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综合实训(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会计综合实训(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葛翠华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书籍编号:30466705
ISBN:978712114481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5805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会计综合实训(第2版)
作者:葛翠华
ISBN:9787121144813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工作领导小组
主任委员 陈伟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
副主任委员
辛宝忠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雅玲 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处长
尚志平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马斌 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处长
黄才华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苏渭昌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主任
王传臣 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唐国庆 湖南省教科院
张志强 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李刚 天津市教委职成教处
王润拽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职成教处
常晓宝 山西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刘晶 河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王社光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蕊 四川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左其琨 安徽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陈观诚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邓弘 江西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姜昭慧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
李栋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职成教处
杜德昌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谢宝善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职教部
安尼瓦尔·吾斯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职成教处
秘书长 李影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秘书长 柴灿 电子工业出版社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
顾问 庆敏
主任委员 白彦婷
副主任委员
魏建 石玉玲 张立波 陈建瑜
常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姜婷 王汝梅 王一蓓 周伟
葛翠华 吴莹 王宏 宋锐
柯智涛 曾均 柳博 郭锐娟
韩慧 黄雪梅 倪红霞 袁望培
史志宏 张寒明 于坤 任文跃
赵合喜 陈度 刘辉 陈国莉
刘杏妹 林云刚 姬乃占
行业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陈岩 哈劲松 李超 郑昕
史 进
秘书长 何冯虚
副秘书长 徐玲
前言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加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按照会计工作过程,贯彻现行会计准则,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满足全国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及相关专业教学要求。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设计、编写思路体现了务实和创新的特点。本书本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把“工作过程为导向”作为教材设计理念,将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任务,以完成任务为学习目标。
2.教材共分为3篇,即会计工作准备篇、会计工作实训篇和会计档案整理篇。教学重点放在会计工作实训篇,该篇又分为3个模块,全面地介绍了加工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咨询服务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在内容的安排上有各行业共性的内容集中说明,同时,各个行业又突出了各自核算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重点强调的是按实际工作过程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实务操作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教材中的各个实训在教学中可以作为若干任务,在每个任务里结合实际工作情境,让学习者走进实际工作现场,针对特定问题,把握必要知识,明确业务程序,学习者分析企业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流程,提供了理论指导,重点体现了对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财务会计人员必备的实训教材,同时也是财务人员上岗培训必不可少的专业用书。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电子版)。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hxedu@phei.com.cn)。
本书由葛翠华主编,副主编吕芙蓉,参编人员有史冬妹、王焕娣、林冬梅、于坤、陈宾。郑凤华负责电子教案的制作。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参编人员所属学校的领导及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缺乏编写教材的经验,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的疏漏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修改完善。
编 者
2010年6月
第1篇 会计工作准备篇1
企业开业、注册、税务登记及年检
企业会计基本工作规范
模块1 企业开业、注册、税务登记及年检
你想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吗?让我来告诉你如何办理。
本模块主要介绍企业是如何进行开业、注册、税务登记及年检的,只有办好了开业登记、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企业才能进行正常经营。
【学习目标】
了解如何进行开业登记、注册登记及税务登记。
企业如何进行年检。
不论你经营什么类型的企业,不管你从事什么买卖,也不管你经营的规模大小。首要的是到开业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简称工商局)或工商行政管理所(简称工商所)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未办理登记、领照手续就开店做生意,就是无照经营,这是不允许的。
1.办理开业登记
在办理登记手续前,经营者首先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开一个什么规模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企业的性质是怎样的?是制造业、商品流通企业还是餐饮服务业?
