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 第一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初中信息技术 第一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方其桂,杜晓艳,唐枫等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01
书籍编号:30467871
ISBN:978712123460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285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初中信息技术 第一册
作者:方其桂 杜晓艳 唐枫
ISBN:9787121234606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编委会
主编:方其桂 杜晓艳 唐枫
编写者:石文英 汪知 胡小琳 张羽 霍莹
改编:李东亚
前言
本书是在小学信息技术启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传输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初步具备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套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反思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达到对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进而迁移、应用的能力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理念,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做中学”、“试一试”、“小技巧”和“知识窗”等栏目,各栏目的设计内容如下:
,以实际操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
,设计了一些操作性活动,以便学生巩固“做中学”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另辟蹊径,提供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操作和学习技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性小短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设计一些新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单元后设计了单元小结,包括“单元知识回顾”和“单元学习评价”。通过“单元小结”指导学生回顾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每单元均给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上立足基本,由浅入深,定位准确,选材合理,文字流畅,易学易懂。2014年,本套教材编写组又对该套教材进行了修订,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对软件版本进行了升级。同时,及时添加了最新的信息技术,以使本套教材能跟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本套教材的服务网站为http://www.hxedu.com.cn。书中涉及的图片、软件素材,请到该站“资源下载”栏目下载。
服务信箱为hxedu@phei.com.cn。
编者
2014年5月
第一单元 初识信息技术
远古时代,人类的信息靠结绳记事或者刻画简单的符号传递。文字与纸张的发明使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问世了,它使信息的存储有了新的媒介,使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爆炸”的趋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同学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自觉的意识学好、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第1课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1世纪是信息的海洋,人们每天都在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信息无处不在。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知识窗
1.信息
信息一般利用网络、电视、书籍、报纸等媒介传播,通过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表情等方式传递出具体内容,能够被人们接收和理解。你接触过表1.1中的各种符号吗?你能写出它们各自的含义,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吗?
表1.1 符号信息

2.信息的特征
信息虽然千变万化,但它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1)真伪性
信息有真有假,虚假信息会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引发犯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接收信息时,要注意分辨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2)价值性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需要的特性就是信息的价值性。
(3)依附性
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物体而存在。报纸、电视、交通信号灯(如图1.1所示)等都承载着相关的信息,它们是信息的载体,表明信息具有依附性。
图1.1 信息的依附性
(4)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表现在信息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具有价值,超过某个时间之后,信息就会失去效用。信息的时效有长有短,不同的信息,时效也不同。
3.信息技术
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围绕这个过程而采用的各种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新的高度和形态被提出、发展。
4.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如图1.2所示。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1.2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年至今)。
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CPU、输出设备和存储器4部分组成,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
负责信息的采集,将外界信息输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摄像头、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如图1.3所示。
图1.3 常见的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运算结果。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 显示器: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显示
器与显卡一起构成计算机的显示系统。常见的显示器如图1.4所示。
图1.4 常见的显示器
● 打印机:输出纸质的文稿、图片,常见的打印机如图1.5所示。
图1.5 常见的打印机
