借看病之名,跟贲赫幽会偷欢去了。
很简单的一顿酒,怎么就被说成了有奸情内幕?这个说法似乎有些无厘头。然而,英布还是头脑冲动地马上派人逮捕贲赫。
拍马屁拍到马脚上去了。
贲赫得知消息,暗叫不妙,撒腿便跑,逃入长安。一到长安,他就向朝廷上了一道举报书,说英布反形已现,请求中央赶紧下手,在他还没来得及起兵之前,将他干掉。
举报书很快就传到了刘邦这里。刘邦当即把丞相萧何叫来,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
只见萧何听后,摇着头说:“要说英布造反,谅他还没有这个胆。他估计是被仇家陷害,还是先把贲赫关起来,派人前往淮南国探个究竟,再做打算。”
刘邦深以为然,立即将贲赫关了起来,派人去调查淮南王英布。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此时要让英布说这话,他太没有底气了。在这样一个风吹草动、杯弓蛇影的年代,想不做点亏心事,那是不正常的。当他听说贲赫逃往长安躲藏了,心里就极度怀疑他的造反计划已经被抖得一干二净,而中央使者要来调查,更加深他的疑虑。
事实上,站在刘邦的角度,贲赫告密正好给他一个铲除英布的借口。所以中央使者一到淮南国,就一味搜集不利于英布的材料,准备将他往死里整。
当中央使者的调查结果出来时,英布一看,发现所有材料都奔着不利于他的那一面去了。
与其等着别人下手,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反他娘的。英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砍掉贲赫全家,举兵叛变。
好啊,终于还是反了!
消息传入长安时,刘邦派人释放贲赫,封其为将军,召集诸将开会,商议对策。
这种事根本就用不着讨论,诸将的意见空前一致:既然他敢反,就打到淮南国去,坑杀这个竖子。
刘邦听之,心里一阵苦笑。他这些将领啊,就知道打打杀杀,就不知道为他这个皇帝想一下处境:
第一,自从他讨伐陈豨归来,大病一直未愈,只差没断气了。他今天能坐在这里开会,都是因为樊哙把他从后宫里硬拉出来的。
第二,英布不是一个好欺负的家伙。只要回顾一下楚汉战争都知道,天下除了项羽、韩信,接着就是英布善战无敌了。试问汉朝上下,除了我刘邦外,谁还能搞得定英布?
然而,就在刘邦为此发愁之时,有人给他献上了一招妙计,认为英布可伐,一伐必下。
当时,诸将开完会后,老好人夏侯婴召见故楚国令尹薛先生,请教他:“英布都被封王了,为什么还造反?”
薛先生回答道:“英布造反,看似突然,实则理所当然。”
夏侯婴不明所以。
薛先生又道:“英布和韩信及彭越的功劳是一样的,现他们相继被诛,英布肯定想到下一个要杀的是他,所以非反不可。”
高啊,一语道破天机。
夏侯婴立即将薛先生向刘邦引荐。刘邦听说有如此高人,立即召见,向他请教。
薛先生也不扭捏,对刘邦说道:“英布造反一点也不奇怪。窃以为,他有三计可行,用上计,汉朝将失去崤山以东;用中计,胜败之数,不可预料;用下计,陛下可以高枕无忧。”
刘邦闻之,脸色大变,急问道:“何为上计?”
薛先生说:“向东夺取吴郡,向西夺取故楚国土地,向南夺取故齐国跟故鲁国土地。然后号召燕国、赵国,前后固守,不再进攻,山东之地便会丧失。”
刘邦心里一阵沉郁,再问:“何为中计?”
薛先生说:“向东夺取吴郡,向西夺故楚国土地,吞并故韩国跟故魏国。占领重要粮仓之地敖仓,封锁成皋,双方僵持对峙,谁成谁败,结果如何,谁也无法知道。”
刘邦又问:“那何为下计?”
薛先生说道:“向东夺取吴郡,向西夺取下蔡,然后把重要物资,转移到大后方故越国土地,向南跟长沙王吴芮结盟。这时候,陛下即可安卧酣睡,平安无事啰。”
刘邦不由急问:“按您的判断,英布会使用何计?”
只见薛先生微微一笑,说道:“肯定是下计!”
刘邦惊讶地问道:“你怎么肯定他会走下计?”
