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中国史 >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克群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01

书籍编号:30189794

ISBN:978711147565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81104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全书内容:

0


打从能看懂古文起,我对《东周列国志》就爱不释手。经常趁老师在黑板上大书特书,我窝着脖子在桌底下看,有两回情不自禁拍案叫绝还被老师罚了站。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惨案,究其原因大概有二。


首先,里面的故事太精彩,从古至今的成语、俗话里,有许多都出自春秋战国时代。随便举几个吧:“围魏救赵”“老马识途”“马首是瞻”“朝秦暮楚”“秦晋之好”“食指大动”“问鼎中原”“一鸣惊人”“毛遂自荐”等,其典故都出自那个时代。可以说,我们中国人的忠厚、狡猾、计策、阴谋,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春秋战国之后,在中国历史上,从皇帝到商人,从王公贵族到升斗小民,从夺权到恋爱,人们耍的花招、玩的计谋,基本上无出其右。那时的几个君王,如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也挺出彩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管鲍之交”“搜孤救孤”“绝缨大会”“伍子胥过昭关”等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唱。


其次,春秋时代发生的事和现代正在发生的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某一国强大了就要称霸。称了霸就要欺负弱小国家。先是找碴,继而开打。当然,还要拉大旗做虎皮,那会儿是周天子,如今是联合国。然后再找些溜须拍马、有求于人的小国,一家子出点儿兵,号称“同盟军”。古时候还要“歃血为盟”,现在有了动物保护的概念,文明多了,不杀动物,只杀人。事先自然还是要开个会,喝点儿酒。打赢了,利益自然归霸主;输了嘛,下回再说。谁有钱谁大爷,弱肉强食,古今中外皆同。


最后,凡事都有两面。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没有统一的君王,因此思想不受束缚,这造就了在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学术最活跃的诸子百家。孔子、老子、墨子等我国最伟大的哲人都出自那个时代。爱打仗的争得死去活来,搞研究的钻得无比透彻。有意思吧?


有人说,中国要想富强,领导人一定要研究《东周列国志》;也有人说,企业家看了也有好处。其实,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不妨看一看曾经的人和事,看看他们都在闹腾什么,怎么个闹法。然后,对当今的人和事,或许能悟出点什么来。可看一遍明代冯梦龙老爷子写的《东周列国志》吧,还真费劲。一个故事给你扯成七八回,而且还用文言文。古文之所以用字精练,主要是那会儿写东西得往竹子上刻,一刀一刀的,忒费劲儿。我希望把古人的嘴从之乎者也里解放出来,让他们说点儿咱们好懂的话。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大小战争曾打过480场,战死了国君级干部36个,被灭的诸侯国52个。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从二十几国打到秦统一,儿子杀老子,兄弟灭手足的事不计其数。其头绪之多、场面之大,真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么一锅乱炖的粥,描绘起来很是困难。因此,不大重要的人和事,恕不出现。


故事好,容易懂,这就是我编译这本书的初衷。至于插图,那是我的所长,我画得过瘾,你看得来劲。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因为整天打仗,东周时期这些国家的边界并不很固定,这张图只是示意。虚线是今日的省界。)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千金买笑


为了一个女子的笑,亡了400年的西周


不知谁人作了首词,单说春秋战国之纷乱和争权夺利。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事情还要从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说起。这位周武王姬发,在灭了商纣王后,于公元前11世纪在镐京(今陕西咸阳附近)建立了西周。


天下太平,该论功行赏啦。周武王大发慈悲地给哥哥弟弟、叔叔大爷们和有功之臣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他把这些诸侯国分成了五等,按等级分地:一等公国,占地50平方公里;二等侯国,占地35平方公里;三等伯国,也是35平方公里;四等子国,占地25平方公里;五等男国,也就是一个小县城大小吧。这些国打来打去,有分有合。过了200多年,到了西周末年,竟增至170国之多。其中有影响的有10个国,它们是:


公国:宋、齐、鲁、秦、卫、郑、陈;


侯国:燕、晋、蔡。


此外,若干侯国未经周天子批准,擅自提升为公国。


南方的楚国本是个子国,而吴、越连诸侯国都不是,后来反倒各自称了王。真是没地方讲理去,要不怎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真理!