● 声音输出设备:如图1.6所示,常见的声音输出设备有音箱、耳机,它们与声卡相配合,传出声音信息。
图1.6 声卡、音箱和耳机
(3)CPU
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CPU的主要指标是主频,主频越高,表明CPU的运行速度越快。常见的CPU如图1.7所示。
图1.7 各种厂家生产的CPU
(4)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在运行中使用的各种信息,可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储器(简称“外存”)。
● 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一般用来存放计算机开机所必需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生产厂家设定好,不会因为断电而消失;随机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各种数据,俗称“内存条”(如图1.8所示),断电后,随机存储器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会全部丢失。
图1.8 内存条
● 外存储器:主要有硬盘、U盘和光盘等,如图1.9所示。硬盘的容量大、存储速度快、性能可靠,是计算机的主要外部存储器。
图1.9 外存储器
6.软件系统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除了具备基本硬件之外,还必需安装一些软件。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正常工作。Windows XP是一种常见的操作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用户提供某些具体应用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杀毒软件和游戏软件等。
7.未来计算机的新形态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会给人类社会拓展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1)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并行、高速的特点决定了光子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快的运算速度。光子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光子在光介质中传输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失真极小,光传输、转换时所消耗的能量和散发的热量极低,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电子计算机低得多。
(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运用量子信息学,基于量子效应构建的一个完全以量子位(量子比特)为基础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理论上能够进行每秒一万亿次量子并行计算,它具有与大脑类似的容错性,当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输入的原始数据会自动绕过损坏或出错的部分,进行正常运算,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量子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而且高度微型化和集成化。
(3)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主要是以生物电子元件构建的计算机。利用蛋白质的有关特性,用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制成生物芯片。这种计算机芯片的一个存储点只有一个分子大小,所以它的存储容量可以达到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倍。由蛋白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其大小只相当于硅片集成电路的十万分之一。生物计算机运行速度只有10-11秒,大大超过人脑的思维速度。
(4)神经元计算机
人类的神经网络强大而神奇。未来,人们将制造类似人脑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即人造神经元网络。神经元计算机可以识别目标,处理复杂的雷达信号。神经元计算机具有联想式信息存储、对学习的自适应性、数据处理平行重复等特性。
8.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从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不断拓展,这决定着计算机的发展也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
(1)巨型化
指具有高运算速度、大存储容量、强大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气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领域。
(2)微型化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所完成的功能越来越强。计算机微型化的进程和普及率越来越快,微型计算机已经进入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等领域。
(3)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学校、企业、科研、家庭等领域。计算机网络将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使计算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
(4)智能化
智能化是让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如学习、感知、理解、判断、推理等。智能计算机可以利用已有的和不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智能计算机能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记忆、检索的能力。
评一评
根据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填写下表。认为需要继续努力,则填☆;感觉基本掌握了,则填☆☆;如果理解了全部内容,则填☆☆☆。最后简要地给自己写个评语。
第2课 初识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并为应用软件的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常见的操作系统有:UNIX、Linux、Windows XP、Windows 7等。如图2.1所示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界面。
第一单元 初识信息技术
远古时代,人类的信息靠结绳记事或者刻画简单的符号传递。文字与纸张的发明使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问世了,它使信息的存储有了新的媒介,使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爆炸”的趋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同学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自觉的意识学好、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第1课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1世纪是信息的海洋,人们每天都在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信息无处不在。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知识窗
1.信息
