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序设计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Android程序设计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方欣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01
书籍编号:30467772
ISBN:978712122716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2193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Android程序设计教程
作者:方欣
ISBN:978712122716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与Internet向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和用户对移动终端的要求越来越高,Google于2007年11月推出专为移动终端设计的软件平台——Android。由于该平台开源以及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程序设计人员的青睐,支持的硬件厂商也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企业对Android项目开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全面贴近企业需求,无缝打造专业实用人才”是目前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本教材于2012年10月份开始筹备,到2013年8月份编写完成。在这期间,编者不断和外界公司、企业联系,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整个教材的编写充分结合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目标是为了让尽量多的初学者少走弯路,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本教材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实例、关键代码的分析,详细介绍Android平台基础知识以及进行项目开发应该掌握的基本应用技术。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基础知识,Android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Android项目的组成,项目开发流程,常用基本组件的使用(例如:文本框、按钮、文本编辑框、单选框等),事件处理机制,常用高级组件的使用(例如:列表显示组件、对话框组件、画廊组件、选项卡组件等),组件之间的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本教材注重应用实例开发,整个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理论知识和实例紧密结合进行介绍、剖析和实现,加深读者对Android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的理解,帮助读者系统全面地掌握Android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应用技术,快速提高开发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Android应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是编者多年来教学和软件开发经验的总结,编者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力求达到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教材中给出的实例,简单实用,易于教学和读者自学;阅读本教材,并结合上机实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Android项目开发的基本技能。本教材随书配有教学课件,并附带了书中给出的118个实例源代码,所有源代码都经过反复调试,在Android开发平台能导入直接运行。上述教学资源均可以在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下载。
本教材可作为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Android程序设计技术的培训教材,同时可供自学者及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教材要求读者最好具有一定的Java语言基础,具有面向对象基础和其他GUI设计经验的人员也可以学习本书。
全书由方欣、赵红岩担任主编,郭龙源、张登奇、冯战申担任副主编,另外,廖艳等人对本书做了一些图表的绘制、校对和纠错等工作。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受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本教材的作者大都来自教学一线,我们的目标是编写一本优秀实用的教材,但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虽然经过多次审校,可能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本教材教学网站:http://61.187.92.238:8100/android
编者
2014年4月
第1章 Android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及常见的手机操作系统
● 了解Android 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其特点
● 搭建Android 系统开发环境
● 开发第一个Android程序
● 了解Android程序封装过程
● 了解Android Marke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逐渐从奢侈品发展成为十分普及的电子产品。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手机已成为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设备,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语音通信工具。
1.1 智能手机的发展
1.智能手机的定义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的总称。
2.智能手机的发展
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前高管马蒂·库珀在曼哈顿的实验网络上测试了他的一台电话,他把电话打给了贝尔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手机,马蒂·库珀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功能也在不断扩充,除了打电话之外,同时还具备了PC机的功能,例如:玩游戏、收发电子邮件及网页浏览等功能,这就是所说的智能手机。
