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宋满仓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书籍编号:30468062

ISBN:97871212505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6579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2版前言


《模具制造工艺》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10年1月出版,已印刷3次,被国内很多高校选作教材,使用情况及效果良好。2014年,该书又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编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使用本教材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结合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次再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与充实,以更符合目前教学的实际需要。


在本书第1版重印过程中,编者对发现的一些编写错误进行了及时修订。此次再版主要是针对部分国家标准的废除、更新,对书中相关内容做了较大的修改,以符合新标准的表述方法。为对制造过程做一完整的阐述,补充了有关注塑、冲压和压铸试模方法等内容。依照目前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对书稿内容进一步加以推敲、修订;对数控车、电刷镀等内容进行了精简压缩;对一些现今不常用的加工手段(如有关刨削加工)的介绍进行了删除,对相关的工艺规程进行了更新。由于机床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的提升日新月异,因此删除了一些对加工水平数字表征的描述。对一些图样进行了修订,使表达更为合理。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发展,本书在编写内容上充分吸纳了部分模具企业的意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介绍了传统与现代的模具制造技术,尤其侧重于后者,使读者通过学习本书,基本掌握模具制造技术。


为兼顾不同层次教学、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的需求,在某些方面本书的内容可能有些过于全面,请教师和读者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取舍。


本书源自编者主编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系列教材”(《模具制造工艺》、《注塑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和《压铸模具设计》)。该系列教材是在大连市原市长魏富海同志的具体指导下,由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模具工业园办公室、大连市模具协会组织在连高校的部分教师编写并于2010年1月出版。


为了方便教师使用和读者学习,本书提供配套的免费电子课件,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


本书在编写和再版工作中得到了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模具协会,在连高校、模具企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大连市原市长魏富海同志始终关心并指导教材的编写,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了一些同类图书的插图、实例和表述,以及网络上的资料(有些资料在原贴上未注明原始出处,所以在参考文献中未列入,见谅),在此深表感谢!并在编者的认知水平上,对个别内容进行了修改或补充。编者试图给读者奉献一本完美的书,但由于水平有限,虽勉力为之,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和同仁海涵并不吝赐教。


编者


2014年12月

第1章 绪论


1.1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生产中,模具已成为大批量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和日用生活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应用模具的目的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因此,不但要有合理、正确的模具设计,还必须有高效、高质量的模具制造技术作为保证。制造模具时,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制造精度高


为了生产合格的产品和发挥模具的效能,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具有较高的精度。模具的精度要求取决于模具成形的制品精度要求和模具的结构设计要求。为了保证制品的精度和质量,模具与制品成形有关的零件的精度要求通常要比制品精度高2~4级。模具的结构要保证模具开合模动作准确、抽芯动作准确,定动模对正等技术要求,因此要求组成模具的零件都必须有足够的制造精度。


(2)使用寿命长


模具是比较昂贵的工艺装备,目前模具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10%~30%,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高低。模具使用寿命长,则经模具生产出的制品多,每个制品均摊的模具制造费用相应降低。因此,除了小批量生产和新产品试制等特殊情况外,一般都要求模具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模具的使用寿命更加重要。


(3)制造周期短


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模具制造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模具企业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


(4)制造成本低


模具成本与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模具材料、制造精度要求、加工手段及加工方法有关。模具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制品要求合理设计模具和制订其加工工艺,努力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上述4项要求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片面追求模具的高精度和长的使用寿命必然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当然,只顾降低成本和缩短制造周期而忽视模具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设计与制造模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即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与制品生产量相适应的模具结构和制造方法,使模具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1.2 模具制造的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对模具行业也是如此。质量、成本(价格)和时间(工期)已成为现代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的核心因素,现代企业大都以高质量、低价格、短周期为宗旨来参与市场竞争。模具行业必须在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调整以适应这种要求。模具制造现代化已成为国内外模具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1.2.1 模具制造技术与工艺的发展


1.模具的快速制造


(1)基于并行工程的模具快速制造


近些年来,为缩短制造周期,模具企业大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应用“并行”的概念来组织生产、销售工作,并行工程的明确提出是对现有模具制造生产模式的总结与提高。并行工程、网络化制造系统为模具快速制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平台。


并行工程的基础是模具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有3方面要素:统一数据库和文件传输格式是基础;实现信息集成和数据资源共享是关键;高速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是必备的条件。


(2)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快速模具(RP+RT)


快速模具(Rapid Tooling,RT)是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即3D打印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快速成形不仅能够迅速制造出原型供设计评估、装配校检、功能实验,而且还可以通过形状复制,快速经济地制造出产品模具,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具制造的费时和高成本的数控加工,可大幅提高产品开发的一次成功率,有效地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成本。这就是RP+RT技术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其赖以发展的动因。