到了周宣王时代,周朝开始走背字


200多年来,西周历经了有好有赖的10个王。其中周成王、周康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史称“成康之治”。据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看来社会秩序真的是很好。到了公元前827年,第11个王——周宣王姬静继位时,这些叔叔大爷们的诸侯国里有的已经强大得很了,疆土也有比周朝还大的。可这位周宣王还硬撑着架子,大有虎老架不倒的意思。


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眼看着占据陕西的姜姓氏族越来越不听周宣王的号令,宣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御驾亲征。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强悍的姜戎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太宰劝宣王就此罢兵,宣王不甘心,想着再打一回吧,又怕兵马粮草不够。于是乎,办事踏实的周宣王就亲自长途跋涉了300多公里,到太原(今宁夏固原)察看民情。


考察完毕回到都城镐京时,已经是日落西山了。疲惫不堪的大队人马刚一进城,就听见大街边上有一群孩子拍着手在唱儿歌,歌曰:“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箙,几亡周国。”


宣王竖起耳朵听清了歌词后,勃然大怒,就叫人抓了俩唱歌的孩子问话。那年纪小点的孩子到了周宣王的马车前,早已吓得说不出话。大一点儿的孩子说,这个儿歌是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孩教他们唱的。


宣王沉默了一阵子,就叫人把“城管”找来,让他们赶紧发布命令,不许孩子们再唱这首不祥的歌。有不听令者,连孩子带爹妈一起砍了。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回到宫里,宣王坐卧不宁,怎么想怎么觉得这四句简单的话特别扭。第二天早朝时,他让一帮大臣发表看法。这个说:“又是弓,又是箭的,恐怕是要打仗哩。”那个道:“前日被姜戎打败,厄(陕西方言,意思是:我)看也不是好兆头哩。”


宣王沉思了一阵,抬起头来又问:“那红衣小儿是个撒(注:陕西方言,同啥)意思末?”


太史伯阳父嗽了一下嗓子(他有慢性咽炎):“咳,凡是造谣的,都要借口神啦、鬼啦的。不过这个红衣服娃儿嘛,在厄看来是代表天上的火星。咳,这怕是老天爷在警告厄们哩。”


宣王想了想:“要不,厄免了姜戎的罪,不打他们了,再下个命令,任何人不得制造和贩卖弓箭。这就可以末司(陕西方言,意思是:没事)了吧?”


伯阳父摇摇头:“难说。那儿歌的前两句还有什么‘月将升,日将没’哩,月是阴,代表女人。这大概是说,不久以后,一定会有个女人来乱政倾国呢。”


宣王不同意了:“厄的皇后姜,温柔善良。其他嫔妃宫女,也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她们怎么会捣乱甚至亡国呢?”


伯阳父搓着手:“咳,儿歌里未说是现在,说的是将来哩。如今大王以德治国,自然逢凶化吉。厄看,禁止弓箭啥的,就不必了吧。”


宣王没了主意,郁闷地拖着脚步,踢里踏拉地回宫去了。


一进门,看见前来接驾的姜皇后,宣王就把今日的事情说给她听。姜皇后听完,说道:“耶,厄这里正有一件怪事情,要说给大王听哩。先王手下有个宫女,今年都50多岁了。在先王时怀了孕,40年未生。昨天忽然生了一个女娃娃。”


周宣王一听,吓了一大跳,耷拉的眼皮一下子抬了起来,眼睛瞪得滴溜圆:“啊,有这事?那女娃娃在哪?”


“妾觉得这女娃娃不祥,让人给扔到10里外的清水河里去咧。”


宣王点了点头表示赞赏,但仍然觉得不放心,让人把老宫女叫来问话。


从炕上被拖出来的老宫女披头散发地跪在宣王面前,吓得直哆嗦:“回大王,事情是这,奴婢小时候听说夏桀年间,有两条龙飞到王宫,流了些口水在地上。当时有人说这是神物,就把那口水收集起来,放在了一个金盒盒里。厄12岁那年,那盒盒忽然放起光来。先王很奇怪,就要开盒盒看。一下子未拿好,盒盒掉在地上,口水也流了一地。厄一个没留神,在口水上踩了一脚,接着肚子就大咧。先王怪奴婢作风有问题,把厄关在黑屋子40年。昨天晚上,厄忽然肚子疼,然后就生下了个女娃娃。那娃娃已经被姜娘娘给扔了。奴婢罪该万死。”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周宣王还是比较明事理的,就说:“啊,这事与你无关。”随即让人把她放了。然后,叫人去清水河察看女娃娃的下落。


