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动力设备与维护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通信动力设备与维护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解相吾、等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书籍编号:30466747
ISBN:978712114910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5791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通信动力设备与维护
作者:解相吾 等
ISBN:9787121149108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 言
通信动力设备是通信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数据通信、IDC机房供电和空调已成为通信电源建设和维护管理的重点。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创新与应用,通信电源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信电源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频开关电源已取代了笨重的相控电源;VRLA蓄电池代替了普通的铅酸蓄电池;自动化油机发电机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8V基础电源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逐步转向分散供电;太阳能供电和风能供电已成为边远缺电地区通信电源的首选;计算机集中监控代替了机电式或人工式控制。通信电源已趋于小型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一些技术指标更加严格。因此,有关通信动力设备的教材内容也应与工程应用同步,反映通信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本书就是为适应通信动力设备这一新的发展变化情况而编写的。
通信动力设备与多门学科有关,内容涉及强电、弱电、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物理电源、化学电源、机械、制冷、除湿、防雷及接地等方面。动力专业维护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学习,注重设备运行的维护管理,提高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编写时,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注重实际应用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基本理论以 “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注重实践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在内容上保持了先进性和新颖性,对当前通信电源领域采用的新装备和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形象直观,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烦琐的公式推导;在结构编排上,注意体系的完整性,一改传统教科书从一般原理讲起的做法。在介绍通信动力设备时,从感性认识入手,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首先对系统架构进行整体介绍,再介绍典型设备的应用实例,然后结合具体设备进行有关工作原理的说明,最后介绍一般操作与维护。空调设备本来不属于通信动力系统的范畴,但我国各大通信运营企业都把机房空调设备的维护纳入动力部门管理,作为通信电力机务人员职责之一,为此,本书对此做了专门讲解,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全书共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参考学时为64学时。每个学习情境后面都安排了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生产一线的实践环境中操作练习,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各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取舍,部分内容可作为加深、拓宽内容,供学生选学,以满足通信机务员考证和通信电源工程技术人员上岗从业的需要。
本书由解相吾、解文博主编,罗锋华、刘建春副主编,其中解文博编写了学习情境9;罗锋华编写了学习情境3、6;刘建春编写了学习情境2、7,全书由解相吾、解文博统稿,徐小英、李敏、陈武东、袁世来、钟科科、吴嘉明、杨远辉、莫煜斌、卓伟平等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和图片整理做了许多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优秀书籍和珍贵资料,书后的参考文献仅列出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出处实难一一列举,在此特向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的编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4
学习情境1 通信机房电源系统的整体认知
情境导引
在通信企业中,通信电源是实现通信的必不可少的动力基础,是实现全程全网畅通的根本保障,其供电质量与可靠性极大地影响着电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一般通信局(站)都包含交换、传输、数据及移动等设备,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通信电源设备应能正常供电,各级运维管理部门都应高度重视通信机房电源设备的安全运行工作。
