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成振洋,陈秀珍,冯一锋等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01

书籍编号:30468109

ISBN:978712125429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4709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CAD/CAM技术被称为工业起飞的引擎,它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技术革命,它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CAD/CA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CAD/CAM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CAD/CAM技术人才的需要,编者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编写了本书。本书选用的CAD/CAM应用软件——CAXA制造工程师,是高效易学,具有较好工艺性的国产数控加工编程软件,它为数控加工行业提供从造型设计到加工代码生成、校验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体现“以职业岗位为本位”,编写模式符合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教材在第1章先介绍了CAD/CAM的概念、发展、系统的组成、常用集成软件及发展趋势。第2~6章较全面地介绍了CAXA制造工程师2011的应用,通过典型零件的绘图、造型、加工参数设置,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各种相关的概念,以及有关菜单、快捷键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知识链接的内容巩固知识,拓展相关的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书自第1版于2008年6月出版以来,经过五年多的使用,受到读者的欢迎。随着CAD/CAM软件的升级换代,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现对全书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如下:


(1)全书用CAXA制造工程师2011版本代替原来的2006版本;


(2)对典型任务做了调整,其中第3、4章各增加了一个任务,使读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点;由于零件加工部分有其他课程的支撑,因而第6章减少了一个任务;


(3)增加了课后的练习内容,满足读者练习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分配如下: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科其他相关专业(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使用。


本书由成振洋老师主编并统稿。李乃夫老师主审。其中,第1、2章由成振洋老师修订,第3、4章由陈秀珍老师修订,第5、6章由冯一锋老师修订。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出版社和编辑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4年9月

第1章 CAD/CAM技术概论


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用户对各类产品的质量、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和设计、生产周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当今社会,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就必须采用CAD/CAM技术。CAD/CAM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技术的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之一,被称为工业起飞的引擎,它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技术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1 CAD/CAM的概念及应用


1.1.1 CAD/CAM的发展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用阴极射线管(CRT)研制成功图形显示终端,实现了图形的屏幕显示,从此结束了计算机只能处理字符数据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图形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光笔,从此开始了交互式绘图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屏幕菜单指点、功能键操作、光笔定位、图形动态修改等交互绘图技术相继出现。1962年,美国人Ivan Sutherland开发出第一个交互式图形系统——Sketchpad。此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商品化CAD软件系统。但是由于显示器价格昂贵,CAD系统很难推广。直到60年代末期,显示技术才有了突破,显示器价格大幅度下降,CAD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CAD用户开始以每年30%的速度逐年递增。


在显示技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图形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整个20世纪70年代,以二维绘图和三维线框图形为主的CAD系统形成主流。第一个实体造型(Solid Modeling)试验系统诞生于1973年,第一代实体造型软件于1978年推向市场,八九十年代实体造型技术成为CAD技术发展的主流,并走向成熟,出现了一批以三维实体造型为核心的CAD软件系统。实体造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拓宽了CAD技术的应用领域。


CAM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数控编程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规划两个方面。其中数控编程主要是发展自动编程技术。这种编程技术是由编程人员将加工部位和加工参数以一种限定格式的语言(自动编程语言)写成源程序,然后由专门的软件转换成数控程序。195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实验室公布了APT(Automatically Programmed Tools)系统。在该系统基础上,后来又发展成APT-Ⅲ、APT-Ⅳ。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开始引入数控技术。在自动编程方面,除了引进美国的系统外,还发展了自己的自动编程系统。例如,英国国家工程研究所(NEL)的ZCL,西德的EXAPT。此外,日本、前苏联、中国也都发展了自己的自动编程系统。例如,日本的FAPT、HAPT,前苏联的CПC、CAПC,中国的ZBC-1、ZCX-3、CAM-251等。


