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汽车保险与理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汽车保险与理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汽车保险与理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汽车保险与理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赵颖悟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1

书籍编号:30467380

ISBN:97871212055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232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汽车保险与理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出版说明


自2002年起,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当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量双重世界第一。2011年,平均每月产销量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未来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汽车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1%,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中国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一个是行业的发展和扩张在人才数量上的要求,全国每年汽车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在数十万人;另一个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于从业技术人员在学科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类高等职业学校,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根据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紧贴职业岗位,引进吸收德国奥迪、瑞典沃尔沃、英国捷豹路虎等世界顶尖企业汽车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思想,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就是我们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是课程改革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这套系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用性。在编写过程中,从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发展空间两个方面考虑编排内容,既注重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又重点考虑了职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对于学习汽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套学习效率很高的教材。


二是通俗性。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的现实状况,降低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懂。


三是系统性。从机械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到汽车的基本理论,汽车的各种技术,再到汽车的最新技术的介绍;从基本的电工、机械实验,到专业实习,再到职业技能实训,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汽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体系。


四是适度超前性。除了涉及目前已经应用的各种汽车技术和技能知识之外,还在新能源汽车、先进车载网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学生开拓了视野,为其将来向行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五是实践性。力图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进行编排,强调理论验证实验、基本专业技能实习和职业技能实训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本套教材紧紧把握高职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严格按照新的国家职业标准对人才的要求编排内容,贯彻以技能训练为主,着重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原则。在技能训练的内容安排上富有弹性,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套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体例饱满,选材来源于最新的技术手册;难易适中、应用性强,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迅速提高。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或应用型本科汽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汽车类各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教材编写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疏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编委会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越来越普遍,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面对由汽车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事故,尤其是近些年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于是,有关汽车保险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目前,在我国汽车保险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一险种。汽车保险经营,不仅关乎保险公司自身的效益和发展,也影响到保险职能的发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对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家用汽车的热销和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市场对汽车保险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紧迫。汽车保险与理赔人员不仅要懂保险,更要懂汽车,因此培养复合型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人才十分必要。目前在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当紧缺,国内许多院校的汽车、交通、保险类专业均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专业课,甚至有很多院校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复合型高级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从保险的基础知识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汽车保险基础理论知识;对保险原则、保险合同进行了介绍;对我国现行的主要汽车保险种类、汽车保险条款进行了详述;对汽车投保、承保、理赔等有关保险实务给予了介绍;同时专门对现场查勘的程序与方法、事故车辆的损伤评定、消费贷款与分期付款的汽车保险制度进行了介绍;最后附加了保险相关法规。本书配有教学资料包,里面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读者提升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或读者可以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本书配套资料。


本书由赵颖悟担任主编,李峰、杨娥、苏娜担任副主编,各章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杨娥(第1、2章),苏娜(第3、4章),李峰(第5、7、9章),赵颖悟(第6、8、10、11、12章)。


本书是在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瑞明、副院长李勇、经济管理系主任周弘等领导的关怀下编写完成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论著、教材和报刊杂志,在此谨致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不断完善。


编者

第1章 保险概论


学习目标


● 理解并掌握风险的定义、构成要素、特征和风险的分类。


● 理解并掌握风险管理的定义、管理程序与技术方法。


● 了解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掌握保险的含义、要素、功能与作用。


● 了解汽车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汽车保险的含义、特征、功能与作用。


● 了解我国汽车保险的市场发展现状和车险种类。


● 具有分析各类风险和选择风险管理方法的能力。


导入案例


触目惊心的数字


尽管“世界末日”的说法被一再批驳,但不幸的巧合是,2011年确实是全世界自然灾害空前肆虐、损失无比惨重的一年。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报告显示,2011年前6个月全球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2650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的2220亿美元(该年美国受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2011年成为史上最“昂贵”的灾年,极端天气频发是其主要原因。尽管其频发原因尚无定论,但全球气候变暖增大了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科学家预测,未来极端天气有增加趋势,地震、火山喷发、旱灾、洪水、海啸、暴雪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球仿佛一个得了感冒的病人,一直不停地咳喘,忽冷忽热。地球不舒服,人类就跟着遭殃,这也给各国的应急救援带来极大挑战。


2010年我国将近26万人因各种灾害失去生命,比过去40年来所有恐怖袭击的罹难者总和还多。


2011年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经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统计、会商分析后核定:2011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含失踪112人),939.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289.2万公顷;房屋倒塌93.5万间,损坏331.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面对各种灾难怎么办,是摆在人类面前一个现实的问题。“风险”一词也因此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


保险界有一句至理名言:“无风险就无保险”。所以要清楚保险是什么,首先必须清楚风险是什么。


1.1.1 风险概述


1.风险的含义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收获满载、平安归来。渔民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学者考察的风险“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则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得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智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则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如市场经济下的证券类交易。风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一件事情的发生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该事件即存在着风险。从这广义的风险含义可知,风险既可以指积极结果——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探寻风险的意义将更加深远而重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是人们对前路渺茫的人生命运、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变化不可预见性的一种哲理性总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故和自然灾害,小到失窃、摔伤、车祸,大到地震、洪涝、雪崩等。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幸事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的后果。保险理论上的风险专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保险标的损失的不确定性,有三层含义:① 风险是否发生损失不确定;② 风险损失发生的时间不确定;③ 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程度不确定。