全球首款智能手机是美国IBM公司在1994年投放市场的“IBM Simon”。这款手机配备了使用手写笔的触摸屏,除了通话功能之外,还具备PDA及游戏功能,操作系统采用的是夏普PDA的“Zaurus OS”。
1996年,芬兰诺基亚公司推出了名为“Nokia 9000 Communicator”的折叠式智能手机。Nokia 9000 Communicator 受到了商务人士的青睐,后来逐步演变为1998年上市的“诺基亚9110”和“诺基亚9110i”,又推出了采用Symbian 系统的机型。1997年,瑞典爱立信公司推出了与Nokia 9000 Communicator相似的“GS88”手机。该手机的说明书中首次出现了“智能手机”一词。
进入2000年以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采用面向 PDA及嵌入设备的通用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这些手机使用 Symbian、Palm OS及Windows CE等操作系统。
首次采用Symbian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是爱立信“Ericsson R380 Smartphone”。之后,诺基亚公司也于2000年投放了采用Symbian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后来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便一直使用 Symbian操作系统),Symbian 操作系统一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手机操作系统。
2001年2月配备Palm 操作系统的手机“Kyocera 6035”上市。
美国微软公司于2002年发布了“Microsoft Windows Powered Smartphone 2002”,该手机配备的是Windows CE 智能手机系统,后来更名为“Windows Mobile”,韩国三星电子及夏普等公司向市场投放了多款采用这种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加拿大RIM(Research In Motion)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首款“黑莓”(BlackBerry)手机。该手机融合了电子邮件、SMS 及Web浏览等功能。
以上这些手机均以企业用户为目标,以嵌入商务软件的形式提供,基本未向普通消费者推广。让普通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智能手机,掀起这股潮流的是美国苹果公司于2007年6月投放市场的 iPhone。这款手机配备有以触摸屏完成的用户界面(UI)、基本与个人电脑等同的Web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以及与iTunes软件联动的音乐播放软件等,从而将智能手机提高到了任何人都能使用的水平。
随后,美国谷歌公司于2007年11月发布了智能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 系统。2008年,美国T-Mobile USA公司推出了首款配备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T-Mobile G1”。此后,美国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三星电子以及日本与瑞典的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等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
微软公司在iPhone与Android 成功之后也转变了市场方针,于2009年 2月宣布开发面向普通消费者的“Windows Mobile 6.5”及“Windows Phone 7”。采用Windows Mobile 6.5系统的手机于2009年10月投放市场,Windows Phone 7手机则于2010年10月问世。
2011年后,“双核”智能手机推出。摩托罗拉公司、LG公司以及三星公司发布了采用双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产品,而HTC公司发布的双核处理器智能手机主频更是已经高达1.2GHz。智能手机的硬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未来的手机将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信。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各种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
3.智能手机与3G
3G(Third Generation)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
● WCDMA 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
● CDMA2000 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
● TDS-CDMA 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
目前,中国移动采用的是TDS-CDMA标准,中国电信采用的是CDMA2000标准,中国联通采用的是WCDMA2000标准。
1.2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简介
智能手机就是安装了某个操作系统的手机,能够安装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Windows Mobile、Symbian、BlackBerry、Palm等。
1.Android
Android(中文名:安卓)系统是由Google公司推出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由于开源以及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支持的硬件厂商也越来越多。目前市面上几大操作系统中,Android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上升速度最快。
2.iOS(iPhone OS的简称)
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基于Mac 环境的操作系统,采用Objective-C为主要开发语言,主要用于iPhone、iPad Touch以及iPad等终端设备。iOS支持多点触控,能给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但是目前只能应用于苹果公司的设备上。
3.Windows Phone 7
Windows Phone 7(前身为Windows Mobile)是Microsoft公司为移动设备推出的Windows操作系统,该系统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有庞大的用户群,但是由于硬件要求极高,导致硬件设备价格也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
4.Symbian
Symbian(中文名:塞班)是一个实时、多任务的32位操作系统,具有功耗低、内存占用少等特点,非常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Symbian操作系统曾经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手机操作系统,随着越来越多手机操作系统的出现,尤其是Android系统的出现,Symbian系统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被迫于2010年2月进行开源。