走进通信动力机房,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机架机柜整齐地排列着,它们有的是发电机组,有的是空调机组,有的是蓄电池组,有的是开关机柜,有的是监控机柜,它们构筑成了一套完整的用电保障体系,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着切实可靠的保障。图1-1是动力机房的一角。
图1-1 动力机房一瞥
学习目标
电力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更是离不开它。通过对通信电源整体结构及基本配置的介绍,结合动力机房维护的案例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通信电源的基本知识,了解通信电源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及地位,掌握通信电源中各模块的基本功能,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把握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任务指南
任务1 了解通信动力设备的配置
任务2 了解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
任务3 了解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任务4 了解通信电源供电要求
任务5 把握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向
任务6 掌握安全用电方法
任务1 了解通信动力设备的配置
从整体上看,动力系统是电力系统和动力部分的总和。其中,动力部分包括水电站的水库、水轮机等,火电厂的锅炉、汽轮机、热力网和用热设备等,自备发电厂有内燃机等设备。在整个动力系统中,除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等动力设备外,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属于电力系统的范畴,它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配电装置及各类用电设备等。本书主要介绍通信系统中的动力设备。
在通信系统中,通信动力设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果设备工作状态不佳,必将造成重大影响,轻则可使通信质量下降,重则导致通信系统瘫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国家安全。通信动力设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其应该有充分认识和了解。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局(站)数量日渐增多,尤其是数据业务正在迅速扩大,信息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关键负载对通信供电系统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供电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动力设备及监控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良好配合是供电系统提供不间断、优质、可靠的交/直流电源的关键。
现代通信系统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通信核心机房中,既有使用-48V直流电的设备,也有不少使用220V交流电的设备。从一般规律来看,板卡式设备都是电信设备制造商自己研发生产的,采用的是-48V直流电源;而19英寸标准机架中的模块化设备往往是购买的现有IT信息设备,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因此,通信电源设备应能同时提供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或者说,应能提供同时满足电信网络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要求的电源。同时还应达到高可靠性、高可用度和高效率的要求。
通信动力设备的整体配置由以下部分构成:
1.通信局(站)交流低压配电系统;
2.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380V/220V UPS系统);
3.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24V和-48V供电系统);
4.动力设备、机房环境及安全监控系统(PSMS);
5.机房环境调节空调系统;
6.机房防雷及接地系统。
任务2 了解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
通信电源作为主要动力设备是通信局(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通信局(站)的心脏。为了确保通信畅通,通信局(站)的主用交流电源由电力系统供电,备用交流电源是发电机组。系统电(又称市电)技术性能优于备用发电机组。在某些偏远地区,系统电可靠性差,燃料运送困难,而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此时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或(和)风力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交流电经整流后与蓄电池组共同为通信设备提供-48V直流基础电源,习惯上也把这种电源称为一次电源。
各类通信设备还需要+3.3V、+5V、+12V等各种低压直流电源和低压交流电源(如铃流信号发生器),这些电源由-48V直流基础电源来提供。这些低压电源装置装在通信设备机架上,通常称为机架电源,习惯上也称为二次电源。
资讯1 系统供电的分类
通信局(站)从附近现有电力线路中引入市电,并根据附近电网变电站的位置、电压等级、输电线负载以及供电质量等情况选取可靠的市电,引入市电时采用专用电力电缆。
依据YD/T 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总技术要求”),市电可以分为4类。
1.一类市电
一类市电指供电事故及停电次数少、停电时间极短、供电十分可靠的市电。长途通信枢纽、大城市中心枢纽、程控交换容量万门以上的局、大型无线收发信站等,规定采用一类市电。而且要从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网引入两路供电线路,这两路市电的投入采用自动倒换装置。
2.二类市电