信息一般利用网络、电视、书籍、报纸等媒介传播,通过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表情等方式传递出具体内容,能够被人们接收和理解。你接触过表1.1中的各种符号吗?你能写出它们各自的含义,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吗?
表1.1 符号信息

2.信息的特征
信息虽然千变万化,但它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1)真伪性
信息有真有假,虚假信息会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引发犯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接收信息时,要注意分辨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2)价值性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需要的特性就是信息的价值性。
(3)依附性
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物体而存在。报纸、电视、交通信号灯(如图1.1所示)等都承载着相关的信息,它们是信息的载体,表明信息具有依附性。
图1.1 信息的依附性
(4)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表现在信息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具有价值,超过某个时间之后,信息就会失去效用。信息的时效有长有短,不同的信息,时效也不同。
3.信息技术
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围绕这个过程而采用的各种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新的高度和形态被提出、发展。
4.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如图1.2所示。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1.2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年至今)。
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CPU、输出设备和存储器4部分组成,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
负责信息的采集,将外界信息输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摄像头、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如图1.3所示。
图1.3 常见的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运算结果。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 显示器: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显示
器与显卡一起构成计算机的显示系统。常见的显示器如图1.4所示。
图1.4 常见的显示器
● 打印机:输出纸质的文稿、图片,常见的打印机如图1.5所示。
图1.5 常见的打印机
● 声音输出设备:如图1.6所示,常见的声音输出设备有音箱、耳机,它们与声卡相配合,传出声音信息。
图1.6 声卡、音箱和耳机
(3)CPU
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CPU的主要指标是主频,主频越高,表明CPU的运行速度越快。常见的CPU如图1.7所示。
图1.7 各种厂家生产的CPU
(4)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在运行中使用的各种信息,可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储器(简称“外存”)。
● 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一般用来存放计算机开机所必需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生产厂家设定好,不会因为断电而消失;随机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各种数据,俗称“内存条”(如图1.8所示),断电后,随机存储器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会全部丢失。
图1.8 内存条
● 外存储器:主要有硬盘、U盘和光盘等,如图1.9所示。硬盘的容量大、存储速度快、性能可靠,是计算机的主要外部存储器。
图1.9 外存储器
6.软件系统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除了具备基本硬件之外,还必需安装一些软件。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正常工作。Windows XP是一种常见的操作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用户提供某些具体应用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杀毒软件和游戏软件等。
7.未来计算机的新形态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会给人类社会拓展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1)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并行、高速的特点决定了光子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快的运算速度。光子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光子在光介质中传输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失真极小,光传输、转换时所消耗的能量和散发的热量极低,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电子计算机低得多。
(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运用量子信息学,基于量子效应构建的一个完全以量子位(量子比特)为基础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理论上能够进行每秒一万亿次量子并行计算,它具有与大脑类似的容错性,当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输入的原始数据会自动绕过损坏或出错的部分,进行正常运算,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量子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而且高度微型化和集成化。
(3)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主要是以生物电子元件构建的计算机。利用蛋白质的有关特性,用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制成生物芯片。这种计算机芯片的一个存储点只有一个分子大小,所以它的存储容量可以达到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倍。由蛋白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其大小只相当于硅片集成电路的十万分之一。生物计算机运行速度只有10-11秒,大大超过人脑的思维速度。
(4)神经元计算机
人类的神经网络强大而神奇。未来,人们将制造类似人脑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即人造神经元网络。神经元计算机可以识别目标,处理复杂的雷达信号。神经元计算机具有联想式信息存储、对学习的自适应性、数据处理平行重复等特性。
8.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从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不断拓展,这决定着计算机的发展也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