(3)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高速切削(High Speed Machining,HSM)在模具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加工复杂曲面。其中,高速铣削(也称为硬铣削,Hard Milling,HM)可以把复杂形面加工得非常光滑,几乎不再需要光整加工,从而大大节约了电火花(EDM)加工和抛光时间及有关材料的消耗,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形面的精度不会遭到破坏。


2.模具的精密制造


目前,在精度方面,塑件的尺寸精度可达IT7~IT6,形面的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05~0.025μm,注塑模具使用寿命达100万次以上。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机定转子双回转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的步距精度可达2μm,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而随着磨削和电加工技术的发展,制造精度已不是问题。


磨削加工由于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低等特点,在精密模具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成形磨削,随着夹具和砂轮修整器结构与形式的不断完善,几乎各种形状的型芯都可以用成形磨削作为终加工或精加工,并具有较高的成形精度(±3.0μm)。


电加工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越来越高。目前,慢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放电的加工精度可达到±1μm,加工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2~0.1μm。


数控雕刻机的日见普及也使模具零件的形面加工提高了一个档次。数控雕刻机的加工可看做是一种常态的高速铣削,而又因其刀具的多样性,使其花纹加工质量比加工中心要好得多。


3.模具新材料


模具新材料已成为提升模具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镜面钢材的诞生使得模具的表面质量更容易保证;易切削的预硬钢、少变形的淬火钢使模具的加工更为容易、快捷,而模具精度与使用寿命又可得以充分保证。


1.2.2 制造模式的改变——信息流驱动的模具制造


模具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的行业,模具产品同其他机械产品相比,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技术含量比较高、材料消耗少、净产值比重大,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还制订了模具产品增值税返还优惠政策,针对这种情况予以补偿。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对模具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流动。与制造活动有关的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制造信息,现代制造过程可以看做是原材料或毛坯所含信息量的增值过程,信息流驱动将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目前面向模具开发的CAD/CAPP/CAM/CAE,DNC,PDM和网络集成等均是围绕如何实现信息的提取、传输与物化,即使信息流得以畅通为宗旨。


1.企业内部的信息流


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是在销售、设计、生产、管理等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信息主要包括模具报价与签订合同、人员安排、制品原始数据、模具设计、加工工艺、质量检测、试模修模、模具交付等内容。企业各项活动的宗旨就是要保证以模具制造为核心的信息流动的畅通。


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在某些局部环节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如工艺制订过程。工艺制订过程的信息流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① 工艺部门接受工艺设计任务,并制订工艺设计计划,分配工艺设计任务;


② 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模具零件信息,工艺部门首先进行工艺审查和工艺性分析,并向设计部门提出工艺修改意见信息;


③ 工艺人员获得零件的几何和工艺信息,确定工艺路线和工艺操作内容;


④ 工艺规程制订完成后,工艺部门把所设计的工艺规程提交给生产部门,并接受生产部门的信息反馈。


2.企业外部的信息流


企业外部的信息流是指企业与客户、外协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由此产生了电子商务、动态联盟和网络化制造等概念。目前电子商务系统并不十分完善,但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交换等信息流动已很普遍。客户提供的制品原始数据、企业制订的模具设计方案或加工工艺过程等,都可以通过网上相互沟通,拉近了客户和企业间的距离,使相关问题的解决更加快捷、方便。


目前模具企业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因而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日显重要。由于模具制造一般是单件小批生产,因而模具企业间的合作是松散的、动态的,只是由于一个特定的项目相互组织在一起。动态联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在地理上分布于不同地区的模具制造企业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有时限的相互依赖、信任和合作的组织。各盟员企业借助自身的特点,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和技术,分担投入和风险,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具有优势的敏捷生产体系,从而快速地响应市场机遇,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快速、优质、低成本地生产出模具产品的目的。


并行工程、网络化制造系统均为模具快速制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平台,高速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提供了必备的实施条件;计算机辅助技术已成为模具行业的主导技术,信息流的畅通是模具制造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13章。


第1章介绍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论述了模具制造的发展趋势。


第2章介绍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工件的安装和基准选择、工艺路线的拟订、工序设计、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等内容。


第3章介绍模具的常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镗削、磨削加工等技术。由于成形磨削、坐标磨削和数控磨削关系紧密,因而将数控磨削部分分别安排在成形磨削、坐标磨削中加以介绍。


第4章介绍模具的数控加工与编程。在数控机床概述和编程基础的论述之后,介绍了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和加工方法,以及高速加工技术。