进入20世纪70年代,CAD、CAM开始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由于CAD与CAM所采用的数据结构不同,在CAD/CAM技术发展初期,主要工作是开发数据接口,沟通CAD和CAM之间的信息流。不同的CAD、CAM系统都有自己规定的数据格式,都要开发相应的接口,不利于CAD/CAM系统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波音公司和GE公司于1980年制定了数据交换规范IGES(Initial Graphics Exchange Specifications)。这一规范后来被认定为美国ANSI标准。IGES规定了统一的中性文件格式,不同的CAD、CAM系统可通过此中性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形成一个完整的CAD/CAM系统。将不同的系统通过适当的媒介集成到一起,这就给CAD/CAM集成化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想法,许多商品化CAD/CAM或CAD/CAM/CAE系统都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开发的。从本质上讲这是系统的集成,即将不同的系统集成到一起。


随着CAD/CAM研究的深入和实际生产对CAD/CAM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又提出用统一的产品数据模型同时支持CAD和CAM的信息表达,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将CAD/CAM视为一个整体,实现真正意义的集成化CAD/CAM,使CAD/CAM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统一产品模型的建立,一方面为实现系统的高度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也为在CAD/CAM系统中实现并行设计提供了可能。目前,各大商品化软件纷纷向此方向靠拢。例如,SDRC公司的I-DEAS Master Serial版,在Master Model的统一支持下,实现了集成化CAD/CAM,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并行工程。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工程化的CAD/CAM商品化软件系统,其中较著名的有CADAM,CATIA,UG-Ⅱ,I-DEAS,Pro/Engineer,ACIS等,并应用到了机械、航空航天、汽车、造船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CAD技术已不停留在过去单一模式、单一功能、单一领域的水平,而是向着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系统的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和产品生产与组织管理的高度自动化,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就需要在企业、集团内的CAD/CAM系统之间或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统一的数据交换,为此,一些工业先进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在从事标准接口的开发工作。CAD、CAM在各自领域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被认同,加之设计和制造自动化的需求,出现了集成化的CAD/CAM系统。


1.1.2 CAD/CAM的概念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实现了将人类从脑力劳动解放出来的愿望。早在三四十年前,计算机就已作为重要的工具,辅助人类承担一些单调、重复的劳动,如辅助数控编程、工程图样绘制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概念。


1.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来完成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如草图绘制、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分析等,并达到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2.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是指工艺人员借助于计算机,根据产品设计阶段给出的信息和产品制造工艺要求,交互地或自动地确定产品加工方法和方案,如加工方法选择、工艺路线确定、工序设计等。


3.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CAM是指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从生产准备到产品制造出来整个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包括工艺过程设计、工装设计、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编程、生产作业计划、制造过程控制、质量检测与分析等。狭义CAM通常是指NC程序编制,包括刀具路径规划、刀位文件生成、刀具轨迹仿真及NC代码生成等。


4.CAD/CAM系统


CAD/CAM系统以计算机硬件、软件为支持环境,能通过各个功能、模块(分系统)实现对产品的描述、计算、分析、优化、绘图、工艺规程设计、仿真及NC加工。而广义的CAD/CAM系统应包括生产规划、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这些部分以不同的形式组合集成就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


1.1.3 CAD/CAM系统的功能与任务


由于CAD/CAM系统所处理的对象不同,对硬件的配置、选型不同,所选择的支撑软件不同,所以对系统功能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CAD/CAM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任务基本相似。


1.CAD/CAM系统的基本功能


1)图形显示功能


CAD/CAM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从产品的造型、构思、方案的确定,结构分析到加工过程的仿真,系统随时保证用户能够观察、修改中间结果,实时编辑处理。用户的每一次操作,都能从显示器上及时得到反馈,直到取得最佳的设计结果。图形显示功能不仅能够对二维平面图形进行显示控制,还包含对三维实体的处理。


2)输入输出功能


在CAD/CAM系统运行中,用户须不断地将有关设计的要求、各步骤的具体数据等输入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的处理,能够输出系统处理的结果,且输入/输出的信息既可以是数值的,也可以是非数值的(如图形数据、文本、字符等)。


3)存储功能


由于CAD/CAM系统运行时数据量很大,往往有很多算法生成大量的中间数据,尤其是对图形的操作、交互式的设计,以及结构分析中网格的划分等。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CAD/CAM系统必须配置容量较大的存储设备,支持数据在模块运行时的正确流通。另外,工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也必须有存储空间的保障。