派去的人回话说:“未见女娃娃,想是已被冲没影咧。”


当夜,心事重重的宣王好歹睡了仨钟头。第二天一早怎么想怎么不踏实,他又让伯阳父算个卦,看看那女娃是不是妖精。


伯阳父占卜完毕,写了个卜辞:“哭又哭,笑又笑。羊被鬼吞,马逢犬逐。糜弧箕腋。”


宣王看完,皱起眉头:“撒意思嘛,这是?”


伯阳父赶紧回应:“咳,依着地支来看呢,未年属羊,午年属马。这就是说,午年或未年里,应该有撒又哭又笑的事情发生。据厄看来,妖气还在哩。”


宣王闷闷不乐了小半天,想来想去,还是“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吧。于是发布命令:“城内城外,搜查捡来的女婴。凡有主动送来的,不论死活,都有重赏——三百匹布、三百匹绸。要是有收养了捡来的女婴又不报的,邻居举报,邻居受奖。捡孩子的人全家斩首。”还派了上大夫杜伯监督执行。


至于儿歌里说的弓箭,宣王也不放过。他派了下大夫左儒去下令:民间不准造弓箭,也不准卖弓箭。否则格杀勿论!并让左儒监督执行。


城里的百姓见到通告,自然个个遵守。偏偏有一对夫妻,家住远郊区,对此信息完全不知,一大早傻傻地挑着弓箭到城里来赶集。刚走到城门口,被管事人员看见,大喊一声:“拿下!”虎虎地扑了过去。那女子还没看清来人,已被抓住,抹肩头、拢二臂地捆了个牢。那男的见势不对,一溜烟跑了。管事人员把女子押到左儒处,如此这般地一说。左儒一想:那儿歌里说是女人为祸,现已将女人和弓箭一并拿住,男的呢,跑了就跑了吧。于是就把女子和缴获之物如数上缴给周宣王。


宣王见此大悦,命人把女人砍了头,弓箭当众销毁。


这下子,宣王心里基本踏实了。中午吃了顿饱饭,撑得直打嗝,晚上还鼾声如雷地睡了个大觉。


再说那个抱头鼠窜的男子,跑到一个小山包上,坐在那里纳闷:“他们抓厄们两口子干撒呢么?”百思不得其解,他决定先找个旮旯睡一晚,第二天一早再做打算。


谁知一大清早,他就从路人的闲谈中听说了自家婆姨的死讯,遂寻了个僻静去处撒了几滴痛泪,垂头丧气地打算回家。


走到离城约摸10里地的清水河边。远远地只见无数鸟儿扎作一团边飞边叫,走近一看,不禁大奇:原来水上漂浮着一个草席包包,那些鸟儿叼着草包包,边往岸上拖,边鸣叫着。


男子上前赶开鸟儿,把草包包拉到岸上,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啼哭女婴。男子心想:“这女娃娃不知谁家扔掉的。那么多鸟儿衔着她,一定是贵人哩。厄不如把她带回去养着,将来也许能得撒好处呢。”遂脱下外衣,把女娃娃包裹妥当,抱在怀里,奔了附近的褒城熟人家去。


就这样,王室过王室的日子,百姓捱百姓的生活,平安无事好几年。


周宣王四十三年春,王宫里大祭。宣王按礼节住在斋宫。半夜二更,寂静无声。宣王正在打盹,眼前忽然一亮。只见一绝色美女,飘飘然从西边走来,直到斋宫里面。宣王大声叫道:“那女子大胆无礼,竟敢擅闯斋宫!左右,还不快给厄拿下!”


