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东,周益明,张俊萍、等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书籍编号:30468190

ISBN:978712126232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87419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种新型、通用的自动控制产品,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易于编程及适应工业环境下应用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和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PLC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适应当前社会生产技术需求,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于2002年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系、机电工程系的相关专业及上海开放大学机电专业都开设了PLC课程,并配套有相应的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该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又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本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以训练实际应用能力为前提,融入了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考证的相关内容,从而满足目前“双证融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编程语言类的教学,训练编程思路是首要的。本书在结构编排和内容组织上,力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摒弃技术说明书似的叙述方式,以渐进方式展开PLC的资源和使用方法,以方法思路为模块,以实战应用为目的,以提高教学效能为目标,全书内容丰富翔实,综合了PLC相关联的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每个章节后均配有丰富的习题和实训,全面提高学生的PLC实战应用能力。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传统教材大多采用先介绍PLC的概述、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再介绍PLC的硬件及软元件,接着讲解其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最后才给出设计实例的方式,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大大降低教学的实效性。本书以实践技能应用为目标,比如拿出一个PLC,告诉同学这是什么,怎么从输入到输出,如何实现,简单编写一个程序看看。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我校改革创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法,即采用课堂教学“三步走”和实践教学“三步走”,将理论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独立体会和分析PLC指令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PLC的专业技术与技能。


从近些年“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国赛的涵盖技术来看,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是PLC对变频器的控制(含A/D和D/A技术)、PLC控制伺服系统、PLC的通信联网及PLC与人机界面控制技术,这4个方面是PLC实战的综合技术。本书在实训方面兼顾这4个方面的内容,为PLC的综合应用作技术铺垫。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由张俊萍编写,第3章由鲍慧玲编写,第10章及部分实训由周益明编写,其余章节及全书配套的例题、习题及实训由张东编写。此外,还要感谢杨云老师、王鹏老师、王永强老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案例,还要特别感谢王安栋同学、柯永星同学、索岩松同学、张亚晴同学,为本书绘制了大量的矢量配图。


本书主要以三菱公司的FX2N-32MT机型PLC为实验对象,同时也介绍了FX3U系列机型与FX2N系列机型的改进之处,做到与时俱进。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不断地充实和改进,以使本书更趋完美,也更加符合教学需求。


编者


2015年6月

第1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存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它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可以说凡是需要进行自动控制的场合,都可以用它来实现,如钢铁、化工、纺织、汽车、交通、建筑、食品、石油、娱乐等各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乘坐的电梯以及商场楼宇供电照明控制等都是由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的。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CAD/CAM技术被称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特别是网络时代,可编程控制器和网络相结合,使它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章主要任务: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现状、特点及应用,熟悉其工作原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是什么?如何工作的。


本章重点:PLC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可编程控制器循环扫描、串行工作的方式。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简称PC,为了避免混淆,故人们仍习惯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缩写。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大量使用开关量来进行顺序控制,它按照一定的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联锁保护动作的控制,以及采集大量离散数据。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以往的顺序控制器主要是由继电器组成的,由此构成的系统只能按设定好的顺序工作,如果要改变控制顺序,就必须改变硬件设置,使得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非常不方便。


于是在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对外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电气控制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以适应快速改变生产程序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编程方便,可在现场进行程序的编改。


(2)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3)可靠性能要高于继电器装置。


(4)体积要比继电器小。


(5)可以与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6)成本要低,可与继电器竞争。


(7)可采用市电输入供电。


(8)输出可为市电,能直接驱动接触器。


(9)进行扩展时,要最小的改变原系统结构。


(10)用户存储器大于4KB。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出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控制器。这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在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得到成功应用,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这一新型工业控制器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并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PLC,于1977年应用于工业。


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极为迅速,为了确定它的性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定义如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如图1-1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PLC外部控制示意图

可编程控制器接收输入信号,依据内部程序进行运算,再控制输出,也可以把PLC看成是一个黑匣子,从输入到输出在黑匣子里运算。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1.2.1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是指可编程控制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靠性既反映了用户的要求,又是可编程控制器生产厂家竭力追求的技术指标。目前各生产厂家的PLC平均无故障安全运行时间都远大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10万小时的标准。例如,三菱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则更长。可编程控制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措施。在硬件方面,隔离是抗干扰的主要手段之一。在CPU和I/O之间采用光电隔离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干扰源对PLC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防止外部高电压进入CPU。滤波也是抗干扰的又一主要措施。此外对有些模块还设置了联锁保护、自诊断电路等。在软件方面,应用者可编写并输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PLC在每一次循环扫描过程的内部处理期间,监测系统硬件是否正常,同时具有状态信息保护功能,当出现故障时,立即把重要的当前状态信息存入指定存储器,用软硬件配合封闭存储器,禁止对存储器进行任何不稳定的读写操作,以防存储信息被冲掉。实验测试表明,一般PLC产品可抗1kV、1μs的脉冲干扰。