4)交互功能(人机接口)


在CAD/CAM系统中,人机接口是用户与系统连接的桥梁。友好的用户界面是保证用户直接而有效地完成复杂设计任务的必要条件,除软件中的界面设计外,还必须有交互设备,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不断通信。


2.CAD/CAM系统的主要任务


1)几何造型


能够描述基本几何实体(如大小)及实体间的关系(如几何信息),能够进行图形图像的技术处理。几何建模技术是CAD/CAM系统的核心,它为产品的设计、制造提供基本数据和原始信息。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应用当前较成熟的曲面造型技术、实体造型技术和特征造型技术。另外,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零件的几何特征和制造工艺特征,使产品设计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环节中使用。


2)计算分析


包括几何特征(如体积、表面积、质量、重心位置、转动惯量等)和物理特征(如应力、温度、位移等)的计算分析。例如,图形处理中变换矩阵的运算;几何造型中体素之间的交、并、差运算;工艺规程设计中工序尺寸、工艺参数的计算;结构分析中应力、温度、位移等物理量的计算等,为系统进行工程分析和数值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参数。因此,要求CAD/CAM系统对各类计算分析的算法正确、全面,而且数据计算量大,还要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3)工程绘图


工程绘图是CAD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产品最终结果的表达方式。CAD/CAM系统有处理二维图形的能力,包括基本图元的生成,标注尺寸,图形编辑(比例变换、平移、复制、删除等),除此之外,CAD/CAM系统还应具备从几何造型的三维图形直接向二维图形转换的功能。


4)结构分析


CAD/CAM系统中结构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有限元法,这是一种数值近似解方法,用来解决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的静态、动态特性计算,强度、振动、热变形、磁场、温度场强度、应力分布状态等的计算分析。


5)优化设计


CAD/CAM系统应具有优化求解的功能,也就是在某些条件的限制下,使产品或工程设计中的预定指标达到最优。优化设计包括总体方案的优化、产品零件结构的优化、工艺参数的优化等。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


设计是为了加工制造,而工艺设计是为产品的加工制造提供指导性的文件。因此,CAPP是CAD与CAM的中间环节。CAPP系统应当根据建模后生成的产品信息及制造要求,人机交互或自动决策加工该产品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加工步骤、加工设备及加工参数。CAPP的设计结果一方面能被生产实际应用,生成工艺卡片文件,另一方面能直接输出信息,为CAM中的NC自动编程系统接收、识别,直接转换为刀位文件。


7)自动编程


加工零件需要来自CAD方面的几何信息和来自CAPP方面的工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及仿真,并提供数控加工指令文件和切削加工时间等信息。


8)模拟仿真


模拟:根据设计要求,建立一个工程设计的实际系统模型,如机构、机械手、机器人。仿真:通过对系统模型的试验运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通常有加工轨迹仿真,机构运动学仿真,机器人仿真,工件、机床、刀具、夹具的碰撞、干涉检验等。其目的在于预测产品的性能,模拟产品的制造过程、可制造性,避免损坏,减少制造投资。


9)工程数据管理与信息传输与交换


由于CAD/CAM系统中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又不是孤立的系统,因此,CAD/CAM系统应能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支持工程设计与制造全过程的信息传输与交换。随着并行作业方式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几个设计者或工作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因此,CAD/CAM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传输管理功能和信息交换功能。标准接口为系统的信息集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系统的接口通常是标准化的或者是定义成通用接口,其目的是减少系统对设备的依赖性,避免工作的重复,提高CAD/CAM集成系统的工作效率。


1.1.4 CAD/CAM的应用


1.CAD/CAM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据统计,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工作有56%属于适应性设计,20%属于参数化设计,只有24%属于创新设计。某些标准化程度高的领域,参数化设计达到50%左右。因此,使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实现CAD是非常必要的。


编制工艺规程是设计、制造过程中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过去一直是工艺人员手工完成的,不仅效率低,而且依附于人的技能和经验,很难获得最佳方案。同时,与产品设计一样,也存在着烦琐而重复的密集型劳动束缚工艺人员、难以从事创造性开拓工作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CAPP技术。


