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建筑类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杨少春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书籍编号:30467135

ISBN:97871211891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4492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建筑类

全书内容: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智能办公大厦、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化家居等现代化建筑大量涌现,智能楼宇自动化技术人才和日常管理维护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这些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要,我们为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学习情境1为绪论,主要介绍智能楼宇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国内外发展状况。学习情境2为楼宇机电设备,主要讲授空调、电梯、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情境3为消防系统,主要讲授火灾的报警原理与如何防火。学习情境4为安防系统,主要讲授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智能卡系统原理。学习情境5为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讲授电话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卫星有线电视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情境6为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主要讲授集成系统软件的工作原理、典型BAS产品及应用。学习情境7为办公自动化,主要讲授常用办公设备的工作原理与使用。学习情境8为安全用电与智能楼宇接地,主要讲授安全用电常识和智能楼宇的接地系统。


本教材学习情境1绪论、学习情境3消防系统、学习情境5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学习情境8安全用电与智能楼宇接地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杨少春教授编写,学习情境2楼宇机电设备由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办事处首席代表张纪文高级工程师编写。学习情境4安防系统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石建华编写,学习情境6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朱蔚青编写。学习情境7办公自动化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张国庆博士后编写,全书由杨少春担任主编。长江水利委员会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余启银副教授担任主审。


本书由立项到编写完毕时间紧迫,作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9月

学习情境1 绪论


L 教学导航 J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1984年1月,美国联合科技集团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改建后的大厦完成了传统建筑与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尝试。楼内主要增添了计算机、数字程控交换机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传递、市场行情查询、情报资料检索、科学计算等服务。此外,大楼内的暖通、给排水、消防、保安、供配电、照明、交通等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方便和安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从而导致了“智能建筑”这一名称第一次出现。这幢大厦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第一栋智能建筑,以此大厦为标志,在美国、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相继兴起了营造智能建筑的热潮。


任务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教师活动


教师第一节课要备课充分,准备现代智能楼宇的外观、结构、内部装饰、设备智能化程度的PPT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整个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


第一节课结束时每个学生填写的作业单见表1-1。

表1-1 作业单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智能化楼宇?目前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各国、各行业和研究组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智能建筑的认识,现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汇集如下:


美国智能大厦协会(AIBI)认为:智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而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并且帮助大楼的业主、物业管理人、租用人等关注费用、舒适、便利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同时兼顾到长期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的适应能力。


新加坡政府的PWD智能大厦手册规定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节大厦内的各种设施或指标,包括温度、湿度、灯光、保安、消防等,为租户提供舒适环境。


2.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各区域之间进行传递。


3.提供足够的通信设施。


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认为:智能建筑提供商业支持功能、通信支持功能等在内的高度通信服务,并通过高度集成的大楼管理服务体系,来保证舒适的环境和安全,以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一度比较流行的是以大厦内自动化设备的配备作为智能建筑的定义:如3A智能大厦内设有通信自动化设备(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简称CA)、办公室自动化设备(Office Automatiom简称OA)与建筑自动化设备(Building Automation简称BA)。若再把消防自动化设备(Fire Automation简称FA)与安保自动化设备(Security Automation简称SA)从BA中划分出来,则成为5A智能大厦。为了在大厦中对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又形成了大厦管理自动化系统(Management Automation简称MA)。这类以建筑内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与配置为定义的方法,具有直观、容易界定等特点。


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1997年6月在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就智能建筑提出了下列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特别有助于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建筑。


欧洲建筑集团认为:智能建筑是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能够提供一个反应快、效率高和有支持力的环境以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的。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基本上对智能建筑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指在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上全面综合而达到最佳的组合,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有保障的大楼。智能建筑通常有四大主要特征,即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布线自动化,也就是综合布线系统。由此可见,智能建筑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建筑技术和其他多种先进技术等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是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和生活环境优良、无污染的建筑物。


任务1.2 智能建筑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3A,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智能化建筑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3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使大楼各项设施的运转机制达到高效、合理和节能的要求。社会上所谓的4A、5A、6A、7A等宣传,实际上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这种分法不但不科学,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在国内有些场合把智能建筑统称为“智能大厦”,从实际工程分析,这一名词的定义不太确切。因为高楼大厦不一定需要高度智能化,相反,不是高层建筑却可能需要高度智能化,例如航空港、火车站、江河客货运港区和智能化居住小区等房屋建筑。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在文件中明确使用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建筑这两个称谓,其名称较确切,含义也较广泛,与我国具体情况是相适应的。为了规范日益庞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我国于200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下面简要地介绍图1-1所示智能楼宇系统主要部分的作用。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智能楼宇系统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1.2.1 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中心(SIC)