2.编程简单,操作方便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提供了多种面向用户的语言,如常用的梯形图LAD(ladder Diagram)、指令语句表STL(Statement List)和控制系统流程图CSF(Control System Flow chart)等。考虑到企业中一般电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读图习惯和应用微电机的实际水平,目前大多数的PLC采用继电器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这是一种面向生产、面向用户的生产方式,它以计算机软件技术构成人们惯用的继电器模式,直观易懂。


PLC编程器大都采用个人计算机,早期还有手持式编程器的形式。手持式编程器有键盘、显示功能,通过电缆线与PLC相连,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但功能不如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PLC编程,可进行系统仿真调试,监控运行。目前在国内,各厂家都开发了适用于计算机的编程软件,同时编程软件的汉化界面更有利于对PLC的学习和推广应用。


3.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小,维护方便


PLC用软件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使控制柜的设计、安装接线工作量大为减少。同时PLC的用户程序大部分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调试,用模拟实验开关代替输入信号,其输入状态可通过PLC上的发光二极管指示出来。模拟调试好后再将PLC控制系统安装到生产现场,进行联机调试;这样既安全,又快捷方便。


PLC的故障率低,并且有完善的自诊断和显示功能。当故障发生时,可以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光二极管或编程器提供的信息迅速地查找故障的原因,用更换模块的方法可迅速地排出故障。


4.体积小,能耗低


可编程控制器体积小、重量轻,以三菱公司的FX-14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为例,其底部尺寸为90mm×60mm。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在机械设备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设备。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使用可编程控制器以后,可以减少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而可编程控制器的体积仅相当于几个继电器的大小,因此可将开关柜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1/10,由于减少了线圈用电,从而也使能耗降低。


可编程控制器的配线比继电器控制系统的配线少得多,故可以省下大量的配线和附件,减少大量的安装接线工时,加上开关柜的体积缩小,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1.2.2 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是指用户程序存储器的容量。用户程序存储器的容量大,可以编制出复杂的程序。一般来说,小型PLC的用户存储器容量为几千字,而大型机的用户存储器容量为几万字。


2.I/O点数


输入/输出点数是PLC可以接收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总和,点数越多,外部可控制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就越多,控制规模就越大。


3.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是指PLC执行用户程序的速度,一般以扫描1K字用户程序所需的时间来衡量扫描速度,通常以ms/K字为单位。


4.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是指可编程控制器所有指令的总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指令越多,软件功能就越强,但应用起来也就相对复杂。用户可根据实际控制要求选择合适指令功能的可编程控制器。


5.特殊功能单元


特殊功能单元种类的多少与功能的强弱是衡量PLC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PLC厂商非常重视特殊功能模块的开发,特殊功能单元种类日益增多,功能日益增强。


6.可扩展性


PLC的可扩展能力包括I/O点数的扩展、存储容量的扩展、联网功能的扩展以及各种功能模块的扩展。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单元多为I/O接口,各厂家在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单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模拟量处理、高速处理、温度控制、通信等智能扩展模块。


1.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组成


PLC就是一台工业用的专用计算机,其结构就是专用计算机的结构。它是由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组成的。其中基本单元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源等。硬件系统结构图如图1-2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PLC内部硬件系统结构图

1.CPU


CPU是PLC的核心,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每台PLC至少有一个CPU。先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到运行状态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译码后再按指令功能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据传输、逻辑和算术运算、存储相关结果。根据结果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相关设备。


与通用计算机一样,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还有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相关电路。它确定了进行控制的规模、工作速度、内存容量等。其中运算器负责逻辑和算术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读取、指令译码、时序控制等;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PLC的CPU芯片都是不同的,有的采用通用性的CPU芯片,有的采用自行研制的特殊专用芯片。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PLC的数据处理能力与速度也在迅猛提高,从以前的8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甚至64位。


CPU模块的外部表现就是它的工作状态的显示、接口及设定或控制开关。一般来讲,CPU模块均有状态指示灯,如电源显示、运行显示、故障显示等。还有用于接I/O模块或底板的总线接口;用于安装内存的内存接口;用于接外部设备的外设口;还有用于通信的通信口。