二类市电指供电基本可靠的市电。长途通信地区局或县局、程控交换容量在万门以下的局以及中型无线收发信站,可采用二类市电。容许从两个以上独立电源构成的稳定可靠的环形网上引入一路供电线路,也可从一个供电十分可靠的电源或电网上引入一路供电。
3.三类市电
三类市电指供电可靠性差的市电。位于偏僻山区或地理环境恶劣的干线增音站以及微波站,可采用三类市电。由于这些地区获得比较可靠的市电困难,因此只要求从一个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路即可。
4.四类市电
四类市电极不可靠,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四类市电:
(1)由一个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经常昼夜停电,供电无保证;
(2)有季节性长时间停电或无市电可用。
资讯2 交流基础电源
市电、备用油机发电机组(含移动电站)以及通信逆变器(或UPS)提供的低压交流电源,称为通信局(站)的交流基础电源。低压交流基础电源的额定电压应为220V或380V(三相五线制),额定频率应为50Hz。通信设备直接由交流基础电源供电时,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10%。通信整流设备由交流基础电源供电时,输入交流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0%~-15%。
在供电过程中,若电网电压或发电机的电压变化超出允许范围,应当采用交流调压器或交流稳压器,以保证输入交流电压在允许变化范围以内。
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变化范围应在额定值的±4%以内,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不应大于5%。
资讯3 直流基础电源
为各类通信设备、通信逆变器和直流转换器提供直流电压的电源,称为直流基础电源。
通信局(站)直流基础电源的额定电压为-48V。直流基础电源的电池组通常由24只铅酸蓄电池组成,充电过程中,电池组电压将在-55~-51.6V之间变化。放电过程中,电池组电压将低于-48V,考虑到通信局(站)内部直流电线的压降,所以通信机房每个机架的直流输入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40V。
-48V直流基础电源输出端的各种杂音电压为:
电话衡重杂音电压:≤2mV(300~3 400Hz)
峰—峰值杂音电压:≤400mV(0~300Hz)
宽频杂音电压: ≤100mV(3.4~150kHz)
≤30mV(150kHz~30MHz)
离散频率杂音电压:≤5mV(3.4~150kHz)
≤3mV(150~200kHz)
≤2mV(200~500kHz)
≤1mV(500kHz~30MHz)
习惯上,交流基础电源和直流基础电源统称为一次电源。
资讯4 二次电源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在通信设备中大量应用。这些集成电路通常需要由+3.3V、+5V、+12V等低压电源供电。如果这些电压都由整流器和蓄电池组供给,那么就需要多种规格的蓄电池组和整流器。这样不仅增加了电源设备的费用,而且也大大增加了维护工作量。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目前各类通信设备中都装有许多直流转换器,以便把-48V电压变换为所需的+3.3V、+5V或+12V电压。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通常都采用几台直流转换器并联供电。此外,许多通信设备内还装有振铃电源,该电源可将-48V电压变换为振铃所需的交流电压。
这些装在通信设备机架上的电源,通常称为模块电源或机架电源,也称为二次电源。
任务3 了解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通信电源系统由多种电源设备组成,其作用是为通信局(站)的各种通信设备及保障通信的建筑供电,该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相应的接地与监控系统组成。为了保证可靠、稳定、安全供电,通信局(站)电源系统采用的典型供电方式有:集中供电、分散供电和混合供电三种方式。
资讯1 集中供电电源
集中供电是指通信局(站)中所有的通信设备由一个集中的直流电源供电,如图1-2所示。该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组成。这种供电方式的优点是电源设备比较集中,维护比较方便。但是,由于集中的直流电源远离通信设备,配电损耗很大,系统效率很低;配电电缆及安装费用也很大。而且可靠性较低,如果集中的直流电源发生故障,将会影响全部通信设备的供电。集中供电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通信局(站)。
图1-2 集中供电电源系统组成示意图
1.交流供电系统
通信电源的交流供电系统包括变电站供给的交流电源(高压或低压市电)、油机发电机供给的备用交流电源以及由整流器、蓄电池和逆变器组成的交流不间断电源。交流供电系统可以有三种交流电源:变电站供给的市电、油机发电机供给的自备交流电、UPS供给的后备交流电。
(1)连接方式
通信局(站)的电源一般都由高压电网供给,自备独立变电设备。而基站设备常常直接租用民用电。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要通信枢纽局一般都由两个变电站引入两路高压电源,并且采用专线引入,一路主用,一路备用,然后通过变压设备降压供给各种通信设备和照明设备,另外还要有自备油机发电机,以防不测。一般的局(站)只从电网引入一路市电,再接入自备油机发电机作为备用。一些小的局站、移动基站只接入一路市电(配足够容量的电池),油机为车载设备。
通信局(站)内通常都设有降压变电室。室内装有高、低压配电屏和降压变压器。通过这些变、配电设备,先把高压电源(一般为10kV)变为低压电源(三相380V),然后供给整流设备和照明设备。
在高层通信大楼中,为了缩短低压供电线路,降压变电站可设在主楼内。此时,电力变压器应选用干式变压器,配电设备中的高压开关应选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
(2)油机发电机
为了不间断供电,通信局内一般都配有油机发电机组。这种油机发电机能自动启动,当市电中断时,通信设备由油机发电机组供电。油机分普通油机和自动启动油机。由于市电比油机发电机供电更经济和可靠,所以,在有市电的条件下,通信设备一般都应由市电供电。
作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也有一些局(站)在部分地采用太阳电池发电系统,太阳电池是指把太阳辐射能直接变换为电能的器件。电力用太阳电池组件一般设置在室外,应具有承受风、雨、尘、沙、冰雹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必须用合适的底板和树脂等保护。