第5章介绍了模具的特种加工,在对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和激光加工的介绍中,包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电火花加工用电极的设计与制造、线切割加工的工艺特性等内容。


第6章围绕快速制模技术,介绍几种快速成形技术的典型方法和基于RP的快速制模技术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熔模铸造、硅橡胶模具、电铸模具等。


第7章对模具表面加工与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模具表面光整加工、模具表面纹饰加工、模具表面覆层和改性处理。


第8章选取几种模具常用零件,对其制造技术加以讨论,包括导向机构零件的制造、侧抽机构零件的加工和模板类零件的加工等内容。


第9章是注塑模具制造工艺,包括注塑模具零件的加工、注塑模具的装配和试模等内容。


第10章是冲压模具制造工艺,包括冲压模具成形零件的加工、冲压模具制造工艺要点、冲压模具的装配和试模等内容。


第11章是压铸模具制造工艺,包括压铸模具的加工、装配和试模等内容。


从第8章到第11章,在介绍各种模具制造技术时,均配有一些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实例。


第12章对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和压铸模具等模具修复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13章介绍热处理的基本概念、模具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模具常用钢材及性能、模具常用钢材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等内容。

第2章 模具制造工艺规程


2.1 基本概念


2.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


制造模具时,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具体地讲,模具制造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改变模具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性质,使之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零件,再经装配、试模和修整而得到整副模具产品的过程。广义的模具制造过程包括生产技术准备、零件成形加工和模具装配等阶段。


(1)生产技术准备


生产技术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模具图样,制订工艺规程;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设计和制造工装夹具;制订生产计划,制订并实施工具、材料、标准件等外购和零件外协加工计划。


(2)零件成形加工


在模具加工中,加工的工艺分类方法非常多,按切削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种。


① 切削加工,如车、钳、刨、铣、磨等。


② 非切削加工,如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冷挤压、铸造等。


按控制方式可分为数控加工和非数控加工两种。


零件成形加工按加工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 非成形零件加工,即模板类、结构件类等零件加工。这些零件大多具有国家或行业标准,部分实现了标准化批量生产。在模具工艺规划中,根据设计的实际要求和企业的平衡生产选择外购或由本企业加工。


② 成形零件加工,即凸模、凹模、型腔类零件的加工。例如,注塑模具的成形零件一般结构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有些模具型腔表面要求有纹饰图案。其加工过程主要由成形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加工等环节构成。特种加工、数控加工在模具成形零件加工中应用非常普遍。


(3)模具装配


模具装配是根据模具装配图样要求的质量和精度,将加工好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副完整模具的过程。除此之外,装配阶段的任务还有清洗、修配模具零件,试模及修整等。


2.工艺过程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直接改变工件形状、尺寸、物理性质和装配等称为工艺过程。按照完成零件制造过程中采用的不同工艺方法,工艺过程可以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和装配等。以机械加工方法(主要是切削加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将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后,以文字形式作为加工的技术文件,即为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常需采用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并通过这一系列加工步骤,才能将毛坯变成所需的零件。为了科学地研究工艺过程,必须深入分析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组织生产、核算成本和进行检验的基本单元。工序的划分基本依据是加工对象或加工地点是否变更,加工内容是否连续。工序的划分与生产批量、加工条件和零件结构特点有关。例如,如图2-1所示的注塑模具型腔嵌件,采用预硬模具钢,其工序的划分见表2-1。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1 注塑模具型腔嵌件图

表2-1 注塑模具型腔嵌件工艺过程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安装


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一个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之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即夹紧。工件的定位和夹紧过程称为装夹。在某一工序中,有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多次装夹加工,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如表2-1工序2中,先装夹工件一端,车端面至长度26mm等,称为装夹1;再掉头用铜爪装夹工件,称为装夹2。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以减少安装误差和辅助时间。


3.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和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利用回转工作台对模板上圆周分布的孔系的加工,即是多工位加工。


4.工步


对工序进一步划分即为工步。一道工序(一次安装或一个工位)中,可能需要加工若干个表面只用一把刀具,也可能只加工一个表面,但却要用若干把不同刀具。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工步。


如果上述两项中有一项改变,就成为另一工步。如表2-1工序2中,包括车外圆、车型腔等几个工步。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可看做一个工步。


5.走刀行程


有些工步,由于余量较大或其他原因,需要用同一刀具,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则刀具对工件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行程)。走刀是工步的一部分,一个工步可包括一次或几次走刀。


2.1.3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


机械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机械产品中某零件的生产纲领除了该产品在计划期内的产量以外,还需包括一定的备品率和平均废品率。零件的生产纲领可按下式计算:

模具制造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式中 N0——机械零件的生产纲领(件);


