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财经应用文写作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财经应用文写作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财经应用文写作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财经应用文写作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孟庆荣、等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01

书籍编号:30466651

ISBN:978712114057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300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财经应用文写作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审人员


(排名不分先后)


孟庆荣 任小平 张永力 孙丽华


常 鸣 雷小芳 王晓静 肖 征


雷 莉 吴良勤 李 辉 陈建国


王瑞华 韩开绯 王 玲 许贵研 单 超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化,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员工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个体自我提升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刚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娴熟地掌握财经应用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是成功进入职场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编者在几十年的财经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市场上现有的财经应用文写作教材还不能满足财经类工作者的现实需求。为弥补这一缺陷,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本书在涵盖基本应用文文种的基础上,包括行政公文、日常文书、商务文书、财务文书、经济诉讼文书、经济领域专业文书、经济论文等。


2.体例别致。本书设计为24章29个文种,每章按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概念、分类、作用、内容要素、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格式与结构、例文及分析)和习题练习(知识巩固题、技能训练题)进行编排。


3.解析透彻。本书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例文样式和例文解析,从正文的内容各要素角度进行逐项分析,以利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内容要素的构成。


4.实用性强。本书针对每个文种都给出写作内容要素和格式模板。以突出该文种与其他文种的区别,以利于读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


5.深入浅出。本书体现了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操练为主”的“一对一”的教学特色,每章最后编选了各种形式的“课后练习”,题型灵活,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以利于读者逐步掌握文体理论知识与写作技能的有机融合。


本书由孟庆荣、任小平担任主编,张永力、孙丽华担任副主编。常鸣、雷小芳、王晓静、肖征、雷莉、吴良勤、李辉、陈建国、王瑞华、韩开绯、王玲、许贵研、单超也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专著、教材、报刊等资料,在此谨向原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业内专家、教师、学生和广大社会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并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第1章 财经应用文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财经应用文的概念和沿革。


· 了解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 掌握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


1.1 财经应用文的概念和沿革


1.1.1 财经应用文的概念


要了解财经应用文,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应用文。所谓应用文是指人们在处理公私事务、沟通信息时最常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又称为实用文。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文与人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例如,与人联系,少不了留便条、写信;读书学习时要做笔记;工作中要经常写计划、做总结、做报告等。


财经应用文是应用文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人们在处理经济方面的事务、沟通有关经济信息时所写的应用文。


1.1.2 应用文的沿革


在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字,只能听说,无法书写,相互间的交流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真正的应用文是随着文字的发明而出现的。应用文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文字的产生;阶级集团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公务活动和文字同时具备,才是应用文产生的必要条件。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向前发展了,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发展了,需要有条理的书信往来。”由此可见,应用文的产生是基于社会的需要的。


早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称做“甲骨文”。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包括祭祀、征伐、狩猎、年成等,大都是商王朝各种活动的记录和文告,其文辞几乎都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可以把甲骨文看做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1.从初具规模到体系完备


为了适应国家政务管理及人们交往的需要,千百年来,应用文从文种到格式、从内容到风格,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一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文种不断增多。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与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形式逐渐被改造或淘汰。二是各种文体越来越完备,要求越来越明确。特别是作为官方使用的公文更是不断趋于完善。不断发展的应用文体系,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公务应用文为主要线索,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演变做简单介绍。


(1)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强化和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有了分工,形成文种。西周时主要的文种有诰、誓、命等。同时期还产生了一些专业文书,如用于登记土地、财务的账簿文书,用于反映结盟关系的盟约文书,用于记载和约束奴隶的奴籍文书等。


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反映各国兼并和新旧斗争的文书种类,如用于征战号召、揭露敌人、颁布军纪的“檄文”,用于国家间相互往来的“移书”,用于加封晋爵的“玺书”,用于国家间订立盟约的“盟书”,用于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见的“上书”等。至此,应用文由卜问到记言,文种不断增多,使用范围日趋扩大,行文方式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文书制度,这对应用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公文体制基础。这一时期应用文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体增加,二是文体内涵发生变化,三是行文关系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例如,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在以前文种的基础上,确定了“制”和“诏”两种下行文;确立了一种称为“奏”的上行文。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文心雕龙》)不仅文种增加,而且各种文种的分工和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形式也越来越完备、固定。在公文发展的同时,民间的契约、书信等应用文文种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完善起来。以后历代文种都是在秦汉时期文种的基础上有所增换。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周把“制”改为“天制”,把“赦”改为“天赦”,还增加了“令”和“符”两种针对不同行文对象的下行文;上行文如三国时期增加的“启”。


