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段欣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书籍编号:30468039
ISBN:978712124930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3334
版次:3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3版)
作者:段欣
ISBN:9787121249303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编审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
武马群
副主任委员:
王健 韩立凡 何文生
委员:
丁文慧 丁爱萍 于志博 马广月 马永芳 马玥桓 王帅 王苒 王彬 王晓姝 王家青 王皓轩 王新萍 方伟 方松林 孔祥华 龙天才 龙凯明 卢华东 由相宁 史宪美 史晓云 冯理明 冯雪燕 毕建伟 朱文娟 朱海波 向华 刘凌 刘猛 刘小华 刘天真 关莹 江永春 许昭霞 孙宏仪 杜珺 杜宏志 杜秋磊 李飞 李娜 李华平 李宇鹏 杨杰 杨怡 杨春红 吴伦 何琳 佘运祥 邹贵财 沈大林 宋薇 张平 张侨 张玲 张士忠 张文库 张东义 张兴华 张呈江 张建文 张凌杰 张媛媛 陆沁 陈玲 陈颜 陈丁君 陈天翔 陈观诚 陈佳玉 陈泓吉 陈学平 陈道斌 范铭慧 罗丹 周鹤 周海峰 庞震 赵艳莉 赵晨阳 赵增敏 郝俊华 胡尹 钟勤 段欣 段标 姜全生 钱峰 徐宁 徐兵 高强 高静 郭荔 郭立红 郭朝勇 黄彦 黄汉军 黄洪杰 崔长华 崔建成 梁姗 彭仲昆 葛艳玲 董新春 韩雪涛 韩新洲 曾平驿 曾祥民 温晞 谢世森 赖福生 谭建伟 戴建耘 魏茂林
序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主宰的时代,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工作、学习、交往、生活和思维方式。和语言和数学等能力一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专项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媒体、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态和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扩展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桌面电脑和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呈现与处理无处不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持而独立进行;第二,信息媒体处理的数字化衍生出新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如数字影像、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游戏和虚拟现实等;第三,信息技术与其他业务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如与商业、金融、交通、物流、加工制造、工业设计、广告传媒和影视娱乐等结合,形成了一些独立的生态体系,综合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媒体创意和网络传播等日益成为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并诞生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3D打印等指引未来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应用领域的综合化和普及化,直接影响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定位,并引领着职业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相关专业与课程改革、配套教材的建设,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2014年,教育部在2010年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基础上,相继颁布了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客户信息服务和计算机速录等9个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确定了教学实施及核心课程内容的指导意见。本套教材就是以此为依据,结合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应用案例组织开发和编写的。
本套系列教材的主要特色
● 对计算机专业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本套教材面向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设定了系统操作、文档编辑、网络使用、数据分析、媒体处理、信息交互、外设与移动设备应用、系统维护维修、综合业务运用等内容;针对专业应用能力,根据专业和职业能力方向的不同,结合企业的具体应用业务规划了教材内容。
● 以岗位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过程能力和职位差异能力
本套教材通过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知识能力整合结构,体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的“五对接”。从学习目标到内容的设计上,本套教材不再仅仅是专业理论内容的复制,而是经由职业岗位实践——工作过程与岗位能力分析—技能知识学习应用内化的学习实训导引和案例。借助知识的重组与技能的强化,达到企业岗位情境和教学内容要求相贯通的课程融合目标。
● 以项目教学和任务案例实训作为主线
本套教材通过项目教学,构建了工作业务的完整流程和岗位能力需求体系。项目的确定应遵循三个基本目标:核心能力的熟练程度,技术更新与延伸的再学习能力,不同业务情境应用的适应性。教材借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实训任务,以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案例为线索,通过设立情境、任务解析、引导示范、基础练习、难点解析与知识延伸、能力提升训练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引领学习者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积累技能、学习知识,并迁移到不同业务情境的任务解决过程中,使学习者在未来可以从容面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工作岗位。
当前,全国职业教育领域都在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全力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将带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办学体制机制的巨大变革,这无疑给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必须要适应改革,始终把握技术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新动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2014年11月于大连
前言
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1号文)中,强调“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信息技术类(第一辑)》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
本书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以任务引领知识的学习,通过任务的具体操作引出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任务描述”、“知识准备”和“实施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并通过相关“知识拓展”追加相关小技巧等提高性知识,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最后通过“达标检测”,促进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熟练操作。本书的经典案例来自于生活,更符合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本教材采用模块教学的方法,共分6个模块,依次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基本配置、硬件安装与调试、软件安装与调试、数据安全存储与恢复、性能测试与优化等内容。
本书作者
本书由段欣主编,杨杰、于景辉、纪彩凤、李秀銮、谢夫娜等一些职业学校的老师参与了测试、试教和修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包括电子教案、教学指南、素材文件、微课等,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下载。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E-mail:hxedu@phei.com.cn)联系。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模块1 认识计算机
任务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任务描述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通过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及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知道存储器的分类;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
任务实施
1)每组提供能上网的计算机一台,打开机箱观察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2)思考问题:
①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②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如何?