只见这世外高人又微微一笑,这样说道:“英布不过是骊山脚下一个囚徒,能够爬到今天淮南王的位上,纯属运气。其实他是一个目光短浅,只顾身前,不顾身后,看不到光明前景的人。况且他现下只求自保,所以必然会采取下计而行!”
自古以来,所谓梦想或者野心的实现,跟能量大小有关。而一个人的内在能量,往往又是由梦想和野心诱发的。燕雀的眼光,不过几粒稻谷,所以只能在蓬蒿之间跳跃;鲲鹏的眼光在九天之间,志在四海,所以它能飞洋过海,扶摇直上。
回顾英布这一生,如果刘邦不铲除异姓王,他这辈子会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地做他的淮南王,混到自然死亡,所谓做皇帝、王天下,那种梦是想都不敢想的。可如今,眼看着自己碗里的肉要被人一锅端了去,能不为求自保,跟刘邦抗到底吗?
薛先生一席话,让刘邦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他已经老了,且带病在身,既然英布会依下计而行,那他就可以不必亲征了。那么,派谁出征比较合适呢?
这时,刘邦脑中不由闪现出一个人的名字。
二、亲征
刘邦想到能够替他征伐英布的人,是太子刘盈。
这年,刘盈已经十六岁了,让他上前线去见识见识,历练历练,似乎是应该的。但是刘盈的个性,刘邦也是知道的。这家伙仁慈,怯懦,缺乏英雄气势。
让这么一个整天被老母鸡一般的吕雉护着的孩子上战场去,靠谱吗?
肯定是不靠谱的。
但是,刘邦还是准备派他去。至于为什么,天知地知他知,但是他什么都不想说。
可就在这时,还没等刘邦正式下诏,吕雉听说刘邦要派刘盈亲征英布,跌跌撞撞地冲到刘邦面前,流着眼泪呜呜地哭个不停。
其实,吕雉这眼泪是带着真情来演戏的。而给她导这场眼泪戏的人,正是太子背后那四个活神仙——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风闻刘邦要派太子亲征英布,马上紧急开会,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太子绝不能离开长安。
他们的理由是:
第一,太子出征,无非是为了立功。然而立功归来,除了皇帝之外,再也没有比太子更高的职位,所以立功无用。
第二,如果战败归来,必受刘邦非议,借无能之名废掉太子之位,更立刘如意。从现实的情况考虑,战败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刘盈年幼孱弱,驭诸将就如羊将狼,岂有不败之理?
于是,商山四皓当即想出一个计策,叫吕雉赶紧到刘邦那里哭闹求情。不然,诏书一下,那就什么都完了。
怎么个整法,这个演讲词商山四皓都替她想好了,内容如下:“英布是天下猛将,擅长用兵,而各位将领,跟你都是平辈,叫太子统御他们,跟教绵羊驱使狼群有什么区别?他们可能不接受命令,而且一旦英布得知消息,肯定喜出望外,发兵西行,到时谁能抵挡得住?皇上您尽管有病,可您就算躺在战车上,将领们也不敢不听话,只会努力杀敌。您虽辛苦,但为了大汉天下,为了妻子儿女,只好委屈您亲自再走一趟战场了!”
果然妙计。于是,吕雉一跑去哭诉,刘邦听得两眼当即发直。
尽管说,吕雉有袒护太子之意,可说的都是实在话啊!他手下那帮将领,都是有脾气有性格且个个功劳在身的,举目天下,除了他,根本找不出一个可以拿捏他们的人。而太子挂帅出征,他们极有可能懈怠消极,这样的话,英布就会举兵向西,直插洛阳而来。到那时,大事可就真的不妙了。
想至此,刘邦又气又怒,大声骂道:“我就知道那小子根本就成不了器,老子只好委屈一下,亲自上马了。”
刘邦想不骂都不行。战争形势总是变幻莫测,征伐英布这场恶战,一旦陷入僵局,不知要磨到猴年马月。如果老天托福,还可以回到长安,再见见这美丽雄伟的宫殿;如果流年不顺,或许就像当初嬴政一样,半路被病魔拦腰斩命,伸伸腿就飞上天去了。
他不得不决定,在离开长安之前,做好回不了长安的准备。
首先,他依张良之计,给太子刘盈加将军头衔,统御关中;同时,命令叔孙通做太子少傅,张良亦兼太子少傅,辅佐太子。接着,又征调三万精锐,充当太子禁卫军,驻屯霸上。
一个英布就弄得关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全民紧张,这祸惹得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出征这天,满朝百官,全部为刘邦送行,一直送到霸上。
此时,张良也在送行队伍当中。一直到曲邮(陕西省临潼县北),他才止步不前。跟从前一样,临别时总要说几句心里话。
这次,这个帝王之师特别叮嘱刘邦:“我身体真的不行了,不然我也随你出征。楚人剽悍,希望你多多照顾身体,不要随意与他们争锋斗气!”