秦汉时期,应用文,特别是公务文书的格式、用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反映上下等级森严、职责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首先是区分行文关系,明确规定了上行和下行的文种;其次是确立了公文的避讳制度和抬头制度,行文中凡遇到皇帝之名,包括其同音字都要回避,凡遇到本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如制、旨等,都要换行顶格书写;先秦用印,不论君王与百官,都可以称“玺”,秦始皇时“玺”成为皇帝印章的专称,百官之印只能称“印”或“章”。以后各朝代都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制度。大臣在行文时对皇帝的名字及有关字句都要避讳,自称时必须使用谦词,撰写上行文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般都要有表示谦恭的惯用语,如开头称“臣某言”、“臣昧死以言”,结尾称“稽首上述书恩陈某”、“谨奉表以闻,陈某诚惶诚恐”。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公文文种和名称发生了一些变化,下行文有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赦、论事赦书、赦牒御礼、诰命等;上行文有奏钞、奏弹、露布、议、表、状等;平行文有移、咨等;此外还有一种君主用以答复臣下奏疏的批,又称批答,后世的批复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唐宋时期公文的格式逐渐完善和固定,惯用的行文方式已经形成,在这些程式中秦汉时期的等级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宋代不仅对公文首末用语、避讳等做了严格的规定,而且对书写文字的大小、每行的字数、年月、件数等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一时期,虽然公文格式日趋严格,但行文表达却越来越铺排烦琐了。


(4)元、明、清时期。元承宋制,公文没有多大变化。然而,由宋代兴起的繁杂文风,到明清时期已发展到极其严重的地步。这一时期,公文种类名目繁多,重复混杂,多至几十种。繁文缛节、陈词滥调已成为当时公务文书的一大诟病。明代自朱元璋以来,曾屡禁繁文,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崇祯年间明政府开始实行公文“贴黄”制度,规定凡大臣上奏章,必须写出百字以内的文章提要,贴附在文本之上,以便皇帝查阅。因当时所用的纸是黄色的,故称“贴黄”。“贴黄”制度虽然无法从根本上制止繁文,但对提高办事效率有一定作用。清代继承了明代这一制度,只是雍正以后对文稿字数的限制便不那么严格了。


2.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辛亥革命后,公文文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大的特点是文种大大简化了。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辛亥革命以来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废除了旧有体式,确立了新的公文文种和用途。当时规定的文种有令、咨、呈、示、状。1927—1928 年间,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了三个公文条例,以加强其政务管理。


与此同时,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工农民主政府也确立自己的公文文种,当时规定的下行文有命令、指令、指示、决定,上行文有报告,平行文有信电,对外宣传有布告、通告等。抗日战争时期,为战时需要,文种有所简化。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形势的发展和解放区机关职能的扩大,文种又有所增加,如训令、布告、批复、通知、通报、公函等。


“五四”时期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又为公文写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种由多到少,由繁到简,文辞日趋浅显易懂,为新中国文书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在健全全国管理体制的同时,也为建立完善和统一的文种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把国家机关的公文定为7类12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国务院办公厅对机关公文的处理办法又重新做了审订。1981年印发了《国家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正式规定了现行公文的种类、名称、格式,所确定的10类15种公文形式已成为新时期国家管理政务、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调整了公文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使之更加明确、规范、科学,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信息的传递。


与此同时,公文以外的应用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文种增加,而且内容和形式也都有所提高,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1.2.1 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财经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写法相比较,除具有一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一般来说,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的大都是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起伏,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多样的抒情等,但这些作文的写法不能套用到应用文写作中来。学生平时作文写得很好,应用文不一定能写得好,要写好应用文,就需要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特点。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实用性。财经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用,实用是财经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要区别之一。一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有感而发,如《虞书》中所说:“诗言志,歌咏言。”《毛诗大序》中也说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说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表达感情、抒发理想、反映现实等。而财经应用文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有事而发,无事不发。例如,和远方的朋友联系,要写信;向人借钱,要写欠条;向上级汇报工作,要写报告;推销产品,要写广告,等等。它们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


(2)针对性。财经应用文的写作都有其明确、直接的对象,如信写给谁、报告打给谁等,都有其对象。即便是一些广告、启示,也是针对有关消费者、知情者的,只不过对象的范围比较大而已。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没有确切或指定的对象,如一首诗、一篇小说、一部电影,谁都可以看。


(3)时效性。由于财经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所以它的时效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反映,否则就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信息反映及时,就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反之,信息传递延误,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相比而言,文学作品对写作的时效性要求不严,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了十年之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好后又搁置了数月才发表,而财经应用文绝不允许这样。


(4)真实性。财经应用文的写作必须真实、客观、严谨,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而且财经应用文反映的问题,不允许像文学创作那样可以凭主观想象进行虚构,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否则就会歪曲事实,误导读者,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5)政策性。从性质上说,财经应用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处理财经公务的一种重要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财经应用文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财经应用文就不能起到维护经济正常发展的作用。