③计算机常用的辅助存储器有哪些?
④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
⑤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哪些?
⑥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3)上网搜索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4)完成实训报告。
1.1.1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器件等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计算机设备。这些部件和设备依据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称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未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它是计算机完成工作的物质基础。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1946年提出了存储程序原理,把程序本身当做数据来对待,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存储,冯·诺依曼和同事们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计算机雏形,并确定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决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将运算器、控制器、高速内部缓存集成在一起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工作速度和计算精度等性能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1)运算器
运算器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它的速度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参与运算的操作数由控制器指示从存储器或寄存器中取出并到运算器中。
(2)控制器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保证计算机按照预先规定的目标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及处理。
2.存储器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设备,由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元器件(也称记忆元器件)来存储信息。存储器分为两大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计算机中的内存一般是指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3.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条码阅读器等。输出设备是指从计算机中输出信息的设备。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绘图仪等。
1.1.2 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软件,其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DOS、Linux、Windows等)、各种语言的处理程序(低级语言、高级语言、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等)、各种服务性程序(机器调试、故障检查、诊断程序和杀毒程序等)、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Oracle、Informix)等。
任务小结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图1-2所示为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1-2 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
任务1.2 计算机基本配置
任务描述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能正确识别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并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特点和性能指标等。
任务实施
1)工具准备。计算机主要部件,如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显示器等各一个。
2)结合知识准备部分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思考如下问题:
① 目前主流的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显示器等品牌有哪些?
②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显示器等的性价比与哪些参数有关?各个参数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③ 目前主流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显示器等型号是哪些?
④ 目前高端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显示器等产品是哪些?
3)参照表1-1完成填空,实训结束后完成实训报告。
表1-1 计算机基本配置检测表

1.2.1 认识计算机主板
主板又名主机板、母板、系统板等。它安装在机箱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器件。
图1-3 华硕P8Z77-V LX主板整体外观
电路板下面是错落有致的电路布线,上面则为棱角分明的各个部件:插槽、芯片、电阻、电容等。当主机加电时,电流会在瞬间通过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接口,以及主板边缘的串口、并口、PS/2接口等。随后,主板会根据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来识别硬件,并进入操作系统发挥支撑系统平台工作的功能。
下面以华硕P8Z77-V LX为例介绍主板的参数及性能指标,其外观如图1-3所示。
1.主板主要参数
主板主要参数列表如表1-2所示。
表1-2 主板主要参数

2.主板结构
主板结构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与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以下几种。
1)AT、Baby-AT板型:旧主板结构,已基本淘汰。
2)ATX板型: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为4~6个,大多数主板采用此结构。Intel在19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了世界上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
ATX结构主板具有如下特点。
①主板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②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③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④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⑤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计算机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3)Micro ATX板型: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即所谓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
4)LPX、NLX、Flex ATX板型: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不多见。
5)EATX、WATX板型:多用于服务器或工作站的主板。
图1-4 BTX主板结构
6)BTX板型:Intel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如图1-4所示。
BTX结构主板具有如下特点。
①BTX拥有性能更好的散热系统。
②更合理的内部架构:CPU及其散热器为一个模组;南桥、北桥、IO接口为一个模组;扩展卡为一个独立模组;电源部分为一个模组;驱动器及内存部分为一个模组。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保证系统内的空气流通效果。
③更科学的主板螺钉安装孔。
④更丰富的电源供应模式。
3.主板芯片
(1)主芯片组
主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如图1-5所示。
图1-5 主芯片组
北桥芯片一般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PCI-E插槽、ECC纠错等支持,通常在主板上接近CPU插槽的位置,由于此类芯片的发热量较高,所以在此芯片上装有散热片。南桥芯片主要用来与I/O及ISA设备相连,并负责管理中断及DMA通道,使设备工作更顺畅,其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在近PCI槽的位置。