谁知偌大个殿里,竟无一人应答。宣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眼睁睁见那女子穿过大殿,走入太庙,大笑三声,大哭三声,然后,不慌不忙地把姬家的祖宗牌位捆作一束,抱在怀里冉冉往东而去。


宣王赶紧抬腿就追,忽然一个踉跄,把自己给惊醒了,敢情是一个梦。这个梦把宣王吓得不轻,一整天头昏脑胀的。他勉强支撑着熬完了祭祀典礼,赶紧回斋宫更衣。换上宽松的衣服后,宣王让人秘密地把伯阳父叫来,告诉他自己做的这个奇怪的梦。


伯阳父看着宣王:“三年前那首儿歌,大王您忘了吗?当时厄就说,有女子捣鬼,妖气未除。咳,您梦里的那个女子,又哭又笑,不是正被卜辞言中了吗?”


宣王问:“那年砍了个卖弓箭的女子,把弓箭也烧了,不是就没事了吗?”


伯阳父摇着头:“咳,一个村妇怎么会关系到国家的气数呢?”


周宣王不说话了。沉默了一阵子,他忽然想起当年老宫女生的那个女娃娃来了。记得当时曾命上大夫杜伯查访下落,不知结果如何。


第二天上朝时,宣王让人把杜伯叫了来,问杜伯:“厄让你查问妖女,怎么好几年了,末见你回话?”


杜伯回道:“厄觉着吧,卖弓箭的女子也灭了,儿歌也末(方言:同没)人唱了,事情已经解决,再要兴师动众地找人,怕是会扰民,就末办这事。”


宣王一听大怒,拍着桌子喊道:“你不找了,为什么不请示,不汇报?分明是偷懒!是欺君!厄要你这不忠的大臣做甚?”越说越来气,对武士喊道:“把他押出朝门,斩首示众!”


百官不敢出声,个个低头看脚。忽然从文官队伍里走出一人,扯着杜伯的袖子,连声叫道:“不行!不行!”


宣王一看,这人是杜伯的好朋友左儒。左儒边向宣王磕头,边大声说道:“厄听说,在尧的时代,上苍发了九年大水,他照样当皇帝;在汤的时代,老天旱了七年,他依然当君王。老天爷发威,他们都不怕,何况什么妖人的胡说八道呢?君王要是杀了杜伯,那谣言反而会传播开来。外国人听了,恐怕也会看不起厄们。求大王开恩,不要杀他吧。”


周宣王指着左儒的鼻子:“你为了朋友,竟然敢违抗厄的命令,这是重友轻君。”


左儒不依不饶:“要是君王说得对而朋友做错了,厄当然支持君王;要是朋友做得对而君王说得不对,厄就支持朋友。大王要是非杀杜伯不可,就连厄一块儿杀了吧。”


这番话如同火上浇油,把个周宣王气得上下胡子一齐乱颤:“告诉你!厄杀你们,就跟拔根草儿似的!少废话,来人!快给厄把杜伯砍了!”


杜伯被杀了,左儒回到家里,也拔剑自刎了。


宣王听说左儒自杀,心里也后悔不该杀了杜伯。当夜便犯了失眠,以后更是语无伦次,丢三落四,上朝都不大能上了。姜后知道他病入膏肓,有事也不跟他说,自行处理了。


周宣王四十六年秋,宣王自我感觉好些,就说要去秋游。大臣们选了个黄道吉日,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跟宣王一起出了城,来到东郊的狩猎基地。


天上晴空万里,林间空气新鲜。宣王吸了几口气,觉得很爽,就拣了块平地,扎下帐来,并下命令:“三大纪律:不许踩踏庄稼,不许焚毁树木,不许打扰百姓。打来的猎物献上来,按数有赏。如有藏匿,发现后重重惩罚!”


号令发出,众勇士纷纷耀武扬威,打得飞禽翎毛乱舞,走兽血肉横飞,宣王心里十分高兴。眼见着太阳快下山了,就命令赶紧收拾缴获,得胜回朝。


车马颠簸了几里地后,周宣王身体困乏,不禁打起盹来。忽然远远地看见有一辆小车,正冲着自己飞奔而来。车上站着两个人,手持弓箭,向着周宣王问候:“大王近日身体可好?”