在一些风力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可以采用风力发电技术。
(3)交流配电屏
低压市电和油机发电机的转换可通过低压交流配电屏完成。低压交流配电屏输入市电,为各路交流负载分配电能,将低压交流电分别送到整流器、照明设备和空调装置。此外,它还能监测交流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当市电中断或电压发生较大变化时(过压、欠压和缺相等),能够自动发出告警信号。
(4)UPS
为了确保通信电源不中断、无瞬变,在卫星通信地球站等通信系统中可采用静止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简称UPS。这种电源系统一般由蓄电池、整流器、逆变器和静态开关等部分组成。市电正常时,市电经整流和逆变后给通信设备供电,此时,蓄电池处于并联浮充状态。当市电中断时,蓄电池通过逆变器(DC/AC转换器)给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逆变器和市电的转换由交流静态开关完成。
2.直流供电系统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整流器(AC/DC转换器)、蓄电池、直流转换器和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整流器的交流电源由交流配电屏引入,整流器的输出端通过直流配电屏与蓄电池和负载连接。当通信设备需要多种不同数值的电压时,可以采用直流转换器将基础电源的电压变换为所需的电压。在直流供电系统中设置了蓄电池组,采用并联浮充供电方式,以保证不间断供电。
(1)连接方式
直流供电方式主要采用并联浮充供电方式,尾电池供电方式、硅管降压供电方式等基本不再使用。
并联浮充供电方式是将整流器与蓄电池并联后对通信设备供电。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整流器将市电交流电源变换为-48V直流电源,一方面给通信设备供电,一方面又给蓄电池充电,以补充蓄电池因局部放电而失去的电量。电信设备需要的其他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源,采用DC/DC转换器由-48V直流电源变换得到。在并联浮充工作状态下,蓄电池还能起一定的滤波作用。当市电中断时,蓄电池单独给通信设备供电。由于蓄电池通常都处于满电状态,所以市电短期中断时,可以由蓄电池保证不间断供电。若市电中断时间过长,应由备用发电机组替代市电,提供交流输入电源。这是最常用的直流供电方式。但这种供电方式有个缺点——在并联浮充工作状态下,电池由于长时间放电可能导致输出电压较低,而充电时均充电压较高,因此负载电压变化范围较大。它适用于工作电压范围宽的交换机。
(2)整流器
从交流配电屏引入交流电,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后,输出到直流配电屏与负载及蓄电池连接,为负载供电或给电池充电。
(3)蓄电池
交流停电时,由蓄电池向负载提供直流电,是实现直流系统不间断供电的基础条件。传统的-48V直流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备用时间为1~24h,典型的蓄电池备用时间为1~3h。
(4)DC/DC转换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设备已向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许多通信设备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组件,而这些组件需要5~15V的多种直流电压。如果这些直流低压直接由电力室供给,线路损耗一定很大,环境电磁辐射也会污染电源,供电效率很低;如果都由整流器和蓄电池供给,那么就需要许多规格的蓄电池和整流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供电效率,目前大多数通信设备采用DC/DC转换器给内部电路供电。通过这些直流转换器可以将电力室送来的高压直流电变换为所需的低压直流电。
DC/DC转换器能为通信设备的内部电路提供非常稳定的直流电压。在蓄电池电压(DC/DC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由于充、放电而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时,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能自动调整保持输出电压不变,从而使交换机的直流电压适应范围更宽,蓄电池的容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DC/DC转换器将基础电源电压(-48V或+24V)变换为各种直流电压,以满足通信设备内部电路多种不同数值的电压(±5V、±6V、±12V、±15V、-24V等)的需要。
(5)直流配电屏
为不同容量的负载分配电能,当直流供电异常时要产生告警或保护。如熔断器告警、电池欠压告警、电池过放电保护等。
3.接地系统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确保通信设备与人身的安全,通信局站的交流和直流供电系统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1)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交流接地包括: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直流接地包括:直流工作接地、机壳屏蔽接地。
(2)通信电源的接地
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交流零线复接地、机架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
通信电源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联合地线的接地方式。联合地线的标准连接方式是将接地体通过汇流条(粗铜缆等)引入电力机房的接地汇流排,防雷地、直流工作地和保护地分别用铜芯电缆连接到接地汇流排上。交流零线复接地可以接入接地汇流排,但对于相控设备或电机设备使用较多(谐波严重)的供电系统,或三相严重不平衡的系统,交流复接地最好单独埋设接地体,或从直流工作接地线以外的地方接入地网,以减小交流对直流的污染。
以上四种接地一定要可靠,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的正常工作构成威胁。