一番话让刘邦听来感动万分,又万千感慨。
十年前,张良回韩国之前,亦曾叮嘱刘邦烧绝栈道,对项羽示无东出之意。那时,他们谁都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汉青山依旧在,可这生命的火柴却烧得差不多了,讨伐英布,唯有速战速决才是上上之策。
刘邦告别张良,挥挥衣袖,向东挺进。等他到了前线后,发现英布已势如破竹地向荆王刘贾发起了进攻。刘贾挡不住英布的凌厉攻势,落荒而逃,死于富陵(江苏省洪泽县西北)。
紧接着,英布合并荆国部队,北渡淮河,攻击楚国。楚王刘交发兵与之对抗,然而没几个回合,楚军就全部崩溃,让英布如入无人之境,大举向西。
形势不妙,让刘邦看得心里十分焦灼。
转眼冬天来了。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十月,刘邦和英布在蕲县(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集)遭遇了。这时刘邦发现,英布竟然以项羽兵法排兵布阵,跟他对抗。
众所周知,项羽是杰出的军事天才,而英布又曾是项羽麾下超一流的军事将领。如今,刘邦看见英布,犹如看见项羽鬼魂再现,心里不免一阵的恶心,一阵的愤怒。
恶心的是,墙头草英布叛变了项羽,如今又依项羽兵法与之对抗;愤怒的是,以为摆出项羽阵法,拿来吓唬他就可以了吗?当年真项羽都不怕,还怕你这个假项羽吗?
刘邦心里窝着火,走到阵前,与英布相望喊话:“你好好的淮南王不当,何苦谋反?”
英布一听,心里一阵冷笑。你以为我不想当淮南王吗?你以为我不想混到自然死吗?可是韩信先贬后杀,彭越未反亦杀,而且死得一个不如一个,我他娘的再不造反的话,谁能保证我还能活到明天?
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英布心里沉了一下,好像想到了什么,只见他故意抬高嗓门,对刘邦喊道:“淮南王我都当腻了,现在造反就是想尝试一下当皇帝的滋味!”
什么玩意儿,一个被扔到骊山脚下劳改,脸上刻字,连自己的女人都招呼不好的人,还想抢我饭碗当皇帝?老子不打你,你还真把自己当项羽了。
实在受不了啦!
刘邦立即下达命令:所有将士听好了,给我狠狠地打,务必将英布军全部歼灭!
造反之前,英布曾这样煽动属将:“刘邦那厮年老多病,肯定不愿率兵出征,只会派将领前来交战。而在刘邦的诸将中,只有韩信和彭越可怕,如今俩人都被杀了,没什么可畏惧的。”
如今,刘邦不辞年迈辛苦,率兵前来讨伐他,的确出乎意料。可这仍然不妨碍他萌发称帝的冲动和欲望。因为此时跟随刘邦出征的将领有郦食其的弟弟郦商,还有老好人夏侯婴、骑兵将领灌婴等人。除此之外,齐王刘肥及国相曹参,正发兵南下,率领十二万车骑部队前来会战。在他看来,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可事实证明,英布是个吹牛皮不上税的大王。
愤怒的汉军首先对英布发起了猛烈攻击,英布不能支持,只得撤退到淮水对岸,再次布阵,准备反扑。这时,汉军乘胜突进,势不可当,他不得不再次撤退。就这样,汉军犹如猛虎驱狼,将英布逼入绝境,最后被打得只剩下一百余人,他只得灰溜溜地逃奔到内弟长沙王那里去了。
吹牛皮的时候,牛气烘烘,逃命的时候,无影无踪。看着英布落荒逃去的背影,刘邦心里不禁一阵长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这下子,你终于明白皇帝是不容易当上的吧。老子为了这一天,不知道蹚过多少条河,翻过多少座山,死过多少将士,拉拢讨好过多少诸侯。你一个囚徒出身的劳改犯,无德无能,目光短浅,师出无名,孤军奋战,还想与我试比高?还是滚你的蛋吧!