(6)定向性。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是针对财经业务活动中的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及某些特定读者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定向性,如经济合同的规范对象是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


(7)专业性。财经应用文的专业性是指内容表达上多用专业术语、指标数据来说明问题。


(8)权威性。权威性是财经应用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各级财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公务文书,具有法定权威性,一旦发布必须严格遵从,如财经制度、经济合同。有些财经文书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的指导、制约作用,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


1.2.2 财经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经济应用文中有不少文件,如决定、通知、通报、规定等,有的是用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表彰先进、推广成功经验的;有的是批评错误、揭露不良现象和丑恶行为的,并以此端正和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工作的责任感,这对改进社会风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联系协调作用。财经应用文是加强单位、各部门上下左右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财经应用文,人们可以交流信息、传递业务、协调工作等,以此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凭证资料作用。在经济活动中,财经应用文也是开展工作、处理问题的依据和凭证。例如,上级下达的文件、党和政府颁布的法规、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等,常作为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依据;一些条据、合同文本、公证材料等,是经济业务中不可缺少的凭证,一旦出现问题或纠纷,依靠这些凭证,即可通过法律追究对方责任,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一些重要的财经应用文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档案资料。


(4)公关交际作用。在经济活动中,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免不了与外界打交道。例如,企业营业,要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双方合作,需要签订合同;推销产品,需要营销策划书;商洽业务,需要发函等。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的名片、请柬等,无一不是应用文。财经应用文表达准确、得体、清晰,往往有利于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从而起到良好的公关交际作用。


1.3 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要素构成


财经应用文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写作。研究财经应用文,就是研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即要把握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共同规则,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文章皆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4个基本要素构成,财经应用文也不例外。如果将应用文比做人的话,那么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只有具备这4个基本要素,财经应用文的整体质量才有保证。


1.3.1 财经应用文的灵魂——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者要说明的主要问题。财经应用文的主题就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达的写作意图、目的、思想和观点等,如计划的主题是“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经济合同的主题是“标的”等。


主题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全篇,在构成要素中居于统帅地位,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主题是财经应用文的灵魂所在,失去主题,如同人失去思想,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甚至标题的制定、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会失去依据。


1.确定主题的依据


财经应用文的种类很多,确定主题的依据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领导意图和工作需要确定主题。财经应用文的拟写是领导与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旨在“受领导之命,代单位立言”。因此,领导意图、工作需要就是写作目的,就是剪裁材料的依据,就是确立主题的主导根据。例如,某公司要调整第四季度的销售计划,要求销售部门做出计划,这时“如何调整销售计划”的命题规定,就成为撰稿人确定主题的依据。


(2)根据实际材料确定主题。财经应用文要求真实、实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际材料。深入分析这些材料,得出正确的判断,发现事物的本质,是形成主题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换言之,确立主题必须尊重事实,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不能凭空设想,生造主题。例如,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报告的主题必须根据实际材料确定。


2.主题拟写的要求


(1)正确。主题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领导批示意图,能指引正确的方向;其次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具体的业务规范,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工作事务。


(2)鲜明。鲜明是指财经应用文的观点和意图要清晰确切,旗帜鲜明,不容置疑。主题必须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


(3)集中。财经应用文要求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不可多中心,“意多必乱文”。全篇内容由主题统率,不枝不蔓,为表现主题服务。


要使主题集中,首先要“意在笔先”,动笔之前要明确文章重点阐明什么思想、解决什么问题,与此不相干的问题统统剔除;其次要主题必须单一;最后要分清主次,不能面面俱到。


(4)深刻。深刻即撰写财经应用文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体现原则性和指导性。例如,撰写行政公文要明确指出撰文的目的,体现原则性和指导性;撰写总结要提炼规律性的认识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3.主题的表现方法


(1)标题点题。在标题中点明主题,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标题直接点明写作目的。


(2)开门见山。


① 使用主题句,开门见山。在公文和其他应用文书中,明白、准确地表达主题的句子,叫做主题句。主题句以“为了……”结构为特征。


② 不出现主题句,开门见山。有的财经应用文开宗托旨,首句并不出现主题句,而是直接阐述意义、主张或基本观点。


③ 小标题显旨。小标题显旨的形式是将文章主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值得注意的是,小标题的排序必须注意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④ 片言居要。在文章的内容转换之处揭示主题,同时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⑤ 呼应显旨。正文的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以突出主题。这种写法多是开头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篇末呼应。


⑥ 篇末点旨。在应用文书正文的结尾点明写作主题。


1.3.2 财经应用文的血肉——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要素,它是指作者为某一目的而收集、选取并在文章中使用的一系列事实或依据。这些事实或依据包括事件、现象、数据、理论依据、公认的原则、公理等。我们所需要的材料是要写入文章的,因此何时选择、怎样选择、选择什么材料,就需要动一番脑筋。