2.I/O模块


PLC通过各种I/O接口模块与外界联系,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能力的限制,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槽数目的限制。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的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的状态。输入接口用来接收和采集不同的输入信号。一类是由按钮、选择开关、继电器触点、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拔码开关等送来的开关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变送器、传感器、电位器等送来的模拟信号。输出接口用来连接被控对象的执行元件,如接触器、指示灯、电磁阀等。


3.电源模块


有些PLC中的电源,是与CPU模块合二为一的,有些是分开的。其主要用途是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按其输入类型可分为交流电源(交流220V或110V)、直流电源(直流24V)。


4.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在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如图1-3所示;在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如图1-4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三菱Q系列PLC底板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三菱Q系列PLC

5.PLC的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是PLC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4大类。


(1)编程设备:它提供给用户对程序进行编程、编译、调试和监视等功能。有简易型编程器和智能型编程器两种,其中简易型编程器只能提供联机编程的功能,而智能型编程器可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测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但它不参与现场控制运行。


(2)监控设备:有数据监视器和图形监视器,可直接监视数据或通过画面监视数据。


(3)存储设备:有存储卡、存储磁带、软磁盘或只读器,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使用户程序不丢失,如EPROM、EEPROM写入器等。


(4)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接收信号,一般有条码读入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和打印机等。


了解了PLC的基本结构,在购买PLC时就有了一个基本的配置概念,做到既经济又合理,以尽可能发挥PLC所提供的最佳功能。


1.4 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资源及其工作原理


在机电控制电路中,用一个按钮控制一盏灯,如图1-5所示,当按钮按下时灯亮,当按钮松开时灯灭。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简单的灯控制电路

假设用PLC控制,也实现相同的控制效果,则需要将“输入信号”接在PLC的输入端X0,24V电源和24V指示灯接在PLC的输出端Y0,程序要写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梯形图,如图1-6所示。PLC读输入信号,程序计算、输出更新,这就是PLC的工作原理,详见后述。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输入/输出继电器(X/Y)电路

1.4.1 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编程元件


1.输入继电器X


输入继电器与PLC的输入端相连,是PLC接收外部开关信号的窗口。与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入继电器是光电隔离的电子继电器,其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使用次数不限。这些触点在 PLC 内可以自由使用。FX2N系列的输入继电器采用八进制地址编号,分别为X0~X7、X10~X17、…、X260~X267,最多可达184点。


图1-6所示为输入/输出继电器的电路。编程时应注意,输入继电器只能由外部信号驱动,而不能在程序内部用指令驱动,其触点也不能直接输出带动负载。


2.输出继电器 Y


输出继电器的输出端是PLC向外部传送信号的接口。外部信号无法直接驱动输出继电器,它只能在程序内部由指令驱动。输出触点(继电器触点、双向可控硅 SSR、晶体管等输出元件)接到PLC的输出端子,输出触点的通和断取决于输出线圈的通和断状态。其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使用次数不限。FX2N系列的输出继电器采用八进制地址编号,分别为Y0~Y7、Y10~Y17、…、Y260~Y267,最多可达184点。


1.4.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个人计算机与PLC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计算机一般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如常见的键盘扫描方式或I/O扫描方式。当键盘有键按下或I/O口有信号输入时则中断转入相应的子程序。而PLC有确定的工作任务,装入了专用程序并成为一种专用机,它采用循环扫描方式,系统工作任务管理及应用程序执行都是循环扫描方式完成的。


1.扫描周期及PLC的两种工作状态


PLC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与停止(STOP)状态。运行状态是执行应用程序的状态,停止状态一般用于程序的编制与修改。在运行状态,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控制器停机或切换到停止工作状态。


PLC在RUN工作状态时,执行一次如图1-7所示的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其典型值为1~100ms。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编程控制器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PLC扫描过程

2.分时处理及扫描工作方式


PLC系统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计算机各工作单元的信号内部处理。


(2)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间的通信。


(3)用户程序所要完成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分时完成的,每项工作又都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工作。以用户程序的完成来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输入处理阶段。输入处理也称为输入采样,在这个阶段,可编程控制器读入输入口的状态,并将它们存放在输入状态暂存区中。


(2)程序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本次读入的输入的数据,依用户程序的顺序逐条执行用户程序,执行的结果存储在输出状态暂存区中。


(3)输出处理阶段。输出处理也称为输出刷新。这是一个程序执行周期的最后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将本次执行用户程序的结果一次性地从输出状态暂存区送到各个输出口,对输出状态进行刷新。