如果是小型企业,现行政策规定,开业登记需要到所在地工商局办理手续,应办的程序是:
1)取名
根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的相关规定,应将自己想好的名称送到工商局的名称核准科,由工商局核查该名称与其他公司名称是否重名,经核实无重名后,发给名称核准证明。拿到这个证明后六个月内需办理公司注册登记,过期就失效了。
2)注册登记
(1)登录进行用户注册,用户填写客户基本信息,完成注册工作,如图1-1所示。
图1-1 注册登记
(2)完成名称设立登记申请工作,如图1-2和图1-3所示。
图1-2 名称设立登记申请工作(1)
图1-3 名称设立登记申请工作(2)
3)填写名称(变更)核准申请表
填写名称(变更)核准申请,领取名称核准通知书。
名称(变更)核准申请表

4)准备相关材料
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资料准备统计表

(1)制定公司章程。
(2)交存入资资金凭证。
交存入资资金凭证,同时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取得验资报告。
5)开设临时账号准备注册资金
将领取的名称核准书送到附近的银行开设临时的验资账户,开妥账户后将规定最低限度的资金存入。
6)交会计师事务所验证
将公司名称核准通知书、已填妥的申报公司的四项资料连同存入银行的资金证明交会计师事务所,由会计师事物所对所提供的上述材料审核后,出具报告,即俗称的验资报告。
7)验证场地
在做上述工作的同时,请工商局场地调查科的工作人员前往你的经营场地,将你的经营场地证明出示(自有房出示房主证,租房出示租房合同书),由工商局工作人员验定场地后取得经营场地证明书。
8)领取回执
将名称核准书、公司材料四份、验资报告、场地核准书,加上自己的身份证等一齐提交工商局分管注册内容资料,等工商局内资料工作人员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查,确认无误后,发给受理回执。如无其他问题,在15个工作日凭受理回执,带上申请人身份证由本人前往领证窗口,交注册资本0.8%的手续费,就可领到营业执照的正、副本了。
提示
现行政策规定,办理小型商业类公司,最少由两人以上,其中一人为本市常住户口。同时,需提供未就业证明,如待业证、下岗证、辞职证明、退休证明。
2.办理税务登记
1)领取营业执照
温馨提示
● 去工商所交纳注册资本0.8%的手续费;
● 如无其他问题,公司应在15个工作日凭受理回执办理营业执照;
● 申请人去工商所领取营业执照正、副本;
● 领取营业执照每户收费40元。
2)到技术监督局,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1)到指定的刻字店刻公司的公章、财务章、企业法人的印章合计390元。刻章费发票如图1-4所示。
图1-4 刻章费发票
(2)带着营业执照正、副本,公章、财务章、企业法人的印章、法人代码证书申请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如图1-5所示。
图1-5 组织机构代码证
(3)交费30元,凭受理回单拿到企业法人代码证书,代码证费发票如图1-6所示。
图1-6 组织机构代码证费发票
3)办理税务登记
(1)根据税务登记的相关规定,公司需要准备的资料有:
●营业执照副本;
●法人代码证副本;
●公章、财务章;
●公司章程;
●银行账户证明;
●自有房的房产证或租赁房的合同。
(2)到管辖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温馨提示
●公司在领到营业执照时,应抓紧在30天内办理税务登记,否则税务局将罚款千元以上。
●要去刻发票专用章,然后领发票领购本,买发票。
(3)取得税务登记证后,去税务局购买税控机及发票凭证,如图1-7所示。
图1-7 税控机及发票凭证
法规链接
哪些单位和个人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 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增值税、消费税等各个实体税法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在取得营业登记、发生纳税义务规定的时间内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 具体包括: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分支
机构设立登记;其他单位设立登记;外国企业设立登记;临时纳税人登记等。
专业知识链接
发 票 保 管
企业在领购发票后,必须设置登记簿,记录发票的购、用、存情况,设专人负责保管发票。设专柜存放发票,将税务局查验过的发票存根联装订成册,以便税务机关查验。
4)开立银行账户、划资
(1)选择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法规链接
●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 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存款人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本账户办理。存款人在其账户内应有足够资金保证支付。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实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核发开户许可证制度。
● 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与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开立的账户。存款人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
● 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存款人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
● 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
温馨提示
●一个企业只能在一家的一个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银行,银行也可以自愿选择存款人开立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存款人、银行开立或使用账户。
图1-8 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流程图
业务指南
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工作流程,如图1-8所示。
法规链接
账户管理和责任
● 开户许可证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作。
● 开户银行负责按本办法的规定对开立、撤销的账户进行审查,正确办理开户和销户,建立健全开销户登记制度,建立账户管理档案,定期与存款人对账。
● 开户银行对基本存款账户的撤销,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的开立或撤销,应于开立或撤销之日起7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申报。
●银行不得对未持有开户许可证或已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 存款人不得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 存款人不得在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存款人的账户只能办理存款人本身的业务活动,不得出租和转让账户。
(2)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步骤1 填写单位开户申请单
步骤2 提交盖有存款人印章的印鉴卡片,如图1-9所示。
图1-9 印鉴卡片
步骤3 领取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核发的开户许可证,如图1-10所示。