2.风险的构成要素


一般情况下,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要素构成。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当代风险的内涵,需要透彻分析这三者的含义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和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不同,通常可将其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


① 实质风险因素,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物理功能的因素。比如:自然界的地震、洪涝、旱灾、雪崩;建筑物使用不合格建材、房屋所处的位置;汽车刹车系统的可靠性能等,都属于实质性风险因素。这些人们都“看得见、摸得着”,通过被称为有形风险。在保险实务中,由实质风险因素所引起的损失,大多属于保险责任,是保险公司保障的范围。


② 道德风险因素,指由于人们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从而引起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品行有关的因素,侧重于故意或恶意,如抢道行驶、违规超车、纵火、投毒、伪造事故现场骗取保险赔款等。由于道德风险因素是我们人类社会坚决打击的不守规、不道德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道德风险因素引起的损失不属于保险责任,属于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


③ 心理风险因素,指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及主观上不注意、不关心、心存侥幸,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加大损失严重性的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因素,侧重于无意、粗心大意、侥幸心理,如疲劳驾驶、酒后驾车、停车忘了锁车门等。在保险实务中,由心理风险因素所引起的损失,是否属于保险公司的保障范围,随保险的险种不同而不同。


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都与人密切相关,可以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同时这两种风险因素都与人的心理活动和道德品质有关,没有具体形状,所以,相对于有形的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又可称为无形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也称风险事件,指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是造成损失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如果说风险因素还只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那么风险事故则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即风险的发生。


(3)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消失,这一定义为狭义的损失。相对于狭义损失,广义损失既包括物质上的损失,也包括精神上的损失。譬如,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时间上的损耗、车辆的折旧等。


在保险实务中,通常将损失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身损失和人身伤害,这类损失又称为实质性损失。间接损失,指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等。譬如,瓦斯爆炸导致煤矿停产整顿,不仅本次事故毁损了机器设备,还导致煤产量的减少;又如,由于司机的饮酒驾驶行为,造成路人的身体伤残而产生的赔偿责任等。在有些情况下,间接损失的金额很大,甚至超过直接损失。在风险管理中,通常将损失分为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四类。


(4)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的关系,如图1-1所示,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则导致损失。也就是说,风险因素只是风险事故产生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者使这种可能性增加的条件,并不直接导致损失,只有通过风险事故这个媒介才产生损失。但是,对于某特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因素可能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引起损失的风险事故。

汽车保险与理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暴风雨造成路面积水、能见度差、道路泥泞,引起连环车祸,导致车毁人伤,那么暴风雨就是主要风险因素,车祸是风险事故,车毁人伤是损失;如果暴风雨直接毁坏了房屋、庄稼等,那么暴风雨就是风险事故。在这里判断的标准:是否直接引起损失。


3.风险的特性


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可测定性和可发展性。


(1)客观性


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都由事物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由超过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如地震、洪水、雪崩、瘟疫、意外事故等。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其损失程度,但是无法杜绝风险的存在和发生。正是由于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人们才应认识风险、管理风险,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于是,风险管理学说才得以不断发展,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制度,才会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被广泛重视和应用。


(2)普遍性


风险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自从人类出现以后,人们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疾病、伤害等。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面临着生、老、病、死、残等风险;企业面临着自然风险、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并且新的风险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例如,汽车的出现在带给人们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多的风险。


(3)不确定性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风险发生的时间不确定,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程度大小不确定。从总体上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存在的,但就具体的某风险而言,风险的发生则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现象,是不确定的。


① 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例如,人们出行在外都将会面临车祸风险,但是具体到某人,其是否遇到车祸,在出门之前是无法预知的。


② 风险发生的时间不确定。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但是风险在什么时间发生,人们往往是不可预知的。有些风险是必然要发生的,但何时发生是不确定的。例如,生命风险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这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是具体到某人何时死亡,在其身体健康时是不可能确定的。


③ 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程度大小不确定。每次风险发生后,在经济上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损失,往往是无法预知的。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巨灾风险随处可见,如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对全球海洋大气异常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造成热带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明显增多,但是每次的拉尼娜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小,人们事先没法精确预知。又如,我国每年都有车祸发生,但是我们却无法精确地预知未来年份车祸将带给人们多大的物质与精神损失。


(4)可测定性


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自身疾病等风险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预防风险损失的能力越来越科学和准确。虽然单个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知的,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发现,其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即可测算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例如,地震科技工作者常年对地壳运动规律的测量,预见可能在某时间段某区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又如,在汽车保险中,精算师们就是根据大量的车祸记录、损失程度,结合车辆所面临的众多风险因素及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因素,就可以测算出不同车险的费率等。