宣王睁大眼睛一看,这俩人竟然是已经死去的杜伯和左儒。这下可把宣王吓得不轻。他用手揉揉眼睛,再往前看,人车都没影儿了。问旁边的人,都说什么也没看见。


宣王正疑惑是不是自己老眼昏花了,只见那二人和小车又出现了,而且就在宣王的马车前窜来窜去的。把宣王给气得不行,大声喝着:“你们这俩罪犯的鬼魂,胆敢来吓唬厄吗?”拔出太阿宝剑,向他俩砍去。


凌空挥舞了一阵子,只听杜伯和左儒一齐痛骂:“无道的昏君,你不修德政,乱杀无辜,今日快要完蛋啦!厄俩是来找你报仇的。还厄命来!”边说边搭弓上箭,“嗖”的一声,向宣王的心窝射来。


宣王“啊”的一声惨叫,昏倒在了马车之中。这下把左右的辅臣们吓了个半死,又是灌姜汤又是掐人中,好容易把他给救醒了,他还在不停地叫唤心口疼。马车夫连连抽鞭子,飞速赶回了宫里。什么献牲啦、领赏啦,都顾不上了,就剩下抢救宣王的命了。


这真叫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呀。


周宣王回宫后一病不起,合眼便见到杜伯、左儒,自知病不能好了,就不肯服药。过了三天,宣王的病势更加沉重,眼见着要不行了,于是他召了老臣尹吉甫、召虎两人进宫,向他俩托孤。


宣王命内伺将自己扶起,随后靠在绣褥之上,有气无力地对二臣哼哼:“厄,全靠诸位爱卿,辅佐,在位,嗯,四十六年,南征北战,保得,四海安宁,这一回,看来是不行咧。厄这儿子,宫涅,虽已成人,但脾气暴,还好色,撒事不懂。你们可要,帮,帮他一把,千万不要,不要把他,废了,另立君王。”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俩大臣趴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流着眼泪:“您就放心吧,好好养病要紧哩。”然后叹着气出宫去了。


当夜,周宣王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一命归天。姜后传出懿旨,再次召顾命大臣尹吉甫、召虎进见,并命他二人率领百官扶太子宫涅举行丧礼,在宣王灵前继位,立为周幽王。


至此,周宣王时代结束,周幽王时代开始。


大有来头的褒姒


周宣王驾崩之后,宫涅这个生性残暴、喜怒无常的新君主,在服丧期间竟然带领着一帮混混,整天吃喝玩乐,一点儿悲痛之心都没有。姜皇后因为悲痛过度,没过多久也死了。这回没人敢管宫涅了,他就更加肆无忌惮,终日与美人为伍,根本不理朝政。老丈人申侯多次劝他,全没效果,只好郁闷地自己回申国去了。


也是西周将要完蛋了,尹吉甫、召虎等一班老臣不久也都死了。周幽王这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他立马起用虢(guó)公石父、祭公与尹球,并把他们仨并列为三公。这仨人都是吹牛拍马的主儿,除了爱钱就是爱官儿,只要是幽王想要的,他们拼了老命也得给弄了来。满朝文武里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直之人,可周幽王对他不加重用。


有一天,周幽王上朝点卯,岐山的守臣启奏:“报请吾王得知,泾、河、洛三川,同一天发生地震。”


周幽王撇嘴一笑:“嘁!地震是世间常事,什么大不了的,还来告诉厄!”


看看众臣子还在原地站着不动窝,他于是冲岐山守臣摆摆手:“行咧,厄要退朝咧,你回吧。”回宫接着玩儿去了。


过了几天,岐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三川俱已断流,岐山再次崩塌,压坏民房无数。”


周幽王依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非但不理不睬,还命手下四处访求美女,以扩大他的嫔妃队伍。


许多大臣不忍看周幽王瞎胡闹,纷纷上山下乡去了,朝里就剩下一群马屁精加废物。


有一位大夫褒珦从褒城来镐京出差,看见这幅情景,急忙入朝进谏幽王:“大王啊!您怎么不怕老天爷的惩罚呢?这样的罢逐贤臣,恐怕国家断了栋梁,社稷将要不保啊!”


周幽王闻听此言勃然大怒,他一拍桌子,冲着褒珦大嚷:“你,你要造反不成!来人,将他关进监狱,永不录用!”