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中心(SIC)应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汇集和各类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并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具体要求:


1.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2.对建筑物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3.对建筑物内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并且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及通信能力。


1.2.2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所难以处理的、数量庞大且结构不明确的业务上的所有技术的总称。可见,它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辅助决策,求得更好的效果,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目标,即在办公室工作中,以微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电子邮件(E-mail)等一系列现代办公及通信设施,全面而又广泛地收集、整理、加工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从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的业务性质来看主要有以下三项任务。


1.电子数据处理(EDP)


处理办公中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如发送通知、打印文件、汇总表格、组织会议等。将上述烦琐的事务交给机器来完成,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的目的。


2.管理信息系统(MIS)


对信息流的控制管理是每个部门最本质的工作。MIS是管理信息的最佳手段,它把各项独立的事务处理通过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联系起来以获得准确、快捷、及时、优质的功效。


3.决策支持系统(DSS)


决策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的决定,是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决策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拟定方-案、分析评价、最后选定等一系列的活动。


OAS系统能自动地分析、采集信息,提供各种优化方案,为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迅速的决定。


1.2.3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能高速进行智能建筑内各种图像、文字、语言及数据之间的通信。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交流信息。通信自动化系统可分为语音通信、图文通信、数据通信及卫星通信4个子系统。


1.语音通信系统


语音通信是智能化建筑通信的基础,是人们使用最广泛、功能最多且数量日趋增多的一项业务,它包括:(1)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程控电话,即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放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利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控制整个电话交换机工作。(2)现代大家离不开的移动通信,这是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利用无线电波实现通信的业务,它包括移动台(在汽车、火车、轮船等移动体上)与另一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并可以与有线公用电话连接,是非常方便灵活的通信手段。(3)无线寻呼,即单方向传递信息的个人选择呼叫系统,它是电话、移动交换网的延伸和补充,由寻呼中心的编码控制设备、无线电发信站和用户随身携带的寻呼机(BP机)组成。(4)磁卡电话,这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的新型公用电话,它主要解决了公用电话自动收费问题,磁卡电话集中了计算机、通信、电磁学的先进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灵活,易于集中维护管理,更改费率方便、保密、可防伪造、可靠耐用等优点。


2.图文通信


图文通信主要是传递文字和图像信号,共有三部分组成,一是用户电报和智能用户电报,用户电报是用户利用装设在办公室或住所的电报终端设备,由市内电信线路与电信局连通,通过电信局的用户电报网,与本地或国内外各地用户之间直接通信的一种业务。智能用户电报又称高速用户电报,是一种远程信息处理业务,其终端内有微处理机、数据存储器及报文编辑功能处理机。它的通信过程与用户电报不同,它不是双方操作人员之间的人工通信,而是双方终端存储器之间的自动通信,可在公用电话网、分组交换网和综合数字网上进行。二是传真通信,它是利用扫描技术,通过电话电路实现远距离精确传送固定的文字和图像等信息的通信技术,可以形象地形容为远距离复印技术。三是电子邮件(E-mail),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递业务,消息可以是一般的电文、信函、数字传真、图像、数字化语音或其他形式的信息,按处理的信息不同,分为语音信箱、电子信箱和传真邮箱。


3.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技术是计算机与电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通信技术,操作人员使用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过通信线路和按照通信协议实现远程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实现了通信网资源、计算机资源与信息资源等共享以及远程数据处理。按照服务性质可分为公用数据通信和专用数据通信,按组网形式可分为电话网上的数据通信、用户电报网上的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网通信,按交换方式可分为非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数据通信和分组交换数据通信。


4.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近代航空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它利用赤道上空35739km高度装有微波转发器的同步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与地球上若干个信号接收站构成通信网,转接通信信号,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区域通信乃至全球通信。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可覆盖18000平方公里范围的地球表面,即在此范围内的地球站经卫星一次转接便可通信。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同步通信卫星和各种卫星地球站组成。它突破了传统地域观念,实现了相距万里却近在眼前的国际信息交往联系。今天的现代化建筑已不再局限在几个有限的大城市范围内。它真正提供了强有力的缩短空间和时间的手段。因此通信系统起到了零距离、零时差交换信息的重要作用。


1.2.4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办公室成为温度、湿度、光度稳定和空气清新的办公室。按设备的功能、作用及管理模式,该系统可分为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空调及通风监控系统、供配电及备用应急电站的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其中,交通监控系统包括电梯监控系统和停车场自动监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包括紧急广播系统和巡更对讲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日夜不停地对建筑的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采用各处现场资料自动处理,并按预置程序和随机指令进行控制。因此,采用了楼宇自动化系统有如下优点:


1.集中统一地进行监控和控制,既可节省大量人力,又可提高管理水平。


2.可建立完整的设备运行档案,加强设备管理,制订检修计划,确保建筑物设备的运行安全。


3.可实时监测电力用量、开关控制和工作循环最优运行等多种能量监管,可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任务1.3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1.3.1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智能建筑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安等地相继建成一批具有一定智能的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近期以来,智能建筑在我国像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如北京的京广中心、中华大厦,上海的上海博物馆、金茂大厦等,仅在上海市的浦东区,1997年一年之内就规划建设了上百幢智能型建筑。国内各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已经成为智能建筑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智能系统设备商、系统建筑商、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房地产开发商。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同时也陆续兴建了一些不同智能标准的新型智能建筑。相信智能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


我国智能建筑快速发展,急需智能建筑方面的管理人才,据国家紧缺人才办公室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智能楼宇管理师需求量约为100万~150万人,智能楼宇管理师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市场对于智能楼宇管理师需求不断增加,智能楼宇管理师的薪金水平亦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大城市的智能楼宇管理师的平均月薪都高于一般的管理岗位,智能楼宇管理师这个职业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职业前景。


1.3.2 世界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建设智能建筑的浪潮,目前,智能建筑已经向着“智能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发展,如韩国声称在2000年已经建成“智能半岛”,新加坡政府也拨巨资进行了专项研究,准备把新加坡建设成为“光纤智能花园”,印度也将建成“加尔各答盐湖智能城”,日本则制订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智能建筑到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将实现65%的建筑智能化。如日本大森集团设计的“塔形大楼”高1609m,共500层,可同时容纳30万人,是世界最高的海上城市;日本东京计划用14年时间建成一座有能源、水、垃圾处理等功能的自立型塔式空中城市,该项计划代号为“空中城市1000”,是一座圆锥形建筑物,高1000m,共240层,底部直径160m,可供10万人就业、3.5万人居住;美国自90年代以来新建和改建的办公大楼约有70%为智能化建筑,目前正在计划建造所谓“海上城市”、“空中城市”、“顶盖城市”和“月球城市”。美国佛蒙特州建立了一座称为“威鲁士”的带顶城市,可容纳居民1万余人,可自动控制室内温度;美国航天局曾公布拨款1000亿美元,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座“月球城市”,可容纳上万人。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热潮正在引发国际建筑史上的一场革命。


实训


为了加深学生对智能楼宇的认识,学习情境1讲完以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智能办公大楼和智能住宅小区,调查了解大楼每一部分智能化水平的实际状况,通过观察和操作智能楼宇设备,每位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


知识总结


学习情境1主要介绍智能楼宇的概念和普通建筑物的区别,重点是智能楼宇的组成结构。学生学习后应了解每一部分的功能,以及国内外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智能建筑系统的构成。


2.什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简述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的诞生过程。


3.为什么说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系统集成?


4.“3A”指什么?简述其主要功能和发展前景。


5.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是什么?

学习情境2 楼宇机电设备


L 教学导航 J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楼宇机电设备是现代楼宇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维持智能楼宇正常运作的重要设备。现代楼宇机电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楼宇建筑内的人员设备的使用需求,为楼宇提供电力保障、保证楼宇内照明、调节楼宇内的温度和湿度、解决人员和设备的输运等。


任务2.1 楼宇机电设备简介


教师活动


第一节课教师要准备现代智能楼宇的空调通风设备、电梯和扶梯设备和配电照明设备的PPT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给楼宇机电设备整个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


第一节课结束时每个学生填写的作业单见表2-1。

表2-1 作业单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1.1 楼宇机电设备组成


楼宇机电设备是现代楼宇正常运作的基础,具体包含:空调通风设备、电梯和扶梯设备以及配电照明设备。


1.空调通风设备


空调通风设备包含中央空调设备和通风设备。中央空调设备主要有制冷主机(锅炉)、空调水管和风管、空调水泵和风机等,通风设备主要有通风口、通风风管、通风风机等。


2.电梯设备


电梯指的是用电力拖动轿厢运行于铅垂的或倾斜不大于15°的两列刚性导轨之间,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电梯属于起重机械,是一种间歇动作的升降机械,主要担负垂直方向的运输任务。


3.配电照明设备


配电设备包含低压配电箱、配电柜、低压配电保护装置(包含刀开关、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断电保护器等),照明供电系统是由室外架空线路供电给照明灯具和其他用电器具使用的供电线路的总称,一般由进户线、配电箱、电源的支线和干线组成。


2.1.2 楼宇机电设备的主要功能


楼宇机电设备主要功能是保证人员和设备的正常运作,为楼宇提供一个舒适、快捷的环境,具体地讲,楼宇机电设备的主要功能有:


1.楼宇通风空调设备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室内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和维护设备正常工作。另外,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楼宇通风设备还需要保证室内的换气次数,利用送风或者排风的方式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2.电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人员或者货物正常上下楼宇,减少人员上下楼需要的时间。


3.配电照明设备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配电设备为楼宇内的设备(例如电梯、计算机、打印机等)提供电力,保障楼宇的用电安全;另一方面,照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当楼宇内照明度不足时,开启照明设备,保证人员正常工作。


任务2.2 楼宇空调与通风系统


2.2.1 空调与通风的基本知识


1.与空调相关的基本概念


(1)空调的处理对象


空调系统的调节对象是室外的自然界的空气,它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在空调处理过程中又称为湿空气。


(2)重要的空气处理参数


1)空气的压力


空调处理的空气即为室外大气,其压力即为大气压力,工程中一般用千帕(kPa)或者毫巴(mBar)来表示。大气压力随着地域海拔的变化略有变化,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大气压力也存在细微的差别。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蒸气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水蒸气就会从湿空气中析出,此时空气达到饱和状态,对应的水蒸气的分压力就是该温度条件下的饱和压力。


2)含湿量


湿空气的含湿量的定义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与干空气的密度之比,即1kg的干空气中对应的水蒸气的质量,含湿量的单位为kg/kg(干空气)或者g/kg(干空气)。


3)温度


空调工程中常用的温标为摄氏温标t(℃),热力学温标T(K)以及华氏温标F(℉)。各个温标的换算关系见公式(2-1)和公式(2-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4)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一种间接地表征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指标,其定义是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力与同温度下对应的饱和水蒸气的压力之比,见公式(2-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其中:Pq—水蒸气分压力;


Pq·b—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由此可见,相对湿度用于表征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接近饱和状态的程度,相对湿度越大,湿空气越接近饱和,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


(3)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单位


1)功的单位


国际上通用的功的单位是焦耳(J)。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功的单位还有千焦(kJ)、卡(Cal)、千卡(kCal)、度(千瓦时,kWh)、匹等。它们都用于描述做功的多少,具体的换算关系见式(2-4)~式(2-6)。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功率单位


功率用于描述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即描述做功的快慢。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W)。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千瓦(kW)、大卡(kCal/h)、美国冷砘(USRT)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见式(2-7)~式(2-9):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3)压力单位


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压力其实是压强的单位,也就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常用的压力单位有帕斯卡(Pa)、巴(Bar)、毫巴(mBar)、米水柱(mH2O)、毫米水柱(mmH2O)、毫米汞柱(mmHg)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见式(2-10)~式(2-1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4)冷/热负荷、湿负荷


1)瞬时冷负荷


瞬时冷负荷是指为了维持房间的温度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从室内取走的热量,也就是空调设备必须向室内提供的冷量。


2)热负荷


热负荷与冷负荷刚好相反,是指为了维持房间温度恒定,空调设备单位时间必须向室内提供的热量。


3)湿负荷


湿负荷是指为了维持房间内湿度的平衡,单位时间内空调设备必须从室内带走或者向室内提供的湿量。


2.空调系统的分类


空调系统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实际的使用中,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建筑物的使用特性以及投资运行费用等综合因素考虑选取合适的系统组织形式。


(1)按照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情况分类


1)集中式空调系统


集中式空调系统将所有的空气处理设备,包含风机、水泵、冷却器、加湿器、过滤器等都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将空气处理到设置的状态并通过风机经过风道集中输送到各个空调房间内,这种处理形式处理空气量大,需要设置比较大的集中机房和冷热源系统。


2)半集中系统


半集中系统通常称为混合式系统,对空气的处理既有集中的处理也有局部的处理,除了设置集中处理的机房以外,还在局部设置了二次处理系统,其中末端多数设置有冷热源交换设备(又称二次盘管),其主要功能是在空气进入房间以前,对来自集中处理设备的空气进行二次处理,例如诱导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3)全分散系统


全分散系统又称为局部空调系统,由分散在各个空调房间的空调机组来承担空气处理的任务。这种机组将冷/热源和空气处理、空气输送设备集中在一个箱体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灵活地分布在空调房间内。全分散系统不需要集中设置的机房。目前在家庭中使用的空调例如窗机、挂机和柜机就属于全分散系统。


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又称为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是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楼宇采用的空调形式。


(2)按照承担室内负荷的介质来分类


1)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是指室内的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气调节系统。室内的热湿负荷为正值时,用低于室内焓值的空气送入房间内,消除房间内余热和余湿;或者将高于室内空气焓值的空气送入房间内,向房间内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