从机械制造行业来看制造阶段的生产状况,50件以下的小批量生产约占75%。据统计,一个零件在车间的平均停留时间中,只有5%的时间是在机床上,而在这5%的时间中,又只有30%的时间用于切削加工。由此可见,零件在机床上的切削时间只占零件在车间停留时间的1.5%。要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改善经济性,就要减少零件在车间的流通时间和在机床上装卸、调整、测量、等待切削的时间。而做到这一点必须综合考虑生产的管理、调度、零件的传送和装卸方法等多方面因素。这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人们做全面安排,控制加工过程。


2.CAD/CAM技术的应用


CAD/CAM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的能力,将计算机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专业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制造,这已成为新一代生产及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CAD/CAM系统的性能价格比不断提高,使得CAD/CAM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航空航天、造船、机床制造都是国内外应用CAD/CAM技术较早的工业部门。首先是用于飞机、船体、机床零部件的外形设计;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计算,如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纺织模拟;最后,根据CAD的几何数据与加工要求生成数据加工程序。机床行业应用CAD/CAM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对用户特殊要求的快速响应制造,缩短了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了整体质量。电子工业应用CAD/CAM技术进行印刷电路板生产,以及不采用CAD/CAM技术根本无法实现的集成电路生产。在土木建筑领域,引入CAD技术,可节约方案设计时间约90%,投标时间30%,重复绘制作业费90%。除此之外,CAD技术还可用于轻纺服装行业的花纹图案与色彩设计、款式设计、排料放样及衣料裁剪;人文地质领域的地理图、地形图、矿藏勘探图、气象图、人口分布密度图,以及有关的等值线图、等位面图的绘制;电影、电视中动画片及特技镜头的制作等许多方面。


CAD技术与CAM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将他们从大量烦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2)减少了设计、计算、制图、制表所需的时间,缩短了设计周期。


(3)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可以从多方案中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有利于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


(4)有利于实现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5)减少了零件在车间的流通时间和在机床上装卸、调整、测量、等待切削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6)先进的生产设备既有较高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又能在较大范围内适应加工对象的变化,有利于企业提高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7)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设计、生产效率。


(8)CAD、CAM的一体化,使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信息的集成,在经济上、技术上给企业带来综合效益。


1.2 CAD/CAM系统的组成


系统是指为完成特定任务而由相关部件或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一个完整的CAD/CAM系统必须具备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一个CAD/CAM系统是由计算机、外围设备及附加生产设备等硬件和控制这些硬件运行的指令、程序及文档,即软件组成,通常包含若干功能模块,如图1.1所示。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CAD/CAM系统的组成

1.2.1 CAD/CAM的硬件


硬件通常是指构成计算机的设备实体,是一切可以触摸到的物理设备的总称。对于一个CAD/CAM系统,可以根据其应用范围及所使用的软件,选用不同规模、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外设及生产加工设备。


CAD/CAM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他通信接口。CAM中的生产加工设备包括数控机床、装配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的物料输送设备和检验用的自动检测装置等。


1.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主机的类型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CAD/CAM系统的使用性能。主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储器组成。


2.外存储器


由于CAD/CAM系统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因此需要配置大容量的外存储器。目前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硬盘、软盘、光盘等,其中,硬盘、软盘属于磁存储器,光盘属于光存储器。


3.图形显示器


图形显示器作为交互显示设备,除了显示输出数据和图形外,与相应的输入装置配合起来使用,还能够比较方便地将图形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显示器的类型有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直观存储显像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板显示器等。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就是液晶显示器,现在台式计算机也可以配置相应的液晶显示器。


图形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屏幕的尺寸大小、最高分辨率、点距及扫描频率等。


4.图形输入设备


CAD/CAM系统要求输入/输出设备精度高,且速度快。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光笔、鼠标和操纵杆、数字化仪和图形输入板、图形扫描输入仪等。