刘邦胸中恶气是出了,却为亲征付出了惨痛代价——被流箭射中,伤情极为严重。
刘邦不得不命令属将继续追杀英布,自己先走一步,班师还朝。
我们知道,英布早年参加抗秦起义时,第一个投奔的人就是吴芮,并做了吴芮的女婿。吴芮早在公元前202年和张耳结伴登天而去,现在的长沙王接班人是吴芮的儿子吴臣。
英布怎么也没想到,他投奔吴臣后,马上就被算计了。
英布狼狈地前来投奔时,长沙王吴臣是这样想的:姐夫淮南王大势已去,现在是孤家寡人一个,无地容身,救他等于害自己,被一个无耻之徒活活拉下水,值得吗?如果将他除掉,刘邦欢乐,他也安心,保王加爵两不误,一举两得。这,不是挺好的买卖吗?
想至此,他杀意顿起,马上制订暗杀计划。
接着,只见吴臣派人向英布传话,说愿意背叛汉朝,一起逃亡南越,共谋大计。英布果然上当,跟随而去。事实上,吴臣早于半道埋伏杀手。一天夜里,英布借宿于某处农家时,就被尾随而来的杀手袭杀身亡。
英布此种宿命,正应了电影《无间道》里的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三、未尽的游戏
刘邦撤军回京,恰好途经沛县。这时他又听说英布已被长沙王吴臣暗杀,心情不禁大爽,干脆在沛宫大摆宴席,喝酒庆功。
自古以来,富贵还乡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情怀。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项羽如此,刘邦又何尝不是如此。称帝以来,刘邦都没有回乡显摆,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忙,真的忙。近乡情更怯,此时故乡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拖着一个怎样的心情回到故乡的。
沛县,是他曾经混了四十多年的地盘。四十年的光阴岁月,实在让人追忆不及。要知道,他曾经是这里的时尚超男,整天戴着一顶时尚竹笠招摇过街;又曾经是闻名乡里的光棍、流氓加无赖。如果秦始皇不嗑药患疾而死,如果没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他还将继续在这块沼泽之地晃过无聊的余生。
但是一切都被上天打破了。仅用十几年,他就取得了天下最辉煌的成就。可这时,他已鬓发斑白,迟暮年华。
几乎每个西方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年轻的时候多努力奋斗,渴望年老之时可以坐在某个海边静静地看斜阳落去。纵观刘邦的一生,他似乎全倒着走了。前大半生无所事事,后半生奔波不止。
这不是命运的耍弄,这是上天以人书写传奇历史的必然。哎,岁月易老,只有花照红。举起杯来吧,让我们饮了这杯酒,尽了这份谊。
刘邦喝得高兴起劲儿时,不由击筑而歌。
筑,是今已失传的一种古代弹奏乐器。艺术演绎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去支配艺术情感,而是像神鬼上身一样,你完全被情感艺术控制。这种艺术境况,尼采称之为酒神精神。此时,已经陷入酒神状态的刘邦领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忘情歌唱时,一支由一百二十个儿童组成,并且由他亲自训练过的乐队齐声与之相和。歌声慷慨激昂,犹如草原上牧民高亢的歌声,穿越苍茫大地,直撞宇宙刚强如铁的胸膛。
酒精和音乐真是个好东西啊,它不但能发泄积郁,还能喷薄情志。刘邦醉意蒙眬,不由翩然起舞,一股从未有过的感伤之情油然而生,眼泪缓缓地溢出眼眶,淌在了脸上。
这泪水,是游子辛酸尝尽的悲乡之泪水。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凡是背井离乡之人,他要么是受到本乡水土困扰被逼远离,要么就是受到远方理想的召唤和诱惑。在这一刻,荣华富贵皆是身外之物。当黄袍脱下,当本真被还原,当衣裳被掀开,原来你背上深深地烙上了故乡之印,你的内心深深地被故乡的情丝纠缠着。
哦,故乡。最初,你不过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鸟巢。然而,当我走得越来越远,当我漂得越来越久,这鸟巢就不知不觉地成为精神的栖息地。最终,无论我做成多大的产业,无论变成一个多么伟岸的男人,我,仍然是这个鸟巢里飞出的一只小鸟。
鸟儿恋旧巢,胡马朝北望。这是动物界一种本能的冲动。在那一刻,刘邦却淋漓尽致地把它演绎成人类文化本能的冲动。
临别之际,刘邦感慨万千地对沛县的父老乡亲们说道:“远游的人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我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留恋故乡。为表达我对沛县的一份思情,我决定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沛县百姓听得无不欢喜雀跃,再烹羊宰牛,挽留刘邦喝酒。
刘邦于沛县逗留十多天后,终于启程回京。
其实没人知道,他此时都没什么心情喝酒了。因为他心里一直莫名地担忧着这样一件事:他百年之后,戚姬和儿子刘如意,将何去何从?