N——机械产品在计划期内的产量(件);


n——每台机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


α——该零件的备品率(%);


β——该零件的废品率(%)。


2.生产类型


根据产品的生产纲领,模具制造业的生产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


(1)单件生产


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的产量很少,同一个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且很少重复生产,这种生产称为单件生产。如新产品试制用的各种模具和大型模具等都属于单件生产。


(2)成批生产


产品的品种不是很多,但每一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同一个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更换,这种生产称为成批生产。如模具的标准模架、模座、导柱、导套等多属于成批生产。


生产类型不同,则无论是在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车间机床布置,还是在选用毛坯制造方法、机床种类、工具、加工或装配方法及工人技术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此,制订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时,都必须考虑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1.4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和步骤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在总结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理论和必要的工艺试验而制订的,并通过生产过程的实践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在实际生产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依照科学的理论来制订的,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是不可缺少的。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中规定了毛坯的设计、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占用、工人安排和工时定额等,所以,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者依据工艺规程来安排生产准备和生产规划。


(3)工艺规程是加工检验的依据


工艺规程中规定了模具制造过程中具体的加工方法,指导各生产环节按工艺规程指定的顺序和确定的工序尺寸及加工精度、加工余量和切削用量等对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和检验。


2.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


模具加工的生产类型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和最高的生产效率,可靠地加工出符合设计图样所要求的模具产品。


因此,工艺设计者制订工艺规程时必须在本单位的生产加工条件(如拥有的设备、工人技术水平、各种规章制度等)下,根据待生产模具的生产纲领、模具的装配图样、零件图样、交货期限等来具体确定工艺规程。工艺设计的目标应当是在保证模具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加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优良的工艺设计具有生产上的经济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工艺上的合理性等特点。因此,工艺规程是模具制造最主要的技术文件之一。一个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要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模具质量的可靠性


工艺规程首先要充分考虑和采取一切确保模具质量的必要措施,保证能全面、可靠和稳定地达到设计图样上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


(2)加工工艺的先进性


在采用本企业成熟的工艺方法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学习和吸收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国内外同行的先进工艺技术,适时改进工艺装备,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3)加工成本的经济性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要采用劳动量、物资和能源消耗最少的工艺方案。在保证模具质量的前提下,使加工成本最低,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工作条件的合理性


工艺规程应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较为良好的工作条件。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设备来保证加工质量,以减轻某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是产品图样、生产纲领、现场加工设备及生产条件等,有了这些原始资料并由生产纲领确定了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之后,即可着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其内容和顺序如下。


① 零件图的研究与工艺分析:分析该零件所属的模具装配图,了解其在模具中的位置和功用,由此明确该零件关键的技术要求,对模具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分析,必要时对图样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② 确定毛坯的种类。


③ 设计工艺过程:划分工艺过程的组成、选择定位基准、选择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拟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④ 工序设计: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确定加工余量、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等。


⑤ 填写工艺文件。


4.工艺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工艺规程内容主要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所选用的设备与工艺装配及毛坯设计等。编制工艺规程时,应根据生产类型的不同来决定需要把工艺过程分析到什么程度。对于模具制造这种单件小批量生产一般只要定到工序就可以。


工艺规程确定后,用表格的形式制成工艺文件,作为生产准备和加工的依据和技术指导文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它的主要作用是概略地说明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实际生产中,工艺过程卡片内容的简繁程度也不一样,最简单的只列出各工序的名称和顺序,较详细的则附有主要工序的加工简图等。表2-1即为一简单的工艺过程卡片。实际生产中,有时也将工艺过程直接写在图样上,以方便灵活地指导生产。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大批量生产中,要求工艺文件更加完整和详细,每个零件的各加工工序都要有工序卡片。它是针对某一工序编制的,要画出该工序的工序图,以表示本工序完成后工件的形状、尺寸及其技术要求,还要表示出工件的装夹方式、刀具的形状及其位置等。工序卡片的格式和填写要求可参阅原机械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格式及填写规则”(JB/Z187.3—1998)。生产管理部门可以按零件将工序卡片汇装成册,以便随时查阅。


(3)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


主要用于成批生产,它比工艺过程卡片详细,比工序卡片简单且较灵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格式。工艺卡片既要说明工艺路线,又要说明各工序的主要内容。原机械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未规定工艺卡片格式,仅规定了幅面格式,各单位可根据需要参考文件要求自定。


2.2 工件的安装和基准选择


在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本节先介绍一些有关基准和定位的概念,然后再着重讨论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2.2.1 基准的概念


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在模具零件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按不同要求选择哪些点、线、面作为基准,是直接影响零件加工工艺性和各表面间尺寸、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