这三个阶段也是分时完成的。为了连续地完成PLC所承担的工作,系统必须周而复始地依一定的顺序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故把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循环扫描工作方式。PLC用户程序执行阶段扫描工作过程如图1-8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8 程序执行扫描工作过程

3.输入/输出滞后时间


输入/输出滞后时间又称为系统响应时间,是指PLC外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起至它控制的有关外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停止之间的间隔。它由输入电路的滤波时间、输出模块的滞后时间和因扫描工作方式产生的滞后时间三部分所组成。


输入模块的RC滤波电路用来滤除由输入端引入的干扰噪声,消除因外接输入触点动作时产生抖动引起的不良影响。滤波时间常数决定了输入滤波时间的长短,其典型值为10ms左右。


输出模块的滞后时间与模块开关元件的类型有关:继电器型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一般最大值在10ms左右;双向可控硅型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在负载被接通时的滞后时间约为1ms,负载由导通到断开时的最大滞后时间为10ms;晶体管型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一般为1ms左右。


下面分析由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滞后时间。在图1-9梯形图中的X000、X001是输入继电器,用来接收外部输入信号;Y000、Y001、Y002、Y003是输出继电器,用来将输出信号传送给外部负载。图中X000、X001和Y000、Y001、Y002、Y003 的波形表示对应的输入/输出映像寄存器的状态,高电平表示“1”状态,低电平表示“0”状态。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三菱机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9 PLC的输入/输出延时电路分析

图1-9中输入信号X000在第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出现,所以在第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出阶段Y0为“1”状态。信号X001在第一个扫描周期的程序执行阶段出现,所以在第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出阶段Y1为“0”状态。


在第二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输入继电器X000的映像寄存器变为“1”。在程序执行阶段,由梯形图可知,Y001、Y002依次接通,它们的映像寄存器都变为“1”状态。


在第三个扫描周期的程序执行阶段,由于Y002接通,使Y003接通。Y003的输出映像寄存器变为“1”状态。在输出处理阶段,Y003对应的外部负载被接通。可见从外部输入触点接通到Y003驱动的负载接通,响应延迟最长可达两个多扫描周期。


将梯形图中第一行放到最后一行的位置,Y003的延迟时间将减少一个扫描周期,可见这种延迟时间可以使用程序优化的方法减少。PLC总的响应延迟时间一般只有数十毫秒,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也有少数系统对响应时间有特别的要求,这时就需选择扫描时间快的PLC,或采取使输出与扫描周期脱离的控制方式来解决。


4.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与继电接触器系统工作原理的差别


继电器电路图是用低压电器的接线表达逻辑控制关系的,可编程控制器则使用梯形图表达这种关系。在简单逻辑控制场合,继电器电路图与梯形图的结构可以非常相似。但是继电器电路和可编程控制器在运行时序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继电器电路来说,忽略电磁滞后及机械后,同一个继电器的所有触点的动作是和它的线圈通电或断电同时发生的。但是PLC中,由于指令的分时扫描执行,同一个器件的线圈工作和它的各个触点的动作并不同时发生。这就是继电接触器系统的并行工作方式和PLC的串行工作方式的差别。


1.5 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配置


1.5.1 FX系列型号名称的含义


目前生产PLC的厂家较多,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公司有日本三菱公司、欧姆龙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三菱公司FX1s系列PLC是一种集成型小型单元式PLC,I/O点数在30点以内,具有完备的性能和通信功能。三菱公司FX1n系列PLC是三菱公司推出的普及型PLC,I/O点数在128点以内,具有扩展I/O、模拟量控制、通信和链接扩展等功能,三菱公司FX1N系列是一款广泛应用于一般顺序控制的PLC。三菱公司FX2N系列是FX家族中性价比最高的系列,模块最全,I/O点数在256点以内,具有高速处理及可以扩展大量满足特殊需要的特殊功能模块等特点,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三菱PLC FX3UC系列是三菱公司最新、最先进的系列,三菱PLC FX3UC系列是针对市场需求产品小型化、大容量存储、高性价比的背景下开发出来的第三代微型可编程控制器。它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增强,其CPU处理速度达到了0.065μs/基本指令;内置了高达64K步的大容量RAM存储器;大幅度增加了内部软元件的数量。此外,FX3UC系列PLC还集成了业界最高水平的多种功能,如高性能的显示模块、3轴独立最高100kHz的定位功能和增加的新定位指令、6点同时100kHz的高速计数功能、CC-Link/LT 主站功能等。


FX3UC系列PLC还专门强化了通信的功能,其内置的编程口可以达到115.2kbps的高速通信,而且最多可以同时使用3个通信口(包括编程口在内);新增了模拟量适配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