主芯片组几乎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 CPU 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等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 2.0/1.1、IEEE 1394、串口、并口和笔记本式计算机的VGA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芯片决定的。还有一些芯片组由于有 3D 加速显示(集成显示芯片)、AC\'97声音解码等功能,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显示性能和音频播放性能等。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Intel(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U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Works(美国)、IBM(美国)、HP(美国)等,其中以Intel、NVIDIA及VIA的芯片组最为常见。
图1-6 主板上的BIOS芯片
(2)BIOS芯片
BIOS是一组被固化到计算机中,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的程序,是连通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枢纽,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并按照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来具体执行。
BIOS 芯片是主板上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芯片,如图1-6所示。
BIOS中主要存放如下内容。
1)自诊断程序:通过读取CMOS RAM中的内容识别硬件配置,并对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
2)CMOS设置程序:引导过程中,用特殊热键启动,进行设置后,存入CMOS RAM。
3)系统自检装载程序:在自检成功后将磁盘相对0道0扇区上的引导程序装入内存,使其运行以装入DOS系统。
4)主要I/O设备的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BIOS具有自检及初始化程序、程序服务处理和硬件中断处理的功能,具体内容见模块3。
4.主板插槽
(1)内存插槽
内存插槽指主板上所采用的内存插槽的类型和数量,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是由内存插槽来决定的。目前主要应用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有如下几种。
1)SIMM:内存条通过金手指与主板连接,内存条正反两面都带有金手指。金手指可以在两面提供不同的信号,也可以提供相同的信号,如图1-7所示。SIMM是一种两侧金手指都提供相同信号的内存结构,它多用于早期的FPM和EDD DRAM,最初一次只能传输8bit数据,后来逐渐发展出16bit、32bit的SIMM模组,其中8bit和16bitSIMM使用30pin接口,32bit的则使用72pin接口。在内存发展进入SDRAM时代后,SIMM逐渐被DIMM技术取代。
图1-7 168针SIMM插槽
2)DIMM:其金手指两端各自独立传输信号,可以满足更多数据信号的传送需要。SDRAM DIMM为168pin DIMM结构,金手指每面为84pin,金手指上有两个卡口,用来避免插入插槽时,将内存反向插入而烧毁;DDR DIMM则采用184pin DIMM结构,金手指每面有92pin,金手指上只有一个卡口,如图1-8所示;DDR2 DIMM为240pin DIMM结构,金手指每面有120pin,金手指上也只有一个卡口,但是卡口的位置与DDR DIMM稍微有些不同,因此DDR内存是无法插入到DDR2 DIMM中的,同理,DDR2内存也是无法插入到DDR DIMM中的,如图1-9所示。
图1-8 184针DIMM插槽
图1-9 240针DDR2 DIMM插槽
3)RIMM:Rambus公司生产的RDRAM内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RIMM内存与DIMM的外形尺寸差不多,金手指同样是双面的。RIMM在金手指的中间部分有两个靠得很近的卡口。由于RDRAM内存价格较高,此类内存在市场上很少见到,RIMM接口也难得一见。
(2)PCI-E插槽
PCI-E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如图1-10所示,是由Intel提出的。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10Gb/s以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PCI-E也有多种规格,从PCI-E1X到PCI-Express16X,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低速设备和高速设备的需求;能支持PCI-E的主要是Intel的i915和i925系列芯片组。
(3)PCI插槽
PCI插槽是基于PCI局部总线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乳白色,位于主板上PCI-E插槽的下方。PCI插槽是目前主板上使用最多的插槽类型,在当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或6个PCI插槽。由于PCI总线只有133Mb/s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绰绰有余,但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2002年4月,AWG正式宣布3GIO1.0规范草稿制定完毕,并命名为PCI Express。
(4)CPU插槽
不同类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若要选择CPU,就必须选择带有与之对应插槽类型的主板,主板CPU插槽类型不同,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目前市场CPU分为Intel和AMD两大厂商,而每个厂商的主流CPU针对不同的用户又分为高端与低端两类,共四种插槽类型。目前,主流CPU插槽有如下几种。
1)Socket 478插槽:Socket 478是Intel公司Pentium 4、Celeron及Celeron D处理器使用的插座,如图1-11所示。最初的Socket 478接口是早期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Intel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赛扬系列都采用此接口,目前这种CPU正逐步退出市场。
图1-10 PCI-E插槽
图1-11 Socket 478插座
2)Socket 939插槽:Socket 939插槽是AMD公司2004年6月推出的64位桌面平台接口标准,如图1-12(a)所示。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高端的Athlon 64及Athlon 64 FX,具有939个CPU针脚。Socket 939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3)Socket 754插槽: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标准插槽,如图2-12(b)所示,是目前低端的Athlon 64和高端的Sempron所对应的插槽标准,具有754个CPU针脚插孔,支持200MHz外频和8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但不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4)LGA775插槽:LGA775又称Socket T,如图1-13所示。目前,采用此种插槽的有LGA775封装的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处理器也采用了LGA775插槽。
图1-12 Socket 939和Socket 754
图1-13 LGA 775插座
(5)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光纤通道只用于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接口正处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IDE代表硬盘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ATA硬盘如图1-4(a)所示。
SATA接口的硬盘又称串口硬盘,是未来PC硬盘的趋势,如图1-14(b)所示。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图1-14 硬盘接口
5.主板外部接口
主板作为计算机的主体部分,提供了多种接口与各部件进行连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板上的各种接口与规范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更新换代,如图1-15所示。最左边一列为键盘鼠标接口;右边为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接口,HDMI 通过在一条线缆中传输高清晰、全数字的音频和视频内容,极大地简化了布线,为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家庭影院体验;第三列中蓝色和白色的接口是显示器的接口,蓝色的为SUB接口,传输的是模拟信号,白色的是DVI接口,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