图1-10 开户许可证
步骤4 工商行政管理局将企业存入的注册资本金,转入企业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如图1-11所示。
图1-11 注册资本金转存证明
(3)购买支票和其他结算凭证。
转账支票,如图1-12所示。
图1-12 转账支票
支票密码单,如图1-13所示。
图1-13 支票密码单
温馨提示
● 每个企业根据业务需要购买支票,最多一次购买2本,每本支票25张。
●支票密码单一式两联,密码随即生成,第一联12号,第二联13号。
●支票密码由8位码组成。
现金支票,如图1-14所示。
图1-14 现金支票
结算凭证(进账单),如图1-15所示。
图1-15 进账单
专业知识链接
什么是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模块2 企业会计基本工作规范
你想做好会计工作吗?首先,你一定要了解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规范,为做好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模块主要介绍加工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特点,要求学生明确其核算方法,了解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掌握会计核算处理程序以及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中应掌握的技能。
单元2-1 会计综合实训的特点
【学习目标】
了解各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综合实训上。
1.加工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加工制造企业的资金运作流程如下: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进行生产,通过产品销售收回资金,计算经营成果,使部分资金退出企业、部分资金重新进入企业。加工制造企业会计就是对加工制造企业资金运作的过程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1)资金筹集阶段
加工制造业企业通过投资者投资取得注册资本金,构建必要的固定资产,以保证企业正当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个阶段,会计主要核算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实务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以及生产经营中临时占用尚未结算的资金等。
2)原材料购进阶段
加工制造业企业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支付各项采购费用,形成工业企业的储备资金。在这个阶段,会计主要核算外购原材料的成本及发出原材料的计价、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等。
3)产品生产阶段
加工制造业企业将储备的原材料投入生产,将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同时发生劳动资料磨损价值的转移以及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费用,构成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通过加工制造,生产出合格的产成品,将生产资金转达化成成品资金。在这个阶段,会计要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正确核算生产成本。
4)产品销售阶段
加工制造业企业将产成品作为商品出售收回货币资金。在这个阶段,会计主要核算以不同方式销售产品(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以及税金、折扣、折让、销售产品成本、销售退回等。
5)财务成果计算阶段
加工制造业企业通过缴纳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方式使部分资金退出企业,通过盈余公积等方式使部分资金重新投入生产。在这个阶段,会计主要核算本期利润、应交税金、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应付利润、留存收益等。
2.商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商业企业是指从事流通(买卖)的独立核算企业,主要包括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对外贸易、医药、石油、烟草和图书发行等企业。因为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流通领域中的购销存活动,所以这种企业的核算主要侧重于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的核算、商品流通费用的核算。
由于经济活动的特殊性,商业企业会计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其他行业会计的特点。
1)核算对象不同
商业企业将生产者的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购进、储存、销售三个环节,通过若干次买卖活动才能最终实现。存在下述两种基本类型的企业:
(1)批发企业。批发企业是指从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购进商品,供应给其他生产企业或零售企业以及其他批发企业用以转售,或供应给其他企业用以加工后销售的商品流通企业。与零售企业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进行大宗商品买卖。
(2)零售企业。零售企业是指从批发企业或生产企业购进商品,销售给消费者,或销售给企事业单位用以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零售企业处于商品流转环节的末端,直接担负着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任务。
除上述两种类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混合经营的行为,如批零兼营等。
2)核算内容不同
商业企业以商品流转为核心,主要包括商品购进、商品储存和商品销售三个环节。
(1)商品购进。商品购进是指商业企业为了销售或加工后销售,通过倾向结算取得商品所有权的交易行为。商品购进环节,也就是货币资金转变为商品资金的过程。
(2)商品储存。商品储存是指商业企业购进的商品在被销售以前在企业的停留状态。它存在于企业之中。
(3)商品销售。商品销售是指商业企业通过货币结算而售出商品的行为。商品销售的过程,也是商品资金转变为货币资金的过程。凡是通过货币结算而发出的商品,都属于商品销售的范围。
无论是批发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商品流转的购进、销售、储存三个环节是其主要业务内容,自然也就构成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
3)核算方法不同
不同类型的商业企业有着各自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商业企业的会计计算方法可分为进价核算和售价核算两种。