(1)巨型化
指具有高运算速度、大存储容量、强大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气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领域。
(2)微型化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所完成的功能越来越强。计算机微型化的进程和普及率越来越快,微型计算机已经进入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等领域。
(3)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学校、企业、科研、家庭等领域。计算机网络将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使计算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
(4)智能化
智能化是让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如学习、感知、理解、判断、推理等。智能计算机可以利用已有的和不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智能计算机能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记忆、检索的能力。
评一评
根据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填写下表。认为需要继续努力,则填☆;感觉基本掌握了,则填☆☆;如果理解了全部内容,则填☆☆☆。最后简要地给自己写个评语。
第2课 初识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并为应用软件的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常见的操作系统有:UNIX、Linux、Windows XP、Windows 7等。如图2.1所示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界面。
图2.1 Windows XP操作系统
做中学
目标一:启动计算机
● 打开计算机 打开显示器、主机等设备的电源开关。
● 登录系统 如果计算机设置了密码,按图2.2所示操作,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如果没有设置用户名和密码,会自动登录)。
图2.2 使用密码登录系统
● 进入桌面 登录后进入如图2.3所示的桌面。
图2.3 Windows XP桌面
目标二:关闭计算机
● 退出程序 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关闭正在运行的程序。● 关闭计算机 单击
按钮,按图2.4所示操作,关闭计算机。
图2.4 关闭计算机
目标三:使用“记事本”
● 运行“记事本” 单击按钮,按图2.5所示操作,运行“记事本”程序。
图2.5 运行“记事本”程序
● 输入文字 在光标处输入如图2.6所示的文字。
图2.6“记事本”输入窗口
● 保存文件 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按图2.7所示操作,将文件以“我的通讯录”为名,保存到“桌面”。
图2.7 保存文件
● 关闭程序 单击“记事本”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关闭程序。桌面上增加了“我的通讯录.txt”文件。
目标四:自动隐藏任务栏
任务栏由“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活动窗口”、“通知区域”等4部分组成,如图2.8所示。在打开程序、文档或窗口时,任务栏上会出现一个相应的按钮(即“活动窗口”),可以通过该按钮在已经打开的窗口或正在运行的程序之间进行切换。任务栏可以被隐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图2.8 任务栏的组成
● 打开“属性”窗口 按图2.9所示操作,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窗口。
图2.9 任务栏快捷菜单
● 设置“自动隐藏” 按图2.10所示操作,设置任务栏的自动隐藏。
图2.10 设置任务栏自动隐藏
● 观察效果 屏幕下方的任务栏变成了一条细线,当鼠标指针对准任务栏的任意位置时,它会恢复到原来的宽度,鼠标离开后,任务栏自动隐藏。
试一试
你熟悉自己的班级吗?使用“记事本”程序,将自己认识的同学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等信息保存在桌面“我的通讯录.txt”文件中。
小技巧
1.开机与关机
启动计算机前,一定要确保设备连接正常,尤其是电源部分,否则无法正常启动。
异常情况下,无法正常关机时,可以通过持续按住主机电源开关3秒钟以上关闭计算机。
2.调整日期和时间
如果计算机显示的日期和时间不正确,可以将鼠标指针对准任务栏已经显示的时间,双击,打开如图2.11所示的“日期和时间属性”窗口,即可修改系统的日期和时间。
图2.11“日期和时间属性”窗口
知识窗
1.改变任务栏的位置和大小
在任务栏没有锁定的情况下,把鼠标指针移至任务栏空白区域,按住鼠标左键不松手,然后拖动鼠标,将会看到虚框,把虚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松开鼠标左键即可改变任务栏的位置。任务栏可以放置在屏幕的最上端、最左侧或最右侧。用鼠标指针对准任务栏的上边线时,指针变成双向箭头后,拖动鼠标,即可调整任务栏的大小。
2.窗口的组成
窗口是Windows系统最常见的用户界面之一。通常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状态栏、控制按钮等部分组成,如图2.12所示。标题栏位于窗口顶部第一行,用于显示应用程序名;菜单栏列出了可用的菜单项,一般是包含各种命令或动作;工具栏中的工具是可以变化的,每个小图标对应一个常用命令;地址栏用于输入网络浏览时的地址或显示当前窗口的存放位置;状态栏用于描述当前窗口的文件信息状态;控制按钮用于窗口的调整或关闭。
图2.12 窗口的组成
评一评
根据你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在相应的“□”内打“√”。
第3课 个性化桌面
桌面是我们每次使用计算机时都要面对的,如何设计一个展现才华和志趣的个性化桌面呢?
做中学
目标一:建立“记事本”快捷方式
● 建立快捷方式 按图3.1所示操作,建立“记事本”程序的快捷方式。
图3.1 建立“记事本”快捷方式
● 查看快捷方式 桌面上会出现一个名为“记事本”的快捷方式图标。
目标二:排列v形桌面图标
● 取消自动排列 在桌面空白区域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按图3.2所示操作,去掉“自动排列”选项前面的“√”。
图3.2“排列图标”快捷菜单
● 移动图标 选中桌面上任意一个图标,将其拖放到合适的位置,松开鼠标。
● 排列图标 依次拖放其他图标,组成“Ⅴ”字形,如图3.3所示。
图3.3“Ⅴ”形桌面图标
● 恢复原状 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选择“排列图标”→“自动排列”命令即可使桌面图标恢复原状。
目标三: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 打开“显示 属性” 在桌面空白处右击,弹出如图 3.4 所示的快捷菜单,选择“属性”命令,打开“显示 属性”对话框。
图3.4 快捷菜单
● 设置屏幕保护 按图3.5所示操作,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图3.5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目标四:改变桌面背景
● 打开“显示 属性” 使用同样的方法,打开“显示 属性”对话框。
● 设置桌面背景 按图3.6所示操作,完成对桌面背景的设置。注意观察“居中”、“平铺”、“拉伸”的不同效果。
图3.6 改变桌面背景
小提示:除了使用系统提供的图片作为背景外,还可以使用自己电脑里的图片作为桌面背景,同学们可以试一试啊!
试一试
1.挑选3个程序,在桌面上建立各自的快捷方式。
2.将桌面的图标任意排列成自己喜欢的字母形式,再将图标自动对齐。
3.改变“屏幕保护程序”和“桌面”的相关设置,制作自己的个性桌面和屏幕保护程序。
小技巧
1.自定义桌面
默认状态下,桌面上并没有“我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