此中忧虑,不无道理。从来以色艺事君者,士大夫所不屑也。刘邦就像一棵大树,戚姬犹如攀附树上的常春藤,别人仰望的不是你常春藤,而是那棵参天大树。一旦枝枯树倒,常春藤也将失去天空。
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最让刘邦恐惧的是,他一旦死去,吕雉极有可能反扑,残害戚姬母子。他和吕雉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夫妻,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吕雉这个人,躺在怀里是一条温顺之蛇,惹毛了她就像一头血口怒张的母老虎,歇斯底里地杀人不留痕迹。韩信和彭越这两个军事大佬,纵横战场,屡建奇功,她一样下手凌厉,眼睛都不眨一下。
所以说,现在想要保住戚氏母子俩,就必须力排众议,废掉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确保母子俩安全度过余生。
可是,诸将阻拦,太子刘盈背后又有商山四皓保驾护航,这事能成吗?
真的悬啊!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刘邦在征伐英布的战场上挨了一箭,病情危急,他没有多少时间犹豫了,必须尽快更换太子。
可就在这时,他多年的战友兼导师张良,竟然不辞辛苦前来劝谏了。
张良身为太子少傅,为太子说情,理所当然。然而刘邦此次是铁了心,谁说也没用。
张良跟他说了半天,他只回一个字:不。
张良吃了闭门羹,悻悻回去,从此闭门不出,宣称有病,不再问政事。对吕雉来说,此深度打击叫人心碎。可这只是一个回合,不到最后,坚决不能认输。
这时,又有人无所畏惧地跃身上阵,冲着刘邦而来。
叔孙通,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北)人。
薛县隶属旧鲁国,而全中国人都知道,鲁国向来盛产儒者。所谓儒者,不过是一帮熟悉中国古代烦琐礼仪并以此为生的读书人。在孔子之前,儒者都是卑贱的谋生者,而孔子执礼后,向天下诸侯推销礼乐兴邦的治国理念,儒者从此才垄断了知识界和思想界。自此,儒者成了一帮有信仰有追求的知识分子。
叔孙通生于薛地,亦不免俗,以学儒闻名于世,并于秦时被征入朝,成为待诏博士。
众所周知,刘邦极为讨厌儒者,原因之一就是儒者食古不化,迂腐顽固。如果这样定义儒者,那么叔孙通绝对是个异类。因为这家伙为人处世,总是见风使舵,滑如泥鳅,老人精一个。
其江湖处世风格,还得从头说起。
陈胜吴广造反时,秦二世曾经召集博士儒生问话,问他们对陈胜吴广闹事的情况怎么看,诸多儒生将之定义为造反。秦二世最讨厌造反二字,闻之不悦,叔孙通见状,等到问他话时,他灵机一动,说陈胜吴广等人不过是鼠窃狗盗之徒,不足挂齿。秦二世听之,心情极为爽悦,马上赐他帛衣,拜为博士,以示赏识。
叔孙通拿着奖品回到住处后,儒生们纷纷责骂他,说他没有廉耻之心,为了一个博士之位,竟然当众拍皇帝马屁。
你知道叔孙通怎么反驳的?他竟然说道:“你们知道个啥呢,我差点逃不出虎口了。”
他扔下这话,转身就逃跑了。一路下来,他像丧家之犬到处投奔。先是投奔了项梁,后来是楚怀王,再后是项羽,最最后又跟随时为汉王的刘邦。
叔孙通知道刘邦厌恶腐儒,一改儒者穿着打扮形象,改穿楚国衣服,投其所好。当时,叔孙通属下有弟子百余人,没一个被推荐出去做官。于是弟子们十分怨恨,骂他这个师傅,说他天天在汉王面前拍马逢迎,推荐了不少武将,都不懂把他们推荐出去,混个一官半职。
你知道叔孙通又是怎么反驳弟子的?