资讯2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分散供电方式,即在通信局(站)中采用多个直流电源系统,各个电源系统分别为一部分通信设备供电,从而可以克服集中供电方式的缺点。
由于高频开关电源和阀控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频开关电源和阀控铅酸蓄电池在电信系统得到了广泛采用,过去采用相控电源和排气式蓄电池时的严重噪声和酸雾污染问题已不存在,因此已完全可能将380V/220V交流电源送至通信机房。将通信系统的直流电源设备安装在交换机房内,从而可以避免长距离的低电压直流配电,减少了损耗,大大改善了供电系统性能,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1.基本结构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l-3所示。采用分散供电方式时,交流供电系统仍可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直流供电系统可分楼层设置,也可按各通信系统设置。VRLA蓄电池组可设置在电池室内,也可与通信设备设置在同一机房内。
图1-3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组成示意图
2.分散供电方式的优点
为适应大容量通信枢纽的要求,分散供电系统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因为在大型枢纽和高层局(站)内,通信设备的容量迅速增加,所需的供电电流大幅度提高,有时需要几千安的电流,集中供电系统很难满足通信设备的要求。同时,采用集中供电系统时,电源出现故障,将造成大范围通信中断,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
采用分散供电系统后,可以大大缩短蓄电池与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大幅度减小直流供电系统的损耗;从电力室到各通信机房采用380V交流市电供电,线路的损耗很小,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线的送电效率。
总之,将大型通信枢纽或高层通信局(站)的通信设备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由容量合适的电源设备供电,不仅能充分发挥电源设备的性能,而且能大大减弱电源设备故障造成的影响,同时还能节约大量能源。因此,目前一般都采用分散供电方式。
资讯3 混合供电电源
在光缆无人值守中继站和微波无人值守中继站,可采用交流市电电源系统与太阳能电源(或风力发电机)组成的混合供电方式。采用混合供电方式的电源系统由太阳能电源、风力发电机、低压市电、蓄电池组、整流配电设备及移动电站等部分组成,如图l-4所示。
图l-4 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组成示意图
微波无人值守中继站和光缆无人值守中继站大部分都处在远离城市的农村,通常市电的质量较差,电压波动范围较大,因此,在市电引入端通常应加入调压器或交流稳压器。
资讯4 一体化组合电源
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包括一次电源)装在同一机架内,由外部交流电源供电的方式,称为组合电源供电方式,或称一体化供电方式。采用这种供电方式时,通常通信设备位于机架的上部,开关整流模块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装在机架的下部。
目前光接入网单元(ONU)和移动通信基站都采用组合供电方式。户外型ONU一体化电源系统如图1-5所示。
图1-5 户外型ONU电源系统
DC/DC转换器模块把-48V基础电压转换为通信设备要求的多种直流电压(如+3.3V、+5V、+12V等)。铃流发生器(DC/AC)产生79V、25±3Hz正弦交流电,称为振铃电源。
通信系统的集中监控,就是把同一枢纽通信大楼内的各种电源设备(或虽不在同一大楼,但属同一管理范围内,分布在各局所的在线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情况集中在一个监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实行遥信、遥测和遥控,即所谓的“三遥”。
在通信局(站)中,按照接地系统的用途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分设接地系统和合设接地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根据防雷等电位原则,已实施联合接地方式,即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体。
任务4 了解通信电源供电要求
在通信局(站)和通信设备中,通信电源起着类似于“心脏”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通信局(站)大量增加,通信设备更新换代,对通信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主要要求是: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电磁兼容性好、高效率、智能化、小型轻量、适用于分散供电、便于安装和维护、扩容灵活、节能。
1.可靠性
电源系统可靠地运行是确保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为了确保可靠地供电,由交流电源供电的通信设备应当采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在直流供电系统中,应当采用整流器与电池并联浮充供电方式。此外,还必须提高各种通信电源设备的可靠性,如高频开关整流器采用多只整流模块并联冗余工作方式。
通信电源的可靠性一般用“不可用度”指标来衡量。根据YD/T 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的规定:省会城市和大区中心通信综合枢纽(含国际局)、市话汇接局、电报(数据)局、无线局、长途传输一级干线站、市话端局以及特别规定的其他通信局(站),其电源系统的不可用度应不大于5×10-7,即平均20年时间内,每个电源系统故障的累计时间应不大于5min;地市级城市综合局、l万~5万门市话局、长途传输二级干线站或相当的通信局(站)等,其电源系统的不可用度应不大于l×10-6,即平均20年时间内,每个电源系统故障的累计时间应不大于10min;县(含县级市)综合局、万门以下的市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