1)光笔


光笔是一种定位装置,其外形及尺寸与普通笔类似,一端为光敏器件,另一端用导线连接到计算机上,光笔本身不发光,但可探测显示屏上的光点。光笔可以用来在屏幕上指点和画图。


2)操纵杆、跟踪球和鼠标


操纵杆是一个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的手柄,用于控制显示屏幕上光标的装置。利用操纵杆能够控制屏幕上的光标向任意位置移动。用户使用操纵杆时,手将操纵杆向哪个方向推,光标就向所推的方向移动。


跟踪球又称轨迹球,其工作原理除了操作控制是以球以外,其他与操纵杆相同,通过滚动球移动光标。


鼠标有带旋转球的机械式和利用光反射的光电式两种,其底部有检测两个正交方向相对运动的装置,通过它可将运动值转换为数字值,确定运动的距离和方向,进行定位。


3)数字化仪


数字化仪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它能将各种图形,根据坐标值准确地输入计算机,并能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在专业应用领域中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图形输入设备,是由电磁感应板、游标和相应的电子电路组成的。当使用者在电磁感应板上移动游标到指定位置,并将十字光标的交点对准数字化的点位时,按动按钮,数字化仪则将此时对应的命令符号和该点的位置坐标值排列成有序的一组信息,然后通过接口(多用串行接口)传送至主计算机。


常用的数字化仪有电子式、电磁感应式、超声波式等,如图1.2、图1.3所示。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数字化仪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三维数字化仪

4)扫描仪


扫描仪主要用于图形、图像的输入。通过对将要输入的图样进行扫描,将扫描后得到的光栅图像进行去污及字符识别等处理,再将点阵图像矢量化,这种矢量化的图形就可以进行编辑和修改成为CAD/CAM系统所需的图形文件。这种输入方式对已有的图样建立图形库,或在图像处理及识别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5.图形输出设备


在CAD/CAM系统中,常用的图形输出设备有绘图仪和打印机。


1)绘图仪


绘图仪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笔式绘图仪和非笔式绘图仪两大类。按照绘图仪的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平板式和滚筒式两种。


(1)笔式绘图仪。笔式绘图仪以墨水笔作为绘图工具,计算机通过程序指令控制笔和纸的相对运动,同时,对图形的颜色、图形中的线型,以及绘图过程中抬笔、落笔的动作加以控制,由此将屏幕显示的图形或在存储器存储的图形输出。根据笔与纸相对运动实现方法的不同,区分为平板式和滚筒式两种。图1.4所示为滚筒式笔式绘图仪。


(2)非笔式绘图仪。非笔式绘图仪一般包括喷墨绘图仪、静电绘图仪、热敏绘图仪等几种类型,通常,使用最多的非笔式绘图仪为滚筒式喷墨绘图仪,如图1.5所示。


喷墨绘图仪利用喷墨枪作记录头,通过图形数据控制喷射强度或单位面积点密度的方法实现图形的绘制。绘图仪的笔架上有三个喷嘴,在高压的作用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喷出墨汁,每个喷嘴产生一个基本色调,组合形成多种颜色的图案。喷墨绘图仪可以产生出高质量的绘图效果,但要注意在墨盒保质期内使用,避免喷嘴堵塞。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滚筒式笔式绘图仪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滚筒式喷墨绘图仪

2)打印机


打印机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打印机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


击打式打印机按工作方式可分串行击打式打印机和并行击打式打印机两种。串行击打式打印机有针形、菊花瓣形、球形、轮形、杯形等多种。针形点阵式打印机机械结构比较简单、打印速度高,应用比较广泛,但噪声较大。并行击打式打印机有鼓式、点阵式、链式、带式等多种,打印速度显然比串行击打式打印机要高得多。


非击打式打印机有喷墨式、激光式、静电式、电灼式、热敏式等多种,其打印质量和打印速度远高于击打式打印机。目前,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应用最为广泛,如图1.6所示。

机械CAD/CAM:CAXA制造工程师2011应用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非击打式打印机

1.2.2 CAD/CAM的软件


CAD/CAM系统硬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软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软件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系统软件、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