(5)可发展性


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风险也是如此。人类社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风险的可发展性更为突出。譬如,原子弹的利用、核电站的建立,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核污染及核爆炸的巨大风险。又如,汽车的广泛普及,在带给人们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多的风险。


4.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风险成本一般可分为:期望损失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和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1)期望损失成本


期望损失成本,包括直接损失期望成本和间接损失期望成本。直接损失成本主要包括对损毁资产进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对遭受伤害的员工提出的赔偿、诉讼的支付成本,以及对其他法律诉讼进行辩护和赔偿的成本;间接损失成本包括所有因发生直接损失而导致的净利润的减少。


(2)损失控制成本


损失控制成本,指公司为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采取一定手段来提高预防损失的能力、减少风险行为所发生的成本。


(3)损失融资成本


损失融资成本,包括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拟定、协商和实施套期合约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保成本包括为支付损失而必须持有自保资金的成本。


(4)内部风险抑制成本


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包括与实现分散经营相关的成本及与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也包括对数据及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进行更精确的损失预测而产生的成本。


(5)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残余不确定性成本,指通过损失控制、保险、套期、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公司选择并实施了损失控制、损失融资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后,残余的那部分不确定性成本称为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5.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根据风险的性质分类,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① 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即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所致结果有损失和无损失两种。例如,交通事故只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决不会有利益可得。在现实生活中,纯粹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地震、水灾、火灾、疾病、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害。但是这种灾害事故何时发生,损害后果多大,往往无法事先确定,于是,就成为保险的主要对象。人们通常所称的“危险”,也就是指这种纯粹风险。有人所称的静态风险一般即指纯粹风险。


② 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的后果一般有三种:一是,只有损失;二是,只有盈利;三是,没有损失也没有获利。比如,有价证券,证券价格的下跌可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证券价格不变无损失,但是证券价格的上涨却可使投资者获得利益。又如,赌博、市场风险等,这种风险都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可以促使某些人为了获利而甘冒这种损失的风险。所以,“投机”的含义就此而得,有人称其为动态风险。在保险业务中,投机风险一般是不能列入可保风险之列的。


(2)按风险的损失程度分类


根据风险的损失程度分类,风险可分为巨灾风险和小灾风险,或者巨额风险和小额风险。


① 巨灾风险,指风险事故发生殃及范围巨大的风险。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巨灾风险随处可见,如地震、海啸、核事故、拉尼娜事件等。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沿海在地震、海啸、核事故这三重灾难的袭击下,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15 000人,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下一场重大自然灾害究竟会发生在何时何地,无人可以预知,但已经发生的灾难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们的灾害意识、预警能力及应对措施中各种缺失的环节。迎战“下一波海啸”这类巨灾风险,决不仅仅是日本一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② 小灾风险,是相对于巨灾风险而言的,指风险事故发生殃及的范围较小的风险,如两车互碰造成的只有车辆损失。


③ 巨额风险,指标的物价值巨大,一旦该标的遭灾受损,损失金额也巨大的风险。例如,建设一座核电站,少则十几亿美元,多则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一旦管理不善,造成核泄露,其损失必将是巨大的,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④ 小额风险,是相对于巨额风险而言的,指标的物价值较小,一旦该标的遭灾受损,损失金额也不是较大的风险。


(3)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① 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等遭受威胁的风险,如洪水、地震、风暴、火灾、泥石流等所致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在各类风险中,自然风险是保险人承保最多的风险。


② 社会风险,是由于个人的异常行为或不可预测的团体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当行为所致的损害风险,如盗窃、抢劫、罢工、暴动等。


③ 政治风险,又称“国家风险”,指由于政治原因,如政局的变化、政权的更替、政府法令和决定的颁布实施,以及种族和宗教冲突、叛乱、战争等引起社会动荡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④ 经济风险,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有关因素变动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的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的风险等,如市场预期失误、经营管理不善、消费需求变化、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所致经济损失的风险等。


⑤ 技术风险,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如核辐射、空气污染、噪声等风险。


(4)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


根据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风险可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① 财产风险,是导致财产的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财产风险强调的风险事故所作用的对象是有形的财产及预期收益,而非人身。例如,房屋有遭受火灾、地震的风险;又如,机动车有发生车祸的风险,财产价值因经济因素有贬值的风险。


② 人身风险,指因生、老、病、死、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因为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减少,造成经济困难。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在何时发生并不确定,一旦发生,将给其本人或家属在精神和经济生活上造成困扰。


③ 责任风险,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的赔偿责任的风险。例如,由于驾驶员的过失撞伤了路人,造成路人伤残或死亡,那么按照法律规定,就需要对受害人或家属给付赔偿金;又如,根据合同法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雇主对其雇员在从事工作范围内的活动中造成身体伤害的,就应承担其相应的经济给付责任。


④ 信用风险,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风险,如银行放贷,按期贷款收不回来的风险。


(5)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分类


根据风险涉及的范围分类,风险可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