且说那个卖桑木弓的男子,抱着在河边捡来的女娃娃,跑到褒城的熟人家里住了下来。本打算将这女子抚养成人,可他碰到一个具体困难:孩子要吃奶,他一个男人,再吃苦耐劳也分泌不出那玩意儿来,当地又没有奶牛场,正急得没辙,恰好附近有个叫姒大的人,他的婆姨生了个女娃娃,一落地就死了。姒大听说有人捡了个女娃娃没法养活,就找人和卖桑木弓的男子商量,求他把捡来的女娃娃给他婆姨喂养,作为代价,他将送一些布匹之类的东西给那男子。


这事一谈,两头高兴,立即拍板成交。卖桑木弓的男子平白发了笔小财,姒大便宜得了个女娃娃,各自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那女娃娃已长大成人,取名褒姒。这个女子虽然只有十四岁,可身材发育得倒像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模样。再加上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真个是如花似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可一来姒大住的地方是穷乡僻壤,那里又没开发旅游,很少有人光顾,二来褒姒年纪尚幼,虽然长得堪称绝色,却没有人上门谈婚论嫁。一个天姿国色之女,竟埋没在了土坷垃里。


那个触犯幽王被关监狱的褒珦有个儿子名叫洪德。有一天,洪德下乡去收租。也是命里该着,凑巧褒姒到门外井边汲水。那褒姒虽然穿的是土布衣裤,仍然挡不住她的光彩照人。洪德路过井台,只觉眼前一亮,抬头一看,正与褒姒打了个照面。这一看,着实令洪德大吃一惊,他心说:“厄的那个娘哎!在这样的穷乡僻壤里,竟会藏着这等的天香国色!”


再看了几眼,他心里突然一动,想到自己的父亲囚在狱中已经三年,仍然一点被释放的意思都没有。如果将这女子买回家去,好好调理打扮一番,然后献给好色的周幽王,一定可以把父亲赎出来!于是洪德亲自到姒家,用了三百匹布帛将褒姒买回家来。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到家以后,洪德全家像对待下凡的仙女一样对褒姒百般呵护:香汤洗澡,蛋清润发,还给她吃最好的食物,给她穿最漂亮的绣衣,并请人教她各种礼仪。


就这样调理了一段时间,褒姒已经完全变成了合乎要求的时髦美人。看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洪德就将褒姒带到镐京。


他先带着金银财宝见到虢公,求他将献美女的事转奏周幽王。虢公看到那么多银子,眼睛都直了,说了声“包在我身上”,立马入宫面见幽王。


到了宫里,虢公找了个机会恳请周幽王:“那个被您关起来的褒珦已经知道自己罪当万死。褒珦的儿子特地访求得一美人名叫褒姒,献给大王以赎父亲之罪。大王就赦免饶恕了褒珦吧!”


周幽王一听有美人,大喜:“那赶快,赶快让她上殿来见厄!”


褒姒袅袅婷婷地走上殿来,见到周幽王,不慌不忙地趴伏在地,叩了个头,嘴里轻轻呼出:“民女拜见大王。”


耳听着莺声燕语,眼见着姿容秀丽,更兼那女子眼光顾盼之间秋波荡漾,周幽王的身子早已酥了半边,只觉见过的女子都没了颜色,一时间龙颜大喜,连忙伸出手来做搀扶状:“好,好。免礼平身吧。”连王后也不告知,一边将褒姒安置在另一宫中,一边降旨赦免褒珦出狱,官复原职。


当天夜里,周幽王与褒姒同寝,共享鱼水之欢。


从此二人如胶似漆。坐呢,褒姒坐在幽王膝上;站呢,幽王站在褒姒左边。饮则二人交杯,食则共用一碗。


一连十天,周幽王不再上朝理事。在宫门口等候幽王接见奏事的臣子,眼睛望穿也见不到周幽王的影子,大家只好摇头叹息而去。


周幽王自从得了褒姒,有三个多月不进申后的寝宫。早就有人将情况报到申后那里,还添油加醋地说褒姒仗着幽王宠爱,连王后也不放在眼里。申后听了非常生气,决定想法报复。


一天,申后亲自领着一群宫女,直奔琼台而去。一进花园,正看到周幽王和褒姒两腿绞在一起玩猜拳,对自己的到来视而不见,更不要说起身迎接了。


申后这个气呀!她冲着褒姒连讽带刺:“哟!这是打哪里来的美人,敢跑到宫里勾引大王!”