3.咨询服务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在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完全是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的。我国咨询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运而生,近30年的发展历程虽不算长,但已经经历了从官办咨询到信息服务咨询再到管理咨询的几个阶段。80年代初,政府开始创办咨询企业,它们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发展,90年代初,一批外资和私营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司开始涌现,并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咨询服务。时至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日趋发展,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中国,从此管理咨询业告别了“点子”时代,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到90年代末,一些国内管理公司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出现了“汉普管理咨询”、“博峰营销”、“派力营销”、“远卓管理顾问”、“长城”、“多星”、“盘拓”、“理实华恩”、“时代瑞诚”等一批咨询企业。
在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体系中,将咨询业归类在传统服务业中,没有针对咨询业的会计核算特点,明确其从项目收入中提取“风险准备金”、“市场开发准备金”以及较高的“人员培训与研究准备金”等费用的合法性,所以在核算中主要针对咨询服务中出现的各种费用分别记入不同的成本费用账户中。
4.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上面介绍了各行业的核算特点,请你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总结在下面。
知识总结
单元2-2 会计核算
【学习目标】
掌握并正确运用会计核算方法。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思考你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运用哪种核算程序。
1.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如图2-1所示。
图2-1 会计核算方法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收集,都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指在会计核算中,把企业视为一个独立于所有者和其他组织之外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个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控股公司。在确定会计主体时应注意,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这主要表现为:
(1)因为会计主体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所以不仅应把会计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应把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企业主及企业职工的个人财务活动相分离。
(2)会计主体是一个整体,反映、处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问题要从企业整体出发。这是因为企业内部资金的调拨,既不会增加企业的收益或损失,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目前我国会计主体主要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及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假设只适用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企业单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会因资不抵债而被迫宣告破产或进行法律上的改组。如果某个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它所承担的义务,正常的经营活动已无法维持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就不再存在了。但从整体上讲,因为破产清算的企业终究是少数,所以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是合理的。
3)会计分期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会计期间假设则限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即对川流不息的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划分会计期间进行核算。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影响。有了会计期间,才得以区分本期与非本期,而由此为基准。划分会计期间给会计核算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项资产、负债的流动与现金的收支是不一致的,这就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可供选择的记账规则;再如为了正确计算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需要对跨越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采用合理的账务处理方法,如折旧、摊销及配比的方法等。因为企业之间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很难找到单一的方法以适用于所有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
4)货币计量
以货币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单位,是一种人为的假设。在会计核算中,日常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用以计量的货币,也就是单位主要会计核算业务所使用的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因此,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我国境内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货币计量假设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仅限于那些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职工技术水平、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等信息,均不反映在会计信息中;其次,作为计量尺度的货币本身价值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说,货币计量假设并未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按照各国的会计惯例,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能相互抵消时,会计核算可以不考虑这些波动,仍然认为币值是稳定的。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时,就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基础,持续经营假设是条件,会计期间假设是补充,货币计量假设是保证,它们共同构成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
根据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