5.BlackBerry
BlackBerry(中文名:黑莓)是RIM公司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前这个系统曾经显赫一时,现在由于面临着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的冲击,其用户群在逐渐减少。
6.Palm
Palm操作系统是Palm公司推出的32位嵌入式操作系统,早期主要应用于掌上电脑,该公司2010年被惠普收购,惠普公司在Palm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Web OS,现在成为惠普平板电脑上的操作系统。
7.Bada
Bada是韩国三星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平台,支持Flash界面,对于SNS应用有着很好的支持,于2009年11月10日发布。
1.3 Android 操作系统简介
1.3.1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发展
Android 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1886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未来的夏娃》中。他将聪明美丽的机器人女孩起名为Android。
美国Google(谷歌)公司早在2002 年就进入了移动领域,可是由于手机操作系统企业和手机企业相对封闭,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谷歌的目标是将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但没有合适的手机系统合作伙伴。
Android公司由安迪·鲁宾创办,谷歌公司在2005年收购了这个公司,安迪·鲁宾继续负责Android 项目的研发工作。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正式向外展示了Android 1.0操作系统,提供了基础的智能手机功能:闹钟、API示例、浏览器、计算器、摄像头、联系人、开发工具包、拨号应用、电子邮件、地图(包含街景)、信息服务、音乐、图片、设置等。
该系统发布之后不久就有一款装有Android 1.0系统的手机T-Mobile G1问世,手机由运营商T-Mobile定制,台湾HTC公司代工制造。T-Mobile G1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Android 操作系统的手机,手机的全名为HTC Dream。
2009年4月,谷歌正式推出了基于Android 1.5系统的手机,加入了输入法框架支持,视频录像等功能。9月份,谷歌发布了Android 1.6系统,并且推出了装载Android 1.6正式版的手机HTC Hero G3,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以及全新的Android 1.6操作系统,HTC Hero G3成为当时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
2009年10月份,谷歌发布了Android 2.0操作系统,改进了桌面主题,联系人管理,完善了蓝牙通信,以及OpenGL ES 2.0的支持,新增了多点触控的支持。Android 2.0版本的代表机型为NEXUS One,这款手机为谷歌旗下第一款自主品牌手机,由HTC代工生产,NEXUS One这款手机在2010年1月正式发售。
在2010年5月份,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2.2操作系统,支持应用安装到SD卡上,运行效率有了大幅的提升,支持更大内存,开始支持Flash播放器和FLV视频媒体解码。采用Android 2.2操作系统的手机比较出众的有HTC Desire HD,除了HTC,三星的GALAXY S也是一款Android 2.2操作系统的手机。
在2010年12月,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2.3操作系统,在多媒体库方面有了大幅的改变,同时引入了近距离数据通信协议的支持。Android 2.3 代表机型GALAXY SⅡ、HTC Sensation等。
2011年2月3日谷歌在发布了专用于平板电脑的Android 3.0系统,对于大屏幕高分辨率的平板电脑进行了界面的优化,同时支持多核CPU,高性能2D和3D图形性能,在娱乐方面有了大幅的增强,同时全新的开发附件协议,将使其在USB外设有了大幅的支持,这是首个基于Android 的平板电脑专用操作系统。
2011年5月11日Google发布Android 3.1,部分功能做了小幅改进,在虚拟键盘等方面有了小幅的变化。新版本最大的改变是将Android 手机系统与平板系统再次合并,方便开发者。
2011年7月13日Google发布了Android 3.2操作系统,对于7英寸的屏幕在1024×600分辨率的设备进行了界面的优化,解决了早期系统仅支持10.1英寸大平板的问题。
2011年10月19日在香港发布Android 4.0,最明显的是Android 4.0界面UI做了重新设计。在系统性能方面也做了大幅改进。同时适用于手机和平板。
2012年6月28日发布Android 4.1,它使系统变得更快更流畅,优化了系统操作体验,增加了包括Google Now和更丰富的通知中心在内的很多新功能。
2012年10月30日发布Android 4.2,增强了Google Now功能,增加了对航班信息查询、酒店和餐厅预订、电影和音乐推荐的支持,并且平板用户还能自由切换账户。即将推出的版本是Android 5.0。
现在,Android 系统不但应用于智能手机,已经延伸到其他便携式和嵌入式设备(平板电脑、电子书、上网本、高清电视等)。支持Android 系统主要厂商包括HTC、三星、摩托罗拉、华为、中兴、联想、小米、LG、戴尔、宏基、华硕、海信等公司。
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是Google公司于2007 年11 月5 日宣布组建的一个全球性的联盟组织。这一联盟将支持Google发布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共同开发名为Android的开放源代码的移动系统。开放手机联盟包括手机制造商、手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几类。目前,联盟成员数量众多,这也是Android 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
1.3.2 Android 操作系统的特点
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开放性内核的操作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Android 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 联盟中来。开放性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开发者,专业人士可以利用开放的源代码来进行二次开发,打造出个性化的Android系统。而且开放性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也有利于Android 的发展。
2)应用程序无界限,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标准API接口访问核心移动设备功能。