1.材料的类型


文章的主题需要通过材料表现,主题要鲜明,材料要具体、丰富。为此,收集的材料应类型丰富,数量充足:有历史的材料,也有现实的材料;有本单位、本地区的材料,也有外单位、外地区的材料;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有直接材料,也有间接材料;有文字材料,也有数字、图表材料;有典型材料,也有一般材料;有来自领导层的材料,也有来自基层的材料。


2.选材的方法


(1)亲身经历。材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两种。为求得材料的准确、真实,我们常常需要亲身实践,亲自调查,观察事物现象,借用知情者的见闻,得到确切的数据,即第一手材料。亲身经历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也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方法。例如,写新闻,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亲身经历的选材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要系统、周密。对事物的全貌、各个部分、发展过程等,要全面了解。


②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但要观察事物的表象,还要透过表象看到实质,通过比较对照,了解特征,发现问题。


③ 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④ 要广泛深入,细致全面。不能先入为主,主观片面。


(2)检索阅读。检索阅读是获取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包括读书看报、翻阅档案等,从中查找同类问题或相关问题的现实研究资料及历史资料。检索阅读的选材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熟悉和掌握图书分类,会查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


② 学会利用书目、索引,快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资料。熟练使用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手册、文摘等。


③ 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3.选材标准


(1)突出主题。材料是服务于主题的,在选材时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取舍。会不会围绕主题选材,能不能根据主题适当加工、增删材料,反映了作者处理材料的能力。


写作时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主次详略。能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主题的材料要详写;对表现主题起辅助、烘托、陪衬作用的材料要略写,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主题鲜明。


(2)真实准确。所谓真实,是指确有其事,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表象;所谓准确,就是可靠无误,写入财经应用文的材料必须准确无误,从大事件至具体细节,一句引语、一个数据,都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反映。


(3)典型生动。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个别的现象表现出来,要使材料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就需要有典型生动的材料。所谓典型的材料,是指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所谓生动的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能够和谐社会、凝聚人心的材料。


(4)新颖。新颖是指写入财经应用文的材料一定要有时代感,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反映客观事物的最新面貌,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成果和新问题。


4.材料的处理方法


(1)筛选法。筛选法是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典型的、能表现主旨的材料的方法。


(2)类化法。类化法是通过确立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与分类目相适应的标准,将材料进行梳理分类的方法。


(3)截取法。截取法是选用一个完整事件的片段或完整事物中的部分以表现观点的一种处理材料的方法。叙事性较强的财经应用文,如简报、通报、调查报告等,常用此法。


(4)撮要概述法


撮要概述法是对使用材料进行压缩,使精华部分更加突出,对叙述性的事实,剔除细节,将描写和详述变为略述和概述。


1.3.3 财经应用文的骨骼——结构的安排


财经应用文的结构是指对财经应用文的谋篇布局,也就是对主题和材料所做的合理、有序的组织和安排,使文章成为一个紧密、有机、统一的整体。


1.财经应用文结构安排的原则


(1)服从主题的需要。主题是统帅,是贯穿全文的红线,支配材料、结构和语言。财经应用文的结构要有助于突出主题,能突出表明主题的结构才是好结构,这主要表现在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规范上。一般在标题或开头处点明主题,再围绕主题安排段落,有的还在结尾加上总结,以升华主题,照应开头。


(2)体现不同文种的特点。应用文因其使用的范围、条件、对象不同,结构形式也不相同,在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些不同文种的特点,不同的文种必须有其相应的结构,不能随意混用。例如,公文、法律文书、经济合同等有法定的规范格式,不能随意变动。又如,同是公文类文书,报告是反映已经完成的活动,结构安排应采取“原因—做法和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的结构;而请示则是反映将要做的事,应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3)符合客观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


2.财经应用文结构的基本要素


文学作品的布局要求丰富多变,财经应用文的布局则因其实用性强而显得程式化,各具体文种大多具有特定的惯用格式,但大都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三要素。


(1)标题。


① 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固定的要素构成,简明直白。一种由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公司关于做好第一季度销售工作的通知》;另一种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关于本年度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


② 文章式标题。文章式标题可以直接指明文章的内容、主题,多见于调查报告、新闻、讲话等,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工作方法调查》。


(2)正文。


① 开头。开头又称导语、前言、引言等,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 目的式。以“为了……”、“为”句式来阐述发文的意义、行文依据、说明意图。


·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直接在开头揭示主题,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 概述式。概述基本情况或背景,如时间、地点、范围、规模等。


· 提问式。将文章的主题以提问的方式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