他这样对弟子说道:“汉王现在正以武力跟项王争夺天下,你们能有武艺跟人搏斗吗?都不要猴急,等汉王平定天下,需要儒生时,我一定不会忘了你们的。”
刘邦得天下后,叔孙通趁机上书,请求以礼治天下,以明君臣之义。
那时,刘邦和大臣们在朝上聚会时,跟随他打拼天下的兄弟,自以为劳苦功高,喝醉了酒就在朝上撒泼,甚至有人拔剑而上胡砍乱吼,为此刘邦伤透了心。所以,刘邦听叔孙通这么一说,立即让他去教大臣们习礼。
叔孙通果然践行当初诺言,率领弟子们出山教诸侯大臣等人习礼,并且个个都升了官,有了稳定工作和收入。而刘邦属下那些土包子出身的大臣,因为学会了礼,从此上朝都不敢撒野发疯,叔孙通因为执教社稷礼仪有功,被刘邦封为太子少傅。
熟悉后宫游戏规则的人都知道,太子老师的人生命运跟太子的政治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半点商量余地。所以,当张良劝谏刘邦无功而返后,叔孙通二话不说,主动跳将出来,来找刘邦论理了。
叔孙通先是给刘邦上一节历史课,这样说道:“以前,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的缘故,废太子,立幼子奚齐,使晋国大乱数十年,成为天下笑柄;之前,秦始皇因为不早立太子扶苏,而让幼子胡亥有机可乘,以欺诈手段骗得天下,结果秦朝一夜崩溃,这也是陛下亲眼所见的。如今,太子刘盈仁爱厚道,又十分孝顺,天下无人不知。何况皇后跟陛下您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您怎么可以背弃呢?”
很明显,叔孙通是有备而来的。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家伙还做好了拼命的准备。
接着,他又给刘邦来了一句狠话:“陛下如果一定要废嫡立幼,我愿接受斩刑,用鲜血染红这高大的金殿!”
谁说儒者是软体动物,寄人篱下没有骨气?眼前这叔孙通就让人长了见识。刘邦望着眼前的叔孙通,不由被他的无畏气势震慑了。
刘邦说道:“少傅多心了,我不过是说了句玩笑话,你怎么能当真呢?”
刘邦话语刚落,叔孙通乘胜追击,得理不饶人地问道:“太子为天下之本,本一摇天下即可震动,不明白陛下为何出此戏言?”
刘邦被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良久,只见刘邦叹息一声,说道:“你的话我已经听到心里去了,你就放心地回去吧。”
事实上,刘邦不过是来个缓兵之计,打发叔孙通走人罢了。他表面答应不废太子,其实心里还在酝酿着动手的机会。然而不久之后,一场宴席让他的废嫡之心,顿然灰飞烟灭了。
这天,刘邦置酒设宴,召唤太子前来陪坐。
皇帝召见太子喝酒,本来是件平常的事。商山四皓闻讯,秘密聚首讨论研究,他们最后得出来的结果是,此次刘邦置宴用意不善,有可能要公开废嫡立庶的计划。这样的话,太子一人赴会,必死无疑。
该出手时就出手,现在该是亮相给刘邦下马威的时候了。四个活神仙决定陪伴太子前去赴宴,替他助威打气。
赴宴这天,四个活神仙精心装扮,而又无比谦卑地跟在太子刘盈身后入场。刘邦望着他们四个活神仙似的老者个个鹤发童颜、衣冠雄伟、神采奕奕,不由惊奇地问道:“他们几个是谁?”
商山四皓分别上前应话,报上自家姓名。
刘邦一听,顿然大惊,不由惊呼道:“原来是商山四皓,我寻求你们多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