3)应用程序是在平等条件下创建的,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可以被替换或扩展。
4)应用程序可以轻松地嵌入网络,应用程序可以轻松地嵌入HTML、JavaScript和样式表,还可以通过Web View控件显示网络内容。
5)应用程序可以并行运行,Android系统是多任务环境,应用程序可以并行运行。
Android操作系统的缺点:
1)安全问题
由于Android 系统的开源和快速发展以及应用程序审核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Android程序应用方面出现一些恶意软件。2009年11月10日Android 平台出现了第一个恶意间谍软件:Mobile Spy。2010年8月12日,出现了第一个木马病毒:Trojan-SMS.Android OS.FakePlayer.a。在这些恶意软件的影响下,用户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泄露自己的隐私。因此,2011年11月20日,Google公司宣布启动Android应用审核、取缔、清扫行为,定期对电子市场中不合格、低质量、违法、恶意程序进行清理。
2)稳定性问题
由于Android 系统的开源,各个厂商都能对代码进行二次开发,由于开发水平的原因,一些厂商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等后果。
3)必须用高配置弥补系统上的缺陷
Android的UI渲染遵循传统电脑模式的主线程普通优先级,当触摸Android 手机屏幕的时候,系统后台的程序并没有停止,仍然在继续运行之中,这就是 Android系统不流畅的原因之一。Android系统缺乏有效的硬件加速也是一个原因,在不同的Android手机上的硬件加速存在巨大差异。
1.4 搭建Android系统开发环境
Android系统的开发环境可以搭建在Windows XP及以上的操作系统中,在WIN7下的安装方法与Windows XP下的安装方式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Windows 7下要64位的文件,而Windows XP下要32位的文件,下面在Windows 7旗舰版环境下进行Android 环境的搭建。
在搭建环境之前,需要准备如图1.1所示的三个文件。
图1.1 要准备的三个文件
下载地址分别如下:
Android SDK下载地址: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index.html
Eclipse下载地址:http://www.eclipse.org/downloads/
Java JDK下载地址:http://java.sun.com/javase/downloads/index.jsp
注意:Android SDK两种下载版本,一种是包含具体的SDK版本,另一种是只有升级工具,而不包含具体的SDK版本,可以在线升级,建议采用这种形式。
1.4.1 安装JDK
1.安装jdk程序
1)双击jdk-7u21-windows-x64文件,运行该程序,弹出如图1.2所示的安装向导界面。
2)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如图1.3所示界面,单击“更改”按钮,可以更改JDK的安装路径,这里更改为“D:\\Android\\java\\jdk1.7.0_21”,如图1.3所示,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1.2 安装向导界面
图1.3 更改JDK安装目录
3)弹出正在复制新文件的界面,如图1.4所示。
4)文件复制完成后,提示安装JRE,建议和JDK安装在同一个盘符下,更改目录为“D:\\Android\\Jre7”,如图1.5所示。
图1.4 复制新文件界面
图1.5 更改JRE安装目录
5)单击“下一步”按钮,开始复制文件并安装JRE,文件复制完成后,弹出成功安装界面,如图1.6所示。
2.设置环境变量
1)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选项,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高级系统设置”选项,如图1.7所示。
2)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高级”选项,再单击“环境变量(N)按钮”,如图1.8所示。
3)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新建(N)”按钮,如图1.9所示。设置JAVA_HOME变量的值为:“d:\\Android\\java\\jdk1.7.0_21”,如图1.10所示。类似地,新建classpath变量,其值为:“.;%JAV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bin;”。
图1.6 JDK安装成功
图1.7 高级系统设置
图1.8 设置环境变量
图1.9 新建环境变量
4)双击“系统变量”中的“Path”选项,如图1.11所示,打开Path变量修改窗口,在最后添加“%JAVA_HOME%\\bin”,(或者d:\\Android\\java\\jdk1.7.0_21\\bin),如图1.12所示。
图1.10 新建环境变量JAVA_HOME
图1.11 修改系统变量Path
3.检查JDK是否安装成功
打开cmd窗口,输入“java-version”命令,查看JDK的版本信息,如图1.13所示,如能正常显示版本信息,表示JDK已经安装成功。
图1.12 在最后添加值%JAVA_HOME%\\bin
图1.13 查看JDK的版本信息
1.4.2 安装 Eclipse
1)解压缩Eclipse-SDK-4.2.2-win32-x86_64.zip到指定目录,例如:D:\\Android\\Eclipse,如 图1.14所示。
2)运行eclipse.exe,设置Workspace,也就是指定一个开发目录,如图1.15所示。
图1.14 Eclipse文件目录
图1.15 指定一个开发目录d:\\mobile
1.4.3 安装Android SDK
1.解压缩Android-sdk-r18-windows文件
解压缩Android-sdk-r18-windows.zip文件到指定文件夹(如D:\\Android\\Android-sdk-windows),将Android SDK中的tools文件夹的绝对路径添加到系统变量Path中,方法与上面讲述的相同,添加的值为“D:\\Android\\Android-sdk-windows\\tools”,单击“确定”按钮。
2.查看Path设置是否生效
打开cmd窗口,输入“android-h”命令,弹出如图1.16所示信息,表示设置已经生效。
图1.16 查看Android-h输出信息
3.安装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ADT)
1)打开Eclipse程序,选择菜单中的“Help→Install New Software”选项,如图1.17所示。
2)在界面的“Work with:”对话框中输入:http://dl-ssl.google.com/Android/eclipse,然后,勾选“Android DDMS”和“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等选项,如图1.18所示。
3)单击“Next”按钮,勾选需要安装的Android SDK包,如图1.19所示。注意:安装过程中有个别地方需要接受许可,然后等待安装完成,这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图1.17 安装新的软件
图1.18 设置W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