东周列国是怎样一锅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周幽王一见申后来者不善,怕她会命令下人殴打褒姒,忙站起身来,张开双臂护在褒姒身前,替褒姒说情:“她是厄新娶的美人,因为还没有赐予名号,所以也没让她去给你请安。莫生气嘛!”


申后冲褒姒骂了两句:“不要看你狐骚妖媚的,今日太猖狂,早晚叫你知道厄的厉害!哼!”然后咬牙恨恨而去。


褒姒躲在幽王背后,吓得一边发抖一边问:“这个女子是谁呀?这么厉害!”


周幽王看着一旁:“咳,她是厄的申后,你可不要得罪她呀,明天你还是去后宫里,给她问个安吧。”


褒姒一听是王后,反倒不怕了。她心说:“哼,少来这一套。张狂甚哩!赶明日厄非夺了你的位!”小嘴一撇,理也不理,把周幽王让她拜见申后的事早抛到了九霄云外。


再说申后回到宫中,低头垂泪,闷闷不乐。太子宜臼来向母后问安,见母后这个样子,就边跪地行礼边问:“母亲贵为六宫之主,有什么事让您烦心不乐呢?”


申后抹着眼泪:“你父亲宠幸新来的女子褒姒,全不顾后妃之间的尊卑之分。将来这个女子如果得志,恐怕你厄在宫中就无立锥之地了!”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太子听了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低头寻思了一计,要为母后出气。然后,他对申后说:“母亲不要生气了。明日是朔日(阴历初一),父王必定要上朝理事。母亲可派一些宫人去琼台采摘花朵,把动静弄大点,引那贱女子出来观看。等那贱人一出来,厄就上去胖揍她一顿,为母亲出气。父王要怪罪也只怪厄一人,与母亲无干。”


申后忧心忡忡:“儿呀!你可要想好了,不要乱来,咱们还是要好好商议一下才是。”


太子跺了跺脚:“还商议个撒呀,人家都骑在您头上屙屎屙尿啦。就这么着了!”说罢,气愤愤地出宫去了。


第二天早上,周幽王果然上朝。群臣照例山呼万岁,舞蹈礼拜,向周幽王贺节。


这边朝廷正忙,那边后宫里,数十个宫人突然来到琼台之下。到了花园里,众人蜂拥而上,不由分说将花儿乱摘乱采,肆意践踏。琼台里的人大吃了一惊,忙跑出来上前阻拦:“嘿,嘿!你们是撒人,敢到后宫来撒野!知道吗?这里的花都是大王亲手种的,是要和褒娘娘一起赏玩的。你们毁了这些花,大王非扒了你们的皮不可啊!”


采花的那帮人大声吼着:“大胆!厄等奉东宫王后的旨意,采花供奉她老人家,你们活腻歪啦!谁敢阻拦!”


两下里争嚷起来,惊动了褒姒。她出来观看,一见花朵被毁得一片狼藉,不由大怒,正要发作,太子突然出现。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太子大步赶上,一把揪住褒姒的头发,破口大骂:“贱婢!你什么东西,一个乡下土妞,也敢妄称娘娘,真是眼里无人了,今天教你认得小爷!”说着挥拳便打。


褒姒全无提防,被劈头盖脸地打了几下。太子才打了几拳,众宫娥都怕周幽王见罪,一齐跪下磕头齐声恳求:“千岁!饶命啊!万事都看在大王面上,不要再打啦!”


此时太子也突然醒悟,怕伤了褒姒的性命不好交代,就住了手,但还余怒未消地指着褒姒:“告诉你,别让厄再看见你!”说罢,对众人一挥手:“厄们回去!”一路狠声狠气地大踏步而去。


褒姒含羞忍痛回到宫中。听见宫娥称那个动手打自己的人为太子,她心里明白这是太子替他母亲出气,自己不占理,只能哑巴吃黄连,暗自流泪。


周幽王退朝回到琼台,看到褒姒蓬头垢面、泪眼婆娑,赶忙上前俯身问道:“爱卿为何现在还不梳妆打扮啊?”


褒姒扭头一见是幽王,扯住幽王的袍袖放声大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呜呜呜,大王啊,刚才太子带领宫人在台下摘花,贱妾出面制止。太子一见厄,便又打又骂,要不是宫娥苦苦哀劝,贱妾的小命这会儿怕是都没有了。还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